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反思

1、大班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三)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四)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2、大班科学教案《树》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认识秋天的树,知道几种常见树的名称,感受树与季节发生着同步的变化。

  2.学习用简单的图示记录自己发现的树的不同特征,感受树的多样性。

  3.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幼儿观察桂花树、橘子树、玉兰树、梧桐树。

  1.提问:你认识这些树?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说说这事一些什么样的树?它们的叶子各是什么样的?(如桂花树枝头坠满小小的桂花;橘子树届满了果实,玉兰树长着绿绿的叶子,梧桐树树叶变黄了等)

  2.秋天到了,你发现这些树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从树的开花、结果、落叶这一明显的变化角度来进行描述)

  3.你还知道关于这些树的特别的秘密吗?(引导幼儿说出这些树有先长叶再开花、先开花再长叶之分)

  二、幼儿观察《小朋友的书 秋天多美好》第16-17页的画面。

  1.提问:这些树你认识吗?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吗?你是用什么办法认识它的?

  2.这些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三、幼儿进入树林,在寻找认识树的过程中,巩固对各种树的名称和特征的认识。

  1.教师出示几种树叶,问:"这些树叶分别是从哪棵树上落下来的?你能将这些树叶送回到树妈妈的身边吗?找到后站在这棵树妈妈旁边。"

  2.幼儿说出判断的理由:你是怎么知道这片树叶就是这颗树妈妈的宝宝呢?(引导幼儿从树叶的形状等特征来判断、推理)

  3.观察树妈妈:这颗树妈妈长什么样?(引导幼儿按整体外观、树干、树枝、树冠、树叶的顺序观察)

  4.给树妈妈制作名称标牌你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说出树妈妈的名字。老师在小卡片上写名称,并挂到树上。

  5.游戏"摸摸ⅹⅹ跑回来",巩固对树的认识。

  幼儿聚集在教师身边,教师说出一种树的名称,让幼儿跑去找,找到桂花树后摸摸树干跑回来,看哪个小朋友的速度快。

  四、收集自己最喜欢的树叶带回幼儿园。

  并说说喜欢的理由教师收集幼儿对树感兴趣的问题,指导幼儿将有关树的问题用图画的形式画出来,张贴在主题墙上。

  五、绘画:我眼中的树。

  1.幼儿绘画。

  2.分享交流,感受树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我结合主题和幼儿一起到户外观察各种各样的树,我们一起从教室出发,一路走一路看,和着春天的气息,孩子们对这次亲临活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公园,我们看到了垂柳,看到了罗汉松,看到了柏树,看到了梅树……在幼儿的作品中,他们把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各种各样的树都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王伊诺小朋友一个内向的小姑娘,她把柳树画成了一个俏姑娘,有着长长的辫子,随着风在左右摆动,因为在她眼里柳树姑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她的好朋友。心仪的桃树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红的,黄的,紫的……因为在她心中桃花是最漂亮的,是她最喜欢的。

3、大班科学教案《茶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品茶的过程中初步了解茶叶的功效。

  2.通过观赏茶艺初步掌握茶具的名称,用途和摆放。

  3.享受自主设计茶具摆放带来的乐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初步了解其特性。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基本茶具、茶具摆放图片、泡茶视频

  2.经验准备:幼儿对茶具有一定的了解,有过喝茶的体验

活动过程

  (一)通过品茶与谈话,引起幼儿对茶叶的功效了解

  1.教师给幼儿喝茶,幼儿尝试说出茶叶的功效

  教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杯茶,请小朋友品尝一下自己桌上的茶,喝完请轻轻把杯子放到原来的位置上,并告诉老师你喝到的茶是什么味道的。

  2.教师提问幼儿从中喝到的味道,以及尝试让幼儿自主说出茶叶的功效。

  3:教师对于幼儿给出的答案给出补充和总结

  师:小朋友说的非常好,我们喝茶可以提神、助消化、提高免疫力、长高。还可以让我们的女生变的越来越漂亮,男生越来越帅气。

  (二)通过观看视频,认识茶具并且了解它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1:教师第一次播放视频,幼儿初步感知茶具的作用

  ⑴师:茶对我们身体有这么多的好处,那小朋友知道要泡出一杯这么香的茶,需要用什么来泡吗?

  ⑵师:小朋友们都知道是茶具了,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段视频,看看茶艺老师用哪些茶具泡茶的?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⑶边播放视频,教师边解说

  2.教师第二次播放视频,幼儿能够说出茶具的名称和作用

  ⑴师:视频中的茶艺老师表演的非常的优美,小朋友们想再看一遍吗?在看视频的时候要听清茶具的名字?想一想它们用来做什么的?

  ⑵幼儿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说出看到的茶具的名称和用途。

  3.教师通过提问、示范和讲解,引导幼儿认识茶具的名称、用途及个别茶具的使用姿势,

  每介绍一个茶具就要相对应的介绍出这个茶具所相对应的使用姿势。(包括:随手泡、茶盒、紫砂壶、公道杯、茶杯、茶托、茶巾、茶道六君子、茶席和茶盘)

  (三)自主操作,学会摆放茶具

  1.自主设计茶具的摆放,体验其中的乐趣。

  (1)教师出示全部的茶具,幼儿挑选出摆放在茶盘里的茶具

  师:茶具家族里有许多的茶具宝宝,哪些是可以放在茶盘里面的,哪些是放在茶盘外面的?(出示PPT,让幼儿边说出茶具的名称边分类)

  (2)教师提出任务,幼儿自己尝试给茶具摆位置

  师:小朋友,我们已经和茶具宝宝交朋友了。小朋友在班级有自己的位置,那茶具宝宝在茶盘上也有自己的位置,让我们一起给茶具宝宝在茶盘上找一个合适的位置吧!看看怎样摆放又美观又方便我们泡茶?它们很脆弱要轻拿轻放哦。

  (3)幼儿自主摆放茶具,教师进行指导。

  2.示范正确的摆放,进行统一指导

  (1)幼儿分享各自的摆放结果

  师:你的茶盘里摆放了哪些茶具宝宝?它们是怎么摆放的?为什么要这样(引导个别幼儿展示给大家看)

  (2)展示正确摆放的图片,提出要求:a:公道杯、紫砂壶的嘴都不能对着客人,b:紫砂壶不能被挡住;c:公道杯和紫砂杯是好朋友,它们要面对面靠得近一些;d:茶具不能摆放太分散

  师:根据要求小朋友再调整一下吧

延伸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摆放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看,瞧一瞧爸爸妈妈是怎么用茶具宝宝来泡的。

活动反思

  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幼儿能够清楚的知道茶壶的作用是接水已经倒水,但他们对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并不清楚。在这节美术活动课中,以茶壶为题,让幼儿更直观的了解茶壶,知道他的组成以及作用。

  因为班级里有平时倒水的茶壶,我们就直接先观察班级的茶壶,根据之前积累的经验,幼儿能够直接说出茶壶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由壶嘴、壶盖、壶身、手柄组成的。以至于这节课上的很轻松,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范点拨时,因为有实物,便直接拿实物写生,幼儿作画时也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作画。在结束环节,幼儿欣赏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壶的外貌特征,装饰的图案是否完整,运用的色彩是否干净、漂亮。在创作方面可以转动纸张,换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画时,我主要观察黄**小朋友,因为在这几次作画中明显能够感受到他不敢画,有时候明明是会画却不敢画有时还会哭,在跟他家长沟通过后,今天作画时,他已经能够下笔,并且主动告诉我他画了一个小巧的茶壶,但在借形想象时,他又不敢画而且默默的擦眼泪,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是由于爸爸外出开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于自己不自信,不敢画。于是我便轻轻走到他身边跟他说,没关系,自己画出来的都是最棒的。他听了我的鼓励,便动手画了几笔,又说自己不会画了,我问他你把茶壶变了什么,他回答说不知道。在点评时,我还是以表扬鼓励的形式表扬了他的作品。让他知道自己画的都是最棒的。

4、大班科学教案《太阳》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太阳虽然对幼儿来说经常看到,但它究竟是什么样儿,对人和动植物有什么好处,幼儿对此充满了好奇心,因此我设计了探索太阳的活动,激发幼儿探索宇宙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太阳。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掌握太阳的特征,了解太阳光颜色的变化,激发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

  2、引导幼儿用多种形式来表现太阳的特征,巩固并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观察感知太阳,掌握太阳的特征。

  2、引导幼儿动手、动脑,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的特征。

活动准备

  三棱镜、茶玻璃、太阳用处的碟片、七色光图、吹塑纸和蜡光纸剪成的几何图形、图画纸、颜料、彩色笔和红毛线。

活动过程

  一、导入新课:讲故事《小猫找太阳》。

  二、用三棱镜发现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

  三、探索太阳是会发光、发热的:

  1、幼儿亲身站在太阳光下体验:明与暗,感知太阳会发光。

  2、感知“太阳光下”与“没有太阳光”有什么不同。

  四、太阳的用处:

  1、给整个世界带来了光明。

  2、促进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3、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4、太阳光照在人和动物皮肤上会使皮下血管扩张,增加有毒物质的排泄和抵抗力。一旦缺少阳光,人和动物的发育都会出现严重的问题。

  五、教师引导幼儿以多种形式表现太阳:A组、用蜡光纸和吹塑纸剪成的图形拼太阳、贴太阳。B组、用红毛线绕太阳。[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C组、用彩色笔画太阳。D组、将颜料滴在纸上,再把颜料向四周辐射地吹,吹出一个美丽的太阳。

活动延伸

  1、幼儿和太阳做影子游戏。踩影子、做手影、用镜子照太阳。

  2、通过画影子,记录太阳不同时间的变化。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成功之处是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动手动脑的能力,激发幼儿认识太阳探索宇宙的兴趣。不足之处是在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时,幼儿对颜色辨别不清。如果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先放碟片让幼儿观察雨后彩虹的颜色,然后融入太阳光颜色的辨别,这样就更好了。

5、大班科学教案《花》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品品、听听、玩玩了解花的用途。

  2.创造性地设计花的礼物,使幼儿进一步萌发爱花、护花的意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花的多样性及特征。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场地布置(花仙子的花园)

  2、金银花露、玫瑰花茶、菊花茶、桂花糕、蜂蜜、花卉精油、熏香用品、干花袋、花朵装饰品、春姑娘图片、花朵头箍、纸、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环境,感知花的美

  1.带入场地:今天我们去花仙子的花园玩(.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好吗?

  2.观察环境:你们觉得花仙子的花园怎么样?为什么漂亮?看见花你感到怎么样?

  二、观察、品尝、发现、感知花的用途

  1.出示花的礼物:花仙子还为我们准备了许多礼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吗?

  2.幼儿观察、品尝花的礼物

  (1)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礼物吗?它是怎么用的?

  (2)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尝尝、戴戴、喝喝、用用花的礼物。

  3.逐个提问:这是什么?可以用来做什么?

  4.小结花的用途提问:花还可以做什么?

  (1)做药

  (2)可以吃

  (3)泡茶喝

  (4)用花做好看的装饰品。

  (5)清香空气

  (6)可以美容……

  三、创造花的艺术品

  1.观察花仙子的花朵头箍:花仙子的礼物你喜欢吗?我也用送点礼物给花仙子。我的头箍是用什么做的?

