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孩子的创新求异的知识
时间:2008-12-10 05:26:34
善待孩子的创新求异的知识
美国科研人员通过一项长期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小时侯能够常常进行一些有独创性游戏的儿童,长大后具有更强的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凯斯·西保留地大学的心理学家对一批学生进行了从小学直至高中的跟踪。他们对这些孩子在小学时的各种游戏方式和智力表现进行了调查,并将“独创性”界定为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承担义务,投入感情,善于思考以及在叙述故事时的想象力丰富等的表现,结果发现,那些在小学时常常进行“独创性”游戏的孩子,在高中时就具有了更强的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研究人员桑得拉·鲁斯总结说:“那些早期就有机会进行独创性游戏的孩子,长大后可以更加容易也更好的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现代家长要特别重视对孩子独创性的培育。
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稚和缺乏经验,孩子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顽皮、任性等相联系,这使得一部分家长常常产生错觉,并会在言语上、行动上、不自觉地压抑甚至扼杀孩子创造性的萌芽。
一次,照家长的示范画,有个孩子画好了一个小朋友之后,旁边又加了一团黑色。画完后,家长问:“这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孩子回答:“小朋友的影子。”“谁叫你画的,你没看见我就画了一个小朋友吗?”孩子看看范画,再看看家长严肃的脸,呆呆地点了点头,并顺从地用涂改液把“小朋友的影子”涂抹掉了。
上述现象,表面看来是要求孩子学习范画,遵循常规,实际上却扼杀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其结果只能是养成孩子墨守成规的习惯。多可惜啊,这位家长错过了一次鼓励孩子创造性表现的机会。而且令人忧虑的是,这并非个别现象。
显然,孩子的“独创性”难免伴随着幼稚和犯错。但孩子不断犯错的过程,其实是不断改正错误、完善方法的过程,假如家长不给予这类机会,轻易地包办代替,甚至粗暴否定,非但剥夺了孩子探索的乐趣,尝试失败、内疚、挫折的情感体验,也会使他们变得谨小慎微,懒于动手,疏于尝试,以至性格闭锁,泯灭天性。事实上,往往只有犯过错误,才能消灭错误。
因此,现代家长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正确对待孩子的创新求异,多给孩子创造“犯错”的条件和机会,使孩子成为勇于尝试、探索,在失败和挫折面前不气馁,并成为不断进取的、具有积极健康心理的创新性、开拓型人才。
推荐文章
- 幼儿园墙面设计 可爱的虫宝宝
- 当考试犹如梦魇——考试焦虑的典型案例及分析
- 家长有必要“陪伴”孩子全程学习吗
- 补充酸奶有益于儿童发育
- 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好办法
- 正确处理父母与子女的冲突的方法
- 最易染网瘾的5类孩子
- 浅谈中学生厌学症的产生和解决办法
- 从“宝玉挨打”说家庭教育
- 隔代教育如何教育?
- 请家长不要过分关心孩子
- 与孩子沟通 用爱心说诚实话
- 教育孩子只能疏导不宜管教的知识
- 当代儿童教育的相关知识
- 开展幼儿安全教育:浅谈大班幼儿安全自护教育
- Savingourcity-拯救我们的城市
- 古怪食品馆
- 我爱我家
- “情绪娃娃”大班舞蹈
- 16《要下雨了》教学设计之七
- 《三顾茅庐》教学设计
- [童话导读] 小布头奇遇记
- 小鸡过桥_小学生作文:五年级
- “口红”风波
- 幼儿园教案大班社会《我是小小快递员》
- 教学设计中班《体育活动快乐传球》反思
- 大班音乐活动非洲欢迎你教案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