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高血压常见于哪些肾脏疾病

疾病知识  2009-03-06 04:51:32  文章出处:
  由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周围病变、肾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常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1)肾实质性病变:包括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慢性肾盂肾炎、新生物(癌、肉瘤、肾母细胞瘤)、创伤、放射性肾炎、肾盂积水、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毛细管间质硬化伴有糖尿病性肾
在您阅读前,与您分享: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受,不管躯体或精神上的愉快都是如此,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 —— 巴甫洛夫
  

  由肾脏实质性病变和肾周围病变、肾血管病变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称为肾性高血压。常见于以下几种疾病:

  (1)肾实质性病变:包括先天性肾发育不全、慢性肾盂肾炎、新生物(癌、肉瘤、肾母细胞瘤)、创伤、放射性肾炎、肾盂积水、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结节性动脉周围炎及毛细管间质硬化伴有糖尿病性肾病和蛋白尿。

  (2)肾周围病变:包括出血、肾周围炎、肾周围脓肿、肾周围肿瘤及肾周围囊肿。

  (3)肾血管病变:包括肾动脉粥样硬化症(伴或不伴有血栓)、内膜纤维化、肌层增生、弹力纤维化、血管瘤、血栓形成、栓塞、动静脉瘘、多发性肾动脉炎、主动脉病变罹及肾动脉和肾蒂扭转、肾静脉血栓形成。

  (4)其他:肾下垂、尿路结石等。

  由于上述疾病的作用,使肾脏缺血、缺氧,从而分泌多种升血压的物质,主要是肾小球旁细胞分泌大量肾素。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产生大量的血管紧张素Ⅱ,同时由肾脏分泌的破坏血管紧张素Ⅱ的血管紧张素酶则大量减少。过多的血管紧张素Ⅱ使全身小动脉痉挛,醛固酮分泌增加,钠、水潴留,从而形成高血压。反过来,高血压又可引起肾组织小动脉病变,加重肾缺血。这样相互影响,就使血压持续升高。但肾实质病变时,往往是肾实质破坏越多,发生高血压的机会越大,这说明了肾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并非完全是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动。随着肾实质的破坏,也就缺少正常肾组织所具有的抗高血压的物质,从而使血压居高不下。

  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原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高血压的表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但有时也可因为其他症状和体征不显著而使高血压成为主要临床表现。且肾性高血压本身引起的症状、体征和临床过程常与缓进型高血压病类似,少数也可转化为类似急进型高血压病的发展过程,但也有表现出一定特征性的血压变化者,如嗜铬细胞瘤等,故要注意病因的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肾性高血压可能具有以下特点:①舒张压较高,脉压差较小。②症状少。③肢体往往湿冷,面色苍白的多。④安密妥降压试验不易使血压正常。⑤病程恶性者相对较多,有肾病史,年轻者多。⑥肾功能不全明显,24 小时尿蛋白定量有鉴别价值。⑦交感神经阻滞药一般效果差。⑧出现心、脑并发症相当缓慢。

推荐健康名言:
  • 健康的身体乃是灵魂的客厅,有病的身体则是灵魂的禁闭室。——培根

  • 身体的美,若不与聪明才智相结合,是某种动物性的东西。——德谟克利特

  • 身体的健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的健康。——约翰·格雷

  • 长期的身体毛病使最光明的前途蒙上阴暗,而强健的活力就使不幸的境遇也能放金光。——斯宾塞

  • 身体既是心智的基础,发展心智就不能使身体吃亏。——斯宾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