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车牌号》

大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车牌号》

大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车牌号》

1、大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车牌号》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不仅是在车牌号码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则是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几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学习运用记录表记录。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自己车。学具:两人一套数卡(1 3 7)、笔和白纸。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教学难点:寻找又快有全的排列组合方法。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师:现在什么季节?幼答

  教师:有一群小动物它们开着自己的车去郊游,你们看来了。

  2.师:小猪和小猴为什么不上车呢?幼答:一模一样的车。

  师:那怎样才能很快认出自己的车呢?幼答:给车上车牌号。

  二、幼儿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并使用新记录表记录

  1、幼儿两人分工合作给车牌车牌号。

  师:老师的车牌上有137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号码会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引出新记录表,让幼儿观察新表的不同。

  每对孩子上交一张车牌,教师把上交的车牌展示在黑板上。

  137317713173713 137┄┄

  师:看看车牌号有重复吗?假如大街上车牌一样,警察会怎样?

  幼:警察就不会知道哪辆车闯红灯。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师: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师:运用新表进行记录

  (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自己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并重视对幼儿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较好地解决了本活动的重点)

  三、亲子活动,学习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师:我们去看看动物们出发了没,谁在叫?(美羊羊)它也想去郊游,可它的车没车牌号咋办?

  在1,3,7中加个8,大家试试用这4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组不同的车牌。

  2.师: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来。

  3.亲子合作,共同寻找和记录四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4.张贴幼儿记下的车牌,师生共同检验。

  (在第一次操作基础上教师提升了难度,要求幼儿找出记得又快又全的方法,这一环节很好地解决了难点)

2、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蛋宝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在清水里加入一定量的盐后,鸡蛋沉浮状况的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的存在。

  2、幼儿能两两合作进行操作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习记录和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结果。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活动准备:

  两只透明玻璃杯(分别装有等量的淡水和盐水)、鸡蛋、盐、勺子、碗,水彩笔,记录表,抹布等,每组若干。

活动过程:

  一、引出课题,激发兴趣,猜猜蛋宝宝沉浮的状态并记录。

  1、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两杯水,你们仔细看看,这两杯水一样多吗?(出示装有等量淡水、盐水的杯子,引导幼儿比较。)

  2、师: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看是谁呀?(出示一个鸡蛋,教师以蛋宝宝的口吻讲话)。大家好,我是蛋宝宝,今天我想和水做个游戏。你们猜猜看,我到了两个水杯里会怎么样?

  3、教师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一杯水里(淡水)会怎么样呢?它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请你们把猜想的结果写到记录表上。(↓表示下沉,↑表示上浮。)等会我们再来比比看,你们猜的和操作结果是否一样。(幼儿猜测鸡蛋在淡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接着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现象。教师给予指导。)

  4、教师继续设疑:鸡蛋宝宝到了第二杯水里(盐水)会怎样?它在水里是沉下去还是浮上来?(幼儿再次猜测鸡蛋在盐水里的沉浮状态并记录。实际操作,记录鸡蛋的沉浮变化,初步感知悬浮现象。)

  二、引导幼儿对探索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找鸡蛋宝宝悬浮的秘密。

  1、师:小朋友刚才都将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记在了记录表一上。那么,你们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呢?通过刚才的实验,把你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好吗?(幼儿针对自己观察的现象自主提问。)

  2、教师顺应幼儿提出的问题设置悬念:为什么鸡蛋宝宝在第一个杯子里是沉在水底的,到了第二个杯子里却浮上来呢?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小朋友快快想一想,找一找。

  3、引导幼儿通过各种感官寻找鸡蛋宝宝悬浮的原因,启发幼儿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区分出淡水和盐水的不同,从而找到问题的缘由:鸡蛋装在淡水杯里是沉下去的,在盐水杯里是浮上来的。

  4、进一步把问题引向深入,探索悬浮秘密:是不是鸡蛋宝宝只要在盐水里都会浮上来呢?加了多少盐后才会浮上来呢?我们再一起猜猜看,动手试一试,记录下来好吗?(幼儿猜测并在记录表上画上自己猜想的位置――实验验证――观察结果――记录鸡蛋在水中的位置)

  三、讨论与交流实验情况,说说鸡蛋宝宝悬浮的规律。

  1、提出实验要求:两两分工合作,明确怎样加盐、搅拌、记录注意点等等。

  2、展示幼儿记录纸,幼儿实验操作,教师观察幼儿实验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时适度的指导。

  3、交流实验情况。师:为什么鸡蛋宝宝在加入1勺、2勺盐的水中没有浮起来,在加入第3勺、第4勺盐后会浮起来呢?(幼儿根据记录表二中讲述自己的实验感受,发现鸡蛋的悬浮规律。)

  4、师:鸡蛋宝宝除了在盐水里能浮起来,你还有什么办法能让鸡蛋宝宝浮起来?(幼儿回忆生活经验,自由讲述。)

  活动延伸:如果在盐水里不断地加盐,鸡蛋还会往上浮吗?

活动反思:

  科学活动一直是我比较薄弱的的领域,对于科学领域的特征和环节把握都比较模糊。此次活动的设计,在准备阶段我借鉴了网上的《有趣的蛋》,在此基础上修改了第一次——将环节留下,内容更换。在请教其他老师以后,发现对幼儿的提升较少,科学性不强,可实施性也不强,所以进行了第二次的更改设计。

  将几位教师的建议融合,加上自己的理解,生成了最终教案。整个活动下来,环节还是较为流畅的,但是评课以后发现了更多的问题。首先,班级日常工作在此次开课中也展现出了不同的问题,比如班级座位安排问题。由于班级空间不大,区域柜子摆放后,孩子们的作为受到了影响,平时挨得较近就让孩子分排坐了,没有考虑孩子的视角问题,疏漏较大。

3、大班科学课教案《有趣的膨胀》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让幼儿了解物体膨胀的条件。

  2、激发幼儿学会用比较观察的方法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3、萌发幼儿对物体膨胀现象产生兴趣和探索欲望。

  4、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5、对科学探索感兴趣,体验积极探索带来成功的心情。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膨胀的食物图片ppt、

  实物准备:菊花、木耳、乒乓球、黄豆(干、湿)

活动设计过程:

  一、引导幼儿认识遇水膨胀

  1、 小朋友,今天有这么多老师陪我们一起上课你们高兴吗?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客人(出示泡过的和没泡过的两种黄豆)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小客人吗?

  幼:黄豆

  师:咦,这两种黄豆怎么不一样呢?

  幼:有一种用水泡过了。

  师:对,这是老师昨天晚上用水泡过的,你们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呢?

  幼:泡过的大,没泡过的小。

  幼:泡过的是软的,没泡过的是硬的。

  2、 豆宝宝还带来了它的好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出示木耳

  师:小朋友,木耳是什么颜色的?

  幼:黑色

  师:因此,有人叫它黑木耳。你们再用手摸摸,什么感觉的?

  幼:硬的

  师:既然木耳又黑又硬,我们给它洗个澡怎么样?你们想想,洗澡后它会变成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分组操作

  师: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

  幼:木耳泡过后变大了

  小结:像黄豆、木耳这样经过用水泡之后,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就叫做遇水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这种遇水膨胀现象呢?

  幼:菊花

  出示紫菜、菊花茶、茶叶、银耳的图片让幼儿再次观察膨胀前后的变化。

  二、引导幼儿认识遇热膨胀

  出示玉米

  师:小朋友,你们摸摸什么感觉?

  幼:硬梆梆的

  师:你们猜猜如果我们把玉米放在炒锅里经过高温不断加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幼:变大了,变成爆米花了

  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看你想的对不对,好不好?(放视频)

  师:小朋友,玉米经过高温变成什么了?(爆米花)爆米花 好吃吗?请问你们吃过爆米花吗?吃过的是什么感觉呀?

  幼:甜甜的、脆脆的

  师:爆米花好吃可不能贪吃,像爆米花、虾条、薯片这些都是膨化食品,吃多了对小朋友身体可没好处,所以我们平时要少吃。那像玉米这样经过高温加热变大的现象是膨胀现象吗?这种现象叫做遇热膨胀。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遇热膨胀现象呢?

  幼:面包、馒头、豆腐、油条、蛋糕等等。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难题

  出示瘪了的乒乓球

  师: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把瘪了的乒乓球恢复成原来的样子呢?想想办法

  幼:用手捏捏、扎个眼儿吹吹、用热水泡泡(让幼儿逐一操作)

  小结:像乒乓球这样受热以后随着温度升高,体积慢慢变大这种现象也是遇热膨胀。

延伸活动

  小朋友,我们今天认识了什么现象呀?一种是像黄豆、木耳那样遇水膨胀的现象;一种是像玉米那样遇热的膨胀现象。你们回家再找找除了食品以外的膨胀现象好不好?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操作,充分体现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教学从严格掌控到逐步放开,幼儿探索的思维空间和学习自主权逐渐扩大,也体现了教师教学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更体现了幼儿在做中学、试中学、想中学的主体性。

4、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对称印画》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各种对称图案,引导幼儿感知、了解对称图形的美。

  2.探索对称印画的方法,激发幼儿对对称图案创作的兴趣。

  3.鼓励幼儿对画面进行想象创作,体验创造活动带来的乐趣。

  4.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活动准备

  1.作画材料:各色颜料 、8K的白纸 、各种玩具。

  2.蝴蝶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欣赏对称图案,感知、了解对称图形的美

  1.欣赏蝴蝶图片,感知对称美。

  师:美丽的花园里,飞来了一只彩色的蝴蝶,蝴蝶的翅膀上都有哪些颜色和花纹?蝴蝶的两个翅膀上的颜色和花纹一样吗?

  2.寻找对称图案,巩固对称图形的特点。

  小结:像这样左右两边颜色、花纹都是完全一样的称为对称。

  师:小朋友认识了对称,那谁再来说一说那些东西是对称的

  (二)探索对称印画的方法,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1.探索对称印画的方法。

  师:有什么办法能让左右两边的图案完全一样呢?(用笔画出来,用印的方法。)

  2.教师示范对称印画的方法。

  (1)根据自己的构思选择适合的玩具切面。

  (2)根据表现的内容蘸上自己喜欢和适合的颜色。

  (3)玩具蘸色后在对折后的白纸一边蘸印。

  (4)注意形状、颜色、疏密的搭配,反复操作多次,形成各种色块。

  (2)沿折痕合起来压印,出现两边一模一样的图案。

  3.引导幼儿观察感受印画的对称美,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看,这样印出来的画面是对称的吗?你们想自己试一试吗?

  (三)引导幼儿选择材料进行创作,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添画。

  1.幼儿选择自己需要的玩具和颜色在纸上进行对称拓印,教师随机的进行个别的辅导,提醒幼儿颜料不要混合。

  2.引导幼儿借形想象,简单添加。

  师:小朋友看看印好的画象什么?还能添画成什么有趣的东西?

  引导幼儿用毛笔添上简单的几笔,变成有趣的形象。

  (四)展示幼儿作品,幼儿自评。

  1.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相互欣赏、介绍自己的作品,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延伸

  在美工角中继续提供作画的材料、工具,让幼儿自由表现,相互交流。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5、大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号码》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3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5、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图片一张。

  学具:数卡、记号笔、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进行观察,引出课题。

  师:我们来看看小兔和小猫的门牌号码一样吗?它们都有数字几啊?

  总结:虽然它们的门牌号码都有数字3和5,但由于它们数字排列顺序不同,门牌号码也不同。

  二、第一次操作,学习3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师:我来考考我们小朋友了,小熊家的门牌号码含有1、3、5三个数字,你们可以排出哪些门牌号码?

  幼儿自己排列数卡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小结规律,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

  三、第二次操作,加深幼儿对3个数字排列规律的印象。

  师:周老师黑板上写的是什么呀?可是这个手机号码没有写全,其中号码中未写出的数字是由5、6、8这三个数字组成的,小朋友排排看,这三个数字有几种排列方法?

活动延伸:

  进行4个数字的排列组合。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绳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感知不同材料的绳子的不同特性,了解它们的用途。

  2、通过比较分析,理解长短粗细都是相对的,培养幼儿思维的精确性。

  3、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

  1、了解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及用途。

  2、理解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1、活动室的屋顶吸着用长短粗细不同的绳子拴着的气球。

  2、多种材料的绳子头若干。

  3、字卡“长”、“短”、“粗”、“细”。

【活动过程】

  1、“够气球”,引起幼儿对绳子的兴趣。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屋顶上漂亮的气球,鼓励幼儿跳起来将气球够下来。

  讨论: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够着,有的气球够不着?(拴气球的绳子有长有短)拴气球的绳子是用什么材料做的?是什么颜色的?(毛线绳、棉线绳……)。

  2、认识几种不同材料的绳子,了解它们的特性及用途。

  (1)出示几种绳子的样品(毛线绳、尼龙绳、麻绳、草绳、纸绳……),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凭经验判断绳子的材料,并教幼儿认识几种不常见的绳子。

  (2)幼儿每人取一根不同材料的绳子,摸一摸,说出有什么感觉?(麻绳粗糙、塑料绳光滑、毛线绳毛绒绒的有弹性……)

  (3)绳子种类扩散:除以上这些绳子,你还知道哪些?(钢丝绳、橡皮绳、铁丝绳……)

  (4)讨论绳子的用途:启发幼儿回答,教师小结:(麻绳用于拉车、拔河,毛线绳用于织毛衣、翻绳,草绳用于捆菜,钢丝绳用于吊拉货物等)。通过讨论,使幼儿了解不同的绳子有不同的用途。

  3、分类游戏。

  幼儿分组将杂乱的绳头按材料进行分类。

  4、比长短、比粗细。

  教师出示“长”“短”两个大字卡,分别贴在左右两边的墙壁上。幼儿每人手中拿一根绳子,教师引导幼儿两两比较,拿长绳子的幼儿跑到左边去,拿短绳子的幼儿跑到右边去。

  再启发幼儿与站在自己身边的小朋友比一比,绳子长的跑到或停留在左边,绳子短的也要跑到或留在相应的一边。通过多次比较,使幼儿体会“长短”“粗细”是相对的。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由选择玩绳类游戏:翻绳、毛线拼图、编绳子、系鞋带、跳绳等。

【活动反思】

  绳子是幼儿喜欢而熟悉的东西,绳子的多变性为幼儿发展认知能力提供了多种机会。活动中,通过让幼儿观察、触摸,亲身感知了不同材料的绳子的特性,并了解了各类绳子的不同用途。通过运用绳子的两两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了长短、粗细是相对而言的。在游戏活动中,准备各种各样的绳类材料,使幼儿自由选择,发展多方面能力,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绳类活动的兴趣。

7、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复制》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复制

目标:

  (1)让幼儿初步了解复制的方法,并学习用各种复制的手段去尝试复制。

  (2)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复制物品产生浓厚的兴趣。

  (3)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4)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准备:

  (1)几组不同的材料:拓模复制(泥油及模具),印蓝纸复制(印蓝纸及白纸),印章复制(印章及白纸),透明纸复制(透明纸及图书)

  (2)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录像片:饼干的制作过程。

过程:

  (1)引起幼儿对复制的兴趣。教师:这里有一幅漂亮的图画,想发给每人一张,可是一幅幅地画实在太慢了,请小朋友帮助想一个办法,能很快地得到许多一样的画。

  (2)幼儿操作各种材料,探索尝试各种复制的方法。

  A.介绍各种材料。(每组一种复制形式)

  B.幼儿初步尝试复制,教师应积极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C.建议:幼儿换一种方式再次实践,尝试复制的多种方法。

  (3)拓展幼儿有关复制的经验。

讨论:

  还有什么是复制的东西?录像:饼干的制作过程。先运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复制出许多小图案,然后发给小朋友。(如五角星.小花.小动物等图案)。

教学反思:

  让孩子操作,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到复制的神奇。在这之后,再认识不同的复制方法,知道利用科学技术复制的神奇。这样,孩子们从最贴近自己的操作的认识,向未知的拓展,更循序渐进。

8、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鹅卵石》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鹅卵石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物的特征,丰富词语:光滑。

  2.主动,大胆,合作探索,了解鹅卵石的功能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3.提高知识学习与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会大胆想象创作绘画。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鹅卵石,水瓶一只装三分之二的水,乌鸦头饰一个,每组颜料,棉签。

  2.事先组织幼儿去走走鹅卵石铺的路。

  3.在鹅卵石上画的笑脸等表情的范作。

  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鹅卵石》

  活动过程:

  一、“石头、剪刀、布”游戏引出主题。

  1.老师用石头赢了小朋友,我厉害吧?今天,老师来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也让你们得到一块神气的石头好吗?

