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会玩的知识

我为什么不会玩的知识

我为什么不会玩的知识

  我今年读初二,我不爱玩,不会玩。
  三四岁的时候,我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要先背这首唐诗。”
  七八岁的时候,我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要先练钢琴。”
  再大一点,我问妈妈:“我可以玩吗?”妈妈说:“可以,不过你先把这10道奥数题做完。”
  现在我不问妈妈了,每天上学、回家、做功课,像个机器人。我没有朋友,也没什么爱好,别人说我挺奇怪的,不爱笑、沉闷、无趣,像个小老头。
  妈妈似乎有点着急,现在老问我要不要出去玩。昨天说假期安排去新疆旅游,我还高兴了一下,不过她马上说不能光顾着玩,要边旅游边写日记。我一听心里就烦了,跟她说我不去了。她很生气,骂我不懂事,还哭了。我一点也没被她的眼泪感动。
  同学们爱说爱笑,会玩会闹,说实话我心里挺羡慕他们的。我现在学习提不起兴趣,觉得活着没意思。

                        ——袁轩


  儿童观点:

  每一个孩子都爱玩,谁不爱玩呢?家长们小的时候也爱玩,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但是如果家长总是将学习作为玩的条件来过分约束我们,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把学习作为一种负担,产生厌学情绪。
  希望家长们能帮助我们学、玩结合,在玩中增长见识,在学习中得到乐趣。

                    ——惠州市一中初一学生张子龙


  专家观点:勤有功嬉有益

  张丽玲(广东省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省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

  我很同情袁轩同学的处境,其实,袁轩同学的烦恼,正是当前大多数家庭的家教现实。家长把玩仅仅作为一种奖赏手段,否定玩耍(游戏)的价值,信奉的仍然是“勤有功,嬉无益”这句老话。从前考状元,考的是背书和写文章,死记硬背,勤当然有功;但是现在社会更看重人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这些能力和品格却需要在“玩”中培养,家长的观念应更新为“勤有功,嬉也有益”。
  玩是儿童的需要,这是因为儿童生来就有活动身体的本能。在玩中,孩子的身体器官能得到充分伸展和发育,肢体动作协调,易获得成功感和胜利感,从而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以避免厌烦和疲劳。
  玩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儿童最自然的学习形式。人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孩子在游戏中,运用视、听、触、闻、运动等所有感觉器官去认识事物,感受丰富的刺激,全方位地接受、发现、参与、体验,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这就是百分百在学习。
  玩是儿童培养情商的重要途径,对儿童社会化发展有独特价值。有研究证明,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决定20%,情商决定80%。在玩中特别是在同伴游戏中,儿童学会了初步的社会交往技能,学会轮流、等待、交换、共享、互助等公共规则,游戏为儿童学习独立决策、独立做事提供了机会,有利于儿童形成积极的自信心,有利于儿童与人交往和适应社会生活,并将这些经验带到日后的社会生活中。
  另外,游戏中的情感宣泄对儿童形成健康心理很重要,爱玩、会玩的孩子一般心理都比较健康。
  眼下有不少独生子女出现性格内向、孤僻甚至与人交往困难等行为障碍,与家长不让孩子“玩”有很大关系。不少家长着急自己的孩子并不蠢笨,可就是成绩老上不去。这是一种当前常见的儿童非智力因素学习困难的现象,究其原因,一部分因为是孩子小时候“玩”的太少,感觉统合失调导致学习困难;另一部分是由家长“逼”出来的———逼孩子参加这个班那个班学这学那,孩子精神压力太大,因而带来厌学的“逆反”心理。
  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玩”对儿童的重要性,因此,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对儿童有权从事与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就有专门的条款规定。把玩的权利还给所有的孩子吧,合格的家长应懂得让孩子快乐地学习!(编辑:林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