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张兴华教学实录《面积和面积单位》

特级教师张兴华教学实录《面积和面积单位》

特级教师张兴华教学实录《面积和面积单位》

  特级教师张兴华长期潜心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丰富厚实的教学理论底蕴与锲而不舍的实践探索,孕育形成了他独特的教学风格。听了张老师执教的《面积和面积单位》一课,受益匪浅,现将体会书录于后,以飨读者。

  张老师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矛盾运动,教师如能使自己的教学成为不断揭示矛盾——(引导学生)分析研究矛盾——进而解决矛盾的周而复始的过程,不仅能引起学生强烈的认知心向,而且能使学生获得越来越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认识能力。

  钉一个镜框(长方形的)需要多长的木条,学生可以用计算周长的方法解决;给这个镜框配上玻璃,要配多大的一块玻璃?学生回答不出来了。此时张老师告诉学生,“等我们学习了面积的知识后问题就能解决了”,引出“面积”。当学生理解了面积的意义后,张老师又让学生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大小(见下图),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得出图形

  (1)比图形

  (2)大。于是张老师追

  问:“图形(1)比图形(2)的面积大多少呢?”学生又一次充满疑惑。张老师随手把这两个图形分成大小一样的小方格,

  学生学习了平方厘米的形状和大小,并能用它来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后,张老师有意让学生用平方厘米去量课桌表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真切地体验到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太小,从而产生“有没有大一点的面积单位”的疑问。然后出现平方分米的面积单位,使学生在看书自学的过程中快快乐乐地获得新知,倍享成功的乐趣。学过了平方分米后,张老师又要学生用平方分米去量教室地面的面积,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不能顺利地解决眼前问题”的矛盾中水到渠成地引出平方米的学习。整堂课在学生解决了一个个矛盾之后,张老师又不断地在学生面前揭示新的矛盾,引着学生不断地向一个个新知跃进,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学生学习了周长及长度单位后,再来学习面积与面积单位的意义,是空间观念由一维向二维的一次质的飞跃,必须建立起准确、鲜明的表象。当学生自学了平方厘米的意义后,张老师出示了平方厘米的模型,让学生仔细观察它的形状与大小,接着要求学生把眼睛闭起来,在脑子里回想平方厘米的形状、大小,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了既有形象性又有概括性的深刻的表象。睁眼之后,又让学生从学具袋中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六七个平面图形,凭借表象把平方厘米这个面积单位挑出来,再要求学生用平方厘米去度量较小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在这个过程中,面积单位这个十分抽象的概念即以鲜明的形象印刻在学生的脑子中。

  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这两个面积单位后,张老师要学生度量所在大教室地面的面积,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都想用一个比平方分米更大的面积单位。这时张老师并没有把现成的结论和盘托出,而是撩拨学生的创造意识:“这个更大一点的面积单位请你们来创造,谁来创造?”当几个同学异口同声地说出“平方米”时,张老师一方面给予“你们创造的这个面积单位与数学家创造的一个样”的鼓励,一方面又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新的制高点——谁能试着说出什么是1平方米?能在空中比划一下它的大小吗?这时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好多同学都把平方厘米、平方分米的意义迁移到平方米的学习中,主动获取了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