  2.请幼儿闭上眼睛,在“变变变”之后睁开眼睛,看看桌子上放的是什么呀?

  二、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鹅卵石的特征。

  1.我们自己看看,摸摸,说说它是什么样子的?和一般的石头有什么不同?

  2.鹅卵石真神气,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玩玩鹅卵石,然后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玩的,好吗?

  三、了解鹅卵石的功能作用,了解它的保健作用。

  1.你在那里还见到过鹅卵石?有什么用呢?

  2.请幼儿说一说走在上面的感觉。

  四、教师表演“乌鸦喝水”,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解决。

  五、幼儿操作。

  1.老师说了它很神气的,你看我把鹅卵石变成了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把它变成这些可爱的娃娃好么?

  2.幼儿操作在鹅卵石上作画,教师指导。

  3.作品赏析。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9、大班社会教案《有趣的车牌》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2、初步了解车牌号码的特点。

  3、尝试用5个数字设计车牌,体验设计车牌带来的兴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有趣的车牌》ppt,人手一套制作车牌的材料(数卡、固体胶)

  重点:设计车牌号码

  难点:能按老师给的数字设计,车牌号码不重复。

  活动过程:

  一、看ppt1引出活动主题。

  小结:每一辆车都有一个不一样的车牌号码,即使是一样颜色或者一样品牌的汽车,我们只要看车牌号码就不会认错了。

  二、通过看课件让幼儿自己发现车牌及车牌号码的特点。

  老师小结:

  1、车牌是由数字和字母组合成的,前面的"某某"字代表辽宁省,字母"某某"代表某某市,某某省内不同的市用不同的字母,如"辽B"代表大连市,"辽C"代表鞍山市等。"京A"代表北京市等。

  2、引导幼儿发现车牌颜色的秘密。

  三、设计车牌

  教师:"刚才我们发现了很多车牌的秘密,知道车牌上汉字……的秘密,字母……的秘密,数字……的秘密,还知道车牌的颜色不一样,我们又发现了"车牌还有两个相同数字"的这个秘密,车牌的秘密还有很多,谁要是发现了以后再讲给大家听。"

  设计要求:先想一想,你设计的车是哪个地区的,想用那几个数字和字母来表示,想好后贴在车牌上。

  四、结束活动

  教师:"现在我们来扮演已经挂号车牌的汽车,要开到马路上喽。"

  (播放歌曲《汽车开来了》)来清洗一下我们的车子,给轮胎打打气。

  出发--!嘀嘀--

  五、延伸活动

  1、利用区域活动,让幼儿自己来设计自己喜欢的车牌号码。

  2、利用美工区,让幼儿进行想象画《我设计的汽车》

10、大班优秀语言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明信片》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理解故事内容,体验小浣熊对朋友的真挚友谊。

  2. 了解明信片的特点和作用,能自己设计、制作明信片。

  3.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 搜集各式各样的明信片,布置成一个展览。

  2. 卡纸、彩纸、废旧广告宣传画、剪刀、胶水、双面胶、水彩笔、油画棒等材料。

  3. 《小浣熊的明信片》教学挂图6幅,教师教学资源。

  活动过程:

  1. 看课件听《小浣熊的明信片》的故事,感受朋友间用明信片传递友情的美好。

  提问:新年到了,小浣熊做了一件什么事情?为什么大家要在明信片上添上好看的东西?为什么说这是一张最美丽的贺卡?

  2. 布置明信片展览,请幼儿参观、欣赏,了解明信片的特点和作用。

  (1)请幼儿观察明信片的颜色、款式、挑选自己一张喜欢的明信片。

  (2)请幼儿仔细观察明信片,说说明信片的主要特点。(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如:上面有画面,有简单的几句话,有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地址等。

  (3)引导幼儿讨论:明信片有什么作用?

  小结:明信片可以把很多美丽的风景印在上面,我们可以将明信片寄给好朋友。虽然明信片只是一张小小的卡片,但却可以传递朋友之间的友情。

  3. 请幼儿制作送给朋友的明信片,增进与朋友的友谊。

  (1)提问:你们都有好朋友吗?你和谁是好朋友?想不想给自己的好朋友送一张漂亮的明信片?

  (2)请幼儿制作、装饰并互相赠送自己设计的明信片。

  活动延伸:

  在美工区成立“明信片工作室”,继续设计制作内容丰富的明信片。

11、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娃娃》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绘画表现正面人的不同动作。

  2.能够大胆表现人物的不同动作,体验美术创作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活动小人,画具,幼儿园图画人手一张。

  2.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展示PPT,然后请幼儿说一说他在干什么。

  二、变一变小人

  1.给每个幼儿发一个活动小人,让他们随意摆出不同的形状,并说说小人在干什么?

  --你的小人在干什么呢?你怎么想到了这个动作了?

  2.拆开小人,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动作,然后请幼儿说一说小人在做什么。

  --你的小人在做什么?你能不能模仿一下小人的这个动作,看看谁模仿的最像?

  3.请幼儿来摆一个动作,然后大家用手中的小人摆出这个动作,看看谁摆的最像。

  --还有谁想做小模特,摆一个动作来给大家看看?

  4.展示布满玩具的幼儿园图画,让大家摆出在各种玩具上小人的动作姿态。

  --你们在课外时间都玩什么游戏呢?

  --来摆一摆,转呼啦圈是什么样子呢?坐跷跷板是什么动作呢?

  三、画一画

  1.小人分出两组,在各自的幼儿园图画上,画上各种动作的小人物。

  --这个小人在干什么呢?他在干什么呢?

  --我们给这幅画去一个名字,叫什么?(热闹的幼儿园)

活动延伸:

  找一找各种各样的运动图标。

12、大班优秀美术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树皮》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树皮纹理的美感与多样,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2、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树皮的纹理,大胆想象与创作。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树皮(清楚表现纹理)的照片。

  2、橡皮泥、泥工的工具、报纸、水粉颜料、画笔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树皮的纹理特点。

  --教师(出示树皮的照片):老师带来了几张树皮的照片,请你们仔细的看看,这些树皮上有些什么?它们的纹理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用恰当的语言来描述树皮上的纹理。)

  --教师:你喜欢哪张照片上的树皮?为什么?(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教师巡回倾听并了解幼儿的交流情况。)

  二、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制作树皮。

  1、了解创作的工具。

  --教师(出示制作材料和工具):老师这里有些工具,你们可以用这些工具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树皮。

  --教师:谁能来说说你想选择哪些材料和工具?怎样来制作树皮?你能来试试看吗?

  2、幼儿大胆想象,自由创作。

  --教师:请你找一个座位,试着用橡皮泥或报纸来制作自己喜欢的树皮。想一想,怎么使用这些材料和工具?

  --幼儿自由选择制作材料和工具,尝试制作树皮。(引导幼儿先用橡皮泥做树干,再用泥工的工具刮出树皮的纹理。或将报纸揉皱做树干,涂上水粉颜料。)

  三、欣赏交流作品。

  1、互相欣赏。

  --教师:小朋友是怎样制作树皮的?你最喜欢谁制作的树皮?也可以和身边的朋友说说你是怎么做树皮的。(引导幼儿互相欣赏和交流。)

  2、互相交流。

  --教师:你喜欢谁制作的树皮?为什么?(引导幼儿完整讲述,肯定幼儿的想象与创造。)--教师:谁愿意来向大家介绍自己是如何制作树皮的?(引导幼儿感知作品的不同,感受每个人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和创作方法。)

  --教师:大家做的树皮各不相同,每一件作品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真好!又一次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3、展示作品。

  【活动反思】

  1.教师在活动前要多介绍树枝的组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可以展示一些立体的难度大点的作品让幼儿欣赏、制作,可以多些立体造型的作品。

  2.提供的图片可以再丰富些,教师可以做一些作品摆放在区域里让幼儿感知、欣赏。

  3.提供的底板太小,树枝太大,可利用空间较小。

  4.可以给树枝涂上各种颜色,也可以提供些大小或者长短不一的树枝供幼儿选择。

13、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纸》含反思

  设计意图:

  我们班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经验不断丰富,他们变得越来越好奇好问。最近,我发现班上的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纸,产生了兴趣。常常有孩子带纸到幼儿园来玩,还用纸折出了不同的东西。《纲要》里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并努力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此,我们设计了生成活动《纸》。让幼儿在自主的探索活动中感知、体验、积累经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活动目的:

  1.通过动手动脑的操作活动体会探究活动的乐趣,有积极探索的欲望。

  2.通过尝试操作对不同质地的纸进行比较,感知纸的特性,了解纸的一般用途。

  3.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幼儿对各种纸有初步的认识,知道一些纸制品。

  2.物品:面巾纸、图画纸、塑料包装纸、报纸、宣纸、挂历纸、牛皮纸同样大小若干张

  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纸

  1.请幼儿介绍各种纸的名称、一般用途。

  2.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说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硬,有的软、、、、、、)

  二.尝试活动

  (一):运沙

  1.提出问题:如果请你们用纸来运沙,你们会选哪一张纸?为什么?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中注意的问题:

  运沙时不能用手托,注意保持活动室的卫生。

  4.幼儿尝试用纸运沙。

  5.说说我的发现:

  A.塑料纸、图画纸、挂历纸、牛皮纸运沙好,不容易破;面巾纸、宣纸运沙不好,容易破。

  B.把纸折成容器运沙更方便。

  三.尝试活动

  (二):运水

  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运的不是沙,而是水,你们会用什么纸?

  2.幼儿讨论后说出自己的看法。

  3.提出活动要求,幼儿多次尝试运水。

  A.不把纸折成容器,你们能用它来运水吗?"出自:屈;老.师教案网"是不是所有的纸都行呢?

  幼儿尝试运水。

  B.如果折成容器来运水,哪种纸折的容器最好?

  幼儿尝试运水。

  4.说说我的发现:

  A.如果不将纸折成容器运水,面巾纸、宣纸吸水性强,可以运水,但是运的水少,而且很容易破烂。

  B.把纸折成容器后运水好,但是要选吸水性差的纸,纸吸了水以后容易破。

  活动反思:

  《有趣的纸》作为纸的系列活动的一部分,是一个有着科学领域的明显特点并与艺术领域有机综合的活动。

  这个活动的结构化程度比较高。这种高结构不仅体现在从目标到材料的严谨设计。而且体现在用一系列关键问题引导着幼儿的探究活动逐步走向深入。在活动的每个阶段,不仅在开始时有关键问题的引导,而且在探究告一段落时有共同的讨论和回顾,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发现和记录的事实信息,概括、总结和提升已经获得的经验。

14、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叶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梧桐树叶叶脉的结构特征,提高细致观察的能力。

  2、初步了解叶脉的作用,知道树叶都有叶脉。

  3、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拓印树叶用的油泥、泥工板,圆柱形积木。

  2、《梧桐树叶叶脉什么样》的记录单、笔、胶棒、纸片梧桐树叶若干。

  3、叶脉书签、叶脉图片、梧桐树叶、以及其他园内幼儿常见的树叶等

  4、幼儿已经观察过落叶的现象,捡拾过落叶。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拓印的内容。

  教师:叶子落下来了以后,时间久了会怎样呢?我们把这些美丽的梧桐树叶留个影吧。

  2、用油泥拓印梧桐树叶,引出叶脉。

  (1)教师介绍新材料--油泥拓印梧桐树叶

  (2)幼儿操作,用油泥拓印树叶

  (3)教师:你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为什么会有许多细线呢?这些细线是什么?(叶脉)是否每片树叶都有这样的细线呢?

  3、观察梧桐树叶叶脉,探索其结构。

  (1)幼儿猜测并绘画叶脉。

  (2)集体交流自己的想法。

  (3)细致观察实物。

  (4)观察梧桐树叶脉的图片(PPT或实物)。

  (5)再次绘画叶脉并交流自己的发现。

  4、讨论叶脉的作用。

  教师:为什么梧桐树叶脉长的像一张网?为什么会粗细连在一起?一直生长到叶片的各个部分?叶脉有什么用?

  (植物通过根在泥土里吸收水分和养料,然后传送到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了传送养料,像动物有血管一样,植物的身体里也长出了许多很细的管子,从根的末端开始,经过茎到叶子的位置,这些管子藏在茎里面,平时是看不见的,但是到了叶子里面就变成了更细更小的分叉的管子,它们就是叶脉,我们从外面就能看到;另外叶脉还能支撑叶子。)

  5、拓展

  教师:除了梧桐树叶长有叶脉,其他的树叶也有叶脉吗?这里还一些其他的树叶,我们再看看,他们也有叶脉吗?观察一下他们的叶脉是怎样生长的?和刚才看到的梧桐树叶一样吗?

