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的毒力在小儿尿感发病中的作用

细菌的毒力在小儿尿感发病中的作用

细菌的毒力在小儿尿感发病中的作用


  目前的研究证明:病原微生物之所以能突破机体的防御和细菌的毒力关系密切,尤其是对于尿路结构正常的儿童来说,细菌的毒力,即粘附性在尿感的发病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据国内外许多观察和研究证实,临床细菌性尿感的80%以上为大肠杆菌所致,其中90%为门诊尿感的病人以及50%为住院的病人,其中绝大多数为初发、非复杂性或无症状性尿感。至于非大肠杆菌所致的尿感,例如变形杆菌、克雷伯氏杆菌等,则多见于住院病人,其原因可能和住院期间广谱抗菌素的频繁应用导致菌群紊乱、住院期间交叉感染机会的增加,以及复杂性尿感因素的存在有关。 

  大肠杆菌对尿路上皮的粘附力,主要依赖于其细胞表面,存在于纤毛顶端的粘附素,其能识别尿路上皮特殊的受体。目前许多纤毛已被克隆,其碱基序列也已完全弄清。据报道:引起儿童肾盂肾炎,90%为人类P血型抗原相关的P纤毛菌株。小儿尿感之所以绝大多数为大肠杆菌感染,其一是因为尿路上皮细胞表面的甘露糖受体对大肠杆菌吸附最强,其二是因为大肠杆菌的纤毛可与尿路上皮和鳞状上皮表面的受体结合。因此,P纤毛常被临床作为细菌毒力的识别物,目前认为P纤毛造成肾损害可能正是经粘附的细菌释放内毒素和脂多糖从而引起炎症、慢性肾损伤和肾疤痕的。 

  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肾内科副教授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