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反思

大班音乐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反思

1、大班音乐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音乐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和乐曲的旋律,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2.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一、活动导入

  1.情境导入师: 今天呀,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听听吧!

  2.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听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1.出示图谱师: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遍,你们来猜说一说今天的池塘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

  2.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唱歌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呢?谁愿意边看图谱边用跺脚的方法来试一试?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螃蟹,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小金鱼,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动作表示一下?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动作)

  三、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1.借助图谱,配乐演奏师:小青蛙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池塘音乐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去参加音乐会?

  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师:在池塘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螃蟹和小金鱼的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师: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师:你们想一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更和谐、更美?(看指挥、用正确的方法来打节奏、和小伙伴们要配合默契)3.交换乐器演奏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凳子上,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演奏的真棒!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奏家们谢幕!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2、大班音乐打击乐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X XX ∣XX XX ∣X - ∣,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猫 X - - -∣X -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3、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根》

  尝试准备: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

  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

  师: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4、大班音乐教案《蚕豆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愿意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欢乐与情绪。

  2. 掌握休止符和跳音,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演唱。

  3. 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 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5.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重点难点:

  重点:学唱歌曲《蚕豆花》,感受欢乐的情绪。

  难点:唱准休止符和跳音。

活动准备:

  图片、图谱、蜜蜂翅膀;实现观察过蚕豆花的相关知识,包括观察过蚕豆花。

活动过程:

  一、谈话、观看图片,引题。

  1. 你们有没有观察过我们自然角的蚕豆,有了什么变化?花儿长得怎么样?像什么?(图1)

  2. 图2:一簇簇的蚕豆花是怎么长的?——长得一排排

  3. 小结:蚕呀蚕豆花呦,一呀一排排,像蝴蝶呦呦呦呦飞田间。画面真美!

  二、学唱歌曲,解决重难点

  这幅美丽的蚕豆花还是一首好听的歌曲呢!让我们来听一听!

  1. 教师边弹边唱。提问:听到了什么?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谱。

  2. 幼儿跟念图谱。

  3. 师幼看图谱学唱。(伴奏)

  4. 这首歌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再仔细听一听,这首歌曲中那里唱得特别开心,像在跳舞?教师边弹边唱。

  5. 认识跳音,学唱跳音。在哪里,听出来了吗?小耳朵真灵!教师出示跳音符号,这是什么符号?——跳音。遇到跳音符号时,我们应该唱得一跳一跳的,想在轻轻地拍皮球。我们来试一试!

  6. 幼儿学唱歌曲。“接下来让我们用开心的声音再来赞美一下蚕豆花。

  7. 学唱休止符。这首歌曲除了跳音还藏着一个小秘密,叫休止符。仔细的听老师唱,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它找出来。教师边指图谱边清唱,有休止符时做夸张的停嘴动作。

  8. 休止符表示停顿,它藏在在哪里,听出来了吗?

  圆圆的圈就是休止符,它表示要停顿。试一试怎么样!

  9. 完整演唱(1-2)遍。

  10. 取名。好听的歌儿还没有名,给取个名字!

  11. 游戏“蜜蜂采蜜”:另一位教师扮演蜜蜂,“蜜蜂来采蜜了,谁唱的好听就能吸引蜜蜂到你的头上采蜜,她还会邀请唱得最好的和她一起去采蜜呢,准备好了吗?用自然、好听的声音美美的唱,特别要注意跳音和休止的地方。

  三、初步学唱第二段

  其实这首歌还有第二段唱的是蚕豆花谢了结出了——豆豆,听一听。

  1. 教师边唱边出示图谱。

  2. 跟着琴声、看着图谱我们一起来唱第二段。

  3. 完整演唱。

  四、自然结束。

  歌声真美,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片蚕豆花在微风中飞舞!

活动反思:

  每年四月,是蚕豆长势最好的时节。在一次野趣活动中,我们路过了一片蚕豆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蚕豆长势茂盛,而且正是开花时节,花朵在风中摇曳,就像一只只蝴蝶飞舞。想起了我们的音乐活动刚好有这节课。所以带领孩子们一起观察了蚕豆的生长环境以及蚕豆花的颜色、形状。并且跟孩子们讲解了,蚕豆成熟后的样子。

  有了之前的生活经验铺垫,孩子们对于蚕豆花的了解比较多也很容易。所以对于歌词的理解没有什么困难和疑惑。当我轻声地哼着曲调时,孩子们顿时被这富有节奏感的曲调吸引了。当我唱到“呦呦呦呦”的时候,孩子们都笑了。而且也不禁跟着我唱了起来。

  所以在完整欣赏以后,我就带孩子们用“啦”字开始哼唱旋律。孩子们哼唱的时候虽然有点不着调,但是兴趣却很高。所以我就用了,我唱歌词,孩子们唱啦的形式进行演唱。接着,我用啦字唱,孩子们唱歌词。

  唱了几遍以后,孩子们渐渐熟悉了旋律。就开始完整的演唱歌曲。在学习歌曲中,发现,第一段明显比第二段唱的熟练很多。所以使用图谱结合歌词,再多次朗读了歌词,再回头学习歌曲时,果然效果比较好。

  最后,孩子们通过男女分组唱还有小组分组唱的形式,孩子们学会完整的演唱这首歌曲了。

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感受音乐其活泼、欢乐的情绪。

  2.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和乐曲的旋律,设计出打击乐器的方案,看指挥进行演奏,在演奏中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乐器。

  3.熟悉乐曲旋律,尝试听音乐用打击乐器演奏。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图谱、圆舞板、碰铃、铃鼓。

  2.经验准备:幼儿进行过打击乐活动。

  一、活动导入

  1.情境导入师: 今天呀,池塘里的小动物们开了一场音乐会,接下来我们就来仔细听听吧!

  2.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师:你觉得它们的音乐会怎么样?听了以后心情怎么样?

  二、观察图谱,初步掌握节奏型

  1.出示图谱师:小朋友,我们再来听一遍,你们来猜说一说今天的池塘音乐会里是哪些小动物来参加的?

  2.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师:第一个表演的是小青蛙,它唱歌的节奏又是怎样的呢?谁愿意边看图谱边用跺脚的方法来试一试?

  师:第二个表演的是小螃蟹,它表演的是跳舞你们能不能看着节目单来试一试拍手呢?教师指图,幼儿拍手。

  师:第三个表演的是小金鱼,它表演的是什么?谁能来动作表示一下?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动作)

  三、全体幼儿演奏乐曲

  1.借助图谱,配乐演奏师:小青蛙来电话,邀请小朋友们去参加池塘音乐会。小朋友愿不愿意去参加音乐会?

  2.进行彩排,设计方案,合作演奏师:在池塘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我们今天用三种乐器来演奏,想一想,小青蛙唱歌的部分适合用什么乐器呢?小螃蟹和小金鱼的音乐用什么乐器演奏?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

  师: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要求: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师:你们想一下,怎样才能让我们的乐器演奏的声音更和谐、更美?(看指挥、用正确的方法来打节奏、和小伙伴们要配合默契)3.交换乐器演奏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把乐器放在凳子上,选择你喜欢的打击乐器,请音色相似的乐器坐到一起。

  四、活动结束

  师:小朋友们今天演奏的真棒!今天的森林音乐会到此结束,小演奏家们谢幕!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6、大班音乐教案活动课《鸭子上桥》含反思

  一、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音乐游戏,由于大班孩子已具有初步的数序概念,同时,我们班孩子对表演有浓厚的兴趣,因此,根据教材的内容,我改变以往传统的方法,以游戏的形式、操作教具(小鸭子)吸引幼儿,以直观的形象激发幼儿歌唱的欲望。活动整合了音乐元素以外的其他学科内容(数概念、轻重的关系),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是孩子们感兴趣和乐于尝试的,歌曲中有间奏停顿和附点,我运用直观的拍手方法在间奏处停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积极情绪情感的享受和体验,促进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和积极、主动、乐观合作等个性的形成。我希望通过这些设计,使音乐活动真正成为快乐的载体。

  二 、活动目标

  1.借助画面,理解巧记歌词内容,形象感受数量递增递减的关系

  2.学习用轻快的声音学唱歌曲,用手偶根据歌词内容进行歌唱

  3.体验分角色合作表演的快乐,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与平衡性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三、活动准备

  小鸭子头饰8个,多媒体课件,平衡木一条,小鸭子卡片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宝贝们,今天天气真好,老师想带你们到草地上玩,你们想去吗?好!踏着音乐的节拍咱们出发吧!(放数鸭子音乐)好了,都安静的坐下来。哎!宝贝们,刚才咱们模仿的是谁?(小鸭子)谁来学一学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呷、呷、呷)嗯,真不错,现在咱们一起来学一学小鸭子的叫声好吗? 师:小鸭子是这样叫的,C调 :1 3 5 3 ︳1----︳小鸭子是这样叫的;D调: 1 3 5 3 ︳1----︳小鸭子是这样叫的(逐渐升高音阶)......小鸭子的叫声真好听!老师知道你们都特别喜欢小鸭子,今天老师就给你们带来了一群小鸭子,你们听,它们唱着歌来了(放课件初听歌曲)

  (二)熟悉歌词、感受旋律

  好了,刚才歌中的小鸭子他们在干什么?(让幼儿回答) 哦!原来小鸭子在玩上桥的游戏,那它们有几只小鸭子在上桥?它们是怎么过桥的?咱们再来听一遍,看看谁听得最认真,可要听仔细了!(谁来告诉老师,它们是怎么上桥的?)说的真好,把掌声送给他。

  师: 吴老师知道你们特别喜欢小鸭子,现在真的来了一群小鸭子,那我们一起用拍手的方式来欢迎它们好吗?我们听到数字就拍一下小手,跟老师一起拍手。拍的真不错,接下来,换一种比较难的方法看能不能难到你们:扳手指听音乐数一数,听到数字“一”就出一个手指头,听到数字“二”就出两个手指头(出示节奏卡)……

  (三)处理间奏

  一只鸭子上了桥,两只鸭子上了桥,三只鸭子,哎?宝贝们,第三只小鸭子和前两只小鸭子有没有不一样的地方?(请举手告诉老师)(第三只鸭子回头向后看)哦?第三只小鸭子回头一看,后边的小鸭子还没跟上呢,它会对后边的小鸭子说什么?(你来说。。。。)(哦,让后边的小鸭子快跟上,)这个地方有歌词吗?没有歌词,只有音乐的这个地方叫间奏,间奏的地方要等一等;那咱们做个什么样的动作来等一等,谁来尝试一下?(拍手、拍腿、拍肩、拍胳膊)你们的想法真好, 把掌声送给他。

  第四只小鸭子也在等后边的小鸭子,一起来尝试一下三只四只的等一等, (不能出声音,嘘!只做动作等一等,可多试几遍)三只,四只小鸭子在等着后边的,后边的小鸭子上桥的速度就加快了,加快速度:五只、六只、七只、八只,八只鸭子上了桥,猜猜看,八只鸭子都上小木桥了,小木桥有没有变化?(歌词:小小木桥摇呀摇……)

  处理第二段歌词:宝贝们8只鸭子都上小木桥了,,小木桥摇摇晃晃的,那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你们猜猜看,小鸭子们应该怎样做才会更安全?动动脑筋想一想……(一只,一只从桥上下来了)好,咱们就听听小鸭子是怎么下桥的!八只鸭子桥上走,下去了一只还有? 七只鸭子桥上走,下去了一只…….八只都下去了,小木桥还摇晃吗?( 小小木桥不再摇)

  师:现在你们来说着小鸭子上桥的故事,老师来把这个故事演示一遍,先来说上桥的故事,再来说下桥的故事,(教师操作小鸭子卡片)宝贝们,鸭子上桥和下桥时数数的方法一样吗?(上桥是一个比一个多,下桥是一个比一个少)

  跟唱歌曲:宝贝们,刚才有只小鸭子悄悄的告诉我说,要是你们班的小宝贝把小鸭子上桥的故事唱出来会更好听,咱们一起跟着音乐、拍着小手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唱出来吧(播放课件歌曲),你们唱的真好听!