  2.提出创造的要求:你想不想用花做礼物送给别人?后面老师准备了纸笔,请你们把自己想做的花的礼物画下来。等下说给大家听,你做了什么花的礼物,准备送给谁。

  3.幼儿绘画:花的礼物

  4.幼儿描述自己的创造。

  四、情感激发你觉得花的用处多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花

教学反思:

  花是同学们喜爱的植物,真实的花给人们带来了美丽的环境,美好的心情。装饰花卉又称花卉图案。图案本身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自然形象虽然很美,但它还不能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人们的生活需要用更加理想、更加超然的艺术形象进行美化,因此就有了由自然形象变为装饰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图案变化。本课花卉图案设计是在对花卉熟悉的基础之上,对自然花卉物象的艺术加工。本课内容重点是设计应用。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比较合理,电教手段的运用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图案设计的过程与方法,学生学到了图案设计的有关知识。另外,在课上发现学生创作不够大胆,能够马上示范并指出,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作业效果较好。

  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在图案创作方法的讲解上还有些粗糙,学生学习得不够深入,解决方法是让学生带有花卉图案的生活用品进行小组分析讨论),当时是怕学生画不完就把这个环节去掉了,教学方法还不够灵活多样,师生互动不够。

  总的来说,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还算比较满意,今后我要多研究,更加踏实备课,争取把课上得更好一些,使学生受益。

6、大班科学活动教案《让热水变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让热水快点变冷的多种方法。

  2、体验参与实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3、乐意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塑料杯、玻璃杯、擦手干毛巾、冰块、水盆(中间加水)、调羹、扇子、空杯子、记录表等。

【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引出幼儿思考。

  1、小朋友看,鲍老师这儿有一杯水,请你猜猜这杯是冷水还是热水?

  2、你是怎么猜出来的?请一名幼儿上来摸摸杯子,感觉怎么样?

  3、如果我把这杯热水一直放在这儿,结果会怎样呢?

  二、设计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案。

  1、可是,现在鲍老师口渴了,好想喝水啊!但是这杯水又太热,你有什么好办法来帮帮我,使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吗?小朋友来动动脑筋。

  2、幼儿讨论回答。

  三、幼儿操作实验。

  1、我不想用你们的方法,我就让这杯热水自己冷,小朋友就按你们刚刚想的方法来做实验。鲍老师和小朋友来比比,谁的本领大,谁的热水温度降得最低,好不好?

  2、引导幼儿分工实验。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

  四、交流讨论。

  1、我们现在来做小小观察记录员,用温度计记录你的水温。

  2、为什么我的这杯热水温度下降慢,而你们的热水温度就下降速度快呢?

  五、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许多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方法,比如我们“用扇子扇”、“用嘴吹”、“用调羹搅拌”、“用空杯子相互调换”等方法,是将热水的热量慢慢传递到空气中,降温比较慢。比如我们“添加冰块”、“添加冷水”、“放在冷水里浸泡”等方法,是将热水的热量传递到冰块和冷水中,使热水温度降低,达到降温作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7、大班科学教案《水变干净了》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因为我们是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对很多问题他们都喜欢去考虑去研究。通过这个游又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同时教育幼儿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过滤能使水变干净。

  2.培养儿童的探究精神,激励幼儿相处更多的过滤方法。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水变干净,在实验过程中要慢,讲解要细。

  活动准备

  1.泥沙水

  2.玻璃杯

  3.纱布。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脏水,思考使脏水变干净的方法。

  教师出示脏水并提问:“脏水是什么颜色?里面有什么东西呢?用什么办法能使水变干净?”

  教师小结:“脏水里面有沉淀物,这些沉淀物是可以清出的。清除有一个好方法就是过滤。”

  2.指导幼儿进行水的过滤操作。!.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教师分发器材和材料,知道幼儿先将纱布蒙在杯子上做过滤网,再把脏水慢慢倒在纱布上;边到边仔细观察纱布上有什么东西,过滤后的水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小结:“纱布上的泥沙,纱布挡住水里的泥沙,漏下水,杯子就变干净了。”

  4.引导幼儿讨论:水有什么用处?怎样保护水资源?

  教学反思

  这节课让幼儿很感兴趣,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孩子们的探究力,同时也知道了怎样保护水资源,怎样节约用水。主要不足:实验过程中应该再利用其他材料做过滤,让幼儿知道其实过滤的方法不止一种。

8、大班科学教案《灯泡》含反思

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科学领域指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生活进行";"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引导幼儿积极参加小组讨论、探索等方式,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与结果"等。幼儿园的科学探究活动是提高幼儿自主探究及观察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大班上期的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及其变化非常敏感,好奇心强,更喜欢动手去摆弄材料,探究兴趣与能力在不断地发展。幼儿喜欢玩电动玩具,喜欢摆弄电池,从幼儿的实际水平及兴趣出发,我选择了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灯泡、电池、电线为主要材料,设计了本次活动《灯泡亮了》,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活动难点"能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与结果"。以"帮小兔装电灯"为主线贯穿始末,试图通过自主探索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的探究情境中运用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等多种方法,探索让灯泡亮起来的方法;同时通过猜测、验证、记录等形式,让幼儿在操作比较中发现哪些物体能导电,哪些物体不能导电,使幼儿充分体验到科学探索的乐趣及合作探索的快乐,提高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同时,也从中懂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电安全,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活动目标

  1. 对导电现象感兴趣,喜欢和同伴合作探索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2. 探索用电线等物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并能大胆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3. 提高合作探索与用符号记录表达的能力;知道日常生活中的用电安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观察过班级电灯的线路与构造;熟悉实验材料的名称与特征;已初步了解电池、电线的特征;练习两两合作常规。

  2. 物质准备:

  (1)学具:第一次--两人一盘材料:电池、电线(连着灯泡);

  第二次--增加两人一盘材料:布条、毛线、塑料绳三选一,回形针、铜钥匙、铁丝三选一,黄、蓝记录纸各一张、笔等。

  (2)教具:小兔房子情景图、老鼠玩具一只、断电线一截、学具一套、猜测图、梳理图、展示板两块、亮与不亮图标以及"√、×"的符号标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题。(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

  1. 出示情景图,激发兴趣:

  师:今天小兔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

  2.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 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A)两个人一盘材料,请你们合作进行实验;

  (B)做好实验后,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说你的灯泡亮了吗?你是怎么做的?

  (C)听到琴声后要放好材料马上回到位子上。

  3. 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A)教师重点引导幼儿两两合作进行实验,不争抢材料;

  (B)引导幼儿观察电池正负极的特点,鼓励幼儿用语言完整描述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C)鼓励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实验过程与结果。

  4. 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1)师:我们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2)结合梳理图示鼓励幼儿大胆表达。

  (3)梳理小结: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一头,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4)帮小兔家接电线。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表达操作过程和结果)

  1. 设置问题情景:

  师:不好了,小兔家刚安好的电线被老鼠啃断了一截,灯又不亮了,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呢?

  2. 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幼儿猜想:

  (1)设疑猜想:红布条、绿毛线、白色塑料绳、回形针、铜钥匙和铁丝,这些东西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

  (2)教师在记录表上做猜想记录。

  3. 讲解实验及观察要求:

  (1)两个小朋友在桌子上选择一盘材料做实验,每盘都有一黄一蓝两张记录表,看看上面画了什么材料,就根据记录表选择材料做实验;

  (2)请将这些材料的一头与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接在一起后,将材料的另一头接到电池的一端做实验;

  (3)每做完一次实验,就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并写上你们两个人的号数;

  (4)全部实验结束后,回到位置上和其他组的小朋友说一说,你用的是什么材料?你是怎么做的?你发现了什么?

  (5)收拾的时候,请将记录纸按亮与不亮符号分别贴在板上。

  4. 幼儿实验,教师指导:

  (1)提醒幼儿根据记录纸陆续取相应的材料做实验;

  (2)鼓励幼儿两两合作实验,一人拿电池,一人拿电线;

  (3)提醒幼儿将材料的一头和没有灯泡的那端电线丝缠在一起,并用材料的另一端连接电池一头做实验;

  (4)鼓励幼儿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观察的过程与结果。

  5. 两两交流。

  6. 集中交流,引导幼儿看记录表分析并验证:

  重点鼓励幼儿大胆连贯地描述实验过程与结果,并根据幼儿的记录情况与猜想情况进行验证,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使灯泡亮起来的方法。

  7. 师幼共同小结:

  铁、铜等金属的东西能导电,塑料、布和毛线不能导电。

  四、活动结束。(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1. 接电线使灯泡亮起来。

  2. 教育幼儿安全用电。

活动延伸

  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幼儿继续探索实验的愿望。

  师: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呢,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觉得我的活动提问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问的效果也很好。可以说在大家的讨论下,提问的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幼儿不仅会说了,而且还更会问了。这样的自由探索活动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孩子们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发挥了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9、大班科学教案《弹性》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2.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3.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准备:

  海绵、气球、松紧带、皮筋、橡皮、积木、铅笔、袜子、手套、皮球、橡皮泥、弹簧秤、游泳眼镜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操作,初步感知弹性。

  (1)幼儿玩气球、海绵、松紧带,拉一拉,捏一捏,压一压,看看它们会有什么变化?

  (2)幼儿玩耍,教师巡视,观察幼儿操作中的发现。

  (3)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发现。

  2.幼儿再次尝试,获取弹性的经验。

  (1)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物体不对它们用力时,一松开又会有什么变化?

  (2)组织幼儿交流自己的新发现。

  3.引导幼儿归纳弹性物体的特点。

  (1)小朋友,刚才我们玩了这些东西,你们知道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

  (2)幼儿思考,自主发表各自的观点。

  教师总结:这些东西真有趣,对它们用力时,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变形,一松开,又会变成原来的样子,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弹性。

  4.幼儿用身体的各种动作表示弹性。

  5.联想实际,引导幼儿说说有弹性物体的用处。

  (1)刚才我们发现皮筋、海绵、气球它们都具有弹性,除了这些东西还有哪些东西是有

  弹性的呢?

  (2)这些有弹性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呢?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补充或丰富,如:沙发、席梦丝床垫里有弹簧和海绵,坐着躺着觉得很舒服;弹簧秤小小的,携带很方便……。

  6.物体分类。

  幼儿玩桌上的一些材料,找一找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哪些东西是没有弹性的,然后帮它们分分家,分别放在桌子的左边和右边。

  7.游戏:奇妙的口袋。

  幼儿到口袋里摸出一样东西,放在老师手里不让大家看到,然后用动作告诉大家这个东西

  是有弹性的还是没有弹性的。

  8.小结活动:

  小朋友,请你们回去再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有弹性的,找到了玩一玩,再来告诉大家。

延伸活动:

  下了课,请小朋友到你的好朋友身上,到教室里找一找,能不能找到有弹性的东西。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捏捏海绵,拉拉皮筋,压压气球,通过让幼儿对这些有弹性物、体的操作,充分的感知材料,探究材料,从而获得了有关弹性的经验。并结合幼儿已有的探索经验,提出问题:这些东西它们有一个什么共同的秘密?在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存在问题:关于弹性的概念很大,本次活动的目标只是让幼儿通过操作,初步感知弹性,有些物体所具有的弹性将有待与幼儿长大后再去研究,游戏时教师对乒乓球弹性的讲解只会带给幼儿一种误解。

10、大班科学教案《让硬币浮起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尝试使用多种辅助材料让硬币浮起来,激发幼儿对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2.大胆猜想并进行验证,探索哪些物体更容易使硬币浮起来,学习记录沉浮实验结果。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让幼儿动手操作硬币怎样浮起来。

  2、难点:幼儿学习记录试验结果。

活动准备

  1.材料盒三组(各种类型的纸一组,大小不同的塑料瓶盖一组,铜块、铜片木块一组)

  2.一元硬币、装有清水的大盆3个,干抹布,记号笔,记录表(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操作兴趣。

  师:(出示一元硬币)这是什么?

  请小朋友想一想,如果把这枚硬币放进水盆里,它会沉下去还是会浮起来?(幼儿讨论。)

  师:刚才有的小朋友说会浮起来,有的说会沉下去。到底会怎样呢?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吧。

  2.讨论。

  师:我们大家都看到了,硬币一放入水中就怎么样了?(沉下去了。)那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有什么办法能让硬币浮在水面上呢?

  幼儿自由讨论,大胆回答。鼓励幼儿想出与别人不同的方法。

  3.猜想并操作实验。

  (1)出示实验材料。

  师:刚才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让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一一出示材料并让幼儿了解其名称。)

  (2)出示记录表,讲解记录方法。

  师:猜一猜,在这些材料中,哪些材料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www.banzhuren.cn)你觉得会使硬币浮在水面上的材料下面打“√”。

  (3)动手操作,验证结果,并记录。

  师:下面就让我们用这些材料来试试吧,看谁能使硬币浮起来。

  提醒幼儿注意几点要求:

  a.每组一个大脸盆,玩的时候,不能挤,更不能抢,要互相谦让,遵守纪律。

  b.注意别把水洒到桌上或地上。

  c.每一种材料都要试一试,将用过的材料和未用的材料分开摆放,同时看看成功了没有?等所有的材料都试过后,在记录表“结果”一栏后面记录,在成功了的材料下面打“√”。

  (4)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提问:哪些材料能帮助硬币浮在水面上,那些不能,你是怎样操作的?

