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有趣的风》反思
大班教案《有趣的风》反思
1、大班教案《有趣的风》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乐意参与探索风的游戏。
2、让幼儿初步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并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重点难点
初步了解风的形成,认识风的一些用途和危害。
活动准备
1、纸箱、塑料袋、气球、扇子、书本、硬纸片、吸管、羽毛等。
2、 风类玩具。
3、 有关风的用途及危害图片
活动过程
1、初步认识风是由空气流动形成的。
(1)运用魔术箱和塑料袋证明空气的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周围。
(2)出示2个充满气的气球,把其中1个松开口后吹到一幼儿的头发上,请幼儿说说观察到了什么,引出“风”。通过对比,引导幼儿说出: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
(3)教师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
2、尝试制造人造风。
(1)出示风车,告诉幼儿它们都想和风做游戏,但是教室没有风,怎么办?
(2)幼儿自由选择制造风的材料,尝试用各种材料制造风。
(3)教师小结人造风的方法,并鼓励幼儿想出更多的方法。
3、幼儿观看图片,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一些用途和危害,引导幼儿辨证地看待事物。
4、游戏:羽毛飞起来了。让幼儿运用人造风的一些方法制造风,人鸡毛飘得又高又远。
教学反思
新《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好和探索欲望以及尽量为幼儿创设条件,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体验发现的乐趣。 我设计的这节科学探究活动,一开始就利用魔术箱变魔术这一孩子感兴趣的现象深深吸引住了孩子的眼球,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使幼儿“无心”的好奇转化成了“有意”的求知动力,促使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索欲望。
活动中,教师首先紧紧围绕活动目标,设计了具有观察性、开放性和层次性的提问,如在活动的对于环节中,把塑料袋变鼓,使幼儿感知到我们的周围有空气,把充满气的气球松口吹到幼儿的头发上,让幼儿通过观察,对比,知道了流动的空气形成了风,不动的空气不是风。活动就这样把幼儿引入到科学的氛围之中诱发了幼儿的积极思维。其次,《纲要》中强调:“教师应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活动中,幼儿通过 “做中学”活动的重要环节,选择材料制造人造风,让风车转起来,在动手、交流与表达中获取知识,并在此过程中习得学习的方法。最后,生成新的问题:怎样让羽毛飞起来?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2、大班教案《有趣的轮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身体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
2、培养幼儿之间的合作能力。
3、促进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轮胎若干。
活动过程:
1、《我是小司机》:通过模仿司机的开车动作,引导幼儿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作好活动前的准备。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好多好玩的轮胎,你们想不想玩呢?”幼儿和老师共同探索轮胎的不同玩法。
2、在探索的过程中,不断将幼儿新的,有创意的玩法介绍给大家,不断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和热情。
3、大家共同体验轮胎的各种新玩法,并引导幼儿之间相互传授经验,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
4、教师启发幼儿和小朋友们合作,将轮胎组合起来创设新的游戏。
5、老师和幼儿一起将所有的轮胎建成一座高山,幼儿们在轮胎高山上攀爬、行走,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勇气。
6、活动结束,组织幼儿将轮胎放回原来的地方。
身体放松运动:《给轮胎打气》
活动延伸:
将此活动中自己好的创意画下来,举办一个“我的创意”展示会。
活动实录:
孩子们在活动中发现了很多问题,例如:轮胎滚动的时候为什么总是直着走?轮胎平放在地上,我们趴在里面说话,为什么有回音?等等,孩子们已经慢慢学会观察思考问题了。
活动反思:
进行完《有趣的轮胎》活动之后,孩子们更喜欢和轮胎做游戏了,而且特别喜欢独出心裁,每当他们想出一种新的玩法,都会兴奋地告诉我:“老师,我能够这样玩。”“老师,我可以那样法玩。”并且会不厌其烦地逐个告诉其他小朋友,发展了他们的创造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的同时更好的培养了他们语言能力和与他人交流的能力。
3、大班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2.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3.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5.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教学重点、难点
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教学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4、大班教案《有趣的萝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幼儿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2、让幼儿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进行分类。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
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幼儿座位成框字型摆放,操作台成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老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猪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议,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生长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商量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
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制作的愿望。
教学反思
1、针对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我采取了表演的方式,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在幼儿在玩中快乐学习。
2、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致力于构建开放的、民主的课堂环境,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方法,在情境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会方法。并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沟通课堂内外知识,联系学科,联系生活,努力拓宽学生学习空间,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较好地完成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频繁。
5、大班教案《有趣的磁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认识磁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活动主动探究磁铁的穿透性,帮幼儿形成主动探究的意识。
2.让幼儿在实际的主动操作中感受探究的快乐,在评价中体现成功的愉快。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块磁铁,各种物体(小磁铁、铁钉、扣子、塑料袋、纸片、布片、纸杯、泡沫等),操作纸(记录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幼儿了解“发现”
1、 提问:幼儿上课的环境有什么不一样?
不断的说出“发现”这个词,让幼儿对“发现”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发现环境的不同,仔细观察周围的环境缓解幼儿紧张的情绪,以便导入课题。
2、 提问幼儿前段时间玩磁铁的发现? 请幼儿依次发言,老师作小结:
① 磁铁能吸铁的东西
② 磁铁能和磁铁吸起来
3、 老师:老师带来了不是铁的东西,问幼儿能不能被吸起来(请幼儿依次回答)。
4、 老师:看看能不能想办法将它们吸起来。
揭开每组桌上用来遮盖的布,每组的幼儿分别从篮子里拿出各种物体试验看能不能被磁铁吸起来。
5、在记录纸上画下来,先画磁铁,再把自己吸住的东西画在磁铁上
6、将幼儿的记录纸收上来贴在黑板上,配班老师将每人小盆里的东西倒入大盆子中
7、请幼儿导黑板前来,分别讲述自己将什么东西吸起来了。幼儿说出自己吸到什么东西后,老师再问其它幼儿有没有跟他一样的。
8、老师:我们来比一比看哪一组小朋友吸的东西多,幼儿开始比赛。
9、老师分别到每组前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并在黑板上记下每组的数量
10、老师:我们再进行一轮比赛好吗?
11、老师分组讲述比赛结果,分组数,将重复的东西剔下,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
12、幼儿帮老师收拾操作材料
13、老师:磁铁真的把不是铁的东西吸起来了吗? 幼儿分别回答,并根据幼儿的讲述做实验,实验成功后,老师问:磁铁到底在吸什么?
小结:磁铁还是在吸铁,只不过透过纸、布片把铁吸起来了。
老师:磁铁还能透过哪些东西把铁吸起来呢?我们去找一找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都围绕着老师创设的环境进行,刚开始老师让幼儿了解“发现”一词,循序渐进,让幼儿有一个过渡的过程,这个活动基于幼儿在以往的活动中已有发现磁铁的经验,启发幼儿回忆有何发现。在幼儿操作后,在记录纸上画下自己用磁铁吸住的东西,记录纸下方注有“姓名”一栏,但没有一个小朋友将自己的名子填上,没有起到作用。
在幼儿分别讲述自己用磁铁将什么东西吸起来的时候,老师应引导幼儿是怎样把不是磁铁的东西吸起来的,在比赛前,老师没有交待幼儿一定要吸不是铁的东西。
在小组活动时,老师应引导幼儿合作探究,在数数量时应让幼儿自己数自己组的数量,再报出来,或者为了更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可在比赛时引导幼儿进行分工,几个人拿东西吸,一个人专门记录吸到的东西,并数数。
本次活动有静有动,有可操作性的由西,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轻松。
本次活动中,每个幼儿都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其它幼儿无法参与进来,幼儿无法实现相互交流,无法实现互动,这个环节值得老师思考。
“让幼儿与环境对话”表达了环境创设的一种新取向,实现了环境创设的一种质的转变:变静态环境为流动环境,变单一环境为整合环境、变局部环境为宏观环境,变物质环境为心理环境,同时促进了幼儿、教师、家长的共同成长,发挥了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最大利用价值,真正实现了环境与幼儿的“对话”。
6、大班教案《龙卷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幼儿了解风速与风力的关系以及风给人类带来的好处。
2. 认识龙卷风,幼儿了解龙卷风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威危害。
3. 通过科学实验操作,感受龙卷风是非常可怕的。
4. 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扇子、纸板、水管、关于龙卷风的视频以及风给我们带来好处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 开始部分
引题:教师“今天我要和小朋友一起和风做游戏,你们想玩吗?”
二、 基本部分“
1. 幼儿认识材料。
教“你们觉得这几种材料会让我们感受到风吗?”
2.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幼儿通过快慢的对比感受风力的大小。
教师小结:当我们慢慢的扇或甩的时候风力特别小,当我们加快速度使劲扇或甩的时候风力就非常大。
4. 与幼儿一起探讨风在生活中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好处?(播放课件:春天风会帮助植物播撒种子。还可以放风筝,夏天风会让我们感到凉爽。)
5. 风的特殊作用,出示图片向幼儿讲解风力发电机。
教师小结:原来风可以带给我们这么多的好处,可是有一种风它非常可怕,它会给我们带来灾害,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风吗?
6. 与幼儿一起观看视频
提问:“刚才在视频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能将地面上的物体吹起说明风力非常(教师手势提醒)幼儿说出风力大——这就是龙卷风。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这可怕的龙卷风(播放视频2)
提问:(1)你们看到的龙卷风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
(2)汽车为什们会飞上天?(龙卷风是旋转的而且旋转的速度特别快风力就特别大可以把汽车卷上天)
7.实验操作人,幼儿感受龙卷风的威力
教“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的碎纸片,这些碎纸片就像地面上的人、房子、汽车一样,请幼儿用这根水管当龙卷风,试一试纸片是怎样被卷起来的”告知幼儿操作方法
8.幼儿初次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9.请个别幼儿进行操作(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的正确方法)
10.幼儿再次实验(教师指导幼儿发现旋转的快风力大,旋转的慢风力小)
11.幼儿集体再次实验
三、结束部分:
小结:小朋友龙卷风可怕吗?为什么可怕?那让我们回家以后可以喝爸爸妈妈一起讨论讨论探索有关龙卷风更多的信息好吗?
活动反思
今天的活动“可怕的龙卷风”能借助生动的教具让幼儿知道“龙卷风”这个知识点,还能让幼儿知道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把握让幼儿知道风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7、大班教案《有趣的管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究几种常见接头管的兴趣,体验伙伴合作的快乐。
2、通过操作活动探索管子不同的运动方向,感知接头管的输送功能,了解接头管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管子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管子,已玩“球进直管”的游戏。
2、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PVC管15根,弯管、三通管若干,乒乓球15个。
3、第二次探索操作活动所用材料:水源分布安装图(课件),两组桌子上摆放:“水坝”(即可乐瓶装水),“水池”(接水盆)2个,直管、弯管与三通管若干,干抹布。
【活动过程】
一、导入激趣:小朋友,你在哪里见过这样的管子?管子无处不在,今天我们要和这些管子玩游戏。
二、第一次探索操作活动: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改变方向)?
1、提问:怎样将乒乓球通过这个管子后转弯?出示并认识:弯管、三通管。你有什么办法?请你试试它们。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3、交流与分享:你成功了吗?用了哪些连接管?我们一起来看看你的方法。
4、大发现(小结):水管和弯管、三通管一连接,(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就能使乒乓球转弯(改变方向了)。有了这个发现,就可以让管子按照我们的需要转弯了,改变方向了,输送东西了。
5、生活中用管子连接后可以输送什么东西?(水、石油、天然气、暖气……)
三、第二次探究操作活动:小小安装工,运水乐哈哈。
6、出示课件1: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两个水池?
