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图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图

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图

1、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图

  【教材分析】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 3 个乐段,A、C 乐段多以 8 分音符为主, 而 B 段运用了 16 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朗, 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活动目标】

  1. 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乐器。

  2.能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尝试自配乐器合作演奏。

  3.感受苏北民歌欢快、热情以及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体验乐器演奏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教师自制节奏图谱、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建议】

  1、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请幼儿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引导幼儿感受表达乐曲的欢快热情,理解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2、启发幼儿创编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 )幼儿根据音乐的理解创编相应的身体节奏动作。

  幼儿倾听音乐第 1 段:你觉得人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幼儿倾听音乐第 2 段:第 2 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欢快了)人们在干什么? 请你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幼儿倾听音乐第 3 段:第 3 段音乐又有什么变化?人们在干什么?请你再用 动作表现一下吧!

  (2)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3)幼儿分组练习身体节奏动作,为合作演奏打好基础。

  3、请幼儿根据音乐性质和节奏特点进行配器,练习齐奏和轮奏。(1 )出示乐器,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2)幼儿选择相应乐器练习齐奏、看老师指挥轮奏。

  提示幼儿注意力度的变化:第 1 拍要稍强,第 2 拍要稍弱一些; 第 11 一 16 小节演奏时要稍弱并有一些跳跃。

  4、请幼儿交换乐器,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鼓励幼儿尝试自主指挥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

2、大班音乐教案《好宝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2、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准备:

  钢琴

  活动过程:

  一、律动、练声

  《生活模仿动作》

  《我们大家做得好》

  《扮家家》

  《讲卫生》

  二、导入部分

  1、教师:小朋友,你们用小手摸一摸你们的小脸,都摸到了什么呢?

  小结:有眼睛、鼻子、嘴巴、耳朵。

  2、教师:小朋友,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问你答》,听听看老师要问小朋友什么问题哦!

  3、教师提问:好宝宝,我问你,你的眼睛在哪里?

  幼儿就指着自己的眼睛告诉老师:苏老师,告诉你,我的眼睛在这里。

  教师用同样的方式提问幼儿五官,请幼儿分别指出这些地方并说用语言说出“苏老师,告诉你,我的X X在这里。”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这样的问答游戏。

  4、教师:小朋友,你们回答得可真好,而且都能够很快的找出老师请小朋友要找的地方。等下老师要用好听的声音把这些话给唱出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首新的歌曲啦!请小朋友们等下仔细地听哦!

  三、幼儿欣赏歌曲

  1、教师先介绍歌曲的名称,然后把歌曲完整的弹唱一遍!

  提问:小朋友,刚才老师唱的这首歌曲好听吗?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歌曲里面都唱了一些什么呢?唱的内容是不是跟老师提问的时候说的一样呀?

  2、教师再次弹唱歌曲,请幼儿完整欣赏。

  3、教师:小朋友,你们想一起来学一学吗?那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唱一唱吧!

  教师完整教唱歌曲一遍。

  4、教师:小朋友,现在跟着老师一起来唱吧,老师来唱大声,小朋友来唱小声。

  5、请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并跟着老师一起用好听的声音并大声地唱出来。

  四、学习对唱歌曲

  1、教师:小朋友唱得真好,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换一种方式来唱,老师来问,小朋友来回答,好吗?

  老师和幼儿对唱歌曲。

  2、老师与个别小朋友对唱:老师把好宝宝换成一个小朋友的名字,唱到哪个小朋友那哪个小朋友就要站起来回答老师。

  3、结束活动。

3、大班音乐教案《虫儿飞》

  【活动目标】:

  1、体验、感受歌曲中小女孩孤单、无助、害怕但又坚定的心情。

  2、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3、尝试用优美的声音唱歌。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重点】:能完整演唱歌曲。

  【活动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形体、表情等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活动准备:音乐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教师播放音乐,幼儿初谈感受

  指导语:听了这段音乐之后你有什么感觉,想到些什么。

  二、通过听觉、视觉的结合重复欣赏歌曲,充分体验歌曲。

  (一)第一遍,初步说自己听了歌曲之后的感觉。分析歌曲基本情感。指导语:其实这段音乐是一首歌曲的旋律,咱们来听一遍这首歌曲,想一想,你的感觉和你会想到的和刚才是不是一样。歌曲的名字叫《虫儿飞》。

  (二)第二遍,听歌词,感受歌词的美。重点体验理解第二段(天上的星星流泪,地上的玫瑰枯萎,冷风吹,冷风吹,只要有你陪)指导语:歌里有哪些歌词最让你感动。为什么感动?

  天上的星星为什么要流泪,地上的玫瑰为什么会枯萎。(引导幼儿用动作表情来表现)

  (三)第三遍,教师清唱,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歌词所表达的意境。

  (四)第四遍,出示挂图,幼儿观察图画,将听音乐与看图画结合起来欣赏

  指导语:其实这首歌是发生在一位小女孩身上的故事。小女孩怎么了?为什么会哭?如果你是这个小女孩,你这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鼓励幼儿表现出来)

  (五)第五遍,情感的提升,讲述背景故事,在有故事铺垫的基础上再次欣赏音乐,支持幼儿提升情感。

  指导语:到底小女孩为什么一个人坐在这里流泪呢?听了故事,你就知道了。这一次你又有什么感觉?

  四、支持幼儿找出歌曲中坚定的情感,欣赏感受第二部分。鼓励幼儿大胆用形体等表现出来。

  指导语:其实小女孩也很坚强,很勇敢,她下定了决心一定要找到妈妈。歌里边也有唱到她的这种坚定的心情,想一想,歌曲里是从哪里开始表现小女孩子坚定的心情的。

  五、一起完整地表现歌曲。

4、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杆物的根基本上可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根有储水、吸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的密切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有各种各样的根的植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根。

  1、幼儿自己观察植物的根。

  (1)小朋友,你们看桌上都有什么?(葱、青菜……)

  (2)请你们仔细看看、摸摸、再说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为幼儿创设了轻松自如的探索事物的情境)。

  (3)请你们在桌上找出有根的植物,告诉你的同伴根是什么样的?(在这里体现了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

  2、教师总结:植物的根是多种多样的。

  (通过桌面上实物的对比,让幼儿从感官上直接感受了植物根的多样性。)

  (二)根的吸收。

  1、听故事“小鹿和大树的对话”。

  (通过故事中形象的比喻让幼儿明白了:根吸收营养,就象小朋友吃饭一样重要。)

  2、看图片“根的吸收”。

  (通过图片的直观让幼儿形象地了根的吸收过程)

  除了大树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也用根来吸收养料和水分?(在这里主要是巩固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

  (三)根可以食用

  A、小朋友知道得真多,桌上这些植物的根对我们还有什么用途呢?(可以食用)哪些可以?(红薯、山药、胡萝卜、白萝卜……)我们一起来尝尝(进一步在实践中巩固对变态根的认识)

  B、好吃吗?(好吃)这些根我们有时也要吃,(出示各种中药的根)但它们好吃吗?(不好吃)那它们是干什么用的?对,是中药,给我们人类治病的。

  (四)延伸活动

  “根的秘密”:带领幼儿将桌子上的植物放进透明的饮料瓶中,观察根的生长和吸收情况。

活动反思:

  幼儿虽然经常看到根,比如幼儿园的种植角,和妈妈一起买菜拣菜时,孩子们都会接触到一些根。但由于缺乏引导,这些根他们看在眼里却并未记在心上,甚至有些孩子还并不知道我们吃的萝卜,山芋就是植物的根。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根的正确认识,了解根的种类,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欲望。

  本活动,我在设计中的一个指导思想就是想让幼儿有更多的操作、探索机会。所以在活动中我安排了多次尝试活动。第一次主要是探索根的外在感觉和形态,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尝试是对根进行分类。在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引导幼儿扮演根,共同体验根在生长过程中的的作用。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根的生长作用,更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不同的根的形态。

  从活动的效果来看,孩子们对这一活动还是十分有兴趣的。在活动中他们积极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能够仔细认真的观察植物的根,并能找出其不同之处。目标完成情况很不错。但活动也有不足之处,由于孩子数比较多,我在活动过程中,总担幼儿会秩序混乱,故而幼儿参与操作、探索活动的时间和深度都略显不足。

5、大班音乐教案《铃儿响叮当》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2、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重点:

  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难点:

  激发幼儿对圣诞节的向往,感受歌曲带来的欢乐情绪。

  活动准备:

  磁带,钢琴,曲谱。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练声:《山谷回音真好听》、《卖报歌》。

  2、律动:《挤奶》、《苹果丰收》、《淘米洗菜》。

  二、谈话导入活动。

  1、幼儿初步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然后告诉我这首是什么节日的歌曲?听到歌曲后有什么感受?

