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案《地球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地球村》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音乐教案《地球村》教学设计与反思

1、小学音乐教案《地球村》教学设计与反思

  《地球村》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地球村,萌发热爱地球和自然生存环境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3、 用两种涂色方式来对作品进行涂色。

  4、 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地球村。

  活动难点:

  用不少于两种涂色方式来进行涂色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色蜡笔、水彩笔、勾线笔、白纸若干、地球村范例。PPT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地球的心情

  1、前天我们一起观看了地球仪,我们知道了地球啊是个圆形的球体!地球除了大海还有陆地。陆地上有很多漂亮的东西,老师把地球村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PPT

  2、 问:陆地上除了房子,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3、 教师:我们大二班的小朋友观察真仔细!看,地球村的小朋友来看我们啦~~

  二、欣赏与示范

  1、(看示范)仔细观察地球村的小朋友长得什么样?有白色皮肤的,有黑色皮肤的,有黄色皮肤的,还有棕色皮肤的小朋友~~!他们手拉着手,在干什么呢?(在跳舞)小朋友头顶上飞的是什么呢?(鸽子)鸽子嘴里衔的是什么呀?(橄榄叶)为什么他们都喜欢白色的鸽子和橄榄叶呢?(象征和平)师小结:地球村啊是一个和平的小村子,里面住了各种肤色的小朋友,他们在一起快快乐乐生活,真快乐!

  2、教师示范例,请幼儿仔细观察老师作画。

  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老师用了哪些涂色的方法

  3、说说你所想象的地球村是怎样的?地球村上有些什么?

  4、师小结提炼:地球村上有很多的东西,海、陆动物、各种肤色的小朋友

  房子等建筑物,我们可以用各种形式来表现。

  三、教师介绍后,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作画方式来对地球村进行描绘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画的地球村,说说画的含义,用了哪种方式涂色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作品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和地球村的小朋友一起跳舞吧!

  活动反思:

  1、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作画之前,教师让幼儿观看PPT并且欣赏示范画,观察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并通过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2、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地球作为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到涂色的各种方法,同时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

  不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2、大班教案《地球村的孩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尝试用不同色彩,表现各国儿童的形象特征。

  2.学习合理布置画面,注意人物和背景的关系处理。

  3.热爱地球,懂得全世界儿童要互相尊重,和平相处。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活动准备:

  1幼儿与教师共同收集的各国小朋友的图片。

  2世界地图一张或地球仪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教师:我们是哪国人?谁能说一说中国人长得什么样?(根据幼儿的讲述用绘画方式进行记录)

  二、出示各国儿童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表达各国儿童的形象特征

  1.教师:这些孩子你们认识吗?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同?

  2.引导幼儿从小朋友的皮肤、头发和眼睛的颜色以及服饰来区别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特征。如:肤色——黑、白、黄的皮肤颜色;头发——黑色卷发、金黄卷发、栗色头发、黑色直发等; 眼睛——黑色、蓝色的眼睛。

  3.讨论: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和画法。(根据幼儿的回答用绘画方式进行记录)

  三、匹配游戏“我的家在哪里?”

  出示欧洲、亚洲、非洲有代表性的风景图,让幼儿将人物与背景进行匹配

  教师:看看这些图片,你知道是谁的家吗?请把各国小朋友送回自己的家。让画面既有不同人物形象,又有各国的背景特征。

  四、指导幼儿进行绘画创作活动

  1.教师交代绘画创作要求

  教师:这些孩子来自不同国家,虽然他们的外貌特征、生活的环境与生活的习惯与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们同住在一个地球上,都是地球村的孩子。全世界的孩子是一家,今天我们就来画一幅地球村的孩子是一家。

  2.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想

  教师:你想怎样画?画哪个国家的儿童?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

  3.讨论绘画方法

  教师:怎样画才能表现出全世界的儿童是一家呢?

  五、幼儿绘画

  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象画出地球村的各国孩子。

  六、展示、欣赏评价:

  1.展示幼儿作品,师生共同欣赏。

  2.说说自己喜欢那幅画?为什么?

  七、延伸活动:

  师生合作布置《地球村的孩子》主题墙。

活动反思:

  我在执教美术活动《地球村的孩子们》的过程中出现了三大亮点。

  亮点一:课前准备充分到位

  为了让幼儿了解各国儿童的形象特征。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选了比较有代表性的美国的白人、黑人还有穿着日本和服的小姑娘及穿着朝鲜服的韩国孩子,幼儿在观察、比较中区分了不同国家儿童的形象特征。

  亮点二:有效提问的运用恰到好处

  首先,在教学开始部分,以谈话方式导入课题,让幼儿相互看一看,说一说:中国人长得什么样?引导孩子从我们的肤色、眼睛颜色、头发的颜色以及语言等方面进行阐述。这一提问的目的是为第二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作用。提问二:这些孩子你们认识吗?他们是哪个国家的?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继续引导幼儿在观察与比较中将自己的发现大胆表述。

  其次,让幼儿介绍自己的创作构想时,有效提问的递进性——画哪个国家的儿童?他们在哪儿?在干什么?怎样画才能表现出全世界的儿童是一家呢?这些问题带领着幼儿进行大胆构想与创作。一幅幅不同风格的画面仿佛呈现在每位幼儿的脑海里。

  亮点三:巧用绘画方式及时进行梳理

  让幼儿在具体形象欣赏的同时学习比较、表达对不同国家儿童形象的发现,在发现后讨论:如何用绘画方式来表现?幼儿边说教师边用绘画方式进行总结记录,这样的梳理过程意在示范绘画方法,为幼儿独立创作做好准备。

  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能正确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与幼儿主体地位的关系,能积极引导孩子们围绕观察对象大胆有序地进行表述,并能合理地进行创作。但在教学设计中,要让幼儿掌握的知识点过多(对于出示的欧洲、亚洲、非洲的风景图这方面的知识点讲得太多)从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幼儿有的会出现混淆,进而理解错误。其实,背景图的出示只要是主要的,让幼儿有个初步的概念即可。恰到好处的运用才会达到其价值所在。如果让孩子掌握过多,超过他们的接受范围,那么,结果反而会适得其反。

  在今后的教学中,大家只有不断研讨才会有进步与成长。不断充实自己、反思自己才会得到更大的进步!

3、幼儿园大班语言活动《地球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案反思

  活动目标:

  1.结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设的复句。

  2.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运用已有生活经验,根据画面大胆想象、推测并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地球照片,图片《地球我的家》4张,多种环境照片等。

  纸面教具:学习单:《如果…》。

  活动过程:

  观看地球图片,引导幼儿讨论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我们生活的星球叫什么?为什么太阳和月亮上没有人呢?

  ──我们如果不吃饭也不喝水还能活着吗?为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可以让我们活下来?

  请幼儿阅读绘本《这样的地球》,讨论4种情境下人类的生活状况:

  ──如果地球没有水会怎么样?如果冰川融化了会怎么样?

  ──如果垃圾到处扔会怎么样?如果树木都被砍光了会怎么样?

  出示几种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导幼儿理解自然环境需要我们保护。

  ──这几张图是什么意思?

  ──你愿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吗?

  将幼儿分成2人一组,引导他们用“如果…会怎么样”互相造句提问。

  ──你还担心生活中有什么样的环境问题呢?快问问你的小伙伴吧!

  请几名幼儿上台对同学说出自己对环境的担忧,和大家讨论。

  ──谁来和大家说说你对环境的担忧?

  ──我们一起想想,如果像XX说的那样,地球会发生什么事呢?

  向幼儿交代学习单任务。

  ──回家后也问问爸爸妈妈,看他们对环境有什么担忧呢?让他们帮助你记录在学习单上吧。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思维敏捷,从故事到实际生活,孩子们都知道平常我们就要好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保护我们的环境,不乱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种树木和花草等等。这样我们的地球才会美丽。

4、中班数学教案《找相同》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相似的图形中,辨识出两个完全相同的图形。

  2.提升观察力和专注力。

  3.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小岛遇困》动画视频;“破解石门”图片,“照亮山洞”组图;“寻找飞机碎片”组图;《离开小岛》动画视频。

  纸面教具:《照亮山洞》;《寻找飞机碎片》;《找相同》。

  活动过程

  一

  播放视频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熊猫奇奇要去找小伙伴玩,在路上遇到了困难,想请小朋友们来帮忙,一起去看一看吧!

  ——奇奇遇到了什么困难?

  二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找出两个相同的按钮

  ——奇奇丢的礼物就在石门后面,需要找出两个一样的按钮相连,就能打开石门,你能找出来吗?

  三

  出示组图发教具引导幼儿将小精灵和瓶子配对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图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四

  出示组图发教具鼓励幼儿找出对应的飞机碎片

  1.出示组图,引导幼儿了解情境。

  2.分发纸面教具,鼓励幼儿圈出正确的答案。

  3.操作课件,验证猜想。

  五

  播放视频结束活动

  ——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奇奇找到了维修工具和飞机碎片,成功把飞机修理好,并带上了给小伙伴的礼物继续出发了。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还需要创新,提高难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动的梯次性,要有层层递进的过程,教师要挖掘新的内容,填充活动,使活动变得有创新性。

5、大班打击乐教案《杂技表演》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1.掌握铃鼓、响板、碰铃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击乐《喜洋洋》中学习过节奏型 x x|x x|和 xx xx|。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活动目标:

  针对本次活动内容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能力和情感

  三个方面设计了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2.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3.喜欢打击乐活动,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

  活动重难点: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本次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喜欢打击乐活动,感

  受乐曲结构,学习节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x|xx x|xx x|”。

  活动难点:能根据图谱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积极、愉快地参与活动与同伴合作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 1 张、节奏型 3 张,铃鼓、碰铃、响板等打击乐器若干。

  2.杂技表演课件,《巡逻兵进行曲》音乐。

  3.活动前请幼儿欣赏杂技表演的视频。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结合杂技表演欣赏音乐,初步感受乐曲的结构。

  提问:杂技演员在表演什么节目?这首音乐共有几段?

  2.出示图谱,指导幼儿准确地拍出节奏。

  (1)请幼儿分段欣赏乐曲,运用杂技表演的情节,引导幼儿探索乐曲中 3 种不同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 A 段:节奏型“x x|x x|x x|x 0|”,对应图谱“抛接球”。请幼儿探索节奏型的打击方法。

  乐曲 B 段:节奏型“x x|x 0|”,对应图谱“转呼啦圈”。

  乐曲 C 段:节奏型“xx x|xx x|xx x|xx x|”,对应图谱“顶酒杯”。(2)引导幼儿探索 3 种杂技表演分别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进行表现。

  (3)请幼儿完整欣赏乐曲,分组创编每种杂技表演的身体动作,集体进行练习,熟练掌握 A、B、C 段的 3 个节奏型。

  (4)指导幼儿学习根据指挥动作随音乐进行演奏。

  3.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尝试使用乐器合作进行演奏。

  (1)出示 3 种打击乐器,请幼儿讨论每种杂技表演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鼓励幼儿说明理由。

  (2)教师当指挥,请幼儿看图谱分组进行打击乐器演奏,重点指导幼儿与同伴的演奏保持协调,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请幼儿交换乐器演奏,交换时幼儿交换位置,乐器不动位置。

  (4)给视频中杂技演员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结束幼儿收拾乐器。

  活动延伸:

  1.表演区尝试表演简单的杂技。

  2.给幼儿提供节奏图谱及多种乐器,请幼儿探索不同乐器的配乐方案进行演奏。

  大班艺术活动《杂技表演》课后反思

  孩子们对本次活动非常感兴趣,较好的完成了预设的活动目标。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中我创设观看杂技表演的情境,并贯穿始终,采用总—分—总的学习方式。在听一听,做一做,模仿杂技演员的动作中,进一步完整感知音乐。因为幼儿的特点是好动、好模仿,一下子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兴趣。

  2.分段欣赏,解决活动重点。

  为了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重点,我将音乐截取为三段,分段欣赏时,借助课件、图谱的形式,引导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 3 种杂技表演的节奏型,轻松解决活动的重点。自主练习——教师示范——拍身体部分练习,为后面的完整表现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6、幼儿园社会课教案《孝敬父母》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

  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及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教学准备:

  挂图、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主题

  1、弹唱歌曲《爸爸妈妈一样好》

  2、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唱的歌曲有谁?(爸爸妈妈)他们对小宝宝怎样?(爱小宝宝)爸爸妈妈的小宝宝谁呢?(我)。

  二、畅谈父母对自己的爱。

  1、师以自己为范例讲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

  对了,任何一个人在爸爸妈妈的眼里都是宝贝。老师也一样,记得老师在生小宝宝时,老师的妈妈守在老师的身边两天两夜没合眼,当我和我的小宝宝平安无事了,老师的妈妈却生病了。每当想到这里老师就特别的感动,也特别爱自己的妈妈。那下面请小朋友们说说爸爸妈妈让你感动的事情。

  2 、幼儿诉说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如:我病时爸爸妈妈怎样……爸爸妈妈每天为我怎样…… )幼儿畅所欲言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好,对自己的爱.