  小结:树叶的形状不同,叶脉生长的形状也会不同,但是他们都会有叶脉,叶脉可以帮助树叶输送养料和水分,还可以起到支撑树叶的作用。

  延续:我们下次再来看一看,印一印,把更多的树叶叶脉的秘密告诉你的朋友。

  活动反思:

  活动中能抓住幼儿的兴趣点,从幼儿的兴趣出发,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让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会对教学效率的提高有和那帮助。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们才能在其中得到培养,慢慢成长。

15、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喷泉》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

  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

  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

  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

  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

  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3、幼儿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测,并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操作”一栏。

  4、分享交流,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

  (1)对于结果不同的幼儿要请他当场验证。

  (2)记录结果不全面的幼儿,请他当场试验,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向上喷才能发现小孔的水柱又细又低,打孔的水柱又高又粗。

  5、教师小结:出示记录图,你们看到大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快思.教案网出处!小孔喷出的水是什么样的?依幼儿回答,教师记录。

  四、音乐喷泉表演。

  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随音乐的高低起伏进行喷泉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科学活动是在学习了《指南》之后设计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选材取自于孩子们常见的喷泉,幼儿都熟悉,但却不一定明白其中的原理,这样有生活经验的基础,又有探索的空间,孩子们很感兴趣。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在演绎着科学家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模式,先猜想,再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最后总结。老师只是把问题抛给孩子,孩子们便循着这一线索探索起来,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都在积极的参与探索,尤其在最后表演自己的音乐喷泉,都特自豪。相信他们以后会爱上科学探索活动的。

16、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动物尾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小动物的尾巴,了解尾巴的用途。

  2.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 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

  1.操作卡2.各种动物图片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实录:

  (一)激趣导入(播放动物比尾巴的视频,轻松导入课堂)(5分钟)

  1、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所以大家喜欢)

  2、播放动物比尾巴视频,让幼儿初步感知动物尾巴的形状。

  3、刚刚小动物们在比什么?。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比尾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的尾巴(师板书课题:动物的尾巴)。

  (二)、展开学习动物尾巴的形状(10 分钟)

  1、认识松鼠的尾巴(课件出示松鼠的尾巴)

  (1)、这是什么?这是谁的尾巴?(松鼠的尾巴)

  (2)、它的尾巴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像一把伞(3)松鼠的尾巴有什么作用呢?(当降落冬天可以当被子)方法同上依次认识猴子、鸡、兔子、孔雀的尾巴。

  (3)问答游戏巩固动物的尾巴样子师:谁的尾巴长? 生:猴子谁的尾巴短? 兔子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松鼠谁的尾巴弯? 公鸡谁的尾巴最好看 孔雀(4)小结:我们认识了这么多小动物的尾巴,他们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还有的弯,各有各的用处。

  (三)拓展延伸,认识更多的动物尾巴(5分钟)过渡语:小朋友还想知道更多的小动物的尾巴像什么样子吗?有什么作用吗?

  1、课件依次出示燕子、鱼、牛、小壁虎、袋鼠的尾巴,引导幼儿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和作用。

  (四)、操作巩固,连一连(8分钟)

  1、教师出示课件,先示范

  2、幼儿在卡纸上操作

  (五)音乐声中结束课堂(2分钟)

  活动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选择的儿歌内容与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有关,所以能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因为孩子们已经积累一些有关动物知识,又有一定的表达能力,所以一开课创设一个充满儿童情趣的动物园比尾巴大赛的情境,让幼儿调动各个感官,仔细观察,细心发现,大胆地说。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我让幼儿充分发挥学习主人翁的角色,在玩中学、学中玩。

17、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陀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的习惯和探索科学奥妙的兴趣。

  2、引导幼儿在《转转玩玩》中观察陀螺旋转时的图案与色彩的变化。(包括陀螺转动的速度、颜色、形状、大小等)

  3、探索陀螺原地稳定旋转时技巧,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1)自制抽动陀螺。(2)购买玩具陀螺。(3)捻动的陀螺(4)实物投影仪

  2、学具:(1)不同类型的陀螺若干个。(2)制作材料: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及各种色彩的卡纸若干、瓶盖、废纸卡等。

  活动过程

  一、玩玩转转,让陀螺转起来。

  1、教师表演,抽动陀螺、捻动陀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教师提问:这是什么玩具?(陀螺)。请问小朋友还见过什么样的陀螺,提醒幼儿思考与现在玩的不同的一些陀螺玩具。

  2、让幼儿自由转动,并进行观察。

  (1)教师提出问题,幼儿分组进行探索、观察,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

  (2)怎样才能使陀螺稳稳的上时间的转动呢?教师可采取让每个幼儿拿一个陀螺,来转一转,玩一玩。从中找出问题的答案。

  (3)幼儿玩转陀螺,教师巡回观察并指导。

  (4)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让陀螺转起来的,请表演给大家看。(个别幼儿幼儿表演时动作不规范或转动效果较差,这种情况教师要给个别指导。如:教师示范,要把陀螺捏紧,稳稳的用力一捻,陀螺就会转动起来。

  3、幼儿自由结伴,进行转动陀螺的比赛,(相同的陀螺为一组,找出比较认真的幼儿来为本组当评委,进行比赛。)

  4、讨论,为什么有的陀螺转动时间长,有的转动时间短。

  5、教师演示上弦的陀螺,幼儿观察并发表各自的见解:上一下弦 陀螺一转就停,上几下弦陀螺就转个不停。

  小结:拿稳放平陀螺,平稳用力不能偏,陀螺才能转稳。陀螺旋转时间的长短与用力气大小有关系。用力大,转的时间久长;相反,有力小,转的时间就相对短些。

  二、转转看看、陀螺变变。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来观察不同颜色的陀螺旋转后,颜色与图案的变化。"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

  1、幼儿自由结伴转动陀螺。

  (1)提问:陀螺旋转之前与旋转之后有什么变化?

  (2)幼儿进行交流,讨论在旋转前和旋转后有什么变化?谈谈自己的发现。(转动后陀螺的颜色与图案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观察陀螺旋转起来后,颜色在视觉上的变化。

  小结:由于陀螺转动很快,看上去,五彩的陀螺各种颜色有些混合色,小块的颜色变成了圆形。

  三、做做玩玩,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旋转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组织幼儿制作不同形状的陀螺。

  (1)选择适合的材料(三角形、正方形、圆形边长2厘米的卡纸,火柴棒等。

  2、幼儿自己制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找准插孔,将火柴棒磷头朝下安装。引导幼儿进行装饰陀螺。

  3、转转看看,让幼儿发现陀螺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

  (1)幼儿自由自由转动陀螺。

  (2)提问:陀螺旋转后看上去有什么变化?

  (3)幼儿自行讨论交流。(略)

  4、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实物投影仪,来观察不同形状的陀螺转起来后,形状在视觉上的变化。并引导幼儿概括:由于陀螺转动的非常快,所以,无论是什么形状,转动起来后我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

  活动延伸

  幼儿玩自制陀螺,进一步感知陀螺的各种变化。

  活动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和科学探究的方法,《有趣的陀螺》这一大班科学活动,孩子们一直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中是因为整个活动自然流畅,层次分明,适合大班幼儿的水平,又具有一定挑战性,它激发了幼儿探索新事物的兴趣和热情,孩子们一直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

18、大班语言游戏优质课教案《有趣的手影》含反思

  游戏目标

  1.通过游戏,训练幼儿联想能力和表达的流畅性。

  2.引导幼儿学习仿编诗歌,发展想像力和创造力。

  游戏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学会一些物体、动物的手影方法,同时已熟悉诗歌《手影游戏》。

  物质准备 投影仪。

  游戏方法

  1.提出游戏主题,幼儿自由分组。

  2.幼儿在投影仪前表演手影,并仿编句子。"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例如:变蝴蝶穿花衣,变松鼠大尾巴,变小熊真可爱……幼儿轮流往下接,所接的句子不能重复,小组成员如果有人1分钟接不上就结束。手影句子最多的一组为优胜组并奖励大红花。

  3.按程序开展游戏。

  4.从中选出恰当的句子,并整理成诗歌,如:

  变灰狼,诡计多。 变鸭子,呷呷呷。

  变蜗牛,到处走。 变青蛙,呱呱呱。

  变剪刀,本领大。 变小人,哈哈哈。

  变太阳,红彤彤。 变小狗,汪汪汪。

  ......

  游戏反思

  整个活动幼儿的氛围都很好,并且兴趣也很浓厚,但唯一有个不足的地方就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孩子们的想法,在学习手影游戏的时候,很多孩子都会这些手影了,有个别的孩子就在旁边自顾自的玩了,根本没有集中注意力在听我讲。要是我事先多考虑这方面的问题,也就不会出现这个问题。

  另外这节课虽然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但让幼儿讲故事的部分,很多幼儿就不知所措了,不知道该如何用手影来表现故事情节中的小动物,有些小朋友把小动物的样子表现出来了,但表情动作就不是很丰富。需要在这方面加强努力。

  以激发幼儿兴趣的课,我觉得可以让幼儿多上几次,并且还是以手影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情节,我觉得在平时可以多多加强孩子这方面的能力。

19、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弹簧玩具》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探索制作圆柱螺旋弹簧玩具的方法。

  2.体验科技小制作的乐趣。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每人一根约30厘米长的细铁丝,一根食指粗的圆木棍或笔身为圆形的铅笔。小兔弹簧玩具范例一个。

  2.白板纸、约3厘米长的塑料吸管双面胶、剪刀、橡皮泥等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小兔的弹簧玩具,激发幼儿的兴趣。

  2.打开玩具外面的包装,请幼儿观察玩具里面的秘密:原来小兔的身下有弹簧。

  3.教师示范弹簧的做法,请幼儿尝试制作玩具弹簧。

  (1)教师左手拿圆木棍,右手拿细铁丝,将细铁丝的一端固定在木棍上,然后开始一圈一圈地往木棍上绕铁丝。(banzhuren)注意:每圈铁丝螺旋式上升,每圈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不要太密。缠好后,将木棍从中间抽出,弹簧就做好了。

  (2)请幼儿自己尝试制作弹簧,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有困难的幼儿,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操作。

  4.请幼儿将做好的弹簧固定在橡皮泥底座上,制作喜欢的小动物形象。

  (1)可以取白纸板, 画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然后将其剪下,粘贴到塑料管上。

  (2)将吸管插到弹簧上,玩具就做好了。

  (3)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互相交流,分享成功的经验。

  5.组织幼儿以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

  活动延伸

  可以请幼儿将做好的玩具卖给“超市”,做角色游戏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我充分为幼儿创造了条件,引发他们仔细观察,认真体验,提供的材料都是孩子们平时见过的,玩过的,教师的启发下幼儿归纳出了弹性的概念。在分类活动中,幼儿再次操作,玩中观察,玩中发现,自然而然的将有弹性的物体和没有弹性的物体进行了分类。活动时,幼儿玩中学,学中玩,自主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20、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水》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利用幼儿园玩水池为幼儿提供玩水的机会,感知水的特点,巩固对水的认识。

  2、引导幼儿用各种材料投放水中玩耍,感知不同物体的“沉”与“浮”现象,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

  3、让幼儿感受水中发现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

  4、培养幼儿勇敢、自信、合作、交往的良好品质。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幼儿及家长共同搜集玩水的材料:塑料制品:果奶瓶、塑料玩具、小水桶等;木制品:积木、树枝、冰糕棍、树叶等;纸制品:硬纸壳、皱纹纸、报纸、作业纸、纸盒等;泡沫制品以及小石块、鹅卵石、小铁块等。并让幼儿用塑料袋将材料装好,作上标记,放在玩具柜里。

  2、活动前,检查水池的安全、卫生。池底是否有异物,池水是否清洁,池水高度是否适当。

  活动重难点:

  感知物体的沉浮现象。

  活动过程:

  1、感觉游戏。

  鼓励幼儿同老师一起到水池玩水(个别胆小不愿到水池玩的幼儿暂不强求,允许他们在水池边玩)。引导幼儿看看水中的小脚丫或凉鞋;试试用双手捧水;体会把手掌平放在水中与手指插入水中的不同感觉;体验水中走路的感受。帮助幼儿回忆、再现过去所学知识,如:能看见水中的小脚丫,是因为水透明、无色,捧着的水一会儿没有了,是因为水会流动等等;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或发现,如:把手掌平放水中用的力比手指插入水中用的力更大,在水中走路比在地上走路慢。

  2、听觉游戏。

  请幼儿将塑料袋里的材料一一投入水中。让幼儿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再试一试、听一听、比一比不同材料从高处、低处投入水中声音的大小。[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幼儿反复对比实验,相互讨论,得出结论:从高处将材料投入水中比低处将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重的材料投入水中比轻的材料投入水中声音大。让幼儿闭眼想象:夏天的暴雨和秋雨(毛毛雨)打在水里的不同声音;回忆的故事《咕咚来了》,想象木瓜掉在水中的声音,理解小兔为什么会吓得惊慌失措。

  3、观察、比较、归纳游戏。

  观察不同材料投入水中的沉浮现象;比较材料的轻、重、厚、薄;感知材料的轻、重、厚、薄和“沉”、“浮”的关系;归纳那类材料会沉于水中,那类材料会浮于水中。

  4、触觉游戏。 用手触摸、感知那些材料吸水,那些材料不吸水;那些材料遇水会烂,那些材料遇水完好如初。

  5、收拾整理材料。

  请幼儿把水中的所有材料收集在塑料袋里,使水中无杂物。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一一保护水资源。

  注意:在上述每一种游戏中,均让幼儿充分讨论、交流、合作。如相互提供材料,交流新发现等。以此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体验分享的快乐,体验“发现学习”的惊喜、乐趣。

  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玩水材料带回家,把今日的“水中的发现”告诉爸爸妈妈。请家长作好记录,次日交给老师。以便老师及时了解孩子“水中发现”的多与少、深与浅;了解孩子的表达能力;了解孩子对这种活动方式的兴趣及认可程度;了解孩子某方面的个体差异,如听觉、触觉、记忆等。以便教师根据幼儿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从中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点,扩散或寻找新的教育活动内容。

  活动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进一步突出了让幼儿主动学习的思想。《水中的发现一一大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力求体现这一思想并遵循了幼儿学习的三个特点:

  一、是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直接驱动。玩水是幼儿感兴趣的,所以,他们会积极投入、主动探索、发现学习。在发现学习中获得成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二、是幼儿的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对事物的认识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需要用动作和各种感观来帮助思维。因此,给幼儿提供操作机会和调动幼儿的各种感观共同参与尤为重要。

  三、是由于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与幼儿间相互作用的学习方式,使孩子们乐意接受。同时,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均得到发展。

21、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尝试活动中知道植物的根基本上可以分为直根、须根、块根三种。

  2、帮助幼儿了解根有储水、吸水、固水等作用,知道根和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兴趣。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礼品盒(装有树根)、各种植物的根若干、图片若干、各类根雕的艺术品,切好的萝卜片、山芋片等。

  尝试准备:幼儿提前一天制作根吸水试验,在装有各色颜料的瓶中放入植物根进行观察。

  活动过程:

  一、以邮包的形式揭示课题,初步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1、让幼儿去试一试,摸一摸,感受根的外部特征。

  师:今天老师收到了一份礼物,是什么礼物呢?请小朋友摸一摸、猜一猜,告诉老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样的?你觉得可能是什么东西?

  幼:我摸到的东西是毛茸茸的!……有点刺手……摸在手心里有点痒……可能是树枝……

  2、让幼儿通过视觉观察,用语言表达树根的外部特征。

  师:刚才大家猜了这么多,到底猜对了没有?主我们一起打开礼品盒看看。哦,原来是一个树根!你们看看树根是怎么样的?

  幼:我看到的树根是毛毛的……刺刺的……长的乱七八糟的……

  3、提问:你还知道什么植物有根?它们长在哪里?

  教师小结:原来植物都有根,都长在植物的最下面,都爱住在泥土里。

  二、幼儿通过尝试、初步认识一些植物的根

  1、幼儿动手试着寻找植物的根。

  师:(出示种在沙盘中的植物)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植物,请你们找一找它们的根在哪里。找到以后想一想: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的根是什么样的?