  师小结:圣诞节是西方基督教为了纪念耶稣诞生的一个节日,而这首铃儿响叮当正是西方人们在圣诞节的时候经常唱的歌曲。后来圣诞节就传到了很多国家,同样也传到了中国。铃儿响叮当这首歌也跟着传到了中国,就有人把它翻译成了中文。

  2、师:圣诞节里圣诞老人是怎样送礼物的?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教师范唱,请幼儿边拍手边欣赏歌曲。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如果幼儿说不出,再欣赏歌曲。同时老师可配上简单的动作。)

  2、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个铃儿是哪里的呢?(圣诞老人的雪橇的驯鹿上。)

  师:它是怎么响的?(引导幼儿说出歌词内容)

  3、幼儿讨论后老师小结:“新年到了,圣诞老人赶着马车去给小朋友发新年礼物。圣诞老人坐在雪橇上,奔跑过田野,马儿铃儿响叮当……。教师完整的朗诵歌词内容。

  4、师:现在请你们当小喇叭,老师当大喇叭。我们一起把这首歌的歌词念一遍吧!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四、完整练习歌曲。

  1、教师:你们想学这首好听的儿歌吗?请你们和老师配上音乐完整的唱一遍。

  2、鼓励幼儿加入表情进行初步的表演。进行分组轮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教师小结:圣诞老人说听到了你们的歌声,但这么好听的歌曲如果加上很美的表情唱我想就更精彩了。你们也觉得吗?

  五、结束部分。

  1、引导幼儿关心他人,知道圣诞节送圣诞礼物是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过圣诞节的时候,每一个人都很快乐,因为他们收到了圣诞老人和自己好朋友的圣诞礼物。

  2、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引导幼儿说出歌曲的名字:铃儿响叮当)

6、大班音乐教案《堆雪人》

  活动设计背景

  1、 幼儿对玩雪的渴望

  活动目标

  1、能自由设计画面,创作出有生活情景的下雪天堆雪人的场景;

  2、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同时,幼儿可根据需要,可单人进行作画,也可自由结对进行作画,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4、培养想象力,体验快乐的情感。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6、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堆雪人的技巧

  难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卡纸,白纸,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教师与幼儿愉快地玩音乐游戏——《堆雪人》

  1、在创设的雪景氛围中导入课题。

  2、音乐游戏——《堆雪人》

  启发幼儿用夸张的表情表现雪人的情绪。同时启发幼儿用优美的姿态表现下雪天堆雪人、玩雪仗的场景。

  二、教师示范画,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1、教师:“冬天来了,小雪花悄悄地飘落下来。小朋友,在下雪天里你最喜欢什么玩什么游戏?”

  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堆雪人,这个主意不错,可是我们这没有雪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师引导幼儿描述雪人形象,并示范画一种雪人的形象。

  师:“那我先来堆一个大雪人,大雪人是什么样子的?”

  师:“大雪人看到那么多的小雪花来和它做游戏,心情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开心的表情。

  师根据幼儿口述的雪人形象,绘画自己心目中的雪人。

  三、交代要,引发幼儿作画的欲望。

  师:“瞧,老师画的大雪人孤零零地站在雪地里,它觉得有些寂寞,你们有什么好主意来帮帮它?”

  幼儿相互交流并回答。

  引导幼儿绘画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要堆的雪人模样,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添画,如冬天的房子,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戏等。

  四、幼儿自由选择绘画的纸和笔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这节课鼓励幼儿用动作语言来表现自己喜爱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伴的作品。

7、大班音乐教案《雪绒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理解歌曲内容。

  2、让幼儿在音乐欣赏中感受歌曲的柔美。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准备:

  钢琴、相关图片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雪绒花图片

  1、出示雪绒花图片,问这是什么花?

  2、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首歌曲就是《雪绒花》。

  二、学唱歌曲:雪绒花

  1、欣赏歌曲

  提问:听到这首歌曲的演唱情绪是怎样的?

  2、再次欣赏,理解歌词

  你听到了什么?(幼儿说说)教师帮忙梳理歌词。

  3、幼儿用上述情绪来轻轻哼唱歌曲,进一步体会歌曲的节奏特点。

  4、老师弹伴奏范唱,通过展示两乐段的力度变化引导弱与强的对比。

  5、以多种形式来唱,来进行。

  三、创编动作,进一步表现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做做动作进行创编,感受音乐。

  2、可引导幼儿小组合作来表现。

活动反思:

  新课程改革下的音乐教学,要摆脱“以学科为中心”和“以知识为中心”的观念束缚,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引导他们主动参与音乐实践,让每一个学生在音乐课中主动学习,大力合作,敢于探究和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能力。通过《雪绒花》一课,我感触颇深,有以下几点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目标定位要准确实在,具有操作性

  我上的这一课,主要是通过聆听、欣赏和演唱,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和英文演唱的风格,表达对祖国的祝福之情。我认为:短短的一节课不应该负载过多的东西,而要实实在在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学得快乐”,这也是我在平常音乐教学中对所有学生提出的口号。对于音乐课来说,最好的方式是充分运用音乐语言,通过带领学生对音乐的直接感受、体验、参与、表演(唱)等方式,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情感的升华,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在我的这节课中,知识得到了很好的渗透,三拍子的节拍和节奏,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势得到了掌握,学生通过我的引导知道了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情感也得到了升华,他们通过歌曲的演唱,了解到了小小雪绒花实际上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我自己认为本节课的优势在于教学目标定位准确、主题突出、主线明确、过程流畅,师生配合默契,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突出艺术性

  教学过程首先从听赏歌曲开始。一曲欢快活泼的《哆来咪》片段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再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让学生多次聆听歌曲《雪绒花》,分别感受歌曲的情绪、节奏、节拍,了解歌曲的内容、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等。在充分聆听的基础上学唱歌曲,进而达到有感情地演唱,层层深入,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雪绒花》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插曲,原文是用英文演唱的。学生都很想听英文的演唱,他们感受到原汁原味的英文演唱更加深情,更有风格,情不自禁地要用英文演唱。当我让学生用英文演唱后,他们的歌声是那么优美深情、那么动听,感情已完全溶入到歌曲的意境之中。正如歌德所说:“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灵。”

  三、教学过程要注重细节,富有个性化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我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方法准确到位等。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到精美的电影剧照和电影视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最优质的音乐听觉享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四、本节音乐课教学方面需要提高和完善的方面:

  1、按照新课程理念,情感 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

  2、由于第一环节所安排内容过重,所花时间超过了预算时间,导致在后面环节时间不够用。

  3、新课改的教学理念,对于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课堂上也不是单一的学会演唱一首歌曲、欣赏一段音乐而已。所以不断努力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和驾御课堂的能力,是上好每一节音乐课的基础。

  在今后从师的道路上,我将继续通过艺术实践活动促使自己的音乐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同时也及时总结一些的优秀的音乐教学经验和方法,更好地指导今后的音乐教学。

8、大班科学教案《根的秘密》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植物根的不同形态。

  2、发现植物根的种类,了解根的作用及根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植物根的图片。

  2、自然角中生长出来的许多植物的根。

  3、教学挂图《根的秘密》。

  4、几种可以食用的根。

  5、《科学》下P.8~9。

教学过程:

  一、我见过的植物的根。

  1、幼儿将搜集来的图片一一展示,介绍给大家。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丰富对根的认识。

  二、根是什么样的。

  1、请幼儿猜一猜自然角植物的根是什么样的。

  2、幼儿从自然角中拔出各种植物的根观察:它们是什么植物的根?这些跟像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发现:洋葱的根细细的,像老爷爷的胡须;菠菜的根中间直直的;红萝卜的根红红的、胖胖的。

  4、让幼儿说说还有哪些植物的根和上面说的一样。

  三、根的作用有多大。

  1、观看教学挂图和画册《根的秘密》。

  2、幼儿讲一讲植物为什么长根呢?

  3、植物的根还有什么用途?

  4、鼓励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不同形态的植物的根画在画册上。

  5、请幼儿品尝煮熟的胡萝卜、红薯。

  6、教师与幼儿一起根据生活经验介绍根与人类的关系。

  7、引导幼儿观察自然角,发现植物的根的不同形态。

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音乐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和乐曲的旋律,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2.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一、活动导入

  1.情境导入师: 今天呀,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听听吧!

  2.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听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1.出示图谱师: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遍,你们来猜说一说今天的池塘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

  2.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唱歌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呢?谁愿意边看图谱边用跺脚的方法来试一试?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螃蟹,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小金鱼,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动作表示一下?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动作)

  三、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1.借助图谱,配乐演奏师:小青蛙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池塘音乐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去参加音乐会?

  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师:在池塘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螃蟹和小金鱼的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师: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师:你们想一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更和谐、更美?(看指挥、用正确的方法来打节奏、和小伙伴们要配合默契)3.交换乐器演奏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凳子上,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演奏的真棒!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奏家们谢幕!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10、大班音乐教案《买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1、食物图片、背景图。

  2、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在节奏感训练与发声练习中熟悉旋律

  师: “孩子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去逛超市,好吗?汽车来了,让我们出发吧,。”放录音,在《买菜》旋律伴奏下,师生做开车动作进场:1、教师利用“停止”口令,插进师生对话来对幼儿进行节奏感训练:

  师:“看到 红绿 灯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绿灯 行 呀,红灯 就要 停 ”

  师:“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看到 老奶 奶 呀,我们 就让 座 ”

  师:“汽车 到了 站 呀,我们 怎么 做?” 幼:“汽车 到了 站 呀,一个 挨一 个 ”

  师“到了 超市 门 口,心情 怎么 样?