  3、师:是的,父母的爱是天底下最伟大、最无私的爱。那么我们小朋友长大了,我们应该如何报答,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三、观看课件《恣蚊饱血》的孝敬故事

  师:俗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从古至今就有很多孝敬父母的故事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一个《恣蚊饱血》的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

  1、播放课件《恣蚊饱血》

  2、幼儿说说观后感。(主要说说闵损是怎样孝敬父母的,如:父亲回来主动打招呼,帮父亲洗碗,关心父亲,为了让父亲睡好觉脱衣引蚊子等)。

  四、讨论畅谈我们应该怎样孝敬父母

  1、幼儿互相讨论

  2、回报讨论结果。

  在幼儿回答时,教师加以引导,主要归纳以下几点:关心父母,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好好学习,不做坏事、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等。

  3、总结:小朋友说的真好,通过这节课小朋友知道了父母对我们付出辛劳与爱,也知道了我们该如何回报孝敬我们的父母老师感到很高兴。老师希望小朋友说到做到,从现在起做个孝敬的人有心人也就是对社会有用的人。

  五、课后延伸

  师:下面老师布置两个作业给小朋友;

  1、回家对爸爸妈妈说句“我爱你”

  2、帮爸爸妈妈洗一次脚。

  六、区域活动

  语言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故事书或故事磁带。

  音乐区:投放有关孝敬的歌曲。

  娃娃家:让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课后反思:

  我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两个:1、充分感受、体验、父母对我们的爱。通过课前的作业(了解自己父母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的非常棒,每个幼儿争先恐后的说出自己父母对自己的爱。所以课的一开始幼儿就深深被自己和同伴之间所说的父爱母爱所感动,课堂效果非常好。我认为第一个目标在活动中充分的得到了落实。

  我的目标2、我们应该如何孝敬父母,爱父母。爱这个字对于6、7岁的孩子来说太深奥了。所以在这部分活动中开始幼儿对父母爱只停留在为父母做事。所以当时我灵机一动,我反着问,让幼儿回答。孩子们在回答体验到了对父母的爱除了为父母做事,还有听父母的话,不做坏事,好好学习等。所以我觉的我的第二目标在活动中也得到了落实。

7、幼儿园美术案例:《小雪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

  美术:《小雪花》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案

  该活动是建构教材学前班的《雪花飘飘》主题中的一个美术活动,活动过程极为简单,活动开始教师变魔术:出示事先用白色蜡笔画好雪花的画纸,教师用水彩颜料在纸上涂色,即呈现雪花的图样。 “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变出雪花的吗?”我没有马上告诉幼儿魔术的秘密(蜡笔和水彩颜料不相溶合的特性),而是问:“你们谁也想来变一变?”于是许多幼儿都纷纷举手,由各组选出代表,幼儿开始学着老师的模样,用毛笔蘸上水彩颜料,在白纸上煞有介事地涂画,可是没有任何一张纸上呈现出雪花,为什么呢?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我将纸翻一面,又请几个善于画雪花的幼儿带上白色的油画棒到前面来帮忙,先用油画棒画出不同的雪花,然后再用水彩上色,幼儿这回终于看到了心仪已久的雪花,幼儿顿时兴奋起来,这时趁势引导观察幼儿绘画的不同雪花,并鼓励幼儿说:“我们的小魔术师们,快快行动起来吧,一起来下雪吧。小朋友作画时,大家可以互相帮忙,有困难的小朋友可以请教师帮助,在画面中还可以丰富冬景背景。” 幼儿作画,教师进行指导,最后幼儿欣赏同伴作品,评选出最美丽的雪花。

  在活动中幼儿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在尝试中体会蜡笔和水彩颜料不相溶合的特性,逐步掌握脱色的绘画技能。活动全过程让幼儿自己去 “尝试”,去动手,冲破了“先教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在 “试中学”、“做中学”、“想中学”

  的新型教学模式,绘画中不只是单纯的教幼儿学习绘画技能,而是注重让幼儿了解科学和技能的关系,通过感知、操作来回答“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幼儿既能亲身参与感知、探索,又能动手操作、尝试,看到自己的成果,体现科学与技能的结合。

  本次活动体现了分层递进、分步落实的教学特点,先让幼儿自己尝试,然后再讨论分析,再尝试直至成功,每个环节紧紧相扣、步骤分明,进行独立的操作,从个体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都是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有所发现获得成功,同时还强调了幼儿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合作意识。

  本次活动自始自终以 “尝试”两字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在互相表达、交流信息时态度积极,以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尝试结果,幼儿由“要我说”,发展为“我要说”的积极状态,轻松愉快的获得了脱色绘画的技能,孩子的情感也一直处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

  本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是:个体间差异存在明显,操作时幼儿安静作业的习惯还未养成,相互间不会通过协商合理分配材料,造成颜料粘到同伴的衣服上、作品上等等,这些都将在今后的活动中积极去调整改革,以上是笔者的一些粗浅的见解,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出。

  附:

  美术:《小雪花》教案

  活动名称---美术:小雪花

  活动目标:

  学习用蜡笔与水彩结合作画的技能。

  加深对雪花各种形状的认识。

  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愿意动手创作,体验欣赏创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已有观察雪花的经验,知道雪花是六瓣的。

  蜡笔、毛笔及颜料。幼儿活动材料第三册第18页。

  活动过程:

  变雪花 --- 下雪天

  1.变雪花。

  教师变魔术:出示事先用白色蜡笔画好雪花的画纸,教师用水彩颜料在纸上涂色,即呈现雪花的图样。

  你们知道我是怎样变出雪花的吗?让幼儿知道蜡笔和水彩颜料不相溶合的特性。

  观察教师范画上的雪花,观察雪花的几种表现方法。

  2.下雪天。

  冬天到了,我们的小魔术师们快来下雪吧。

  幼儿作画,教师进行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在画面中可丰富冬景背景。

  幼儿欣赏同伴作品,评选出最美丽的雪花。

8、大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4、 帮助幼儿了解身体结构,对以后的成长会具有一定的帮助。

  5、 引导幼儿乐于交流,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x xxx x)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3456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学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9、幼儿园大班音乐课歌曲教案:《幼儿园里好事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里好事多

  二、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要什么有什么,家里人对孩子是千依百顺,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知道感恩更不会主动去帮助别人,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活动能感知到帮助他的人快乐,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三、活动目标:

  1、通过让幼儿亲自参与讲评自己周围的好事,加深他们对“好事”的理解。

  2、让幼儿知道帮助别人做事,会使别人快乐的道理。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四、活动准备:

  1、将小朋友中典型的好事绘制成若干张图片(内容为:扫地、擦墙、大姐姐帮小弟弟系鞋带、关水龙头等)。

  2、用纸盒自制“电视屏幕”。

  3、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的录音磁带,录音机。

  4、木偶小猴子一只。

  五、活动过程:

  (一)、播放歌曲《幼儿园里好事多》,师生一起进行即兴的歌表演,诱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情绪。

  (二)、出示木偶小猴子,告诉幼儿,小猴今天带来了一盘录像带,录像带中说的是小朋友们的事情,请大家评论一下:这些小朋友做了什么事,是不是好事。

  1、观看录像,引导幼儿用评价的方法识别好事。(1)片中小朋友做的是什么事情?(2)他(她)做得是好事吗?(3)为什么说是好事?(好事是给别人带来快乐、使人满意的事情)。

  2、播放幼儿的父母反映自己孩子在家做好事情况的录音,进一步加深幼儿对好事的理解。

  (三)、教师以小猴子的口吻说:小朋友在家里和幼儿园里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我很高兴。我们一起演唱《幼儿园里好事多》这首歌吧。

  表扬做好事的孩子,使幼儿再次体验到做好事的愉悦,初步体验到别人快乐我才快乐的美好情感。

  (四)、鼓励小朋友多做使别人快乐的好事。说说我们可以做哪些好事。

  活动反思:

  幼儿对这次的活动内容很感兴趣,学这首歌曲也比其它歌曲快多了,因为歌曲内容贴近生活,这些桌椅天天陪伴幼儿身边,小朋友做的这些好事也常常能看到,他们有自己的真切体会,因而歌曲的演唱激发了幼儿的内在激情,在演唱结束后的讲述中,积极发言,对平时自己身的好人好事进行讲述,幼儿语言表达清晰,表述的积极性也高了许多,对于平时的好人好事,小朋友们提出可以每周评选一次好人好事之星,做为小朋友们的学习榜样。

10、中班音乐教案《郊游》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郊游》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准确的语言演唱歌曲。

  2、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3、能够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难点: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课件、歌曲《郊游》、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

  2、木鱼、摇铃、铃鼓按照幼儿人数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婷婷老师与你们一起玩一个音乐游戏,看谁能听着音乐正确的做出动作。(放《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看里面都唱了什么?

  提问:刚才在歌曲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提问后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 PPT 上,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字叫“郊游”,小朋友说一遍。(郊游)请问郊游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回答后老师总结:对,就是出去玩。你们看(PPT2)图片上的人都是在郊游。

  3、ppt3 老师把这首歌曲带过来了,它的名字是——, 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吧。

  这里面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谁能说出来?重点学习附点音符歌词(我们小手拉小手、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唱法。

  4、我们看(PPT4),这是一张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样)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 ABA 型。小朋友想一想,这张图谱与歌曲中的歌词会是怎样对应的呢?大家再来听一遍音乐。

  谁能说出这张图谱是怎样表达歌曲意思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看着这张图谱来唱歌?谁愿意上来指着图谱跟着音乐唱一下?

  5、小朋友看,这也是一张图谱(PPT4),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打出好听的节奏呢?小朋友说用什么打?怎样打?遇到这样的符号打不打?怎么办?

  听音乐,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脚一遍。

  问:你们在图谱上发现了什么(颜色不一样),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可不可以换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样打(绿色用手、红色用脚),跟着音乐打两遍。

  6、PPT6,根据你们刚才打的,老师又增加了难度,你们看一下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打节奏?怎样打?(尝试一遍)

  如果用乐器来打节奏,你们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老师今天准备了木鱼、摇铃、铃鼓,你们认为它们分别可以代替我们的哪个动作?

  发乐器,跟着音乐打节奏(2-3 遍)

  7、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会打节奏,会唱歌不会?请轻轻的放下乐器,我们一起唱着歌区校园里玩吧。

  8、结束课堂。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习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11、小学音乐《小白船》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小学音乐《小白船》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合课《小白船》教学设计

  教材:小学音乐(沿海版)第六册

  课题:第三课《小白船》第二课时

  课型:综合课(乐器进入课堂实验课)

  一、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音乐表现力较强,已能用律动与打击乐器表现

  不同拍子的旋律,不足之处是音色较弱,须加强引导。

  二、教材分析:

  1.DO在第一线音乐知识的学习。E大调DO在五线谱上的位置,以此类推,掌握五线谱上E调的各音位置。

  2.学习歌曲《小白船》,《小白船》是朝鲜三拍子民歌,学生通过律动、键盘、打击乐器有机地结合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启发学生感受歌曲那富有幻想色彩的美的意境。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律动、学歌谣,感受、区分二拍子与三拍子。

  2.学习DO在第一线的音乐知识。

  3.各环节注重创造性培养。通过学生自己设计歌曲伴奏型、创编动作,增强学生的美感。

  四、教学媒体准备:

  录音带、音响、地上五线谱、VCD、电脑、软件。

  五、教学设计构思:

  1.看电视画面说月亮,培养兴趣引入新课,由教学内容想到文化范畴。

  2.学习歌谣,通过律动感受而拍子和三拍子。

  3.学习歌词启发学生美感。

  4.学习音乐知识,通过地上的五线谱——手上的五线谱——板书上的五线谱,循序渐进,学生很容易掌握。

  5.加入打击乐器与口风琴伴奏创编动作,培养学生即兴创作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一)律动进课室

  听着欢快的音乐,做律动进入音乐室。

  (二)新课导入

  1.看电脑软件图片A、满月;图片B、弯月。

  2.谈话:请同学们说出有关月亮的传说(例如:嫦娥奔月、黑狗吞月等)。

  (三)学习歌谣

  1.月儿弯弯,像只小船,摇呀摇呀,越摇越圆,

  月儿圆圆,像个银盘,转呀转呀,越转越弯。

  2.学习二拍子:三拍子:

  3.为歌谣伴奏(拍手、拍腿、打击乐器)。

  (四)新歌教学

  1.VCD范唱《小白船》,做三拍子摆动。

  2.提问:歌曲中的小白船在哪里飘荡?什么颜色?有桨吗?有帆吗?飘到哪里去了呢?

  3.手拍三拍子,按节奏读歌词。

  4.学习bE调do的位置在第一线,通过地上的五线谱——手上的五线谱——黑板上的五线谱进行学习。

  5.学唱谱(先分为两个声部单独练习,再合唱)。

  6.歌曲表达了什么情绪?

  1)抓特点:每个乐句结束有6拍。

  2)设计乐句最后6拍的伴奏。

  7.拍手为歌曲伴奏。

  8.用乐器为歌曲伴奏。

  9.创编动作

  1)想象自己是一颗种子……

  2)创编动作表演《小白船》。

  (五)小结: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很多音乐知识,也学会了《小白船》这首优美的歌曲,老师觉得很高兴,你们觉得高兴吗?好,这节课上到这里,请同学们听着欢快的音乐离开音乐室。

12、大班科学活动优秀教案《碰一碰》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帮助幼儿探索周围生活中常见的科学变化现象,想获取有关科学经验,是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的目标之一。《碰一碰》就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同样一块磁铁,有时一碰就能被吸住,有时怎么碰都吸不住”的现象,我在这里安排了一系列具有幼儿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并能揭示磁铁的“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特征,建立有关磁铁原理的粗浅概率。

  活动目标:

  1、对磁铁感兴趣,发现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特征。

  2、发展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习按一定的标准(是否能吸引)进行分类。

  3、尝试用简单的图画记录观察磁性现象、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探索的结果。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重点:

  让幼儿能通过自己的操作理解磁铁的特征。

  活动难点:

  幼儿初步懂得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道理。

  活动准备:

  每人一盘材料,内有磁铁和铁片、曲别针、螺丝、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

  活动过程:

  1、自由玩,观察发现磁铁的特性:

  (1)、给每位幼儿一块磁铁,告诉幼儿可以用磁铁和自己想碰的东西碰一碰,看看能发现什么。

  (2)、请幼儿将自己的发现告诉大家。

  (3)、教师出示备好的盘子里面装的各种材料,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哪些东西能吸起来,哪些东西吸不起来。

  (4)幼儿拿一块磁铁先去吸铁制品、再去吸塑料吸管、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5)通过实验操作验证猜测,进一步发现磁铁只能吸引铁制品的特征。

  小结:当磁铁吸引铁制品时(曲别针、螺丝、铁片)就会产生吸引力,当磁铁吸引木制品时(塑料吸管、木制玩具、玻璃制品、布料制品)就会相互产生推力。

  2、学习用磁铁将物品分类。

  (1)、请幼儿用磁铁吸一吸盘子里的东西,把能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不能被吸住的东西放到一起。

  (2)、老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实验的结果。

  3、经验迁移

  精拣铁屑,给每位幼儿分发一个纸盒,让幼儿看看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每个盒子装了一部分大米,在大米里面装上各种铁制品和木制品),提醒幼儿看看米里面有些什么?自己想办法将铁屑又快又干净的剔除掉。

  提问:磁铁吸住了哪些东西?

