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预防及处理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

疾病知识  2009-03-06 04:53:39  文章出处:
  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多数是由于受体功能被抑制所致。主要有以下副作用:  (1)心律失常、低血压:出现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等,多与β受体阻滞剂有无心脏选择性、有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及剂量有关。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通常可避免这些副作用。一旦副作用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β受体阻滞剂的副作用多数是由于受体功能被抑制所致。主要有以下副作用:

  (1)心律失常、低血压:出现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低血压或体位性低血压等,多与β受体阻滞剂有无心脏选择性、有无内源性拟交感活性及剂量有关。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通常可避免这些副作用。一旦副作用出现,应立即停药,或用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静注或静滴治疗。

  (2)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β受体被抑制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在心肌有病变或心功能处于临界状态者,β受体阻滞剂可诱发心功能不全。对已有心功能不全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不当可加重心衰,宜停药或小剂量与地高辛合用,也可改为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如吲哚洛尔(心得静)、氧烯洛尔(心得平)等。

  (3)末梢循环障碍: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可收缩周围血管出现间歇性跛行、肢端发凉和刺痛,甚至皮肤坏死,但发生率不高。已有周围血管病者慎用,选用β1受体阻滞剂和具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可减轻此副作用的发生。

  (4)诱发支气管哮喘:有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和支气管哮喘者慎用,病情十分需要时可试用小剂量β1受体阻滞剂或伴有内源性拟交感活性的药物,但应避免大剂量。

  (5)神经及精神症状:如眩晕、倦睡、失眠、噩梦、幻觉及抑郁等,改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的阿替洛尔(氨酰心安)及比索洛尔(康可)等可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的发生率。

  (6)停药综合征:长期大剂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后突然停药可导致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心绞痛和心律失常加重,甚至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及猝死。多在停药后1周内发生。为防止停药综合征的发生,应逐渐减量后停药,一般1~3日内减至半量,4~6日减至四分之一量,1周左右完全停用。

  (7)首剂综合征:极少数病人初次用一般剂量的β受体阻滞剂可发生心率缓慢、血压下降,甚至心脏停搏等严重副作用。使用时应从小剂量开始。

  (8)粘膜及皮肤反应:变态反应不多见,可表现为皮肤潮红、瘙痒及皮疹。皮疹多在肢体伸侧、躯干及头皮,也可表现为牛皮癣样病变,牛皮癣病人服用心得安可使病情恶化。此外尚有眼部疼痛、惧光、干性角膜结膜炎及结膜瘢痕,也有视力丧失的报道。有些病人出现口腔粘膜溃疡、苔藓样湿疹及狼疮样病变,停药1~5周后消失。

  (9)肾功能:肾功能不好者,某些β受体阻滞剂可使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加重肾功能不全,应选用在肝内代谢的药物,如美多心安及心得安。

  (10)血脂、血糖:无内源性的拟交感活性的β受体阻滞剂,可使三酰甘油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长期服药应注意复查血脂。此外,非选择性的β受体阻滞剂可使低血糖的恢复延迟,对糖尿病病人宜选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

  (11)少见症状:包括恶心、胃部不适、腹泻、便秘及肌肉痉挛等。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