  幼:“哎 呀呀 哎 呀呀 真呀 真高 兴”

  2、进行发声练习:师:“刚才小朋友都说很高兴,我们高兴地时候,就想唱歌,唱歌之前呀可要把嗓子练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嗓子练开。”提出发声练习的要求,利用结尾句进行发声练习。

  二、学唱歌曲

  师:“平时小朋友有没有跟爸爸妈 妈一起去买菜?买过什么菜?”幼儿自由表达。出示“买菜”字卡,引入课题。

  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图一:“今天的天气真呀真正好,我和奶奶去呀去买菜”

  图二:“鸡蛋圆溜溜、青菜绿油油、母鸡咯咯叫、鱼儿水里游”

  图三:“萝卜黄瓜西红柿,蚕豆毛豆小豌豆”

  图四:“哎呀呀哎呀呀装也装不下”

  (教师借助肢体语言或形象比喻,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提问:“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旋律,听听是

  .哪里,说的是什么?教师再次演唱歌曲,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图上有两个相同的标记分别表示什么?(重点引导幼儿探索歌词“哎呀呀,哎呀呀”图谱的表示方法,引导幼儿发现“哎呀呀”的图谱标记是一个圆点大表示强、两个圆点小表示弱的节奏特点。)

  3、幼儿学唱歌曲。(1)带领幼儿按节奏把歌词读熟。(2)幼儿放慢速度、跟着琴声、看着图谱学唱。

  4、玩“藏图”游戏,熟唱歌曲。

  (1)教师抽掉其中一幅图,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2)“现在老师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教师遮盖2-3种菜,幼儿演唱)

  (3)“现在没有菜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教师把全部拿掉,幼儿演唱)

  (4)以正常的速度并用活泼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鼓励幼儿大胆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达结尾句。

  5、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

  教师: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掉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的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以后你们在学习别的本领的时候也可以使用这个方法。

  三、复习律动,大胆创编“包饺子”的各种造型动作

  老师“今天,我们在超市买了这么多的菜,好高兴,孩子们真棒,已经学会帮忙干家务活了。那买了这么多的菜,今天中午我们来包饺子。现在跟老师一起来包饺子。

  1、播放“喜洋洋”的音乐,全体一起复习“包饺子”律动。

  2、小朋友就坐,教师谈话贯穿感恩教育

  3、引导幼儿大胆创编“饺子”熟了的造型动作,在双圆形中两两结伴进行律动。

  4、小结,在欢乐的“包饺子”律动中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11、大班音乐教案《采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活泼向上的欢乐情绪,体验劳动的快乐,激发幼儿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之情。

  2、培养幼儿的节奏感、乐感、表演及自由创编能力,体会繁忙的采茶场面与气氛。

  3、让幼儿了解中国是茶的故乡,并帮助幼儿知道采下的茶叶经过简单加工可以泡水喝,喝茶有益于健康。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 自制茶树 篮子 头饰 围裙

重点难点

  在感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幼儿探究、创编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过程

  一、生活体验,感受采茶;

  创设江南采茶场景:天蓝蓝,水清清,露珠儿闪闪绿莹莹。片片茶叶香,浓浓茶乡情;

  我们今天来到了茶的故乡——美丽的江南。

  小姑娘乐得舞翩翩,迎来茶山丰收景。看看采茶的小姑娘是怎样采茶的?

  请小朋友拿起小篮到茶树园里采茶,体会劳动的乐趣与茶园的美景。

  二、律动创编,诗画激趣;

  1、提问幼儿是怎样去采茶的?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2、通过感知体验,自由创编采茶动作及采茶儿歌。

  3、提取最美的动作,创编采茶律动。

  4、根据所创编的动作,诗画舞谱小人:

  我挎小篮 拨开树枝 我采的茶叶 上山岗 采呀采 多又多 片片茶叶香又香 茶叶 采茶娃娃 采茶忙又忙 装满筐 喜洋洋

  三、动静交替,茶艺欣赏:教师表演独舞——《古丈茶歌》

  1、了解茶的制作过程,知道喝茶有益于健康。

  2、设计意图:使幼儿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了解茶的制作工艺和利用价值。

活动延伸

  展示成果,活动延伸:

  1、听音乐表演采茶律动,感受创作的快乐。

  2、为客人老师表演,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12、大班音乐教案《超级玛丽》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课的灵感来自于孩子在平时的一个小动作,再结合我们平时教学中的节奏练习,为了使节奏练习不枯燥,单一,所以我选择了孩子很感兴趣的这样一种形式。

活动目标:

  1. 熟悉乐曲,练习哼唱。探索合适的节奏为乐曲伴唱。

  2. 初步学习看指挥演唱,在合作伴唱中体验表演的快乐。

  3.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 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视频、幼儿看过超级玛丽的游戏视频、会简单的节奏如:X 0 X 0 X X 0 0 X----。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导入师:请小朋友先听一段音乐,听听是什么音乐。

  师:你们知道这首曲子是怎么演奏出来的吗?

  揭晓答案:看视频,一人分饰六角用嘴巴演唱乐曲师:看出来了吗?乐曲是用什么演奏出来的?

  师:这种演唱方法叫做无乐器伴唱。

  二、初步学习伴哼唱师:这个叔叔用嘴巴发出声音模仿了乐曲,你们想不想也来试试?

  师:你们的嘴巴可以发出什么声音?

  选取幼儿发出的一个合适的音整首哼唱。如:嘟、露等。

  三、用合适的节奏和声音练习乐曲师:我们的嘴巴还能发出什么声音?

  选取一个声音练习,但发现问题。引导幼儿变换出其它节奏。

  师:刚才的声音我们还用刚才得方法唱出来还合适么?怎么办?

  在练习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演唱。

  师:你们刚才是怎么唱准节奏的?

  换另一个节奏和声音再次进行练习。

  四、合作伴唱是:现在我们来试试把两种声音合到一起去试试,我们唱过类似的歌曲吗?

  分组进行练习表演唱。

  合作表演唱时提醒幼儿继续注意看手势。

  五、结束:

  师:今天,我们的小朋友通过听音乐、看指挥和小伙伴们一起练习了伴唱。下次我们再来换其他的声音和节奏来为这首曲子再来伴唱。

13、大班音乐教案《超级音乐会》含反思

教学目标:

  1.根据画面和节奏的提示,记并创编歌词。

  2.愿意与同伴一起根据音乐的速度与节奏合作表演。

  3.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4.借助小图谱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教学重点:

  能理解歌词的含义,并积极地进行创编。

活动步骤:

  一、谈话导入出示《超级歌会》让孩子们说一说最近都听了什么歌?

  二、初步欣赏歌曲①播放说唱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提问:

  这首歌曲的我们平时的演唱有什么不一样?(说唱的形式)过渡:

  今天我们就用说唱的形式来演唱。

  ②出示一条鱼的形象,让孩子们起名?(小鱼游)放音乐,老师示范说唱:小鱼游,孤孤单单在发愁,哟哟,在发愁。

  出示图片,让幼儿观察,让孩子们根据节奏自己演唱。

  ③出示图片,两条鱼提问:两条鱼在一起会唱什么?会做些什么呢?让孩子们自己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分小组进行创编,小组展示。

  三、创编第三段出示许多鱼的图片,引导幼儿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鱼(许多),那么许多鱼在一起会干什么呢?小组自己创编。

  要求:

  1.歌词要和前面的不一样。

  2.歌词不仅要加的好还要整齐。

  看哪一组编的最好,PK我们超级歌会的冠军PK★★★★★★星的多少代表快慢。

活动延伸:

  速度再次加速,有能力的孩子可继续挑战。

反思:

  前段时间在外出学习时对音乐活动《超级歌会》印象非常深刻,一直想在自己的课堂试试,借这次调研的机会,我结合自身特点进行了修改,呈现出了今天的课堂。活动中我首先以近段时间电视上热播的娱乐性节目“我是歌手”引入主题,让孩子们又角色感,争相表现自己,为接下来的课堂注入的活跃的气氛。接着,通过形象的“一条鱼”动画和明快的节奏,说唱了第一段歌词,孩子们对这样的新鲜的长发很感兴趣,在听听唱唱中便学会了说唱第一段,接着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产生了创编歌词欲望,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在主动探索尝试中进行。最后一终极PK的形式,让孩子们以竞赛的方式结束,活动又长生了一个小高潮。孩子对本次活动感兴趣,除了学会了说唱这种形式,同时对节奏的练习和把握也有所提高。

  活动结束后,我最大的感受、最兴奋的就是孩子那高涨的热情和氏族的兴趣,我对“趣味课堂”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也对其有了更加直观与深入的理解

14、大班音乐教案《快乐的音乐》含反思

设计意图

  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音乐是人类灵魂深处潺潺流淌的情感溪流,音乐欣赏是在听音乐的过程中通过美感接受教育的有效手段。《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它在维也纳金色大厅举办的历届新年音乐会中是必演曲目,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能够让孩子感受世界名曲的魅力,让每个幼儿都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培养,提高幼儿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经验,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快乐的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结合自己的日常经验,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2、能将这种感受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表达。

  3、乐于运用身势大胆表现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5、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

  音乐CD

重点难点:

  感受乐曲节奏的欢快、热情。

活动过程:

  一、 当你在生活中遇到非常快乐的事情时,你会有什么样的表情?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你的快乐?

  a) 谈谈日常生活中快乐的节奏。

  b) 欣赏音乐《拉德斯基进行曲》

  c) 再次倾听,并介绍音乐背景。

  d) 第三遍欣赏音乐,仔细分辨。

  二、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乐曲?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三、这首曲子什么地方强劲有力些?什么地方又优美柔和些?