  小结:磁铁吸住了曲别针、铁片、螺丝、、、、、、。

  4、出示笔、纸若干

  出示大记录笔,幼儿讲述实验结果,老师记录,获得磁铁只能吸住铁制品的感性经验。

  活动延伸:

  1、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手中的磁铁在室内进行玩碰一碰的游戏,看一看哪些东西是被磁铁吸引的,哪些东西不能被磁铁所吸引。

  2、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幼儿寻找关于铁制品的物体。

  活动反思:

  “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磁性原理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率,我为了帮助孩子们能理解这一抽象概率,根据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设计了各活动环节:第一、二环节让幼儿通过操作先感知磁铁的特征,然后归纳出“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磁性原理,发展了幼儿的思维逻辑能力,第三、四环节是通过幼儿根据以获得的知识去实践运用,进一步加强幼儿对磁性原理的理解,更好的解决活动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我有目的的引导下和幼儿的亲身操作,充分调动了幼儿探索的积极性,获得了有关“同性相互吸引、异性相互排斥”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让幼儿有了学科学的主体地位,不断激发幼儿再次探索的欲望。

13、幼儿园优秀美术教案排水画《咏鹅》教学设计与反思

  排水画《咏鹅》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体验排水画的乐趣。

  2、复习朗诵古诗《咏鹅》。

  3、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范画、幼儿画纸、排笔、蓝色水粉颜料、盘子、魔术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1、小朋友知道的我是谁吗?(我是魔术师)

  2、魔术师给小朋友表演魔术,小朋友看纸上有什么?(一个红点)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操作排水画。

  A、讲解示范排水画的基本操作方法。(用排笔蘸上水粉颜料在画纸上从左到右一排一排地刷上颜色,注意刷的时候一定要按一个方向刷。)

  B、提问:看魔术师变出什么来了?(鹅)一只漂亮的大白鹅。

  2、多种形式复习古诗《咏鹅》。

  A、集体朗诵《咏鹅》。

  B、集体通过动作表演朗诵《咏鹅》。

  C、分组比赛表演朗诵《咏鹅》。

  3、幼儿操作排水画。

  A、你们能变出什么来?

  B、根据自已变出的图案朗诵古诗《静夜思》、《咏鹅》、《悯农》。

  三、结束部分:

  选几副画得好的作品,集体复习朗诵古诗《咏》、《静夜思》、《悯农》。

  反思:

  本活动设计是在幼儿学习简短易懂古诗后进行的,幼儿是第一次接触排水画,兴趣突然大增,每个幼儿都想尝试这奇妙的画,想当小小魔术师变魔术。幼儿在一边涂色一边动脑筋想,我能变出什么来,每变出一步幼儿就非常兴奋,七嘴八舌的说我变出什么了,我又变出什么了,我终于变出什么了。拍着小手说:“大家快来看,我变出大白鹅。”“我变出人和月亮了。”“我变出农民伯伯在种地了。”这样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排水画的乐趣,学习了排水画。不足的是幼儿第一次使用排笔涂色,不能很好的掌握蘸颜料的多少,有的蘸得太多,有的蘸得太少。应需要多几次的尝试排水画。

14、大班优秀教案《颠倒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颠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蕴。

  2、引导幼儿创编歌词,尝试运用绘画的方式记忆歌词。

  3、激发幼儿与同伴积极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悦。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1、 知识准备:引导幼儿大胆想象颠倒、滑稽的事情。

  2、 物质准备:录好的歌曲伴奏、幼儿操作板块、笔、纸等。

  活动过程:

  一、倾听歌曲,感受滑稽、可笑的歌词,体验快乐的情绪。

  教师演唱后提问: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情?刚才有的小朋友还听得不太清楚,我们再来听一次,这一次呀,小耳朵可要竖起来听好哦!“听了这个歌曲,有什么感受?”

  二、 学唱歌曲

  1 、跟音乐练说唱

  你们平时是这样穿的吗?你们是怎么做的?(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颠倒’),那我们一起来学吧!我们先跟着音乐来轻轻地说唱歌词!

  2 、听音乐轻声哼唱。

  “刚才小朋友们说得不错,我们来轻声唱唱看!”“下面,老师要把音乐放大一点了,你们也要大声唱出来哦!”

  3 、鼓励生生互动表演唱

  小朋友们唱得真不错,下面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试着表演表演,我们一起来看看谁表演得最可爱最滑稽!”

  三、 鼓励幼儿相互讨论、 创编歌曲。

  1、 启发幼儿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颠倒着说出来。

  “小朋友,刚才歌词里讲的都是些颠倒的事情,你们有没有颠倒的话或事情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 个别幼儿展示创编的歌词

  “请小朋友们把你的事情编到歌词里唱唱看!谁来试试看?”

  3、 引导幼儿四人合作,创编歌曲

  “小朋友们编唱得真不错,你们现在可都是小小创作家哦!汤老师有件事要麻烦你们,请你们4 个好朋友为一组、将自己想到的一句颠倒的话或一件颠倒的事情画下来,贴到一块板上,编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组看图演唱。

  四、 活动延伸

  师生共享创编的歌曲与快乐。

  各小组表演自己创编的歌曲,教师引导幼儿进行经验的分享与互学。

  教学反思:

  颠倒歌是一首带有诙谐、幽默曲风的歌曲童谣,歌曲活泼有趣,并有韵律感,深受幼儿的喜欢。结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我根据我班幼儿的实际,运用日常活动中的内容设计了这一具有特色的童谣——《颠倒歌》。整个活动分了三个层次展开教学。

  一是引出主题,激发兴趣。猜谜语:什么动物森林里称大王?什么动物力气最大?(狮、大象)接着播放FLASH课件,你们要仔细地听才能听出特别在那儿”来吸引幼儿,每个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认真地听《颠倒歌》,培养了幼儿的注意力,锻炼了幼儿的倾听能力。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幼儿发现了许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小老师称大王”“大狮子很害怕”“蚂蚁扛树”“大象没力气......“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颠倒的。”反思:在幼儿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我只是老师初浅的表面性地回应了幼儿,没有抓住机会让幼儿进一步理解颠倒的含义,当幼儿说到颠倒时,应该抓住“颠倒”两字,让幼儿说出颠倒的意思或句子,当幼儿提到某句时,应逐句讲解此句的含义,让幼儿真正理解颠倒,为创编做好铺垫,而不是直接告诉儿歌的名称。

  二是学念学唱儿歌,感受韵律。当我出示图谱边念儿歌边贴出儿歌中相应的事物时,就让幼儿为我拍节奏,目的是让幼儿通过拍节奏感受儿歌的韵律。幼儿学念时采取了多种方式:集体念、个别念等,念时边引导有节奏地拍手念歌词。反思:让幼儿再次倾听目的是让幼儿感受儿歌韵律和节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几位幼儿还没有熟悉儿歌,节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这些幼儿对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可以适时出示下节奏图谱方便弱的幼儿掌握节奏,也方便音乐感强的幼儿巩固。

  三是重点的创编的环节,出示了小鱼儿、天空、海洋、小鸟、公鸡还有母鸡等图组,让幼儿根据颠倒国的世界来创编。小鱼儿原来是生活在哪里的?在颠倒国它又该呆在哪里呢?

  反思:

  部分幼儿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触过这个歌曲,一下子就说出了小鸟儿游泳在海洋里,小鱼儿飞在蓝天里。而其他的幼儿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颠倒国的世界中的颠倒。并学着把歌词填进去。

  总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经验与理解,孩子们的回答就像一个精彩纷呈的世界:小鱼飞在蓝天中;小鸟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他们口中的颠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个个都是创造美的天使,激发了孩子们的潜在能力。

15、幼儿园教案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艺术活动《小马车》教学设计与反思

  这个活动的环节是我结合以前开展的音乐活动和看师傅的音乐活动进行正和设计出来的。这个活动的重难点放在了用象声词唱准歌曲中的附点音符上,因此我思考着怎么将这个重难点更好地解决在活动中,后决定将重难点前置,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就直接引出。本来设计是引导孩子们着重听这一句带有附点音符的乐段,但是经过师傅的指导,后改为让孩子们自己倾听,在整段音乐中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当孩子们听不出时,再将这句乐段唱出,再进行引导。这样便能将这个重难点很好地把握住,并能有效地解决。

  之后的环节中,结合师傅的指导,我将原有的环节进行了修改,但是开展下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唱形式比较单一,容易让孩子们产生疲劳;引导孩子们唱了两三遍,但还是发现孩子们对歌词并不是很理解,导致歌唱时不流畅……其实这样的问题已经是屡见不鲜了,虽然时常反思,但是总是不能避免,这方面还需再思考。活动后,师傅和来调研的老师给我的建议是:

  1.结合歌曲,我可以添加一些动作或者是图片,帮助孩子们更快更好地理解这首歌曲。

  2.在我的伴奏上,我还需视情况适当地调整伴奏和范唱之间的协调性,如果孩子们不能很好地进行歌唱,那么我的伴奏就应该轻一点,突出范唱,有时候也可以只弹奏主旋律,并用嘴型帮助孩子们记忆歌词。

  3.在我第一次范唱唱出时,我不需要直接就用“你听到了什么”,而是直接让孩子用说的方式将歌词填进去,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学习,提高孩子的兴趣。

  有反思就会有进步,在每一次的艺术活动之后,在每一次的师傅的专项活动展示之后,我总是能学到点什么。这次活动后,师傅也对我有小小的表扬,说我在活动中也注意到了孩子的音色问题,并有意识地进行引导。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我相信在专项活动上,我的教学水平一定会有提升的。

16、大班体育活动示范课教案《打板栗》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板栗

  设计意图:自抛自撞球是大班体育活动目标中一项基本动作,通过自抛自接的练习,锻炼幼儿手、眼协调,身体协调等各自方面的能力。因此我以上山打板栗为线索开展情景式体育活动,又通过情景中的锻炼打板栗的本领,并运用球引导幼儿反复练习自抛自接球,练“体”练“心”的活动培养幼儿。

  目标:

  1 培养幼儿通过想象力,愉快的与老师一同锻炼身体。

  2 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3 学习手眼协调的自抛自接球。

  4 培养幼儿健康活泼的性格。

  5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

  教师:“小朋友们,今天王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山上去打一种果实,果实的名字叫做板栗。小朋友们知不知道板栗长成什么样子啊?(身上有刺,有硬壳)那我们要去打板栗我们应该用什么东西去打啊?(球)

  二、分发小球让幼儿练习抛接球和拍接球

  教师:“现在王老师要教教小朋友怎样打板栗,老师这儿有许多的球,待会儿我们就用球去打板栗”(我们每个小朋友拿一个球,我们先打树上面的板栗,板栗身上有许多的刺,板栗掉下来了,我们先把球接好,我们待会儿在来捡地上的板栗。现在看好王老师是怎么打的,打的时候,两只手把球抱好,手向上抛,眼睛往上面看,向上抛的时候不要用太大的力,球跳下来的时候,俩只手打开把球接住)(分发小球,让幼儿自由练习)

  教师:“现在我们小朋友打了很多的板栗,看地上到处都是板栗,板栗身上有许多的刺,来我们一起把地上板栗的硬壳给它打掉.先在小朋友先看红妈妈是怎样打的。(先把球用俩只手抱住,往下打,眼睛看球,打的时候手往下用力把手放开,球弹起来,俩只手把球接住)幼儿自由练习。

  三、练习跳接球

  教师:“小朋友们,地上的板栗我们都打完了,王老师发现在树顶上还有许多的板栗,现在我们该怎样去打上面的板栗呢?”(总结出来要跳起来去打)引导幼儿跳起来该怎么打(打的时候脚跳起来,眼睛往上看,眼睛跟着球走,球往上抛,手张开,球往下掉把球接住)幼儿练习。

  四、分组练习

  教师:“现在老师发现在那边还有许多的板栗,老师想让小朋友自己去打板栗看哪个小朋友打的板栗最多。(放音乐幼儿自由练习)

  五、上大山找板栗树奶奶

  电话铃响了(是板栗树奶奶打来的电话,她说今天我们的小朋友表现的真棒,所以要请小朋友到她家里去领大的板栗,小朋友想不想去啊)

  分发篮子,讲规则

  (上大山去板栗树奶奶家,要经过独木桥,山洞,草地,水沟。路上小朋友要保护好自己,注意安全,不要拥挤,一个接一个的走,要把你们的篮子拿好。)(路上可以念儿歌和唱歌)

  六、领大板栗

  到山上板栗奶奶那儿领到板栗后装在篮子里,炒板栗,吃板栗,请老师吃板栗(放音乐结束)

  大班体育活动《打板栗》反思

  1、以情景为引,游戏为为连,将健康、艺术有机整合。在本次活动中,我针对大班幼儿的特点,创设了良好的游戏情境,构造了有趣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充满乐趣的游戏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教学目的。

  2、教学过程循行渐进,成成深入,重点突出,在抛球和接球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手、眼协调等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兴趣。在活动的过程中导入打板栗情景式体育活动,这样就避免了游戏的枯燥乏味,不同的要求使幼儿始终对活动充满了兴趣。