  (四)钢琴伴奏,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A:现在咱们不跟音乐了,跟着老师的琴声,一起来把这个好听的故事唱一遍。

  听好老师的前奏,别忘了在三只、四只的地方,不出声音等一等

  B: 谁能用更好听的声音,把鸭子上桥的故事唱出来,(其他宝贝给拍着手)

  C:现在,咱们一组小宝贝演唱,一组小宝贝在间奏处学小鸭子的叫声,嘎嘎两次,(时间不够可省略此步骤)

  五 、听音乐玩游戏

  (出示平衡木)你们真棒,那你们想不想玩上桥的游戏啊?这是一座小木桥,等会儿,老师要请八只小鸭子上这座小木桥,当唱到第一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一只小鸭子就上桥;当唱到第二只小鸭子的时候,第二只小鸭子就跟着上桥。唱到第几只小鸭子,第几只就上桥。音乐唱到下桥你们就下桥,第二遍音乐起你们再上另一个小木桥,每个小木桥都不好走,你们怕不怕?(不怕)好样的,你们真勇敢。谁想来玩?(带上头饰)

  六 、创编动作

  宝贝们,现在歌曲我们已经学会唱了,老师给你们提个要求,给这首歌曲配上自己喜欢的、好看的动作,来表演唱‘鸭子上桥” 。 向后转,面向评委老师,让评委老师看一看哪个小宝贝表演的最好看,唱的声音最甜!(我们的小宝贝表演的好看吗?掌声鼓励)

  七、 拓展

  宝贝们,鸭子上桥是一个挨一个,排着队很有秩序的上桥,那咱们小宝贝什么时候也应象小鸭子一样有秩序地排队做事情? ( 孩子自由说)一起来看看画面上的小朋友她们是怎么做的?( 放课件拓展部分,播放安全要牢记)

  希望宝贝们在玩滑梯 ,做游戏时,也象小鸭子一样有秩序,才会更安全。

  小结:今天你们跟老师玩的高兴吗,你感到快乐吗?好了,咱们也象小鸭子一样,排着整齐的队伍,到外边去做游戏吧!

  教学反思:

  《鸭子上桥》是一首活泼欢快,伴有一定的情境的歌曲。第一段歌词琅琅上口,也较为浅显易懂,容易孩子们记忆。歌词中有数数特别是倒数的内容,旋律中又有间奏,停顿和附点的问题,对于中班儿童而言虽然具有难度,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歌唱水平,我将感知间奏作为活动难点。旨在帮助幼儿集中注意理解歌词,同时在图片中穿插了一定的情境,用比较直观的手段如羽毛、鸭蛋表现歌曲中枯燥和难懂的间奏及附点,并借助一个小鸭子伸脖子的动作与滑稽有趣的表情,顺利的使幼儿在间奏处停顿,他们还能非常快乐的沉浸在情境中。用伴奏和教师的教具操作给予孩子探索的机会,创编歌词;学习用身体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境等等;通过这些设计,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快乐的课堂、自主的课堂。

7、大班美术教案活动《动物的花衣服》含反思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设计的灵感源于网络上的一系列手部的彩绘作品。作品中那灵动、有趣的物象就像生活中一个个精美的艺术欣赏品,不断地在丰富的色彩和变幻的手形中跳动出来,吸引着我们的目光。《动物的花衣服》是大班动物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整个活动中我一改原教材中平铺直叙的教学手法,紧紧围绕着艺术领域目标中的内涵价值(幼儿园的艺术活动应让孩子们充分地感受与表达、表现和创造),巧妙地将手影、彩绘和动物身上有趣的斑纹有效地链接起来:通过找一找(生活中的动物花衣服)、比一比(动物花衣服的不同特征)、画一画,猜一猜(孩子手部造型的创作--动物花衣服)、演一演(我创作的动物)步步推进、层层深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观察和比较、表达与表现,最终碰撞出属于孩子自己的艺术火花,演绎出属于孩子自己的精彩。希望这种有别于以往美术教学的形式能让孩子喜欢,能让他们从中找寻到三者结合后所带来的惊喜和满足,同时也从中发现和感受一件事: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其实就是这么简单和快乐。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花纹的特点。

  2.能在变换的手型上添加色彩、线条、花纹等,创作出多变的动物形象。

  3.感受手部造型的美感和创作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重难点

  重点:了解动物身上花纹的特点。

  难点:能在变换的手型上添加色彩、线条、花纹等,创作出多变的动物形象。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ppt、动物图片、水粉颜料、水粉笔、抹布、笔筒等。

  2.经验准备:了解一些身上有花纹的动物。

活动过程

  一、找一找

  1.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找一找"的游戏,找找动物的花衣服。我们可不是在动物身上找,而是在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东西上找一找。

  2.出示PPT,找找都有谁的花衣服。

  (逆向的找寻游戏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使原有孤立的动物花纹与生活进行了有效地链接,拉近了与孩子之间的距离。从具象到抽象的ppt呈现方式让孩子从易到难,步步推进式学习。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动物与生活创作的关系的同时激起幼儿对不同动物、不同特点的花纹的关注。)

  二、比一比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动物花衣服的不同之处。

  ①你喜欢谁的花衣服?为什么?

  ②它们的花纹有什么不一样?

  ③同样是条纹的,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也有漂亮的花衣服?它的花衣服是怎么样的?

  小结:动物身上的花衣服都是不同的,有的是一点一点的,有的是一块一块的,还有的是一条一条的。即使同样是条纹,它们之间也是有差别的。

  (通过引领式的问题:你喜欢谁的花衣服?为什么?来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动物的花纹,同时利用拓展和追问的提问方式让幼儿更为细致地关注到花纹的多样性,在教师进一步的经验梳理下,提升和拓展幼儿的思维为接下来的创作环节做好了铺垫。)

  三、画一画

  1.先来猜猜他们用手做了什么?(欣赏手部彩绘作品)

  2.请你用一只手试一试,变一变(幼儿互相做手影,变一变、猜一猜)。

  3.猜猜老师用手变了一个什么动物?穿上花衣服后大家能猜出来吗?

  4.幼儿自由创作,并提出作画要求。

  (此环节选择了一些不同手型的彩绘作品,让幼儿在欣赏的同时激发想像,积累经验。同时利用幼儿自由变换手型、对教师自身创作作品的猜测演绎等方式为幼儿搭建学习支架,推动幼儿进行大胆创作。)

  四、演一演老师为你们搭建了一个小舞台,请创作好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演一演,可以让你的好朋友猜一猜你的小手变出了一只什么动物?

  (小舞台的创设很好地为孩子搭建了自我展现的平台和提供了同伴相互交流合作中的机会,同时也兼顾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平衡了幼儿间的创作时间差。)

  五、延伸:美丽的彩绘作品老师准备了一些人体彩绘的视频,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从局部手部彩绘欣赏到整体人体艺术的视觉冲击,使孩子对整个艺术创作有个全新的感受,此时的孩子新经验和艺术情感得到进一步地升华。)

教学反思:

  孩子们学习积极性高。但在开始作画时,相当一部分孩子不敢下笔,在老师的鼓励和引领后才纷纷动笔画。分析原因,平时锻炼机会不足,缺乏自信心所致,大家认为,活动时间太长,在这次活动中,教师的活动程序清晰有序,过程生动、有趣,方法得当。富于启发性、探究性,更重要的是教师的教态、语言、语气始终充满感染力,深深吸引着孩子们情绪愉快地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因此,整个活动过程气氛活跃,效果理想。

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扮家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中的说唱情趣,学习与同伴的协调表演。

  2、学习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体验创作及合作表演的乐趣。

  3、借助图谱记忆歌词、学习歌曲。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活动准备:

  娃娃家相关教具。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喜欢玩娃娃家吗?娃娃家里面有谁呢?你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呢?

  2,观看情境表演并欣赏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和听一听这两个小朋友是怎么玩娃娃家的。

  3,熟悉学习歌曲。

  师:现在请小朋友一边听老师的琴声,一边听两个小朋友的范唱,并跟着他们一起学一学这首好听的《扮家家》。

  4,分组表演。

  师:请小朋友找个小伙伴两人为一组来进行演唱表演。

  5,结束。

活动反思:

  其实音乐活动,我一直上的不是很好,这次这堂音乐课,我觉得在一些方便已经有些进步了,如:根据孩子们的生活经验入手,让孩子们产生共鸣,这样孩子们注意力才能更快的集中过来,让孩子们学唱的时候形式有变化,孩子们也会感兴趣等等。但是我觉得这堂音乐课还是上的有很多的不足。我觉得下次在上这样的音乐活动时,可以注意的有:

  1、 在幼儿学唱的时候,首先要让幼儿记住歌词,教师的方法可以在变幻一下,效果会更好。

  2、 让幼儿学会了,在来分角色演唱,这样孩子们不但能兴趣更浓,对歌词的内容才能理解的更透彻,唱起来才会得心应手。

  让幼儿进行 表演的时候,教师的方法如果更新颖,幼儿就能学的更好

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手指谣》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观察以及幼儿手形的变化,发展幼儿丰富的想象力。

  2、能够根据音乐形式创编歌曲。

  3、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四幅示范画

活动过程:

  1、与幼儿进行沟通,培养感情。

  ——小朋友谁最喜欢老师可以来抱抱老师,谁愿意做老师的大树桩(幼儿盘腿座地)

  2、手的游戏。

  ——老师伸出手,说:“这是我的手,小朋友你们的手呢?”(小朋友伸出手。)

  ——老师提问小朋友:“你的手可以干什么?”(小朋友用手做造型)。“老师的手可以变好多东西,小朋友看一看。”老师一边绕线转手一边用手变造型。“我用小手变小伞。”边拍手边做,老师演示完后,小朋友用手来做动作

  ——老师与幼儿一同跟音乐变换手形。

  ——比一比谁的小手变的东西最多。

  老师:“我用小手。”

  幼儿:“变XX。”

  3、学唱并创编歌曲。

活动反思:

  幼儿已经先接触到了手指变形时所说到过的手指名称和动词,所以在学习歌曲的时候会显得主动,乐意,学习起来也会更感兴趣更容易。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趣,想象模仿的物体又是幼儿平日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易被幼儿接受

10、大班音乐教案活动《大中国》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音乐活动《大中国》,旨在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学习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欣赏体验作品气势雄壮、音域宽广的特点,激发做个中国娃的自豪感。

  2、能运用多种手段表达、表现作品所展示的内容。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准备:

  1、事先听过歌曲。

  2、自制道具。

  教学过程:

  一、说说我们的大中国

  “你觉得我们中国是个怎样的国家?” (幼儿可以从多方面叙述)

  二、教师演唱歌曲,幼儿随意跟唱和表演。

  提问: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

  三、感受、理解歌曲

  1、引导幼儿讲讲对歌曲旋律的感受和歌词内容的粗略理解。

  2、感受歌曲性质。

  3、欣赏歌曲一遍。

  (1)从这首歌中,你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又感觉到了什么呢?

