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

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

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

  

环境教育对孩子早期教育主动性的影响

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注重0-3岁婴幼儿的早教敏感期了,衍用伟大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一句名言“婴儿从降生的第三天开始教育,就已经迟了两天”。是因为是由孩子该阶段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些特殊性表现为:大脑发育的可塑性。大脑的可塑性是大脑对环境的潜在适应能力,是人类终身具有的特性。年龄越小,可塑性也越大。三岁前,尤其是出生的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迅速的时期,从零岁的外部刺激,将成为大脑发育的导向。早期形成的行为习惯将编织在神经网络之中,而将来若要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却要困难很多。而如何更好的利用一阶段对孩子进行教育,处怎样教育则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

  中国古代曾有人用“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来说明环境对人的影响。意大利教育专家蒙台梭利指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能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在这里则提出了环境的概念。从教育理论上讲:环境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幼儿能轻松愉快、自由主动地去发现、思考、探索,从中获得知识经验,在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能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而把环境与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之最大限度的为孩子的发展提供保证。如何理解环境教育呢?环境教育,应恰当地理解为,是一种全面的终身教育,一种能对瞬息万变的世界中的各种变化作出反应的教育。环境教育应使个人理解当代世界的主要问题并向他们提供在改善生活和保护环境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所必需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使每个人都为生活做好准备。环境教育采用一种以广泛的学科性为基础的整体性方法,培养人们以一种全面的观点来认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之间的密切依赖性。环境教育有助于显示今天的行动与明天的结果之间存在的永久联系,并证明各国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以及全人类团结的必要性。   环境教育必须面向社会,应该促使个人在具体的现实情况下积极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并应鼓励主动精神、责任感以及对建设更美好明天的投入。环境教育能为教育过程的更新做出强有力的贡献。
众所周知,儿童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外乎遗传和环境两大方面。遗传的本质,是细胞核的脱氧核糖核酸(DNA)中千变万化的碱基配对顺序。这些遗传密码,早在生命的亲吻--卵子受精的瞬间就被决定了。在新生命诞生后,几乎是不可改变的因素,而唯一可以改变或调节的因素就是环境。研究成果表明:0-3岁的婴儿不仅能够适应环境的要求,而且还可以向外界环境提出自已的要求,遇到问题时能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婴儿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接受教育的环境,决定婴儿之间个性差异的主要原因在于接受教育时间和程度。对婴儿进行教育的环境和条件,即在大脑敏感期接受外界的刺激状况,直接决定婴儿智力的发展水平。
然而,哪些环境因素能够直接作用于儿童?其影响儿童发展的基本原理或机制是什么?
直接作用于儿童、并对儿童发展的进程产生影响的各种人物(figure)、场所(place)和事件(event)的总和(FPE)。这些人物、场所和事件,不仅存在于家庭环境中,而且存在于托幼、学校等教育机构以及整个社会环境中。

案例一:在婴儿各项生理指标发育正常的情况下,对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年龄段婴儿进行跟踪研究,由祖父母待或保母待的婴儿,一个月时做俯卧抬头的反应上在远低于由受过教育的父母待大的婴儿。究其因原,我们发现在祖父母待或保母待的婴儿在一个月里很少对婴儿进行抬头的刺激练习,而且扒着睡觉的机会较少,家长搂抱的时间过长等。这些祖父母待或保母仍延用的是旧的育儿理念,他们忽略了环境改变这个重要因素对婴儿发展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条件的丰富,婴儿钙的吸收与骨骼的发育比六七十年代的婴儿骨骼的发育程度好的多。再加上现代的教育理念对婴儿进行适时适度的外界刺激,使婴儿主动的作出相应的反应。家长是否抓住婴儿抬头运动的敏感期进行训练,是导致婴儿发育差异的关键。

环境可分为物质环境(主要表现为各种功能性的场所)和精神环境(各种人物和事件与儿童产生互动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氛围)。环境中的精神环境,就像一双无形的手,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儿童的成长。然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托幼园所,我们经常发现的是较丰富的物质条件和贫乏的精神环境之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者的行为之间形成的较大的反差。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