  2、介绍三种根的外部特征,与周围小朋友比较不同之处。

  师:(请一名幼儿上前)请你告诉小朋友,你找到的是什么植物?它的根在哪里?它们根是什么样的?

  幼:我找到的植物是葱,它的根长在泥土里,拔出来时都是泥,后来我把它放在水里洗了洗,根就变得白白的,一根一根的,细细长长的,像面条,像头发,像许多线,像老爷爷的胡须……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真好,这种根真的很像老爷爷的帮须,谁能用两个字说出,像胡须一样的根叫什么根?好,我们就把这种根叫须根。还原哪些小朋友找到的也是须根?

  幼儿抢着说:我找到的小麦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芹菜的根是须根,我找到的水仙的根是须根……

  师:老师也找到一种根,你们瞧,这棵菠菜的根中间是直直的,哪些小朋友也找到了这种根请举起来。(师生共同检查是否正确)我们给这种直直的根起个什么名字?

  师:还有一些小朋友找到的根和我们的不一样,请你们把它们拿到上面来。.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大家看一看,这些是什么植物的根,它们长得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我们给它们起个什么名字?

  3、教师小结三种根的外形特征。

  三、给植物的根找家

  师:宝宝要回家了,请你们把这些须根、直根、块根送回它们自己的家。

  四、了解根的功能用途

  1、出示图片,幼儿观察后用语言表达根的作用。

  2、介绍根和人类的关系,教育幼儿爱护植物。幼儿根据生活经验指出根和人类的关系:可食用(请幼儿品尝萝卜片、山芋片)。可以做中药,可以制作根制工艺品。

  五、延伸活动:制作根制工艺品。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22、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尾巴》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好奇心强,又充满童心,都很喜欢小动物,但我发现孩子们欠缺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这一主题刚好是动物朋友们,所以我选这节科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他们自己发现探索的愿望,同时让他们对动物尾巴的功能以及外形特征进行匹配, 挖掘他们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动物尾巴,并初步了解它们尾巴的做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探索的兴趣。

  2.挖掘幼儿的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探究学习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重难点:

  重点:认识几种动物的尾巴。

  难点:初步了解几种动物尾巴的妙用,激发幼儿对动物尾巴的兴趣。

  活动准备:

  猴子,雪豹,狐狸,老鼠,壁虎等动物身子和尾巴分开的图片。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

  ——小朋友,你们都喜欢小动物?为什么喜欢它?.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你能学学自已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吗?

  李**:我喜欢小白兔,因为它很可爱。师:老师也很喜欢小白兔,看来我们爱好是一样的。

  邵**:我喜欢小猫,因为它抱起来很舒服。师:小猫抱起来很暖和很软,让我们特别想要去亲近它。

  ——今天,老师也请来了一些动物朋友?可它们却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它们的身体藏在了里面,尾巴却露在了外面,请你快速找出这些小动物。(出示展示动物的尾巴)

  (1)出示袋鼠的尾巴

  ——这是谁的尾巴?

  邓**:袋鼠的尾巴。师:你怎么知道它是袋鼠的尾巴?

  邓**:我家里的书上有袋鼠,所以我认出来了。

  ——邓**小朋友喜欢看书,书上有很多的知识,一下子就看出来是袋鼠的尾巴。

  (2)出示豹子的尾巴

  ——这又是谁的尾巴呢?

  韩**:我觉得那是猫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上有花纹,而且是细细的长长的。

  ——韩**小朋友语言组织能力非常好,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是老师告诉你,这不是小猫的尾巴,但是都属于猫科动物。

  ——谁还有不一样的答案?

  李**:我觉得他像豹子的尾巴,因为豹子的尾巴上也有斑纹,而且它的尾巴很长。

  ——李**小朋友表达的很完整,能仔细观察斑纹并作出准确判断。

  (3)出示壁虎的尾巴

  ——细细长长的会是谁的尾巴呢?

  高**:我觉得这是老鼠的尾巴,因为它的尾巴细细的,黑黑的,尖尖的长长的。

  ——她的语言表述很清晰,细细的,尖尖的,长长的,但是这个却不是老鼠的尾巴.

  ——给你们一个小小的提示,他的尾巴断掉还会在长出来的

  幼儿集体——是壁虎的尾巴,因为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长出来的

  2、活动过程:

  ——今天我们玩一个拼图游戏。

  规则:我这里准备了一些动物的身体和尾巴图片,请你们帮小动物找到自己的尾巴,并把它们快速贴起来。并告诉我他们的尾巴有什么用?

  个别幼儿展示自己的作业

  ——它的尾巴长什么样?有什么作用?

  杨**:猴子的尾巴长长细细的,我觉得它的尾巴可以让它方便在树上跳来跳去,让它跳的更远。

  ——你表述很完整,猴子的尾巴可以保持身体的平衡,更可以帮助他在树林里荡来荡去。(得到表扬的孩子笑眯眯的,脸上表现出了一抹娇羞。)

  肖**:我找到了豹子的尾巴,我觉得豹子的尾巴可以让它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说的很对,除了保持平衡还有什么作用呢?

  李**:豹子的尾巴可以去攻打老虎,当做它的武器。

  ——你一定是看过动物世界吧,观察的特别仔细,记性也非常好。豹子的尾巴可以捕食猎物,对抗敌人,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

  ——除了这些大型凶猛的动物,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请你说说它的作用?

  熊**:小松鼠也有尾巴,它的尾巴可以让它在奔跑的时候保持平衡,还可以让它跳的更远,大大的尾巴可以盖在肚子上当被子用。

  ——你一定喜欢看书学习,所以才知道这么多。原来小松鼠的尾巴还可以当被子呀!

  ——还有哪些动物有这些特殊的本领呢?

  肖**:我还知道响尾蛇的尾巴,在遇到危险的是会发出响声,用来吓唬敌人。

  ——肖子涵小朋友懂得很多,说明也是爱学习的孩子。

  贾**:黄牛的尾巴长长的,细细的,可以甩走苍蝇

  ——黄牛的尾巴可以当苍蝇拍使用,赶走讨厌的苍蝇。贾欣妍小朋友善于发现生活,观察的很仔细。

  3、出示动物图片

  ——现在请你仔细看看,和同伴小声讨论它们的尾巴的作用,一会介绍给大家。

  贾**:小鱼的尾巴用来掌握平衡的

  肖**:鳄鱼的尾巴可以攻击别人,也可以保持平衡,同时可以保护自己,因为很坚硬。

  李**:大象的尾巴用来扇苍蝇。

  ——小朋友们都观察的很仔细,同时也发现了它们尾巴的作用,很厉害,你们都是爱学习爱动脑的孩子。其实自然界还有很多动物的尾巴具有特殊的功能,今天请你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搜集更多的动物,明天把它们尾巴的作用的讲给讲给大家。现在我把这些动物图片放到益智区里,你们区域活动时可以再进行讨论学习。

  活动反思:

  本节科学活动充分激发了孩子对小动物尾巴的探索兴趣,这节活动充分说明了一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通过具体提问和孩子回答后的有效回应,让孩子一步一步将动物的特征,尾巴的作用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出来,同时对于仔细观察的孩子进行表扬,通过具体的表扬让孩子懂得爱看书、爱学习就能得到老师的认可和小朋友的认可,更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活动中,我用连续的提问让孩子进一步观察、倾听、表达,并大胆探索、积极交流动物尾巴的作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而且还进一步发展了幼儿的探究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作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我明白幼儿活动设计,要能够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设计适合他们的游戏来组织教学,这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超出我的预设愿景,呈现更好地课堂效果。

23、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有趣的惯性玩具》含反思

  【设计意图】

  玩具是孩子童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现如今,孩子手中会动、会唱、会亮的玩具应有尽有,大班的孩子已经不再满足于简单摆弄、重复操作,他们常常会冒出许多富有教育价值的问题:它为什么会动。它的肚子里有什么,怎么弄它才会跑得更快……甚至会产生拆开看看的欲望。顺应孩子的兴趣,为了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大胆思考,我们创设条件,让孩子在玩一玩、分一分、拆一拆的过程中。熟悉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激发参与科学探究的热情。

  【活动目标】

  1、熟悉常见玩具的多种启动方式,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初步感知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了解一些常见的民间惯性玩具。

  2、乐意参与科学探索活动,体验动手操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惯性、电动、回力、发条、拉线等多种玩具。

  2、画有电池、发条、回力、拖拉线等各种标志的篓子。

  3、玩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一段,包括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

  【活动过程】

  初步分享玩具,感知不同启动方式并分类

  1、幼儿自由玩玩具,感知不同玩具的不同启动方式。

  师:小朋友们带了很多有趣的玩具,我们一起来玩一玩,等一会儿请你说一说:玩的是什么玩具,用什么办法让它动起来的。

  (评析:开门见山式的导入方式是大班孩子乐于接受的。教师有意让孩子带着问题去探究,在自由玩玩具的同时,了解玩具的启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

  2、集体交流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出示相应标记。

  师:你玩的是什么玩具?它为什么会动?你还发现了什么?

  (评析:教师提出开放式的问题,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同时,随机出示的标记卡无形中将幼儿自主操作获得的信息进行了梳理、概括和分类。)

  3、引导幼儿按启动方式的不同将玩具分放至不同标志的篓子内,并请幼儿相互检验操作的正确与否。

  (评析:这一环节的操作对大班幼儿来说没有太大难度,是他们能直观感受到的较为熟悉的内容。教师有意识地“后退”,让幼儿承担检验的任务,给予幼儿更大的自主思考、判断的空间。)

  探究惯性玩具的奥秘

  1、出示惯性玩具汽车,鼓励幼儿大胆猜想。

  师:这个玩具汽车,既没有用电池,也不用上发条,更没有拖拉的线,轻轻一推,它就能开出很远,它是靠什么启动的呢?你玩过这样的玩具汽车吗?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突然提出的问题,激发了幼儿再次探究的欲望。)

  2、个别操作,集体观察,大胆猜想惯性玩具汽车的运动原理。

  师:请你们猜一猜,为什么它能一推就开出很远?秘密在哪儿呢?

  (评析:这一环节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充分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动手操作验证猜想的兴趣。)

  3、教师介绍分组拆卸的工具及要求。

  师:玩具汽车到底是靠什么开得这么远呢,光猜也不行,我们动手拆开看看吧!老师准备了螺丝刀、小盘子,知道怎么用吗?

  (评析:分组拆卸玩具汽车是幼儿很乐意参与的任务,但两人分工合作、螺丝逆时针拆卸、有序放置螺丝钉等,都是需要帮助幼儿明确的操作要点。)

  4、幼儿分组合作拆卸,观察惯性玩具汽车上独特的惯性轮装置。

  (评析:从猜想到验证,这一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高潮。惯性玩具汽车后轮轴上带动着的惯性齿轮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教师不妨多留些时间,让幼儿充分观察和尝试。)

  5、集体交流发现,教师进行小结。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它和玩具汽车的什么部位连在一起?猜猜它的作用是什么?

  教师小结:这就是惯性玩具汽车上才有的惯性轮装置。它的作用就是把惯性力量放大,惯性轮越重,小汽车开出的距离就越远,明白了吗?

  (评析:在这一环节中,幼儿有充分的直观经验想表述出来。教师在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发现的同时,要给予幼儿正确的概念,帮助幼儿将所见所思整理成有效的经验。)

  观看视频,拓展经验,了解更多有趣的民间惯性玩具

  师:现在的小朋友玩的玩具很多很多,电动的、遥控的,还有声音控制的呢。可是,你们知道吗,在老师小的时候,玩的玩具很多都是不用电池、不用机械的惯性玩具,它们不但好玩,还能锻炼身体呢!你们想知道这些玩具是怎么玩的吗?

  播放玩竹蜻蜒、空竹、木质陀螺等民间惯性玩具的视频,让幼儿欣赏。

  (评析:民间惯性玩具丰富多彩,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既是上一环节所获新经验的延伸,又帮助幼儿拓展了经验,激发了幼儿对惯性玩具进一步探究的兴趣。)

  延伸活动:

  1、组织幼儿将拆卸后的惯性玩具汽车重新组装起来,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提高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2、进一步创设条件,让幼儿尝试拆卸发条玩具,观察其中弹簧圈的构造和作用,培养幼儿大胆猜想、专心操作、细致观察的科学探究精神。

  活动反思:

  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在《有趣的陀螺》这节绘画和操作相结合的美术活动中,色彩缤纷的陀螺让孩子们眼花缭乱,充满了好奇……

  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通过“玩陀螺、看陀螺、说陀螺、画陀螺、制作陀螺”来感受陀螺转时色彩的变化,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并在玩的过程中体验自制玩具的愉悦和成功感。

  说到“玩陀螺”,孩子们在情境游戏活动中都很感兴趣,他们都能各显神通的用自己的方法玩着陀螺。在玩的过程中,我让孩子们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观察:陀螺的形状和颜色是什么样的?再看一看陀螺发生了哪些变化?在“说陀螺”这一环节中,我运用集体讨论法,让孩子们大胆讨论,说出自己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秘密?(转之前,陀螺有齿轮,转的很快的时候,齿轮线变圆了)(颜色变了)等。“画陀螺”和“制作陀螺”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我运用讲解、示范法让孩子们了解陀螺的制作过程。(涂色、剪、做)

  在大家共同制作陀螺的过程中,部分孩子存在的问题是陀螺转不起来,经讨论原来是陀螺卡片中间的点被弄大了,所以小棒松了导致转不起来。如果改用火柴棒而不用牙签,效果会更好。这是一节比较有趣的美术活动,孩子们玩的很开心,制作得也很开心!

24、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玩声音》

  大班科学活动《玩声音》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不同的材料发出不同的声音。

  2、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了解噪音对人的危害。

  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二、活动准备:

  纸制品(纸杯、纸盒、纸片)陶瓷类(碗、杯、盘子)金属类(脸盆、茶壶、锅盖)塑料(积木、杯、响板)杂货类(青菜、木头、布)

  三、活动过程:

  1、初步感知声音。

  (1)一起唱《幸福拍手歌》引起兴趣。

  提问:刚才唱歌的时候,你们身体上的哪个部位发出声音呢?除了手和脚能发出声音外,我们的身体的其他部位也能发出声音吗?

  (2)幼儿利用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玩出不同的声音。(幼儿自由探索)

  (3)出示空瓶,摇一摇,请幼儿听听有没有声音,你们能不能用空瓶子会发出声音呢?(幼儿自由探索搓一搓、碰一碰、捏一捏、挤一挤等制造声音)提问:声音好听吗?如果配上音乐会怎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运动起来的时候,会发出声音,不动时不会发出声音的,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第一次探索。(利用不同材料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提问:你刚才玩了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它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们觉得好玩吗?

  3、第二次探索(感知并区分噪音与乐音)。

  (1)教师提出要求:你们再去玩一玩,找一找,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你喜欢的,哪些是你不喜欢的,为什么?(让幼儿演示手中的物体并告诉幼儿不好听的声音是噪音,好听舒服的声音称它为乐音。)怎样做能让这些噪音变的好听一点呢?(幼儿自由讨论:如轻轻敲、有节奏的敲)。

  (2)播放《幸福拍手歌》的音乐,将自己手中的材料当成乐器(轻轻的敲)与音乐一起演奏。

  (3)说说生活中还有那些噪音让人不舒服?对身体有哪些坏处?