  (2)歌曲中用了一个比喻,把中国比做一个家,那兄弟姐妹指的是什么?(是指五十六个民族在中国大家庭里,就像兄弟姐妹一样相亲相爱)

  4、欣赏歌曲第二遍,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1)你听到歌里唱了哪些美丽景色?幼儿观看PPT

  (2)家里盘着两条龙,是哪两条?

  (3)我们中国的什么山峰是世界最高山峰?

  (4)你见过长城吗,是什么样的?

  (5)歌曲中为什么说“看那青藏高原比那天空还辽阔”?

  5、播放MTV,欣赏歌曲第三遍

  (1)喜欢这首歌吗?这首歌的前后节奏有什么不同吗?

  (2)歌曲中哪一句听上去感觉很激动、很自豪?

  (3)让我们一起来大声唱起来吧!

  6、动作创编

  让我们跟着音乐唱起来,跳起来吧。

  师丰富幼儿动作。

  四、进一步激发情感:

  “歌曲唱完了,你们觉得做一个中国人光荣吗?为什么?

  请幼儿用一句话说说对祖国的祝福。

  五、表达与表现。

  1、幼儿自由结伴,协商确定表演的形式(唱歌、舞蹈等),选择道具。

  2、幼儿分组展示。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孩子们学的很开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有些句子因为比较成人化,孩子在学唱中有些困难,特别是对于“经过那个多少那个风吹和雨打”歌词的理解,我就用孩子们的语言给所以的孩子做了解释:因为我们祖国有许多的宝物,外国的人想来抢走我们祖国的宝物,所以他们来打我们,经过战争,我们中国人终于把这些外国人赶出去了。孩子们基本上能完整的演唱第一段的歌词,而且在演唱中,流露出一种自豪、开心的感觉。最后,请幼儿欣赏音乐,自由舞动起来,一些孩子还能合作表演,效果较好!通过倾听、理解、欣赏、表演,祖国大好河山的美丽景色,再次浮现在幼儿的面前,让幼儿在感受歌曲旋律的同时,既愉悦了身心,又丰富了幼儿的想像。我想音乐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大中国》在我们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不足之处:

  幼儿在交流探索结果时,有些幼儿回答的太罗嗦,我没有及时把他们的语言进行提炼,把孩子们局限在一个框框中,让他们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而没有发挥幼儿主动性。

  在音乐教学中适当引入流行歌曲进行教学有着多种的益处,会给我们的音乐教学带来很大的促进作用。

1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兔子音乐会》含反思

教材分析:

  在少数民族的很多盛会中,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其乐融融。这类舞蹈动作简单、易学,随时可以邀请围观的朋友加入舞蹈的行列。由此想到,组织幼儿韵律活动决不应强调舞蹈动作的难度及美观,而是应该让幼儿充分体验结伴舞蹈所带来的快乐情绪,乐于参加集体舞的韵律活动。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结构与节奏,掌握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2、大胆探索创编木偶小兔的动作,并能合着音乐节奏运动。

  3、享受游戏情景营造的快乐,发展空间协调能力和结伴交往游戏的能力。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5、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活动准备:

  1、兔子头饰一个。2、录音机,兔子舞音乐。3、事先请一幼儿扮兔姐姐。

活动过程:

  1、幼儿坐成半圆形欣赏音乐,感受快乐情绪。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从跳舞毯那里带来一首音乐,你们想听吗?(想)好,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幼儿欣赏音乐,并自由做节奏动作,如拍手、拍腿等。

  师:“喜欢这段音乐吗?为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师小结:“这是一段非常活泼、热情的音乐,听了让人觉得特别开心,特别想跳舞。”幼儿边听音乐边自由表演。

  2、熟悉木偶兔子的故事,探索创编木偶兔子的动作。

  师:“嘘,告诉你们一个秘密,这音乐说了一个故事—木偶兔子开音乐会的故事。夜幕降临的时候,森林里一片安静,木偶兔子们聚在草地上,围坐成一个大圆圈,当有魔力的音乐传来,奇迹出现了,木偶兔子全身活动起来,跳起了快乐的兔子舞。”

  师:“让我们一起变成木偶兔子,起来跳舞吧。”“木偶兔子变变

  变—幼儿做木偶兔造型。

  幼儿创编木偶兔的舞蹈动作,全体幼儿表演木偶兔子舞。

  以“领头人”的方式,幼儿随音乐舞蹈一次。

  师:“刚才XX小朋友的动作特别有节奏,有精神。”幼儿跟着学。“XXX小朋友跳舞时笑得特别甜。”幼儿跟着学。

  师:“让我们有精神地、快乐地再来一次。”幼儿随音乐再表演一次。

  3、用“兔姐姐”教学的方式,学习小兔跳、蹦两个基本动作。

  学习第一个基本动作:兔跳。

  师:“学会了木偶兔的舞蹈,不知能不能去参加兔子音乐会,让我们好好想想办法。”(兔姐姐跳上)

  师:“HEIIO,兔姐姐。”

  兔姐姐:“HEIIO,木偶兔子们。”

  师:“兔姐姐,你去那里呀?”

  兔姐姐:“我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呢!”

  师:“太棒了!你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呀?”

  兔姐姐(作思考状):“行是行,可是你们会学兔子跳了吗?”请幼儿上来学兔子跳。

  兔姐姐:“对了,兔子跳是用脚尖轻轻地跳,低低地跳,像我这样。还要有节奏地跳,瞧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1234。

  (跳跳跳跳跳拍手拍手拍手拍手)

  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学习第二个基本动作:兔子蹦。

  兔姐姐:“木偶兔子们跳得真不错,如果再加上兔子蹦起来的动作就更好看了,瞧我这样。”示范:

  前后前前前,蹦嚓蹦嚓蹦嚓蹦嚓。

  (跳跳跳跳跳,踢腿踢腿踢腿踢腿)

  “如果你们学会了这个动作,就可以去参加兔子音乐会了!BYE—BYE。”(兔姐姐下)

  教师讲解师范动作难点:伸出腿,勾脚尖,另一条腿曲膝。幼儿伴乐自由练习。

  4、组合兔子跳和蹦两个基本动作。

  师戴上头饰:“现在,让我这个兔姐姐带你们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吧。不过天黑了,森林里可能会迷路,小兔千万不要掉队!”

  众幼儿用基本动作组合成韵律动作前行。

  师:“瞧,这里就是开音乐晚会的大草地。咦?怎么没人?”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亲爱的兔子朋友们,你们来迟了,今天的舞会已经结束,请你们明晚七点钟准时来参加我们的兔子音乐会。BYEBYE—”

  师:“今天我们练兔子舞迟到了,让我们回去休息休息,养足精神,明天再来!”幼儿喝水休息。

  5、进一步熟练韵律动作,享受游戏情境的快乐。

  兔姐姐上:“小兔子们快醒醒,我们要去参加兔子音乐会啦!让我们坐上动物快乐小列车,出发吧!呜—”幼儿双臂搭在前面小朋友肩上成火车状,蛇行韵律成圈状。

  师:“终于来到目的地,让我们到大草地上找个位置,等待音乐会开始吧。”

  录音机传出有魔力的声音:“哈哈,亲爱的兔子朋友们,兔子音乐会马上就要开始了,在今天的舞会中,我们将选出跳得最棒的木偶兔子,做为我们的小舞星,并为他戴上最美丽的花环。好!让我们随着音乐尽情地跳起来、动起来、扭起来吧!”

  劲舞音乐响起,众幼儿表演创编的木偶兔子的各种舞蹈动作。幼儿推选出若

  干名小舞星,师为他们戴上花环,并祝贺他们。

延伸活动:

  全体再表演一次韵律活动,走出活动室。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了,我很投入地进行着这个活动,孩子们也在积极配合……活动结束后,武老师及其他老师及时为我做了点评……我用心听着老师的每一句话。使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这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教师,我感到了自己的不足。“整节活动孩子们和老师融为一体,感受到了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

  教师的动作、表情、语言都不错……”不足的是在设计《兔子音乐会》的活动中,最重要的是要让幼儿尽情用自己的方式去大胆地表现和体验,从而来感受音乐所带给他们的快乐。音乐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幼儿获得愉悦的同时,通过欣赏音乐、讲故事等方法来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从而来大胆表现木偶兔的动作。

  其次,在听完木偶兔子故事后,不应让幼儿单纯地做兔跳和蹦的动作。应让他们自由发挥,兔的动作可以很多种,不只是跳、蹦,还可以走、拍手、跺脚等。在尝试创编木偶兔子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引导他们仔细听,并联系音乐做即兴的肢体动作外,还可通过语言、表情来引导幼儿,让幼儿不但能听到老师所说的内容,而且还能自己创编动作。让所有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增加师生与幼儿互动的机会,来满足幼儿的期待感。

  在活动中不能让幼儿一直跳或一直休息,要动静结合,这样孩子们才不会觉得累……最重要的要给每位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还要鼓励每位幼儿!通过幼儿身体动作的参与,可以促使幼儿自然地投入音乐,使教师与孩子融为一体,充分感受音乐所带给的快乐。这样,课堂的气氛便会更加的活跃起来。

  在这次公开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很多的经验与教训,这仅仅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种新的尝试,同时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和锻炼机会。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多组织一些音乐活动,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音乐作品,熏陶孩子的乐感,并培养他们大胆地表现音乐!我会从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一点一滴的积累经验多摸索、多琢磨、多用功、多动脑、多询问、多反思,主动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

1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欢乐舞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语音、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 |×× ×|。

  2、会正确使用乐器,学习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3、体验参与打击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整体图一幅。动物图片、节奏图。

  2、以录好的音乐。铃鼓、圆舞板、小铃。

  活动过程:

  1、教师以游戏的口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森林要开联欢会,请你们一起去参加,你们愿意吗?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幼儿听音乐有节奏地学小鸟飞进教室。

  2、出示单幅的动物图片,在游戏中用语音和身体动作表现节奏型:|× × |×× ×|。

  (1)观察节奏图,引导幼儿看懂图谱,了解不同的叉表示不同长短的音值。

  师:小朋友看,谁来欢迎我们了?你们知道小鸭子是怎么叫的?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小兔子又是怎么走的呢?小动物要和我们玩个问答游戏,它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张节奏图。你们看,节奏图上有什么?这些叉都一样吗?表示什么意思呢?该怎样拍手?

  (2)与幼儿玩问答游戏,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表现节奏型:|× × |×× ×|。

  师:现在我来问,你们来回答。回答的时候一定要跟着图片上的节奏回答哦!我们拉来比一比,能按节奏玩游戏的小朋友等会才能参加联欢会呢!

  教师与幼儿按节奏玩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教师用圆舞板提示幼儿按节奏回答,掌握节奏型。

  3、播放歌曲《欢乐舞曲》,幼儿感受音乐的旋律及拍子特点,并随歌曲拍手。

  师:联欢会马上要开始了,让我们准备一下听首音乐吧!请小朋友听听这首音乐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活泼欢快的?我们可以边听边拍手。

  幼儿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特点,初步了解乐曲的节奏。

  师:你们觉得这首曲子是怎样的?对了,小动物们的联欢会也在这活泼欢快的音乐声中开始了。让我们的小手也跟着动物们一起拍起来吧!