  3、将自己融入游戏中,和孩子们形成了有效的师幼互动,在活动中引导、帮助、支持幼儿,和幼儿一起练习自抛自接球的本领,正是有了教师的参与,孩子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

  4、这次活动中,加入了上大山去板栗奶奶家领板栗的情节,也加入了音乐,使这个活动更为活泼、主动,培养了幼儿对音乐的感悟力。这次活动整体效果良好,幼儿的兴趣很浓厚。

  5、这次活动不足地方:在教幼儿抛接球时,可以多示范几次,让幼儿观察清楚,可以请个别幼儿展示,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教师的表情可以在丰富一些,语气温和一些。

17、大班活动优秀教案《找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

  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活动过程的反思:

  “猜一猜”是活动的第一环节。而“猜”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去“找”。我要让幼儿在快乐的“猜一猜”后,自己去寻找左右两边的异同点,这就是重点。在猜的过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因为我对幼儿的猜测答案都没肯定也不否定,所以他们就特好奇,给下面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兴趣。在我的鼓励下,他们都积极主动的寻找着每张图片两边的相同点与不同,最终自然的发现了“对称”的条件:形状、颜色、大小、图案相同,方向相反。然而就在让他们找不同点时,我提出了一个带有误导性的问题:“找一找两边有什么不一样”,因此幼儿就从细微之处找不同,还真的找到了线条不直、圆圈不圆之类,没有一个幼儿会从方向上去观察,我也就只能半提醒着他们“看看小鸟吧朝哪边”,幼儿才恍然大悟“方向相反”了。显然这是我的提问出现了问题而导致的。这环节让我满意的是话比较简洁不多,灵活的面对幼儿的“猜测”。让我遗憾的就是:问题设计不妥,带来了误导或多或少的耽误了教学活动的时间。

  “找一找”是对“对称”含义的理解后的初次应用。我就请班上学习、接受能力中偏下的幼儿回答,结果是多数幼儿对“对称”已理解,也能找到相同的另一半,但还有极少幼儿有些模糊而出现错误,因此就在他们的错误中提出问题并极时帮他们解决了问题,使幼儿更加理解了对称的意思。

  “做一做”是为了增加一点趣味性,前二个环节都是以说为主,而做一做即是让他们巩固“对称”的理解,又是能让他们好动的身体能得到轻松片刻。虽是动的一刻,但师幼配合非常默契。

  “画一画”的操作活动有看、想、找、涂色、画的过程,是前面学习的综合反映。在此中我觉得不足的是:在幼儿操作前没有再次或是小结一下对称条件,也没有示范,因此很多幼儿出现了对称的颜色没有用上,他们只是涂色而已,如果能提一提,也许幼儿涂色时会主意到色彩的变化与对称。

  这就是我对“有趣图案”整个活动的全面反思,只有在仔细深入的反思中才能找到或者是接近有效完美的教学途径。

18、中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躲猫猫》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内容:躲猫猫

  年龄段:中班

  重点领域:艺术

  设计意图:

  躲猫猫,即为捉迷藏,是幼儿喜欢的一种游戏。此次活动,为了结合这个有趣的游戏,特此选用活泼、轻快的音乐为载体,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自编肢体动作,并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来,并在游戏中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谱,能听好音乐,合拍地模仿小老鼠晒太阳的肢体动作,尝试躲猫猫的音乐游戏。

  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分角色音乐游戏的趣味。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重、难点:

  重点:合着音乐有节奏地动作,并快乐游戏。

  难点:学习看图谱,听辨音乐做动作并游戏。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樱桃小丸子”的音乐

  2.扮演大猫的一位老师、弹奏音乐的老师

  3.每张小椅子上贴上标记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入场

  师:老鼠宝宝们,来,跟我去草地上吧。(在“樱桃小丸子”的音乐中,进行简单的律动入场)

  二、创编韵律的动作,依次练习

  1.来,找棵大树,坐下来吧。(教师带领幼儿找座位)听着音乐休息一会儿。(一位老师完整弹奏音乐,幼儿第一次欣赏音乐)

  2.音乐真好听,阳光也真好,我们晒晒太阳吧,你们说先晒哪里呢?(幼儿讨论音乐表演的肢体部位)

  3.那我们先来晒晒我们的手吧。

  4.接下来晒晒我们的肚子吧。晒小肚子可以怎么做动作呢?

  5.再来晒晒我们的小屁股吧。

  6.最后来晒晒我们的小脚吧。

  三、学看图谱,完整练习

  1.出示完整的图谱,提问:谁会看这图谱的?图谱上小手晒了几次?小肚子呢?小屁股呢?小脚呢?(都是两次)

  2.那这块图谱呢?什么都没有表示什么?(没有动作)没有动作的这个地方应该怎么办呢?(这地地方我们要认真听)

  3.我们看着图谱,听着音乐来试一试吧。(根据幼儿的练习,可重复1到2次)

  四、引出游戏内容

  1.晒完了身体,怎么还有音乐呢?这段音乐要干什么呢?仔细听。

  2.听谁走过来了?(大猫)我们该怎么办?(躲起来)为什么要躲起来呀?(因为大猫会把我们都吃掉)那我们躲的时候能不能发出声音?为什么?(要被大猫听见)

  3.快快快,我们躲到大树后面。(快速跑到椅子后面)

  4.大猫走了,我们继续晒太阳吧。(回到凳子上)

  5.刚刚宝宝们躲起来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撞到一起)那应该怎么躲树后才能不撞到一起?

  6.看到椅子上的标记了吗?这个标记提醒我们什么?

  7.我们再来试一试,躲一躲,听好音乐,当我唱到“躲起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躲哟。

  五、游戏“躲猫猫”

  1.那我们完整地来玩这个游戏吧。(将部分要求再提醒一下,引导幼儿遵守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2.快乐游戏。(根据幼儿的游戏情况做一些小结和和提示,如果幼儿游戏地好,教师可以扮演大猫,玩一玩:“这次我来扮演大猫,没有示范拉,你们是不是也能遵守游戏规则呢”。如果幼儿游戏地不好,可请一位老师来扮演大猫。最后也可以请一个幼儿做大猫,增加趣味性。)

  六、小结: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我上了之后,感觉活动的环节很清晰,但是在细节上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反应进行引导。这个问题一直都是我长时间开展音乐活动下来一直争持不下的难题。怎么样的语言既能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去完成这个动作或者是目标,也能让自己觉得“赏心悦目呢”?

  其次:是我没有把情绪调动起来,我在细节上的确还是没能做到该放的时候放,该收的时候收。

19、中班社会活动优秀教案《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思路

  根据《纲要》精神,我把鼓励幼儿敢想敢说和敢于尝试作为主要目标,同时引导幼儿感受规则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为升入大班做准备。

  在设计活动的过程中,我根据本学期园的教研课题,充分考虑系列活动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及幼儿对于交朋友的渴望,抓住时机,丰富幼儿经验,扩展幼儿的朋友范围。为了发展中班幼儿的交往意识和交往能力,我们选择了“好朋友”的系列活动:从关注身边的亲人做起,请妈妈们进课堂,让妈妈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朋友;创设了心情预报站,引导幼儿不光自己高高兴兴来幼儿园,同时,学习关注别人的心情,关注因病没有来园的幼儿,给他们打电话等。为了进一步引导幼儿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扩大交友的范围,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大胆想象与表达,尝试为生活中各种常见的事、物找关联。

  2、能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合作竞赛游戏的快乐。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1、了解幼儿生活经验,掌握幼儿在寻找事物关系方面的情况(观察、谈话)。

  2、“好朋友”图片,卡片若干(冰箱、青蛙、人、电话、车、笔等14种)。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复习儿歌《谁和谁好》

  提问:儿歌里谁和谁是好朋友?为什么?

  启发、引导幼儿说出儿歌中的三个好朋友,按照儿歌的内容,帮助找到好朋友的理由。

  二、游戏活动

  1、游戏一:为大树找朋友

  看图:

  (1)出示教师预设的五个朋友,请小朋友帮助找到它们是好朋友的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它是大树的好明友吗?是好朋友的理由是什么?

  引导幼儿为大树寻找不同类型的朋友,并能够说出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同时以花为奖励,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营造游戏的氛围。

  (2)请幼儿为大树找出五个好朋友,并说出理由。当幼儿找到适合的理由时,神奇的大树就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作为奖励幼儿的礼物。

  提问:还有谁是大树的好朋友?理由是什么?

  启发幼儿思考,说出好朋友的理由,进一步为幼儿提供思维空间,扩大好朋友的范围。

  第一个游戏结束时,幼儿为大树找到了十个不同的朋友。神奇的大树要奖励幼儿十朵美丽的花,最后大树真的开出了10朵漂亮的花。

  (3)请幼儿为自己鼓劲,提升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2、游戏二:找朋友

  (1)交待游戏名称——“找朋友”;成游戏队形;为自己队起名字。

  引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

  (2)提出游戏规则

  A、幼儿迅速找到两张好朋友卡片;

  B、说出是好朋友的理由;

  C、对方同意,即可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

  3、游戏进行

  A、幼儿按照规则轮流游戏。

  游戏玩法:幼儿分成两队比赛,参加比赛的队员要找出成为好朋友的两张卡片,并说出它们成为好朋友的理由;对方的队员同意你的说法,就可以为自己队得到两张卡片。最后得卡片数多的队赢。

  B、游戏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开动脑筋,说出自己的理由。

  活动延伸

  继续为生活中的物品找朋友。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适合我班幼儿。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幼儿与教师全身心地融入到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互动充分,游戏性强;教学环境为幼儿活动提供了方便,幼儿便于操作;良好的精神氛围,为幼儿积极思维提供了支持,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手段的运用上,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需要,让每一位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为不同水平的幼儿提供思维的空间。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高,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同时,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新的经验积累,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持。

  存在问题:在活动过程中,对待幼儿个体表述中,忽略了语言表达的完整性。

20、幼儿园语言活动优质课教案《好朋友》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学习儿歌。

  2.感受好朋友见面时的快乐心情,尝试用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3.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活动准备:

  1.挂图;小朋友的书。

  2.小狗、小鸭的头饰若干。

  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回忆与好朋友见面的情景。

  你有好朋友吗?见到好朋友时,你的心里的感觉是什么样的?

  好朋友见面时都会有不同的问好方式,有的握握手、有的抱一抱、有的会鞠躬说“你好!”

  你见到好朋友时,会怎么问好?

  2.欣赏儿歌,理解儿歌内容。

  出示挂图,告诉幼儿小动物见到好朋友时也很高兴和它们是怎么问好的。

  教师朗诵儿歌两遍,告诉幼儿儿歌名称。

  教师再次朗诵儿歌,提问:

  两只小狗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互相亲亲鼻子尖?

  两只小鸭见了面,怎样问好?为什么它们要摇摇尾巴点点头?

  两个娃娃见了面,怎样问好?

  在幼儿回答后可引导幼儿学习儿歌

  幼儿学念儿歌数遍。

  3.听儿歌录音,引导幼儿边说儿歌边表演相应的动作。

  4.引导幼儿创编儿歌,说说什么动物见面了,再根据动物的特征创编互相问好的方式。(如:两只小象见了面,伸出鼻子勾一勾)

  5.请幼儿戴上头饰边说儿歌边表演找朋友。

  课后反思:

  1.这个活动很切合幼儿入园时开展,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可是到了幼儿园,孩子要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针对这一现象,我选择《好朋友》对孩子进行教育。

  2.在课堂教学中我首先注重的是给孩子自由的空间,让孩子在自由的空间中学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量减少对他们的限制,多给他们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机会。幼儿对本活动很感兴趣,活动游戏化激发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3.在创编儿歌的环节中,由于幼儿年龄偏小,想象还不够丰富

21、幼儿园教案《黑猫警长》教学设计和反思

  一、 活动目标:

  1、 复习以某一物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里外的空间方位。

  2、 通过环境的创设,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3、 学习句式: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 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 活动准备:

  1、 黑猫警长头饰,白猫警士头饰若干(与参加的幼儿人数相等)老鼠玩具若干(是幼儿人数的2-3倍)其中一大老鼠作为“鼠大王”,《黑猫警长》的音乐带。

  2、 创设环境:老鼠偷粮打劫场面:内设粮仓(纸盒)制,粮袋数个,椅子五、六把、方桌一张,这些物体的上下左右布满老鼠,“鼠大王”在中间指挥。

  三、 活动过程:

  1、 谈话导入游戏,分配游戏角色,老师扮黑猫警长,幼儿全部扮演白猫警士。

  2、 “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地方打来的电话,说有老鼠偷吃粮食,我们派白猫警士们先侦察 一下敌情,记住,侦察敌情时不惊动老鼠。”

  3、 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场景中,侦察后需向警长报告敌情,教师着重指导汇报时的正确表达。 “我在╳╳上面(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4、 黑猫警长:“情况火急,白猫警士们快去抓老鼠吧!”白猫 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猫警士抓到一只老鼠后方回到警长面前报告,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5、 黑猫警长“紧急集合,白猫警士们你们 真能干在不同的位置找到了老鼠,黑猫警长对你们的表现很满意。”

  《黑猫警长》课后反思:

  整个活动的效果是比较成功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一直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这种状态主要是教师的情景设计满足幼儿学习的愿望,达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活动中教师扮演的黑猫队长,不仅从角色中能符合活动的情景,同时黑猫队长的角色位置能够较好的控制整个活动。幼儿扮演的白猫警士同样让每一个幼儿欣喜若狂,因为他们喜欢这个动画片,喜欢动画片中的黑猫警长和白猫警士们,活动中的几个环节处理较好,如:为了让幼儿能够充分说出我在╳╳上(下…)发现(抓到了)一只老鼠。

  第一次教师使用了语言指导策略“为了不让老鼠发现,我们要先进行侦查,侦查时脚步要轻,发现老师要马上回来报告”,利用这种策略及控制幼儿发生乱跑乱叫的现象,同时给幼儿创设了说句式的机会,孩子们的表现相当好,第一次的侦查都是轻轻的在屋内的每一个角落看,有的幼儿还打开抽屉进行检查,当发现老鼠后,都悄悄地跑到黑猫警长那进行报告。活动中教师每一步设计较好的帮助幼儿完成任务做好铺垫。是幼儿能够在非常愉悦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今天活动同样也存在一定的不足,由于陪伴教师教研,集体活动造成活动中幼儿过多,教师不能将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情况了如指掌。有的幼儿没有表现的机会。

22、幼儿园美术优秀教案《桃花朵朵开》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萌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2、 养成保持画面整洁干净的良好习惯。

  3、 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4、 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桃花。

  活动难点:

  五个圆点围成一圈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桃树背景、水粉颜料、棉签、皱纸、树枝等,每张背景上做好一个桃花的范例。

  活动过程:

  一、回忆讲述,说说观察桃花的快乐心情

  1、 春天来了,桃花开了,前几天我们一起去看桃花开心吗?老师把开心的情景拍下来啦!想看吗?(看课件)

  2、 问:你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

  3、 教师:我们小二班的朋友小嘴真甜,都和桃花姐姐成了好朋友,说悄悄话,做游戏,桃花姐姐心里可开心了。看,桃花姐姐来看你们了!