  四、幼儿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延伸活动:

  鼓励幼儿在活动区中,用绘画、手工等方式表现音乐内容。

  相关信息

  乐曲介绍

  《拉德斯基进行曲》,管弦乐曲,作者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这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大概是世界上最为人们所熟悉的进行曲,经常作为通俗的管弦乐音乐会的最后一首曲目。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也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

  但此曲有一个鲜为人知的背景:这首曲子本是老约翰?施特劳斯题献给拉德斯基将军的,德斯基是奥地利的陆军元帅,从1815年至1831年,他在威登伯克、隆巴等地任骑兵总司令。拉德茨基积极维护奥地利帝国殖民统治,曾率领军队侵略邻国意大利,并在意大利北部任总督多年。从德、奥出版的历史书看,拉德茨基被视为英雄式的人物,而在意大利则认为他是一个侵略者。老约翰?施特劳斯所写的这首进行曲正是炫耀了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武力和拉德茨基的威风。了解这段历史的人,对这支曲子所歌颂的人并不感兴趣。尽管如此,《拉德斯基进行曲》还是以其脍炙人口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节奏征服了广大听众,成为流传最为广泛的进行曲。常见的版本还有为管乐队所作的改编曲。这里选用的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结束时《拉德斯基进行曲》的录音片段,为管弦乐曲。

  这首曲子由对比鲜明的两部分构成。强劲有力的引子之后是第一部分主题,仿佛让人们看到了一队步兵时而轻快时而有力的走过大街(片段1)。反复一遍之后,音乐经过一个全乐队齐奏的过渡句,随后出现的是与前面主题相对比的轻柔主题,优美动听(片段2)。音乐最后在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律动所选用的乐曲就是《拉德斯基进行曲》,这首乐曲有着明显的进行曲风格,很适宜在行进中模仿律动。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引出音乐都是有节奏的、要跟着音乐的节奏走路。教师在引导个别幼儿示范,要求其他幼儿边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集体做动作。充分调动幼儿自主探索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现音乐的节奏感。

不足之处:

  没有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多巩固,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个活动不单单是一节音乐,更多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渗透了教师整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价值的取向。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15、大班音乐教案《蔬菜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音乐语言再现对蔬菜探究的体验,体会参加"蔬菜"音乐会的快乐。

  2、学习手耳协调地合作演奏,激发探索的欲望。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蔬菜的实物、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过程:

  (一)运用模仿动作,再现送菜到菜场的情景

  1、回忆参观菜场的经历。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咱们上周的送菜到菜场的表演活动大家都还记得吗?(记得)那我们今天再来表演一次好不好?(好)老师要看下哪位小朋友能够记清楚这个过程和用动作表现出各种送菜的方法。

  2、按音乐的节奏用动作表现各种送菜的方法,将蔬菜送到菜场去。

  师:小朋友要仔细的听音乐的节奏,分清楚什么节奏该做什么动作,我们要准确快速的将蔬菜送回菜场去。

  3、相互观察各自想象的模仿动作,交流送菜的方法。

  师:老师刚才发现很多小朋友都自己想像出了很多动作,而且表演的特别棒,现在我们邀请几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可要认真观察哦。

  师:现在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旁边的小朋友一起讨论自己送菜的方法,每位小朋友都可以学习其他小朋友的方法。

  (二)和奶奶一起去买菜--复习歌曲《买菜》

  1、想象和奶奶一起外出买菜的欢乐,表现活泼跳跃的旋律。

  师:小朋友都知道我们每天吃的菜都是要去菜场买的,那你们有和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一起去买过菜吗?(有,没有)原来我们有很多小朋友都没去过,那你们就想象一下你和奶奶去菜场买菜的情景,会不会很好玩呢?(会)我们以前学过一首歌曲,名字叫做买菜,大家还记得吗?(记得)我们再来唱一次好不好?(好)

  2、结合蔬菜的外形特征与口形,例如"番茄圆溜溜"--嘴巴圆圆的渐渐打开。

  教师注意提醒幼儿根据歌曲中蔬菜的外形来改变自己的口型,正确发音。

  (三)合作演奏蔬菜音乐会

  1、回忆歌曲中提到的蔬菜有哪些师:小朋友们,《买菜》这首歌的歌词里边都有哪些蔬菜呢?(萝卜、黄瓜、西红柿……)对,小朋友的记性可真好,现在我们每位小朋友选一种自己喜欢的蔬菜,我们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

  2、幼儿自选一个打击乐器,排成5队蔬菜(do:蚕豆;re:萝卜;mi:西红柿;fa:青菜;sol:扁豆;la:黄瓜)教师指导幼儿找到自己所在的队列中。

  3、教师弹奏歌曲《买菜》,幼儿跟着琴声演奏乐曲中属于自己音块的部分,并用接着演奏的方法合作演奏。

  师:现在小朋友们要认真的听老师的琴声,并注意自己所选蔬菜在歌词中的连接,不能抢拍,注意小朋友间合作演奏。

  4、从少数幼儿参加演奏,逐渐增加人数,每一次演奏时注意倾听,共同寻找自己的音块及时介入的方法,直到全班参加,逐步做到整齐的演奏。

  (四)活动结束师: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很棒,我们的蔬菜音乐会也特别成功,蔬菜宝宝们都可高兴了。今天回家后,小朋友们可以和自己的家长一起,再来给蔬菜宝宝们开一场音乐会好不好?(好)

活动延伸:

  美术活动《蔬菜大家族》

活动反思:

  本次音乐活动的选材比较贴近幼儿的生活,因为每位孩子每天都会接触到蔬菜,对于自己熟知的东西,孩子更有信心。从目标可以看到手耳协调的演奏对于首次开展此类型活动来说,幼儿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因此,在突破这个难点的时候,不能单单只让幼儿自己来操作,老师应当先做示范,或者是一句一句的单独教授,然后让幼儿慢慢合作来完成。活动很有创意,还应该再注意一些细节,让音乐活动更美好。

16、大班音乐教案《老师》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掌握顿音唱法并学会唱这首歌。

  2、热爱并尊敬老师的情感。

  3、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与幼儿组织过谈话,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回忆平时老师是怎样关心爱护小朋友的?9月10日是谁的节日?

  2、教唱歌曲。

  (1)出示图片,图片上有许多小朋友为什么给老师献花,引导幼儿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老师教小朋友学习唱歌、跳舞、画画、讲故事、念儿歌等本领,老师工作很辛苦,激发幼儿爱老师的情感和学唱歌曲的愿望。

  (2)教师介绍歌名后边弹伴奏,边完整地唱一遍歌曲,提问歌曲名。

  (3)教师再唱一遍歌曲:你听到老师唱了什么?

  (4)幼儿回答后,教师再次唱一遍歌曲。

  (5)幼儿跟学歌曲3遍。

  变换形式让幼儿练习唱歌。

17、大班音乐教案《娃哈哈》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大胆尝试,能初步跳整个舞蹈,节奏正确。

  2、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并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鼓励幼儿大胆仿编儿歌,根据儿歌内容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

  1、小朋友我们已经学习过娃哈哈了,先跟着音乐演唱一次。

  2、我们唱的时候要用好听自然的声音,表达出自己的情绪。

  3、老师今天还带来了一个舞蹈,我们一起来看看。

  二、教师示范舞蹈

  1、刚才老师跳了娃哈哈的舞蹈,你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觉呢?

  2、老师在跳的时候用到了一个步伐有谁知道?

  3、娃哈哈的舞蹈老师用了一个垫步,我们一起来学学这个垫步好吗?

  三、幼儿学习舞蹈

  1、刚才小朋友已经看到老师跳的舞蹈了,请你们找个空地方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2、我们用慢动作来学习这些动作,(.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手边转脚边垫看看行不行?

  3、现在找一个好朋友去练习一下简单的步伐和手部动作。

  4、小朋友本领真大,已经学会一点了,我们跟着音乐试试看。

  5、小朋友跳的时候跟上表情就更加完美了,我请几个小朋友来表演一下。

  6、大家跟着老师一起跳一遍,做慢动作看看能不能跟上节奏?

  7、原来跳舞是那么快乐的事情,小朋友跳的也不错。

  四、幼儿完整舞蹈

  1、小朋友真厉害,现在跟着音乐完整来一次。

  2、你如果还不会就找一个会的好朋友来教教你,慢慢的做动作。

  3、最后我们和老师一起再来舞动一次。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18、大班音乐教案《葫芦娃》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幼儿喜欢看动画片《葫芦娃》,对这个音乐活动有着天然的兴趣,《纲要》中要求, 让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音乐,喜欢参加音乐活动,音乐游戏,并能大胆变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感受欣赏歌曲,加深对各种《葫芦娃》的了解。

  2、情感目标:感受理解动画片中葫芦娃的团结合作,勇敢的精神。

  3、技能目标:初步学习用不同的歌声、动作、表情表现音乐的内容。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动画片中的葫芦娃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动画片《葫芦娃》

  各种葫芦娃的图片

  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观看动画片,引出主题。

  3、让幼儿观察和讨论各种葫芦娃。

  4、教师出示各种葫芦娃的图片,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观看课件,引出幼儿对《葫芦娃》歌曲的兴趣。

  二、学习歌曲《葫芦娃》

  1、课件中的歌曲,请幼儿欣赏,提出问题。

  2、让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学习歌曲内容。

  3、让幼儿跟着歌曲内容表演歌歌曲。

  三、再次播放课件《葫芦兄弟》动画片片段,请幼儿欣赏。

  让幼儿懂得像葫芦娃一样有团结合作勇敢的精神。希望他们能够像葫芦兄弟一样在生活中、学习中团结勇敢、不畏困难。我们都知道葫芦娃有七个兄弟。

  四、戏剧表演,开展“小小戏剧家”的活动

  1、分小组进行创编故事,分配角色。根据本组的人物角色进行头饰和道具的制作。教师在小组内巡回指导。

  2、请幼儿分组表演创编排练的故事情节。

  3、进行“小小戏剧家”的评选活动,针对每一组的表演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创作奖、最佳合作奖、最佳道具奖。