  4、出示图谱,幼儿通过语音、身体动作进一步表现节奏型|× × |×× ×|。

  出示图谱,引导幼儿用语音表现节奏型。

  师:老师把小动物跳舞的情景,画成了一张图。我们来看看谁先出来表演?接着呢?小鸭、小兔、小熊跳舞的快慢都一样吗?哪个地方不一样?谁来学学看。

  引导幼儿用各种动物的声音说出|× × |×× ×|的节奏型。

  (2)引导幼儿用拍手、拍腿等身体动作巩固表现节奏型:|× × |×× ×|。

  师:那让我们一起来为动物们拍手加油,好吗?

  师:除了用拍手为它们加油,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呢?

  引导幼儿想出各种不同的节奏动作。!出自:快思老.师!(如拍腿、叉腰、跺脚等)完整练习两遍。

  (3)请幼儿听音乐分别扮小鸭、小兔、小熊表演动作一遍。

  5、幼儿用乐器演奏乐曲,学习看指挥演奏。

  (1)引导幼儿为动物选择相应的乐器。

  师:刚才小动物告诉老师,想请你们用小乐器和它们一起表演。看,老师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乐器,看有什么乐器?

  教师出示铃鼓、小铃、圆舞板,请幼儿讨论:如果用这三种乐器给小鸭、小兔、小熊伴奏的话,它们分别用哪种乐器呢?

  (2)教师哼唱乐曲,幼儿看图谱分别徒手演奏一遍。

  (3)幼儿分成三组,听音乐看指挥进行分奏、合奏。

  师:今天,小朋友都是小演奏家,我是指挥员,小演奏家一定要看指挥员的指挥哦。

  请幼儿看教师的手朝哪一组就请哪一组小朋友演奏。幼儿练习看着指挥拍手。

  (4)幼儿用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师:小朋友们刚才演奏的不错,如果每个小演奏家都看着指挥员,咱们的演奏一定更出色。

  (5)幼儿交换乐器看指挥演奏两遍。

  6、结束部分。今天的联欢会可真精彩啊,不仅有小动物的表演,还有我们小朋友出色的演奏,真高兴啊。让我们回去给其他小朋友巡回演出怎么样啊?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13、大班音乐教案活动《柳树姑娘》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兰花草的看、听、学来体验《兰花草》这首作品的音乐美。

  2、在看和听的基础上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来学习演唱这首作品。

  3、在会唱《兰花草》这首作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表现这首作品的美。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正确的演唱方式表现表现这首作品。

  难点:学唱时把握跨度较大的音程活动准备自制图谱、教学PPT、钢琴

  活动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小朋友们有一种很美丽的草本植物叫做兰花草,你们知道吗?

  2、(点击PPT:兰花草)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兰花草的图片请大家看一看。

  3、兰花草好看吗?兰花草长得是什么样的?

  4、小结:兰花草别名为竹叶草、鸭跖草

  二、听赏歌曲

  1、小朋友,你们知道吗,有一首歌,歌的旋律也像兰花草一样美,你们想学吗?

  2、好!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歌曲就叫《兰花草》。

  3、老师先请大家听一听兰花草这首歌的旋律。

  4、(播放《兰花草》)这首歌好听吗?

  5、(再听《兰花草》)这首歌非常好听,那么谁能跟老师说说,它的好听、它的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啊?

  6、(第三次聆听《兰花草》)接下来,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听。不过,在听的时候注意聆听这首歌的旋律、歌词,有什么特点?

  三、学唱歌曲

  1、这首歌曲这么好听我们来完整的学习一下这首歌。

  2、(出示谱曲)能看懂吗?能来说一说这些图谱讲的是那句歌词,你们能来唱出来吗

  3、(多种形式学唱)大家的表现真不错,下面我们一起来用

  (1)分句学唱:教师唱一句,幼儿学一句。

  (2)师生接唱:教师唱第一句,幼儿接唱第二句,然后互换。

  (3)完整学唱:教师带领幼儿边唱边敲节奏,然后配乐完整

  4、谁愿意当小老师上来唱一唱呢?(请个别幼儿来演唱)

  四、音乐表演

  1、我们都学会这首好听的歌曲了,下面请你们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表现这首歌,好吗?

  2、尝试表演:试着自己请音乐边唱边表演歌曲内容,表现出米粒跳跃的不同力度。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四季轮换》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四季轮换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熟悉的旋律进行歌词的即兴创作。

  2、感受四季的明显不同,知道四季轮换的顺序。

  3、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难点:即兴创编歌词

  教学预备:幼儿绘画作品,律动音乐

  活动过程与指导:

  一、节奏火车“四季”,知道四季的轮换

  1、将全班小朋友分成两队:红队、黄队

  2、两队幼儿有节奏的相互问对方关于四季的问题

  3、过度:两列火车都安全快速的到达了终点,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呢?

  二、复习歌曲“心情歌”,巩固已有的旋律经验

  1、第一次演唱要求:红队演唱,黄队接唱,第二段交换

  2、第二次演唱提升要求:注重倾听别人和自己的声音,演唱是不要让自己的声音突出来,同时面部表情在演唱的时候也要表演出来。

  3、节奏复习:幼儿跟着老师拍节奏

  4、过度:夏天到了,你们发现幼儿园的变化了吗?谁可以用刚才的节奏说出幼儿园夏天的景色?

  三、结合绘画作品,进行歌词的初步创编

  1、教师示范

  2、引导幼儿有节奏的说出:“幼儿园,夏天到,夏天的幼儿园真漂亮”

  3、过度:幼儿园的夏天很漂亮,让我们一起把刚才编的歌词装进“心情歌”的旋律,唱一首“幼儿园的夏天”。

  四、歌曲即兴创编

  1、播放音乐,幼儿练习

  2、幼儿个别表演

  3、幼儿分组表演

  要求:每组创编两段歌词,并进行表演,演唱的形式不限

  4、过度:每组都利用了不同的演唱形式表演了夏天的歌,一年有四季,都不一样,让我们听着音乐去跳跳四季的舞吧。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中,我能照顾到幼儿的理解能力。都是用一些幼儿经常儿歌来上课。做到层次分明,容易区分。趣味性强,能挑动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15、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音乐的色彩》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音乐的色彩

  活动目标:

  1、感受不同性质的世界名曲,大胆地用合适的词语来描绘对音乐的感受。

  2、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色彩、线条、图形等表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3、能安静地欣赏和倾听音乐,愿意大胆感受、表现音乐的美。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熟悉()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活动重点:感受不同性质的名曲风格,并用语言、动作来描述。

  活动难点:尝试用合适的色彩、图形、线条来表达音乐的风格。

  活动准备:乐曲CD;CD播放机;色调图2张、线条图2张、图形图2张;乐曲曲名卡。

  每位幼儿两支水粉笔,一张白纸,小水桶一个;颜料、抹布、报纸若干。课前认识过冷暖色。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学高人、矮人走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欣赏音乐

  1、安静倾听乐曲1

  提问:(先说一说)这首乐曲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再动一动)请你来跟着音乐跳舞,注意动作的感觉要和你刚才听到的感觉一样(动作和音乐要吻和)。

  2、安静倾听乐曲2

  提问:(先说一说)这首乐曲听起来和刚才的乐曲1有什么不一样?(再动一动)请你再来跟着音乐跳舞。

  你们跳地非常好。那么,我们除了用好听的词语、好看的动作来表现音乐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现音乐?胡老师还用几张图片来表示乐曲。

  三、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与色彩、图形及线条的关系

  逐一出示色调图、图形图、线条图。

  四、幼儿听音乐大胆作画,表现音乐

  1、了解乐曲名称和作者

  你想用你的小画笔来表现美妙的音乐吗?那好,今天,我们先来用画笔画一画第二首乐曲,那你知道第二首乐曲的题目和作曲者吗?(出示题目卡,简单介绍作者)。还有第一首乐曲我们下次课再来认识和表现。

  2、教师讲解难点。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这首蓝色的多瑙河可以用冷色来表现,可以用柔软的波浪线、圆滑的弧线、圈形等来表现(教师边说边示范一点),你可以自由来选择色彩和图形线条,把这美妙的音乐画出来。但要注意画的时候不同的颜色尽量不重叠。并尽量保持衣服、地面的清洁。好现在就请你听着优美的音乐开始去画吧!

  3、幼儿操作。

  活动反思:

  我觉得本次活动的气氛非常好,小朋友们的兴趣有浓厚,参与性强。幼儿对肢体的动作表现地也比较地突出,也由一开始的单一“变”为后来的丰富,这一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感受了引导的魅力之大。在合作游戏中,小朋友们也很开心地去寻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跳舞。无论从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度、活动的投入状态,还有情感方面,我觉得这部分各方面的表现还是非常好的。一次活动结束了,带给我的不仅是和孩子一起快乐参与的幸福,在每一点每一滴的不断实践、学习、反思、积累中,我想我会收获更多!

16、大班音乐教案活动《风儿找妈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歌曲使幼儿能够体验、表达歌曲中风儿思念妈妈的情感。

  2.学唱准休止符和弱起旋律。

  3.在教师的指挥下能和同伴相互配合练习双声部,体验合作快乐。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1.录音机、磁带、钢琴。

  2.挂图、哭泣的风娃娃图片。

  活动流程

  1.欣赏歌曲《我的好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幼儿可跟唱、表演)

  2.组织幼儿谈话,引导幼儿回忆与妈妈分离时的心情

  师:当妈妈带你出去玩,不小心找不到妈妈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3.情境导入(出示哭泣的风娃娃)

  小朋友,看看这是谁?它怎么了?想一想风娃娃为什么会哭?它会遇到什么事情呢?(鼓励幼儿大胆想像进行讲述)

  4.出示挂图请幼儿观察,图中发生的事情

  (1)教师启发幼儿讲出:太阳回家了、月亮回家了……

  (2)根据需要提问:风儿找不到妈妈它问过谁?风儿会说什么呢?它要捎给妈妈一句什么话?

  5.教幼儿学唱歌曲

  (1)教师把挂图内容编成歌曲清唱一遍,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风儿问过谁?歌曲中是怎样唱的?(先请个别幼儿示范,然后全体幼儿练习)

  (3)风儿捎给妈妈一句什么话?(加动作演唱出来,要有渐慢渐轻的感觉)

  (4)欣赏歌曲,请幼儿用风声“呼”音跟音乐的节奏哼歌曲。

  6.练习唱歌曲

  (1)教幼儿跟唱歌曲并比较“捎给妈妈一句话,风儿好想她”两句唱法的不同,体验对妈妈的思念之情。

  (2)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唱第一句,另一组唱下一句。(教师弹奏)

  (3)尝试双声部合唱:一组幼儿唱歌词,一组幼儿用“呼”音唱。

  (练习后两组交换唱)

  (4)教师弹奏,幼儿齐唱歌曲。

  7.在音乐的伴奏下教师同幼儿编动作演唱歌曲

  小结及反思

  在此艺术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思维的具体形象性设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挂图等直观教具来引导幼儿理解歌曲的大意,此形式大大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多种有趣的练习方法使幼儿在学习中感到有趣不乏味,重点学习了休止符和弱起的旋律,进行了双声部的练习,孩子们很轻松的学会了歌曲。

1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音乐反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受力和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重点:

  让幼儿学会基本的击拍方法和强弱变化,能听节奏变换。

  活动准备电子琴1台,打击乐器1套,各种瓶罐,沙子,石头,种子,水,筷子等等供幼儿操作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律动进活动室,创设活动情境。

  二、练习击拍。

  1、练习基本的击拍方法,并注意强弱变化。

  2、听教师的节奏击拍。

  三、幼儿练习用各种方式为歌曲伴奏。

  1、教师用电子琴演奏同一首曲子两遍,第一遍带伴奏,第二遍不带伴奏,请幼儿听。提问:那一遍好听?为什么?如果要你来为一首歌曲伴奏,你会用什么方法?

