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

关于农村小学大班额下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

    摘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民工积极参与了经济建设,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女也分流进了当地的学校。这必然增加当地学校的负担,于是呈现出“学生多,学校少”的尴尬局面。由此,一间间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相对于时下流行的“小班教育”,出现了“大班额”或“超大班额”。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做好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成了我们班主任老师的重要工作之一。
    关键词:  大班额     外地民工子女      品德教育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大量的民工积极参与了经济建设,随之而来的民工子女也分流进了当地的学校,这必然增加当地学校的负担。便呈现出“学生多,学校少”的尴尬局面。由此,一间间教室坐得满满当当,相对于时下流行的“小班教育”,出现了“大班额”或“超大班额”。面对这种现状,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颇感工作的艰辛。同时,对班级德育管理提出新的挑战:如学生品行是否端正,身体是否健康,特长是否得到发挥,是否面向全体、学生在校的安全责任……凡此种种,无一不是我们肩头沉重的担子,无一不成为我们时刻关注的问题。我校面对的生源有许多是外来民工子女,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相对滞后,由此出现了大班额的现状,加之外地民工子女的特殊性,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开始探索、寻找新课程理念下,外地民工子女的品德教育的最佳途径。
    一、  当前民工子女存在的问题:
    1.语言环境的不同。    民工子女来自各地,各地的语言各不相同,在老家都用土话交流,相当一部分学生不会用普通话表达。加上与当地语言环境的差异,造成他们在语言上的困难和不适应。
    2.家庭环境普遍较差,对于学习不够重视。  决大部分民工租住在农民出租房,房舍拥挤简陋,摆设杂乱,学生连一个做作页的地方也没有,家长对于子女的学习状况不重视。
    3.卫生习惯相对比较差。   家庭环境不整洁,不注意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文明举止。
    4 教育环境不断变化。     民工的流动性导致其子女受教育的连贯性受到中断,他们不断得要适应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教材,从而导致他们成绩的快速滑坡,对学习丧失兴最终使他们产生怕学、厌学的情绪。    二、  有针对性的德育措施:
    (一)   建班级文化,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所谓班级文化,即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共同承认并遵守的一种价值观念和审美趋向。良好健康的班级文化的形成,对班集体的良好健康的班风学风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或者也可以说:一个班级健康的班级文化的形成是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形成的前提,因此,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必须重视有意识地去建立良好的班级文化。
    面对大班额,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渴求知识的孩子们,这对班级的德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需要努力建设一个团结友爱、平等互助、奋发向上的和谐班级体,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班级氛围是指学生所处集体的班风和学风或称班级文化。它是以优良班风为外延,浓厚学风为内核的一种机制。优化这种机制(文化)是学生主动发展的优良土壤,是学生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内部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