7、幼儿分成2组,合作选用合适的连接管连接送水,教师观察指导。对于操作中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解决,表扬合作游戏并成功完成作品的幼儿。
四、活动延伸:怎样将水坝的水同时引向三个水池呢?让我们下次再玩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内容选择上,幼儿喜闻乐见。新《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内容源于生活中的管子,缘于幼儿探究的兴趣。知识内容的切入点深入浅出,恰到好处,孩子们非常熟悉而且兴趣浓厚。
2、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孩子易于接受。此活动的教学目标设定上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三次探究操作活动,孩子自然感知了弯管、三通管的不同作用,将抽象的知识融入到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中。三次探究操作活动(球进直管———球进管子后转弯----水坝的水同时引入两个水池),环环相扣,步步深入,由易到难,将教育目标简单化、形象化。旨在“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3、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突出幼儿主体。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很少有灌输性的语言,(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而是充当孩子们的引导者与合作者,幼儿才是整个活动的主人。另外,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合、积极讨论与合作等,充分体现了新《纲要》的教育理念。
当然,这节课我还有很多不足,如在教师语言组织上、教师观察指导上,问题解决技巧上、幼儿情绪把握上等等,还需要我不断学习和改进。
8、大班教案《有趣的汽车》含反思
目标 :
1、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以及记忆形象的能力。
2、引导幼儿了解不同汽车的不同功能和它们基本构造 。
3、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鼓励幼儿设计各种造型及功用的汽车。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学过程:
1、创设活动场景,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车:开车玩游戏,(配音乐)游戏场地的布局,就是能让孩子真正玩起来的作用。
(1)并请个别幼儿说说:你们玩的是什么车?有什么用?由那些部分组成?
(2)你还见过大马路上还有哪些汽车?它们有什么用?(请小朋友相互讲讲,教师逐一出示相应的图片)
(3)小朋友你们真了不起!知道了这么多的汽车。
2、看课件,拓展孩子的思维。课件的选材都从“创新”入手,图片都经过我加工处理达到了吸引孩子眼神的目的,最大限度的激发孩子原始的兴趣。活动中孩子还是很感兴趣。观看课件,启发孩子发散思维。(突破重点)
(1)请幼儿说说跟我们平时的汽车有什么不一样?
(2)它们有些什么功用呢?
3、 谈话活动——想象中的汽车 (重点:幼儿对汽车外形的感知,启发幼儿发散思维的训练。)
(1)小羊遇到难题了,你们愿意帮助它吗?小羊种了一片桃园,秋天到了,桃子熟了,小羊想把这些桃子卖掉,可是自己又不会爬树,桃子没法摘下来,怎么办呢?我们给小羊造辆汽车来帮助它,但是造辆什么样的汽车来帮助它呢?(幼儿相互讨论后回答)
(设计意图:以故事的形式出现是为了帮助幼儿在设计新型汽车时更注重汽车的功能性)
(2)小猪嘴最馋了,它说呀,我想要一辆汽车,都有好多吃的。。。设计障碍,为启发孩子从汽车的功用和造型上进行发散思维训练。(突破重点)
(3)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不方便呢?我们需要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才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计意图:这个部分能拓展幼儿创作的思路,不至于局限在只为小羊设计汽车,只给小羊带来方便)(突破重点)
4、幼儿作画:难点:创设出高科技,不同寻常功用,及不同寻常造型的汽车。
(1)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做小小设计师,要设计出和这些车不同的,请你们想一想,你准备设计一辆什么样的车?(点指导幼儿围绕“想象中的汽车”这一主题进行交谈。)
(2)我们设计的汽车造型要特别,还要给人们带来方便。(教师引导幼儿大胆想象)(促成难点)
(3)幼儿设计新型汽车。(教师引导幼儿画出造型新颖,功能独特的汽车)(促成难点)
5、作品评析:
(1) 请幼儿一起动手布置一个汽车博览会,幼儿做讲解员,讲解自己的作品。
幼儿互相欣赏新型汽车。
(2)请已经设计好汽车的小朋友拿着自己的汽车相互介绍一下,也可以介绍给旁边的老师听。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请幼儿相互介绍,或介绍给身边的老师听,使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教师之间产生互动。)
6、放音乐《开车歌》,幼儿做开汽车动作。
(1)这些汽车设计得真漂亮,而且有这么多不同的功能,我们都比不出高低了,让我们开起来试试,到底哪辆汽车开起来最稳。
(2)幼儿作开车动作出活动室。
(设计意图:最后一个环节做开车动作出活动室是让幼儿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该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5大领域的整合。
(1)社会:培养幼儿观察生活的习惯
(2)科学:设计高科技的,有特别功用的汽车。
(3)语言:引导幼儿大胆表述气车的形和特点。
(4)艺术: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让幼儿发现美,创造美,表现美。
这次的活动设计流畅,目标设立准确,活动从导入、过程、到结束,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重点突破,难点解决。教师情绪饱满,教态自然大方,语言亲切、,师幼互动效果好,在活动中,我注意到了利用眼神、情绪、语气、动作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积极愉快的参与美术活动。
幼儿的美术基础较好,孩子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幼儿画面的布局合理,设计了各种形状的汽车外形,及特殊功用的汽车。点评这个环节,孩子都大胆的表达自己的作品,孩子很有成就感,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地位。
9、大班教案《有趣的光斑》含反思
目标:
1.积极主动地探索光斑的形成、变化,产生探索的兴趣,体验探索的乐趣。
2.乐于用语言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发展观察力、想像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准备:
1.本活动应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进行,室内有从户外射进来的阳光。
2.镜子、剪刀、固体胶、铅笔、橡皮泥、纸等若干,分别装在塑料筐中。
3.幼儿具备有关镜子的感性经验,并会用多种方法制作图案。
过程:
1.自由探索――光斑从哪里来?
①游戏:镜子和光。教师和幼儿一起拿着镜子在有阳光的地方玩耍,把光反射到天花板或墙壁上。
②提问与交流:你是怎样玩的?这些亮亮的、晃动的是什么?(光斑)光斑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动?
③小结:镜子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就会产生光斑,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2.引导探索――光斑的形状为什么会变化?
①墙上的光斑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明白光斑的形状与镜子的形状及其照射角度有关)
②光斑照在墙上像什么?
3.深入探索――怎样使光斑的形状发生变化?
①引导幼儿自由讨论。
②幼儿操作、实验。引导幼儿将自制的各种图案或图形粘贴在镜子上,再玩“镜子和光”的游戏。
③幼儿相互交流发现了什么。
延伸活动:
1.针对幼儿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带他们到室外作进一步的探索。
2.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除改变光源的位置和在镜子上贴物外,还有哪些方法能改变光斑的形状。
3.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实验:把月光、灯光作为光源,探索镜子能否制造晃动的光斑。
活动反思: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本次活动的内容就是源于幼儿对光斑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使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
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如:当我请幼儿想办法使自己的镜子反射出不同的光斑时,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他们主动探索、大胆尝试、乐于交流,表现出较强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了成功,获得了满足,把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当然,本次活动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首先,活动若在室外进行,并给予幼儿更多自主探索的时间,幼儿可能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如在活动过程中,我发现能力强的幼儿不仅能用改变光源位置、在镜上贴物等方法来改变光斑的形状,而且还发现了多个光斑重叠,其光斑的亮点会发生变化的现象,但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幼儿未能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探索。能力弱的幼儿只能按部就班地按教师的方法操作,这说明能力弱的幼儿对光斑的产生和变化还是不太了解。
其次,可及时渗透安全教育。在探索过程中,有个别幼儿故意将光反射到同伴脸上,强烈的光线刺激了孩子的眼睛,这是很危险的事。当时,我应该抓住这一事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电焊工要戴护眼罩、滑雪运动员要戴雪地镜,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懂得强光对视力的影响,从而学会自我保护。
10、大班教案《有趣的手掌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尝试在手掌上作画并能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2、通过感受手掌画的有趣与多变,在欣赏中获得愉快的经验。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重难点】
在手掌上作画并用添画的方式大胆创作。
能大胆地进行想象、表达,有一定的创造力。
【活动准备】
课件《有趣的手掌画》、各种颜料、毛笔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手掌印,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手掌印提问: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跟手掌有关的书,非常有趣,手掌会变变变,书里的手掌藏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去找一找。
二、引导幼儿理解绘本内容。
1、播放课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画面,并用简短的语言表述幻灯片的内容。
幻灯片1:星期天的早晨,天气真好,太阳公公对着我们眯眯笑。
幻灯片2:“嘀嘀嘀!嘀嘀嘀!开来了一辆小汽车,哦,原来是爸爸、妈妈带着弟弟和妹妹,一家人要去游玩,大家可高兴了。
幻灯片3:汽车快乐地向前开去,边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瞧!他们来到了动物园。
幻灯片4:动物园的大门到了,你们想不想跟他们一起进去看看呢?好吧,就让我们快进去参观吧!
幻灯片5:哇!快看,大象拿着红苹果来欢迎我们了。
幻灯片6:我们再去湖边看看,咦,一只雪白的天鹅,正悠闲的停在湖面上。
幻灯片6:游啊游,游啊游,一条美丽的鱼,从天鹅下面游过。
幻灯片7:天渐渐黑了,他们游玩了一天也该回家了。
2、提问:故事讲完了,你在故事里找到手掌了吗?他们藏在哪里?变成了什么?
三、幼儿尝试进行手掌印创作。
1、手掌真厉害,能变成这么多的东西,你觉得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呢?
2、我们也来试试,让手掌变成一个个有趣的图案吧。今天我们要用颜料和笔让我们的手掌来变一变。先选择自己喜欢的颜料刷在手掌上,然后进行添画。等下在刷颜料的时候,先将衣服袖子拉高,用完一种颜料想换另一种颜料时先将笔放回原来的框子里。
四、作品欣赏。
1、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台大的电视机,如果你变好了可以到那里表演给客人老师看。
2、你们的表演真精彩,让我们去表演给弟弟妹妹看看。
【活动反思】
通过试教后,发现用印好的手掌直接让幼儿添画,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过于简单,所以我改变了以前的美术活动画在纸上,今天让幼儿尝试画在手掌上,然后进行表演,幼儿的兴趣比较浓厚,想象也比较丰富,变成了蜘蛛、鳄鱼、蝴蝶等,但是绘本的内容有点偏向于手印画,最好在活动的第一环节让幼儿先动一动自己的手,来变变,这样在欣赏好绘本后问幼儿手掌还能变成什么,可能就说的出来了。
11、大班教案《有趣的布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探索袋子的多种不同玩法。
2.发展幼儿爬、跳等动作技能,增强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3.体验与同伴相互合作游戏带来的乐趣。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5.锻炼幼儿的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探索袋子的多种不同玩法。
发展幼儿爬、跳等动作,增强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音乐《向前冲》、《动物狂欢》、《森林狂想曲》,幼儿人手米袋一个。
活动过程:
一、《向前冲》热身操运动
二、探索布袋的玩法。
1、幼儿自由探索袋子的不同玩法,教师有针对性进行指导。
引导语:小朋友这个袋子可以用来装什么?今天老师想让你们和它交朋友,请小朋友动动小脑袋想一想,袋子可以怎么玩,哪个小朋友最聪明,玩出新花样,找一个宽的位置玩一玩。(放音乐幼儿自己探索)
2、教师引导幼儿将各种好玩的方法介绍给大家一起玩,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师:现在请你们拿着袋子到老师这边来。请大家坐在袋子上一边休息一边把你的好玩法介绍给大家吧!谁先来?
