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方案

如何面对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方案

如何面对课堂中的互动教学方案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形,教师常常缺乏对学生生成的资源的深层次的思考,而白白浪费了许多有用的可开发的资源。看上去学生回答很踊跃,课堂气氛很热烈,但实际对学生的作用不大。如何来解决这样的问题,我的想法是:上课时 教师除了要有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以外,更重要的是还是要把功夫化在课前。因为光有理念,实际课堂操作时,由于不能及时地跟上学生的思路,而又偏偏放弃了教师自己原来的思路,造成既不能跟着学生走,又没有了自己的思路。变成了完全无教师主导的学生主体。这样的课堂与没有教师有什么区别呢。我们的课堂过程应是教师的思路与学生思路的一种不断融合的过程,只有教师自己的思路来得开阔,同时又能不断地整合学生的思路,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保证课堂的顺利实施。否则,即使学生出现了许多好的资源,教师也不能及时地抓住契机,把资源开发,放大。我们的备课,不应只考虑一种思路,而应多考虑几种思路。多想想学生会怎样思考。能预设几种方案的尽量多预设几种方案,有方案的总比没方案的好。只有这样,才能互动得有实效。
放大学生的有效资源,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上教师能不能及时地抓彩。抓彩不是那么容易的。要及时地抓到彩,没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是抓不到,也是抓不住的。而教育机智的积累、增强,我们一般的教师怎样做?要靠自己的多思与反思。只有课前的多思,课后的反思才有意义。课前的多思体现在对教材、学生的深入钻研上。反思我们的研究课,公开课。为什么上得成功,是因为我们把能考虑的尽量考虑了,能以变应变。当然,我们平时的课并不能像研究课那样来上。但能仔细的要尽量仔细。
下面是一个课堂中的片断:
教师出示题目:(1)栽了4行杉树,每行24棵。——————?
(2)栽了3行扬树,每行20棵。——————?
师:根据条件你能提出一个怎样的问题?
生1:共有多少棵杉树。
……
师:谁能把两个题目综合成一个题目?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以下的题目:
少先队员在山上植树,栽了4行杉树,每行24棵;栽了3行扬树,每行20棵。————?
生:我能提一个问题。
师:有什么办法,让老师一看便知道题中有什么条件呢?
(小组讨论)
师:谁有什么办法?
生:画图。
师: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图。
生1:杉树:———— ———— ———— ————
每行24棵
扬树:——- ——- ——- ——-
每行20棵
师:自己能说说自己画图的意思吗?
生:
师:自己能提出一个问题吗?
生:载的杉树和扬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能说出怎样思考的吗?
……
评析:在上面的片段中,学生看到老师出示了条件后,第一影象是根据条件提出问题。其中一个学生举手想提出一个问题。但这时老师像没看到、也没听到,只管按自己的思路把学生引导到分析条件上。因为教师设计的目的主要让学生分析题中的条件,以便引出老师想要的线段图,但学生不一定完全按教师的思路,学生从自己的思路出发,想到的是提出问题。这时,教师设计的思路与学生课堂中反馈的思路有冲突,而这位教师没有认真思考学生反馈信息是否对自己原有的思路有用,及时地对自己的思路加以调整,而是从自己的原有思路出发。从课堂实录来看,学生前面想提的问题,就是后面教师要用的问题。这样不但挫伤了大部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还白白浪费了一次极好的教育契机。所以教师在哪个环节中的处理是缺乏对学生反馈信息的认真思考,没有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互动生成的课堂。而在后面又让学生提出问题,显得有些勉强。
最好的做法我认为学生想提出问题,就顺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分析的,引导学生分析条件。这样教师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几种情况,其中最好能想到学生可能在这时会提出问题,如果学生直接提出问题,教师又应该怎样处理。或者只出示少先队员在山上植树,栽了4行杉树,每行24棵;栽了3行扬树,每行20棵。尽量减少学生有其他情况的可能。这样的想法是否可行,愿听到大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