  二、欣赏与示范

  1、(看课件)仔细观察桃花长得什么样?五个花瓣,粉红色,象五角星,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这朵桃花在干什么?(笑眯眯)那这朵呢?(很害羞)这朵花象什么?想蛋,它是一个花苞苞,就象宝宝在睡觉。师小结:桃花有五个花瓣,中间有一根根的花心,桃花有的笑开了脸,有的很害羞,有的还是花苞苞。

  2、这么漂亮的桃花怎么请到我们教室里来?(幼儿讨论)教师出示范例,让幼儿仔细观察:请你们找出喜欢的桃花,仔细看看是用什么东西做的,怎么做的?(提供:手指点、棉签画、纸揉、贴花瓣)

  3、说说你喜欢的桃花是用什么做的,用什么办法做的?

  4、师小结提炼:有的是用颜料手指点画的;有的是棉签画的,有的是用皱纸揉成的,还有的是把花瓣贴在树枝上做成的。

  三、教师介绍材料,幼儿选择操作。

  我们选一种喜欢的办法请出桃花姐姐。

  四、交流互动,欣赏拍照

  1、向朋友介绍自己制作的桃花,说说用了什么材料,用什么办法做成的。

  2、摆个好看的动作,和自己的桃花一起留个影。

  五、结束:

  我们一起听音乐,用动作把桃花姐姐请出来吧!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内容来源于幼儿所熟悉的、有着积极的情感体验的现实生活,教师尝试做有心人,将孩子们与桃花做朋友的情境抓拍成一个个片段,并制作成生动有趣的课件,让孩子们通过欣赏回忆,讲述和桃花姐姐说了什么悄悄话,做了什么游戏,并在欣赏中了解桃花的外形特征,以俏皮的语言表达桃花的不同形态,丰富了孩子对桃花色彩、形态美的感受,其形式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从而引发幼儿主动去探索表现桃花美的各种方式。

  2、在活动中,教师充分理解、尊重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及需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幼儿自由选择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适合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为他们创设了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在幼儿制作之前,教师让幼儿自由结伴,观察各种桃花的制作方法及材料,并通过集体交流,及教师的总结,让孩子提升了相关经验,了解了各种制作的方法和材料。同时,在教师隐性的指导下,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选择,这给孩子们提供了自由发展、自由表现的机会,使孩子在与师幼互动、与环境互动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学习方式,主动探索、发现,从而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3、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促进幼儿与教师之间的情感交流,活动的每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我们以崇明水乡、森林公园、乡村景色等作为桃花制作的背景,从视觉上,给孩子美的体验;并用优美舒缓的桃花古筝音乐,创设优美和谐的环境氛围,让孩子与整个活动环境融为一体。

  从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作时愉快的情绪体验及创作出来的作品看,幼儿对此活动有浓厚的感兴趣,虽然是同一创作内容但教师变换创作的形式,采用手指点画、棉签画、团纸粘贴等不同的方法,让幼儿了解了‘桃花’还可用不同的美术形式来表现,拓宽了幼儿的美术创作思维。活动中幼儿能迁移以往的创作经验举一反三,同时,同伴的影响也促进了幼儿合作的萌芽。在活动延伸中,以肢体动作的形式表现桃花,让幼儿体验表现桃花的形式原来还有更多,他们的多种经验得到了充分而又灵活的运用。

  不足:活动中教师还缺乏一定的教学随机性,离成为一个机智型的好老师还有很大的差距,在以后一定要不断向同行学习,并不断改进自己对孩子的回应策略.

23、幼儿园环保教育教案《垃圾入桶》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实物展示,引入话题

  1.讲桌上摆放着用各种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如玻璃制品小花猫、铁器花架、塑料文具盒、布娃娃、笔记本等),初步感知垃圾经过回收加工生产还能再利用。

  师:你们看看讲桌上摆放的这些工艺品和学习用品漂亮不漂亮?想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成的吗?它们是用各种回收的垃圾生产制作出来的。

  (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出示食品袋和饮料罐,引导学生认识食品袋、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

  师:大家再看看,我们用过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都印有一个明显的图案,知道它是什么标志吗?

  (引导观察平时生活中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 学会关注生活细节。)

  3.认识“环保标志”和设立“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师:对了,你们知道食品袋和饮料罐上印的是“环保标志”,为什么要印“环保标志”呢?

  质量的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让全世界人民都来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4.引入话题

  师:我们生活中的垃圾处理与环保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要做好环保工作,就应该从垃圾入桶开始。

  二:情境感知,认识垃圾

  1.说一说——让说说家里需要处理的垃圾。

  师:你们家里平常扔掉的有哪些垃圾呢?

  (引导说说自己家里要处理的生活垃圾——茶渣、煤渣、废纸、香蕉皮、塑料瓶、啤酒瓶、易拉罐、旧衣服、牙膏皮……)

  2.看一看——观看废品回收站的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认识垃圾分类。

  师:平时家里要扔掉的垃圾可真不少,你们知道吗,这些垃圾有的可以回收利用,有的却没有回收的价值,必须直接处理掉。那怎样来分类处理呢?

  (播放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的实况录像,引导学生观察哪些垃圾要收购,哪些不收购。)

  师:刚才观看了录像,看到了她都收购了哪些废品。课前,老师请查资料,了解哪些垃圾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的,看了录像又作了调查,下面来说说有哪几类垃圾可回收。

  (结合汇报交流,课件分别展示五大类可回收垃圾:

  废纸类:旧报纸、纸盒、旧练习本……

  塑料类:矿泉水瓶、塑料玩具、塑料脸盆、塑料桶……

  玻璃类:啤酒瓶、玻璃杯……

  金属类:锅、易拉罐、盖子……

  布料类:旧书包、旧毛巾、旧衣服……

  认识五大类可回收垃圾,初步学会分类,并了解哪些垃圾不可回收。)

  3.展一展——课件展示一些废品回收再生产利用的片断资料,认识垃圾分类回收的益处。

  4.师小结:现在你们已经知道垃圾回收后有什么用处了吧!看来,垃圾并不都是废品,请不要随便乱扔!要变废为宝,重要的是将垃圾分类处理。

  三:游戏体验,学会分类

  1.游戏内容:给垃圾找个合适的“家”

  2.多媒体出示游戏规则:首先请同学们在各组小组长的带领下给垃圾分类,然后派出代表来介绍小组分类的结果。哪一个小组能帮垃圾找对家就获胜,每人获得一张小贴图;如果找错了家,其他组的同学能帮垃圾找到合适的家,也可获得一张小贴图。

  3.小组合作给垃圾分类,并派代表介绍垃圾分类的结果。(每组都有两个桶:一个桶装可回收的垃圾,另一个装不可回收的垃圾。)

  4.共同评议。

  (对获胜的小组每人送一张“中国环境保护标志”的小贴图。)

  5.齐读儿歌《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是环保小卫士,垃圾分类并不难,

  碎玻璃、烂金属,废纸、塑料和布块,

  可回收,再利用,垃圾也能变成宝。

  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6.师总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我们已经初步学会了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理方法。希望我们都能从正确投放垃圾开始做起,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

  教学反思:

  本堂课的学习活动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

  1.呈现生活情境,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教育要回归生活,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情境教学体现了品德与生活课程生活性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创设相应的生活情境和气氛,以拉近生活中的人和事,回忆生活经历,激发参与欲望。。本节课教学中,通过回收垃圾制作的工艺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实物展示和观察平时生活中容易忽视的食品袋和饮料罐上的“环保标志”,借助实物展示和生活细节引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借此引入话题。还通过让学生观看生活中收废品阿姨收购废品过程中的录像,初步了解哪些垃圾可回收,哪些垃圾不可回收,知道垃圾并不都是废品,有好多可以回收利用而继续为我们的生活服务。这样的教学活动既贴近生活,又回归生活。

  2.围绕相关问题,指导孩子采撷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资料。在采访、搜集、记录与分析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学会信息资源的搜集、整合与利用。课堂上,通过交流与分享,懂得我们每天扔掉的垃圾中有很多东西是可以回收利用的,垃圾再利用可以节省新资源的开采,从根本上减少垃圾。所以,要将垃圾分类回收,变废为宝。

  3.结合游戏活动体验感悟。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她形象地解释说: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了;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在本课活动中,为保护周围环境和节省生活资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共同提高社会大家庭的生活质量。

24、幼儿园音乐活动优秀教案《摇篮曲》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的:

  1、通过让幼儿反复欣赏乐曲,感受摇篮曲的安静、缓慢、抒情等情感。

  2、能体验爸爸、妈妈对宝宝的爱,并有兴趣地用动作表现哄娃娃睡觉的情节。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初步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节奏既充满幻想希望的情感,并尝试用语言进行表述。

  教学准备:

  音乐伴奏,布娃娃,(幼儿人手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歌曲:《小小的船》

  教师语言:天黑了,整个大地变得静悄悄的,月亮姑娘来唱歌了,星星来为他伴奏,他们的歌声让静静的夜显得更美丽。听--(师生合唱,引导幼儿看老师的指挥手势)

  (二)欣赏摇篮曲

  1、感受音乐的特点

  教师语言:夜晚真美呀,就在这时不知从那户人家的窗子里传出了一段很好听的音乐。(完整听赏音乐)

  提问:这段音乐好听吗?听了这段音乐你想到了什么呢?

  小结:听了这段音乐你们想到了那么多的事,你们真是用心在听。那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些事的呢?  这段音乐给我们的感觉是怎么样的呢?(再次欣赏,讲讲感觉,教师哼唱加以肯定)

  小结:你们说得真好,这段音乐给我门的感觉就是很柔和,很安静的,缓慢的。

  2、感受音乐的内容

  教师语言:其实音乐就像人说话,每一段音乐里都藏着一个优美又动听的故事,那么这段音乐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起来看吧!(欣赏舞蹈和音乐)

  提问:现在你们都知道这段音乐讲了什么故事呢?你是怎么知道的?(结合动作理解:妈妈在哄宝宝睡觉,并开心安慰地跳起舞了)

  小结:这段音乐讲述了妈妈在哄自己心爱的宝宝睡觉,像这样的曲子我们叫它《摇篮曲》。

  3、幼儿表演音乐内容

  教师语言:在幼儿园里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你们就是老师的好宝宝,天黑了妈妈要哄宝宝们睡觉了。

  教师语言:妈妈哄你们睡觉心里怎么样?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次小爸爸小妈妈哄自己的娃娃睡觉呢?(幼儿也来扮演妈妈爸爸哄娃娃睡觉)

  难点:哄娃娃的动作可以引导幼儿变换动作。(幼儿个别示范 ) 表演得逼真(引导幼儿用动作体现对娃娃的宝贝)

  4、结束语:小娃娃真的睡了,让我们轻轻地把他放到小床上,我们也该休息了

  活动反思: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25、大班音乐活动优质课教案《猪之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计意图:

  现在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这种大环境中孩子们很自然的对电脑这个信息工具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孩子都会上网。可网络是个复杂的虚拟社会,有许多不利孩子健康发展的东西在其中。但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又渐渐变的必不可少。所以我们应该从小引导孩子学会“辨别和选择”,正确的应用网络。

  《猪之歌》是一首网络流行歌曲,受到许多“网民”的喜爱,常常被翻唱,被制作成各种FLASH。由于其歌词生动形象,曲风诙谐有趣加上演唱者在演唱时模仿“猪”酣酣的声音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加有趣。而歌词内容以描写“猪”的形态和生活习惯为主,较为健康。于是我想利用这首歌曲来引导幼儿学会辨别好坏,从一个侧面慢慢的引导幼儿健康进入认识网络世界。

  二、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生动形象的歌词和诙谐有趣的曲风,并能大胆的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

  2、能判断他人的优缺点,明白要学习他人的优点

  3、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在对唱的过程中注意倾听同伴的声音,及时接唱。

  三、 活动准备:

  下载歌曲《猪之歌》,和FLASH动画。

  四、活动过程:

  一、题:说出各种能听到音乐的途径和方法。

  2、“有一种歌曲是在网络上听的,这种歌曲叫做网络歌曲。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网络歌曲——《猪之歌》。”

  让幼儿了解什么是网络歌曲。

  (幼儿说出多种听歌曲的途径。有广播,MP3,三用机,CD……)

  二、欣赏歌曲:

  第一次欣赏:

  师:1、“你喜欢这首歌么?为什么?”