  五、结束

  游戏:情景表演

  《帮助别人真快乐》

教学反思

  本歌曲取材于童话故事,比较贴近生活,是孩子们喜欢的“葫芦娃”。生活中的内容也更易于幼儿接受,也利于幼儿主动去探究,从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通过欣赏《葫芦娃》主题曲, 讨论看过的动画片《葫芦娃》或听过的歌曲,激起幼儿对已经了解的动画片《葫芦娃》的回忆,激发学习兴趣。了解葫芦娃的团结、勇敢精神和活泼可爱的形象等, 并能从葫芦娃的性格上分析他们的优点和缺点,从而对幼儿进行教育,每个人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去改正它,才能战胜困难。

19、大班音乐教案《钟》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2、感知两声部合唱的形式,体验合作演唱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引导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理解歌词,用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5、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重点难点:

  在图谱的帮助下,尝试配合演唱两声部歌曲。

活动准备:

  1、歌曲录音

  2、图谱

  3、幼儿经验:

  (1)熟练演唱第一声部

  (2)合作朗诵两声部儿歌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钟》

  1、我们已经学习演唱歌曲《钟》,你们能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吗?

  2、重点引导幼儿用轻巧跳跃的声音表现钟声。

  二、两声部儿歌朗诵。

  1、我们还学习了两声部的儿歌,你们能用响亮的、整齐的声音念出儿歌吗?

  2、教师指挥幼儿朗诵。

  三、尝试两声部合唱

  1、小朋友们的本领真大,不但会唱歌曲,还会念两声部的儿歌,听到你们的好听的声音,我也忍不住想唱歌了。

  2、教师范唱:要求——教师在唱歌时幼儿安静的听,听好举手回答问题。

  关键提问:今天老师唱的歌曲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

  录音机唱的是什么?我唱的是什么?

  3、师小结:这首歌曲是一首两声部合唱的歌曲,并且两声部的歌词有不一样的地方。

  4、出示图谱

  请你们看着图谱告诉我,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这首歌曲的两个声部是一起开始的吗?两个声部唱的歌词是一样的吗?

  5、跟着钢琴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看着第二声部,跟着音乐一起来唱一唱第二声部。(弹琴)

  6、跟着录音机配第二声部

  (1)我们来给录音机配合第二声部好不好?(教师指图给予一定的提示)

  (2)我们这次不看图谱,一起跟着录音机唱的第一声部来合作,演唱第二声部。

  7、幼儿尝试两声部配合演唱歌曲

  (1)我们小朋友能不能像念两声部儿歌一样来唱第一声部和第二声部?

  (2)幼儿自主分成两大组演唱歌曲。

  (3)交换声部演唱。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幼儿掌握了第一声部的歌曲演唱,两声部的儿歌朗诵,为活动解决了难点,但是从活动过程看,难点解决之后,孩子们对两声部的歌曲演唱没有了难度,很轻松的就合唱成功。所以活动中我进行了随机调整,请幼儿进行指挥,但是孩子们对指挥比较陌生,虽然都踊跃的举手参加,但是指挥的节奏与手势都存在问题,没有开始和结尾。

  1、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地完善指挥的作用、指挥的方法,提高幼儿的指挥能力。

  2、对活动的难度和幼儿的发展水平没有做出正确的评估,加强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掌握。

20、大班音乐教案《音乐小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愉快的情绪。

  2.学习歌曲中附点音符和休止符的演唱。

  3.体验师生与生生之间合作学习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

  1.歌曲《音乐小屋》原唱及伴奏CD;歌曲《郊游》;

  2.多媒体课件;

  3. 邀请卡一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

  二、导入课题:

  1.小朋友,今天老师的心情特别好,为什么呢?因为我收到了一张邀请卡,里面写了什么呢?我打开来,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好吗?

  2.教师读邀请卡内容,提问:“你们有信心战胜困难吗?(有)那让我们出发吧!”

  三、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节奏与主要乐句。

  (一)碰到第一个困难,引导幼儿通过努力解决。

  1.一条小河挡住去路,怎么办?

  2.出示节奏图X X|XX 0|XX XX|X 0||,引导幼儿学习。

  3.幼儿学习节奏。

  4.克服困难,划小船继续前进。

  (二)遇到第二个困难,鼓励幼儿共同克服。

  1.大石块挡住了去路,怎么办?

  2.出示乐句:音乐 小屋 |在 欢迎 |你 欢.迎 |我 0 ||。

  3.幼儿学唱,着重练习欢.迎的唱法。

  4.成功移走三块大石块,继续前进。

  (三)遇到第三个考验,请大家一起努力。

  1.出示三个敲门声:

  (1) 5 3 |5 3 0 ||(2) 4 2 | 4 2 0 ||(3) 5 0 i 0 ||2.师幼一起按门铃。

  3.音乐小屋终于开门了。

  四、完整欣赏歌曲,用多种形式学唱歌曲。

  1.欣赏后提问:这首歌一共有几段?第二段和第一段有什么不一样?来到了音乐小屋,你觉得快乐吗?歌曲里面是怎么唱的?(引导幼儿学唱:我们的快乐都在里面装)。

  2.引导幼儿完整学唱一段歌曲,根据幼儿的学唱情况,教师小结指出问题。

  3.完整地学唱歌曲。

  4.以对唱的形式师幼共同演唱歌曲。

  5.幼儿分组对唱歌曲。

  6. 家长与幼儿对唱歌曲。

  五、结束:出现神秘人——海宝。

活动反思:

  歌曲《音乐小屋》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风趣、轻松、愉快。旋律以三度下行的音程起句,构成起伏的旋律,和着舒展的节奏,给人以柔和的感受。描绘了“叮咚”作响的音乐小屋给人们的快乐,抒发了热爱音乐的孩子们的愉快心情。

  整堂课我以“去游玩音乐小屋”为主线,首先我让学生模唱“音乐小屋”的门铃声,来解决了难点节奏,这个环节使学生在游戏中掌握了难点,并且自然的了解了音乐知识点“四分休止符”。也引起了学生想去看音乐小屋的好奇心,使我能顺利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走进音乐小屋来学习歌曲。然后学生走进音乐小屋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接唱的小游戏来让学生学唱歌曲,并加入身体的律动体验。最后在学生掌握歌曲后,就引导学生加入打击乐器为歌曲配乐。整堂课学生仿佛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快乐地体会音乐带来的无线乐趣。

  当然在该堂课中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在歌曲学唱中,学生对于音乐的完整感受体现地还不够深刻,我让学生分句学唱歌曲,破坏了歌曲本身的整体性。

  2、创编打击乐节奏的时候课堂纪律显得有点乱,教师没有调控好学生的课堂纪律。

  3、教学语言还欠生动活泼,导致教学的每个环节衔接地不够自然、流畅。

21、大班音乐教案《跳绳》含反思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旋律,并会用优美的歌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跳绳》。

  2、学习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歌曲的意境。

  3、教育学生要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锻炼身体从小做起。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歌曲节奏。

  2、难点:学会用画笔在画纸上涂绕线条的技巧。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电子琴、投影仪、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教师弹奏音乐旋律,引导学生跟着音乐自由做动作。

  活动一:"说跳绳"

  导入:教师出示实物"跳绳"问: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你玩过它吗?谁来说一说跳绳有什么用处呢?(学生思考回答)谁想上来试一试?(请学生上台做跳绳表演)

  活动二:"唱跳绳"

  1、教师:刚才小朋友知道了跳绳是用来锻炼身体的,它真是我们的好朋友。你们那么喜欢玩跳绳,那小朋友想不想一边玩跳绳一边学跳绳的歌呀?现在就让我们看一看画面中的小朋友在干些什么呢。

  2、教师演示多媒体画面并播放《跳绳》的歌曲录音,引导初听一遍音乐。

  听毕提问:小朋友你觉得这首歌好不好听呀?为什么好听?你知道这首歌里唱的是什么吗?(学生思考回答)

  又问:小朋友都说这首歌好听,你们想不想学一学呀?现在请先认真听老师唱,然后再一起学好吗?比一比谁最注意听。

  3、教师示范。(自弹自唱)

  4、教师引导学生练习按节奏读歌词2遍。

  5、引导学生边做动作边读歌词2遍。

  6、教师弹奏歌曲旋律与学生同唱2遍。

  7、教师播放歌曲录音指导学生跟着音乐旋律自学2遍。(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8、教师弹奏歌曲旋律,引导学生跟唱。(2遍)

  9、请个别学生上台进行表演唱。(即时评价)

  10、学生小组表演唱。(即时评价)

活动反思:

  跳绳是发展跳跃能力的传统性运动项目。在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我首先要突破的难点。为此我在开始部分和准备部分中设计了一些训练游戏。如:报数比快、我是木偶兵、正反话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注意力。教师又在训练中赋予适时的点评、鼓励,学生表现出了很高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突破本节教学重点双手交叉跳。我在基础部分的设计中以激情引趣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展示他们所掌握的各种不同的跳法,从而引出本节教学重点“单脚跳”。当学生看到他们的同伴双手交叉跳得那么好,早早已跃跃欲试。再听到教师激励性的话,学生们都迫不及待的尝试起来,但绝大多数学生失败了。此时正是提示方法的有利时机。为了培养学生的表述能力及互动、合作学习的意识。我邀请会单脚跳的学生说出技术要领。学生们听完后又纷纷尝试起来。经过多次的尝试个别学生学会了单脚跳的动作要领,但大多数学生仍旧焦急的练习。这时的学生渴望有人能帮助他练习,看到他进步。于是我解决完在练习中学生们纷纷提出的各种问题后,针对学生不会双手交叉跳,跳过去绳摇不过来,不会连续跳等问题,为学生们创设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的氛围。让学得快的学生帮助学得慢的学生。学生们在学习中不但自身的优势、进步得到了展示,而且树立了坚韧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一节课下来,学生们的收获很大,而我的收获更大。在这节课中我的优点是:1、教态自然亲切,注意了教法的运用,注意了以学生学习为主体,注意了在练习中自己找寻方法与教师提示相结合。2、教学目标较清楚,围绕教学目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意志品质、合作意识、自信心、身体的灵活性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3、课程环节清楚,基本完成了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也使我找到了自身的不足:1、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由为紧迫。如:教学方法、游戏方法、训练形式等。2、在学生的训练中,如何梯进式练习,如何有针对性指导及指导方法的多样性。3、对实际教学的预测性备课经验不足。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备好一节课,如何上好一节课将是我今后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会把反思作为突破口时刻督促自己改进、学习。

2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3.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4.交换乐器演奏1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23、大班音乐教案反思《欢乐颂》

  设计思路:

  《欢乐颂》是一首名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写的。孩子们对唱歌很感兴趣;唱歌本身就能抒发幼儿的情感,但他们缺乏一种唱歌的激情;《欢乐颂》正好能让幼儿在唱歌中体验欢快的情绪。因此我选择此课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二声部合唱,学唱歌曲。

  3.能用自然好听的声音歌唱。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和谐地进行二声部合唱。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磁带

  活动过程:

  一、 感受音乐:

  1、小朋友喜欢唱歌吗?唱歌时我们能感受到高兴、快乐。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一首好听的歌,我们先来听一听这首曲子,感觉怎么样?(快乐的、悲伤的)

  2、我来表演,你来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3、我来唱,但不出声,看着老师的动作和嘴,猜一猜歌中会唱什么?

  二、 学歌词

  1、这首歌到底唱了什么呢?听一听录音机里的小朋友市怎么唱的?(根据幼儿说的出示相应的图片)

  2、歌中还唱了什么?听一听老师是怎么唱的?

  三、 学唱歌

  1、教师大声唱,幼儿小声唱。

  2、幼儿一起唱。

  3、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欢乐颂》,什么是欢乐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找一找歌中表现欢乐的地方。小朋友应该怎么唱?

  4、我们加上动作边唱边表演。

  四、 学唱衬词

  1、这首歌你会用“啦”来唱吗?(教师师范)

  2、师幼一起用“啦”唱欢乐颂。

  五、 二声部合唱

  1、教师唱歌词,幼儿唱衬词(互换)

  2、幼儿分组合唱二声部

  活动延伸:

  我们出去把这首好听的歌曲唱给别的小朋友听吧。

  活动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我秉承艺术教育感受在前的理论,我先让幼儿欣赏感受乐曲,然后再通过动作、表情来猜歌词,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这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然后又通过提问让幼儿回答问题,接下来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孩子说歌词,这样有利于幼儿更好的记住歌词。再通过提问,让幼儿从歌词中找到快乐的地方,让幼儿能用欢快的情绪唱歌。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进行二重唱,在幼儿通过看谱会唱歌的基础上,幼儿分组演唱,从而解决了这一问题。

  从本次活动的环节来看,孩子们学得还是可以的,但由于借班上课,幼儿的情绪没有调动起来。

24、大班音乐教案《两小无猜》

游戏目的:

  1、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增进男女间亲密的情感。

  2、倾听音乐,感受AB两段旋律、节奏的不同。根据音乐旋律和节奏匹配动作,遵守游戏玩法与规则。

  3、引导幼儿探索在双圈上如何交换玩伴的方法,创编二人游戏的不同玩法,增强幼儿间的合作能力及创造能力。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游戏:

  VCD,音乐选自《伙伴舞》,碟机,人手一个手腕花

游戏过程:

  1、听音乐,跟随老师做声势律动,熟悉音乐ABABAB的结构。

  2、交代新游戏名称,让幼儿理解什么是"两小无猜"-------解释一男一女从小在一起玩耍,两人十分要好,非常亲密。

  3、教师讲述游戏玩法及规则。

  游戏规则:A段音乐第2乐句停一定要找到朋友。B段音乐一男一女两个好朋友在一起玩游戏,音乐结束游戏停止。马上接着去找下一个朋友,游戏反复进行。

  介绍老师小时侯玩的几种游戏:《斗鸡》: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以脚落地为输。《掰手腕》:两人同时单腿跪立,右手相握放在各自的右腿上,可用左手托右下肘,比臂探索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推手平衡》:两个人面对面站立,相隔一定的距离,用双手推对方。首先失去平衡而挪动脚步者为输;《跳马》:一个人弓着腰,另一个人借助双手臂的支撑力量从上面跳过去。有一定的危险性!幼儿观看欣赏切勿模仿。

  4、师生一起探讨如何在圈上找朋友。

  5、随音乐,幼儿尝试两两合作进行游戏。

  (前半部分主要是表演游戏,幼儿会把注意力放在听音乐的变化和模仿老师的动作上,但是音乐变化很明显,很快孩子就能掌握,慢慢他们的兴趣点会随着他们的熟悉程度而逐渐减低,因此增加的游戏难度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新的刺激和兴奋点,游戏的难点在于如何在双圈上找到合适的同伴,这样的游戏难度幼儿通过尝试是可以达成的,而且有变化的空间,比如当孩子达成了很顺利地找到同伴这一层面的要求时,教师可以将活动难点放在和同伴创造性二人玩的方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

拓展游戏:

  1、幼儿创编游戏的新玩法。

  两人一组,讨论后并展示两人创造的新玩法:如:炒黄豆、拔河、两人两足、蹬车、你推我挤、钻山洞、背靠背背人、迷迷转锤子剪刀布、摔跤、仰卧起坐,扫腿也说扫荡腿(用一只腿猛力横扫以绊倒对方。)

  2、按孩子们创造的新玩法进行游戏。

  3、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探索:不在圈上随意找个玩伴随兴玩游戏。

  温馨提示:后续游戏可以分别尝试游戏新玩法。不一定一次性进行。对孩子间的胜负不做评价,只重视游戏中快乐的体验,不强调游戏的结果。

25、大班音乐教案《啵啵》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

  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学习嘚啵嘚啵嘚)

  2)出示出示节奏ⅩⅩⅩⅩⅩ,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

  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图片,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ⅩⅩⅩⅩⅩ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若选用嘴巴和舌头,可以先单独练习一句)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

  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用一种动作、两种动作都可以)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上,为了让幼儿快速理解歌曲,考虑到幼儿又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所以先请幼儿欣赏歌曲视频,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最大化地理解歌曲。实践证明,观察的仔细的孩子马上就能理解“嘚啵嘚啵嘚”的含义,也清楚的知道了歌曲中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角色。

  接着请孩子分句倾听每个角色说的话,孩子们对于爸爸妈妈的话都能很快地学说,也发现了该歌曲的说唱特点。整个活动中孩子说的话是难点,孩子们听了以后说不完整,需要教师的讲解,既要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又要概括的言简意赅。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相应的节奏卡让孩子能够有节奏地说,因为难度较大,所以进行反复的听和说的练习,当然每次策略都不一样,从拍手打节奏说——配上圆舞板打节奏说——配上琴声说。

  解决难点之后,孩子看着图谱就能很自然地就把歌曲完整的说唱出来了,通过数次不同的角色分工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角色特点,也能更深的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由此引出社会教育话题,引导孩子联想到生活中喜欢和自己“嘚啵嘚啵嘚”的其他人,理解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感受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也懂得了和他人“嘚啵嘚啵嘚”是相互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26、大班音乐教案《小小音乐会》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小音乐会的活动,激发幼儿表演的欲望和兴趣,发展幼儿的表现力以及协调、合作的能力。

  2、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3、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室布置小舞台。

  2、幼儿自制的各类乐器。

  3、幼儿熟悉的节奏乐曲。

  活动过程:

  1、教师充当音乐会主持人,请幼儿自由结合组成小乐队(每队最少5人),并给自己的乐队起上好听的名称。

  2、先请每个小乐队分别进行简单的排练,教师适当地给予幼儿支持与帮助。[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3、请每个乐队的幼儿依次上台表演。

  4、教师与幼儿共同小结,说说每个乐队的演奏情况,大家共同选出最好的乐队,给予表扬、奖励。

  活动反思:

  《小小音乐会》这个活动,如果放在小班或者中班,我的选择是会让孩子们表演学校里学过的舞蹈或歌曲,以来幼儿对这些节目比较的熟悉,二来幼儿对于自己能够表演什么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如果随意的话,可能会呈现出一些没有准备好的状态。而现在是已经面临毕业的大班孩子们,他们表现欲望强烈,且都在课外有一些额外的学习经历,他们有自己的心思,想要一个更大更广阔的舞台,来接触一些全新的节目。所以,我将活动的目标做出了调整和修改,让幼儿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利和自由。

27、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认识芦柴花。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需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识别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和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识别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胜利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经过自身的努力才干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别,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坚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时地感受乐曲和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小朋友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干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沛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沛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自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28、大班音乐教案《牙膏舞会》

  活动目标:

  1. 感受乐曲轻松愉快、诙谐幽默的情绪,初步理解乐曲'ABAB’…反复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的特点。

  2. 引导幼儿在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3.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学图谱一张,用小纸张将“牙膏条”一一遮住;教具大牙膏一个;音乐磁带。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乐曲轻松、诙谐的情绪,并大胆用动作愉快地表现。

  难点:初步理解乐曲的结构,感知A段欢快跳跃、B段延长且层层累加。

  活动过程:

  1. 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体验乐曲欢快、诙谐的情绪。

  2. 教师结合教具简述故事《牙膏舞会》,帮助幼儿了解乐曲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3. 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初步了解乐曲结构。

  (1)教师听音乐指图谱,依次出示牙膏条;提问:牙膏跳舞时,音乐是一样的吗?