  2、引导幼儿试着用身体的某些部位发出声音,如拍手,拍腿,拍肩,跺脚,弹舌头等,并试着用这些方式为歌曲伴奏。

  3、请幼儿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四、教师为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幼儿自己从中发现或寻找制作能发出声响的物品,作成伴奏乐器。

  1、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观察幼儿情况。

  2、请幼儿用自己制作的伴奏器具为歌曲伴奏。

  五、总结,结束。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8、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种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在活动中找出花的规律,并能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

  2、对数学活动感兴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蝴蝶姐姐小花园的场景布置;蜜蜂宝宝家的种了一些花的花园布置,种花材料(花儿)

  活动过程:

  一、发现蝴蝶姐姐小花园里花的排列规律

  “蜜蜂妈妈带着蜜蜂宝宝到蝴蝶姐姐的小花园里去玩喽!”

  “花儿好看吗?”“长得整整齐齐的还是乱乱的?”

  师幼:很整齐,像排着队。

  第一排: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 红花……(红花排队)

  第二排: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大花、小花轮流排队)

  第三排: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红花、黄花轮流排队)

  小结:蝴蝶姐姐小花园里的花是按照规律来排队的。

  二、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

  “我们也要在自己家的小花园里种上花了,以后蜜蜂宝宝可以去采蜜的。妈妈已经在空地上先种了一些花,宝宝看看是按照什么顺序排的,再接着往后排,你们愿意吗?”

  1、空地1:黄花 黄花 黄花 黄花……

  2、空地2: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黄花 红花……

  3、空地3:小花 大花 小花 大花 小花……

  操作活动:启发幼儿依样接着种花(给花儿排序)。

  三、活动评价。

  老师展示个别幼儿的作品,请幼儿说说,他是怎样做的?

  表扬做的好的幼儿。

  请两名幼儿去看看花儿长得好不好(检查并纠正)。

  带领蜜蜂宝宝高高兴兴去采蜜。

  教学反思:

  本次《种花》活动,目的是让幼儿找出规律并按简单的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以“花园的花”贯穿主线。分两大环节完成,层次清晰,第一个环节让幼儿观察去发现花的排队是有规律的,通过花的对比引导幼儿感知花儿排队的基本特征。第二个环节引导幼儿根据已种的花的排列规律接着种花,让幼儿感受了按花的大小、颜色规律进行排序的乐趣,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思维的敏捷性。

1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活动《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准备:

  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3.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4.交换乐器演奏1遍。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20、大班音乐教案《小雨和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进一步熟悉乐曲的旋律和结构,引导幼儿用下雨、浇花和小雨花共舞的情节动作分辩A、B、C段。

  2、引导幼儿创编不同的雨点落下时的动作情态,小花喝水时快乐满足的情感表小雨与花儿共舞的欢乐场面。

  3、引导幼儿学会二人合作表演动作,根据情节及时调整自己的动作、身体姿势的能力。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学磁带、录音机

  2、花环。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摘苹果》。

  2、复习歌曲《小雨沙沙》。

  3、请幼儿倾听由乐曲改编的故事,感觉乐曲情感。与教师一同练习一下三拍子的节奏。

  4、启发幼儿创编动作。

  (1)幼儿创编小雨点动作。

  (2)幼儿创编花喝水的动作和。

  (3)幼儿编花儿与小雨共舞的动作。

  (4)完整练习。

  5、教师表演舞蹈,引导幼儿到大自然中寻找秋天的景色。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课件帮助幼儿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表现小雨和小花的不同的动作。幼儿能用不同的动作创编小雨落下来的动作。但是在第二段的时候,小花喝水和长大的动作幼儿表现动作不明显。特别在分角色表演时,孩子没有分清两段音乐的区别,看不出小雨和小花的角色,动作混在一起,看不清楚。

21、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我的小花园》含反思

  一、活动目的:

  1、通过图谱教学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2、唱准弱拍起唱的歌曲,发展幼儿的节奏感。

  3、感受歌曲清新、优美的特点。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二、活动准备:

  1、花园情景图一张,节奏谱若干,图谱一张;

  2、录音机一架 ,磁带一盒,钢琴一架。

  三、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激发兴趣。

  1、律动《新疆舞》入室

  2、发声练习《逛公园》,要求愉快地演唱并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

  3、节奏练习:

  我 的 花 园 种 满 了 什 么 ? ( 鲜 花 )

  0 / / 0/

  —— —— ——

  0 X / X X X X / X 0

  —— —— ——

  这 里 有 什 么 颜 色 的 花 ? ( 白 花 )

  0 / / 0

  —— ——

  0 X / X X X / X 0

  —— ——

  那 里 有 什么 颜 色 的 话 ? ( 红 花 )

  0 / / 0 /

  —— —— ——

  0 X / X X X X / X 0

  —— —— ——

  (二)结合图谱,理解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2、师有表情地示范清唱一遍歌曲,表现歌曲清新、优美、舒畅的特点。

  3、提问:听了刚才这首歌,你有什么感觉?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三)学习歌词,掌握节奏。

  1、幼儿完整跟读。

  2、分句朗诵并根据歌词用体态节奏表示。

  3、幼儿根据图谱按节奏完整朗诵歌词。

  (四)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按旋律朗诵歌词。

  2、提醒幼儿注意休止符,唱准弱拍起唱的乐句。

  3、认识图谱中“ ”(连贯)“ ”(放声唱)“ ”(弱拍起唱)的符号。

  4 、重点练唱弱拍起唱的句子,引导幼儿利用打拍子的方法帮助掌握并唱准音。

  5、幼儿练唱,采用合唱、轮唱、分组唱、个别唱等形式学唱歌曲。

  (五)幼儿复习舞蹈《拾豆豆》。

  (六)律动《兔子舞》出室。

  活动反思:

  这是一首节奏轻快、有趣、优美的歌曲。目标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能表达自己喜爱花卉的情感。

  通过这个活动后,我觉得自己好的方面是利用游戏法,幼儿活动的兴趣很高。不足的方面是:一、请幼儿第一遍欣赏时,幼儿录音磁带的歌曲太长,开始我让幼儿静静的听,到后来我让幼儿边拍手边欣赏,使幼儿的注意力有点分散。二、在幼儿跟着老师弹唱时,幼儿的兴趣还很高,我却没有让幼儿再跟唱一遍,而是让幼儿分组跟唱了,使活动有些松散,幼儿的兴趣也稍微减低了。然后我还发现,利用歌词图谱法,幼儿很容易理解歌词并记住歌词。歌词:我的小花园,种满了鲜花。这里有白花,那里有红花。每天早上,我给它浇水,茉莉和玫瑰,开放得多美丽。

  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改进不足的地方,不会再遇到同样的问题了,努力使每一个活动完整一些。

22、大班音乐教案活动课《赛马》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乐曲,知道乐曲的名称,初步理解乐曲的内容和性质。

  2、对中国民族乐器二胡有所认识。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创设内蒙古大草原环境(包括草原背景图及若干匹可抽拉的马)。

  2、录音磁带:开飞机音乐、《赛马》乐曲。

  3、民族乐器:二胡。

  活动过程:

  一、开飞机进活动室。

  1、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内蒙古大草原吗?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内蒙古大草原上去玩,我们开着飞机去吧。

  2、指导幼儿看图。

  师:多美的大草原,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图片上还有什么?(蒙古人在骑马)对了,蒙古人民勤劳勇敢最爱骑马。哦,今天草原上还有一场热闹的比赛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比赛吗?

  二、初步欣赏乐曲《赛马》。

  1、欣赏第一遍乐曲《赛马》后提问。

  师:小朋友,听出来是一场什么比赛?(幼:是骑马比赛)对了,是蒙古人民在举行赛马比赛,你们是从哪里听出来是在赛马?(幼:有马跑的声音、有马叫的声音)

  2、听故事、看图片欣赏乐曲《赛马》。

  教师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各位观众,赛马比赛开始了。现在跑在最前面的是一匹枣红马,马背上的小伙子很得意。后面一匹大黄马追上来了,骑马的还是个小姑娘呢!多勇敢!加油呀,后面又有一匹大马追上来了,比赛越来越激烈。观众有的喊加油,有的跳起了舞。比赛继续进行着,快到终点,马儿都不愿落在后面,使劲跑,看,枣红马一大跨步过了终点,它高兴地叫起来,向大家报喜!

  3、由“马叫”引起幼儿对二胡的兴趣。

  师:赛马比赛结束了,你们有没有从音乐中听到枣红马在叫?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其实刚才音乐中的马叫声音不是真的马在叫,它是用一种乐器模仿出来的,有谁知道是什么乐器?

  三、介绍二胡,分段欣赏,感受乐曲的内容及性质。

  1、教师介绍二胡的构造、特点。

  师:二胡是我国的民族乐器,它是用木头制成的,有两根细细长长的叫弦。右手拿的叫弓,弓毛是用马尾做成的,弓一拉一推就会发出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教师用二胡模仿马叫的声音)听,这又是什么声音?(教师通过拨弦模仿马跑的声音,让幼儿了解“拨弦”。)

  2、教师用二胡现场演奏《赛马》。

  3、分段欣赏乐曲《赛马》,了解各乐段的不同内容及性质。

  a教师演奏第一段。

  提问:这一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你好象看到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一段音乐的速度很快声音越来越响,好象比赛开始了,很多马从远处跑来。

  师:小朋友,你们会骑马吗?现在老师来演奏第一段音乐,你们来赛马,再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让草原上的马也跑起来,比一比哪匹马跑得快。(要求按音乐节奏做动作)

  b教师演奏第二乐段。

  提问:第二段音乐和第一段音乐有什么不同?你好象看见了什么?(讨论)

  小结:第二段音乐速度比第一段音乐慢,很优美、抒情,好象看赛马的观众在喝彩、送奶茶、拍手、跳舞。

  c教师演奏第三段。

  提问: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怎么样?这段音乐好象讲了些什么?(讨论)

  小结:第三段音乐的速度更快,比赛更激烈,快到终点了,马儿飞快地向终点跑去,最后,取得胜利的大马高兴地叫起来。

  四、区别三段音乐,巩固感受音乐的结构性质。

  师:听,这是第几段?为什么?(放录音)

  五、通过身体动作的表演进一步感受乐曲。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来举行赛马比赛?好,我们一起骑上马,比赛马上开始。

  活动反思:

  在音乐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幼儿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习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2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小树叶》含反思

  大班音乐歌唱--小树叶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能初步结合两段歌词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缓慢、跳跃、坚定"的歌声表现歌曲,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3、体验小树叶的勇敢。学做勇敢的小树叶

  4、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5、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的玩法,学习按游戏和音乐的要求,相应的按节奏变换动作,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理解歌词内容,感受两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活动难点:

  能初步结合两段歌词不同的感情色彩,运用"缓慢、跳跃、坚定"的歌声表现歌曲,进行有感情地演唱。

  活动准备:秋天树模型一个,小树叶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出事树模型。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一棵什么季节的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树叶都黄了,这个时候如果秋风吹来了,你猜树叶会发出什么声音?