  教师小结:好听的声音乐音会使人听了心情愉快。噪音对人的健康有害。(教育幼儿平时在游戏当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延伸活动:老师带你们到外面再去找一找声音好吗?

25、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符号》大于号小于号反思

  设计意图:《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我们应"引导幼儿结合和利用生活经验,感受科学给生活带来的便利,萌发对科学的兴趣"。 在本节活动中,我通过生活经验引导幼儿了解"鳄鱼”,通过鳄鱼引出大于号和小于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用数学的思维理解5以内数字比较大小,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并鼓励幼儿参与活动,用游戏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探索过程和探索结果,通过活动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鳄鱼嘴理解大于号小于号的意义。

  2.通过游戏活动能够正确的应运大于号小于号。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使幼儿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1-5的数字卡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要介绍两位新朋友人大家认识,你看看他们是谁?(播放PPT鳄鱼)

  2、认识>、<

  鳄鱼哥哥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叫大于号,我的嘴巴在左面。

  鳄鱼弟弟自我介绍:小朋友好,我叫小于号,我的的尾巴在右面。

  我们是贪吃的两兄弟,只喜欢找数字宝宝玩。我们的嘴巴总是找大的数字,想一口吃掉大的数字宝宝。把我们的小尾巴留给小的数字宝宝。

  我和哥哥都会变成两个有趣的符号藏在数学王国里。

  鳄鱼哥哥:我会变成“>”

  鳄鱼弟弟:我会变成“<”

  3、比较符号观察不同

  > 嘴巴在前,屁股在后。< 屁股在前,嘴巴在后

  二、数字比大小

  今天数字宝宝请我们兄弟俩给它们比较大小。小朋友我们和大于号>、小于号<一起去数学王国玩。

  1、2和3比较大小

  出示PPT2个苹果和3个苹果、数字3 、2请鳄鱼帮忙比大小,

  小于号:“我是小于号我最想吃大的数字宝宝我的大嘴巴面向3,小尾巴送给小的数字宝宝2。”2<3表示2小于3.

  2、3和4比较大小

  出示PPT4个梨和3个梨比较多少、数字3 、4请鳄鱼帮忙比大小,

  大于号:“我是大于号我最想吃大的数字宝宝我的大嘴巴面向4,小尾巴送给小的数字宝宝3。”4>3

  三、游戏动物比大小

  1、4和1比较大小

  出示PPT4只猴子和1只猴子比较多少、数字4、1请鳄鱼帮忙比大小,

  大于号:“我是大于号我最想吃大的数字宝宝我的大嘴巴吃掉面向我的4只小猴子,小尾巴送给少的1只猴子。”4>1

  2、 2和5比较大小

  出示PPT2只小青蛙和5只小青蛙比较多少、数字2、5请鳄鱼帮忙比大小,

  小于号:“我是小于号,我最想吃大的数字宝宝。我要吃掉面向我嘴巴多的5只青蛙,把小尾巴送给小的数字宝宝2。”2<5

  四、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帮数字宝宝比较大小,认识了>、<(大于号,小于号,嘴巴在前是大于,屁股在前是小于.大嘴朝着大数笑,屁股撅给小数瞧……)我把>、<编成一首儿歌,大家一起读一读。

  大鳄鱼

  大鳄鱼,嘴巴大,

  总是想吃大数字。

  嘴巴在前是大于,

  尾巴在前是小于。

  小朋友们再见!

  活动反思:

  认识“大于”、“小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并理解“>”“<”,学习用“>”“<”表示两个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本次数学活动适合大班上学期进行,引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小于、符号,接着是出示图卡进行集体练习,此环节进行时间较长;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片加以练习。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出示“看图片填数字”的游戏卡,请幼儿完成,集体检查。第三个环节是抽卡片做图形的游戏。请2个幼儿上来抽取卡片各一张。然后在请个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字做出相应的符号,用身体来演示。这节数学活动目标基本上达成了。

  通过这个活动我觉得: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26、大班白板活动示范课教案设计:《害羞的小哈利》反思

  大班白板活动:《害羞的小哈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故事中学习理解“害羞”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发挥想象,运用多种材料设计服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幼儿懂得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萌发互相关爱情感。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一段害羞表现的视频。

  2. 电子白板,《害羞的小哈利》教学课件。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关注故事发展的线索,感受哈利的聪明才智。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正确使用操作材料设计服装。

  四、教学过程:

  1.观察照片,引入课题。

  提问:照片上有谁?他在哪里?他为什么要隐藏起来?

  【白板运用:用聚光灯将照片中隐藏的哈利找出来】

  2.欣赏故事《害羞的小哈利》第一二段。

  (1)讨论:什么是害羞?为什么说哈利是个害羞的孩子?哈利为自己做了哪些外套?

  (2)幼儿回答,并用白板笔将隐藏的哈利圈出来。

  讨论:你是怎么找到哈利的?

  【白板运用:用白板笔将穿不同外套的哈利找出来】

  3.继续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

  (1) 在讲述过程中,老师进行边提问边讲述。

  提问:你心中的皇宫是什么样的?

  哈利会不会去皇宫?

  哈利决定去皇宫,他想了个什么好主意?

  哈利的主意成功了吗?

  参加完花园派对,哈利又干了些什么?

  【白板运用:播放故事图片】

  (2)请幼儿联系自己的经验思考:

  我自己会害羞吗?

  我为什么害羞?

  我身边有什么人像害羞的小哈利?

  4.美术:服装设计

  哈利想请小朋友们帮他做件外套?谁做的漂亮,他就把礼物送给谁,但有个条件,必须用他给的才材料做。

  展示材料,幼儿分组,设计作品。

  A组:水彩笔,油画棒。

  B组:各种印章,棉签,颜料。

  C组:各种颜色的毛线,胶水。

  D组:各种颜色的包装纸,胶水。

  【白板运用:展示材料图片,提出要求】

  5.展示作品,留影,发礼物。

  教学反思: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27、大班数学活动优质课教案: 《有趣的立体图形》

  一.目标:

  1. 让幼儿学习观察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圆柱体与球体的差异,能根据形体特征进行分类。

  2.让幼儿区分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体验它们之间的关系。

  3.让幼儿学会用记录,统计的方法表示操作过程并用语言表达。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二.准备:

  1.幼儿初步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和球体。

  2.教具;实物:魔方( 正方体),牙膏盒 (长方体),皮球( 球体 ),万花筒 (圆柱体);记录表1.2( 附后)

  学具;各类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的实物 (如牙膏盒,小球,药盒,纸筒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纸片 (每人一张);记录表1 (每人各一张);记录表2( 每小组一张)

  三.过程:

  (一)与图形纸片做游戏,引导幼儿去操作,体验。

  师:小朋友图形纸片和我们做游戏了,你们认识它们吗?(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它们和我们玩个立正的游戏,你能让它们立在桌上吗?(幼儿尝试用图形纸片竖立在桌面上,得出结果)

  师:你的图形纸片可以立起来吗?为什么呢?(它们是平面的)

  (二)与立体图形的物品做游戏,引导幼儿观察和比较。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呀?(牙膏盒,药盒,小球……)

  我们也和他们来玩一玩,你们知道它们是什么形体吗?

  1.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

  师:你们发现正方体与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

  小结:正方体的六面都是正方形的,而长方体的六个面有正方形也有长方形

  2.比较圆柱体与球体。

  师:圆柱体和球体又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幼儿在玩一玩中找出不同之处)

  小结:球体从哪边看都是圆的,往哪边推都能滚动,而圆柱体上下是一样粗,上面和下面是圆形的。

  3.玩找朋友游戏

  师:小朋友,你们能把这些物品分分类,让它们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吗?(幼儿按形体特征分类物品)

  师:图形纸片们问: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像这些物品立起来呢?小朋友知道吗?

  小结:因为图形是平面的,而它们是立体的,所以它们叫立体图形)

  (三)进行“描画”游戏,幼儿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1.师:立体图形还会变魔术呢?它会变出平面图形,你们想不想看看?(教师用正方体物品的一面描画出一个正方形,并在记录表中记录)

  2.幼儿进行操作并记录(幼儿用自己物品的一面在纸上描画出形状,并把结果用“√”“╳”表示)

  3.小结评价记录表

  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有个立体图形不可以画出形状的?是哪个?(球体)

  (四)进行搭建游戏,让幼儿学会统计立体图形个数并记录下来

  1.幼儿分组合作用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体,球体各类物品搭建东西。

  2.搭建好后,将搭建所用的立体图形的个数进行统计记录。

  3.幼儿作品展评。

28、中班数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排序》反思

  教学目标:

  1、运用视听触觉各种感管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事物的排列规律,并根据发现的规律进行排序。

  2、培养幼儿细致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让幼儿在自由的探索活动中,体验排序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大小不同雪花片若干、颜色不同的枪管玩具、大小长短不同的吸管、排序卡

  活动过程:

  1、织幼儿玩拍铃鼓游戏,引出活动主题。

  小朋友们,请你们听听老师是按什么方法拍铃鼓的?

  2、引导幼儿发现拍铃鼓中的秘密,并运用图示记录其中的规律。

  老师这有一些雪花片,请你想想怎样用雪花片表示我们刚才拍鼓的规律?

  (1)大声——小声——大声——小声

  (2)大声——小声——小声——大声——小声——小声

  3、教师出示排序图,引导幼儿发现其中的规律并请幼儿用拍手的方式表示出来。

  (1)、小朋友看看这些雪花片是按什么规律排序的?

  (2)、你们能按这个规律拍拍手吗?

  小结:这种按照一定规律把物体排排队的方法就叫做排序。刚才我们都是根据物体大小不同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序。其实我们还可以根据物体的长短、颜色、粗细、高矮等不同进行排序呢。

  4、补充排序卡。

  出示已排好的排序卡,请幼儿来找找看什么地方排错了。

  5、导发现物体的差异,进行创编排序。

  (1)、请幼儿根据颜色的不同排序拼插枪管玩具。

  (2)、请幼儿根据吸管的大小或长短的不同进行排序

  (3)、请幼儿根据幼儿性别的不同进行排序。

  6、排队游戏

  幼儿分男女站成两竖排,按教师要求进行排队游戏。如高人、矮人、高人、矮人或拍头、拍肩、叉腰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游戏。

  7、延伸活动:

  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事物都是按一定规律排序的,如美丽的项链,好看的花边,围墙的栏杆……,请幼儿将生活中有趣的排序现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在排序卡上。

  活动反思:

  数学来源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29、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有趣的“转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操作、探索活动中,积累有关转动的经验,了解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2、发现转动的很多有趣现象,感受现代科技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有发明创造的欲望。

  3、为自己和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每组一份操作材料:塑料玩具、筷子、轮子、绳子、风车、火柴棒、盖子、纸片等。

  2、学具:手巾花、陀螺、发条玩具、录音机、转椅、钟表等。

  3、介绍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课件

  三、活动过程:

  1、通过操作,让幼儿初步获得有关转动的经验。

  (1)教师出示各种能够转动的玩具,鼓励幼儿发现转动的各种有趣现象和同伴交流,并能够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

  (2)教师投放半成品,幼儿再次探索操作。鼓励幼儿想办法,做个会转动的小玩具:使不能够转动的物品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边玩边看,看看你能发现什么有趣的现象?”

  (3)交流,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大胆地告诉同伴,并请想法奇特的幼儿演示,鼓励幼儿为同伴的成功而高兴。

  2、游戏“找一找”:感受转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转动的兴趣及创新的欲望。

  (1)幼儿自由讨论:聪明的人,让许多东西都转动起来,来方便我们的生活,请小朋友互相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能转动的物体,以及转动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好处?

  (2)集体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能转动?××转动了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3)、幼儿观看ppt:转动在现代科技中应用。

  3、发散思维:

  如果你是小小发明家,你想让什么转动起来?转动以后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4、通过游戏,让幼儿发现转动是运动的一种方式。

  (1)师:“你能让自己的身体也转动起来吗?”

  (2)试一试,看看自己的身体有那些部位也能转动起来,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不要弄伤自己和小朋友。

  (3)交流:你让身体的那个部分转动起来了?请你来试一试。

  (4)“如果我们身体的一些部位(如头不能转了)不能转动了,行不行?”

  (5)“我们的身体真了不起,有那么多的部位都能转动起来,让我们做事、运动更灵活!”

  五、活动延伸:

  1、老师和幼儿一同到室外寻找可以转动的物体。

  2、利用谈话鼓励幼儿继续寻找、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关转动的物体。

  活动反思: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我以幼儿的科学教学为切入点,尝试了通过生活化的幼儿科学教育。在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中,我也遵循了纲要中的多种原则。在本活动中,我以谈话导入,调动了幼儿已有的经验,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通过提供多种幼儿身边熟悉的操作材料进行操作、观察、猜想、思考中体验、获取有关转动的知识经验。在交流中,我采取了自由交流、小组交流、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幼儿去探索发现。但在交流时,我对幼儿的问题太单一,只是问问孩子是怎么把物体转起来的,忽视了物体转动时的有趣现象,没有作很仔细的观察。

30、大班音乐活动示范课教案《兔子和狼》

  活动目标:

  1.运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歌词。

  2.学唱歌曲,创编动作并进行表演唱。

  3.体验接纳与被接纳的快乐。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5.熟悉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磁带、图谱、狼与兔子的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组织活动。

  听音拍手、律动。

  二、观看课件,导入。

  (一)导语:官老师刚才做了个梦,梦见谁了?请看。(操作课件)一只大灰狼

  和一只小兔子,它们在说话呢。说什么了?我们一起去听一听、看一看。

  (二)幼儿欣赏课件。

  (三)以提问的方式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歌词内容。

  师:课件里有谁?大灰狼说了什么?小兔子又说了什么?

  (四)师幼共同根据图谱朗读歌词内容。(引导幼儿按节奏念出歌词)

  三、学习歌曲。

  (一)播放音乐磁带《兔子和狼》,幼儿欣赏。

  师:官老师把这个梦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请小朋友们仔细听听。

  (二)结合图谱,帮助幼儿记歌词。

  师:歌里都唱了些什么?

  (三)再次欣赏,幼儿倾听,鼓励幼儿随音乐节奏做拍手、拍膝等动作。

  (四)播放音乐磁带,带领幼儿跟唱2—3遍。

  (五)钢琴伴奏,幼儿花样唱,鼓励幼儿创编动作表现歌曲。

  1.男女分唱。2.集体唱。 ==四、佩戴头饰,幼儿表演唱。

  (一)教师扮演狼,全体幼儿扮演兔子。

  1.歌曲演唱完,狼去兔子面前请求兔子的原谅。

  引导语:小兔子们,我再也不做坏事了,原谅我好吗?你们愿意和我做个朋友吗?