  你的猜想与实际操作结果一样吗?

  小结:不同的纸帮硬币浮起来的程度不同,有的纸不能帮硬币浮起来。

  塑料瓶盖的大小不同,尽管它能自己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

  当物体的形状改变时,就可以帮助硬币浮起来。

  铜块可以沉到水底,但将它变成铜片后就能浮起来了。

  (5)小结。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它就会浮起来了。有些小塑料瓶盖尽管自己能浮起来,但却不能帮助硬币浮起来。纸船开始会浮起来,也能帮助硬币浮起来,但吸水后就会沉下去。

  4.教学延伸。

  硬币放进水中会沉下去,但我们借助一些会浮的材料来帮助它,就让它又浮起来了。在我们的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如,不会游泳的人借助游泳圈,就能浮在水面上。你们还知道哪些呢?(如铁块放入水中会沉下去,但造成了船以后,船会浮在水面上……)

活动反思

  为了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幼儿园对年轻教师进行磨课活动。(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我选择《科学课让硬币浮起来》,此活动方案是在有经验教师的帮助下修改的,结果比第一次的课堂效果要好的多,我总结如下:

  1.材料的投放

  (1)有目的的投放材料。材料的投放要为达成课程目标服务,选择大小不同的同种材料,目的在于让幼儿探索能否让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有关。

  (2)教师的教具要有利于孩子观察。第一次我使用不透明且小的水盆作为演示教具,孩子们观察不到,导致课堂乱而无序。

  2.有效的记录

  为了节约时间,第一次猜测记录,我采用集体记录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间接的交给了孩子们辅助物的表示符号和记录方法。

  第二次操作的记录,小组一份记录表不仅有利于小组的合作,而且更有利于观察操作结果,从而进行总结。

  3.活动环节,层层深入,重难点分明

  活动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猜测、探究、拓展,其中第三个环节是重点,感受物体沉浮的变化,探究硬币浮起来与辅助材料的大小、是否沾有水沾有多少水、硬币放在辅助材料的位置有关。第四个环节是难点,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1、大班科学教案《平衡》含反思

  设计意图

  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

  活动目标

  1.探索物体的平衡。

  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

  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活动准备

  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

  1.出示纸和铅笔

  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

  2.幼儿操作 :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

  3.师生交流。

  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

  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

  4.幼儿再次操作。

  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

  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

  2.幼儿猜测。

  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

  4.师生交流。

  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

  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

  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

  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

  3.交流分享。

  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

  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

  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

  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

  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

  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

  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

  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

  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

  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

  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

  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

12、大班科学教案《沉浮》含反思

设计背景

  体育课时,我班的小朋友无意间把球投入了正装满水要用来打扫卫生的桶中,我见球有些泥污,就随手把球往下压,洗一洗,然后松开了手,球马上浮了上来,孩子们很好奇。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孩子们了解物体放到水中有沉浮现象。

  2、培养孩子们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细致观察能力。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点难点

  1、这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小朋友们知道水有向上托物体的力(浮力)。

  2、难点是漂浮的物体在一定情况下也能下沉。

活动准备

  能盛水的家具(如:盆、桶等)并加满水,小皮球、小石头、干木块

活动过程

  1、让孩子们轮流感受水的浮力。老师先让孩子们将小皮球放在盛满水的盆中,小皮球浮在水面,然后叫他们用手把小皮球按到水底,让孩子们感受水有把球向上托的力,再把手松开,小皮球马上浮到水面上。问孩子们:小皮球被我们按到水底,一放开手小皮球为什么自动浮起来?我们按小皮球的时候手有什么感觉?小朋友都说:手被弹开的感觉。结论:这是水中有浮力。

  2、让孩子们把石头和干木块分别放入水中,观察沉浮情况:石头很快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却浮在水面上。提问孩子们:为什么石头沉到水底,而干木块又浮到水面上?结论:石头重,容易下沉;而干木块轻,容易浮在水面上。

  3、让小朋友们说一说,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到了什么。

教学反思

  1、本节课是幼儿园大班的科学常识课,主要通过实践来了解,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找到答案,用玩的方式让他们更好的感觉到学科的乐趣,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使他们乐于观察、乐于尝试,发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

  2、每一个孩子都能积极的加入到活动中,可以很好的从各个角度发现问题。

  3、在今后做活动要准备多些设备,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动手做,让他们对学习感到兴趣。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将会将实验物品换一换,再让它们尝试更多,孩子们更深一步了解沉与浮。

13、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让热水快变冷》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三)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四)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14、大班科学教案《变废为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废品再利用的意义,懂得爱护环境。

  2、启发幼儿积极思考,提高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使幼儿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懂得废物利用,节约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知道废物利用所带来的社会价值,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固体胶,制作手工的废旧物品材料若干。

  2. 用废旧物制作的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什么是垃圾?(不要的东西,没有用的东西)

  2.垃圾的来源? (生活,工业,农业,商业)

  (二)废品给我们带来的危害。(看图片)

  (三)垃圾的处理方法(掩埋法,焚烧法),以及它们的弊端。

  小朋友又能做些什么呢?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激励幼儿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我做起,争当环保小卫士。

  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环保小卫士呢?老师有一个好办法:我们可以将一些可回收利用的废品做成漂亮的礼物送出去,你们觉得呢?

  (四)废旧物品用途多

  1、小朋友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废旧物品?它们能制作成什么东西?

  孩子们回答。

  教师总结:有烟盒、药盒、火柴盒、粉笔盒、鞋盒等,纸杯、挂历纸、蛋壳、旧电池、酸奶瓶、VCD片、玉米秸、竹竿等。它们能做成飞机、轮船、汽车、火箭、坦克、企鹅、高楼、大桥等。

  2、小朋友,你们真聪明,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课件: 请幼儿观看用废旧物品做的物品图片、玩具。

  3、出示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的玩具《纸灯笼》,引起幼儿的制作兴趣。

  (1)教师:看,这是什么?知道这件宝贝是用什么做的吗?(废旧的宣传单),小朋友想要一个这样的灯笼吗?快动起手来吧!

  (2)动手制作。

  1、师:现在在小朋友面前的是老师用废旧的纸裁好的各种图形,小朋友可以从中选择喜欢的图形进行制作。

  2、教师进行示范,幼儿进行操作。 (制作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多鼓励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

  (五) 教师小结:

  小朋友,小灯笼漂亮吗?老师这还有很多这样的玩具不但非常漂亮,而且全是用废旧材料做成的,你们千万不要小看身边任何一件看似没用的东西,说不定用处可大了,所以,以后在日常生活中要搜集一些废旧材料,准备二次利用。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能变废为宝。

活动反思

  作为一堂综合性课程,“变废为宝”活动的开展对老师和幼儿各方面的能力都具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要求。要开展好,教师就需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使用何种教学方法和学法来进行教学会取得好的效果;要如何安排活动环节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进行学习操作等等。

  谈话活动中,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到废旧材料是可以再次被利用的。有的废旧材料是可以收集的,有的废旧材料是不可以收集的,并且激发了幼儿自己利用这些废旧材料制作有用的东西的欲望。

  幼儿制作前我给幼儿介绍了制作材料,并提出要求。在活动的过程中及时帮助幼儿解决困难,对幼儿有创新的想法及时给予肯定。

不足之处

  活动时,大部分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展示的范例来进行制作。我想,如果把主动权还给孩子引导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进行多种制作方法的尝试,可能会对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有更好的启发和帮助。

15、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让热水快点变凉》

【设计意图】

  下午起床,仁雅在喝水时随口说了一句“好热呀”,浩新小朋友马上对我说:“你用嘴多吹一下就不烫了。”我问孩子们:“你们还有没有办法使我这杯热水快点变冷?”孩子们一口气说出了很多办法。幼儿在这方面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其实平平常常的生活往往蕴涵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因此我设计这一活动来引领幼儿运用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关注、探究身边的科学现象。

【活动目标】

  1、能用多种方法探究热水快点变冷的秘密。

  2、乐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1、杯子,内装有热水;

  2、温度计(6)、冰块、冷水、扇子、筷子、空杯子、脸盆(内装有冷水)、毛巾等;

  3、“热水快点变凉”实验操作记录大表、每组一张记录卡。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小猪喝水》故事导入,提出问题:用什么方法能让热水快点变凉些?

  (1)组织幼儿讨论,让热水变凉的快捷方法。

  (2)请幼儿一起来分享交流经验。

  2、教师小结,找出生活中易于操作的方法,记录在“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表中。

  (1)引导幼儿猜想:提出问题:哪种方法可以让热水的温度降的最低呢?

  (2)请幼儿分别在并记录表中记录。

  二、操作部分

  1、提供操作材料,幼儿分组进行“热水变凉”的实验操作。

  (1)提供操作材料,请幼儿商量,每组选用其中一种材料进行实验。

  (2)教师讲述实验操作的要求。

  (3)实验在3分钟内让热水快点变凉。

  (4)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教师计时,3分钟后停止实验活动,请每组幼儿来测量热水降温的度数,并记录在卡片上。

  2、交流分享,讨论“热水变凉”的实验结果,并记录在实验操作表中。

  (1)请幼儿观察:实验后,哪组热水温度降的是最低的?并记录在操作表中。

  (2)集体讨论:为什么这种方法能使热水凉的快?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1)小朋友帮助小猪找到了能使热水最快变冷的方法,小猪在这里要谢谢小朋友。

  (2)如果使用不同的降温方法,热水降温的速度也不同。我们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后,要学着自己去想办法解决问题。

  整理操作用具,结束活动。

16、大班科学教案《蛋宝宝变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2、培养幼儿善于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的能力及与同伴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一张教师示范图示、少量沙子、鸡蛋壳若干、小瓶子若干、蜡烛

活动过程:

  一、出示蛋宝宝,引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前段时间有一位世界上最有名的魔术师来中国了,你们知道他是谁吗?那你们想不想做魔术师呢?好,那今天就请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和蛋宝宝以及它的助手沙子一起来变个魔术吧!”

  二、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游戏中蕴涵的一些简单原理。。

  1、出示图示1,引导幼儿通过尝试来完成图示中的三个任务。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小药瓶上站立

  “小朋友,你们看看这些蛋宝宝在沙子的帮助下都能变一些什么魔术呀?哦,这个魔术能不能成功吗就得看看你们这些小小魔术师的本事了!那现在就请你们赶快来试试吧!”

  2、幼儿演示实验过程,教师将幼儿的实验过程中沙子的变化在图示中进行记录。

  “好,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那请你们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吧!好你真能干,表演的真棒!那请你告诉我你把沙子放到蛋宝宝的什么位置魔术成功了?你们还有没有别的方法?”——成功的情况

  “你们的蛋宝宝都站起来了,但他的魔术失败了,我们看看他为什么失败了?”(放置沙子的多少)

  3、对实验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小结。

  “原来蛋宝宝变的魔术是否成功和你们放的沙子有关系,只要放得少少的就能成功了,原来只要知道其中的奥秘,变魔术也是很简单的哦!”

  三、将蜡烛油滴在沙子上固定沙子的位置,再次进行实验。

  1、请幼儿进行第二次实验前的猜想并说明原因。

  “金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沙子放的较少的蛋宝宝,那现在请你们再来变变魔术看,看看能不能完成这三个魔术。”

  2、出示图示2,请幼儿再次进行尝试,并自己寻找答案。

  (1)蛋宝宝横躺

  (2)蛋宝宝站立

  (3)蛋宝宝在瓶子上站立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你们发现了什么呀?它能不能完成呀?”

  4、幼儿再次操作并引导幼儿了解实验的原理。

  “刚刚那只蛋宝宝为什么可以完成魔术,而这只蛋宝宝为什么就不能完成魔术呀?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两只蛋宝宝有什么不一样?”