  2、“歌里唱了什么?”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滑稽的曲风。

  (歌曲欢快幽默的曲风,很快就让幼儿体会到了歌曲的滑稽有趣,特别是开头都会先唱“猪”这个字,听起来象是一个人在对一只猪说话,每位幼儿在欣赏的过程中都忍不住开心的笑起来。对歌曲的鲜明形象及其内容有了愉快的情感体验。)

  第二次欣赏:

  师:“请你边听边想一想这首歌里唱了猪的那些地方?他是怎么唱的?”利用FLASH动画让幼儿进一步的感受和理解歌曲。

  (有趣的动画直观再现歌词中对猪的生动描写,如:有一句歌词是“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动画中就出现了夸张特写的猪鼻子和猪流鼻涕的滑稽摸样。有趣的画面在使幼儿忍俊不禁的同时也让其了解了歌词。)

  第三次欣赏:

  师:“这首歌这么有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找找《猪之歌》中,

  师1、“你们喜欢音乐吗?”“你们在那里可以听到音乐呢?”启发幼儿哪些地方演唱了猪的优点,哪些地方演唱了猪的缺点,并有手势表现出来。”

  师:“歌里的小猪有优点也有缺点,你想学他的那些地方呢?”

  “在每个小朋友身上也有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优点。”

  (借助动画,幼儿联系对猪的认识经验,所以很快幼儿就寻找到了唱“猪”优、缺点的地方,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自己的判断。如:唱到“猪!你的鼻子有两个孔,感冒时的你还挂着鼻涕牛牛。”时许多幼儿或用手画出或做出打“叉”的手势,或用打枪的手势,表示坏习惯;而唱到“从来不挑食的乖娃娃”时有的幼儿点头,有的则伸出大拇指,表示这是好习惯。在讨论想学猪哪些地方时,一个平时不爱吃饭的女生笑着说:“我要学它不挑食,这样身体才会好。”)

  三、表演歌曲

  “这首歌这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表演吧!看谁表演的动作最像,最有趣。”师幼进行表演。

  (这个环节满足了幼儿表演的愿望,每位幼儿都很投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来表现歌曲,并能想出好多有趣的动作。比如:用手把鼻头向上压,拉耳朵,厥嘴,半蹲着扭屁股等等。)

  四、观察反思:

  观察反思:

  这次活动生动有趣,很好的让幼儿感受了歌曲的诙谐有趣的独特风格。有趣的FLASH动画激发了孩子们表演的愿望。歌曲中对“猪”的优缺点的鲜明表述,让孩子能很清楚的判断出来,并能从中得到启示。表演时几乎每个孩子都在快乐大胆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歌曲中那只可爱的小猪。

  活动中请孩子用手势来表示“小猪”的优点与缺点让幼儿明确的感受到歌曲中“猪”的特点,并且让幼儿自己有喜欢的动作来表示也激发了幼儿的创造想象力。在表演的过程中一些幼儿抓住了“猪”的外型特点把嘴巴厥起来像及了一只可爱的小猪。但由于歌曲演唱的速度较快,孩子们不能很好的听清楚歌词,多数是靠动画来理解的。如果在活动时教师能清唱一次,能让幼儿听清楚歌词,有助于对歌曲的欣赏和理解。

26、中班语言活动优秀教案《两只羊》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里比较娇惯,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自我为中心,缺乏互相谦让、互相关心的良好品德,与人相处、协商、合作的能力较差。而《小羊过桥》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富有很强的教育性,故事情节、角色对话通俗易懂,幼儿比较容易接受。通过学习幼儿能从中得到教育,明白相互谦让也是一种美德。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走独木桥,其用意在于通过这一环节让幼儿感知独木桥的特点,获得过桥的体验,同时也为以下的环节做铺垫,使活动有动有静,动静结合,让不同领域得到整合,幼儿得到综合的学习,使活动形式更丰富,接着再结合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该课件声形并茂,使得幼儿的多种感官得到刺激,更容易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活动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主要内容。

  2、懂得同伴间要互相谦让、不争吵、不打闹。

  3、激发幼儿主动复述故事的欲望,培养幼儿高自控性和高兴奋性。

  4、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二、活动准备:

  视频动画、情景创设(一条河、河面上有一座独木桥)、(小白羊、小黑羊)头饰、儿歌磁带。

  三、活动过程:

  (一)游戏“走独木桥”进入教室。

  1、幼儿走独木桥入室,提问:独木桥什么样的?刚才走独木桥的时候有什么感觉?

  2、幼儿自由发言,师总结并交代儿歌的名称。

  (二)听录音,把握儿歌主要内容。

  提问:1、儿歌叫什么?有谁?2、发生了什么事?

  (三)欣赏动画,理解儿歌内容。

  1、引导幼儿观看动画,并提问:两只羊走到独木桥中间,小白养和小黑羊说了什么?

  2、两只羊越吵越凶,互不相让,后来怎样啦?为什么会这样?

  3、你想对两只羊说些什么?

  4、小结:小白羊和小黑羊没有互相谦让结果掉河里了,平时小朋友要怎样做到互相谦让呢?

  (五)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带头饰表演故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结合了新的辅助教具——课件,课件的声形并茂深深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了,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孩子们愿意说、大胆说、连贯说,说出了整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内容及角色的对话。活动组织的各个环节较紧凑、动静搭配合理,整合了健康领域、社会领域,幼儿得到综合性的学习。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发现有个别幼儿语言的连贯性不够,还需进一步加强。

27、幼儿园教案《有趣的想象旅行》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设计意图:

  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特有的魅力,他们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驰骋,甚至天马行空。陶行知提出“创造教育”理论,旨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活动中把孩子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下让孩子们自由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以他们的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用油水分离的美术方法让他们的想象神秘的展现出来,既符合幼儿好奇,求知欲强的特点,又满足了幼儿游戏的兴趣需要,同时促使孩子自由想象,自我表达,寓教于乐,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知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二、 活动目标:

  1. 感受大自然的奇景,了解油画棒和水粉颜料一起画画的新玩法。

  2. 尝试用简单的线条、图形大胆的表现自己的想象,并用油水分离的方法展现出来。

  3. 在想象、创作、展现过程中,体验美术的乐趣。

  4. 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三、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PPT,音乐《飞舞的芬多精》一段,已调好的各种颜色的水粉颜料,报纸若干,画笔、白色油画棒、素描纸人手一份

  四、 活动过程

  1.回忆假期的旅行,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国庆节放假有没有去旅行啊!我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哪些好玩的的东西?(请个别幼儿举手回答)

  2.欣赏PPT,感受眼睛旅行看到的美丽,奇特的景色

  师: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去旅行,不过是带你们的眼睛去旅行,所以小朋友们的眼睛要准备好了,紧紧跟着我,好朋友机器猫带着我们一起去。

  老师和幼儿一起欣赏,并以“你看到了什么”让孩子边看边自由说说,亦可适当的提醒。

  3.引导和鼓励幼儿伴随音乐,大胆的想象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眼睛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旅行,看到了各种各样奇妙的东西,开心吗?还想不想去旅行?

  师:这次我要请小朋友们的眼睛闭上了,我们要去好玩的想象旅行。那里可好玩了,小朋友可以自由的飞到空中旅行,可以像鱼儿一样在河里旅行……

  师:闭上眼睛,跟着音乐,我们一起去想象旅行啦!

  师:我们都有了翅膀,飞到了空中,看到了太阳和小鸟在一起游戏,看到了风筝和风儿在游戏;我们又飞到了小河里,看到了小鱼和河水在游戏,还看到了……又飞到了……看到了……(省略部分给幼儿自由想象的空间)

  师:我们想象旅行回来啦,谁来告诉我你去哪里旅行了,看到了什么?(请幼儿举手回答,可以鼓励幼儿用动作来表现)

  4.老师示范操作油水分离,神秘展现想象内容,再次激发幼儿兴趣。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想象旅行,你们想不想看看我看到了些什么好玩的?悄悄的告诉你们,其实好玩的都已经在这张白纸上,你们看的清楚吗?这支笔会让他们神奇的出来,看的更清楚。仔细看(提醒,刷子跳圆圈舞和扁扁舞,让孩子一边说一边也做动作)

  师:我有了一双翅膀,一下子飞到了……看见了……,又飞到……看见了……(说到哪,涂到哪)

  师:神奇吗?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其实我已经用白色的油画棒把我的旅行先在这张纸上画好了,(为什么看不出呢?)然后用有颜色的颜料涂上去,它们就会出现。

  5.幼儿在音乐中,大胆想象、创作并展示,相互欣赏

  师:你们想不想玩?怎么玩,每个小朋友先用笔在白纸上画好你的想象旅行,再涂上你喜欢的颜料

  师:要求:1.你们各自的想象应该是不一样的;

  2.涂颜料的时候要把整张纸涂满,但是不能涂的太多,纸会破的;

  3.注意颜料不要弄到身上,衣服上;

  4.涂完后把作品放在旁边窗台上晾干,然后把手洗干净;

  5.可以互相欣赏别人的作品,但是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别人

  6.评价结束

  师:我们来一起看看小朋友的画,说说他们去哪旅行了,看到了什么。

  师:我们今天的旅行顺利完成,你们开心吗?下课后可以拿着自己的作品告诉你的好朋友你去哪里旅行了。

  活动反思:

  丰富的想象力是孩子特有的魅力,他们可以在想象空间里驰骋。陶行知提出“创造教育”理论,旨在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活动过程不需要孩子画出多好的作品,只要你把自己的想象用简单的线条和图形表现出来,然后把到哪里旅行展现出来,就是一个完美的过程。

  调整:

  1、开始部分直接导入,欣赏PPT的图片再少一些,是什么景色正确的给幼儿,语气要放慢一些,在这个地方多加一些丰富的内容,给孩子做一个铺垫。

  2、评价作品时让孩子自己介绍自己的作品。

28、小班语言活动教案《微笑》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理解散文的内容和情感基调,知道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能使人快乐。

  2、知道语言表达的快乐。

  3、通过多媒体教学,初步理解故事内容,记住故事的主要情节。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教学挂图、音乐

  活动过程:

  1、社交游戏:找朋友

  幼儿两两对坐,边唱边表演,感受同伴之间交流的快乐。

  教师小结:“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和朋友在一起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个有关动物朋友的故事。”

  2、教师配乐朗诵散文第一段,幼儿倾听

  教师:“刚才散文里说了哪些动物朋友,它们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情,让大家高兴?”

  幼儿回答,教师根据幼儿的发言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学说短句。

  教师:“小蜗牛能为朋友们做些什么呢?请小朋友帮帮小蜗牛想办法吧。”

  3、教师配乐讲述散文第二部份

  教师:“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事,让朋友们高兴”

  请小朋友学学小蜗牛的微笑。

  4、完整朗诵散文

  5、教师:“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们高兴呢?”

  引导幼儿用“我愿意。。。。。。让他高兴”的句式回答问题。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选自福建版小班语言活动,是一首非常优美的散文活动,体现“为人做事是愉快的,微笑使人快乐”的情感基调,适合培养孩子健康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

  配有现成的阅读用书,因为字迹偏小,所以在第一课时没有采用,可以放在延伸活动或第二课时。我为活动准备了几张色彩鲜艳、稚态可掬的动物图案,选用优美悦耳的《十分爱》钢琴曲,帮助幼儿更好理解散文内容。

  在课程实施中,根据幼儿现场表现及时调整了活动流程,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是我用语言不断为活动目标做铺垫:比如象客人老师问好,第一次未做提示,第二次提醒幼儿面带微笑再次向客人老师问侯;活动开始玩《找朋友》社交游戏,我巧妙地把最后一句“再见”改为“抱抱,微笑,”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在微笑对视中每个孩子都是愉快的。分段讲述时,我发现孩子们对“我愿意为朋友++,让他们高兴”这一句型复述有困难,马上减缓坡度,调整预设中的第二环节:“我们小朋友能为朋友们做什么事,让他高兴呢?”,通过角色表演学习句子,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在最后表演环节,孩子们说的已经比较流利了,付诗琪等小朋友的表演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孩子们倾听、感受、学说、表演、角色转变中较好的达成了活动目标。在活动的最后部分,我用语言做了一个提升:“微笑是最好的礼物,会让人感到快乐,舒心,我们可以把微笑送给所有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大家都快乐。”自微笑始,至微笑终。

  不足之处:

  一、在第二次配乐朗诵时,由于播放器的不灵敏造成音乐的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上了朗诵效果。

  二、教师提出的问题:“小蜗牛为朋友们做了什么让朋友们高兴?”幼儿想象力没有充分发挥,讲述比较贫乏,出现短暂的冷场现象。如果课前有进行相关的知识铺垫,幼儿的回答会更精彩,表述会更有质量。

29、幼儿园大班体育公开课教案《小布袋》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活动背景

  在每天的早锻炼中,我们大班的小朋友总是喜欢在很高的地方往下跳,我问他们“害怕吗?”有的说:“这有什么好害怕的,又不高”;有的说:“我一开始害怕的,但看见他们都能跳,我也跟着一起跳,就不害怕了!”。

  捕捉到这个兴趣点后,我翻阅了许多幼教杂志。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 ,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根据以上的情况便生成了这个活动。

  二、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行进跳,两人前后合作跳,锻炼腿部肌肉,掌握协调能力。

  2、有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并能勇敢的尝试各种挑战。

  3、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4、培养幼儿边玩边记录的学习技能,并能够用自己简短、流利的语言表达自己记录的意思。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只布袋

  2、准备活动的音乐,小红旗四面,四枝小树枝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小朋友,今天天气真好,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吧!”

  听音乐跟老师做准备活动。

  2、导入:探索布袋

  “小朋友,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现在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吧!”

  老师的要求:“请你开动的小脑筋,玩出与别人不一样的花样来!”

  幼儿探索,老师辅导。(捕捉跳得像只袋鼠的孩子)

  (评析:在活动的开始让幼儿自由探索,考虑到大班幼儿有自己的想法,让他们自己想到小袋鼠进入主题,充分发挥了孩子的想像空间,调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学习双脚并拢跳

  “小朋友们,快来看呀,她跳得真像只袋鼠,好棒!”

