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的材料

教学反思的材料

教学反思的材料


    大家普遍认为,写教学反思最大的问题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不知道写什么内容。为什么大家找不着值得动笔的心路历程呢?我想围绕“写教学反思的材料从哪里来”这一主题,把自己写教学反思的体会跟大家说说。
    
    一、从重组教材中来
    
    能时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不受传统观念、权威教条的束缚,敢于摆脱原有知识范围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对教材内容做出合理的决策,这是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重组教学内容所必备的素质之一。当我们实施这些重组教学内容时,会发现有太多的对比性理性认识和困惑,这些便是写教学反思最好的活材料。如,“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我先出示一道扩充题:涂满颜色的一个圆片,用什么数表示?目的是准备让学生了解自然数1与例1、例2中各分数的关系,为了解分数分类标准埋下伏笔,实现知识贯通,展现一块新天地,然后同时出示例1、2中各个图形,要求学生用分数表示,并给这些分数分类。学生在不同的自由分类基础上,结合自学课本中介绍的分类,掌握了有关概念的本质及其特征,教后我在备课笔记上及时记录:“极其简单的一道扩充题,促使这堂课活起来,结果学生学得轻松、快活。课尾还有一位学生若有所思地问:‘我们刚才的扩充题用1表示,那么1是什么呢?’话音未落,学生抢着回答:‘1是整数;1的约数是1;1既不是约数也不是合数;1既不是真分数,也不是假分数;直线上1刻度左边有小于它的真分数,右边有大于它的假分数,1等于分子与分母相等的假分数。”’没想到,扩充用的1,让学生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新知,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这堂课教法新颖、独到。
    
    二、从落实课标基本理念中来
    
    新课标倡导许多基本理念,落实新理念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领悟、实践、反思与提升。如果我们还在过去习惯的轨道上奔跑,就难于实施新课程要求,即使每节课所倡导的反思,不需要很长的文字,不需要新鲜名词术语,也会令教师产生畏难情绪和负担感。其实,理智地利用学校公共资源实践新课程,服务自身的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演绎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点也不累,教学反思的材料便会滚滚而来。如,“圆的认识”教学,如何展开学生有效的动手实践呢?我先带学生到操场上玩往篓子投石子游戏,学生队形由直线形到近似长方形最后演变成圆形,引出课题后,问学生:“怎样才能把大家最后站成的圆形准确地画在地面上?”然后,在地面上分别介绍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最后学生通过步测、度量、绳子对折等方法,发现了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倍数关系。
    再如,《数学课程标准》提倡和鼓励的算法多样化教学要求,它是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也是实践的一个难点或困惑点。平时,我在人教版六年制小学第八册“小数的加法”教学后,备课笔记里录入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得出的各种解决方法,再补上自己的一段思考:“上例中的各种方法,都是化成相同单位,然后再加起来,此时,引导学生将各种算法上升到同位相加已水到渠成。及时优化为明天学习相同数位相减埋下伏笔。”又在“分数工程问题”教学反思中写到:“教师当节课不优化以下几种解答:①1÷(1/10+1/15);②30÷(30÷10+30÷15);等等,并且有意帮助中下等生把书中习题的工作总量假设为一个具体数量来解答。等到期末总复习时再优化。采用了延时优化策略。”由此又推出无需优化策略。
    
    三、从开放课堂中来
    
    当前大多数课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师对于课堂的过度控制。开放的课堂是学生心灵上有安全感的课堂,同时学生还高度地参与了教学过程,反思与总结了学习过程,适量监控自我认识活动,而教师也不囿于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流程,关注学生眼前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处境、学习的需要与感受,关注不同学生的已有经验和背景。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自主权和主动性得到尊重,学生的观点、创意和合理要求,将层出不穷,如果获得教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反思就不愁话题内容了。如,“分数的意义”教学,教材分二个层次推进。第一层将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第二层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成一个整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又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后一层是新知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有两幅插图,第一幅4个苹果被平均分成4份;第二幅有6只熊猫玩具,被平均分成了3份。课后,我写下如下教学反思:“教学时我相应地诱导学生从横向出发思考,提出一个开放性问题:用其他一些物体替换熊猫玩具行吗?结果,引出了学生们的许多精彩行为和观点,有的学生上讲台用6个苹果、6块饼演说,有的用60个学生、900本书讲解。认识到:物体个数不变,平均分的份数可以变;物体个数变了,平均分的份数可以不变;物体个数在变,平均分的份数也可以变。此时,顺着思路有的学生问:‘老师,能用7个苹果来平均分成3份吗?’受思维定势影响,大部分学生马上否定这位有创造性见解的同学的想法。沉思片刻后,有些学生认为能平均分,并上讲台成功地平均分给大家看。教师创造性地以熊猫玩具图为开放切放点,拓宽操作范围、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想象,为学生深刻准确理解单位‘1’、分数意义铺平道题。”
    
    四、从变革教学环节中来
    
    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课堂教学五环节论在我国影响至深,它的立足点是“教师传授”和“巩固练习”,目的是按照教师的规定“打基础”。现在这个五环节精髓与时俱进地存在着各式各样的演绎模式,不再囿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环节,必将对课堂教学带来新的变化。反思变化了的东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课的学习,常安排一定的时间复习旧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加强新旧知识联系,温故而知新,而且能为学习新知识铺路搭桥。但是切忌复习时间过长,内容过多,而应做到短时高效,平中见奇,快速反馈,即刻人题。近来在本校数学教研组同上一节研讨课活动中,有一位青年教师把“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笔算除法(一)”(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复习环节安排得满满的,三个层次题目里又有许多小题,每小题均要求学生说“想”的过程,足足花去15分钟时间,弄得学生索然无味。下一位教师上课时,吸取前一位教学起点过低的经验教训,只留两小题复习题就转入情境探索学习。而第三位教师则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课始他(手指图书架)开门见山地说:同学们,在这学期班级图书角建构中,我们班学生共捐书92本,准备每层放30本,这可难为图书管理员啦!现在请你静忙解决一些问题。于是课堂上气氛热烈起来了,问题也很快得到解决。活动结束,青年教师在自己教学设计后再添上这样发自内心的感慨:“‘不要复习环节’课上得照样精彩。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结合学生掌握旧知调研情况,有时放弃课始复习旧知安排,节省时间,增加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时间,学生获得的将是自信、快乐、成功。没有时间保证的有意义有效学习将不存在。新的问题:还有哪些地方可伸、可缩?”写下属于自己的多次验证、反复思考后得出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