师:小朋友真聪明,想了这么多玩法。刚才老师看到一个小朋友玩的和别人不一样,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大家跟着同伴的方法学一学试一试)。
三、游戏“森林王国”大闯关游戏
1、引导语。
小朋友真棒,学会了这么多本领。今天呀,老师接到森林王国的邀请函,国王邀请我们去参加它们举办一个音乐会,森林王国里的动物们都已经出发了。我们小朋友想不想也去参加呢?可是啊,去往森林的途中十分的危险,重重考验,我们要闯过三关才能到达森林王国。你们有信心闯关吗?
2.教师讲解示范游戏玩法
第一关:袋鼠跳
师:第一关袋鼠跳,还记得袋鼠跳是怎么样子的吗?哪个小朋友来示范袋鼠跳。
师:把两只脚伸进袋子里,我们站起来,站在袋内,手提袋子跳一跳将脚踩到袋底,把袋子提至胸部,双手抓住袋口,像袋鼠一样跳。
师:袋鼠分成四队,我们来到了小树林,树林里有好多的石头。这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如果跳不过去怎么办?
师:我们要使劲地跳过石头,如果没有跳过去就闯关不过关。
师:哇!小袋鼠们真勇敢,我们成功过了一关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自己鼓鼓掌。
第二关:架桥过河
师:第二关架桥过河,我们将袋子脱下放入河中当作踮脚石,两个人合作,边向前行进边运动袋子。可是呀,在路上会遇到大灰狼,当大灰狼来的时候要马上一人站在一个袋子上。不然就会被大灰狼吃掉,到终点时收回布袋。
师:哇!小袋鼠们真勇敢,我们又成功过了一关,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给自己鼓鼓掌。
第三关:看谁爬的对
师:接下来是第三关看谁爬的对,还记得毛毛虫是怎么爬的吗?哪个小朋友上来试试。
师: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爬。
师:爬呀爬,哎呦,我们的袋鼠宝宝爬饿了,吃吃青草,太饱了,在地上滚一滚,听,这是什么声音(音乐会)。我们到了森林王国了,小袋鼠们欢呼着来到了王国参加音乐会。
四、结束放松运动
1、师和幼儿一起做放松运动。
2、收拾整理,将袋子收拾好。
活动反思:
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简单的跳跃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会感到枯燥,怎样来进一步锻炼他们的下肢力量呢?在活动的环节设计了一些障碍物,从而提高跳布袋的难度,从而很好地发展了他们的跳跃能力;提高孩子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器材的组合也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需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得到全面发展。在整节活动中,目标明确,在环节设计中,游戏的重点不够突出,语言的组织不够干脆、利落,没有进行环节小结,教师的语速过快,教师应该以一种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活动中,以巧妙的言语对幼儿进行游戏行为的启发,使幼儿实现他们的游戏愿望。
12、大班教案《有趣的纸浆画》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制作纸浆的步骤,激发对纸浆画的兴趣。
2、培养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和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的乐趣,培养合作意识。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纸浆、水管、镊子、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水管,师:这个是什么?你们在哪里见过。
2、水管它是用来做什么的?
二、观察水管,对形状、外形进行仔细的观察。了解水管。
三、出示纸浆。
师:小朋友请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个是什么?(纸浆)
纸浆用来做什么的?(做纸浆画的)
四、介绍水管画
1、出示水管画,看看这个是什么上面有什么?(刚刚的水管、有纸浆)
2、做好的水管画怎么样?(很漂亮)
3、你们像不像来做下我们的水管画。
五、幼儿操作进行水管画的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教导幼儿制作时的一些制作方法。
六、作品展示
将制作好的作品进行展示,供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本次的纸浆课题为“水管纸浆画”,抛开平时的将纸浆直接制作在平面上,这次我们采用将纸浆立体化,使用我们常看见的水管作为底,通过幼儿的创造想象将纸浆展示在我们的水管上,纸浆画是我园的特色美术,在制作是幼儿也非常喜欢,对纸浆画的热爱程度也很高,作为我班,水墨画是我们的主要特色之一,与纸浆画相互交替相互学习,幼儿从中体验乐趣从中学习特色美术从中提高自己的美感。立体化的制作和平板制作区别在于平板制作是简单,立体需要幼儿竖直制作,也增大了制作是的难度,但大班幼儿协调操作比较好,难度也比较低。制作出来的成品的美感也很高。
13、大班教案《风娃娃》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感受由风这一自然现象透出的春天气息,理解诗歌内容。
2、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3、引导幼儿仿编诗歌,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让幼儿尝试叙述诗歌,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理解诗歌内容
2、 让幼儿学习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感受诗的意境
活动准备
1、带幼儿观察过风吹过树、湖面等的景象
2、将诗歌内容制作成图片,另制作一套与之相对比的(无风时的景象)图片,
3、制作配乐诗朗诵。
活动过程
1、师出示对比的图片(无风时的情景),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图上有些什么?
(幼儿:这是一条小河,还有一棵柳树,天上下着小雨……)
2、师出示与诗歌内容相同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的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幼儿:小河上的水动了,河面上有波浪了,柳树的树枝动了,树叶好象在跳舞,树叶飘起来了,小雨有点斜斜的……)
(幼儿:因为有风吹到小河里了,因为风过来啦,风吹得树叶好象跳起了舞,小雨是被风吹的有点歪了……)
教师以诗歌中的句子小结:河面上出现了波纹,这是为什么?绿叶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
细雨斜斜地下着,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3、欣赏配乐诗朗诵。
4、幼儿学习朗诵,记住诗歌。
5、请小朋友为这首诗歌取个名字。
(幼儿:风,风来啦,风娃娃做游戏,风宝宝,调皮的风娃娃……)
(教师:小朋友说的都不错,那我们现在就给这首诗歌取名叫风娃娃,请小朋友用好听的声音一起来有表情地朗诵一遍诗歌《风娃娃》)
幼儿集体朗诵诗歌一遍。
6、教师引导幼儿仿编《风娃娃》的诗歌,把自己对风的感受用优美的诗句表达出来。
教师提示语:风娃娃可喜欢做游戏了,小朋友们想想看风娃娃除了会在河面上、树叶间、小雨中做游戏,还会在哪里做游戏呢?
(幼儿:在大海上、在花园里、在操场上、在公园里、在天上、在人们的身上……)
教师提示语:当风娃娃来到这些地方做游戏时,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小朋友用和诗歌一样的句子来说说。
(幼儿创编一:小草悄悄的弯下了腰,这是为什么?花儿轻轻地点点头,这是为什么?红旗哗哗地飘动,这是为什么?裙子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海面上翻起了浪花,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幼儿创编二:头发轻轻地飘起来,这是为什么?风车呼呼地旋转,这是为什么?窗帘快乐地跳舞,这是为什么?风筝高高地飞翔,这是为什么?书页哗哗地翻动,这是为什么?哦,原来是风娃娃在做游戏。)
7、结束。
教师和幼儿一起有表情地朗诵一遍幼儿自编的诗歌《风娃娃》。”
教学反思
一般诗歌教学中的图片或者教具都是根据诗歌的内容绘制成就行了,但我觉得这次的活动如果单纯根据诗歌内容绘制一套图片,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会放在图片上有些什么景物,而不去关注引起这种景象的原因,怎样才能将幼儿注意力的重点引导到是因为有了风才会使景物变成这样的呢?于是我又增加了一套对比的图片(景物相同,只是没有风,一切都是平静的)在教学中我首先出示对比图,让幼儿观察图上有些什么?然后再出示诗歌内容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同样是这三个场景,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这样成功地将幼儿的注意力拉到了我想要突出的重点——“风”上面,后面的教学也就容易多了
14、大班教案《有趣的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愿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在活动中拓展思维,有一定的创新。
2、在探索、发明、制作、操作过程中,感知物体的弹性,对物体弹性的用途。
3、通过幼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弹性玩具若干。
2、有弹性和无弹性的物品若干。
3、幼儿制作玩具的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自由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1、谈话激起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好玩的玩具,每样玩具,都有一个小秘密,小朋友可以用很多方法去发现它们的小秘密。比如:用手压一压、拉一拉、捏一捏或者用脚跳一跳等等。玩的时候要小心,别把玩具弄坏了。”
2、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玩具,自由操作、探索,感知物体的弹性。
3、教师巡回观察,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启发幼儿发现“物体有弹性”的秘密。
4、幼儿讲述自己的探索过程及发现,了解物体弹性的基本特征。老师边操作,边引导幼儿小结:“我们玩的东西很有趣,它们都有弹性。我们用力拉它或压它的时候,它就会改变形状,手一松,它又能变回来,这就是物体的弹性。”
二、再次探索并对物品分类,巩固对弹性的认识。
1、分组投放有弹性与无弹性的物品。
2、幼儿自由探索。
3、请幼儿把有弹性的与无弹性的物品分类。
三、游戏:找一找,想一想。(联系生活了解弹性的用途)
1、找一找,看谁身上有弹性的东西最多。
2、找一找,活动室里哪些东西有弹性,看谁最先找到。
3、想一想:幼儿园、家里及其他地方,还有哪些东西有弹性。
四、引导幼儿讨论:
1、如果所有的物体都没有弹性将会怎么样?
2、怎样利用物体的弹性发明一种用品或玩具?
五、做一做、玩一玩。
1、“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材料,我们也来动动脑筋,想一想,发明一件有弹性的用品或玩具。”给幼儿介绍材料名称。
2、鼓励幼儿先想想准备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做?先和好朋友说说。
3、提出操作要求。
4、介绍自己的作品,表扬有创意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次活动通过谈话激发幼儿兴趣,,然后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材料使幼儿发现了物体的弹性,并在老师的引导下
进一步总结了物体的弹性,然后让幼儿进行分类进一步巩固了对弹性的认识。然后让幼儿寻找身边的弹性物品,从而使幼儿
了解了弹性在我们生活中的用途。最后让幼儿通过讨论、做做、玩玩激发了幼儿进一步发明创造的兴趣。整个活动幼儿都积
极性很高,他们亲自操作,探索、并获得了感性经验,又亲自发明创造,很有成就感,他们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潜移默化
中使幼儿积累了探索科学的经验,同时也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只是在活动中有的幼儿不善于表达自己的发现,这有
待老师进一步帮助、引导,让他们在自己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
15、大班教案《调皮的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自己动手制作风车,感受风的变化,喜欢探索风的秘密。
2、简单了解风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活动准备:
1、风筝、塑料袋、幼儿自己制作风车的材料(彩纸、图钉、高粱杆、小剪刀)。
2、关于风的图片(风的作用与危害)。
3、幼儿用书大班上2第10页。
活动过程:
1、看一看,说一说 :
谈话:今天 ,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件礼物,看一看,你认识它吗?(展示风筝让幼儿看,并鼓励他们踊跃发言)老师带来这件礼物的同时还带来了一个问题:怎样让它飞上天?
