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吃手是非辩
时间:2008-12-10 05:01:10
小儿吃手是非辩
宝宝“吃手”还能加强触觉、嗅觉和味觉刺激,促进神经功能发展;同时,也提高了吸吮水平。妈妈会感到,她的宝宝吸起奶头一天比一天有力,不把小胃装满,那张嘴就裹住不肯放松;要是奶汁不够,还吸得有些痛呢。这对小儿生长发育有好处。
不过,宝宝长大,还喜欢“吃手”就不正常了。这正如小儿遗尿一样,不能老是这样。过了周岁以后,孩子活动范围早就不在摇蓝里了,学会了行走,到处乱跑,到处乱抓,拿笔舞铲,追鸡撵狗,无所不为,一双小手老是脏兮兮的,要是塞进嘴里,不知有多少细菌跟着进去了。老是“吃手”,还可能引起了下颌发育不良,牙齿排列异常,上下牙对合不齐。这不但影响宝宝容貌,还会妨碍咀嚼功能。
乳儿“吃手”是吸吮要求未能满足后的一种反应,周岁以后“吃手”则演变为孤独或不愉快时所采取的一种自我安慰方式,也可能是一种不良习惯。
为防止吸吮手指成为习惯,在哺乳阶段即要加以注意。尽量采用母乳喂养。给婴儿喂奶时,尽量让孩子吃饱,同时用眼神注视,并轻轻抚摸孩子,加强母子感情交流。若人工喂养,奶嘴的洞不宜开得太大,可让孩子满足吸吮欲望。父母和其他家人,应经常引逗孩子,关心他们,使其感到周围环境新奇有趣,不致孤单寂寞。人工喂养的孩子更要注意。
有的父母一发现孩子“吃手”便急不可待地将手从嘴里拽出来,甚至打上两巴掌,以加深“痛苦”印象,防止再次吸吮。可是转眼间,孩子仍然我行我素,照“吃”不误,有的将自己的拇指或其它指头“吃”得又红又肿,甚至变形。极个别孩子“吃手”时间甚长,到了高中时还在“吃”。该怎样帮助孩子克服“吃手”习惯呢?
最好的方法是采取正面诱导方式,耐心引导,不宜操之过急。爸爸妈妈要多和孩子玩,如讲故事,一起做游戏,或让他玩喜欢的玩具,用多种新奇刺激,来转移孩子对手指的注意力,慢慢忘记吸吮手指,关心、快乐,必然胜过“吃手”所得到的安慰感,也可以向他们讲道理,告诉他们:小小孩才“吃手”,如今宝宝长大会走路,就不能再“吃手”了;“吃手”会把病菌吃进肚子里;“吃手”的孩子长不漂亮等等。至于有些“传统作法”,如在手指上涂上苦药水、辣椒水等,以使孩子放弃吸吮,虽然也算是一种方法,但并不是好办法,特别要注意所涂物品是否具有毒性,以防发生意外。
推荐文章
- 孩子成长的的烦恼,做为父母的您了解多少
- 帮助孩子不吃手指的有趣方法
- 小儿吃手是非辩
- 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经验
- 一个网络咨询的真实案例
- 回答家长的提问二例知识
- 关于英国的家庭教育
- 父母应具备的教育素质的知识
- 陪伴也是一种交流
- 父亲要当好孩子领路人
- 怎样对待早熟的孩子的知识
- 孩子的性格内向怎么办
- 中国小学教育随想
- 早入学会不会影响脑发育
- 健康:食品袋上的秘密
- 2004―2005学年上期大(二)班第2周区域活动计划表
- 枫叶唯美简短句子207句
- 大班健康教案《我和风儿做游戏》反思
- 大班教案《预防感冒》反思
- 中班科学教案《会使用工具的动物》反思
- 幼儿园教案中班户外体育活动蚂蚁找食物
- 小班语言活动《小兔乖乖》教学设计反思
- 花生油朋友圈文案30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