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春天的荠菜》教学设计 《我盼春天的荠菜》是小语九册第五单元首篇课文,我从教材的特点、教法和学法的选择、设计的意图三方面作说明:浅析教材:《我盼春天的荠菜》共10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点明课题,“我”盼春天的荠菜是“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第2、3自然段中写“我”小时候嘴馋,要吃野
初中教材第四单元小说单元教学设计 教学导引1.本单元是新教材初中阶段中的第一个集中编排的小说单元。此前,虽然学生已在1-4册课本中接触到了6篇小说,课外也或多或少做了阅读,已经初步掌握了小说的体裁知识,但是由于这些小说都散居于四册书中由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的单元里,且有些篇目小说的特征并不突显,学生不
《拿来主义》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写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 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par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弄清什么是“拿来主义”。 2
《拿来主义》 一、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运用比喻,通过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来阐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写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 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par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弄清什么是“拿来主义”。 2
找准切入点,让课堂自然生成 ----《司马光》教学设计(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20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认读课文中的1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一两句话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过程与方法:能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主动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遇到困难时,不能慌张,只有沉着机智才会想出好办法。设计理
语文 - 对表演式课堂说不 听一些专家们的上课,总会有许多受益匪浅的地方,但真正能用起来的却只有流于形式的东西,无法从本质上去了解专家们上课的内涵。于是我在上《燕子过海》这节课的时候就犯了同样的错误。
一、 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
一、 教材分析
课文叙事与抒情相结合,饱含深情地记叙了一群南飞的燕子。为了到达目的地不分
语文 - 绿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美景。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美景。
教学难点:领略花港和灵隐两种不同的“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引课:
摒弃假性学习 提高训练效益 两位老师教学“聪明”这一词语,听后颇有感触,现将教学过程简录如下:A师:聪明是什么意思?生:聪明就是会动脑筋。师:对。那我们怎么来记住“聪明”这两个字呢?生:“聪”字左边是个“耳”,右边是个“总”,合起来是个“聪”,聪,聪,聪明的“聪”。生:“明”字左边是个“日”,右边是个
宋定怕捉鬼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运用对话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解本文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重点难点1.重点:(l)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 3)学习“是”“之”的用法。2难点:理解人能战胜鬼的故事的积极意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阅读课文,
读出一方新天地 ——《三个儿子》说课设计一、纵横联系,说教材《三个儿子》是第五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略读课文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三个妈妈在井边打水,她们一边打水一边夸自己的儿子。当母亲们拎着很重的一桶水回家的时候,三个儿子都来了,但只有一个儿子接过妈妈的水桶。在有趣故事的叙述中,揭示
语文课堂:这样表达,行吗?——网络语文课的基本设想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运用,随着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不断优化,语文教学的课堂是否有网络条件下的表达呢?本着从这样的出发点来考虑,笔者尝试着上了一堂网络语文课(姑且这么叫着),让自己和学生们都呼吸一下新空气。 甲 网络语文课的基本设想。 1、 电脑
献给母亲的歌活动目标:(1)能把自己所搜集的有关资料,用不同的方式展示出来,与大家共享。(2)培养用多种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能力。(3)通过活动,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热爱并孝敬母亲的感情。(4)通过活动,学会用适当的方法向母亲表达感情,感悟“爱”的内涵。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有关“母爱”的资料。
伟大的悲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感情。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教学重点】通过品读,体会关键语句,来认识人类挑战自身,实现生命价值的伟大。【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人类南
感受春天的手hh——《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春天的手》这首儿歌,通过拟人的手法描写春天里的美丽景象,处处表现了春季的勃勃生机,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讲授这篇课文,正值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我被被这温暖的天气陶醉了,也被学生盎然的学习兴趣感染了。 我结合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拉住春天的手,春天就在你心头。
《复韵母ai ei ui》的教学方案课题ai ei ui课型新授课时1教学目标双基目标1、 学习ai ei ui三个复韵母及四声,读准音,认清形,能正确进行书写。2、 初步掌握复韵母的发音方法。3、 熟练拼读音节。能力目标1. 通过学习复韵母的发音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2. 通过拼读音节提高学生的拼读能力。3. 初步培养学生自主学
《冬天是个魔术师》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由北师大编写的一年级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采用主体单元的编排方式,确定了十七个主题单元。《冬天是个魔术师》是第十六组中以“冬天”为主题的一篇主体课文。它运用拟人手法,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描写了冬天中动物冬眠、下雪、湖面结冰、人们穿上冬装等特点。文中充满儿童情趣,是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2.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最后一课》教案 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意思的写法。2.利用课文中的情节,不失时机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设想:1.安排三课时。2.教学重点与难点: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感情,小弗郎士变化中表现的爱国感情是本文教学的重点。第一
《韩愈短文两篇》教案 1.这两篇课文都是大纲规定必须掌握的文言文基本篇目,都是课内讲读课文,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讲解法。 2.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教师应指导学生联系已有知识理解相关文言字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两篇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两篇课文。 2.能力目标:培养
15.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的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畅谈:尽情地说。(2)昂首挺立
15.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的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3.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的方法。(2)概括各部分要点,理解文章内容。难点:理解列数字方法的作用。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l)畅谈:尽情地说。(2)昂首挺立
登鹳雀楼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和背诵 3、初步理解诗的意思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英英学古诗》中,英英学的是哪首古诗吗?(《静夜思》) 2、集体背诵,问:诗的作者是谁? 3、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登鹳雀
《世界多美呀》(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本文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六组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鸡在孵化过程中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小鸡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另一条是小鸡对周围世界认识的变化。 教学目标: 1.有感
《夕阳真美》教学设计 作者:ygr发表时间:2004-4-30阅读次数:29 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的最后一篇课文《夕阳真美》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给人一种“诗画合一,身临其境”的美感。其中第二、三、四自然段重点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勾勒出了一幅幅变化多样而又令人神往的夕阳美景图,因此,引导学生
白杨礼赞 [教学目的 ] 1、 理解象征手法。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