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豆宝宝变魔术

黄豆宝宝变魔术

黄豆宝宝变魔术

一、设计思路:
根据《指南》第二部分的活动指引关于学习活动中的内容中指出: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周围事物,尝试多途径地收集信息,乐意交流和分享,为之我们预设开展“好吃的食物”的主题探究活动。当孩子们看到黄豆时,他们议论纷纷:“我也吃过这个的,是花生。”“不对,它是黄豆,可以烧骨头汤的”“好像还可以炸豆浆的,我看到奶奶用机器给我做过的。”我发现孩子们更多的是在关注黄豆的食用价值,他们对这方面的东西特别得感兴趣。同时联系到平时有那么一部分的孩子不太喜欢吃豆制品的现象,在来自孩子的兴趣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个活动。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发动孩子通过咨询家长,访问、参观、网上搜索等形式去了解“黄豆宝宝会变成哪些东西?”本次活动是让每个孩子各自收集到了一些零星的经验加以交流、扩展、提升,使之成为班内孩子的共同经验。同时在交流的过程让幼儿知道豆制品营养丰富,使孩子喜欢吃豆制品。

二、活动目标:
1、知道黄豆可以制作豆浆、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
2、通过观察比较黄豆的外形特征,提高感知事物的能力。
3、养成不挑食的好习惯。

三、活动准备:
1、      每人一筐干黄豆,一盆湿黄豆,一杯豆浆。
2、图片、幼儿用书、黄豆宝宝头饰一个、录音机、磁带。
3、豆浆机、电锅、一大玻璃杯水,一只空玻璃杯,一锅事先煮好的豆浆,抹布。
4、豆腐、豆腐乳、油豆腐、豆腐干等豆制品实物各一盆。
5、小朋友隔天浸泡黄豆。
6、参观菜场上的豆制品。

四、活动过程:
1、      初步了解黄豆的外形特征。
(1)师:(教师头戴黄豆头饰)小朋友,我是黄豆宝宝,今天,我把我的好朋友都请来了,大家就来和他们一起玩。让我们先来看看黄豆宝宝长什么样子。小朋友可以看一看,摸一摸,捏一捏自己筐里的黄豆宝宝,等会告诉大家。
(2) 师:“黄豆宝宝是什么颜色的?它是什么形状的?黄豆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3) 师:小结:黄豆宝宝是一粒粒黄颜色的圆溜溜的小豆豆。
2、观看豆浆的制作过程,知道黄豆可以做成豆浆。
师:我们的本领可大了,会变许多魔术,小朋友喝的豆浆也是我们变出来的。
(1)通过进一步观察,比较干湿不同的黄豆的外形特征,发展幼儿感知事物的能力。
A、师:“做豆浆前首先得把‘我’放在水里泡上一天,请小朋友每人拿一盒,看看、比比,泡过的‘我’和没泡过的‘我’有什么不一样?你可以把发现告诉旁边的小朋友。
B、幼儿观察干湿不同的黄豆。
C、师:“泡过的黄豆和没泡过的黄豆有什么不一样?”
(“泡过的黄豆大,没泡过的黄豆小。” “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淡,没泡过的黄豆的颜色有点深。” “我摸摸泡过的黄豆是软的,没泡过的黄豆是硬的。”)
D、师:小结 :黄豆宝宝只要在水里泡上一天,就会比原来的大一些,软一些,颜色浅一些。
(2) 观察做豆浆的过程,了解制作豆浆的方法。
A、请小朋友睁大眼睛,看看黄豆宝宝是怎么变成豆浆的?
老师操作制豆浆:把已经浸泡过的黄豆放入豆浆机内,加入适量的水,按下开关,引导幼儿观察豆浆机转动后,里面的水很快变颜色了。(教师操作,幼儿一起说:“变变变。”)
B、师:倒出豆浆后提问:“黄豆宝宝呢?它没有了,变成什么了?豆浆是什么颜色的?”
C、师:“豆浆是生的,还不能吃,应该怎么办?”
D、师:煮豆浆。
3、在煮豆浆的同时让幼儿参观图片街,了解黄豆还能做成其他的豆制品。
(1)师:“我们黄豆宝宝本领可大了,除了能做豆浆,还能做许多东西呢,现在请小朋友到街上看看,图片里的东西都是用黄豆宝宝做的,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睁大眼睛看仔细,等会告诉大家。”(幼儿自由观察图片、幼儿用书)
(2)师:“图片里的东西都是黄豆宝宝做成的,今天它们也来了,哪些东西你是吃过的” (幼儿边讲,边指。)
(3)师小结:豆腐、豆腐乳、豆腐干、油豆腐等豆制品都是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
4、知道黄豆营养丰富,培养幼儿爱吃豆制品的情感。
(1) 师:“什么东西这么香?”
(2) 请小朋友一起品尝用黄豆宝宝做出来的东西。并教育幼儿它们不光味道好,而且还很有营养,是我们的好朋友。
(3) 听优美的音乐,幼儿吃豆浆、豆腐干、卤汁豆腐干等。并提醒幼儿吃完后,牙签放在盆子里,擦干净嘴巴。

五、活动延伸:
观察“黄豆宝宝”变的另一个魔术――黄豆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