  “原来肚子上有沙子的蛋宝宝只能完成横躺的魔术,而脚上有沙子的蛋宝宝也只完成站立和瓶子上站立的两个魔术,而这些蛋宝宝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不倒翁哦!”

  四、幼儿扮演蛋宝宝,愉快的进行游戏结束活动。

  “好,现在今天我们自己也来做回不不倒翁蛋宝宝,来跟着音乐动起来吧!”

活动反思:

  调色其实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活动,如何使传统的活动有一定的新意,是我组织这个活动必须考虑的问题。班级的角落里有许多空的饮料瓶,这是我们给美工区准备的,但我经常看见幼儿把水灌在里面倒来倒去玩得非常的开心,于是我想是不是可以把调色这样一个过程和瓶子结合在一起呢?让幼儿在玩瓶子的过程中调色,又在调色的过程中玩瓶……

  这个活动,初步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巩固了对三原色的认识。考虑幼儿对调颜色没有丰富的经验水平,我把重点确定为调配新的颜色,并学念儿歌;难点为尝试创编儿歌,并把自己想到的事物绘画下来,并且乐意在师生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作品。

  仔细分析整个活动,觉得的问题就是老师自身的预见性不够强,应该在活动前就要考虑到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在调色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变化一下调配的方式,把有红色的颜料水慢慢加入黄色的颜料水中。还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总是过多地考虑自己的想法,总想引导幼儿跟随自己的设计走,让孩子来适应老师,这其实违背了教学规律,也是不适合孩子的。如果我当时能针对出现的意外“将计就计”:既然孩子们看见了红黄两种颜色调成的颜色不一定是橙色,可以让孩子逆向思维并敢于尝试,如何将红黄两中颜色变成橙色,那就是要在黄色中加入少许,让孩子有不断探索的机会。其实这也是活动最宝贵的教育价值。

17、大班科学教案反思《会变的水》

  活动目标:

  1、了解水由于温度的高低,会发生变化的物理现象,遇热会变成水蒸气,遇冷会结成冰。

  2、通过实验验证水的三态变化,发展探究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请幼儿在家里用冰箱做“水和冰”的实验。

  2、准备一只煤炉、锅、烧杯。

  3、挂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朗诵散文诗《会变的水》,引导幼儿思考水是否真的会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二、回忆生活经验和在家做的“水变冰”的小实验,讲述“水是怎样变成冰的”。

  三、幼儿观察水遇热的变化

  教师操作实验,引导幼儿观察:

  1、你们发现水烧热后有什么变化?

  2、你们看到杯口冒出了什么?

  3、水气是从哪里来的?

  4、水变成水蒸汽后到哪里去了?

  5、杯子里的水有没有少?

  6、水在什么时候变成水蒸气的?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把水蒸气变成水?”

  1、提问: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汽变成水?

  2、幼儿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

  3、利用实验材料进行操作验证。

  五、帮助幼儿梳理有关水的三态变化规律的经验:当水的温度在“0”度

  以下时,水就变成冰。冰融化了变成水。水热了就会变成水蒸气了。<.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水蒸气遇冷又会变成水。

  六、跟读散文诗《会变的水》,启发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进一步观察水的变化。

  活动反思:

  反思一:创设环境有利于孩子发展。

  这次活动是以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所以我选择在室外进行活动,让一部分幼儿坐在两排台阶上,一部分幼儿围坐成圆圈,以便能让每个幼儿都能看清楚实验的全过程,引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事实证明,孩子们在这次活动中情绪愉快轻松,大部分幼儿的注意力能集中。

  反思二:追随孩子的兴趣,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当我出示孩子们自己带来的冰块问“水是怎么变成冰”时,由于从冰箱中拿出来有段时间了,小朋友看到冰有些融化了,就开始争论:“冰怎样变成水了?”“这个冰块怎么这么小了?那块还很大呢?”……这是我在教学中没有设计到的,显然大家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决定把这个问题交给孩子们讨论,将幼儿分成小组,进行小实验。鼓励他们用各种办法把冰块变成水。如太阳晒、暖气烤、开水浇、凉水泡、小手捂等。让幼儿比较哪种方法能让冰融化得快一些。引导幼儿发现温度越高冰融化得越快。

  反思三:当提问不利于幼儿活动时,及时引导,加以调整

  在活动中我设计了这个问题:“水可以变成水蒸气,我们能不能把水蒸气变成水?”幼儿一时难以回答上来。我就请幼儿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提示在歌曲《云》中这样唱:“白云白,蓝天蓝,……不装鱼,不装虾,装的却是小雨点”。对幼儿讲解水蒸汽升上天空后,会变成白云,遇冷后会变成雨水落下来。提问:小朋友在洗热水澡的时候,有水蒸气吗?墙上为什么会有水珠呢?再提醒幼儿思考,我们现在有什么办法让水蒸气变成水。这样一下子就启发幼儿想出了好多方法。“找来冰箱里冷的空气。”“玻璃是冷的,把玻璃盖在上面”。“我的手也很冷,也可以放在上面让它变成水”……

  反思四:重视幼儿的探索让幼儿,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在把水蒸气变成水的实验当中,有小朋友想出把手放在水蒸气上,水蒸气也会变成水时,小朋友都围过来试一试。这时我很犹豫,是阻止还是支持呢?结果我没有阻止他们,而是在一旁提醒他们注意安全,等他们都一一亲自实验过,然后与他们一起讨论这是为什么。就这样循序渐进地将引导幼儿回到主题。

  存在问题:

  1、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如每组准备一只酒精炉、烧杯,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

  2、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

  3、对活动的组织调控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整的教育行为还比较谨慎,不够大胆。如在这次活动中的生成课程转换得比较犹豫。

  4、及时反思、整理思路的能力还不足,活动后立即反思显得条理性不够强。

18、大班科学教案《能变的雪》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雪, 并学会使用工具来验证。

  2、培养幼儿喜欢探索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活动过程:

  最近几天 ,天气老下雪。幼儿对雪 产生了很高兴趣,,有一些不同年龄差异的幼儿有吃雪的现象行为。教师使用语言提示幼儿:雪不干净,请不要吃雪。和给吃雪幼儿讲道理:雪看着白白的、干净的,但是不能吃,有我们看不到的细菌,所以我们小朋友请不要吃雪! 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开展了生成的科学活动,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证明雪不能吃 ,让幼儿深刻明白不能吃的原因。

  于是,我和幼儿进行了讨论,雪到底能不能吃,小朋友很积极的发表自己想法:咪咪:“我觉得雪不能吃,好像脏。”、大虎:“我妈说,脏吧!”小雨:“能吃,雪白。”、董雨期:“能吃,我吃过。”……最后小朋友分成了两组:一是能吃、二是不能吃。

  最后,小朋友决定来动手,作实验来看看那组是正确的。教师之前准备了工具杯子,小朋友开始选择一些认为干净地雪放入杯子中。一起来观察杯子中雪融化后的水,干净不干净,这样的水能喝不能地思考。在过程中,陈西说:“我的杯子里有雪,怎么还不化了啊?”李易洋说:“看,我的在漫漫的化呢?”大虎说:“你放到暖气上,一会儿就化了。”李思萌说:“我的杯子,放在我的手了,来回搓,一热就化了!”“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水化了后,小朋友纷纷告诉教师实验结果,雪化成水不能喝,雪看着干净,白白的,不能吃,有细菌。殷乐说:“我的化了,真脏啊!” 董雨期说:“不能吃,是脏的,真脏,我在也不吃了。”……

  活动反思:

  此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人格平等,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商量。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是同一过程,幼儿行为问题同样有实现其他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的锲机。大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探究事物,教师能尊重、支持和鼓励幼儿,能使幼儿大胆尝试研究。

  教师前两个措施,幼儿也相当认真地听取。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后来进行了科学实验课程讨论活动,幼儿有了明显的变化,几乎吃雪的行为没有了。即使,有个别幼儿有吃雪行为,也会有幼儿及时跟吃雪的幼儿讲做的实验结果,这样吃雪的幼儿就会立即停止吃雪。这充分的表明,课程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动手来证明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就会从心底明白吃雪的行为不好而改正。

19、大班科学教案《变大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充气过程,感受物体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2、能用动作表现玩具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充气玩具,如气球、塑料袋、游泳圈等,打气筒

  2、轻松欢快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玩的玩具,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出示玩具气球,与幼儿一起讨论:气球如何变大?

  二、给气球充气

  1.教师给气球充气,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仔细看一下气球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气球的变化:越来越大。

  2.教师引导幼儿猜想:如果气球一直充气,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教师分给每个幼儿一只气球,!来自快思老师教案.!请幼儿尝试给充气玩具充气并提醒幼儿不要充的过满。

  四、师幼共同游戏:变成一只大气球。

  1、请幼儿想象自己是一只气球,教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请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老师要开始充气了,气球变大了变大了、、、、、、”

  教师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气球渐渐变大的样子。

  2、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给气球充气。

  师:“现在我们所有的宝宝一起变成一个小气球,我们一起来充气吧!”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与破掉的情形。

  3.幼儿手拉手拉个圆圈,合作表现气球逐渐变大、漏气、越来越小的情形。

  五、鼓励幼儿随着音乐变一变。

  请幼儿随着越来越强的音乐表现气球逐渐膨胀的过程,随着音乐减弱表现气球越来越小的情形。

  六.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尝试用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嘴巴、手)来表演变大变小的形象,增加活动乐趣。

  活动反思:

  气球本身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玩具,通过让幼儿亲自尝试给气球充气,直观形象的让幼儿感受到气球充气过程中的变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大胆的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充气前后的大小变化。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对此活动非常感兴趣,教师带动起幼儿,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很浓厚,每个环节也初步达到预设的目标。

20、大班健康教案《小马快快跑》含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培养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勇敢自信、有初步责任感的儿童。强调健康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也是当前世界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向。健康活动《小马快快跑》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对健康知识的理解。

  活动目标:

  1、 指导幼儿使用辅助材料奔跑的能力。

  2、 培养初步的团队合作竞赛的意识。

  3、 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 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 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都有奔跑的经验。

  环境准备

  玩具小马2个,小玩具若干,圈若干。

  重点难点:

  使用辅助材料训练奔跑的能力。

  活动过程:

  一、准备活动

  师幼一起跳操热身。

  请小朋友听老师的口令来做动作,活动活动我们的小肌肉。

  二、基本活动

  1、教师说活动内容。

  今天有两匹“小马”来到了幼儿园,一会请大家带着“小马”去吃草。[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老师说开始后,请幼儿轮流带着小马去吃草,到了对岸拿一个草回来,把小马交给后面的小朋友依次进行。

  2、幼儿分成两组练习。

  现在我们来进行游戏比赛了,看哪个组的小马跑得最快,在跑得过程中要注意安全也要注意跑得速度。

  3、教师小结。

  三、游戏活动:

  幼儿经行游戏比赛,看哪个组最快。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借助辅助材料来进行奔跑的训练,幼儿对这样的形式很欢迎也很感兴趣,但在其中也发现了个别幼儿动作发展的不足。以后针对这几个幼儿要让他们多练习这个活动,把动作发展起来。

  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教给幼儿促进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组织幼儿体育活动时,身体的准备活动和身体的放松活动都是不可忽视,不可缺少的环节。避免“急杀车”。

21、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云的外形特征、形成及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有目的的引导幼儿观察天上的云,启发幼儿根据云的形状去想想他们像什么;

  2.酒精灯1盏、烧杯1个,玻璃瓶每人一个,玻璃片每人1块,毛笔,火柴。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身体轻又轻,空中来旅行。有时像棉花,有时像鱼鳞。”幼儿猜出后,让他们去讨论:云是怎么来的?

  二、探索发现

  1.教师动手实验

  (1)将毛笔浸湿,在黑板上画画,让幼儿观察黑板上的画渐渐看不见了。

  (2)将放有冷水的烧杯放在燃烧的酒精等上,引导幼儿观察蒸发现象,让幼儿知道水烧开就形成水蒸气,许多水蒸气向上跑的现象叫做“蒸发”。

  2.启发幼儿见过的“蒸发现象”。 洗过的衣服在太阳下被太阳一晒,就变成了水蒸气;江河里的水被太阳一晒也变成了水蒸气。

  3.讨论:那么多的水蒸气都飞到哪儿去了?!.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飞到天空去了)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呢?

