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偷家里的钱怎么办?
孩子爱偷家里的钱怎么办?
A:孩子偷钱,家长的第一反应往往是震惊和感到羞耻,接着就是说教、责骂,有的甚至采取体罚。在心理门诊的调查中,我们发现6-12岁的儿童最容易发生偷窃行为,还有三成的偷窃行为发生在12岁以后。
究其原因在于,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往往生活上已经能够自理,而家长常常容易忽视他们日常生活方面的问题,不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加上他们心理可塑性大、情感不稳定,有时就表现出行为的无目的性,给人感觉他们是在盲目地索求某种东西(比如钱)。事实上,这类孩子往往平时挺内向,不善于交流,常常感到孤独,心里受到压抑,感情上得不到满足,以至其中一些孩子用偷来的钱去买一些小礼物送给其他同学,以此建立伙伴间的友谊,从而弥补家庭中情感的不足。
另外,偷窃作为一个问题行为会引起家长的关注,当家长平时给孩子的关注太少,孩子往往会潜意识地通过偷窃这样的问题行为来重新赢得家长的关注。因此,家长的责骂和体罚此时反而可能是偷窃行为的强化因素,因为责骂和体罚本身也是一种关注。
对于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长发现后要注意教育的方式。
首先,千万不可当着他人的面训斥孩子,以免使孩子产生羞辱感;其次,家长应该从自身找原因,是否存在对孩子关心不够、是否存在消费观念等方面的问题;
再次,努力营造温馨、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里得到温暖与情感关怀,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平时多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
最后,关注孩子的消费行为,每周或者每月给孩子适当的零用钱,不要让孩子觉得钱是可望而不可求的东西,即便是孩子买了不适合的物品也不要过多指责,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
对于孩子由于一些心理疾病引起的偷窃行为,最好及时到心理门诊或者专科医院就诊,以便及早治疗,早日康复,消除对心理正常发育和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
- 宝宝在超市“危险”重重
- 关于孩子用手拿东西吃应鼓励
- 教育孩子要先读懂他们的心
- 语言灌输不如亲身示范
- 家庭作用不可缺失德尔诚信教育
- 接送放学中体现出的教育方式
- 子女教育要相当的重视
- 幼儿教育:巧用心理效应实施家庭教育
- 培养孩子从小事起 随时随地,教孩子学会“想”
- 家长教育孩子:给孩子的自由来点约束
- 活泼的孩子学习困难揭秘?
- 我的教育观:教儿子读"弟子规"心得分享
- 怎样教孩子读书
- 妈妈不要轻易相信宝宝的眼泪
- 论文 幼儿园教学的主要过程
- 虎口余生
- 我心中的英雄_小学生作文:四年级
- 关于我园开展幼儿英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 涂料涂刷培训朋友圈文案36句
- 烘焙diy朋友圈文案32句
- 低度白酒朋友圈文案33句
- 可爱又好听的游戏id汇总39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