  听上去像"沙沙"的声音,就像在唱歌一样。那我们就一起来学小树叶唱"沙沙"声。

  "33332 55553"

  二、教师范唱①秋风吹来的时候,小树叶除了会发出声音,还有可能会怎么样?

  会从树上飘落下来。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害怕,现在老师就来问问小树叶。

  教师范唱第一段小朋友们也跟着老师一起来问一问小树叶吧幼儿跟唱②你觉得小树叶会害怕吗?

  那我们来听听小树叶是怎么说的。

  教师范唱第二段。

  小树叶是怎么说的?

  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小树叶?(勇敢)所以这一段唱的时候应该怎么唱?(要勇敢)③这首歌有两段,表达了小树叶不同的心情。你来听听两段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完整范唱。

  第一段讲的是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十分难过,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连贯,缓慢)第二段讲小树叶勇敢坚强,我们又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断顿`跳跃)

  三、幼儿跟唱你喜欢这片勇敢的小树叶吗?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做一回勇敢的小树叶。

  幼儿人手一片树叶,边做动作,边学唱歌曲。

  分组唱。

  请个别幼儿上台唱四、活动延伸请幼儿将手中的树叶进行涂色,画上花纹,将它装扮在树妈妈身上。

  附件:

  秋风起来啦,秋风起来啦,小树叶离开了妈妈,飘呀飘呀飘向哪里,心里可害怕。

  小树叶沙沙,沙沙沙沙沙,好像在勇敢地说话,春天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

  活动反思:

  歌曲《小树叶》是一首情感丰富的拟人化的歌曲,生动地表现了小树叶积极乐观的形象。歌曲把大树比作妈妈,树叶比作孩子,充满了童趣,也洋溢着人间的温情。歌曲要求孩子唱出了树叶宝宝对大树妈妈的不舍和期盼来年春天归来的乐观。由于歌曲的两段歌词表达两种不同的情绪,因此歌曲的学习是采用分段教学的方法。第一段表现了小树叶离开妈妈后的不舍与害怕,第二段表现了小树叶春天归来时的乐观情绪,为了让孩子们体验这种情感,我采用到方法配合曲调进行肢体动作表演和歌曲内容展现丰富的表情,在我的带动下,幼儿表现积极,以热情饱满的情绪表演“小树叶”。本节课是学唱歌曲,我并没有刻意以教唱为主,而是在幼儿亲身体验,直观感知、创设情境中去感受小树叶对妈妈的爱 ,让孩子们在表演唱中获得了最直观的知识。歌曲中有一个难点:“春天我会回来打扮树妈妈。”这句话孩子们不好理解,我没有特意去解释,而是以一种欢快的情绪带动幼儿情绪,来促使孩子对歌曲的理解。这首歌曲唱起来很美,孩子们很喜欢,只要一吹风,孩子们听到树叶在响,就会情不自禁的唱起《小树叶》这首歌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24、大班主题教案活动《美丽的花蝴蝶》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孩子的世界里是多姿多彩的,他们对色彩绚丽的物体极为敏感、关注。通过这节活动让幼儿自己亲自动手画出各种不同形状和颜色,将蝴蝶的翅膀装饰一新,增强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抓住幼儿感兴趣的课题,生成此系列活动。让幼儿完全在玩中学,玩中求进步,并让幼儿体会爱护动物和其中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美丽花蝴蝶,激发绘画的兴趣,学习画出蝴蝶的翅膀作出不同图案特点,认识红、黄、蓝三种颜色。

  2、幼儿能自由尝试用多种材料大胆地在蝴蝶的翅膀上进行装饰。

  3、提高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及大胆作画的能力,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训练幼儿细致的观察力。

  4、欣赏自己制作的花蝴蝶的翅膀的图案,享受创作的快乐。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能大胆想象。

  难点:能用自已画好的蝴蝶图案作出不同形状的翅膀花纹。

  活动准备

  1、学具:活动材料每人一份,红、黄、蓝三种颜色每组一份。

  2、教具:音乐磁带,范画一张,蝴蝶图片若干张。

  活动过程

  1、欣赏舞蹈,感受蝴蝶的美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舞蹈,大家想看吗?请你猜猜老师跳的是谁?

  2、出示图片,认识蝴蝶

  (1)调动已有经验,幼儿讨论:

  师:大家都说对了,是蝴蝶。你见过蝴蝶吗?在哪里?它长得什么样?师:大家讲得真好。蝴蝶很漂亮,蝴蝶还会张开美丽的翅膀,就象一件美丽的花衣裳。

  (2)出示图片,认识蝴蝶:

  师:今天幼儿园里也飞来了蝴蝶,大家想看吗?你看,蝴蝶的翅膀长得什么样?上面的有些什么?

  师:蝴蝶的翅膀,上有花纹,这些花纹就象一条漂亮的裙子!

  (3)讲解画法,激发兴趣

  师:这样的美的蝴蝶我们一起来画画吧!老师已经画好了蝴蝶,请你给它添上美丽的颜色,涂颜色的时候要记得把颜料擦干净,你自己可以想想还能怎么画呢?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能大胆想象出不同的规律。引导幼儿注意画面整洁,展示作品,师生共评。

  师:你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4、活动延伸:学跳舞蹈

  师:小蝴蝶们跟着老师一起来学跳舞吧。

  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是即将进入小学的年龄观察力、理解力增强,独立个性,自我意识有一定的发展,喜欢自由活动,抽像能力明显萌发。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大班幼儿在活动中观察图片时也会进行一些逻辑推理,他们既注意到图画的细节,还根据这些细节进行分析推断。

  (2)对教师的反思:对每个幼儿水平、学习习惯、学习特点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绘画活动中,大班幼儿则要求“想一想”。他们在头脑中先作构思以确定有意想象的目标,作出行动的计划,然后基本上按预定计划去行动,所以能把握教育内容。这对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得到提高。

  (3)对师生互动的反思:大班幼儿在活动中大多数都不仅在认知活动中能够采取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法,在意志行动中也往往用各种方法控制自己。个别不能达到要求的学生加以引导,使幼儿都能够积极配合老师的指令进行活动,因此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仔细的设计观察,带幼儿走出教室一起观察、讨论蝴蝶,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时,幼儿就会有好多的东西想说,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儿从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经验比如说:小朋友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蝴蝶都有那些不同吗?

25、大班音乐教案反思《迷路的小花鸭》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三段歌词表达的不同情感。

  2、体验小花鸭的心理感受,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或乐器来表现。

  3、产生关心他人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头饰、铃鼓等。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以问答的形式进行发声练习进活动室。

  二、引导幼儿依次理解讲述三段歌词内容,体会每段歌词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1、出示小花鸭的图片,引题迷路的小花鸭。

  2、它在哪里?为什么哭的?依次出示图谱,边指图谱边唱谱嘎嘎嘎,小花鸭真伤心,我们一起来唱唱看。

  3、如果你迷路了,怎没办?小花鸭迷路了,谁来帮助它?我们接着听歌曲里是怎么唱的?依次出示图谱(教师清唱第二段)。(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如果是你看见了小花鸭,会怎么做呢?原来你们都是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小花鸭要回家了,可高兴了。也要有精神,把开心唱出来好吗?(全体幼儿唱一次)

  4、小花鸭回家了,见到妈 妈会很开心,(出示图片3张)你说妈 妈会怎么说?(教师唱第三段)鸭妈 妈怎么说的?引导幼儿唱一次。

  三、引导幼儿完整的唱一次。

  1、提醒幼儿要记住第一段迷路的时候和第二段找到家的时候的区别,跟着图谱全体唱。

  2、引导幼儿全体边看图谱边做动作。

  四、乐器感应。

  小花鸭找到了妈妈,我们来开个音乐会庆祝一下好吗?(出示铃鼓,沙锤、瓶子)

  幼儿自由选择,幼儿自由选择乐器,形成三个声部,根据教师指挥伴随音乐即兴表演。第一段我们用瓶子,手掌指一下第一组,第二段我们用沙锤,第三段铃鼓加进去一起演奏。

  五、游戏《帮助小花鸭》

  请一个小朋友扮演一只小花鸭,老师扮演大朋友,我们一起去找小花鸭。教师拍手带领幼儿走成圆形,在黑板后找到,我们一起来送它回家

  活动延伸:

  小朋友帮小花鸭找到了妈 妈,妈 妈可开心了,夸你们是乐于助人的好孩子,我们一起去找找看还有什么人需要我们帮忙的!

  活动反思:

  《迷路的小花鸭》这首歌旋律简单优美,因此我在设置教学目标时没有把学唱这首歌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而把培养孩子对小动物的同情心,体会小花鸭找不到妈 妈而伤心难过寂寞的心情,和乐于助人的情感作为教学的重点难点。从教学效果来看教学重点难点已经突破了,

  1、我在教学中孩子的主体地位的到了充分的发挥。我设计了很多的问题,比如:怎么唱才能把小花鸭伤心难过的心情唱出来呢?小花鸭迷路了怎么办呢?等等。把问题抛给孩子,给孩子足够的思考时间,我只是充当孩子的引导者。

  2、为了加深孩子对歌曲的理解和把握,初次让孩子体验乐器感应,使用打击乐器给了孩子一个演奏的环节,这个环节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表现能力。还能了解孩子对这首歌是否把握,最后的游戏环节点睛了整个活动的中心主题,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但是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这节音乐教学中自己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尤其是歌词部分一定要记住。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总结,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6、大班音乐游戏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在看图谱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看指挥用乐器演奏。

  2.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图谱、鼓、碰铃、双响筒、铃鼓

  活动过程:

  1.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到我们大一班和小朋友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那我们一起来《如果感到幸福就拍拍手》律动。

  2.听-----(音乐响起)什么音乐?这是一首我们上次学过的乐曲,我们一起看着图谱用身体动作打出来。(个人完整用身体动作打一遍)提示幼儿听清楚前奏和间奏。

  除了用上面出示的身体动作,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试着用幼儿想出的动作练习节奏)选择适当的动作配音乐完整一遍。

  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分开演奏,哪一组小朋友来做拍手动作?依次安排跺脚和拍腿动作。分开演奏时一定要看老师的手,如果老师指着哪一组,哪一组就要打节奏。(看指挥练习2遍完整音乐)

  2.今天老师要做一个指挥家,请小朋友看着指挥家的动作,听指挥家的口令。

  (1)来了这么多乐器,我们一起来认认他们,这是什么?鼓可以打什么节奏?用鼓。小铃拍什么节奏?用小铃或双响筒。

  (2)教师出示乐器谱。最后一段我们一起演奏。看着乐器谱听音乐演奏一遍。

  (3)小朋友演奏的真棒,下面要请小朋友看着老师的指挥,一起来做个小小演奏家。(教师变换指挥顺序演奏2-3次)

  3.交换乐器演奏1遍。

  活动反思:

