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语文第三单元备课指导 九年级(下)第三单元备课指导长乐中学 盛江峰单元概述:本单元是以“感悟人生、感悟生命”为主题,但是这些文章不是简单的说教和空洞的说理,而是从自然、生活中的有感而发,所以具有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这也是这些文章的魅力所在,也应该是教学时特别注意的。不要把这些优美的文章上成了枯
九(下)语文第一单元备课指导 谈谈新教材中的新诗教学潘板中学 沈建国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1、《在山的那边》 第二单元:6、《理想》 第三单元:14、《秋天》 第四单元:16、《化石吟》 第五单元:24、《诗两首》 《金色花》 《 纸船》 第六单元:27、《郭沫若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 《静夜
《变色龙》教学方案 《变 色 龙》教 学 方 案课 题变 色 龙授课教师刘 国 光课 型讲 读 课学 校哈尔滨市宾县英杰中学 教材地位及作用人教版新教材在初三阶段主要是学习文学作品,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变色龙》是第六册小说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一单元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小说的能力,教学
《外国诗两首》教案设计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节奏,体会诗歌内涵。 2.通过联想想像,领会诗人表达的思想和抒写的情志。 3.收集与作者、与诗歌内容相关的资料,进一步掌握读诗品诗的方法。 学习重点 1.对诗歌节奏、韵律的把握。 2.对诗歌“言在此而意在彼”的领会,体
《音乐学习》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1. 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品味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2. 揣摩语言,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 音乐故事片的特色3. 可以观看《音乐之声》的音像资料,了解影片的故事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设想] 《鱼我所欲也》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出自《孟子》,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
《〈庄子〉故事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庄子生平、思想。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3、领略两则故事中的旨趣。4、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自学能力。5、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他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了解,提高阅读品位。教学重点: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归纳相关的文言现象。2、领略
《诗经》教学设计2 《诗经·关雎》教学设计(一课时)一、导——文化常识“四书五经”是什么?略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 历代有关评价:“《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变脸》教学设计2 重点:1、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2、仔细揣摩并领会戏剧语言的潜台词。3、结合有关背景知识,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4、培养并提高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课时:二课时步骤:一、 作者介绍(学生运用多媒体电脑展示自制电子作品,介绍魏明伦人物小传和图片)。教师补充介绍背景。二
《地下森林断想》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2、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3、感悟地下森林给我们的人生启迪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体味字句,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教学时数:1课时(一) 导入新课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会被它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浩
《那树》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层挖掘能力,重新认识生命及人与周围生物的关系等问题。【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的重点在于理解老树的命运。2、难点在于从老树的命运中挖掘作者更深刻的意图。【教学设想】教师试图从老树的特点、功用入手,探究老树的命运,进
《威尼斯商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认真体会人物形象,把握故事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五)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归纳重点实词的词义、词类活用和句式。 2、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 [教法设想] 设计一条明确的朗读思路,以读代讲,以读代解,以读代译。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
《枣儿》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 了解掌握有关戏剧文学的知识,体会剧本通过人物动作和表情以及环境的描写来刻画 人物性格的手法; 2 阅读课文,理解“枣儿”的象征意义,讨论剧本的思想内容; 3 培养阅读欣赏戏剧的能力,尝试课本剧的写作。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请同学们欣赏陶红演唱的《常回家
《公输》教案设计6 【教学目标】 德育点:了解墨子通过止楚攻宋实现其政治主张(非攻)的奋斗精神,启发学生为实现理想而坚持实践,勤学苦练。 知识点:了解墨子;积累文言文常用词语;学习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论理多用类比的写法。 能力点:体会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感知文中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思想感
《公输》教案设计4 湖北随州曾都区淅河二中 考申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墨子在楚国即将大举进攻宋国之际,用巧妙、崐锋利的言辞使战争发动者理屈词穷,又凭借谋略使他们不敢轻举崐妄动,最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 教学重点: 1.曲折有致的故事情节。 2.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公输》教案设计3 教学目的 1.揣摩人物语气,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2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掌握部分实、虚词的含义及特殊文言句式的用法。 3了解墨子的反侵略主张,理解人物智勇兼备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言语汇,掌握文言句式用法。 2.了解墨子的反侵略思想,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3.学习在说理中运用排比句式,加强
《公输》教案设计2 教学课题:公输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
《乡愁》教案设计10 教学目的要求:1、理解余光中《乡愁》的特殊意义。2、加强诵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重难点:诗作的意境,《乡愁》的特殊意义。一、引入新课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余光中多年来写了许多以乡愁为主题的诗篇,《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简介诗人余光中,离开大陆
《乡愁》创新教案设计 [创新设计]一:训练重点诗歌赏析能力的训练二:课时安排1、课时:一节课2、课型:比较·品味课三:预习要求1:查字典、词典,扫清文字障碍2:查阅有关作者的资料,了解背景四: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通读,了解诗歌大意1:结合对预习的检查,让学生通读本诗教师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2:了解大意,
《乡愁》教案设计8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2、诵读诗歌,能通过诗中的意象和精巧的构思理解诗中的情感、把握主旨(重、难点); 3、体会诗歌的形式美; 4、学会欣赏诗歌,有自己的感悟;初步尝试诗歌创作,感受创作的乐趣。 教学设想:在诵读中感悟,在合作中赏析 教 具:多媒体 教学程序: 一、 导入新
《乡愁》教案设计7 一、导入: 同学们年龄小,不知道有没有想家的感受。我老家在内蒙古,,高中时,曾到广西求学,整整三年没回家。我就时常想家,想起风雨中父母忙碌的身影,想起那一望无际的草地,想起黄昏中赶着羊群回家的牧人……家乡的点点滴滴都成了我心头的牵挂,每到这时候,我都喜欢坐在穿流过城市的西江边,轻轻的
诵读欣赏《乡愁》教案 诵 读 欣 赏《乡愁》教案学习目标:以诵读为基础,介绍几种赏析,重在学生自己的感悟和理解。重难点:对诗歌的理解教学方法;诵读法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乡愁》朗读录音二、作者介绍:余光中:中国台湾诗人。福建永春人。先后在金陵大学(现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历任《蓝星》、
《乡愁》教案设计5 《乡愁》教案 设计及执教:重庆市110中学 方世芬一 、 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体会诗歌运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技巧及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二)能力训练要求1 .学习用形象事物表现抽象感情的写法。2.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鉴赏诗歌的能力
《乡愁》教案设计4 教学要求1 在已有的“诗教”基础上,扩大学生阅读视野,加深阅读印象。2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具有质疑、解疑、归纳、综合的能力。3 背诵《乡愁》。教学难点通过品位语言来鉴赏诗歌,通过个人质疑、集体解疑来理解诗歌。教学角度诗歌品味课主要教学过程欣赏--朗读--品味--迁移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