2、想一想,看一看:
(1)一年四季的风有什么不同?(春天的风柔柔的、暖暖的,夏天的风热热的,秋天的风凉凉的,冬天的风冷冷的)
(2)你知道人们利用风做了哪些事情?(鼓励幼儿想一想,大胆发言,老师可作适当提示)
展示图片,让幼儿看一看,老师小结:人们利用风发电、风可以把我们的湿衣服吹干、庄稼可以借助风传播花粉、小朋友们利用风把风筝送让天、风还能吹响风铃……
老师: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有时却能造成很大危害。
(3)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台风、飓风的危害:引发海啸、吹倒大树房屋、翻船等,它是一种自然灾害,但人类有信心有一天能征服它。
3、试一试,做一做:
风能帮助人们做很多事情,风就在我们身边,小朋友们想不想和它一起做游戏?
指导幼儿用准备好的材料制作风车(提醒幼儿使用剪刀时要注意安全)
4、玩一玩,找一找:
让幼儿玩风车,感受风速、风向变化对风车的影响。
(1)让幼儿站在原地,观察风车,说一说它的转动速度。
(2)让幼儿试着慢慢走,观察风车的变化。
(3)跑起来,让幼儿再观察风车的变化。(幼儿跑动时,提醒他们注意安全,不要让风车正对小朋友的脸)
教师小结:风车转动的快慢和风速、风向有关,风速越大风车转动的越快、迎着风转动的快。
5、听一听,学一学:
秋风起来了,树叶在慢慢地落下来,有时它在院子里到处飞,是谁让它飞起来的?(风)小朋友们观察一下,除了树叶会被风吹起来,还有什么东西会让风吹起来?(塑料袋、纸)
如果让这些垃圾消失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会变得更美!(培养幼儿不随地扔垃圾、见到纸屑捡起的好习惯)
6、课堂延伸:
小朋友们制作一个风铃,试一试,挂到房间的哪一个位置,发出的声音最响亮。活动设计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孩子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学习。活动遵循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育理念,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从说一说,在知道风筝上天需要风的基础上,了解风帮助人们做好多事情,也知道过大的风带来的危害,不过随后给幼儿提示不要对风产生恐惧,风还是我们的朋友。指导幼儿做一做,玩一玩,让他们去感受风的“趣”。同时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探索风的秘密。
活动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 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幼儿始终是主体,他们通过观察、动手、探究,梳理出新的知识经验使他们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当然,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16、大班教案《有趣的动物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进一步认识各种动物尾巴的外形及作用。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小壁虎借尾巴》、动物图片、动物头饰
活动过程:
一、出示鱼、牛、燕子和壁虎四个小动物图片。
师:今天老师请客人来了,你们看看是谁呢?他们都丢了什么?(尾巴)
请你们帮小动物找到各自的尾巴吧。
老师带来了一个故事,听听故事里小动物的尾巴都有些什么作用?(放课件)
二、幼儿边看边听故事《小壁虎借尾巴》, 放到小动物说它们尾巴的作用时暂停,请小朋友学说小动物的话。
提问:鱼、牛、燕子和壁虎妈妈分别是怎么说的?(幼儿边回答教师边出示汉字卡:保持平衡、驱赶蚊虫、掌握方向、保护自己)
三、幼儿了解其他动物尾巴的作用。
师:我们来看看老师请到的客人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1、分别出示松鼠、马、乌鸦、老虎图片,说说他们的尾巴有什么作用。
松鼠尾巴的作用:睡觉时尾巴盖住身体,平时用尾巴保持身体平衡。
马尾巴的作用:奔跑时尾巴起平衡作用,平时将尾巴当“苍蝇拍”,左抛右甩驱赶蚊虫。
乌鸦尾巴的作用:在飞行时调整速度,改变方向,控制升降,掌握方向。
老虎尾巴的作用:当有动物袭击时,可以把自己的尾巴当武器来保护自己。
2、老师还请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出示啄木鸟和袋鼠,说说它们尾巴的作用。
啄木鸟尾巴的作用:啄害虫时,用尾巴作支撑物,是支撑身体的。
袋鼠尾巴的作用:奔跑时起平衡作用,休息时尾巴与它的后腿形成三角形起到支撑作用。(出示汉字卡:支撑身体)
四、小结:
动物世界可真奇妙,动物的尾巴对它们的生存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形状不一样,而且用处很大。有的动物尾巴是保持身体的,如鱼、松鼠;有的动物尾巴能驱赶蚊虫,如牛、马等;有的动物尾巴能掌握方向,如燕子、乌鸦等;有的动物尾巴能保护自己,如虎、壁虎;还有的动物尾巴能支撑身体,如啄木鸟、袋鼠等。
五、游戏:比尾巴。
幼儿带动物头饰,分两组,说出我是XX,我的尾巴能怎样(边做出动作或学动物叫声)。
延伸:揪尾巴。
活动反思:
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探究欲望,帮助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活动。本次活动正是通过课件激发幼儿兴趣,让幼儿观察动物尾巴的形状,帮助幼儿发展观察力,从而养成主动探索学习的能力。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参与不积极,我认为是对动物没有兴趣和缺乏积极探求的欲望,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应培养对这些幼儿的求知欲,使其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17、大班教案《有趣的规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
2、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3、让幼儿体验思维训练的乐趣。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事物间的简单规律。
难点: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各一(○□○□○□;○□□○□□○□□;○□△○□△○□△);“奇妙的书”(封面是彩虹,从第一页到第七页依次是一颗红色的草莓、两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黄色的香蕉、四只绿色的西瓜、五只青色的苹果、六颗蓝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
2、学具准备:操作纸、记号笔、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谈话导人: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今天我们座位排列的顺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一个男孩、一个女孩)有一组图形宝宝排列的顺序和我们很相似,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是谁。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种排列规律的范例条,请幼儿读一读每张范例条上的图形是什么,发现了什么规律。
(1)出示范例条○□○□○□,提问:有哪些图形宝宝在排队呀?它们的队伍是怎么排列的?它们的队伍后面还可以怎么排呢?它们的队伍排列得很整齐,我们用字母来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 AB A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的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2)出示范例条○□□○□□○□□,提问:看看它们是谁?都是怎么排的?它们的队伍后面应该怎么排列呢? 用A表示圆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们的排列规律是怎样的呢?(引导幼儿ABB ABB ABB分组,教师在范例条下方记录,帮助幼儿小结规律。)
(3)同样,出示范例条□△○□△○□△○,引导幼儿小结ABC ABC ABC排列的规律。
2、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找出书中的规律。
(1)引导幼儿观察“奇妙的书”从封面到第三页。
封面是彩虹,颜色依次为红、橙、黄、绿、青、蓝、紫;第一页上是一颗红草莓;第二页上是两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页上是三根黄香蕉。请幼儿依次猜猜后面几页上有什么,是怎么猜的。(按照页码猜水果的个数,按照彩虹的颜色来猜水果的颜色。)教师肯定幼儿的猜测,再引导幼儿完整地阅读大书,发现书中的规律。(水果的个数跟书页数一样都是从少到多;水果的颜色跟彩虹颜色排列的规律一样,都是从红色到紫色。)
(2)引导幼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有规律的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有规律的现象和事情,比如说人的生长规律(出示图片)都是从小慢慢长大,最后变老。植物也是这样(出示图片),树从树芽到小树苗慢慢长大,最后变成大树……鼓励幼儿将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规律和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
3、幼儿操作活动(自由选择操作材料)。
(1)看图形找规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2)按照排列规律粘贴图形。
幼儿展示操作结果,教师进行评价。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几种简单的规律,这些简单的规律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哪些规律,好吗?
活动延伸:
1、在区角放置小书的半成品,鼓励幼儿创造性地编小书。
2、提供一些有规律的图片让幼儿排先后顺序,并用语言表述。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表现都很不错,从开始的寻找站在前排的幼儿的规律,以及替换字母的活动,到神奇的书,幼儿的兴趣都比较高,特别是“神奇的书”这一环节,结合幼儿生活中对彩虹的7种色彩及其顺序的相关经验,把活动推向了**,后面的图片欣赏也让幼儿感受到规律在生活中的运用,激发了他们学习和运用规律的兴趣。
各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深入,从找规律到欣赏规律,再到灵活运用规律,从最简单的AB 型规律到ABB型规律到ABC型规律到最后的随意的规律,幼儿的发展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提升,幼儿的思维也在广度上有了一定的进步。
但同时,我发现自己低估了幼儿的发展,仅仅停留在让幼儿观察发现和感受AB、ABB、ABC等这些简单的规律,没有把幼儿的思维从生动的形象思维提升到初级抽象逻辑思维阶段,如果进行进一步的提升与归纳的话,这样孩子不仅可以获得系统性的知识,更为以后学习比较、归纳等数学的学习打下初步的印象基础。
18、大班教案《有趣的电动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尝试、操作、探索,学会正确使用电池的方法。
2、幼儿学习用记录卡和语言来表达操作结果。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认识电池在物品中正确的安装方法。
难点:找出玩具不会动的原因和修好玩具的方法,总结规律。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不同的电动玩具以及其配套的干电池。
2、取出一半电动玩具的电池。
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出示电动玩具,激发第一次探索的兴趣。
2、自主探索:装上电池玩具是否会动。
采用了直接操作方式进行探索,通过玩一玩满足幼儿探索事物本质特征的愿望
3、经验传递:正确安装电池的方法。
我用集体教学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我融进参与法、发现法诱发幼儿探究的兴趣,并进行应验的验证,从而达到目标1,突破重点。
4、经验梳理:玩具不会动的原因——A 没装电池B 没装满电池C 电池大小不一样D 电池装反了。通过装一装、找一找、记一记、说一说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达到目标2,解决难点。
5迁移经验:幼儿寻找身边哪些小家电需要电池,并用今天所学经验装上电池。进行再次探索。从而达到目标3
活动延伸:
教育活动的结束不是学习的结束,而是探索的开始。所以,我把活动作了进一步的延伸:让幼儿回家寻找哪些小家电需要电池,并用今天所学经验装上电池。通过继续体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分析、动手、创造能力,从而萌发幼儿爱科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反思
幼儿好玩,注意力容易分散,为了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给幼儿创造一个可以供探究的环境,活动中我把场地布置成一个玩具厂,让幼儿在这一环境中自由去玩玩具,让幼儿与幼儿,幼儿与老师之间都可以畅所欲言,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活动中我让幼儿自由摸一摸,拆一拆,玩一玩这些玩具,找出这些玩具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特点,并在玩结束以后,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和老师。这样的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带着目的去玩,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活动中,大部分的幼儿都知道电动玩具不动是因为没有电池的原故。接着在幼儿初步了解电池作用的基础上,要让幼儿学会正确使用电池,我就先请幼儿开始去给没有电池的电动玩具安装电池,激发幼儿积极参与的兴趣,通过再一次的操作去发现问题:为什么有的人电池安装进去了玩具仍无法动起来?这时我在旁边给他们提出建议,让他们去看看玩具会动的小朋友,他们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由他们观察出来的结果引入到观察电池的外部特征,如请玩具不动的幼儿想一想:你用的电池是怎样安装的?你安装电池跟别人有什么不一样?再请玩具会动的幼儿示范安装电池。通过这些提问,让幼儿注意观察、别人,发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之处,培养他们的观察让他们讲述自己的意见,这样就可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电池——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十分普遍,幼儿经常能够接触到它,如玩各种的电动玩具、遥控器等等,而对于电池的神奇力量,幼儿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为了激发他们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培养他们乐于尝试、勤于动手的习惯。设计了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较强的尝试学习活动——好玩的电动玩具。活动主要通过让幼儿各种各样的玩具和不断地探索,一步步地揭开电池的各种秘密,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认识电池并学会安装电池的方法。
19、大班教案《有趣的滚动》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认识球体、圆柱体,探索发现球体与圆柱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知道形与体的主要区别并能正确命名。
3.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索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1 . 示范用的皮球和图形纸片。
2 . 幼儿人手一份圆形纸片和球,圆柱体积木。
活动过程:
一、探索圆形纸片与球体的不同。
1.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老师出示圆形纸片,请幼儿回答后再出示球。
2.引导观察发现,圆形纸片和球体有什么区别。
指名幼儿幼儿自由说。
3.幼儿按小组探索圆形纸片和球体的不同点。
指名幼儿说一说。
4. 教师小结圆形纸片和球体的区别,并用儿歌的形式念一念。
二、区别球体和圆柱体。
1.教师出示圆柱体,引导幼儿观察圆柱体有什么特点?
