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隔代教育专家解读利与弊

关于隔代教育专家解读利与弊

关于隔代教育专家解读利与弊

  隔代抚育:利大还是弊多?
  
  据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在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而上海,目前0-6岁孩子中有50%-60%由祖辈教育;广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则占到总数的一半。
  全国有五成左右孩子接受着隔代教育,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隔代教育的时代。
  在儿童心理咨询中,常听到许多家长谈到老人抚育孙子女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例如:一名14岁的初二女孩,孤僻不爱与人交往,在同学中没有朋友;她思维偏执,父母与她沟通很困难;不能批评,否则就跑到爷爷奶奶那里哭诉父母的不是,或以不上学向父母示威。据父母说,这女孩在10岁前一直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老人怕孩子被别人欺负,实行“封闭式管理”,又非常溺爱她,结果成了现在的这样。
  不少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关注隔代教育给儿童带来的心理等诸多问题。面对数量巨大的接受隔代抚育的儿童群体,社会和家庭应如何看待暴露出来的越来越多的问题?日前笔者就此采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研究员、心理专家徐岫茹和朝阳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心理专家王文雄。

  爷爷、奶奶:你们能带好孩子吗?

  据徐岫茹和王文雄介绍,隔代抚育本身是有一定优势的———祖父母们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可以弥补年轻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的经验不足,发挥祖辈的经验优势;由于没有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拖累,祖父母们在心态上比工作紧张、压力繁重的年轻父母要平静得多,比较有耐心去陪伴和教育孙辈;老人历尽沧桑后的返朴归真,自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与孩子玩乐,易与孙辈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隔代教育对祖父母们自身也有利,不仅可以缓解老人的孤寂,从孙辈们的成长中获得生命力,与孙辈玩耍的天伦之乐对老人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心态也大有裨益。而这些却往往是父母抚养的不足之处。
  但是,他们在诸多儿童心理咨询个案中发现,隔代抚养方式也可能导致孩子心理变异,产生某些心理问题。如:
  ①心理老年化。孩子长期处于老年人的生活空间和氛围中,耳濡目染老年人的语言和行为,这对于模仿力极强的孩子来说,极有可能加速孩子的成人化,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孩子心理老年化。
  ②社交恐惧症。由于老年人大都喜欢安静而不喜欢运动与外出,又顾忌孩子户外活动的安全问题,而易使孩子的成长环境囿于狭小的家庭空间,缺乏应有的社会交往,不利于养成孩子开阔的胸怀,热情、宽容的性格。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容易心胸狭窄,不善与人交际,甚或产生社交恐惧症。
  ③性格怪异化。人老后,思想很容易固定化,行为模式化,往往表现出固执、偏激、怪异的想法与言行。这极不利于孩子的性格培养,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怪异的心理和行为、人格的偏离、暴力倾向加剧等等。
  5心理脆弱化。老年人抚养孩子,常常是过分的关心和溺爱,包办孩子的一切事情,使孩子没有独立思考与活动的机会。长期下去,会使孩子缺乏独立性、自信心和果断力,产生依赖心理和受挫力差的毛病。而父母抚养往往可以克服这些不足。
  祖辈、父辈:协作最重要隔代抚养和教育与父母亲自抚养和教育各有利弊。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代家长的共同努力。祖辈与父辈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应当多沟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要尽可能地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一致。
  比如,在吃的方面,由于祖辈有更多的时间去料理孩子的饮食,餐桌上常会出现一两道孩子的“专利菜”;孩子也就想当然地认为这是“我”的东西,不允许别人“染指”,一旦被侵犯就会大哭大闹、不依不饶。此时,如果父母提醒老人,无论多么小的孩子,要学会在与别人分享中获得快乐,这比什么都重要,千万不能让孩子养成吃“独食”的坏习惯。
  又如,祖父母更容易包办孩子生活上的事情,这一弊病容易造成孩子不劳而获。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应当尽早培养,让孩子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尤其学会自觉为别人服务,对于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至关重要。
  而当父母对孩子进行教育时,祖辈务必不要出面干涉,应努力维护孩子父母的权威,这样孩子就不至于唯我独尊,懂得尊重父母。要充分利用隔代抚养与父母抚育的各自优势,两代人经常探讨孩子的培养方法,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开放的家庭环境。

  隔代抚育培训:不得不修的时代课

  据报载,辽宁省有一所“隔代家长学校”,先后有800多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在这里学习,取得了显著效果。愿意到这里“上学”的老年学员越来越多。由于时代不同,老人的知识和思想观念有些已落后于现在,由他们抚育孩子,往往虽有良好愿望,但效果却未必好。而中青年的活动舞台越来越广阔,到外地、外国工作、学习者与日俱增,“留守儿童”的大量涌现,成了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隔代家长”也被迫推上前台。接受“隔代抚育学习”就完全有必要了。
  对于“隔代家长”来说,无论有无机会专门学习,确实更应该自觉学习新的知识。特别是在培养孩子的理念上,老年人一定要跟上时代步伐,尤其要注意现实针对性。比如,如何让孩子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不是单纯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和督促学习文化课。要特别注意给孩子灌输诚信观念、法制观念,切实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勇于创新的好品质。
  心理专家们总结了10个条件,作为担当“隔代家长”的老人的“资格标准”,现录如下,以供参考:
  1.身体健康,精力较好,心态年轻,乐于养育孙子女。
  2.心理健康,情绪稳定,没有精神障碍或人格偏差。
  3.家庭和个人卫生习惯良好,没有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
  4.了解儿童的饮食营养和生活护理等常识。
  5.性格开朗,人际交往能力强,不固执偏颇,对孩子有耐心。
  6.喜欢户外活动,常带孩子外出,去认识周围的世界。
  7.有一定的文化基础,能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
  8.待孩子慈爱宽容,但不纵容、不溺爱,善于引导教育。
  9.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身心变化,及时与孩子的父母交流沟通。
  10.愿意并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以现代化的方式抚育孩子。
  “新型隔代教育”需要父母和祖辈相互配合,也是老年人自身保持生命活力,永葆精神青春的努力学习和自我完善的一个过程。老年人要当好“隔代家长”,就必须不断接触和学习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为孩子的健康茁壮成长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