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多多鼓励幼儿表达之一个问题两个答案

教学经验:多多鼓励幼儿表达之一个问题两个答案

教学经验:多多鼓励幼儿表达之一个问题两个答案

教学经验:多多鼓励幼儿表达之一个问题两个答案
 

案例描述
我们建筑角里创建“城市”已是几个星期前的事。从那以后,孩子们总是自动地将搭好的作品布置在“城市”里。汽车放在马路上、房屋放在居民区里、飞机放在飞机场……,一切都是这么自然、有序。
今天的建筑角传来这样的对话。黄老师问:“搭得真好!毛毛,是谁搭的?”毛毛的声音里满是自豪:“是我搭的!”我走过去一看,原先“城市”的布局被完全改变了。细细的马路拼成了宽阔大道;居民区和商店合在一起,高低有致;还建起了游乐场。我问:“呦,城市改造了嘛,是谁干的?”毛毛低下头,咕哝着:“不是我,是洪天宇带头的。”
黄老师一听,连忙解释:“方老师是在夸毛毛玩得好呢,他也觉得你建的城市漂亮!对吗?方老师?”毛毛听了,一边摆弄着手中的积木,一边用眼角偷偷的瞟我。而我,可以想象我当时那一脸的尴尬。是呀,面对同一个问题,毛毛却做出了如此不同的回答。直觉告诉我,问题出在我身上。
案例分析
孩子是真实的、自然的。毛毛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必然有原因。我想,首要的“导火线”是两位老师不同的提问语言。黄老师的那句“真好!”让毛毛感到成功的快乐。而我的那句“是谁干的?”使毛毛联想到不佳的后果。于是,他选择退缩。其次是老师一贯的态度和做法。游戏中,原先自然约定的做法已成为不可逾越的界限,老师的相关评价有意无意的给予幼儿认知上的暗示。孩子简单地认为照着做是对的,要不就是错的。可见,老师在游戏中导演式的态度和做法不仅拉远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孩子的自主创造和发挥,是需要纠正的。
案例反思
1.多些鼓励,少些说教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明,面对成人赞许、肯定的目光时,孩子心理会更自信、思维会更活跃。相反,过多的干预、质疑,使孩子变得胆怯和犹豫不前。因此,在幼儿游戏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幼儿游戏的支持者。不吝啬赞美的语言,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鼓励他们大胆创造与表达。同时, 要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孩子倍感亲切、自然和融洽,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使幼儿的游戏更自主、更愉快。
2.多些自主,少些束缚
旧式的教育观、儿童观使教师忍不住要说、要管、要问。觉得班级常规不能不抓,游戏规则不能不讲。于是,“发言要举手、听故事时不能说话、不同的玩具不能混着玩……”,这些老师日日灌输的所谓“规则”框住了孩子的言行,抑制了们的自由创造和表达。《纲要》中指出:“教师应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可见,幼儿才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提供的应是支持、鼓励,而不是管理、束缚。
只有解开束缚,为幼儿提供一个尽可能宽阔的自主空间才能达到“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的教育总目标。

中国儿童教育网www.cnfirst.net致力于提供给广大幼儿教师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每天将会整理当天由我们的老师团队提供的参考教案和各种教育相关资源,让广大老师轻松备课。大家有任何问题和建议欢迎与我们联系,谢谢大家的支持了,因为你们的支持我们将做得更好 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