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个物体吗?指名说一说。
2.探索圆柱体的特点。
按小组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探索球体、圆柱体的不同点。
提问: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小结:像这样上下一样粗,上面下面都是圆形,两头一样大,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叫圆柱体。
3.小朋友你发现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像球体?哪些物体像圆柱体?
三、幼儿操作
1.教师按提示要求指导幼儿完成作业“找一找哪些是球体、哪些是圆柱体”
2.找一找那种搭法最稳固,请在圈里打勾
3 . 师幼校对,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我们认识了球体和圆柱体,下课以后到区域里找一找球体和圆柱体吧。
活动反思:
《纲要》指出“要尽量创设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本节课能围绕目标,首先让幼儿了解球体和圆形的不同,幼儿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滚一滚、比一比的方法去感知他们的不同,再让幼儿动手操作球体和圆柱体,从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特征。最后结合幼儿实际生活了解生活中关于球体和圆柱体的物体。
在这节课中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还不够到位,太过于形式,幼儿没有探索到什么就收了,没有让幼儿真正在探索中去发现问题,让更多幼儿说出生活中球体和圆柱体的不同之处。让幼儿说一说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这一环节时,可以利用PPT的形式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对探索产生更大的兴趣。
20、大班教案《有趣的数字组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尝试对4个数字排列。
2.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感知生活中数字组合的乐趣。
2.笔、白纸、4、3、9配套的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教学难点:尝试对4个数字进行排列。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
1.马路上有很多很多的汽车,怎样在马路上很快找到自己的车?
师小结:每一辆汽车都有不同的车牌号码。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出示新车的图片,
师:这是一辆新车,是蓝色的东风标致。这辆车的车牌上有4 3 9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号码会是什么?有哪些排列方法?
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
3 4 9 4 9 3 3 9 4 4 3 9 3 4 9 3 9 4
师:我们来看看有重复的吗?把重复的找出来。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师:谁手中还有与黑板上不一样的车牌。
师:你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师小结规律: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来排列,先从3个数字中找出最小的放在第一个,然后第一个数字不变,后面的两个数字交换,就是第二种排列方法了,排好了以后,从第二个数字开始,也一样将他固定,后面的交换。最后在到最大的数字和上面的方法一样。我们来看一下,以3开头的有两种方法,后面的也是,所以三个数字有6种排列方法。
三、第二次操作,巩固3个数字的排列。
1.师:请小朋友按照老师的方法再去试一试,我们来交换一下,刚才记录的孩子现在排列,刚才排列的孩子请你记录。这次请你们写在一张纸上。
2.幼儿两人合作,再次寻找和记录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3.教师巡回指导,查看幼儿完成情况。
四、第三次操作
1.师:如果在3 4 9当中再加一个数字1,那有哪些排列呢?请你也来用刚才的方法来试一试。
2.师: 4个数字组合,我们可以先将前面的两个数字固定不动,我们可以来看看有几种排列。
五、结束活动
原来数字组合有这么好玩,我们在去找一找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也有数字组合的。
活动反思:
本次教案是“一课三议”后的最后定案,本次活动上下来解决了先前提出的“重点问题”,可是依然存在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活动过程清晰流畅,环节层层递进。但在重点问题:3位数字排列的规律上我没有真正的讲解清楚,导致后面的4位数字有一大部分孩子没有真的弄清楚这种规律和学会排列的方法。数学活动讲究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发现——思考——总结,而我恰恰忽略了孩子本身的主体性,一味的主导孩子根据教师的流程来学习,轻视了孩子的“学”,在小结规律时,我的语言缺少规范性和严谨性和科学性,而这些是数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中,教师只注重集体,忽略了与个别孩子的交流,在很多细小环节的处理上还不是很恰当,值得在以后的活动中慢慢改进。
21、大班教案《有趣的蜗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身边感兴趣的小动物,了解小蜗牛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喜欢观察大自然,有了解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兴趣,好奇爱问。
3、能通过收集、观察、绘画等多种活动进行探究,并学习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简单的猜想,能大胆与同伴交流。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幼儿可以用完整的普通话进行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有观察蜗牛的兴趣,能大胆交流自己的观察发现。
2、了解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生活习性,知道蜗牛对农作物的危害。
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捉蜗牛,每人准备一个盛有蜗牛的昆虫盒。
2、《学前班科学活动上册》第1至2页。
活动过程
一、观察活动:蜗牛的外形特征。
1、幼儿自由观察昆虫盒里的蜗牛,并大胆说出自己的发现。
2、教师引导幼儿归纳小结蜗牛的外形特征。
提问:(1)蜗牛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头上有什么?它的眼睛长在哪里?它的触角有什么用?捕捉蜗牛时,为什么常常看不见它的头?
(3)蜗牛的壳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用?
(4)蜗牛的怎样走路的?蜗牛爬过的地方为什么会有一条线呢?
二、讨论活动:蜗牛的生活习性。
1、蜗牛喜欢吃什么?生活在什么地方?
2、它是怎么过冬天的?
小结:蜗牛生活在墙边、草丛、树根、叶子背面等阴暗潮湿的地方。它喜欢吃绿色植物,特别是蔬菜。蜗牛冬天躲进壳里,用粘液封闭壳口,十分耐饥。由于蜗牛的腹足会分泌粘液,粘液粘在地上就会留在一条白线。为了保护自己,它常常在头缩进硬壳里。
三、谈话活动:蜗牛的危害。
引导幼儿看《学前班科学活动课上册》第1页,了解蜗牛的危害。
四、游戏活动:幼儿学蜗牛爬。
五、画一画:我见过的蜗牛。
教学反思
活动前对幼儿已有的经验估计过高,有的幼儿虽经常捉来蜗牛玩,但没仔细观察过。当谈到蜗牛喜欢吃什么时, 对于老师而言也比较困惑,因为平时的司空见惯使我不再留心去观察。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孩子们大胆猜想、分工合作、动手尝试,并且持之以恒地做好记录,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了蜗牛爱吃实物的秘密。由此我得到启示,从小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科学活动能力,培养爱观察、善思考、勇探究、乐合作、勤表达等良好习惯,对其日后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2、大班教案《有趣的延伸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延伸画,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延伸画的有趣及作画特点,积极参与到延伸画艺术创作中。
2、了解延伸画简单的作画风格,仔细观察原有图片上的内容,根据图片延伸画出动物、人物不同的形态、动作,大胆设计有趣的情节。
3、在创作中发现延伸作画的艺术美,体验画面情节的有趣。
4、感受色彩对比。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重难点:
根据图片上的表情及线条提示,能够大胆的想象、设计,画出有趣的情节。
顺着图片向外延伸线条。
活动准备:
1、布置画展。
2、旧画报、旧挂历中的动物、人物图片。
3、胶棒、油画棒、黑色水笔。
活动过程:
一、欣赏延伸画,发现延伸画的作画特点引起兴趣。
1、欣赏“延伸画”画展,引起兴趣。
导入:“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一些画,待会请大家一起来欣赏,请你看看上面都画了什么?和我们平常见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刚才欣赏了这么多的画,那请你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张?
小结:我们大家都很喜欢这些画,这些画有的内容、图案、表情、动作很有意思,小朋友很喜欢。
2、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延伸画的有趣及作画特点。
提问:
(1)这些画和我们平时见到的画有什么不一样?(有一部分是图片,有一部分是画出来的)你们瞧!这个图片是完整的,还是不完整的呢?
(2)用这些不完整的图片画出来的画,看上去有什么感觉?
二、教师讲解示范延伸作画,幼儿发现作画的有趣,积极参与创作。
师:“那你们猜猜看,这些画是先粘图片?还是先画身体呢?(幼儿讨论)到底是怎样的呢?那我们接着看你就知道了。”
1、选择一张图片,想想画什么样的内容。
2、将图片贴到合适的位置。
3、观察图片,顺着图片上线条的位置向外生长、延伸。
4、画出不同的动作、表情。
5、添画花纹、背景。
6、那现在你们知道是先粘图片,还是先画画呀?
小结:“这种先粘上图片,再根据图片上的提示画出不同的表情、动作、内容的画叫延伸画。同样的图片还可以延伸许许多多不同的动作和造型。
三、幼儿自由选择动物、人物头像,进行延伸绘画。
1、出示动物、人物图片,启发幼儿大胆想象,鼓励有创新思维的幼儿。
提问:“今天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些图片,你们先看看这上面都有什么?
你准备怎么画?(幼儿交流)
2、幼儿自由选择,并进行绘画。
师:“请小朋友选出你最喜欢的图片到后面的桌子那开始画画吧!