  4.让幼儿水蒸气遇到冷空气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给幼儿桌前的玻璃瓶倒入开水,幼儿先观察水蒸气蒸发的现象,然后提醒幼儿摸一摸玻璃片,感觉其冷热,将玻璃片盖在瓶口上,引导幼儿观察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变成小水珠的现象。

  5.启发幼儿联想 地面上那么多的水蒸气正发到很冷的天空后会怎样?(变成许多小水珠)天上的水珠为什么没有立即掉下来?(引导幼儿观察玻璃片上的水珠。)它们已相互连在一起,那么云是怎么来的?(幼儿讨论)

  三、云的形成

  水遇热变成了水蒸气,水蒸气蒸发到天空后遇到冷空气,变成了许多小水珠,越聚越多的小水珠沾在一起,就形成了云。

  活动反思:

  幼儿到了大班好奇心明显增强,他们喜欢在生活中发现,在玩中发现许多有趣的事物,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我在设计《多变的云》这节活动时,注重“情景化、过程化、活动化、经验化”,的教学方法,把复杂的自然想象,用浅显易懂的实验呈现给幼儿,虽然在实验的过程中,幼儿对云的形成认识还是很模糊,但是只要通过活动能激发幼儿对科学的热爱,保护他们这份积极探索的热情,就已经达到科学领域的教育目标了。在活动中,我班也有几个小朋友明显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可能是我的实验设计的有些单调,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成分,今后需要提前预设活动效果,避免出现幼儿被动参与的现象。

22、大班科学教案《眼睛变魔术》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眼睛看到的错觉现象,对错觉现象感兴趣。

  2、乐意探索各种错觉材料,体验发现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

  自制心理学错觉图三张、玻璃杯、筷子、勺子、自制错觉材料若干

  活动过程

  一、 谜语导入

  1. 老师请小朋友们猜个谜语:两只葡萄黑又亮,只能欣赏不能吃,白天陪我看世界,晚上陪我入梦乡。(眼睛)

  2. 眼睛又黑又亮,能帮我们看东西。你们的眼睛看到过哪些东西?(大树…)

  3. 总结:眼睛能看到…能看到我们身边的任何东西,但是眼睛看到的东西一定对吗?

  二、 出示图片,感知错觉现象

  1. 出示横线图(菲克错觉)

  我带来一张图,请你们看看图上两根横线是一样长还是一根长一根短?(一样长/一根长一根短)哪根长哪根短?(上面的长下面的短)

  大家都认为是上面的横线长,下面的横线短,我们的眼睛有没有说真话呢?(小朋友们有了两种看法,到底哪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我把下面这一根拿下来,可以用什么办法比较他们的长短,(放在一起)怎么样?(一样长)

  为什么刚才我们感觉这两根横线不一样长呢?(…)

  总结:因为这两根横线放的位置不一样,它们垂直放在一起,所以感觉不一样长,这是眼睛在看东西时的错觉。

  2. 出示花朵图(艾宾浩斯错觉)

  看看这张图上的两朵花,它们的花心一样大还是一个大一个小?(一样大/一个大一个小)哪个大哪个小?(黄的大,绿的小)

  小朋友们都觉得黄的大绿的小(小朋友们有了两种看法)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比一下,怎么样?(一样大)我们的眼睛又出错了呢,为什么刚才我们感觉它们不一样大呢?(…)

  总结:花瓣不一样大,所以感觉花心不一样大,其实花心是一样大的,只是眼睛在看东西时的什么(错觉)。

  3、出示箭头图(莱尔错觉)

  这幅图上的两组箭头中间的横线一样长吗?(一样长/不一样长)哪根长哪根短?(上面长下面短)到底两根横线一不一样长呢,我们来比一下,(一样长)今天大家的眼睛怎么回事呢,为什么刚才大家感觉它们不一样长呢?

  总结:因为箭头的方向不一样,所以感觉不一样长,其实两根横线是一样长的,只是眼睛看东西时的错觉。

  三、 实验,感知生活中的错觉

  1. 眼睛是我们看东西的好帮手,但是有时候它们也会调皮,就像刚才,变魔术一样。吴老师也要给小朋友们变个魔术。

  2. 看看桌上有什么?从左到右说(筷子、勺子、杯子、水)这两根筷子一样吗?(一样)看看我没有在上面加任何东西(幼儿摸摸)。再来看看这两个勺子一样吗?(一样)先把一个勺子和筷子分别放到杯子里。

  3. 这可是一杯有魔法的水哦,要是把它倒进这个杯子里会有什么奇迹发生呢?变变变变变!(筷子变弯变粗了)这杯水真的有魔法哎!

  4. 要是把这杯有魔法的水在倒进这杯水里,会不会还有神奇的事情发生呢?试一下,变变变变变!(变大变短了)

  5. 这杯水真的挺厉害的,但是勺子和筷子真的变了吗?你们喊“一二三”我拎出来看看,(没有变)和原来一模一样的比一比(没有变)。为什么刚才感觉勺子和筷子好像变了一样?

  6. 总结:我们感觉勺子和筷子好像变了,其实是折射现象,是杯子和水给眼睛造成的错觉。

  四、 自由探索错觉材料

  1.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可以变魔术的材料,有什么呢?(陀螺、纸片…)玩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玩的时候注意你们发现了什么?

  拿上你们的魔法道具,开始你们的魔法吧!

  2.请你们把玩具放到脚前面,告诉我你们发现了什么?(转的快小鸟飞进了鸟笼、黄红陀螺转的时候变成了橙色的…)

  3.总结:刚才我们发现了很多有趣的现象,这些东西本身有没有变?(没有)对,刚才的这些现象只是眼睛造成的(错觉)。

  五、图片欣赏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神奇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幅图里你看到了哪些人?;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老爷爷、老奶奶、脸上两个、耳朵上一个)

  这张图里你看到了什么?(海、楼)感觉房子好像在哪里(海上)其实房子并没有在海上,只是眼睛再看东西时的错觉。

  这张图里你看到了什么?(花瓶、两个小人)

  总结:生活中还有很多错觉现象,让我们一起去仔细观察吧,记得跟自己的家人、老师和好朋友分享哦!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技能”、“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组成。原教材中活动目标的定位仅是“对科学小实验有兴趣,有观察和探究的习惯”——态度、情感目标,对于大班下学期的幼儿来说定位较浅。通过修改活动方案,从活动目标、准备到整个过程,操作性更强。

23、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变了变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感知常见的可泡发的食品,有小变大的有趣现象。

  2. 愿意动手尝试泡发食品。

  3.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木耳、茶叶、饼干、方便面、温水、透明玻璃杯、搅拌棒等。

  活动过程:

  以变“魔术”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好奇心。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手)对,老师的手能做很多事情,它还会变魔术,你们想看吗?现在请你仔细看一二三变,看老师变出什么了?(活动前在大拇指上画出小娃娃)好玩吗?

  2.老师还有一个本领,会把一样的东西变得不一样,你们相信吗?现在请你仔细看。

  3.看老师的手里拿的是什么?(出示木耳)它们两个一样吗?现在老师要把这两块木耳分别放到两个杯子里,然后在一个杯子里放上水,另一个杯子不放水,你们猜木耳会有什么变化?(幼儿回答)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木耳到底变成了什么样子?

  4.小朋友,我们看了木耳用水泡发后就会变大,这就叫泡发。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东西经过泡发后会产生变化呢?(幼儿回答)

  5.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东西,现在就请你们来试一试看看他们泡发后会有什么变化,我们还可以用搅拌棒来搅拌一下帮助它们泡发。

  6.我们的实验做完了,那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你泡发的是什么?它和没泡的时候一样吗?它是怎样变大的?刚才你搅拌的时候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现在请你来学一学它搅拌时的样子。

  7.小朋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变了变了”现在请小朋友当木耳和茶叶,开始的时候木耳和茶叶是什么样子的?(小小的)老师开始加水了,现在木耳和茶叶怎样了?(慢慢变大了,越来越大,变到最大)现在老师开始搅拌了(幼儿翩翩起舞)。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24、大班科学教案《蜕变的花蝴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蝴蝶的蜕变过程。

  2、能够把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与同伴一起分享与交流。

  3、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重难点:了解蝴蝶蜕变的过程,并能与同伴一起交流。

  【活动准备】

  1、课前请幼儿回家了解有关蝴蝶的知识,并把相关资料带到幼儿园。

  2、课件《蜕变的花蝴蝶》

  3、蝴蝶的蜕变音乐(卵、幼虫、蛹、蝴蝶音乐四段)

  【活动过程】

  一、教师出示各种蝴蝶的图片,引起兴趣。

  请幼儿进行交流:

  1、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2、你见过蝴蝶吗?在哪见过的?

  二、观察蝴蝶的特征。

  1、师:蝴蝶的翅膀是什么样子的?(形状、颜色、花纹)它的翅膀为什么是五颜六色的?(有的蝴蝶是靠颜色保护自己的。)你还知道蝴蝶有哪些保护自己的办法呢?(教师参考:蝴蝶具有敏锐的感觉构造,可侦测到敌人的来临,而迅速逃逸。且成蝶具有两对翅膀,可协助快速飞离现场。)

  2、师:猜猜看蝴蝶的嘴巴长什么样?(蝴蝶的嘴巴不吃食物时是收起来的,像卷曲的弹簧一样。吃食物时,将嘴伸直,吸取花蜜,像吸管一样。)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搜集来的资料与同伴一起分享与交流)

  三、了解蝴蝶一生(卵、幼虫、蛹、蝴蝶)

  1、请幼儿猜猜:蝴蝶的一生一直在变化,你知道蝴蝶是怎么变出来的吗?

  2、师:他们每个阶段都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根据图片说一说。)

  3、教师在帮助幼儿梳理语言的时候,可以用肢体语言来配合讲解。

  4、游戏:蝴蝶的一生

  (1)请幼儿说一说:蝴蝶在卵、幼虫、蛹、成虫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你会用动作来表现吗?

  (2)请幼儿跟着不同的音乐,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蝴蝶的蜕变时的不同样子。

  四、结束活动

  1、教师总结:今天我们了解了关于蝴蝶的这么多的知识,我们知道蝴蝶的一生要经过卵、幼虫、蛹、蝴蝶四个阶段。

  2、教师提问:老师还知道有一种昆虫和蝴蝶长的像极了(出示蛾的图片),他不是蝴蝶,他的名字叫做蛾,小朋友们今天回家以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搜索一些有关于蛾的知识:蝴蝶和蛾究竟会有什么区别呢?请你把答案明天来告诉老师和小朋友,好吗?

  活动反思:

  由于本次活动的开展,是从孩子的兴趣点生成的,所以幼儿对整个活动充满了兴趣,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了很好的激发。活动中蝴蝶图片的欣赏、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游戏与音乐的有机结合,不仅使幼儿了解了蝴蝶的种类、成长过程、身体特征,使重点和难点的学习得到很好的解决,更重要的是: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了美,在游戏中体验到了快乐。整个教学活动中,语言(故事)、艺术(表演)、健康(游戏)等领域教育的渗透,体现了新《纲要》中“整合”的教育理念。表演和游戏活动的开展,也正顺应了孩子活泼、好动、爱表演的年龄特点,幼儿在动静交替、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真正体验了快乐。

  当然活动中也存在不足:比如,游戏《毛毛虫变蝴蝶》内容太简单,只停留在幼儿用动作来表现蝴蝶的4个生长过程,没有更深的去挖掘。可以在每一遍游戏结束,让幼儿摆出不同的姿势,“变”出不同的蝴蝶,对于大班孩子来说这样可以使游戏内容更丰富、更有趣味,也更有挑战性。

25、大班下学期科学教案《热水怎样变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运用生活经验,想出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习使用水温表,测量水的温度变化。

  3.乐于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与同伴合作完成实验。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黑板、粉笔、扇子、空碗、冰块等数量能满足幼儿分组活动的需要。

  2.水温表、热水杯、抹布每两人一份,幼儿用书中的记录单、笔。

  3.活动前已学会使用水温表看读数,并会记录两位数的数字。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设想让热水变冷的各种方法,从中选出可行的方法。

  1.教师:聪聪刚才在室外锻炼出了一身汗,他跑回来准备喝点水,可是从茶水桶里接出来的热水太烫了,你有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凉吗?