  (2)幼儿随音乐指图谱;提问:挤牙膏时,音乐一样吗?"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有什么变化?

  (3)请能力强的幼儿听音乐领指图谱。

  4.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牙膏跳舞及挤牙膏的动作

  5. 完整地随音乐表演。全体幼儿跳圆圈舞,B段时,教师依次请幼儿进圈当牙膏条,做出各种造型。

  6. 教师简单介绍乐曲,启发幼儿起名字。

  活动延伸:

  1.可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可启发幼儿用牙膏盒、牙膏皮制作美工作品。

29、大班音乐教案《过春节》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歌谣的内容、初步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朗读这首歌谣。

  2.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体验和大家一起过节的快乐。

  4.让学生了解节日的习俗。

  二、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热闹喜庆的音乐和鞭炮声的录音;配乐儿歌朗诵;各种小动物角色图片。

  2.经验准备:了解我国民间过春节时的一些传统习俗。

  3.幼儿用书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理解儿歌内容,学习用欢快的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儿歌。

  2.活动难点:感受歌遥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3.指导要点:引导幼儿通过倾听、观察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四、活动过程

  1、听录音激发幼儿的兴趣(远处传来热闹喜庆的背景音乐和鞭炮声)让幼儿猜猜:"是什么事那么热闹啊?"教师小结: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2.听听、看看、讲讲中理解儿歌内容

  (1)出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小动物准备过什么节日?有哪些动物在迎接春节?它们是怎样迎接的?

  (2)欣赏歌谣。

  (1)老师以开心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来进行示范朗读提问:歌谣的名称叫做什么?听了这首儿歌,感觉怎样?

  (3)再次欣赏儿歌。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怎样过春节的?(教师逐一出示儿歌中的动物角色,与幼儿一起说说、学学小动物所做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的话语来小结。)

  3.学习朗读儿歌

  (1)引导幼儿看着动物角色练习朗读儿歌,

  (2)边读边模仿角色的动作以增强朗读的趣味性。

  (3)模仿用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讨论: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把小动物们过年时开心的感觉读出来呢?(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表情,并请一些幼儿进行朗读。)教师以两种不同的对比明显的朗读方法让幼儿判断,找出最适合这首歌谣风格的朗读方法。

  (3)在喜庆的音乐背景下带领幼儿练习朗读,充分感受歌谣热闹喜庆的作品风格。

  (4)分组比赛等多种形式朗诵儿歌,并组织幼儿从朗读时的节奏、感情等方面进行朗读评价。

  4、集体完整朗诵儿歌。

  五、评价要素 幼儿是否理解了儿歌的内容,是否感受到过年的热闹和喜庆。是否能以愉悦的心情欢快的节奏朗读儿歌。

  六、活动建议

  1.可将幼儿的朗读进行录音,既可提高朗读时的趣味性,又可在倾听自己朗读录音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自我提高朗读的技巧。

  2.可引导幼儿将儿歌的内容绘画出来制作成小书:《过新年》

  附歌谣:过春节

  春节到,真热闹,家家户户哈哈笑。

  黄狗贴春联,山羊把地扫,猴子买糖果,花猫蒸年糕。

  松鼠宝宝剥花生,母鸡大婶搓元宵,三个小猪来拜年,穿着新衣戴新帽。你来舞龙灯,我来踩高跷。放起爆竹劈啪响,恭喜恭喜春节好。

30、大班音乐教案《清明》

  活动目标

  1、体验音乐与古诗词的意境,学习在音乐的伴奏声中有节奏地吟诵古诗词,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品。

  2、探索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愿意与同伴一起参与音乐活动进行表演。

  3、尝试根据古诗情境进行绘画。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1、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已经会吟诵《清明》这首诗歌,并对清明节有一定的认识。

  2、材料准备:《清明》图片,音乐,纸,颜料等

  活动过程

  1、在情境中创编动作,初步用动作表现诗歌《清明》

  师:你们知道古诗里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猜猜诗人杜牧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评:古诗对幼儿来说是比较难以领会的,因此我决定用音乐,动作来帮助幼儿更好的体会古诗的含义)

  2、按节奏吟诵《清明》

  (1)教师朗诵《清明》,同时出示图片,幼儿欣赏。

  (评:在第一个环节中大部分使用听觉帮助幼儿理解,而在这个环节中我追加了视觉,运用图片帮助幼儿,更上一层楼。)

  (2)教师再次示范朗诵歌词,并以稳定拍的节奏配合拍手,幼儿跟随教师按稳定拍的节奏拍手。

  (评:稳定的节奏帮助幼儿稳,准地熟悉古诗。)

  (3)引导幼儿结合稳定拍,进行歌词的朗诵,注意重拍的运用。

  (4)教师用动作提示,与幼儿进行歌词的对答,教师说前半句,幼儿对下半句。如,教师说“清明时节”,幼儿接“雨纷纷”,以此类推。

  (评:以不同的方式帮助幼儿重复学习,记住古诗)

  (5)幼儿跟着音乐完整地朗诵,吟唱歌词。

  3、根据理解绘制图画

  幼儿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画出他们想象中的《清明》图

  (评:这个环节是自主性比较强的,希望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愿,用画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4、交流欣赏

  幼儿介绍和欣赏小朋友的图画,加深对《清明》的理解。

  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31、幼儿园民歌《拔根芦柴花》大班音乐教案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欢快、热情的苏北民歌,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有节奏地演奏乐器。能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尝试自配乐器合作演奏。

  活动目标

  1.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 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乐器。

  2.能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 尝试自配乐器合作演奏。

  3.感受苏北民歌欢快、热情以及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体验乐器演奏地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教师自制节奏图谱、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建议

  1.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请幼儿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引导幼儿感受表达乐曲的欢快热情,理解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2.启发幼儿创编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常使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幼儿根据音乐的理解创编相应的身体节奏动作。

  幼儿倾听音乐第 1 段:你觉得人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幼儿倾听音乐第 2 段:第 2 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欢快了)人们在干什么?请你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幼儿倾听音乐第 3 段:第 3 段音乐又有什么变化? 人们在干什么?请你再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2)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3)幼儿分组练习身体节奏动作,为合作演奏打好基础。

  3.请幼儿根据音乐性质和节奏特点进行配器,练习齐奏和轮奏。

  (1)出示乐器,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2)幼儿选择相应乐器练习齐奏、看老师指挥轮奏。

  提示幼儿注意力度的变化(×xx):第 1 拍要稍强,第 2 拍要稍弱一些第 11-16 小节演奏时要稍弱并有一些跳跃。

  4.请幼儿交换乐器,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鼓励幼儿尝试自主指挥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

32、大班音乐说课稿《拔根芦柴花》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

  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认识芦柴花。

  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需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识别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和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识别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胜利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经过自身的努力才干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别,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坚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时地感受乐曲和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小朋友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干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沛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沛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自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3、音乐游戏《数高楼》大班音乐教案

  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节奏的欢快,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设计意图

  在音乐教学中,知识与技能隐性地渗透在音乐活动中,让音乐从只唱不动,不仅好听还好玩,体现音乐的听觉与动觉的互补性,实现新课改的理念。《数高楼》是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节奏欢快,旋律优美,根据幼儿的年特点,我设计了有念、有唱、有动的充满趣味性的活动环节。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体验音乐的娱乐性。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数高楼》,学习歌曲中的节奏型×× × ×× × ×× ×× ×× ×。

  2.体验歌曲的旋律,感受歌曲节奏的欢快。

  3.在掌握歌曲的基础上,学玩音乐游戏“数高楼”。

  4.体验与同伴合作玩游戏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1.难点:用富有节奏感及弹性的声音表演念白部分

  2.重点:练习数高楼节奏型×× ×(一层楼) ×× × (二层楼)×× (三层)××(四层) ××(五层) ×楼,×× ×(六层楼) ×× × (七层楼)×× (八层)××(九层) ××(十层) ×楼并合着音乐用拳头叠成高楼。

  活动准备

  歌曲音乐,图片,铃鼓,钢琴,黑板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1.我拍你听:教师拍节奏型三遍,请小朋友模仿并鼓励。

  2.发声练习:断奏练习,用短促有弹性的声音歌唱。

  3.复习上周所学歌曲。

  二、学习歌词

  1.谈话导入课题:在我们周围有很多高楼大厦。你有没有去数一数哪幢楼房有几层?谁来做一做数高楼的动作?(抬头)你数过最高几层楼?

