教您家教:家庭教育中的小技巧
教您家教:家庭教育中的小技巧
案例:
美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巴迪8岁的时候,创作出了他人生中的第一首诗,他兴奋地将诗歌拿给父母看。巴迪的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就眼睛发亮,高兴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而他的父亲则摇摇头评价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孩子,你还需要继续努力。”母亲的“精彩极了”使巴迪顿感欢欣和鼓舞,可父亲的“糟糕透了”却使巴迪备受打击,于是他带着母亲的期待和父亲的鞭策,奋发努力,一次次写作、一次次修改,终于创作出大批广受赞誉的作品。这时,当他再回头看回自己幼时的“作品”,巴迪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在巴迪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就是这样常常以“精彩极了”鼓励他,这成为他写作的动力,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则时时提醒他注意不断学习、总结和提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耳际,使他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保持人生的平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的话语中,其实蕴含着丰富的家庭教育思想。“精彩极了”是肯定、赏识和鼓励,体现了一个母亲对儿子博大的爱;“糟糕透了”是否定、批评和警示,折射出父亲理性的思考和严谨的态度。赏识和批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必要元素,在孩子的成长中发挥不同作用,无论缺乏哪一个,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有句名言:“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所谓赏识,其实是一种激励,它要求家长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加以肯定与赞赏,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不断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从而使其不仅有勇于进取的信心,也能有不断进取的动力。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之前的3~4倍。因而,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激励的存在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赏识也需要有一定的限度,如果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一味地赏识,就可能使教育偏离正常的轨道,出现偏颇和失误。
首先,赏识能使孩子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内心充满愉悦感,但是如果对赏识缺乏必要的控制,无原则、无限度地赏识,则会使孩子整日沉浸于孤芳自赏中,满足于“赏识”提供给他的假象,而对现实中的自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完善的动机与行动。
其次,赏识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发挥其有效性的一个重要心理前提就是: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权威的认可和鼓励,而家长在孩子眼里恰恰是权威。因此,家长的一味赏识很可能造成这样一种结果:孩子的努力是为了获取家长的赏识,而不是从自己的行动与进步中获得自我满足。
巴迪的母亲从爱和情感的角度出发,所以认为那首诗“精彩极了”,这确实给了巴迪极大的信心。而父亲的“糟糕透了”,实际是一种批评和否定,若使用不当,则会使孩子产生消极的心理体验,陷入难过、沮丧、失望、痛苦的情绪状态。然而,若家长善于批评孩子,懂得适时用批评来规范孩子的人生,批评则会成为一种智慧,一种勇气。正确的批评是建立在理性的思考、明智的判断和对现实的高度警醒基础之上的,能够使孩子对现实中的自我有正确认识,对自我发展保持清醒的警戒。父亲的“糟糕透了”,虽然当时使巴迪陷入痛苦失望之中,但是几年以后他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正是有了父亲的严厉和批评,巴迪才能在写作中不断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
完整的家庭教育,既要有人说“精彩极了”,也要有人说“糟糕透了”,这样才能使孩子把握住人生的方向,扬帆远航。智慧的父母,您懂得如何说“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吗?
- 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
- 关于让孩子幸福一生的教育
- 孩子犯错正是施教良机
- 迷恋夸奖对孩子无益
- 与孩子对话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
- 如何和你的孩子说“不”
- 怎样教育儿子:教育孩子你伸拇指还是食指
- 孩子喜欢扔东西怎么办?
- 孩子爱偷家里的钱怎么办?
- 家教疑问:亲子沟通的该与不该?
- 培养孩子的方法:交给孩子一项任务,培养孩子一个习惯
- 家庭教育:为什么打宝宝的屁屁不管用
- 面对爱问“为什么”的宝宝的应对办法
- 妈妈不要轻易相信宝宝的眼泪
- 拨弦(中班艺术音乐)
- 哑子吃黄连
- 恶迹昭著
- 幼儿奶粉选择:奶粉的优劣怎能单看营养素
- 中班健康活动 详案
- 游汤河公园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及课后反思有趣的水
- 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认识球体圆柱体反思
- 蛋糕店宣传朋友圈文案35句
- 学生学习行为规范朋友圈文案4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