  2.教师:你的办法是什么?

  3.教师:看看黑板上的记录,现在一共有多少种方法了?这些方法是哪些小朋友想出来的?聪聪要为他们鼓掌,感谢这些小朋友能积极想办法,并把想到办法说给大家听。

  4.教师:在这么多方法中,哪些是我们现在还没有条件尝试的办法呢?

  5.教师:现在可行的办法还剩下几种?

  (二)师幼儿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分工。

  1.教师:怎样才能知道用了这些办法后,热水是不是真的变凉了?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用水温表)

  2.教师: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

  3.教师出示记录表: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想一想,第一次测量的水温记录在哪里?试过选择的方法后再测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4.教师:现在你可以去找一个好朋友商量一下了,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办法来试验,先把你们的方法画下来。另外你们还要商量一下,做试验时谁负责测水温,谁负责做记录。

  (三)幼儿结伴试验使热水变冷的方法。

  教师为每一组幼儿倒一杯热水,幼儿按事先的分工一人测水温,一人做记录。教师控制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让幼儿分别测量并记录实验前后的水温。教师巡回幼儿的的实验,指导有困难的幼儿使用水温表及做相应的记录,提醒幼儿用过水温表后要用抹布擦干,小心地放回盒中,避免找碎。

  (四)幼儿汇报实验过程、结果,并证实所先方法的可行性。

  1.教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

  2.教师: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最先测量的水温是多少度?后面几次测得的水温分别是多少度?你们认为这种方法能让热水变凉吗?你们是根据什么知道的?

  3.教师:还有其他小朋友也用了他们这种方法吗?你们是怎么做的?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吗?你们认为这种方法可行吗?

  4.教师:哪些小朋友还用了其他方法?(分别请使用不同方法的幼儿做实验汇报,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和总结)

  活动延伸:

  活动区域: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幼儿遇到要让热水变冷的情况,教师可帮助幼儿迁移已有的经验解决困难。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能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与实验的欲望。活动中通过引导幼儿在实验中发现“这些方法都能使热水变冷”,但是不同的方法又不一样的效果,使幼儿获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更多的科学知识。对于本次活动幼儿还是比较感兴趣的,由于温度计我们小朋友平时接触的并不多,所以在课前我丰富了幼儿关于这方面的经验,而孩子们通过课前的准备,活动中基本都能用温度计进行读数。但是活动中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如活动中的语言要规范,特别是在科学活动中,提问需精确,对于幼儿的回答应回应给与提升,能让幼儿更清晰地理解教师提问的目的或实验的要求;提供的材料不应只限于3种,应给与幼儿更开放的探究空间,可把现在可以实行的方法都提供给幼儿,使幼儿有更开放更自由选择的空间,更好地体现出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记录表的设计有些局限了幼儿的思维,可以再开放些,不要把方法都事先展示在表中,可以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画出并记录下来等等。总的来说,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高,活动目标基本达成。

26、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世界》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从小班、中班到大班在不断成长,马上要升入小学。这次活动要从幼儿自身的成长变化入手,让幼儿逐步感知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的道理。通过玩玩做做,让幼儿动手动脑 ,从而发现人是最聪明能干的。人可以改变世界,让幼儿知道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做一个有用的人。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身边事物的变化,让幼儿初步了解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之中的道理,只是有的事物变的快很容易被我们发现,有的事物变得慢不容易被发现。

  2. 人可以使事物发生改变,变成自己想要的事物。

  3. 激发幼儿探索事物“变化”的兴趣,体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以此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4. 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知道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的道理。

  教学难点:“变化”一词比较抽象,具有相对性。让幼儿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活动准备

  幼儿各个时期的照片数张 ,水温计一个,冷热水各一杯 【青蛙卵—小蝌蚪—青蛙】渐变图一张,四季变化图一张,【花开—花落】图一张

  幼儿操作材料:手工纸、水彩笔、白纸、气球、橡皮泥、水温计

  活动过程

  1. 请幼儿观察自己从小到大的照片,感悟自己的变化,知道自己是在不断变化的。

  小结幼儿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引发幼儿讨论:以后自己还会不会变?诱导幼儿大胆想象自己将来的变化。

  老师总结:人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

  2. 感知自然界的变化

  @ 天气温度、四季的变化

  向幼儿出示四季变更图让幼儿讨论:一年四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不同的季节里,小朋友穿的衣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时穿棉衣?有时穿单衣?这说明了什么变化?

  @ 动植物的变化

  A. 出示【青蛙卵—小蝌蚪—青蛙】渐变图,让幼儿感悟小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使幼儿体会动物成长中的变化。

  B. 出示【花开—花落】图,让幼儿讨论花会不会变?怎样变?可以问幼儿有没有永远不变的事物?让幼儿自由畅谈,教师加以引导。最后总结:世界万物都在变化之中,有的东西看不道它的变化是因为变的慢。有的东西能够很快发现是因为变化的快。

  3. 让幼儿知道人可以使事物发生变化。人是最聪明能干的。

  A. 让幼儿观察老师折纸,老师把一张手工纸折成了一条美丽的小鱼。[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通过老师使一张纸发生的变化,使幼儿乐意主动的进入到实际动手操作当中,也使自己身边的操作材料发生变化。让它们变成自己想要的结果。

  B. 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各种材料,使这些材料发生变化。如可以用彩笔把一张白纸变成一张美丽的图画。把水温表分别放入冷热水中感受温度的变化。吹气球,气球会变大。可以将橡皮泥捏成不同的物品。让幼儿体验变化所带来的乐趣。

  老师小结幼儿的发现,并给予充分的肯定。总结人可以使事物发生变化。

  4. 教师讲解人们可以把一些事物发展成对人类有用的东西。

  例如人们用水利、电力发电。空调的发明可以让我们冬暖夏凉。利用太阳能人们研制出了太阳能热水器等等。从而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总结: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能干的,人类可以改造社会。从而鼓励幼儿树立理想,学好本领,长大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教学反思

  1. 从选择教学内容上来讲,能够从幼儿自身出发,从幼儿的自身成长变化入手,逐渐过渡到自然界中四季的变化、动植物的变化。进而升华到人可以改变事物,使东西发生改变,内容由浅入深,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

  2. 对于活动过程的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能够通过教师投放的材料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并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幼儿的这些能力得到自主发展。但我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投放的同一种材料过少,没有达到同样的材料幼儿人手一份,一开始有的幼儿无所是从,不知道选什么,待有的幼儿做出选择后,他就相中了而后去抢。影响了幼儿的情绪,影响了课堂效果。还有由于太过自由的自主创造,自主变化,有的幼儿拿到手工纸后不知道要折什么,改来改去手工纸成了一张废纸。改变了要把事物变成有用的东西的初衷。

  3. 如果再让我重新上这堂课:1 我会在投放材料上做一点改变,我将让所有的材料人手一份,以此杜绝抢的现象。2 增加一个活动目标:人不仅可以把事物变成美的东西,也可以把它变丑。从而引发幼儿要做有用的人,不做无用之人。

27、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把脏水变清》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过滤活动带来的喜悦。

  2、敢于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

  3、初步了解污水净化的过程,掌握过滤方法。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过滤方法

  难点:掌握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污水、毛巾、棉花、自制漏斗、透明塑料杯。

  2、展示台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回忆水变干净的好办法?

  (过滤法、蒸馏法、明矾净水)

  今天小古老师把“过滤法”好朋友请到了这里,小朋友想不想认识它们呀?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怎样把脏水变干净

  1、提出实验要求:幼儿自主探索

  2、交流分享:幼儿将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上并介绍自己的方法

  小结:材料种类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

  三、探索: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1、引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提问:现在我们了解了材料层数越多,过滤出来的水越干净,那如果我们只用一种材料有没有办法过滤出那么干净的水呢?

  2、实验展示:请个别幼儿演示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小结:刚才我们发现水变的越来越干净,原来同种材料通过多次过滤也能让水变得更干净。

  四、第二次实验:我的水更干净了

  1、提出实验要求:用同种材料组合过滤或同种材料多次过滤

  2、分享交流:幼儿将第二次过滤后的水放置展示台

  提问:我们现在看看小朋友第二次操作的结果和第一次相比,那次的水更干净?

  五、小结:

  1、其实过滤法好朋友一直在我们的生活中,比如家中净水器就是依据过滤法发明的。(观看净水器原理视频)

  2、今天我们尝试了用多种材料过滤和同种材料多次过滤使水变干净,知道水变干净非常不容易,希望我们小朋友平时多注意节约用水,保护我们的水资源。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选自辽海教材9月份的其中一节主题活动《节约用水》生成的一节科学活动,与幼儿继续探索水的奥秘。水是万物之源,水可以以各种形态,各种状态存在于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对于水与幼儿的关系,幼儿有着较为直接的感受和体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新的学习活动,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活动前与幼儿共同复习了《节约用水》,观看了两个水被污染的视频,一个是以水中鱼为第一人称阐述的,一个是以水为第一人称阐述的,并在结束时介绍了三种把水变干净的方法,为本次课做铺垫。

  为了使幼儿能顺利的自我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在课前我不断实验,尝试变化材料和增减材料,例如自制漏斗的瓶口从纱布换成密度较高的类似PVA无纺布的洗脸巾、去掉了容易使幼儿混淆的沙子、染料水能否代替脏水等。最后决定用棉花和手绢两种材料与幼儿共同探索如何把脏水变干净。

  本次活动幼儿全程兴趣较高,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可以有效的避免。

28、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恐龙》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活动目标

  1.了解恐龙的生活习性,认识草食恐龙和肉食恐龙的特征。

  2.学习按恐龙的食性给恐龙分类尝试根据恐龙的外形来判断恐龙的食性并进行分类。

  3.激发幼儿对恐龙的探索欲。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1.ppt课件-食草恐龙和食肉恐龙

  2.各种恐龙卡片,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自己的收集资料

  1.幼儿根据自己收集的关于恐龙食性的资料,说一说自己的调查情况。

  要求说清楚恐龙的名称

  2.教师小结;恐龙分为肉食恐龙和素食恐龙两大类。

  肉食恐龙中最有名的是霸王龙,此外还有跃龙、恐爪龙、永川龙等。

  大型的肉食龙的主要捕猎对象是大型的植食恐龙,例如梁龙、雷龙、马门溪龙、鸭嘴龙等。

  二、按照食性给恐龙分类

  1.按照恐龙的食性对自己熟悉的恐龙进行分类恐龙喜欢吃什么呢?

  那哪些恐龙喜欢吃肉哪些恐龙喜欢吃草呢?

  (引导幼儿按照食性分类贴在大记录表上。)

  2.师幼讨论幼儿的分类情况。

  三、探索恐龙外形与食性关系。

  1.食肉恐龙和食草恐龙看上去有哪些不一样的特征呢?

  2.引导幼儿观察肉食恐龙、草食恐龙的牙齿、脖子、体型的不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

  启发幼儿思考食性和外形的关系,比如为什么肉食恐龙的牙齿很锋利,为什么草食恐龙的脖子很长。

  3.根据初步了解的肉食恐龙和草食恐龙典型特征,给挂图中的恐龙分类

  4.小朋友知道肉食恐龙与草食恐龙生活在地球的什么地方吗?

  小结;几亿年前的 地球上拥有一个完整的大陆,恐龙可以自在地四处漫游,因此它们几乎遍布地球陆地上的各个角落。

  5.观察恐龙图片

  判断图中的恐龙是肉食恐龙还是草是恐龙。

  活动延伸

  问题:草食恐龙是怎样保护自己的呢?