  2.介绍歌曲,并请幼儿欣赏歌曲音乐,引导幼儿说出这首歌曲和往常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全在云里头”什么意思?“答数”是什么意思?引导幼儿了解歌词意思。

  3.教师出示图片,按歌词顺序指图并模仿动作,有节奏地说出歌词,对念白部分老师先用铃鼓边拍边唱一遍,让孩子体会歌词的韵律和节奏,并在让孩子跟读前说明念白的唱法,跟唱一遍后,老师可只做动作让孩子试着说出歌词。

  三、学唱歌曲

  1.请幼儿有节奏地跟读两遍歌词,引导幼儿用欢快的情绪朗诵,在数高楼(一层楼……)部分请幼儿有节奏地边拍手边说出歌词,还可老师拍手幼儿说歌词或男生拍手女生说歌词。

  2.老师弹唱音乐,让幼儿跟唱二遍,在数高楼节奏时,老师弹135柱式合弦音节奏型,幼儿拍手唱歌词。

  3.完整学唱歌曲。

  4.请幼儿边唱边表演,老师在念白部分拍节奏,歌曲部分弹音乐,可适当放慢节奏。

  四,学玩游戏“数高楼”

  1、分组游戏:5人一组,念白部分,幼儿边表演边唱(弟弟妹妹手拉手--左右手食指分别伸出后拉勾勾,站在路边数高楼--脚往前一步并伸手做数的动作,一二三四五六--伸手指,幢幢楼房高又大--用手比又高又大,一直伸进云里头--根据歌词伸手指向天空)。歌词部分同上(依词动作),到“全在云里头”时,幼儿围成一个圈,在念高楼(一层楼……)时幼儿合着音乐依次由低到高建楼,“全在云里头”时散开并打开手臂拉手上举。

  五、结束部分

  1、学习歌表演。2、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以后我们有时间再和好朋友玩数楼房的游戏好不好?

  六、活动延伸:

  1.引导幼儿在表演区随音乐伴奏边演唱边合作游戏。

  2.游戏熟练后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搭高楼的节奏。

  活动总结

  《数高楼》是一首有情境性、韵律性的歌曲,歌词简单,富有动作性。歌曲有唱和念白两部分,极富感染力,激发了幼儿的演唱兴趣,且适合幼儿创编动作,“搭高楼”以及开展快速反应游戏提供了创造和表现的空间。更吸引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歌词中有个别词组句子幼儿不太容易理解,如:“白云来回走”“全在云里头”我采用了图片法,使幼儿很容易的记住歌词;采用节奏卡,使幼儿更轻松地掌握节奏;在念白部分,孩子根据动作能快速记住歌词,但是唱出来的像背书一样,有节奏却没有韵律,声音拖沓,没有动感,我引导小朋友们用练声时的那种断开的有弹性的声音去唱,有些进步,还是不够有动感,最后发现是小朋友们的表现力不够,念白部分要表现出无乐而动的韵律感是比较难的,而且这是第一次接触到,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练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整个活动我注重强调让幼儿在浓郁的音乐氛围中主动学习,并通过团体的游戏互动,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及对音乐活动的热爱。

  以上是小编整理的完整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收藏!

34、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们一块来玩节奏游戏,你们愿意吗?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你们真棒!学的真快!那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小乐器一起做游戏呢?那你们赶紧把他们从你的凳子下面请出来吧~~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 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2、在活动开始的音乐律动中有个别孩子没有跟随音乐和老师一块跳舞,应该通过语言的引导来让幼儿参与进来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35、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图

  【教材分析】

  《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 3 个乐段,A、C 乐段多以 8 分音符为主, 而 B 段运用了 16 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朗, 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活动目标】

  1. 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听音乐,有节奏地演奏乐器。

  2.能根据音乐创编身体动作,尝试自配乐器合作演奏。

  3.感受苏北民歌欢快、热情以及农民丰收后喜悦的心情,体验乐器演奏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教师自制节奏图谱、打击乐器若干。

  【活动建议】

  1、 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欢快、热情的情绪。

  请幼儿欣赏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引导幼儿感受表达乐曲的欢快热情,理解农民丰收后的喜悦之情。

  2、启发幼儿创编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1 )幼儿根据音乐的理解创编相应的身体节奏动作。

  幼儿倾听音乐第 1 段:你觉得人们在干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幼儿倾听音乐第 2 段:第 2 段音乐有什么变化?(欢快了)人们在干什么? 请你用动作表现一下吧。

  幼儿倾听音乐第 3 段:第 3 段音乐又有什么变化?人们在干什么?请你再用 动作表现一下吧!

  (2)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达自己对乐曲的理解。

  (3)幼儿分组练习身体节奏动作,为合作演奏打好基础。

  3、请幼儿根据音乐性质和节奏特点进行配器,练习齐奏和轮奏。(1 )出示乐器,幼儿自主选择乐器。

  (2)幼儿选择相应乐器练习齐奏、看老师指挥轮奏。

  提示幼儿注意力度的变化:第 1 拍要稍强,第 2 拍要稍弱一些; 第 11 一 16 小节演奏时要稍弱并有一些跳跃。

  4、请幼儿交换乐器,尝试用不同乐器演奏,鼓励幼儿尝试自主指挥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

36、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dolemi》

  幼儿跟着音乐,学习轮唱。一组唱一句,最后一句齐唱。(这种方式激起了幼儿极大的歌唱兴趣和表演欲。)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do le mi》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有趣的特性,学习演唱歌曲《do le mi》。

  2.体会轮唱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音乐效果。

  3.能以积极、愉悦的情绪,参与音乐歌唱活动。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活动准备:

  1.助演教师7名、音符的头饰。

  2.音符挂牌每人1个。

  3.图片:数字1--7。 4.琴鼓、花。

  活动过程:

  1.直接出示图片1--7,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认识它们吗?

  幼:它们是数字1、2、3、4、5、6、7

  师:对!看看它们像是在做什么呢?

  幼:像在爬楼梯,一个比一个高。

  师:在音乐里,1、2、3、4、5、6、7又是简谱的音符,他们都有自己的音乐名字哦:1是哆,2是来,3是咪,4是发,5是索,6是拉,7是西。(教师引导幼儿跟唱)

  师:我们来学学这些小音符是怎样爬楼梯的。

  (引导幼儿尝试边唱边拍打身体的部位、由下往上有节奏地扭动身体等)

  2、请7名教师助演,生动活泼地表演歌曲《哆来咪》。

  师:今天有几位漂亮的音符姐姐来做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她们!

  (教师表演,幼儿欣赏)。

  师:7个音符姐姐表演得真是太棒了!刚才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她们都唱了些什么?

  幼:没有。

  幼:周老师已经学会了,我来唱给你们听,小耳朵这回可要听仔细哦。

  (教师清唱一遍,速度稍慢,突出歌词)

  师:好,有谁知道音符们都说了些什么?

  (教师帮助幼儿逐句理解记忆歌词,先学会打节奏念歌词,再跟音乐唱歌词、创编动作。)

  哆,唱歌儿快乐多;来,你不要掉眼泪;咪,你真是太甜蜜;发,我有个好办法;索,你不要太啰嗦;拉,让烦恼全没啦;西,我对你笑嘻嘻。唱起歌儿快乐多。

  幼儿学会歌词后,边唱边随意做动作。

  3、引导幼儿清楚知道自己是哪个小音符,学习轮唱。

  师:今天老师还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小音符,快把他们请出来,挂在脖子上,看看你是谁。

  幼:我是哆,我是来,我是咪……(幼儿争先恐后地说)

  师:哦,这一组小音符全是哆,哆怎么唱的?

  幼:哆,唱歌儿快乐多。

  ……

  教师引导幼儿再次说出自己是哪个音符,应该唱哪一句。

  师:小音符真聪明,唱得又对又好。下面我们来玩一个轮唱的游戏,小耳朵可要听好哦,轮到你唱时,你要赶紧接上来,轮不到你,你要认真地听别人演唱,自己做动作配合,比一比哪组小音符的反应最灵敏!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幼儿跟着音乐,学习轮唱。一组唱一句,最后一句齐唱。(这种方式激起了幼儿极大的歌唱兴趣和表演欲。)

  师:我们小朋友真是太有才了!配合得真好,轮唱得非常棒!好,下面我们再来玩大家最喜欢的游戏"击鼓传花",老师的鼓声一响,大家开始传花,鼓声一停,花传到谁的手中,就请你这组的小音符都到前面来表演。

  游戏开始了,幼儿快乐地念着游戏的儿歌:"击鼓传花,击鼓传花,传传传,传到你就是你,就是你!"

  如花被传到6(拉)组的某个幼儿手中,就请本组的小音符全来演唱。游戏2次。

  师:下面我们改一下游戏的规则,如果花传到你的手中,就请你到其它6组,每组邀请1个好朋友来轮唱。

  师:今天我们小朋友学会了这首好听的歌曲,还学会了轮唱,大家喜欢轮唱吗?

  幼:喜欢,很有趣,唱起来很开心……

  4、再次邀请7位助演的老师,和幼儿一起跳舞结束活动。

  师:刚才音符姐姐说你们唱得太棒了,要和我们做好朋友,我们快来邀请她们来跳舞吧。

  7个老师一人带一组幼儿,手拉手随乐跳起圆圈舞,快乐地结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