  “我们请她为我们表演一下,好吗?”

  请这位小朋友演示,其余的坐下休息。

  “还有谁有不同的玩法?”

  请出那位跳的像袋鼠宝宝的幼儿来演示,其他幼儿观察:她是怎么跳的?

  演示后请她介绍是怎么想到的以及这样跳的方法。(介绍布袋)

  小结:双脚并拢,起跳时膝盖稍弯,双臂自然放于胸口,前脚掌用力往上蹬,落地时轻轻着地。

  “那我们也来学她的样子,做袋鼠宝宝跳,好吗?”

  提醒幼儿穿布袋可与同伴互相帮助

  “袋鼠宝宝们,用力跳,跳的高又远,跳到老师这里来。”

  幼儿朝着老师的方向向前跳。

  (评析:这部分是重点,在活动中,利用布袋来束缚孩子们活动,让他们尝试探索怎样跳得又稳,又轻,又快,又高;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鼓励:能力弱的可以多跳几次,直到战胜自己,克服恐惧心理;能力强的为他们加油鼓励,体现同伴间的相互关心。)

  4、游戏:挑战自我《过独木桥》

  (1)、选择一条独木桥(一高一矮)勇敢的跳过去。

  师:“大家看,前面有两条独木桥,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吗?”

  幼儿说一说。(一高一矮)

  “小袋鼠,你们敢跳过独木桥吗?”

  “真勇敢!那你愿意过哪座桥,又该怎么过呢?我们来试一试。”

  师提出要求:请孩子们在想试跳的那座桥前面排队,一个一个按次序跳,要注意安全。”

  (过独木桥时,教师引导幼儿互相鼓励,勇敢的跳过桥。)

  “孩子们真勇敢,都跳过去了,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吧!”“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跳过去的?”

  (请试跳时遇到困难又得到别人帮助的幼儿介绍,烘托同伴间相互关心的美好情感。)

  (评析:为了丰富幼儿的经验,让幼儿自己来跳高的独木桥,挑战自我,增强自信心。放手让幼儿自己去尝试,在练习过程中自己寻找方法。)

  (2)练习与同伴合作跳。

  “大家真厉害,都能勇敢的通过独木桥,刚才我们是一个人跳的,那能不能与同伴一起合作跳呢?”

  先讨论,然后请小袋鼠们找自己的好朋友来跳跳看。

  幼儿探索,师巡视指导,引导多人跳,把他们吸引过来,提出要求:要跟着口令协调跳。

  (评析:这部分是难点,要求是合作跳,可以是两个,三个,甚至更多,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教师通过引导让孩子们协调好动作,一起喊“一二、一二”,使大家跳得又快又稳,并一起分享胜利带来的欢乐。)

  5、小游戏:抢红旗

  “那我们来个比赛,抢红旗!”

  师介绍游戏方法:五人一组,分成四组,每组的小手搭住前面的肩膀一起向前跳,注意要喊口令。哪组先拔起小红旗就获胜。

  (评析:以游戏的形式来突破难点,举行比赛,运用竞争、鼓励、表扬的手法来进一步练习,更激发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及练习的兴趣。)

  6、结束部分

  (1)放松练习《雪人融化了》

  “唉呀!我好累啊!大家累吗?那把布袋脱下来放边上,跟我一起放松一下吧!”

  “啊呀呀!我的腰融化了,不行不行,我的左腿也融化了,我的右腿也开始融化了,我的手,我的脸,我的身体都融化了!”

  (2)整理布袋

  “嗯,游戏结束了,小朋友们,我们把布袋整理好,下课后再用别的方法来玩布袋吧!”

  反思:

  本次内容是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来落实到幼儿身上。根据新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注重能力的培养,通过自主的学习,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 幼儿同时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本次活动准备能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这次活动设计,来源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兴趣点,并且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始终处于自主积极的状态,在相互的鼓励,帮助中学会了双脚并拢跳,探索到了一些有关跳的玩法。

  大班的孩子探索欲望很强,能相互合作,也有竞争意识,经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自己有了重新认识,感觉自己厉害、勇敢了,增强了自信心。在接触中发现,这些孩子喜欢探索,敢于尝试,对于跳,合作跳非常感兴趣。

30、学前班健康优秀教案《我会洗手》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要求:1、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在饭前饭后、点心及大便后要洗手。

  2、学会念《洗手》儿歌

  3、教育幼儿养成清洁卫生的好习惯。

  4、能够将自己好的行为习惯传递给身边的人。

  教学准备:一条脏毛巾

  教学过程:

  一:用游戏口吻,引起幼儿学习洗手的愿望

  老师:今天我听到毛巾架上有哭的声音,我走过去一看(举起脏毛巾)这条毛巾对我说:“有一个小朋友手没洗干净就在我身上擦了,你看,把我身上擦脏了。”

  提问:1、谁在哭啊?

  2、毛巾为什么哭?

  3、怎样让毛巾不哭?

  二、学习正确洗手的方法,手心手背都要搓到,洗手后在水池上把手甩三下,不把水溅到地上。

  1、老师边示范边念儿歌;“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换只手,再搓搓,冲冲冲,冲冲手,冲冲冲,冲干净,关上龙头甩三下,一二三。”

  2、幼儿先在坐位上边学儿歌边练习洗手方法,学念儿歌,老师边检查幼儿洗手方法是否正确,边对个别幼儿进行辅导。

  3.组织幼儿在水池边,,实地练习一次洗手。

  活动反思:幼儿通过有趣的游戏,学会了正确的洗手方法。

31、幼儿园科学教案《奇妙的声音》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设计思想: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对于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又是奇妙的。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让幼儿在轻轻松松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成为活动中的真正的主人,我们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

  活动目标:

  一、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二、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发现的结果。

  三、发展幼儿的听觉分辨能力,激发幼儿对周围世界的探索兴趣。

  四、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五、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技术支持:

  一、心理准备:

  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二、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和《大自然的声音》的磁带各一盘;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与方法:

  活动一、感知声音

  (一)过玩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幼儿自由玩乐器知道有敲、摇、碰、拍、弹、晃等方法。

  (二)过操作,让幼儿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1、实验: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做实验边让幼儿理解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2、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活动二、探索声音

  (一)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二)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三)教师小结。

  活动三、听辨声音

  (一)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二)教师小结: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多听了不好的声音,有害人的健康。从中教育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活动四、自制声音的玩具通过以上的活动,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

  活动创新之处:

  在本次活动中,老师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了这个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都比较有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也能很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活动中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和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的内容是引发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索声音的一节科学活动,活动中主要是以幼儿为主,教师为辅。通过这次的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也同时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32、幼儿园音乐教案小鸡小鸡在哪里教学设计与反思

  过程实录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对唱游戏活动,感受歌曲的对答情趣与亲情。

  2.在游戏中充分展开想象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3.在游戏活动中,学会孵小鸡(撕贴)的方法。

  4.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5.在活动中与同伴共舞,交流情感。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小动物的胸饰人手-:一只。(小鸡、青蛙、小牛、小狗、小猫等)

  2。与幼儿一起创设游戏情景“鸡窝”、“草地”、“花园”

  3.蛋宝宝(椭圆形黄色蜡光纸)中间用缝纫机踩好小鸡的外形。剪好圆形、三角形、鸡

  4.录音机:磁带《小小蛋儿把门开》,比较悠扬的乐曲一段。

  (三)活动过程 :

  师:“小鸡一一”

  幼:“哎一—”

  师:“今天天气真好,我们到花园去玩,好吗?”

  幼:“好的一”

  教师和幼儿边唱边跳进活动室,在花园的篱笆旁坐下。

  (评析:开始部分让幼儿以小鸡的身份进入角色,比较有效地产生“唤醒”的效果儿的情绪振奋起来,精神集中起来。)

  2。在游戏中学唱新歌《小鸡小鸡在哪里》。

  (1)学对歌词。

  师:“小鸡,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幼:“好的。”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2)学唱歌曲。

  师:“鸡妈妈用好听的声音来问,你们会用好听的声音来回答吗?”即用琴伴奏。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师:“小鸡小鸡在哪里?”

  幼:“叽叽叽叽,在这里。”

  (评析:教师以鸡妈妈的口吻和小鸡对唱,富有情感,使幼儿感觉亲切,能进入更好地角色,更好地调动幼儿的情绪情感。)

  3.在游戏中拓展思路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

  (1)玩游戏《捉迷藏》,借助胸饰创编歌曲。

  师:“小鸡,我们来玩捉迷藏的游戏好吗?请你们躲在篱笆后面戴十二小动物的胸饰,变成

  其它小动物,妈妈唱到谁,就请谁边唱边出来,好吗?”

  (2)发挥想象,创编歌曲。

  师:“我们生活中,除了刚才唱的小动物以外,还有什么小动物会叫呢?它是怎么叫的?”

  幼儿讨论后回答。

  幼A:老虎它会叫的。啊呜啊呜

  幼B:山羊会绵绵叫。

  幼C:小牛会牟牟叫。

  幼D:大白鹅会冈冈冈地叫。

  幼儿回答后,个别唱,集体答。

  (评析:让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编一编,唱一唱,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大胆唱出来。在

  个别唱和集体唱的过程中,共享游戏的快乐及彼此的经验。)

  4。变换角色,帮鸡妈妈孵小鸡。

  (1)听音乐做律动小鸡慢慢长大。

  (2)师:“小鸡们都长大了,我好高兴哦!那么你们能不能帮我做事情呢?”

  幼:“能~”

  师:“鸡棚里还有许多蛋宝宝,它们快要孵出来了,我们去帮助它们,让它们早点

  出来,好吗?”

  幼:“好的。”

  (3)教师讲解孵蛋的要求,幼儿学习孵蛋的方法。

  (4)将孵好的蛋(小鸡)贴在背景草地上。

  (评析:教师以角色的口吻和富有情感的语言,很好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使幼儿体验了帮助别人的快乐。)

  (四)延伸活动:

  1.玩体育游戏“小鸡吃虫”。

  2.绘画“可爱的小鸡”。

  3.进行探索活动“想站立的蛋宝宝”。

  三。活动评价

  教师能从幼儿的兴趣出发,精心选材,并以角色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本领;活动场景布置科学,富有童趣,活动中没有简单的说教,在自然而然中,幼儿不知不觉中就学会了歌曲。教师能站在启发和引导的地位,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与条件,满足了孩子自我实现的需要。活动中教师自身饱满、向上的情感投入活动,影响幼儿,感染幼儿,幼儿情绪活跃,主动参与。如在师生对唱时,教师的眼神、手势让幼儿对创编充满了信心,使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的过程。

  上个星期上了本学期的第三次公开课,我的教学活动为《小鸡小鸡在哪里》的音乐课。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孩子们特别喜欢。而小班幼儿的思维活动带有具体形象性,喜欢模仿,对游戏的情节、角色、动作过程容易发生兴趣。《小鸡小鸡在哪里》是一首深受幼儿喜爱的歌曲。歌词中小鸡和鸡妈妈的对话能激起幼儿情感的共鸣,好像在和自己的妈妈对话一样。所以在活动过程中我扮演了鸡妈妈,请幼儿以小鸡的身份做游戏。让幼儿在欢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学习目标。

  在游戏中,我引导幼儿拓展思路创编歌曲,体验对唱活动的快乐情趣。便出示了其它小动物的头像,还让幼儿与我对唱。之后,我还让小朋友进行了角色的对换,让小朋友之间相互对唱。

  活动中,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开头没有把游戏交代清楚,小朋友有点摸不清头脑,这节课对于小班幼儿而言可以分为两课时上,先把《小鸡小鸡在哪里》歌词明白的基础上才可以让幼儿进行创编,与此同时,教师本身应该与幼儿更加亲密一点,可以用肢体语言与幼儿一起游戏。

33、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公开课教案《下雨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中班社会活动:下雨了

  一、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让幼儿懂得一些基本的避雨常识,以及雨后的安全知识。

  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幼儿已有的下雨后的经历。

  活动过程:

  1、谈话

  如果下雨天来幼儿园,你使用什么雨具?

  2、讨论

  教师举例,请幼儿说说例子中的小朋友的做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如:下雨了,一个小朋友躲在大树下;下雨了两个小朋友拿雨伞打着玩;雷雨天,一个小朋友在屋里看电视;雨后,一个小朋友在踩水洼,把鞋子、裤全弄湿了。

  教师小结:下雨天要穿戴雨具,不要在大树下、金属建筑物旁躲雨,不要站在电线杆和变压器下,打雷时要捂住耳朵或张大嘴巴。下雨时不要看电视。

  3、提问

  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看法。

  下雨了,家里有晾晒的衣物该怎么办?

  雨天遇到别人没有戴雨具该怎么办?

  到朋友家避雨,你该怎么做?

  4、雨后安全教育

  幼儿讨论:雨停后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教师小结:路途中遇到水洼要绕行,不要到小河沟边和泥泞的地方玩耍。

  二、教学反思

  现在的季节经常会突然下雨,幼儿对雨天回家也有过担心焦虑,散文《下雨啦》正符合幼儿的心态,文章意境优美,想象丰富,非常适合中班幼儿阅读。在活动中,我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兴趣,把识字和阅读结合起来。

  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并结合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轻松识字,活动构思巧妙,达到了“识字、讲述、阅读”的和谐统一。

  但在活动中,我自己好像对积极发言的幼儿关注的更多一些,下次对所有的孩子都要多关注,根据孩子的能力设计难易不同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回答问题,让每个孩子得到成功的体验。

34、幼儿园综合活动教案《下雪了》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冬天到了,滑滑梯上结冰了,下雪了,小雪花白白的,飘飘洒洒飘下来就不见了。有的孩子说像棉花,今年下了一点小雪,孩子们都议论纷纷,充满了兴趣。为了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让幼儿在雪的世界中,认识雪、说一说自己眼中的雪并体验玩雪的乐趣。于是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在看看、说说、玩玩、做做中了解雪的基本特征,体验玩雪的乐趣。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雪景录像、故事《雪花》

  2、教师场景布置、剪刀若干、白色纸条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事图片,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下雪了)

  师:冬天到了,许多许多雪花都从天空飘落下来。

  师: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雪花?