  引导幼儿讨论的是恐龙的生存本能,在讨论中也可以适时渗透恐龙食物链的知识,同时为理解恐龙的灭绝作一些经验铺垫。

  教学反思:

  恐龙是孩子们心中最神奇的一种动物。从平时小朋友对恐龙的兴趣和认识的观察,我猜想孩子们对这个活动一定有兴趣,但如何抓住幼儿对恐龙的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我必须考虑的。所以我在课前精心准备,希望能通过这一活动的学习达到不仅能让孩子们了解一些恐龙的种类、形态及生活习性等知识,还要让他们将这种探究延续到课外,培养幼儿对恐龙知识的持久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29、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大班活动,通过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通过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知道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课件、表格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三、了解天气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1、趣味问答

  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关系,今天我就要考考你们。

  (1)高温天怎样避暑?

  (2)雷雨天怎样维护自身?

  (3)雨天出门准备些什么?

  四、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1、教师:天气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我们应该关心天气情况,根据天气变化学会维护自身。

  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表格,上面有天气、温度、温馨提示3栏。

  2、请小朋友来当一当气象员,在表格上记录一下天气。

  活动反思:

  春夏时天气变化反复,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对天气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这次活动中,我结合图片的形式来让孩子们了解天气,大部分的孩子们都能很快地说出来,而且能够说出各种气候的明显的特征,活动的效果比较好。值得提到的是,我应该利用孩子们指认图片的欢快气氛再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下各种天气下人的活动,尤其是雨天要注意哪些安全?这是整个活动中的一个不足吧。

30、大班科学教案《能变的雪》活动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会用实验的方法了解雪, 并学会使用工具来验证。

  2、培养幼儿喜欢探索事物,现象的特点和变化规律。

  3、教师引导幼儿积极猜想,尝试实验,会初步选择和使用材料和工具,动手操作,得出结论。

  4、通过实验让幼儿在观察与比较的过程中细心、专心,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看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6、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7、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过程:

  最近几天 ,天气老下雪。幼儿对雪 产生了很高兴趣,,有一些不同年龄差异的幼儿有吃雪的现象行为。教师使用语言提示幼儿:雪不干净,请不要吃雪。和给吃雪幼儿讲道理:雪看着白白的、干净的,但是不能吃,有我们看不到的细菌,所以我们小朋友请不要吃雪! 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于是,开展了生成的科学活动,运用科学实验方法证明雪不能吃 ,让幼儿深刻明白不能吃的原因。

  于是,我和幼儿进行了讨论,雪到底能不能吃,小朋友很积极的发表自己想法:咪咪:“我觉得雪不能吃,好像脏。”、大虎:“我妈说,脏吧!”小雨:“能吃,雪白。”、董雨期:“能吃,我吃过。”……最后小朋友分成了两组:一是能吃、二是不能吃。

  最后,小朋友决定来动手,作实验来看看那组是正确的。教师之前准备了工具杯子,小朋友开始选择一些认为干净地雪放入杯子中。一起来观察杯子中雪融化后的水,干净不干净,这样的水能喝不能地思考。在过程中,陈西说:“我的杯子里有雪,怎么还不化了啊?”李易洋说:“看,我的在漫漫的化呢?”大虎说:“你放到暖气上,一会儿就化了。”李思萌说:“我的杯子,放在我的手了,来回搓,一热就化了!”水化了后,小朋友纷纷告诉教师实验结果,雪化成水不能喝,雪看着干净,白白的,不能吃,有细菌。殷乐说:“我的化了,真脏啊!” 董雨期说:“不能吃,是脏的,真脏,我在也不吃了。”……

  活动反思:

  此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人格平等,遇到问题相互讨论、商量。课程与幼儿的生活是同一过程,幼儿行为问题同样有实现其他各领域的教育目标的锲机。大班幼儿喜欢自己动手探究事物,教师能尊重、支持和鼓励幼儿,能使幼儿大胆尝试研究。

  教师前两个措施,幼儿也相当认真地听取。但还是有一部分幼儿有吃雪的行为,措施的效果并不太理想。后来进行了科学实验课程讨论活动,幼儿有了明显的变化,几乎吃雪的行为没有了。即使,有个别幼儿有吃雪行为,也会有幼儿及时跟吃雪的幼儿讲做的实验结果,这样吃雪的幼儿就会立即停止吃雪。这充分的表明,课程起到的作用。通过自己动手来证明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就会从心底明白吃雪的行为不好而改正。

31、大班科学教案《变化的月亮》反思

  活动目标

  1.对事物有好奇心,愿意积极参与探索,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

  2.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月亮”组图;“变化的月亮”图片。

  纸面教具:《月亮的变化》记录单。

  材料准备:操作材料“变化的月亮”;颜料、水粉刷、颜料盘、白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

  出示组图联系幼儿已有经验讨论月亮的形状

  ——天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月亮挂在天上,月亮的形状都是一样的吗?

  ——你看到过什么形状的月亮?它像什么?

  二

  发放操作材料引导幼儿探索月亮变化的规律

  ——慢慢地拉动细绳,看看月亮的形状发生了什么变化?

  ——它有什么规律呢?

  三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

  ——月亮形状的变化规律是不是你们说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左边的小月牙和右边的小月牙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四

  鼓励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呈现月亮形状变化规律

  1.教师介绍绘画要求。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反思:

  今天,教学活动为大班科学活动《变化的月亮》,主要是让幼儿认识月亮形状变化的规律,知道自然界中的事物会发生变化。

32、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怎样让棋子更多》反思

  活动目标

  1、大胆猜想并实验,棋子摆放位置不同,棋子的数量也不同。

  2、尝试将纸变形,感受不同形状的纸承受棋子的数量不同。

  3、在操作、记录、合作中大胆探索、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让幼儿感受不同形状的纸承受棋子的数量是不一样的。

  活动准备A4纸张若干、棋子4盘、(一盘100颗)记录纸张8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刚才小朋友们自己分组坐好了,那么这是红队、黄队、蓝队、绿队。今天的游戏需要团队合作,只有你们小组四个人合作好了才能在游戏中表现的最好!

  一、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引发幼儿猜想和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猜想和实验结果。

  1、让幼儿观察和认识老师准备的材料(A4纸,棋子,水)

  老师提问:小朋友看一看这些材料,你们认识吗?

  2、老师告诉幼儿:今天老师准备和小朋友一起用这三样材料做一个实验,小朋友猜一猜会是什么实验?(让幼儿大胆猜测)

  老师总结:我们做的实验就是,把A4纸轻轻放在水盆中,然后把棋子一颗一颗地放在纸上,放一颗数一颗。

  3、那老师想知道如果把纸放在水面上,纸上放上棋子,放多少颗棋子纸张会下沉呢?每一组小朋友猜一猜?(发记录纸,把猜测的数字记录下来)

  老师:现在一组发一张记录表,小朋友看,我拿红队的做个例子,第一栏记录纸张的形状,第二栏结果记录你们放棋子的数量,把你们刚才猜测的棋子数量先写下来。(每一组选一个记录员,记录棋子的数量)

  4、请小朋友试一试吧,提醒每组记录员记得做记录。

  5、第一次尝试实验

  提醒幼儿注意:放棋子的时候是一颗一颗的摆放,而且放一颗数一颗,要记清楚放到第几颗的时候纸下沉了,记录员要记在记录表上。

  6、分享实验结果并验证。

  老师提问:你们做的实验和猜测的一样不一样?为什么同样的纸、同样的棋子、同样的水,每队放的棋子数量不一样呢?棋子怎么摆放能放多一些?根据小朋友回答,老师实验。老师总结:通过刚才的试验我们知道,棋子平均摆放均匀,棋子能放的更多。

  三、小朋友有没有方法让棋子再摆放的更多一些?(大胆推测后,师提醒比如让纸张变化形状)

  1、提醒幼儿即使变化形状我们再放棋子时应该注意什么?(放均衡)让幼儿再次实验记录分析结果。

  2、老师总结:同样的纸张,因为变化了形状,它的承载量也发生了变化,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比如吃饭用碗而不是用盘,轮船等等)

  活动总结

  《纲要》中提出,关于开展幼儿科学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接触体验、表达感受和交流过程中知道探索的乐趣。本次教学先让孩子去探索发现棋子放的位置不同能让纸张沉下去的数量也不同,并且让孩子边数边放棋子,孩子们都小心翼翼的。其次请孩子们挑战难度能不能放入更多的棋子?让孩子探索去体验,老师引导改变纸张形状。通过实验让孩子发现更多的办法。操作过程中及时数数、记录,能够探索更多的方法和玩法。能够在学中玩,玩中学。感受学习的乐趣。

33、大班科学教案《空气在哪里》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无孔不入等特点。

  2.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空气对人、动植物的作用 ,知道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活动准备:气球、清水1盆、塑料水瓶、针筒、小砖块、吹气胡子、乒乓球等实验材料。

  活动过程:

  一、感知空气的存在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气球)

  2.气球里面有东西吗?

  3.对准幼儿的脸,边放边问:感觉有东西出来吗?(有)能看见它吗?(不能)抓得到吗?(不能)闻到味道了吗?(没有)

  4.小结:原来气球里有空气,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到、摸不着的气体。

  二、感知空气的无孔不入

  1.空间中有空气

  (1)气球里有空气,那么我们的活动室里会有空气吗?

  (2)我们用塑料袋到活动室的各个地方装一下,大家分开找,找好后捏紧袋口,回到座位上。

  (3)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空气?

  (4)小结:活动室的各个地方都有空气,老师还带来了一些东西,它们里面会有空气吗?(幼儿猜测)

  2.物体中有空气

  (1)介绍三组实验

  这是什么(可乐瓶),它的上面有一个纸套,像个小火箭,玩的时候双手用力拍打小瓶子,看看火箭会有什么变化?

  它是什么(针筒)玩的时候连续地推动针筒,看看乒乓球有什么变化?

  这个玩具很好玩,等会拿一个纸嘴套在上面,对准吹气口吹气,看看胡子有什么变化?用完的吹嘴放在蓝色盒子里。

  游戏很好玩,玩好一个游戏可以和其他小朋友交换,等会听到小铃声请你们把材料放在桌上再回到座位上。

  (2)交流

  a.在玩火箭发射时你发现小火箭怎么样了?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b.玩乒乓球游戏时推动针筒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c.吹胡子游戏中胡子有什么变化?为什么?空气藏在哪里?

  小结:原来一些东西里有空气,连身体里也藏着空气。猜猜这块小砖块里有空气吗?(幼儿猜测)

  (3)空气的无孔不入

  a.小砖块按到水中,水里有什么变化?(空气从砖块里跑出来,原来砖块里也有空气)

  b.小结:空气就在我们周围,凡是有空隙的东西里空气都可以跑进去。在生活中,空气还会用在什么地方呢?

  (4)空气的运用

  a.幼儿自由讲述

  b.(出示幻灯),看看空气藏在哪里?

  三、空气的作用

  (1)我们周围都有空气,如果捂住口鼻,会怎么样?(人离不空气)

  (2)还有谁也离不空气?(植物、动物离不开空气)(看幻灯)

  小结:我们呼吸需要空气,连动物、植物都离不开它,所以有生命的东西都离不开它;而且新鲜的空气更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我们一起到大树下去呼吸新鲜空气吧!

  教学反思

  本活动我让幼儿在多次的实验当中感受空气的存在,使得幼儿一直处于兴奋,积极的探索过程中。

  活动开始,我首先出示一个装满空气的密封塑料带让幼儿进行摸一摸,闻一闻塑料袋里装的是什么,接着又让幼儿跟着我进行深呼吸,用鼻子吸,使得他们知道袋子里装的是空气,鼻子吸得也是空气,空气是无色无味,看不着也摸不着,对我们特别重要。在幼儿找一找空气在哪里环节,我让幼儿用袋子捕捉空气、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一系列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来自快思老师教案.!活动中我亲自试验操作: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让幼儿明白燃烧也需要空气。让幼儿屏住呼吸,尝试没有空气的感觉;然后深呼吸,感受有空气的好处。在通过屏息让幼儿感受到空气的重要。通过多次的实验探索活动使得幼儿了解了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的重要性。最后在让幼儿感受了空气的重要性之后树立幼儿环保的意识,并让幼儿自己说说怎么保护环境。

  总之,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感觉我的言语比较多,导致了活动没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让幼儿自己多发挥自己的想象,多动手,尽量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学习、参与活动,参与讨论、参与发言,增强了幼儿学习科学的信心,满足幼儿探索欲望。

34、大班科学教案《你喜欢什么昆虫》反思

  目标:

  1.让幼儿知道蝴蝶、蜻蜓、蜜蜂的基本特征和习性,知道它们都是昆虫。

  2.使幼儿了解这些昆虫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3.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4.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准备:

  1.各种昆虫的挂图一张。

  2.操作卡片"各种昆虫"。

  过程:

  1.组织幼儿去野外观察并捕捉树上、花上、地上的昆虫。

  你捉到了什么?怎样捉到的?