  因我班幼儿打击乐已有一定基础,所以选了这一首稍有难度的乐曲,这首乐曲所用乐器种类比较多,通过简单的分部联系幼儿很快就掌握了,大鼓、大镲的插入有一定的难度,几个能力强的小朋友掌握的比较好。今天小朋友兴致都很高,由于时间的关系,好多小朋友没有机会尝试大鼓和大镲,以后的练习可为其他小朋友提供机会。

27、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大中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舞蹈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准确、协调地为乐曲《大中国》伴奏。

  2、尝试根据舞蹈动作节奏拍出行营节奏型,探索乐曲的配器放案。

  活动准备:

  1、《大中国》磁带;

  2、碰铃、铃鼓、圆舞板、大鼓、钹等打击乐器若干;

  3、彩带人手两条。

  活动过程:

  1、复习舞蹈《大中国》。

  集体随乐跳彩带舞,要求节奏准确、动作有力。

  2、指导幼儿学习打击乐《大中国》。

  (1)分段将舞蹈动作转换成拍手动作。

  (2)边看教师跳彩带舞,边用拍手的形式拍出动作节奏。

  (3)老师放慢速度演唱乐曲旋律,面对不同小组进行指挥各小组,幼儿学习迅速正确地对教师的指挥暗示,用拍手动作做出反应。

  (4)随着音乐,根据教师指挥准确迅速地做出反应。

  (5)在教师的指导和鼓励下探索乐曲的打击乐方法。"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如在彩带挥舞处用铃鼓颤摇演奏等)

  (6)引导幼儿看教师指挥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7)教师出示大鼓、钹,集体探讨在什么地方累加演奏,体验乐器的热闹与有力。

  3、活动延伸

  幼儿学习歌曲《大中国》。

  活动反思:

  《大中国》是一首节奏感很强的乐曲,给人的感觉是热烈、奔放的,与我们平时教孩子唱的儿歌不同,可能孩子们的在幼儿园里接触到像这样的乐曲比较少,所以在听到音乐时,很快的随着乐曲美妙的音乐不自觉的有节奏的拍起手来,嘴里还不停的唱着。我想这就是音乐的魅力的吧,孩子们在无形中感受到了曲子的豪放所在,所以随着乐感不由自主的快乐的手舞足蹈起来。

28、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摘草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二、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3、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四、活动结束。

  “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活动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29、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拔根芦柴花》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模仿动作,学习随乐看图谱分声部演奏打击乐器。

  2.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见空间资源库文件夹),图谱一幅。

  活动过程:

  一、了解《拔根芦柴花》是劳动歌曲的特点和它的由来。

  导语: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劳动歌曲,知道为什么要叫它劳动歌曲吗?

  小结拔根芦柴花的由来和名字。

  二、第一遍整体欣赏音乐,并说说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第二遍欣赏曲子可以轻轻地跟着打节奏。

  三、出示节奏图谱,请幼儿找出其中一样的节奏,进而认识四种节奏型。

  第三遍请小朋友结合节奏图谱听音乐。

  第四遍,请小朋友一边听,一边看图谱,一边打节奏。

  第五遍,根据小朋友在打节奏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重点练习(可以分段练习)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

30、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整体舞蹈表现X XX ∣XX XX ∣X - ∣,并学习用打击乐器随乐进行演奏。

  2、在教室演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法,丰富演奏效果。

  3、能注意自己的演奏效果与同伴的演奏协调一致,培养节奏感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打击乐器、图谱;

  2、音乐《拔根芦柴花》和《化蝶》;课件《芦苇》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化蝶》进入教室,教师带幼儿做相应的动作。

  二、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有表情的唱。

  2、简单进行两声部合唱。

  三、联系生活,引导幼儿感受生活中的“节奏”。

  1、教师模仿小狗的叫声,提问:小狗是怎样叫的?有什么特点?

  2、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叫声是有节奏的?(青蛙、小猫、小鸡……)

  3、生活中还有那些声音是有节奏的?(.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切菜、走路、门铃……)。

  4、出示节奏谱,让幼儿练习节奏。

  小狗 X XX ∣X XX ∣

  青蛙 XX XX ∣XX XX

  小猫 X - - -∣X - - -∣

  我们除了用手拍之外还可以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表现节奏?

  四、让幼儿听音乐、看课件,理解感受音乐。

  1、播放乐曲《拔根芦柴花》,提问:听完这首乐曲你有什么感受?

  2、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提问: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植物是芦苇,它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芦柴花,主要生长在苏北地区,好听的乐曲是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就是人们看到很美的芦柴花才编的,所以叫拔根芦柴花,后来人们也用这首乐曲表达丰收时的喜悦之情。

  五、出示乐曲节奏图谱,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熟悉节奏并练习动作。

  2、将幼儿分成两部分,师指挥练习节奏动作。

  六、组成“小小乐队”,用乐器为乐曲伴奏。

  1、教师出示三种乐器,请幼儿讨论配乐方案。

  2、幼儿自由选择乐器,教师指挥幼儿进行乐器演奏。

  3、交换乐器看教师指挥练习乐器演奏,也可以请个小指挥。

  七、请“小小乐队”面向观众演奏。演出结束,请“小小乐队”退场。

  活动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31、大班音乐优秀教案《拔根芦柴花》含反思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认识芦柴花。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需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识别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和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识别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胜利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经过自身的努力才干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别,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坚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时地感受乐曲和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小朋友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干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沛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沛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自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活动反思:

  一开始,夏老师以民歌复习的方式带着孩子们感受民族歌曲的韵味,播放音乐连线,让孩子们欣赏到了完整的、地道的民族歌曲,孩子们真的很厉害,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让平时只喜爱关注流行歌曲的我也对孩子们刮目相看。在学习了那么多的民族歌曲之后夏老师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首扬州的民间歌曲《拔根芦柴花》,夏老师以“淳真课堂”为核心,让孩子们自己随琴读谱,培养孩子们的`自主识谱能力,孩子们一个个的读的有模有样儿,陶醉其中。随后就是夏老师教孩子们学唱了,伴着谱,弹着琴,清晰标准的唱功让我也不禁跟着哼唱起来。整个课堂充实、快乐而又活跃。孩子们被夏老师的音乐魔力感染着,沉浸在音乐的快乐中。我也像磁铁一样深深地被吸引着、体验着。

  课堂中,夏老师注意把握每一个教学环节,引导孩子们感受歌曲的节奏美、旋律美,运用了钢琴、手玲、铃鼓等乐器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让孩子们一步步的感受旋律、掌握旋律,让孩子们感受音乐的美不仅在听觉效果上,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也像是在感受一种人生,我想这就是音乐的美所在吧。

  悠扬的音乐可以抚平我们烦躁的情绪,轻快的音乐可以唤起沉重的心情,激昂的音乐可以调动消沉的心态。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夏老师的这堂音乐让我感受到快乐,感受到轻松,感受到孩子的淳真。

32、大班音乐说课稿《拔根芦柴花》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

  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

  2、认识芦柴花。

  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需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识别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和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和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识别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胜利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协助经过自身的努力才干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小朋友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别,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坚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时地感受乐曲和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小朋友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干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沛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沛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自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33、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打击乐《拔根芦柴花》(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拔根芦柴花》。

  2.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案,丰富演奏内容。

  3.在集体演奏中,注意乐器打击时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应和谐一致。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重点:学习用打击乐器演奏《拔根芦柴花》。

  难点:在集体演奏中,注意乐器打击时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应和谐一致。

  活动准备

  1.会看指挥、分声部做身体模仿动作。

  2.铃鼓、碰铃、圆舞板、大鼓、钹等打击乐器人手一件。已经摆放在幼儿椅子底下。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巩固节奏型

  1、伴着欢快的《拔根芦柴花》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跳舞,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

  2、巩固、熟悉节奏型。

  二、听音乐《拔根芦柴花》,做相应的身体动作。

  三、学习用打击乐演奏乐曲。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设计配器方案。

  2、幼儿根据配器方案,看教师指挥用乐器进行演奏。

  教师:请小演员们从椅子底下轻轻拿出乐器,准备好,我们这一次要用小乐器来演奏了。

  3、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奏乐器中的困难。

  4、教师启发幼儿设计新的配器方案。

  5、幼儿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师指挥演奏。

  教师:这一次我们要用刚才讨论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乐曲了,请仔细看好我的指挥。

  6、教师组织幼儿探讨如何让演奏更好听,并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强、轻快;[11]~[16]小节稍弱、跳跃;[19]~[24]小节稍强、热烈。

  课后反思: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这次的公开课是园指定让我上一节有关打击乐方面的内容的音乐课,让年青教师能有一个对上打击乐有个初步的了解,说真的我心里没有一点底,首先现在的教材中在打击乐方面的教学内容很少,孩子接触各种打击乐器就很少,在这种情况下要上好一节打击乐课 很难。再说这次是让我上给年青教师看起到一个示范作用,所以我很重视这一次的公开课。要上好这方面的课,首先要给孩子铺垫一些有关内容,如:认识多种节奏型、接触一些打击乐器并认识、还要学会如何去欣赏音乐等等。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识铺垫。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九月份的主题《中国娃》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即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在学会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学习用乐器演奏。难点是:注意乐器的音量、音色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2、让孩子尝试各种乐器,让他们心里上得到满足。孩子们兴趣很高,他们演奏时个个都非常认真、投入。

  2、幼儿能根据老师的指挥进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错。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图谱上是否能让幼儿看出强弱拍的关系,在集体评课中有的教师也提到了这一点。

34、大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大班音乐活动:拔根芦柴花(打击乐演奏)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旋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通过身体模仿动作、图形总谱,学习演奏打击乐。

  2、让幼儿能够探索、发现节奏的变化,发展观察力、注意力和节奏感。培养幼儿用动作表现音乐的创造性,合作意识,张扬个性。

  3、要求幼儿在教师指挥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改变指挥方按,丰富演奏内容。提醒幼儿要有意识地体会打击乐器的演奏效果,注意乐器的音色、音量与乐曲情绪的一致和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活动准备

  节奏图谱,音乐,乐器(响板、碰铃、沙锤、手铃)若干、音符(红、黄、蓝)若干

  活动过程:

  1、音乐律动《一起去爬山》,幼儿跟随音乐和老师一起做律

  2、节奏训练游戏,导入课题

  教师拍节奏,让幼儿听音,模仿拍出相应节奏

  上面上面啪啪,下面下面啪啪,上面啪,下面啪,上面下面啪啪

  3、熟悉乐曲《拔根芦柴花》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1)、初步欣赏音乐,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教师提问:听了这首曲子你们有什么样的感觉呢?

  在听这首曲子的时候你们想干什么?

  2)、再次欣赏音乐,要求幼儿通过有趣的律动、表演来掌握乐曲的节奏,了解乐曲的基本节拍。

  引导幼儿还可以拍身体的其他部位打出节奏。如:拍腿、拍肩等等。

  3)、教师哼唱乐曲,与幼儿一起打节奏,注意节奏的强弱

  4、认识图谱

  出示图谱卡: XX X | XX X | XX X |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XX X |

  X ///-- | X ///-- | X ///-- | X ///-- |

  1)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些新朋友哦(出示小音符),他也想和我们一块来玩节奏游戏,你们愿意吗?

