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培养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自我意识的培养

人类的文明,是靠一代又一代人创造,继续、延续和发展下来的。因此,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环节。而现在人的健康观不仅是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行为适应方面的健康。因此幼教工作者,已不仅仅是对幼儿日常生活的安排和护理、身体的保健与保育,以及生长指标的达标,而是保教工作既关注幼儿的情绪和需要,使他们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形成积极合理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幼儿阶段,是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其性格情绪、自我意识、社会交往、行为习惯诸方面发展的重要阶段。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的许多心理品质尚未定型,可塑性很大,是培养他们健康心理行为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必须培养幼儿心理健康。将心理健康融合于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中,融合于孩子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孩子通过体验与感受,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使他们长成大人之后,能依靠自己的心理素质,立足于社会,成为一个善于处理人际关系、正确面对挫折的生活强者。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认知心理结构,它组织、调整、综合着人自身的行为。它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等,构成了个性的基础。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学前儿童个性形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正面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不断进步不可少的内在动力,对于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认知的建构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一)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
  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社会交往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我意识的发展,是让幼儿从“自我中心”中摆脱出来,使其正确认识自己,并能正确认识别人。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往往来源于教师对他的评价。因此,教师要注意在日常的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