  2.引导幼儿讨论兔子要不要原谅狼的过去,给狼一个改正的机会。

  3.小结:相互接纳会给自己和别人带来快乐,这样我们就会拥有更多的朋友。

  (二)个别男生扮演狼,个别女生扮演兔子。

  (三)男生扮演狼,女生扮演兔子。

  四、活动结束:狼与兔子一同去户外游戏。

  师:狼和兔子终于成为了好朋友,请狼和兔子一起去操场上做游戏

31、大班综合活动示范课教学设计《有趣的西瓜皮》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西瓜皮上联想出多种物体,并通过语言、动作、绘画来表现,激发其想象力。

  2、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实物:半块西瓜皮、白纸、彩色笔、半块西瓜皮图片若干张。

  2、多媒体课件、投影仪。

  三、活动过程

  1、激趣导入(教师出示方纸盒作神秘状)。

  〔1〕、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卓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件神奇又有趣的小礼物,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幼儿自由发言)

  〔2〕、师:“到底是什么?你们看”(老师出示西瓜皮)。

  幼:“西瓜皮”。

  师:“这可不是一块普通的西瓜皮,它会变魔术,你们信不信”?

  2、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西瓜皮的变化,让幼儿学说西瓜皮变XX。

  〔1〕师:(轻轻的把西瓜皮口朝下)“你们看,西瓜皮开始变了,变、变、变,变成什么了”?

  幼:“小桥”、“彩虹”、“伞”。。。。。。(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评价)。

  〔2〕师:(轻轻地把西瓜皮180度转动口朝上),“你们看,西瓜皮又开始变了,这回西瓜皮又变成了什么”?

  幼:“小床”、“小船”、“碗”。。。。。。(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给予评价)。

  〔3〕师:(轻轻的把西瓜皮竖起来)“变、变、变,西瓜皮可真会变,瞧!它变成什么了”?

  幼:“月亮”、“大刀”。。。。。。

  〔4〕、游戏《打电话》

  师:“喂!小朋友们好,请你们跟老师一起打电话吧”!

  幼:“老师好”!(幼儿模拟打电话状,与老师进行简短的对话)

  师:“西瓜皮除了可以当电话外,还可以作什么?请你们想一想,做一做动作吧”?

  (幼儿自由想象边说边做动作,教师扮成记者,对幼儿进行采访)

  3、通过故事片断,引导幼儿再次对西瓜皮展开想象。

  〔1〕、播放课件〈一〉(设置疑问悬念)

  师:“小猫把西瓜皮变成了什么?它会怎么说?又会怎么做”?

  〔2〕、播放课件〈二〉

  师:“小猫把西瓜皮变成了什么”?引导幼儿复述小猫变魔术的过程。

  〔3〕、幼儿自由想象绘画,教师巡视幼儿作画情况。

  小朋友,西瓜皮还有许多,小动物们也想变魔术 ,你们愿不愿意帮忙?现在老师在桌子上准备了白纸、西瓜皮,请小朋友在白纸上变魔术,西瓜皮变成什么?然后再添画上一些什么?等会你们画完了再来跟大家说一说。

  4、作品展示。幼儿互相讲述或个别讲述,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结束语:小朋友变的东西真有趣,老师看到还有许多小朋友变的东西跟别人不一样,现在,请小朋友拿着自己的画回去再跟大家说一说。

32、大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有趣的车牌号》

  设计意图: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十分紧密,只有让幼儿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才能引发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有趣的数字组合》就是根据这一理念,做到数学活动生活化。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大街上的汽车越来越多,不少幼儿的家长都拥有私家车,孩子对车也越来越熟悉,在平时,孩子间对车也讨论的比较多。倾听他们的谈话,他们讨论的大多是车的颜色,种类,但关注车牌号码的幼儿并不多。其实不仅是在车牌号码中,在我们的生活中也蕴涵着很多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排列与组合则是最大的数学知识。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数字的不同组合带来的乐趣。

  2.学习对给定的几个数字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学习运用记录表记录。

  3.乐于与同伴、老师交流自己的发现,能在合作讨论的基础上发现问题。

  4.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教师自己车。学具:两人一套数卡(1 3 7)、笔和白纸。

  教学重点:了解几个数字排列组合的规律。

  教学难点:寻找又快有全的排列组合方法。

  活动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师:现在什么季节?幼答

  教师:有一群小动物它们开着自己的车去郊游,你们看来了。

  2.师:小猪和小猴为什么不上车呢?幼答:一模一样的车。

  师:那怎样才能很快认出自己的车呢?幼答:给车上车牌号。

  二、幼儿操作,学习三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并使用新记录表记录

  1、幼儿两人分工合作给车牌车牌号。

  师:老师的车牌上有137三个数字,你们猜猜我的号码会是什么?有几种不同的排列方法?

  幼儿两人结对合作,用三张数卡进行排列组合,一人排另一人记录。(一组车牌一张纸)

  2.展示车牌引出新记录表,让幼儿观察新表的不同。

  每对孩子上交一张车牌,教师把上交的车牌展示在黑板上。

  137317713173713 137┄┄

  师:看看车牌号有重复吗?假如大街上车牌一样,警察会怎样?

  幼:警察就不会知道哪辆车闯红灯。

  教师和幼儿一起检测,拿掉重复的车牌。

  师:有什么办法又快又好地检查出来。

  师:运用新表进行记录

  (教师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自己总结3个数字的6种排列组合,并重视对幼儿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一环节较好地解决了本活动的重点)

  三、亲子活动,学习4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1.师:我们去看看动物们出发了没,谁在叫?(美羊羊)它也想去郊游,可它的车没车牌号咋办?

  在1,3,7中加个8,大家试试用这4个数字可以排出几组不同的车牌。

  2.师:想想用什么方法能又快又全排出来。

  3.亲子合作,共同寻找和记录四个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

  4.张贴幼儿记下的车牌,师生共同检验。

  (在第一次操作基础上教师提升了难度,要求幼儿找出记得又快又全的方法,这一环节很好地解决了难点)

33、大班科学活动示范课教案《顶顶真有趣》

  目标

  1、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知道任何物体都有重心,并且只有一个重心。

  3、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顶碟子的视频、幼儿人手两套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书、泡沫地垫、牛奶箱等

  活动过程;

  (一)、观看视频杂技表演引入,激起幼儿尝试的欲望。

  师:今天我们请来了几个小杂技演员,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表演吧!

  (二)、以学习杂技表演的口吻让幼儿初次操作探索:铅笔顶纸板,寻找物体的重心。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铅笔和纸板,你能用铅笔将纸板顶起来吗?我们来学学杂技表演,试一试,顶一顶,把顶起来的那个地方做个记号。

  1、幼儿用铅笔顶各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并做好记号,贴在展示板上。

  2、师幼共同交流:“你将纸板顶起来了吗?你是顶什么图形的?是怎样顶起来的?还有其它地方能将纸板顶起来吗?”

  3、教师小结:标记出来的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物体只有一个重心。

  4、出示另一组材料,提出要求。教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试验,知道了“物体只有一个重心”。这里又有一些图案,试一试能不能用铅笔把图案顶起来。

  5、师幼共同交流:“你是顶什么?是怎样顶起来的?”还有其它地方能顶起来吗?”

  6、教师小结:任何一个物体都有重心,而且只有一个重心”

  (三)、以“杂技表演”的形式,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1、结合自由讨论、个别提问的形式,引导幼儿说说,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顶东西?

  2、师介绍“杂技表演”的辅助材料。书、垫板、牛奶箱和泡沫地垫。

  3、在音乐声中,幼儿尝试顶物体进行表演,体验成功的喜悦,活动自然结束。

34、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与教学反思《顶顶真有趣》

  活动目标

  1、 对探索顶起纸板感兴趣,体验顶起纸板的成功喜悦。

  2、 感知纸板只有一个能顶起来的点,并积累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3、 提高手眼协调的能力。

  4、 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 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一套几何图形纸板、吸管、记号笔,展示板等

  活动过程

  一、 以介绍材料导入活动,引发探究的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娃娃,你们看这是什么形状?(圆形)”

  二、 幼儿初步探究圆形顶纸板方法,感知纸板只有一个点能顶起来。

  1、 提出问题,幼儿猜想。

  教师:“如果用吸管顶圆形纸片,你们猜猜能顶起来吗?”

  2、 教师介绍材料,提出探究的要求。

  教师:“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根吸管和圆形纸片,请你们动手试一试,用吸管怎样能顶起圆形纸片?”

  教师:“你们看,圆形纸片的身上有好几个点,小朋友在每一个点上都试一试,能顶起来的那个点用圈圈出来,做个记号,试好了,请你们写上自己的号数。”

  3、 幼儿操作探究圆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探究过程与结果。

  师:你们都试成功了吗?吸管能将圆形纸片顶起来吗?吸管顶在那个点上圆形纸片能顶起来?还有其他的点能将它顶起来吗?

  5、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平衡的经验。

  师:原来,在圆形纸片上只有一个地方能把圆形顶起来,而且这个地方就在纸片的中心位置上。

  三、 迁移经验,幼儿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几何图形顶纸板的方法,再次感知发现纸板只有一个中心点能顶起来。

  1、 介绍材料,提出问题,引发幼儿猜想。

  2、 教师提出探究记录的要求:在纸片能顶起来的地方用小圆点做个记号。

  3、 幼儿操作探究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顶纸板的方法并记录。

  4、 结合记录,师幼分享交流。

  5、 师幼共同梳理,幼儿获得有关使几何图形平衡的有益经验。

  四、 出示不规则的图形,提出问题,引发延伸活动探究。

  师:刚才小朋友都试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纸片,知道他们都有一个点能顶起来,那这个图形能顶起来吗?请你回班试试吧!

  活动延伸

  1、在科学区中,投放几何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继续探究顶纸板。

  2、在后续活动中,继续探究顶纸板物体面的大小与顶纸板的关系。

  反思:活动层次清晰、目标达到,但是大三班孩子能力较强,本活动没有挑战性,孩子兴趣不太高,可以适当提高难度。例如:纸板可以做大一些、增加不规则图形,目标设定可以加上孩子语言表述能力的提高。

35、大班数学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学习5的减法》

  活动目的:

  1、学习5的减法,学会正确计算5的四组减法。

  2、幼儿通过操作,理解加法的计算过程,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的减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4、发展辨别、分析、归纳智力和运用智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重点:学习5的减法。难点:在操作中掌握5的减法运算。

  反思:幼儿知道1个实物和4个实物合起是5个实物,从5个实物中拿走1个大家也知道剩下4个,但幼儿比较难理解“5-1=4”因此本次活动的重点是通过操作幼儿能掌握5的减法。

  活动准备: 5的组成列式若干,5以内的运算列式若干,背景图一幅,1—5数字操作卡片若干、操作卡片(、松鼠五只、蝴蝶五只、小鸟五只、小鸭五只)

  反思:幼儿对抽象的减法运算如“5-2=3”不能理解,也不感兴趣。但如果借助一些实物,并放入常情中,幼儿能运用表象进行减法运算,因此准备了以上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奥尔夫音乐《火车快飞》幼儿“开火车”进场。

  反思:用歌曲与数、形知识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律动进来,提高幼儿兴趣。

  二、基本部分

  1、游戏“开火车”复习5的组成。

  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们一起玩“开火车”的游戏,游戏中答对的小朋友可以跟老师一起开动火车。

  “开火车”游戏——老师“嘿嘿,我们的火车几点开”(出示5的组成列式);幼儿“嘿嘿,我们的火车××点开”

  请部分积极发言幼儿上来玩“开火车”(配合音乐)教师:火车要开,请你上来。

  游戏重复玩两次,让每位幼儿都参与。

  反思:著名教育家克鲁斯卡娅说过:“游戏对儿童是学习,是劳动,是重要的教育形式。”结合游戏进行数学教育可使儿童摆脱枯燥抽象数概念,从而提高对5组成的复习的兴趣。在玩开火车游戏中,幼儿积极参与回答问题,通过幼儿自己努力终于坐上长长的火车。

  2、出示背景图

  1、老师:我们开火车来到一片草地,草地上有树有花好漂亮,小朋友们看看,大树上来了几只小松鼠?(五只)五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5)这时走了几只小松鼠?(一只)一只小松鼠用数字几来表示?(1)5只小松鼠走了1只小松鼠还剩下几只松鼠?(4只)用什么符号来表示(一号)我们用算式来表示:5—1=4

  2、草地上的热闹声吸引了漂亮的花仙子,你们看谁来了?(教师表演蝴蝶)我们数一数有几只蝴蝶飞来了采花?那里也有花,有两只蝴蝶飞走了,(以下过程同上)

  3、过了一会,小鸟也飞来玩游戏,小朋友看有几只小鸟飞来了?又飞走了几只小鸟?(以下过程同上)

  4、小朋友猜猜谁来了,(教师表演鸭子)有几只小鸭来游泳?过了一会,又有几只小鸭游走了?(以下过程同上下文)

  反思:对于这些比较抽象的5的减法,适当的讲解演示,可以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引导思路,使幼儿获得科学的,系的知识和分析推理的方法。在一边讲解一边演示中,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在原来基础上,走了,含有减的意思”。反复讲解操作,本次活动的重点也在此得到解决。实物加情景出来,也容易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3、、出示操作材料,老师交代要求,幼儿做题并讲解

  反思:在讲解中发现有些幼儿开始没有理解减法,但通过自己数实物可以慢慢体会到“原来有5个气球飞走了1只,现在剩下多少只?”题中含有减少之意,应用减法进行运算。

  4、:游戏“放鞭炮”

  教师:小朋友过年时最喜欢玩什么?(放鞭炮)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放鞭炮的游戏。

  放鞭炮游戏——玩法1( 出示刚刚学过的5的减法或4以内加减运算列式)老师“过年了,放鞭炮,鞭炮鞭炮响几声”老师答对了幼儿一起说“嘭”,老师答错了幼儿一起说“唏”。玩法2(请几个幼儿上来,头一人当导火线,)出示刚刚学过的5的加法或4以内加减运算列式,老师“过年了,放鞭炮,鞭炮鞭炮响几声”,下面的幼儿当裁判,答对了幼儿一起说“嘭” ,台上的幼儿鞭炮爆炸,答错了幼儿一起说“唏”。(可以再给幼儿纠正的机会)

  反思:数学游戏是塑造幼儿认识结构的有力杠杆,“放鞭炮”游戏内容完全依从本次教学,促进幼儿对5的减法认识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气氛直学习,并喜欢数学。

  三、结束部分

  歌曲游戏《新年真热闹》结束活动。

36、大班剪纸活动示范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美丽的窗花》

  大班剪纸活动《美丽的窗花》

  一、活动目标

  1.欣赏剪纸窗花,感受窗花的色彩美,图案美,对称美;

  2.尝试剪出各种线条和图形来制作窗花,体验剪窗花的乐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各色正方形蜡光纸彩纸;

  2.剪刀;

  3.喜庆的背景音乐;

  4.窗花范例。

  三、活动过程

  (一)欣赏视频,感受贴窗花的喜庆气氛

  1.老师:马上新的一年就要到了,你们是怎样过新年的呢?会做些什么事呢?

  2.观看贴窗花视频,引导幼儿观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么,他们把它贴在了哪里,贴在窗户上你感觉如何?