  2.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主要特征及习性.

  (1)(出示挂图)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活在什么地方?吃什么?(蜜蜂、蜻蜒、七星瓢虫等,它们生活在不同的场所:花上、地上、树上,吃花蜜、蔬菜等)

  (2)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共同名称叫什么?(有头、胸、腹二部分,二对翅膀、三对足等。都叫昆虫。)

  (3)你还知道哪些昆虫?为什么是昆虫?(螳螂、蚊子、蟑螂、蟋蟀、知了等)

  3.帮助幼儿分辨益虫、害虫。

  (1)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2)昆虫里哪些是害虫?哪些是害虫?为什么?

  (3)蝴蝶是益虫还是害虫?为什么?(教师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蝴蝶,蝴蝶在幼虫时嫩菜叶等有害处,变成蝴蝶后有传播花粉、可观赏等益处。)

  (4)幼儿操作:每人一张画有各种昆虫的图片,红笔一支,请儿用"O"划出益虫,"X"划出害虫来。

  (5)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昆虫?(保护益虫,不随便捕捉、弄死。看到蚊子、苍蝇把它们打死,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不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等等。)

  活动反思: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35、大班科学教案《礼物》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关系,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意用自己的本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体验礼物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PPT

  2、分组操作材料:礼物与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1、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让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吧!

  2、过生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体讨论,观看PPT:想想、猜猜,获取动物与物品的相关经验。

  导入语:今天狮子大王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会送什么礼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会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情景三:母鸡有什么本领呢?想一想母鸡会用鸡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礼物呢?

  小结: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鸡把鸡蛋做成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本领,做成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三)分组操作:找找、说说,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情景四:讨论动物的本领。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会送些什么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并交流:配对游戏找一找,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对。

  3、集体展示并交流:理解动物与物品的关系。

  (四)表达祝福,理解礼物的意义。

  情景五:小鸟用清脆的歌声作为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延伸活动:

  用自己的本领表达祝福,进一步理解礼物的意义导入语:小动物们能用自己的本领作为礼物送给狮王,那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送给狮子大王作礼物呢?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36、大班科学教案《空气的力量》反思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中的科学现象,初步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塑料小吸盘、饮料包装盒、吸管、玻璃杯、硬纸板、小盘子、蜡烛、水盆

  活动过程:

  一、玩玩小吸盘

  1、教师出示吸力球,提问引发幼儿的思考:没有胶水,吸力球怎么粘在塑料盘上的?

  2、用吸盘试着吸一吸,吸盘可以吸在哪些地方,不可以吸在哪些地方?

  3、怎样让吸盘吸在桌面上的?用手提起吸盘,有什么感觉?怎样轻松地拿起吸盘?

  4、两人一组,将吸盘吸在一起,拉一拉,能拉开吗?

  5、想一想,是谁把吸盘粘住了?

  二、玩玩饮料盒

  让幼儿向空饮料盒内吹气,再吸气,观察包装盒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在吹气时纸盒会鼓起来,吸气时纸盒会瘪下去?

  三、小实验:流不出来的水让幼儿在玻璃杯中装满水,用一块硬纸板盖住杯口,用手按在纸板上把杯子倒过来,再慢慢地松开手,观察有什么现象。水流出来了吗?想一想为什么?

  四、小实验:谁让水面升高了

  在碗中立一根蜡烛,倒入少量的水,点燃蜡烛,然后将玻璃杯罩在蜡烛上,观察有什么现象。引导幼儿说一说谁让玻璃杯中的水升高了?

  五、出示钢笔、针管、吸盘玩具等实物,小结大气压强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反思:

  通过这一活动,幼儿都能很好地认识空气并知道空气的重要性,活动中主要通过多次实验,探索利用小纸片使杯子里的水倒过来而不流出来的方法,来感知空气的压力。环节中粘钩的运用合理、形象,也增加了趣味性,活动效果很好。本次活动围绕目标进行,每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空气,保护大自然的意识。符合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

37、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让灯泡亮起》反思

  和老师的实验结果一样的小朋友都帮助了小白兔把灯亮起来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担心看不见东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谢谢大四班的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仔细观察一下这段电线怎么了?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秀教案《让灯泡亮起》

  【活动目标】

  1、对导电现象感兴趣。

  2、能自主动手操作探索灯泡发亮的方法。

  3、初步感知金属能导电的特性。(重点)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灯泡与单节电池的连接图示、小兔子情景图片。

  2、每组一套实验材料: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铁钉、铁丝、电池、小灯泡、记录纸、水彩笔、裸漏的电线。

  【活动难点】

  自主探索用电线等物体连接电池使灯泡发亮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出示情景图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师:今天老师的一位好朋友小兔子,它呀搬新家了,可是到了晚上屋里就黑乎乎的,怎么回事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安装电灯需要些什么呢?(鼓励幼儿大胆表达,初步了解使电灯亮起来的条件。)

  小结:要想让黑黑的屋子里亮起来,需要安装电灯。安装电灯需要有电线、灯泡,还要有电源,比如:电池。这些就可以让灯泡亮起来了。

  二、探索活动怎样让灯泡亮起来。

  引导幼儿合作实验,探索电线与电池连接使灯泡发亮的方法,大胆交流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果。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师:今天老师要就请你们来做实验,老师为你们准备了电池和一头缠着灯泡的电线,想一想,你们怎样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步骤与方法。

  师:在实验之前我想先请孩子听清楚操作要求,每两个人一份操作材料,不要讲话,安安静静地动脑认真操作,当听到老师结束活动的口令后,要及时放下材料,然后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你的实验结果,说一说你的灯泡亮起来了吗,你是怎么做的,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现在就请孩子们把小板凳轻轻地面向小桌子,开始操作吧。

  3、幼儿自主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关注能力弱得幼儿完成操作。)

  4、集中交流,梳理小结。

  师:好了,孩子们,大部分小朋友已经完成实验了,通过实验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请举手。(观察幼儿完成情况)哇,这么多小朋友都成功了,孩子们表现非常棒!(快思 )那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看,这些成功让灯泡亮起来的小朋友他是怎么做的?

  小结:(出示灯泡与单节电池的连接图示)将连着电线丝的灯泡按在电池的凸起的一头也就是电池的正极,将另一段的电线丝按在电池的另一头也就是电池的负极,这样电就接上了,小灯泡就亮了。

  三、探索活动“接电线”。

  引导幼儿自主探索物体的导电现象,初步感知金属的物体可以导电,鼓励幼儿鼓励幼儿探索实验并记录。

  1、设置问题情景。

  师:孩子们,小兔子又遇到麻烦了,它家的电线不够长,灯还没有接上,用什么材料可以接上这段电线通电让灯泡亮起来呢?

  2、教师介绍实验操作材料,提出要求。

  师:今天,老师给孩子们准备了许多材料,除了桌子上孩子们刚才操作的电池、灯泡、电线以外,还有毛线、塑料绳、回形针、铁钉和铁丝,这些东西里面什么能接上电线导电呢?想不想亲自试一试,帮助小兔子家通上电呢?(想)

  师:(出示记录表)这是什么?(记录表)用你们桌子上的材料和小盘子里的物品连接起来,看看什么材料能让灯泡亮起来,如果能导电让灯泡亮起来你就在记录表上相应的图片下面画一个“对号”,不能导电的材料,你就在记录表上画一个“错号”,把结果都记录好。还有把能导电材料放在一起,把不能导电的材料放在一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操作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好下面,先把你们的小板凳轻轻的面向小桌子,我开始发材料。把记录表和彩笔在盘子里拿出来,开始操作和记录吧。

  (1)幼儿动手操作并做记录,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经验,分享实验结果。

  师:刚才,孩子们玩得很开心,你们发现了什么?哪些材料能导电,哪些材料不能导电,请举手说一说?(请2-3个小朋友回答)

  (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再次实验分享结果。

  师:我们根据记录的答案再来进行一次实验,看我们验证的对吗?一起再来实验一次。

  小结:回形针、铁钉、铁丝都是金属制品,而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这些材料接触电线和电池后,能让灯泡亮起来,说明这些金属材料制品是能导电的。而像毛线、塑料绳等材料在接触电线和电池后,没有让灯泡亮起来,说明毛线、布条、塑料绳制品是不能导电的。

  四、出示裸露的电线,教育幼儿注意用电的安全。

  师:和老师的实验结果一样的小朋友都帮助了小白兔把灯亮起来了,小白兔到了晚上就再也不担心看不见东西了。小白兔要我代它谢谢大四班的孩子们。老师这里有一段电线,仔细观察一下这段电线怎么了?(破了)露出了里面的金属,我们实验后已经知道了,金属能导电,那当你看见这种裸露的电线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不接触,尽快告诉大人)

  小结:孩子们回答的非常正确,今天实验活动中小电池里的电流和这种裸露的电线接触都在我们使用的安全范围内,但当你在生活中看见这种裸露的电线的时候,是一定不可以用手去触摸的,而应该及时告诉大人来处理。

  活动延伸:

  我们的周围还有许多材料,什么东西可以导电,什么不能导电,我们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说一说、试一试。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38、幼儿园教案大班科学活动:热水怎样变冷反思

  活动目标

  1、乐意和同伴合作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

  2、探究能快速将热水变冷的方法。

  3、能对比水温的变化并记录。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探究能最快将热水变冷的方法。

  活动难点:能使用水温计测量、对比温度并记录。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扇子、碗、冰、热水、冷水、水温表、记录单、笔等。经验准备:有热水变冷的生活经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视频《科学实验站》引出主题。二、基本部分:

  1、师幼讨论:热水怎样才能变冷? 幼儿回答,教师用简笔画进行记录。

  2、介绍实验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并记录猜测人数。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有这么多好办法!

  老师今天准备了冰块、扇子、餐盒、凉水,你们猜猜使用哪一种方法可以最快速把热水变冷?为什么?

  3、师幼讨论实验的操作方法。

  师:可以用什么来测水温的变化?怎样就证明水变凉了?水越冷,水温计的数字会高还是低?

  4、教师出示记录表。

  师:记录表上有几个空格?热水的水温记录在哪里?实验选择的方法记录在哪里? 变冷的水温记录在哪里?

  5、教师提出要求,幼儿两人一组进行第一次实验。

  教师:现在我们要进行实验,请小朋友们 2 人一组合作实验,首先测量热水的水温记录在自己的实验记录表上,再商量一下你们准备选择这里的哪一种材料来实验

  (只能选择一种)将实验方法记录下来后两个人一起做实验,2 分钟时间一到,你们就要测量最后的水温并记录下来。

  6、幼儿分享实验记录表。

  师:谁来说说你和同伴是怎么合作进行实验的?你们使用的是哪一种方法?你们实验后的水温是多少度?

  小朋友来看一看,使用哪种方法的水温最低? 三、结束部分:

  1、播放视频:初步了解散热和热传递的科学现象。

  2、教师小结,鼓励幼儿回家寻找更多的方法。

  师:进行我们往热水里加了冰块或者冷水,谁有办法能在不加东西的情况下让热水变冷呢?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吧!

  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乐意和同伴合作进行水温变化的实验,通过实验探究能最快将热水变冷的方法。能使用水温计测量、初步对比温度并记录。教师将猜测人数进行统计,所以孩子们对结果很看重。教师将记录表分类展示,也方便幼儿去对比。

  幼儿对科学实验充满好奇心,喜欢科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