3、教师在观察中适时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
四、展示、评价幼儿的作品。
展示幼儿作品,让幼儿互相说说自己的画,体验创作延伸画的有趣。
活动反思:
首先,请幼儿欣赏的儿童画生动有趣,色彩鲜艳明快,一下子就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使孩子在欣赏的过程中体验了美感。
其次,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法让幼儿观察、感受画面上动物、人物的动作、表情、情节等等,使幼儿一步步感受延伸画的有趣。
我认为在此次活动中,在幼儿欣赏画展后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时间上有点急,应该再放慢些速度,老师的引导语应该再精练些。幼儿在作画过程中,对动作的表现比较单一,很多都是站着的造型,所以,我应在孩子们讲述动作造型的同时,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深深感受到,在与幼儿对话中及时捕捉幼儿的信息,提炼他们的语言并加以总结是非常重要的。
23、大班教案《有趣的的立方体》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长方体和圆柱体,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之间的关系。
2、搜集生活中的多种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并进行组合造型。
3、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剪、粘贴的技能。
4、让幼儿学习简单的数学题目。
5、发展幼儿的观察力、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2、难点简单了解它们和长方形、圆形的关系及它们的特征。
活动准备
1、搜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玩具及物品。
2、同等大的长方形、圆形雪花片积木。
3、剪刀、胶水、彩纸、调查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在玩中探索发现玩具的特征,并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老师带来了许多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
幼儿任意挑玩具,自由玩。师:“刚才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能滚动吗?(幼儿自由回答)
师:“请小朋友把能滚动的玩具放好红色的篮子里,把不能滚动的玩具放到绿色的篮子里。
二让幼儿对正方体和圆柱体进行测量,在测量中验证它们的特征。
1、小朋友放的真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能滚动的物体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自由回答)我们来看一看不能滚动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幼儿回答)
师:小朋友观察的真详细,那这个圆圆的玩具,它两边的圆一样大吗?这个长方形的玩具每个面一样大吗?幼:一样大,不一样大。(幼儿争执不下)
2、老师出示纸条,幼儿亲自动手测量,不断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好得出结论。
3、教师小结:这种身体像柱子一样,而且上下中间一样粗,两头都是一样大的圆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圆柱体,圆柱体放倒了只能朝一个方向滚动。这种身体像盒子一样,有六个面,十二条边,一种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四个面是长方形的,另外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物体,我们称它为长方体。
三、幼儿在叠一叠、摆一摆中加深对长方体、圆柱体特征的认识。
1、师:在我们生活中,像圆柱体、长方体的东西有许多,今天我们一起到超市去找一找。
2、请小朋友坐上我的汽车出发吧!哎呀,超市还没开门,我们找块空地坐下。师:老师这里有一些长方形、圆形的雪花片积木,请小朋友先来玩一玩、数一数、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玩的。(幼儿玩积木后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一样大的圆形叠起来就是圆柱体,一样大的长方形叠起来就是长方体。
四、幼儿买商品,构建对圆柱体、长方体的知识经验
1、超市里的商品真多,请每个小朋友买一种像圆柱体的商品,一种像长方体的商品。
2、小朋友都卖了自己的商品,请你说一说买了什么?商品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结:这些圆柱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高矮不一样,粗细不一样。这些长方体的商品大小不一样,它们都有六个面,一种六个面都是长方形,一种两个面是正方形,四个面是长方形。
五、幼儿分组用买的商品造型。
1、请幼儿相互交流:用牛奶盒、牙膏盒、易拉罐、卫生纸筒等材料可以做成什么样的房子?应该怎么做?(幼儿自由用买来的商品搭房子)
2、幼儿用绘画、折纸等形式对作品进行装饰。
教学反思
畅想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美术活动中的想象,既然活动的名字叫“蓝色畅想”,那幼儿的想象是很重要的,在活动中应该重点体现出来,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大海、星空、海底世界三个情境,让幼儿在这三个情境中进行充分的畅想,说出自己的畅想,再将想的东西表现出来,拓展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是我们美术活动的重点
24、大班教案《有趣的西瓜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添画表现其主要特征,激发想象力。
2、能主动参与创编活动,用连贯的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语言,丰富联想。
3、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创作的快乐,培养幼儿间的合作精神。
4、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5、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实物:半个西瓜皮;半个西瓜皮的图片人手一张。
2、小动物卡片、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泡沫板、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对西瓜皮进行初步想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半个西瓜皮)
这半个西瓜皮看上去像什么?(小船、小床、碗……)
那西瓜皮口朝下看上去又像什么?(小伞、屋顶、台灯……)
二、对西瓜皮想象并添画,尝试用句子进行描述
师:西瓜皮会变魔术,瞧!它变出了什么?(秋千),谁会在上面玩呀?(小猴子、小松鼠……)
听,老师把这幅图编成了两句话:西瓜皮,变秋千,松鼠荡来荡去真有趣!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西瓜皮变个魔术?变好魔术后想一想,哪个小动物会用它来干什么?
幼儿自由想象添画并讲述。(提醒幼儿相互讲述)
请个别幼儿讲述
幼A:西瓜皮,变帽子,小兔戴在头顶上遮太阳。
幼B:西瓜皮,变雨伞,下雨小猫用它来撑伞。
幼C:西瓜皮,变木桶,小狗用它来舀水。
幼D:西瓜皮,变篮子,小羊用它装青草。
……
请幼儿把作品展示在泡沫板上,大家一起欣赏。
三、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小组合作创编《有趣的西瓜皮》的故事
老师出示背景图,示范编故事:
有一群小动物到草地上玩,发现地上扔了许多西瓜皮。小动物们想:西瓜皮扔了多可惜呀!小猫捡了个西瓜皮说:“让我来做个翘翘板吧!”它到树林里找来一块木板,放在西瓜皮上,做成了一个翘翘板。小猫和小狗一起玩,翘呀翘,玩得真开心!
小朋友,西瓜皮有许多,别的小动物会用西瓜皮来做什么呢?他们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呢?请你们也来编个故事吧!一组上的小朋友你先编,再我编,再他编,大家一起接龙编个动听的《有趣的西瓜皮》故事吧!
幼儿分组创编故事
每组提供一幅画有几个西瓜皮的背景图、若干小动物(提醒幼儿选好小动物,再讲述)
请个别小组讲述
鼓励小组间相互讲述。
反思:
收获一:要善于在活动中提供自由想象与创造的空间。本次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了参与的机会,让幼儿充分想象,大胆讲述,因而活动中幼儿始终积极主动、情绪愉快,充分体验到了创造学习的乐趣。 收获二:教师要善于控制课堂秩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习惯。课堂上把幼儿的情绪、积极性调动起来是教师所追求的,过分活跃没有秩序一定会影响教育效果。通过这次活动,我感到在日后的工作中应逐步积累控制课堂秩序的经验。 收获三:在幼儿的创造性讲述中,教师的指导与评价是激励幼儿再次积极表现的前提和重要因素。在本次活动中多次让幼儿进行想象描述、想象添画,其中每一个环节,我都充分肯定和鼓励幼儿的创造,使幼儿更有积极性投入下一次创作中。
25、大班教案《有趣的汉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特点。
2、了解象形字、会意字及有趣的偏旁部首。
3、培养幼儿合作、协商的能力。
4、激发了幼儿对汉字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在日常生活、区域游戏以及教育活动的过渡环节中,为幼儿提供了接触汉字的机会,一部分汉字幼儿已经认识,对汉字的认读有较强的愿望。
2、物质准备:汉字知识PPrr、各个关节都会动的小人偶、字卡等。
活动重难点:
引导幼儿自己发现象形字与会意字的特点,知道文字的目的及用途。
引导幼儿用合作的方式表现汉字,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协商。
活动过程: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初步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和简单特点。
(1)出示甲骨文的P阳图片,了解甲骨文的特点。
教师:小朋友中有很多人都认识了许多字,今天罗老师准备了一些有趣的字让小朋友来看看。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图案?猜一猜它们是什么?它是字吗?如果是字?它是一个什么字?中国字?外国字?外星人的字?还是中国古代的字?你们看得懂它们的意思吗?
教师:它是中国古代的文字,你们觉得它像什么?
幼儿:像鸡蛋!像球!像一张饼!像太阳!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古代的文字是什么?变变变,原来它是太阳的意思,那这个字演变到现在,会变成汉字里的什么字呢?变变变,噢!原来是日字!
教师:这个图案在古代代表太阳的意思,到现代变成了日字。
教师分别出示山、石、月、木等几个字,按照上面的方法以此类推,引导幼儿了解汉字的起源。
教师:我们刚才看到的那些图案是出现最早的文字,叫做甲骨文。在很久以前,当时没有笔和纸,人们就是在石头上、骨头上、乌龟壳上刻画图案来记录事情的,这就是当时的文字。
(2)出示象形字的P阳图片,了解象形字的特点。
教师:古代有一种文字很有趣,这种字差不多就是照着那个东西的形状画出来的,叫做象形字。
教师:看看它像什么?猜猜是什么字?
幼儿1:山,它上面的尖就像山峰。
幼儿2:月,像月亮一样弯弯的。
幼儿3:门,左右直直的就像两扇门一样。
教师:“山”就像一座大山的样子,在一群山的中间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月”就像一弯明月; “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3)出示会意字的P胛图片,了解会意字的特点。
教师:下面我们看到的字就更有意思了,叫做会意字。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这个字念“鸣”,它是鸟叫的意思,谁能说说它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字分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合起来是鸟叫的意思?有什么含义?类似的还有囚犯的“囚”字,森林的“森”字和“歪”字等。
幼儿1:是“口”和“鸟”组成的。
幼儿2:“口”是嘴的意思。
幼儿3:小鸟用嘴叫,所以是鸣,就是鸟叫的意思。
(4)出示偏旁部首的PPT图片,感受汉字中偏旁部首的特点。
教师:这些字你们认识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发现是什么了吗?
幼儿1:它们的旁边都有一个三点水。
幼儿2:都和水有关系。
教师:在汉字里面,跟水有关的字的左边,一般有三点水旁,如出汗的“汗”,黄河的“河”,长江的“江”,还有流水的“流”,大海的“海”。跟木头有关的字,它的旁边或者下边有“木”字,如椅子的“椅”,枫树的“枫”,桌子的“桌”。跟人有关的字呢,就用人字旁,如“你”“他”“们”,等等。(提手旁、木字旁、三点水、单人旁)
2、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拼摆汉字,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1)木偶的身体会写字。
教师:我们认识了这么多有趣的文字,那么我们来玩一个文字游戏吧。罗老师请来一个好朋友,它是木偶小明,它想用身体摆成字的形状,请幼儿猜猜摆的是什么字。
教师分别用木偶摆成“大”“上”等汉字,引导幼儿猜猜看。
(2)我的身体会“写字”。
①教师:小朋友可真聪明呀,谁愿意用自己的身体来摆些字?(出示常见字的字卡,让幼儿用自己的身体摆出来,如“中”“下”等。)
②分组游戏,引导幼儿合作摆出不同的汉字。
教师:我们要加大游戏难度了,自选四个人一组,到老师这里挑选一张字卡,并用四个人的身体合作拼成字卡上的字,拼得像,让大家能看出来的,就算成功。
3、书写小名片,引导幼儿感受汉字的实际作用。
教师:今天小朋友学了有关文字的知识,玩了文字游戏,你们觉得中国文字有意思吗?谁知道文字最主要的用途是什么?(传递信息,记录事情)今天我们就用文字制作一张自己的名片,我们很快就要离开幼儿园升人小学了,不能像现在这样经常见面,有了名片,当你想好朋友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名片给好朋友打个电话,聊聊天,多好呀。
制作方法:用签字笔在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姓名和电话号码,并做简单装饰。
小朋友互相交换名片。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26、大班教案《有趣的橘子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午点后的橘子皮进行手工创造,发展幼儿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训练幼儿的手脑协调性,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合作能力,培养自信心。
3、作画时细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画面的干净,体验不同形式美术活动的乐趣。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午点橘子2、剪刀、双面胶、水彩笔、作业纸、 小棍棒等
活动过程实录
1、引导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剥下来的橘子皮。
老师:孩子们看一看自己剥下来的橘子皮像什么呢?
幼儿:“像一顶帐篷,给小蚂蚁、小蚱蜢住”“像一只乌龟”“像一只小鸟在飞”“像一顶帽子”“像摇篮”“”像荷花“向小碗”……
2、创意活动
(1)引导幼儿相处办法用橘子皮进行创意。
老师:你们想得非常好,说得也很棒。那我们怎么让爸爸妈妈和小朋友也能看到或听到呢?
幼儿:“用橘子皮做成画”“把橘子皮做的画编成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和小朋友听”“可以做成玩具让小弟弟妹妹们玩”“老师我们用笔画下来”“用胶粘在纸上”“用大头针钉在吹塑板上”......