  3.幼儿讨论,教师进行小结

  窗花——装饰环境,渲染喜庆的气氛,辞旧迎新,暗示对美好生活的理想,是我们中国民间特有的艺术。

  (二)欣赏感受剪纸窗花的颜色美、图案美、对称美,引导幼儿发现

  1.颜色很丰富、漂亮。

  2.图案很多。

  3.两边(左右)的图案、花纹是一模一样的,叫对称。

  4.形状也不一样:圆形、方形、花瓣形等。

  (三)教师示范剪窗花

  1.基本方法:折叠——剪图形——打开(用故事情境把剪的方法连起来)

  2.今天,小剪刀要去旅行了,它爬上了高山,沿着弯弯的小路走着(剪弯弯的线),它又来到了平平的大路上,走呀走呀,“哎呀,小剪刀,小心,前面要没路了。”于是小剪刀只好回头了,左绕右绕,小剪刀可真调皮,终于走出了很可爱的方向。走了那么远的路,小剪刀的肚子饿了,“咔嚓”,它就咬了一口,咬了个三角形出来,“咔嚓”又是一口,咬了几个圆形,左一口,右一口,它咬了好多好多,肚子才会饱呢,玩得真是累了啊呀,该回家休息了……

  3.(打开)一幅美丽的窗花就剪好了。

  四、幼儿操作

  1.教师鼓励幼儿大胆创作,注意观察幼儿的折法是否正确,提醒幼儿边角对整齐;

  2.引导幼儿从开口处开始剪,不能把中间剪断;

  3.多剪弯线条图形德等,剪的过程不断打开看;

  4.帮助个别能力差的幼儿;

  5.提醒幼儿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

  五、活动讲评

  教师:谁介一下自己的作品?你是怎样剪的?用了什么方法?为什么这么漂亮?(从对称图案、颜色等方面说一说自己的剪纸作品)

  六、延伸活动,欣赏更多的窗花,多种对称的窗花

  1.还有许许多多美丽的窗花,回家后也可以自己再来剪一剪,看一看,去欣赏我们中国的传统剪纸艺术。过年时,你也可以剪一剪贴在你家的窗户上,打扮你的家;

  2.自主性游戏中可以再来探索更多的剪纸方法,剪出更多的窗花。

  活动反思:

  活动引导谈话,观看视频引起子的注意力集中,兴趣得到激发。欣赏中孩子们剪纸的欲望就被很好地激发出来。孩子们能够剪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形状。镂空比较多,呈现的作品很漂亮,孩子们剪完了还想剪,对此十分感兴趣,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在操作时,让成功的孩子示范,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尽量让幼儿探索、尝试。关注孩子们之间的能力差异。第一次没成功的孩子,有了失败的总结再加上成功孩子的经验介绍,成功的孩子大大增加,由于时间关系有些还得及剪出自己满意的来,感到有点失落,当我承诺让他们在自由性游戏时可继续挑战,显得很期待,可见孩子们对剪纸活动兴趣浓厚,所以在活动中不应看到有多少孩子成功。

37、大班语言活动示范课教案与教学反思《压岁钱的故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大胆的复述故事。

  2、在情景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

  3、了解中国人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谢意。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一个红包、一枚消毒后的硬币,红包上写上祝福的话语

  2、“压岁钱的故事”课件

  3、“祟”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红包,引出主题

  师:小朋友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对吧,我是朱老师,我们来打个招呼吧:小朋友好!幼:朱老师好!

  师:我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看看是什么啊?(出示红包)幼:红包

  2、了解习俗,引出故事名称,讲述故事

  (1)师:对!红包里面可以装什么?什么时候你会得到红包?(过年),对,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一种习惯,可是为什么每次过年都会得到红包呢?这里面有个好听的故事,想不想听一听啊

  (2)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师:故事的名字叫《压岁钱的故事》,老师开始讲述故事……

  提问: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这个故事讲的是哪里的事情?

  故事里出现了一种什么怪兽?

  它住在哪里?

  什么时候出现的?

  怎么把他赶跑的呢?

  回答对了的及时鼓励,错了也不纠正,带着问题听第二遍

  (3)看课件听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真不错,刚才耳朵灵的小朋友知道了。。。,但是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还有很多没听清楚,我们再来听一次好不好?这次我们边看动画边听,看看谁的眼睛亮耳朵灵,知道怪兽是被什么吓跑的……

  师:嗯。。这会小朋友听的可仔细了,但是耳朵是不是都灵了呢,我来考一考小朋友。

  (4)边提问边演示边讲述:

  高高的山下呀有座什么?

  黑黑的夜里啊,传来……(幼儿说)

  什么声音呢?我们来学一学

  山洞里,……(幼儿说)

  住着一只怪兽,叫做(祟)

  什么时候出来?对除夕夜里来撒野

  吓得……(幼儿说)

  大怪兽真奇怪,不怕什么?

  就怕什么?还怕什么?

  什么是好法宝?

  吓得怪兽怎么样?

  大小孩,小小孩怎么样?安安心心睡好觉。

  新的一年又来到

  (举红包)红红的红包

  (拿钱)红红的压岁钱

  祝福每个小孩子

  平安快乐过好年!!

  (5)看图复述故事

  师:呀小朋友真的很不错,来,我们来试试把这个故事将给客人老师听好不好?听清楚,是用你们的小嘴巴讲故事哦,让客人老师看看,我们小朋友讲得好不好,来,准备了,开始!!

  幼:好

  师:准备好了吗?(老师准备放课件,指着名称和孩子一起讲)

  压岁钱的故事,高高的山下啊,有座小小的村子……(边演示课件边讲述,要求孩子一起说)

  小结:所以啊,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给你们的压岁钱,就是用来对付怪物“祟”的,祝福你们平安快乐过好年!

  3、表演故事,在情境中复述故事

  (问下面的老师)小朋友讲的故事好听吗?耶!!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吧!(问一下老师平时是怎么样鼓励自己的)

  师:今天朱老师还请来了客人老师——刘老师,她要和我们小朋友一起表演这个故事,小朋友说好不好???(语气要有煽动性),那我来分配一下:我和这边的小朋友当村民子里的小朋友,和刘老师一边的小朋友就当怪兽“祟”,一会我们再换过来,当村子里的小朋站过来,你们有老师给你们准备的法宝——红包(拿出红包),(发红包)把里面的钱拿出来,一会我们要边讲故事边表演,还要用钱和红包对付怪兽!当怪兽的小朋友就和刘老师一起做动作,听懂了吗?OK!

  老师带幼儿边做动作边一起讲述故事(过程中老师尽量不出声音讲,在幼儿不会讲的时候再大声引导)

  交换来一次。

  4、读红包祝福语,感受爸爸妈妈的爱意,学说祝福话表达对长辈的谢意

  师:好玩吗?压岁钱真的是个好法宝,有了它,我们就再也不怕怪兽了,我的红包都写上了对小朋友祝福语了(随意拿取3-4个红包读一读),每个红包都有呢,一会再让你们老师一个一个读给你们听好吗?你们觉得老师爱不爱你们?那你们觉得你们的爸爸妈妈爱不爱你们呢?除了爸爸妈妈给你们红包还有谁会给你们红包啊?他们也很爱你们,那么当你们收到红包的时候,一定要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说好听的祝福话好吗?说什么好呢?我听听!!不错不错,现在我们先回教室,回家以后一定要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哦!

  反思:

  《压岁钱的故事》课后反思

  语言活动是幼儿园中重要的活动形式,它引导着我们的孩子学习倾听,学会表达,学习交流,在实践《纲要》的过程中,语言活动游戏化、生活化成为了我们开展活动的共识,培养想说、敢说、会说、能说的孩子是我们的共同目标。

  让语言活动更生动,让孩子学习更快乐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也进行了一些探讨,《压岁钱的故事》语言活动就是在这一背景下设计的。

  过年是孩子们盼望的事情,过年时,收红包是我们生活中孩子们向往并且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孩子们坦然地享受着成人对自己的付出,却没有思考“为什么他们要给我们发红包?”,孩子们忽视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更忽略了在红包中蕴藏着的家长对自己的爱和祝愿。

  语言活动最大的目的是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比如说表达能力、倾听能力、理解能力,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是需要孩子在情景中根据自己生活经验去体会的,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将目标设计为引导孩子通过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尝试大胆地复述故事;在情景中体验故事表演的乐趣;了解中国人过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习俗,感受父母长辈对自己的爱,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谢意。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孩子自身的学习与交流,我认为:语言是在使用中习得的,语言能力也不是老师说,孩子听就能得到发展的,必须真正让孩子参与进来,真正给孩子表达的空间。

  在活动开始以出示红包引发兴趣,以探讨“为什么发红包”引出故事,在学习故事的过程中,以孩子倾听故事、看课件学说、完整复述、分组表演等形式逐层深入展开。

  在整个过程中,让孩子倾听故事是让孩子在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言中获得关于故事的整体初印象;看课件学说故事则是将故事内容直接以画面的方式呈现出来,以老师语言“留白”的方式帮助孩子理解故事内容;完整看图复述故事是孩子对故事内容的再次吸收;随后的故事表演是孩子们对故事情节的再现,同时,也是孩子对掌握的故事内容的沉淀和再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在最后的探讨中,引导孩子感受老师对自己的爱,延伸回忆周围人对自己的爱,并教育孩子在得到别人爱的时候要懂得感谢和回报。

  语言活动游戏化、语言活动情景化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教师真正蹲下身子,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好奇、好问、好动的天性,给孩子表演和展示的空间,让语言活动更加生动,让孩子的学习更快乐。

38、大班健康活动示范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园生成了《安全你我他》主题系列活动。

  在主题推进中,我们发现,处于身体迅速发展阶段的大班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活动欲望,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发生危险。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会受伤;在书写时,细细的笔尖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在交流时,不经意地对着耳朵大声说话就会伤及耳膜等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除了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外,更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本活动主体部分讨论的三个事件和生活录像中的片断都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而这些事件中所隐含的不安全因素又常常是幼儿所忽视的,通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发现问题,梳理提升原有经验,并将所获得的自我保护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幼儿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教学特色]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研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通过不断抛出问题, “小虫飞进了耳朵,怎么办?”“积木塞进了鼻子,怎么办?”“沙子弄进眼睛,怎么办?”“录像中哪些行为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在问题中引发原有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寻找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效地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问题中学习、探究、成长!

  (二)层层推进教学,提升自护能力。

  《纲要》指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才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本活动先通过游戏 “猜猜猜”,让幼儿体验耳朵、鼻子、眼睛的作用,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欲望。再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最后,将真实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和发自肺腑的告诫声中,内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游戏体验、情景创设、行为判断层层推进,寓安全教育于真实的情景之中,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切实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 保持积极互动,提高参与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辨证统一,突出了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灵活变化教学形式,引导幼儿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

  一是游戏化的体验。《猜猜猜》游戏简单有趣,师幼互动气氛热烈,幼儿在富有韵味的对话中既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体验了眼睛、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并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为怎么办的讨论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是互动式的讨论。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与材料(课件、图片)互动,同伴间互动,师幼间互动,在不同环节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提高了互动的实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结合:

  1、个体交流与录像呈现正确方法相结合。“小虫飞进耳朵”如何正确处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讨论中,首先是通过个体交流呈现原有经验,然后通过集体观看课件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2、小组讨论与集体验证相结合。在事件“积木塞进鼻子”的讨论中,则采用先分成小组自由交流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那么如何让幼儿得到其中的正确方法,则通过让幼儿集体验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教师只是把幼儿的讨论结果加以梳理,将幼儿个人经验(安全的、正确的)推广为集体经验。

  3、判断选择与说理分析相结合。如事件“沙子进了眼睛”,通过让幼儿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进行双方的观点碰撞和说理分析,在辩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4、观察寻找与情景表达相结合。在观看录像寻找错误行为的环节中,所创设的氛围更为宽松自由,当幼儿观察到问题时即可自主表达,使交流更为积极主动。

  三是适时性的练习。适时练习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三次行为练习:擤积木、看书、做保健操,既强化了正确行为,又调节了气氛。

  [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体验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 xxx 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39、《各种各样的纸》 大班科学活动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通过观察实验认识纸的种类和特性。

  2、 通过分组讨论活动培养幼儿大胆表述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对自然科学探索的兴趣。

  4、 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通过自我探究发现纸的特性

  活动难点:在自主空间内总结出纸的特性

  活动准备:

  (1)教具:游戏模板:天空板,老爷爷板。表格板块,复写纸,纸杯,锡纸,打火机,燃烧照片,CD。

  (2)学具:各种各样的纸:白纸,宣纸,报纸,透明纸,信纸,手工纸,皱纹纸,牛皮纸,腊光纸,包装纸等。五彩染料,胶棒。

  活动流程:猜纸——谈纸——玩纸——论纸(总结纸的特性与特殊纸)

  活动过程:导入:谜语——四四方方,又白又薄,又能写字,又能画画。(纸)

  一•谈纸

  环节重点:引导幼儿运用原有经验讲述纸的种类及用途。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请小朋友看一看,有那些纸是你认识的,请你介绍给旁边的小伙伴听。

  (1)幼儿自由观察讨论。

  (2)幼儿逐个发言。你认识哪种纸,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见过的,谁愿意大声地来说一说?

  师:这些纸都一样吗?请小朋友再去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感觉一下它们到底有什么不同?

  (1)幼儿自由玩纸(有的幼儿拿起纸对着阳光照一照)

  (2)集中交流。 你发现它们有什么不同?

  (3)教师小结:小朋友真聪明。纸是各种各样的,有不同的颜色,有大有小,有厚有薄,有的光滑,有的粗糙,有的有光泽,有的暗淡一些。

  二•玩纸

  环节重点:通过游戏操作,认识纸的特性

  1、教师为幼儿提供材料,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1)游戏一:天空中少了谁

  师:蓝天,白云,可是我总觉的天空中少了谁,你们来说说!

  幼:少飞机,少星星,少……

  师:那我就请小朋友来帮老师想想办法,只用这些纸,怎样做小飞机呢?

  (2)游戏二:给老爷爷贴胡子

  师:看,老爷爷这是怎么了,他的什么不见了?

  师:那你们帮我想想办法吧,我只有这些纸,怎样帮助老爷爷呢?

  (3)游戏三:花手绢

  师:看,这有好多白手帕呀,可是,我想把他们变得更漂亮,这有一些带颜料的水,就请你来帮我想想办法吧!

  师:这里每一个小游戏都包含着一个纸的小秘密,老师希望你们一边玩一边想:你发现了纸能怎么样?

  2、幼儿分组进行游戏,并思考问题

  幼儿表现:幼儿在游戏时,都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进行操作,三个小女生显然想好了天空中的飞机如何做,一下子就冲到了天空板的前面,开始折起来,而给老爷爷做胡子小组的幼儿想了很多种借助工具的方法,我努力地启发他们,终于有一个幼儿想到可以用手撕得方法,一时,大家恍然大悟,一起快乐的撕起纸来。而第三小组的游戏显然有些难,可丰富多彩的教具还是吸引了很多幼儿前去想办法,他们在一起讨论这样可不可以,那样可不可以,不亦悦乎,最后一名幼儿无意中说出:“算了,还是扔到水里吧!”办法想出来了。

  3、教师小结:纸具有折,撕,吸水,燃烧的特点。

  师:现在请小朋友来说说看,你是用什么办法来做小飞机的?