  2)小音符要考考你们咯,看看哪队小朋友反应最快,教师错开出示三种节奏卡分别请幼儿打节奏。

  出示总谱挂图:

  3)教师将幼儿分成红、黄、蓝三组跟同颜色的音符宝宝进行节奏练习。

  5、乐器演奏

  你们真棒!学的真快!那现在你们想不想和小乐器一起做游戏呢?那你们赶紧把他们从你的凳子下面请出来吧~~

  1)、教师指挥,幼儿看图谱演奏

  2)、交换乐器再次演奏一遍

  要求幼儿将乐器放回自己的凳子地下,再互换位置演奏说课

  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我们大班主题《收获秋天》中的内容,整首曲子以民间乐器二胡为主奏乐器,再配以其他的乐器伴奏,表现了欢快愉悦的情绪,洋溢着浓浓的中国音乐风。让孩子从小就接触、喜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民间音乐是我选择上这个活动的意图。

  一首乐曲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音乐教学,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演唱;既能创编律动又能开展音乐游戏。我把打击乐演奏作为《拔根芦柴花》这首乐曲的表现形式,对大班幼儿来说既能引起兴趣又有一定挑战性。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的图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演奏乐曲。难点是设计配器方案。整个活动幼儿始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创造的热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乐曲合奏环节,孩子们表现特别棒,各种乐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对于从来没有接触过打击乐的孩子们来说能有这样的表现让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处主要体现在:

  1、活动过程中,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的思想《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先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活动中,我努力创造机会让幼儿创编节奏图谱、创编身体动作图谱、设计配器方案,这都是孩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过程。

  2、注重教给幼儿学习的方法,当幼儿在配器、创编节奏图谱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这时我引导幼儿用听一听、试一试的办法去寻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们用这种办法为后面的学习找到了途径,这也正符合了终生教育的原则。

  同时活动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1、时间偏长,由于前面的学习图谱环节时间用的过长, 后面的合奏环节就显得比较急促。

  2、在活动开始的音乐律动中有个别孩子没有跟随音乐和老师一块跳舞,应该通过语言的引导来让幼儿参与进来

  3、在学习图谱的时候对强弱拍没有加以强调,准备还是不够充分,少准备了一根指挥棒。

  4、完整的节奏图谱的挂图太小。

35、大班打击乐说课稿《拔根芦柴花》反思

  《拔根芦柴花》是一篇大班打击乐艺术领域说课稿,该怎么写呢?这是一首江苏民歌,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正确掌握2/4拍节奏,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来看看大班说课稿吧

  一、教材分析

  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大班音乐,内容是打击乐“拔根芦柴花”。这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A、C乐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B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因此整首乐曲节奏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

  教材的知识点有两个:1、几种常见的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2、认识芦柴花。根据幼儿演奏打击乐器能力的发展所指出的:开展节奏乐教学必须要有幼儿能演奏打击乐器的基础。也就是说要让幼儿掌握乐器的名称,会辨认乐器的音色,初步学习演奏乐器的正确方法及姿势。那么,这个教学活动中使用了大鼓、串铃、铃鼓、碰铃、园舞板五种打击乐器,作为大班幼儿在中小班的时候已经接触过这些打击乐器了,有了一定的演奏基础,能比较容易的掌握这一知识点。第二个知识点是认识芦柴花,这首乐曲的名称就叫《拔根芦柴花》,那么幼儿就有必要认识了解什么是芦柴花。在课前我就启发幼儿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一起找到了答案,芦柴花就是生长在南方的一种芦苇,当地人叫它芦柴,芦柴花的颜色多为白色。通过幼儿的主动参与,激发起了幼儿的求知欲望和要欣赏这首乐曲的兴趣。这两个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整个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根据打击乐器教学的任务所提到的:要发展幼儿对演奏乐器的兴趣,使幼儿在演奏乐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快;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及理解力,培养节奏感的要求,制定了五个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愉悦,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正确掌握2/4拍节奏,奏提高幼儿的音乐理解力、感受力,培养节奏感。

  3、知道这是一首江苏民歌,引导幼儿初步尝试学习分声部打击乐器。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并能使用打击乐器合拍的演奏。制定重点的依据是:节奏乐顾名思义就是节奏练习,它主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幼儿能正确地辨认音乐的强、弱拍,知道应该在不同的强弱拍上按需要合拍的敲击打击乐器。这首乐曲主要的节奏型是XXX,变化节奏是XXXX和XO,最后结束句的加强是XX。整个教学活动都围绕着这些节奏型和打击乐器的正确使用开展的,因此把这一点作为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教学难点是:幼儿能与指挥和同伴互相配合默契、协调的演奏。难点制定的依据是: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那么幼儿在音乐活动通过演奏很容易获得获得了自我满足感和成功感,也能非常乐意的地进行了自我表达。可是在集体演奏中能忽略个体的意识,去服从集体的需要对幼儿来说比较难,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经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因此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二、教学方法

  依据纲要的精神:音乐教育不是用说理的方法,而是通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感受,陶冶情操,丰富幼儿感情,启迪幼儿智慧,培养良好的个性。针对教材内容和分析我主要采用操作尝试法、感受体验法和启发联想法。

  第一种操作尝试法,这是根据纲要中所提出的“幼儿是在自由观察、积极探索中进行学习的。”

  而采用的。运用在引导幼儿学习掌握节奏型的环节。教师将节奏型的图片提供给幼儿,(操作演示教具)孩子们可以进行自由的选择探索,通过看看说说、拍拍打打,引导幼儿看懂节奏谱并能用运用身体乐器进行节奏练习。这种教学方法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它的灵活性,注重了幼儿的个别差异,突出了新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里自主的学习,让教师真正成为了幼儿在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师生之间保持一种积极的互动状态。

  第二种是感受体验法,就是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感观,不断地感受乐曲及其节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4至6岁幼儿肌肉的协调能力发展了,孩子们更有兴趣去进行节奏活动中空间与动作的体验。幼儿通过亲身地去感受体验才能真正理解乐曲的节奏与性质。首先我引导幼儿充分运用听觉,激发幼儿展开想象去感受体验乐曲的性质。其次,引导幼儿运用运动觉、视觉和听觉进行节奏的感知。我将每种乐器都配上相应的身体动作:大鼓--跺脚、串铃--拍手、铃鼓--拍腿、碰铃--拍肩、园舞板--拍头。(边出示教具边讲解)这种身体运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律动,让幼儿易于理解接受。最后,在集体分声部演奏时,引导幼儿充分感受集体演奏的效果,体会到集体演奏的和谐与快乐。从而增强了幼儿集体荣誉感,培养了合作精神。

  第三种是启发联想法,因为音乐本身就给人以美的享受,情感的陶冶,一首好的音乐作品会带给人无限的联想和想象。这首乐曲活泼愉快,虽然幼儿没有到过江苏水乡,可是会令幼儿联想到其他令人兴奋愉快的事情。引导幼儿将这种愉快的情感体验,通过打击乐的形式表达出来,从而完成打击乐教学的任务之一“幼儿学习用打击乐器来表达对某种情绪的尝试”。

  这三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相互补充,使教学做到了动静交替。注意发挥了音乐作品的情感教育功能,重视了幼儿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

  三、学法指导

  在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地与幼儿之间建构一种积极的、有效的师生互动,达到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着重在引导幼儿学会进行探索性实践的学习方法中进行了指导和帮助。首先,根据新纲要中“幼儿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这一指导思想,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在开始欣赏乐曲的时候借助于语言暗示“仔细听,你会想到哪些快乐的事?”创设一个安静的能使幼儿聚精会神的欣赏音乐的环境。在学习节奏型的演奏时,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的自由的操作探索环境。其次,纲要中指出:音乐具有开放性、宽容性和自主性,在音乐活动中允许幼儿自由地参与,自由的发挥,因此,在活动中我充分给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请幼儿自选节奏型,自己选择用什么样的身体乐器,怎样来演奏,用什么样的速度来演奏等。由于节奏型较简单,幼儿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努力和探索能从实践中得出正确的演奏方法和适宜的速度,完成教学的重点。

  另外,由于幼儿存在个别差异,给幼儿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们能用自己的方法其尝试操作,并能观察到别人的尝试结果,这样既能使每个幼儿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得到提高,又能有利于幼儿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有助于虚心的学习态度的养成。

  总之,在学法指导中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遵循了“幼儿是通过自由观察,积极探索进行学习的。”这一认知发展规律。为其今后独立思考、独立学习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四、教学程序

  教学大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情感体验导入课题,伴着欢快的兔子舞音乐幼儿和教师一起跳舞,让幼儿从中感受到快乐,激发幼儿进行音乐活动的兴趣。通过谈话:“小朋友你们在跳舞的时候感到快乐吗?为什么?”幼儿可能会说“这首乐曲很欢快”“因为和老师一起跳舞”等。教师接着引导“一首快乐的乐曲会让我们想到很多快乐的事情,下面老师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活泼欢快的乐曲,名字叫《拔根芦柴花》,它会让你想到哪些快乐的事情呢?”自然地进入活动的第二部分活动展开,这是教学活动的主要部分,包含三个环节。第一环节完整欣赏乐曲。(放音乐)听完后请幼儿说一说自己想到的快乐的事情。再经过提问

  “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引导幼儿练习2/4拍节奏地拍打。

  第二环节探索性操作学习节奏型,在这个环节中我边播放音乐边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同伴、自由选择节奏型进行练习,在这里教师引导幼儿运用自己身体的小乐器,如手、脚、腿等进行节奏练习,比如这一小节(出示节奏型示范)。教师提示幼儿尝试拍打每一组节奏型,在探索中掌握这几种节奏型的演奏。然后,教师将幼儿自由练习的节奏型组合成一个完整的节奏谱,根据节奏谱看老师的指挥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第三环节是运用打击乐器进行演奏,教师用语言引导:“刚才小朋友是从身体由下到上用了脚、腿、肩、头、手来演奏的。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将这些乐器的声音由低到高的排排队,换成用打击乐器演奏好吗?”幼儿通过自由探索熟悉各种乐器的特点选出相应的乐器,在节奏谱上教师也将乐器的图片贴在相应的位置。并请幼儿根据自己所选的乐器分组坐好,看指挥进行练习。教师用指挥来提示幼儿掌握好速度,明确哪一部分该自己演奏了,哪一部分是同伴该演奏的。在集体演奏中我会注意观察孩子们的表现和反映,有针对性地请对节奏感知较好的幼儿进行指挥尝试,目的是满足能力强的幼儿的需要让他们有突破性得发展。第三部分结束,教师在鼓励和肯定幼儿的同时表演自己创编的舞蹈,并和幼儿一起跳,在愉快的气氛中结束本次活动。

  在教学活动中我掌握好宏观调控,调整控制好节奏速度,在提问时,注意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幼儿回答。当然,在实际的教学

  活动中,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还要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及时调整,这就需要教师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和灵活的教育机制,努力体现“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反思:

  我记得在中班听老师上打击乐《杨柳青》时,孩子对于节奏图上的节奏型认识比较模糊,所以这次在活动中当我出示节奏图时,没有问:“图上有哪些不同的节奏。”而是请小朋友找找一样的节奏,这样的效果比较好。

  缺点:

  1.变化节奏的地方强化的不够,孩子掌握的不够好。可能是连我自己到哪里变化节奏也不够清楚,更加不能准确地哼唱出来。

  2.最后的表演一直是我指图孩子练习,没有脱离图谱让孩子们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