(2)幼儿讨论创作橘子皮画所需要的物品。剪刀、彩笔、背景纸、小棍等。
(3)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大胆创作。启发幼儿使用多种材料、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
子昊小朋友用橘子皮拼出两只展翅飞翔得小燕子,美滋滋地拿给我看。我问他两只燕子去做什么?他没有回答,若有所思的样子,一会儿,他在纸上就画出许多内容,并讲给我听:这是大树,这是燕子得窝,窝里有它们的孩子,在等着吃饭,它们得爸爸妈妈带回来许多好吃的东西。还有太阳、小草和小花他们在高兴的笑着。一幅美丽的图画,一个动听故事被子昊创编出来了。
南南把背景纸画成了一个古怪得城堡,城堡里面全市隧道,他说这是迷宫,迷宫上面插着几面旗子,一个橘子皮拼成的古怪人,他说这是好人,很勇敢,他在抓坏人,坏人钻进了迷宫。多麽富有想象力呀!
园告诉我她有一头猪和一条鱼。我问她:猪和鱼都应该生活在哪里?于是她用彩了笔添画了池塘,里面有螃蟹、小虾、水草和橘子鱼玩耍。猪的旁边添画牛在幽闲地吃草,最远处还有一座小房子,那是牧童的家。瞧,多美的一幅风景画啊!
平时最活跃的龙龙玩得更开心。只见他站在桌子旁边,头上扣着橘子皮剪成的菊花当厨师帽,他用橘子皮做成四个小碗里面放有细碎的小橘子皮和碎纸屑,手里摆弄着一边眉飞色舞地讲着:“这是一盘京酱肉丝,这是一碗面条,这是两碗米饭.....”。原来他正陶醉在做厨师的快乐中。
菁菁小朋友正在用橘子皮做一只非常可爱的小乌龟,用四条短腿在爬行,半圆的橘子皮正好做小乌龟圆鼓鼓的大贝壳,四块小的橘子皮做腿,还有头和尾巴,活灵活现。她在创作一个有关乌龟的新故事。和她长得一样得双胞胎妹妹也在做着同样得创意作品。
璇璇用橘子皮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饭菜,里面有肉、菜、米,又用纸剪、折、粘作成一个精美的小炉灶,还有打火的旋扭,可以玩娃娃家的游戏了。
佳琦举着她的作品正在给大家讲解:“我的菊花是双层的,是用两个橘子皮,剪的细细的,然后用筷子穿在一起做成的,你们看,多漂亮!!”
3、橘子皮画展览
(1)指导幼儿根据所选材料的不同,分类张贴或摆放作品。提醒幼儿注意摆放张贴的位置要适合参观者观看。
(2)先向伙伴介绍自己的作品,再邀请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参观展览。自己当小小讲解员,向参观者介绍自己的创意。
4、活动延伸
在家中和爸爸妈妈一起创作更多更好、不同的橘子皮作品,带来和大家分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我抓住日常生活中一个小环节,利用生活中的“废品”---水果皮--- 幼儿感兴趣的东西,对幼儿开展的一次创造性的活动。在活动中我作为教师扮演着幼儿行动的“支持者、引导者、促进者”的角色,在活动中老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轻松、自由的情境、氛围,激起了幼儿发散思维的迸发。
从这一活动中可以得到启示:作为教师不仅要重视课堂教学,还要注重一日生活的各个细小环节,注意各领域课程相互融合,以求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 “老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善于挖掘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老师要利用游戏、教学、生活各环节提供合作机会。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同时,利用家庭教育资源,加强合作,了解教师的教育意图,使他们理解“寓教育于一日生活”的价值和做法。
幼儿通过大脑的思考、判断、筛选把自己的想象借辅助材料变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图画,有趣的故事,可爱的玩具,一幅幅作品使幼儿的个性得以发展和张扬。这一过程使孩子们充分获得了创造的成果,体验了创造的乐趣,孩子的创造力得到了升华。同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创造性,这也是发散思维到聚合思维的发展过程。
在创造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与成功。都认为自己的作品最好,自己是最棒的!
杜威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做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观、课程观,要善于扑捉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对幼儿实施教育。这位老师就是这样做的。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教师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环节入手,从幼儿日常生活接触到事物入手,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创造欲望。教师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幼儿的创造角度不同,作品各异,教师能够倾听每位幼儿的创作思路,接纳每一件作品,鼓励幼儿个性的张扬,使每位幼儿都能体验到创造后的成功 。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再一次加深自信心的烙印,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我是最棒的”!
2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颜色》反思
这是一节科学领域活动,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颜色》这次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橙、绿、紫这三种颜色的科学原理
设计意图:
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像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让幼儿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大班幼儿对于颜色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对颜色特别好奇、喜欢,为此我们设计了《有趣的颜色》这次活动,其中蕴涵了颜色中红、黄、蓝三原色两两相配,从而产生橙、绿、紫这三种颜色的科学原理,其探索性与操作性较强,比较适合大班幼儿的操作水平,本次活动只要让孩子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颜色,让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大胆尝试探索实验操作活动,感受三原色组合成新色彩的神奇,丰富有关颜色变化的经验,体验变化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知道三原色互相搭配可以调出多种色彩。
2、能初步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活动,感受颜色变化的神奇之处。
3、体验探索科学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重点:知道三原色两个两个搭配可以组合成多种颜色
活动难点:动手实验操作中,进一步感知色彩的组成。
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勺若干、小烧杯若干、红黄蓝颜料若干、清水、幼儿观察记录表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1、出示ppt课件,介绍魔法宝宝,进入主题
二、基本环节
(一)设置情景,引导幼儿讨论如何打开城堡之门
重要提问:
1、现在打开了几把锁?(三把)
2、彩色城堡的城门能打开吗?
3、要打开城门还需要哪些颜色?
小结:此环节展示了"彩色城堡主人"与三位魔法宝宝之间的对话,生动形象的交代了此次活动的目标:找到6种颜色填满锁上的6个图形,幼儿对此十分感兴趣,必定会好好思考,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一些。
(二)引导幼儿通过实验操作,知道三原色之间相互搭配可组成多种颜色
1、实验一:红色(颜料水)+黄色(颜料)=橙色
2、实验二:黄色(颜料水)+绿色(颜料)=绿色
3、实验三:蓝色(颜料水)+红色(颜料)=紫色
(三)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进行记录
三、结束环节
教师小结:介绍三原色加色法原理
活动延伸:
尝试将其他颜色组合在一起,观察会变成什么颜色
教学反思:
1、本次活动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使幼儿在心理上减轻压力,他们很自然的就融入到了活动中,幼儿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了积极、主动,并且具有极强的兴趣。教师创造条件让幼儿积极参与其中,教师为主导,积极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各种体验,激发幼儿学习热情,在操作探索中发现颜色变化的神秘,感受颜色变化的乐趣,从而完成预设目标的要求。
2、我设计的“彩色城PPT”非常吸引幼儿,孩子对我投放的这些操作材料也非常感兴趣,虽然最后他们的操作结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把颜料全部混在一起,而有的由于不能把握颜料的用量而影响到调出的色彩的明暗效果,过程也比较忙乱,但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看到了孩子最本能的反应:他们喜欢这样的活动,活动积极性被完全挖掘了出来,他们从活动中学到了自己需要的本领,他们知道了: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色。当然,在活动过程中,也有很多不足和处理的比较粗超的细节都需要我反思的地方,今后还需更加努力学习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28、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鞋子》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名称、特征、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适的鞋子。
3、激发幼儿进一步了特殊鞋子的兴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鞋子的图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的图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听说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认识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运动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从鞋子的名称、材料、款式等来介绍,幼儿认识童鞋)
小结:我们小朋友穿的这种鞋叫童鞋。
三、参观鞋展认识男鞋和女鞋。
1、参观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开业,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
(小朋友参观鞋城,认识更多的鞋子。)
参观后提问: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双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节穿的?是谁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来到了鞋城,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分别贴出明明、妹妹、妈妈、爸爸的头像)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他挑鞋子,你们能挑好吗?
(幼儿把鞋子图片放到相应的人身边)
请幼儿说说自己给谁挑选了鞋,挑选了什么鞋,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结:妈妈穿的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戏穿爸爸、妈妈的鞋
小朋友们你们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今天我们就来穿这大人的鞋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换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验穿大鞋的感觉。)
你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穿大鞋会觉得不舒服,我们应该穿自己的合适的舒服的童鞋。
五、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课件,你们见过里面的鞋子吗?是在那里见过的,谁穿的?
认识钉鞋、溜冰鞋、潜水鞋、芭蕾鞋等。
活动延伸:
继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更多关于鞋子的知识。
活动反思:
《有趣的鞋》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利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美术造型活动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让学生在跨学科中探索美术学习、在快乐中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的收获!
首先是利用谜语导入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大量直观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鞋子图片,比较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了随着社会进步发展鞋的多样化、趣味性。同时,这多种多样的有趣的鞋,使学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装饰美,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
其次在教学过程发展中,以我制作的一只鞋子为例,通过边说边拆下鞋面,拉直,让学生观察:鞋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再把鞋面和鞋底的宽度比一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鞋面比鞋底宽。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鞋面要比鞋底宽?我在展台上演示制作鞋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制作鞋子所用的各种材料和各种装饰方法。教师的现场示范是美术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体现了美术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和自身的素质能力,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制作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示范整个制作过程也可示范作品中的重点与难点之处,让学生更加的清楚、一目了然。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本人的示范不到位,鞋子装饰的简单、不够完美。
最后作品展示环节,我使用的评价方式有:自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时主要我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设计意图、巧妙构思、精心选材等方面展开评价。互评:我提出诸如这样一些问题: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喜欢这件作品的什么方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的作品及时的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但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本课在互评环节学生表达的不太理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引导。
总之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制作鞋子时小组之间合作得很好,许多学生在装饰鞋面时采取了很多种方式,如粘贴、绘画、染色、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做得更开心!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已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才能和潜能。
29、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转动》反思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现实生活中转动的现象随处可见,如电扇的转动、陀螺的转动、风车的转动、旋转木马……这些现象在成人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然而却深深吸引着我们的孩子,转动的奥秘让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大班《有趣的转动》这一科学探索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操作、感知去发现探索物体的转动,体验转动的乐趣,学习掌握观察、操作等科学方法,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
其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2.尝试使用多种方式使物体转动起来,体验转动的乐趣。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愿意和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发现生活中的转动现象,了解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难点: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法使物体转动起来。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活动前让幼儿观察会转动的东西。
2.物质准备:
(1)第一次操作材料: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可转动的玩具用具,如不同样式的陀螺、玩具小汽车、伞、轮子、风车、呼啦圈等。
(2)第二次操作材料:塑料齿轮玩具、勺子、空瓶子、盛水的杯子、绳子、筷子、小碗、牙签、橡皮泥、雪花片、木片、盖子、纸板、牛奶罐等。
(3)轻快的音乐;多媒体课件(各种转动的机器)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1.邀请幼儿玩“咪咪转”游戏.
“我知道小朋友们最爱玩游戏了,我们来玩“咪咪转”的游戏吧”,咪咪转、咪咪转,大风来了快快站。 (幼儿伴随着音乐转动身体的各个部分,体验、 感受、理解“转动”。)
(二)结合生活经验,说说自己发现的生活中能转动的物品。
提问:小朋友们,你发现生活什么东西能转动?它是怎么转动的?你能用身体动作来模仿一下物体转动的样子吗?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准备了好多材料,一会你来试试哪些东西也能转动,它是怎么转动的?