  师:小朋友真聪明,我们知道了纸的第一个秘密:纸能折!

  {翻开表格板,插入“折”字,并把幼儿折的小飞机展示其中}

  师:那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来帮助老爷爷的呢?

  师:从而,我们发现了纸的第二个秘密:纸能撕!

  {翻开表格板,插入“撕”字,并把幼儿撕的胡子展示其中}

  师:再请你来讲一讲,你是怎样变出这么美丽的画手绢的呢?

  师:啊,我们又知道了纸的第三个秘密:纸能吸水!

  {翻开表格板,插入“吸水”,并把幼儿作品花手绢展示其中}

  师:纸碰到火又会怎样呢?

  幼儿你一言我一语的猜测着。

  {教师演示:点燃白纸,让幼儿观察,幼儿得出结论}

  师: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我们知道了纸的第四个秘密,纸能(幼儿)燃烧。

  {翻开表格板,插入“燃烧”,并把燃烧照片展示其中}

  4、总结

  三•特殊的纸

  环节重点:认识了解生活中特殊的纸及其用途。

  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纸的四个小秘密,我又有一个问题了,所有的纸都怕水吗?

  (出示纸杯)

  师: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它是用来干什么的?

  师: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是一种纸制品。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

  师:那是不是所有的纸都会燃烧呢?(出示锡纸)

  师:今天老师还带来了这种纸,你们见过吗?在哪里看见过?那么这种纸遇到火会不会燃烧呢?让我们来看实验。(教师用打火机点燃纸)

  师:燃起来了吗?因为这种锡纸不易燃烧,所以用它包着食物烧烤,不仅可以将食物烧熟,而且可以不让汤汁漏出来,使食物的味道更鲜美。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纸,(出示复写纸)可是我不知道它有什么秘密,请小朋友下课之后自己去玩一玩,看一看,摸一摸,然后来告诉我,它有什么秘密,好吗?

  四•结束,延伸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纸最早是谁发明的吗?纸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

  我们中国人是很聪明的。

  {出示图书、扇子、包装盒等纸制品,告诉幼儿纸可以做成许许多多的物品。}

  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那我想请小朋友到你的生活中去找一找,还有哪些物品是用纸做的?纸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你还想发明出什么样的纸有利于我们的生活呢?相信聪明的你们一定会找到答案的。

  活动反思:

  纸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它广泛应用于我们的生活。如:写字、画画、环境布置、包裹东西等等。平时孩子对白纸、皱纹纸、蜡光纸了解的比较多,但纸还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它们的粗糙程度不同、厚薄不同,用途各异。为了丰富幼儿对纸的名称、用途、特点、以及特殊纸的用途等方面知识,我分别从感知不同纸的质地、纸的特性、用途,设计了《各种各样的纸》科学活动。《纲要》指出:以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为主,淡化教师的“教”,强化幼儿的“学”,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操作、体验和感受,鼓励幼儿动手、动脑、动口、动情,突出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活动中求发展的思想。为此,我确立了我的研究问题:在课堂上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过程中,我以幼儿为主体,通过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使幼儿在直接观察,直接操作,具体表现的活动中,能动地建构着知识经验,发展幼儿的认知结构。

  本次活动我给幼儿分别准备了蜡光纸、报纸、牛皮纸、皱纹纸、吹塑纸、卡纸,包装纸等等。在这几种纸中,我发现幼儿对蜡光纸、皱纹纸、报纸都比较熟悉,对吹塑纸、牛皮纸、不是很熟悉,在分组活动中,让幼儿感知这几种纸的质地,比较不同,其实在平时的玩纸活动中,孩子们积累了一定的有关纸的知识,因此在看看、摸摸、比比中,知道有的纸很光滑,有的纸很软,有的纸皱皱的,我也特地把牛皮纸和卡纸让幼儿做了比较,让他们从厚度、软硬方面进行比较,知道卡纸比牛皮纸要厚,牛皮纸比卡纸要软,从而来加深他们对这两种纸的印象。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的环节上,我精心设计了三个有趣的游戏《天空中少了谁》《给老爷爷贴胡子》《花手绢》。通过在幼儿自主操作中,让幼儿感知纸易折、易撕、可吸水、易燃的特性。在实验操作这一环节我发现大多数幼儿都能动脑筋、想办法,而且孩子们对水火都很感兴趣,我投放几种材料制成的花手绢,使幼儿能在操作中感知纸的吸水性,使幼儿能在自己的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认识特殊纸的环节中,我运用幼儿的已知经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并故意留下课程延伸——复写纸的秘密,使幼儿有探索的欲望。

  在让幼儿了解纸的用途这一环节中,幼儿发挥各自的想象,向大家介绍纸在我们生活上、学习给我们大家带来的用处,幼儿也说了很多的纸做的制品,我也为幼儿准备了很多纸制品,这些都是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常用的、熟悉的,他们觉得非常的新奇,大家都仔细的观察着,交流着,从而宽阔了幼儿的眼界,知道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处处都有纸制品。幼儿在和纸的各种亲密接触中了解了纸的特性;了解了纸与人类的亲密关系,人的生活、学习离不了它;节约用纸就是节约资源;纸可以反复利用,废纸入篓,不乱扔纸屑;书是我们的朋友,喜欢看书,爱护图书。

  通过开展本次活动,从整个过程看,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是今后要注意和改进的:一是讲解语言要简练准确,语音语调要高低有致,在情绪上要达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二是在活动中教师的示范要准确严谨,如:点燃纸张时要用酒精灯与镊子。要给幼儿以正确的感官认知。

  在今后的科学活动的开展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不断探索,及时调整着自己的教育策略,寻求更适于幼儿发展的科学教育途径。在满足幼儿需求的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及主动探究、发现问题并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0、大班科学活动优质课教案《鸟的世界》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意图:

  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教材来源于《福建省大班领域活动指导》下册的科学领域。“鸟”是动物世界中的一个大的家族,到处都可以看到鸟的身影、听到鸟的叫声。而且教育的资源也很丰富:家庭养鸟、花鸟市场、公园有鸽子等。大班的孩子对鸟的认识有一定的经验,他们喜欢给鸟喂食,还喜欢亲近鸟。这些鸟有着不同的外表,不同的生活习性,不同的生活环境,对人类有不同的作用。那么多的鸟也有相同的特征:有羽毛,有翅膀、会飞……。新《纲要》告诉我们,“要与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我认为,引导幼儿进一步探索鸟与人类的关系,探索不同鸟类的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一定的教育价值。

  二、活动目标:

  1、探索鸟类的不同生活习性及其特征。

  2、通过操作初步学习自我纠错。

  3、萌发爱护鸟类和大自然的情感。

  4、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5、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认识过一些常见的鸟。(如:鹰、啄木鸟、燕子、孔雀、白鹭、海鸥等。)

  2.物质准备:“百鸟园”的场景,鸟类生活的不同的背景图,各种鸟的图片若干,《鸟的世界》幻灯片,磁带、录音机等。

  四、活动过程:

  1、与幼儿交谈认识了哪些不同的鸟儿,它们长得怎样呢?激发幼儿“参观百鸟园”的兴趣,并鼓励幼儿大胆地说出自己的发现。

  2、分组观察鹰、啄木鸟、燕子、孔雀、白鹭、海鸥的图片,让幼儿自由探讨,并结合幻灯片让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3、以游戏的形式讨论:鸵鸟、蝙蝠、企鹅是鸟类吗?

  4、提问:“你们喜欢小鸟吗?为什么?”教育幼儿爱护鸟类。

  5、操作活动:送小鸟回家。

  (1)请幼儿将鸟的图片贴到它们生活地方的背景图上,并学习按背后的正确答案自己纠错。

  (2)将“百鸟园”中的“小鸟送回家”,音乐律动:模仿小鸟飞出室。

  6、活动延伸:将各种操作材料继续提供在活动区内,让幼儿进行操作,同时提供各种鸟类的图片、图书、VCD等材料,让幼儿继续丰富相关的经验,激发幼儿的爱鸟之情 活动反思:

  新《纲要》科学领域提出:让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我设计了大班科学活动《鸟的世界》,在这个活动中能激发幼儿探索欲望,使他们从小就善于观察和发现,让幼儿真正感受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以下是我对本节课的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我带幼儿参观“百鸟园”,各种各样的鸟深深吸引了幼儿,把他们带到了一个鸟的世界中。接下来,我和幼儿共同谈论自己喜欢的鸟,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让幼儿分组探索,并结合幻灯片演示《鸟的世界》,根据幼儿的讲述,有机灵活地出现他们讲到的鸟,然后我再补充,其实就是灵活地将幼儿没有讲到的讲出来,丰富幼儿的知识。在幼儿对鸟的种类有大致的了解后,我带幼儿进入下一环节“送小鸟回家”的学习。这一环节运用提问,加深幼儿的印象。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以上环节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幼儿科学教育仅靠集体活动是不够的,因此我让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探索鸟的世界,让这一活动延伸到日常生活中,让幼儿充分感受到科学活动的生活化,体验到所探究和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生活有意义。

41、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及反思:有趣的磁铁

  教学目标:

  1、探索有关磁铁的各种有趣现象。

  2、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发现并揭示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的特性,建立有关磁性原理的粗浅概念。

  3、共享同伴的成果与快乐。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教学准备:表格一、二,老虎、兔子、磁铁有两级(老师操作的,幼儿操作的),人手一份操作材料(鉄制品,不是铁制品)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出示背景图,老虎和小兔)

  1、今天我老虎肚子饿,想找个动物来填肚子。咦,前面有只兔子,“兔子等着瞧。”“老虎大哥求求你,别吃我。”“行,只要你回答出我的问题,就放过你。”这里一堆米粒里混入许多的小针,你能用最快的方法把米粒和小针分开吗?小朋友们,你有什么好办法?快来帮帮小兔。

  2、请小朋友回答,然后办法进行操作,比一比,谁的办法快?(筷子、夹子、磁铁、)

  3、小结:小朋友真聪明。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矿石,黑黑的,它有磁性,又能吸住鉄,所以就取名叫磁铁。

  二、磁铁的特性。

  【教学反思】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乐于参与,积极发现。简单而有平常的活动准备,又为幼儿提供了全面探索的机会。简单容易的记录过程更适合幼儿的操作能力。在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依据幼儿的需求设计了置疑、猜测、验证、交流等各个环节,让孩子们在每个环节中对磁铁特性的了解层层深入,同时对记录单和实验的操作能力有很大提高。从而培养孩子乐于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提高孩子观察、比较、发现等科学探究能力。在活动过程中首先我引导运用对比观察的方法,引导孩子发现磁铁的特性,从而让孩子了解磁铁的“同性相吸,异性相斥” 的特性。

  在科学活动中参插游戏,并辅以形象生动的教具、有趣活泼的语言,会使幼儿对活动的兴致加浓,而在有趣的游戏情景中,幼儿也愿意主动去探索,主动去参与,从而使幼儿的听觉力、注意力、观察力得到了发展。我们认为,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将“尝试精神”渗透在了教育教学之中,基本遵循了“先练后讲”的尝试原则。让幼儿在不断尝试,不断探究,不断发现中学习知识,认识事物的现象。

  本次活动充分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教学的环节比较分明,教学重点突出,时间分配得当。操作材料充足,在活动中教师言语只是一般的引导性语言,整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

  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是,我在课前还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便于操作观察的材料,让每个幼儿都能亲自进行实验探索,从而能更加引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活动中还应认真的观察孩子,倾听他们的谈话,在于他们的谈话中发现他们的兴趣和经验,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个别幼儿在尝试活动中不够大胆,模仿性强;有些幼儿在材料的使用上还有磕磕碰碰的现象,虽然老师多次提醒,但还是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中有时还不能做到“收放自如”,今后,在教学活动中需注意这方面的指导。

42、大班科学活动公开课教案《滚动》活动设计及反思

  一、活动目标

  1.乐于探究,初步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有不同的滚动路线。

  2.能够清楚地描述物体滚动的路线并用适宜的符号表示。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让幼儿对生活中能滚动的物体和物体滚动的现象有所了解,使其具有一定的让物体滚动起来的经验。

  2.物质准备:材质相同且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若干套,木制小山洞六个(用绿纸加以装饰),自制“压路机”(含有三种基本形体)或其他用具,纸盒六个,在黑板上画好代表三种形体的符号,记录表(集体、个人),铅笔,橡皮,即时贴等。

  3.活动最好分组进行,每组12人,两人一小组。

  三、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三种形体的特征

  (二)猜想和验证三种形体的滚动路线

  1.教师创设“打敌人”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猜想和验证三种“武器”的滚动路线

  2.教师与幼儿共同比较分析:哪种“武器”最好用

  3.教师引导幼儿再讨论尝试:另外两种“武器”能打到敌人吗

  (三)分享交流,总结提升

  (四)萌发运用经验制作的愿望

  (五)延伸活动

  提供各种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材料及其他辅助材料,让幼儿自制玩具,迁移运用相关经验。

  个人反思:

  回顾这一活动的产生过程,作为老师,我认为最难解决的问题就是,在幼儿对活动感兴趣的基础上,确定什么样的关键经验。

  《滚动》的活动来源于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较为熟悉的事物。我想让幼儿通过探索,重点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轨迹不同。在最初的活动中,我和幼儿一起在生活中收集了大量可以滚动的物体,让他们尽情地游戏,并期望他们能够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滚动的路线不同。结果,由于这些物体大多有较为漂亮的图案,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幼儿对于物体形状产认识,因此,也影响了他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与它们的滚动路线之间的关系。第二次尝试由于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决定选择薯片桶、纸杯、圆锥体积木三种具有明显不同的形状的物体,让幼儿尝试。这个活动在另一组幼儿中进行。使幼儿要采用不同的力度才能击中目标,无形中使幼儿对于物体滚动路线的认识增加了难度。第三次尝试,鉴于前两次出现的问题,我想,如果能采用相同材料制成的典型形状一进行观察,幼儿一定可以较为清晰地建立起不同形状的物体和滚动路线之间的关系。于是我请木工师傅采用质地相同的木头,借鉴较为典型的生活物品的形状,做成了各种粗细、高矮都不同的圆柱体、圆锥体、圆台体的积木。在此基础上又增添了圆锥体。通过尝试,我又发现了新的问题,对于不同形状的积木,在大小差异明显的情况下,幼儿无法很好地对不同形状物体的滚动路线进行观察。第四次尝试时,针对这一问题,我又请木工师傅做成了同底、同高的积木,分三个一组进行观察与探究。孩子们发现,同底、同高的积木,两头一样大的圆柱体滚动路线是直线;一头大、一头小的圆台体滚动路线是弯线;一头大、一头尖的圆锥体滚动路线为圆圈。按照圆柱体、圆台体、圆锥体的顺序,其滚动路线是越来越弯。

  有了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使我终于找准了适合幼儿当前能力水平和兴趣需要的科学活动的关键经验与活动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