(三)幼儿操作探索
1.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
出示准备好的可转动的操作材料,幼儿通过观察,自由选择,亲手操作,亲自探索和感知转动时的有趣现象。
(1)请幼儿观察老师提供的风车、呼啦圈、光盘、陀螺、勺子等材料,猜猜看,哪些东西能转动,哪些不能转动。
(2)引导每个幼儿选择一至两种材料,想办法让它转起来。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可启发提问:你玩的是什么?怎样让它转动起来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还可启发幼儿再试试其它材料,等等,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探索、交流。
(3)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教师小结:所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
物体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就是转动。
2.第二次探索,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
(1)提问:刚才的材料中,你觉得有不能转动的吗?有没有办法让它也转动起来,请幼儿大胆猜想讨论。
(2)鼓励幼儿想办法让看似不能转动的东西转起来。
如用勺子搅动杯子里的水,水会转动;把筷子伸进瓶子里晃一晃,瓶子能转动等。鼓励幼儿合作分工,充分运用交流讨论法,尝试探索使用多种方式或组合使材料转动起来。
交流与分享:请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自己让材料转动起来的方法。
小结:只要我们肯动脑筋,也能想出一些办法让看起来不能转动的东西转动起来。
(四)了解日常生活中转动的运用,感受现代科技带给人们的方便。
想一想,在我们的周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也能转动?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呢?
(1)幼儿交流、讲述。
如风扇转动能使人凉快,洗衣机转动能洗干净衣服,车轮的转动能让车跑起来等。
(2)观看课件,感知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引导幼儿观看机器转动,飞机螺旋桨转动,旋转木马等画面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这是什么东西在转动,猜猜它有什么作用?
小结:转动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还利用转动的原理发明了很多东西转动的用处可真大。
(五)、结束部分:
小朋友,在我们的活动室外面有好多可以转动的玩具,我们一起去找一找玩一玩。
(六)、活动延伸:
可以将以上材料继续投放到科学区,让幼儿继续进行有关转动的探索。
活动总结
本活动通过幼儿的操作,由浅入深,由“让容易转动的物体转动起来到想办法让“不能自己转”的材料转动起来”。幼儿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得出有转动的物体都有一个很大的秘密,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进行运动,不能转动送的物体可以借助外力转动的原理。
30、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汉字》反思
内容:谈话:有趣的汉字 (大班)
设计思路:我们班的小朋友在中班下学期对汉字已经有了兴趣,经常把在家写的字拿来给老师看,以次为骄傲。进入大班后,一天一个孩子提出一个问题:“汉字是怎么来的?”我接住这个球后,就把这个抛给全班孩子。这一下有个别孩子回家询问,于是就有了答案:“象形字”、“甲骨文”。那么到底什么是象形字?我把知识及时给了孩子,还拿出“”、“ ”,这两个象形字让孩子观察。在收集材料中,孩子兴趣不断蔓延,并产生了这个主题活动。
目的:
1、在看看讲讲中,鼓励幼儿大胆地用语言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从中感受人的聪明。
2、激发幼儿对汉字的兴趣。
3、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4、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事要认真、要有耐心。
准备:汉字(现代、象形字)若干
过程:
一 、导入语,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师:最近,我们小朋友对字宝宝特别感兴趣,收集了许多字宝宝,张老师把你们的字宝宝集合在一起,让大家看得更清楚。
二 、说说我们的字宝宝
师:1 .谁愿意来向我们说说你认识的字宝宝?
(在幼儿说的过程中,老师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发表不同的见解。)
2. 师:你们有什么看不懂的字宝宝吗?
三 、设疑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字宝宝有个秘密?
(鼓励幼儿仔细观察,并积极参与讨论)
四 、延伸活动
根据幼儿的热点继续对文字进行探究。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并为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体现出“活动化的共同学习”这一特点。这次活动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收集了大量有关汉字起源的图片,整理出幼儿易于接受的汉字特点,采用幻灯片播放的方法进行活动的前期认识、讲解及交流讨论,使幼儿在观看、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动中教师还尽可能多地创造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幼儿之间个别交流和自由交谈的机会,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得到发展。
不足之处:
活动前期忽视引导幼儿主动收集活动资料,对于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得还不够。在活动中对个别幼儿的关注也有所欠缺,讨论时应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空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在木偶摆出字时,应该提供正确答案的字卡,让幼儿有对比,幼儿对汉字的理解会更强。
31、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案《有趣的喷画》反思
活动名称:有趣的影子(喷画)
活动目标:
1、学习喷画的技能,体验喷画方法再现物体形象的乐趣。
2、养成干净整洁的习惯。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培养幼儿养成有序摆放工具、材料的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利用光线做影子游戏。
2、1—4种调好的颜料;每人2只吸管或1把牙刷、一块纱布;擦手布。
活动过程:
a)出示喷画范例:小象的影子,引起幼儿的学画兴趣。
老师:画上是什么动物?画的前面没有光也没有小象,小象的影子怎么会到纸上呢?
b)学习喷画的方法。
i.
先将图画纸铺平,再把自己喜欢的物形卡片放在纸上,然后用吹管蘸色在站上吹(或用刷子蘸色在纱窗上来回刷),将颜色喷在纸上,这样有物形卡片的地方,因为喷不到颜色而不变色,喷完后过一会将物形卡片轻轻拿掉,就留下了物形的影子。
ii.
为了使画面更漂亮,可以喷2或3种颜色:喷完一种颜色后,必须等晾干才能喷另一种颜色。
c)提出要求,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d)请幼儿欣赏作品,说一说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引导幼儿从图案排列美观、色彩搭配好、喷色均匀等方面进行欣赏评价)
教学反思:
有了第一课时的经验积累,幼儿在完成喷画作品的过程中,能轻松自如的运用喷壶进行喷画,同时,新的喷画工具(牙刷)的加入,新技法的挑战,又让孩子们完成作品的兴趣更加浓烈,热情高涨。从单一模具的使用到模具与玩具的组合使用,再到几何图形的拼接组合使用,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喷画的技巧上得到了自主发挥。
新颖的组织方式、可供幼儿自由选择组合使用的多种工具,将全场气氛带入高潮,配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新添加的用广告纸制作模具的环节充分调动了全体幼儿的积极性,使孩子们倍感欣喜。
此外,在活动中,有个别幼儿对颜色非常好奇,将两个颜色混合在一起,因此,可在下一课时可尝试在调色杯中混色以及在纸上喷画混色。
32、教案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洞》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的“洞洞”,获得相关经验,激发幼儿对“洞”的兴趣。
2.尝试运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变出洞洞,增强肢体动作的创造力。
3.愿意探索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意识,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重点难点
观察发现身边和身体上的“洞洞”,获得相关经验,激发幼儿对“洞”的兴趣(重点)
能大胆发挥想象力,变出不同的洞洞,增强肢体动作的创造力。(难点)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对身边物品上的“洞”和身体上的“洞”已经有一些了解。
2.材料准备:在教室一角布置好“洞洞展览会”(放上各种有洞的物品)用大小不同的纸箱搭建出能让幼儿钻、爬的“洞”,报纸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一、到“洞洞王国”看各种有洞的物品,引起幼儿对洞的兴趣。
1.师:“今天,老师要带领小朋友到‘洞洞王国’去玩一玩,听说‘洞洞王国’里有个展览会,我们一起去看一下都有些什么东西。”(带领幼儿进入教室)
2.带幼儿来到布置好的“洞洞展览会”,请幼儿观察展览会上的洞洞物品。(教师交代要求:仔细观察有哪些物品,上面都有“洞洞”吗?“洞”在哪里?再想一想那上面的“洞”有什么用?)
3.教师带领幼儿坐下后提问:“你刚才看到了什么?他们上面上的洞洞有什么用?”(请幼儿拿着东西讲给小朋友听,教师对幼儿的讲述进行评价。)
教师小结:原来“洞洞展览会”上展出的东西上都有洞洞,有的洞洞大,有的小,有的洞洞是圆的,有的洞洞是方的,它们身上的洞洞都有不同的用处。二、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各种“洞洞”,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说说身体上的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生活中有这么多‘洞洞’,你们知道我们身体上也有‘洞洞’吗?”(请个别幼儿回答)。
2.让幼儿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连接“洞洞”。
师:“原来在我们身体上也藏着这么多‘洞洞’,我们要保护好身上的‘洞洞’。现在我想请小朋友动动脑筋想一想,除了我们身体上的这些洞洞,你能用我们的身体、小手和小脚也能变出“洞洞”吗?”
鼓励幼儿大胆尝试,用身体的不同部位搭出大小不同的洞。(请几名幼儿上来变洞洞)
3.用报纸玩钻洞游戏。
(1)师:“小朋友真棒,能用身体变出这么多洞来,现在报纸想和我们玩钻洞洞的游戏”。
(介绍玩法)教师说:“变变变,变出一个大洞洞”,幼儿马上想办法用身体变出一个大洞,且做木头人状。教师从中选出变“大洞” 的小朋友,请另一名幼儿用报纸尝试钻洞洞。接着用同样的游戏方式再请幼儿变不大不小的和最小的“洞洞”,请幼儿用报纸穿过。(教师注意观察幼儿的操作,及时肯定幼儿的行为, 鼓励幼儿尝试改变报纸的形状以钻过不同的洞。)
(2)分组游戏。把幼儿分成两半,男孩子搭洞,女孩子用报纸钻洞,然后交换。教师小结:报纸在钻大洞时大摇大摆,钻小洞时是怎样的? (变小、卷成一个细筒拧起来等)
三、幼儿合作变洞洞,幼儿玩钻洞洞游戏。
1.教师:“刚才我们都是一个人变洞洞的,现在你能不能和你的好朋友一起合作变洞洞呢?”(幼儿合作变洞洞,教师观察,及时表扬合作的好的小朋友。)
2.师:“现在我要来试验一下你们变的洞洞大不大,能否让小朋友钻过,我说变变变,你们就相互合作变出洞洞,且做木头人状不能动。”(幼儿变出洞洞后请其他幼儿尝试钻进去)游戏可以进行几次。
四、尝试和同伴合作搭出更大的“洞洞”,让老师钻过,结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能不能变出更大的洞让老师钻进去呢?”幼儿合作尝试变出更大的洞。教师选出最大的洞,老师当火车头,带领其他幼儿钻过。
师:“小朋友,我们教室外面也有很多我们小朋友一起拼搭的洞洞,我们一起再去钻一钻吧”幼儿跟在老师身后变成小火车,开出教室。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我们努力为孩子们创造条件,给他们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组织和帮助他们投入到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 让孩子知道物体间是有空隙的
- 幼儿园关于节日的主题活动教案
- 幼儿园大班主題教案:得到帮助的快乐
- 大班教案《美丽的秋天 秋天的雨》
- 大班教案《掉进酒桶里的老鼠》
- 大班教案《香香永春佛手茶》反思
- 大班教案《小花被》反思
- 大班幼儿体育教案《左右转弯走》反思
- 大班教案《小狐狸的变身法》反思
- 大班教案《姓》
- 大班教案《三岁的伢会放牛》
- 大班教案《冬冬的小白兔》反思
- 大班教案《瓢虫身上的点数》
- 大班教案《圆形滚得快》
- 妻荣夫贵
- 诗人杜牧小传
- littlefox英语故事itsnoteasy
- 美丽的坝美_小学生作文:三年级
- 卖鞋推销语言32句
- 内衣文字表达38句
- (1)世界总人口中几乎有百分之五十的人口年龄低于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