  颜色、大小、形状(幼儿讨论说一说)

  师小结:雪花白白的,一朵一朵、一片一片,真漂亮。

  师:小动物们在玩什么?我们还能和雪玩什么游戏?

  (幼儿发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小结:冬天到了,天上会下起白白的、凉凉的雪,地上、树上、屋顶上都变白了,大家可以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还可以滑雪,真快乐。

  二、老师示范、制作雪花

  师:什么飘下来了?

  雪花要和我们做游戏了,看谁能抓到这些小雪花。

  雪停了,你们还想和小雪花做游戏吗?那怎么办?

  你知道老师的雪花是怎么做的吗?

  我们一起来做雪花。这里有一些白色的纸,可以请小手帮忙来撕小雪花。看看谁做的雪花最多、动作最快,桌子上最干净。

  要求要撕的小。

  (幼儿动手操作)

  三、共同游戏、体验快乐。

  1、幼儿把撕好的雪花拿出来,我们一起下雪了。

  2、幼儿整理地面纸屑,做雪球。

  3、雪球做好了吗?我们一起打雪仗。

  活动反思:

  在本节课活动中,孩子们被雪的世界所吸引,给孩子看雪的图片和场景,将孩子带入了一个雪的世界。孩子们通过看一看说一说,了解了冬天会下雪,雪是白白的、凉凉的、掉在手里就没有了,变成水了等等。孩子活动的兴趣点是下雪游戏,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撕雪,撕好后便下起雪来了,都兴奋的跟着雪跑。但也有个别孩子把纸撕的太大了,也因为很多孩子太兴奋了,有个别幼儿在下雪的时候,在抢着下雪,也有小朋友在叫,老师他抢我的雪花。我们班的孩子在说一说和做游戏中体验到了本课的学习乐趣。

35、大班语言公开课教案《调皮的七彩光》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经历了小班、中班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的求知欲更强了,他们不但对五彩缤纷的颜色十分喜爱,而且还对五彩缤纷的自然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会由自然界中红彤彤的苹果、黄澄澄的梨、蓝蓝的大海、绿绿的草地等景象的观察及认识引发出更深一步的思索:那就是大千世界为何会有这么多的颜色,这些颜色是怎么来的,这些颜色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用处?而《调皮的七彩光》这个故事就可以将幼儿带入他们急欲探究的天地,帮助幼儿成为色彩世界的探究者,发现自然界中的许多奥秘,培养幼儿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从而感受生活的乐趣。

  活动目标

  1.获得光与色的感性经验,初步了解光的七色是红、橙、黄、绿、青、蓝、紫。

  2.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理解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

  3.结合已有生活经验,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续编故事,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4.阅读故事,能细致的观察画面,大胆的表述对故事的理解。

  5.理解故事内容,能认真倾听,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活动准备

  1.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活动。

  2.Flash课件。

  3.多棱镜若干,废旧CD光盘若干

  4.自然风光的照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欣赏故事的兴趣。

  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室外,教师导语:“今天,太阳公公可着急了,因为太阳公公的七个调皮的光线宝宝现在突然失踪了,太阳公公怎么也找不到他们,所以现在我们来帮帮太阳公公,好吗?”

  幼儿选择多棱镜或CD光盘观察,教师注意倾听。(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围着老师席地而坐,教师提问刚才幼儿观察的景象,引入课题,欣赏故事)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展示课件,理解故事。

  2.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太阳公公有几个光线宝宝?他们是什么颜色的,调皮的七彩光到地面上哪些地方玩,做了哪些事情呢?(教师要观察幼儿的状态)。

  三、幼儿完整欣赏故事《调皮的七彩光》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幼儿回答。

  四、启发幼儿讨论光和人们生活的关系

  调皮的光线宝宝有哪几种颜色?

  它们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呢?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看不见)光会怎么样?(教师小结)我们的小草、花儿都离不开光线宝宝,因为光线给了它们美丽的颜色,我们可爱的小动物们也离不开光线宝宝,因为光线宝宝给他们带来了快乐,我们大家也离不开光线宝宝,有了光线宝宝,我们才会变得更健康、更漂亮。

  五、续编故事

  小朋友们,今天光线宝宝到了这么多地方玩,明天他们将还要到地上来玩。你们猜一猜,明天,他们还会到哪里去玩?会去找谁玩呢?幼儿分组讨论,然后教师指一至二个幼儿续编故事。

  六、活动结束,教师评价

  小朋友编的故事真好听,待会请小朋友把你们编好的故事讲给客人老师好不好!现在,光线宝宝玩累了,太阳公公要他们回家了,在他们跑过的地方出现了一座美丽的彩虹桥(漂亮极了)。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到外面去和光线宝宝们做游戏吧!

  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到语言角自由编七彩光的故事,到科学角探索光的七种颜色,到美工角画彩虹,或制作彩虹,体验探索和语言交流的乐趣。

  教学反思

  《纲要》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要“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同时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此次活动的设计是从生活中找到孩子的兴趣点,与天气相结合,与主题活动的内容相结合,充分调动他们的已有经验,产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对自然界探究的欲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活动紧扣目标,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目标的落实。

  一是如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这一点的突破中,我们教师扮演的是一个支持者的角色。从精神上尊重幼儿肯定幼儿每一步的探究和发现。从物质上为孩子精心设计课件,运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的感官,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如活动开始时,教师是在室外进行,以情境教学吸引孩子,在孩子观看课件时,大阳公公、光线宝宝生动有趣的拟人化卡通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孩子,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使幼儿能清晰的观察到光线宝宝的七种颜色,让孩子更好的理解故事内容,同时为幼儿的口语表达做充分的准备,孩子们积极地参加活动,看动画、听故事,逐步解决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二是如何调动幼儿对光、对自然界的已有认知经验,启发幼儿进行讨论光与环境以及人们生活的关系,进而鼓励幼儿创编。在这里,我们教师扮演的又是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引导幼儿把凌乱的经验梳理清楚,并使之系统化,让幼儿在相互学习中建构新的知识和经验,使幼儿已有经验得以提升,为幼儿下一步的创编作好知识储备。例如我们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幼儿讨论“调皮的七彩光宝宝有几种颜色?光给人们带来了什么?假如我们生活中没有了光会怎么样?”为孩子提供了一个表达自己内心感受和体验的机会,幼儿自由大胆的表述,让幼儿的经验、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这符合《纲要》要求,即“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通过动作、语言来表达情感,理解和想象”,老师对每个孩子表现的关注,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孩子都获得了发展。

  三是如何使活动最终成为幼儿所喜爱,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在这里,我们教师又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投入到活动中。如“明天,调皮的光线宝宝还会到地上来玩,他们会到哪些地方和谁一起玩?”匀们为幼儿提供了一些自然风光照及生活照片,幼儿争先恐后、七嘴八舌进行讨论、续编,教师进行适时指导,让幼儿得到很大支持感和信任感,他们的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

  我们都知道,大班幼儿虽然以形象思维为主,但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他们已掌握了大量的词汇;也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因此,我们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既要关注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又要以幼儿的成长发展为出发点和归结点,活动既要有序、有组织,又要有利于幼儿个性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造了一个主动建构学习的环境、教学的意图、内容、形式有机地交织,教师能灵活运用观察、讨论、提问、幼儿尝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动脑、动口,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教师与孩子互动,激发孩子的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

  当然,我们这活动也有局限性,那就是活动最好要选择晴朗的天气进行,否则效果会逊色一点。但是我们相信,只要在活动中本着“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幼儿就一定会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36、幼儿园音乐教案《乡下老鼠》教学设计与反思

  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幽默、诙谐的风格。

  2、通过迁移故事,观察画面,感受和理解歌曲。

  3、体验歌曲中乡下老鼠紧张、好奇、快乐的心情。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准备:

  1、铅笔人手一支。

  2、教学挂图60—34,磁带。

  过程:

  1、出示挂图,鼓励幼儿通过玩迷宫来理解和掌握歌词。

  (1)教师:小朋友们,请你试着走一走这个迷宫,看看怎样才能正确地走出来。

  (2)请幼儿先用小手走一走,再用铅笔画出走迷宫的正确路线。

  (3)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走迷宫的路线,集体来判断他走得正确不正确。

  2、教师引导幼儿学习歌词。

  (1)播放教学音乐请幼儿欣赏歌曲,并请幼儿说一说歌曲和迷宫之间的关系。(2)鼓励幼儿跟着老师走迷宫的路线完整地说出歌词。

  (3)教师自然地配上伴奏,引导幼儿跟着歌曲的节奏朗诵歌词。

  3、幼儿学唱歌曲《乡下老鼠》。

  (1)幼儿一边欣赏挂图,一边倾听教师范唱歌曲。

  (2)鼓励幼儿演唱歌曲。

  (3)教师引导幼儿体验歌曲中乡下老鼠紧张、好奇、快乐的心情。

  (4)幼儿有感情地歌唱,表现乡下老鼠的心情。

  反思:

  1.在这堂课中,我一直是站着的,给幼儿一种高高在上地感觉,我应该蹲下,或坐下,更亲近幼儿,才能让幼儿更加放松地进行音乐活动;

  2.我说话的语速过快,其中还有一些词语太过书面化,幼儿可能听不明白,比如我说:让我们来尝试一下,就可以换成让我们来试一试。这样又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

  3.活动中,我只用了教材中提供的挂图,如果可以再使用一些教具,比如设计一个火车路线的实物,又可以让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37、大班音乐欣赏活动公开课优秀教案《龟兔赛跑》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

  活动目标:

  1、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2、能感受和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 并尝试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来表现。

  3、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习惯和做事坚持到底的精神。

  4、通过图片理解歌词内容,并能根据歌词内容展开大胆的想象。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乌龟、兔子及其他小动物的头饰及道具。

  2、龟兔赛跑的课件。

  3、音乐磁带(包括整段欣赏和分段欣赏的音乐)。

  活动过程 :

  一、故事导入

  1、看课件《龟兔赛跑》。

  2、引导幼儿讨论兔子为什么会输掉比赛?它是只怎样的兔子?乌龟又是个怎样的乌龟?

  3、引导幼儿讨论乌龟和兔子走路有什么不一样,并让幼儿模仿动作。

  二、欣赏音乐《龟兔赛跑》引导幼儿区分和理解音乐的性质。

  1、音乐欣赏

  完整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划分音乐的段落及区分每段音乐的性质。

  提问:你在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它是怎么在讲故事?你觉得那些地方音乐不太一样?

  2、分段欣赏音乐,引导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形象

  (1) 欣赏第一段:骄傲的兔子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到了什么?你怎样表现这只骄傲的兔子呢?

  鼓励幼儿个别表现,集体在音乐中用动作表现音乐

  (2) 欣赏第二段:勤恳的乌龟

  提问:这段音乐让你想起了谁?它是一只怎样的乌龟?你怎么表现他的样子呢?

  (3) 欣赏第三段:睡觉的兔子

  通过提问和讨论,鼓励幼儿大胆的想象和模仿。

  (4) 欣赏第四段:欢庆

  激发幼儿用神态和动作区分胜利的乌龟和失败的兔子。

  三、音乐剧表演。

  1、讨论:我们怎样进行音乐剧的表演?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

  2、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装扮后,根据音乐进行表演。

  四、讨论

  1、为什么兔子跑的那么快,乌龟爬的那么慢,最后乌龟却赢了?

  2、小朋友要学谁呀?为什么?(让幼儿自由讨论)

  小结:因为兔子以为自己跑得很快,骄傲了、偷懒了,睡觉了,所以兔子输了。乌龟并不因为自己爬的慢而气馁,仍然坚持努力的爬着,所以乌龟胜利了。老师希望小朋友都能象乌龟一样,做事坚持到底,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加油,一定能够成功。

  大班音乐欣赏活动《龟兔赛跑》活动反思:

  我这节课的重点是欣赏音乐分辨音乐表现的不同形象,难点是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音乐形象。

  第一个环节是通过看课件《龟兔赛跑》来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教育幼儿做事要坚持到底,不能骄傲。第二个环节是欣赏《龟兔赛跑》的音乐片段来分辨音乐形象,并且跟随音乐节奏做肢体动作。第三个环节是欣赏音乐《欢庆》,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一起庆祝乌龟取得了胜利。

  上完课后,我觉得以下几方面做得不够好:1、教案没有反复斟酌,进下心来看发现原先拟定的教案有很多不合适的地方,比如带头饰分角色扮演并不是适合本节课。2、引导不足,上音乐课的时候幼儿创编动作不是很好,而我也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法去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3、还有就是上音乐的时候自己放不开。

  下次上音乐课的时候我将吸取本次的教训,希望做得更好!

38、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艾玛捉迷藏》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艾玛的体色和大森林的关系。

  2、获得动物体色是保护色的经验。

  3、萌发对动物的兴趣,乐意亲近小动物。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5、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活动准备:课件、每人一张大象图片。

  活动过程:

  一 、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1、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礼物呢?

  2、什么是捉迷藏?

  师:今天艾玛和小动物一起捉迷藏,你们看看艾玛是什么样子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怎么玩游戏的。

  二、观看课件,分段理解故事。

  1、艾玛可能会躲在什么地方呢?小鸟找到艾玛了吗?

  2、小鸟发现了谁?它为什么一下就发现了熊猫和七星瓢虫?

  小结:原来我们发现一个秘密,这些小动物都找了一个颜色跟自己身体很接近的地方躲起来,这样就不容易被发现了。小动物们也就是利用这个本领来保护自己,躲避天敌。

  4、故事中的艾玛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5、在生活当中,艾玛还可以去哪些地方躲一躲?

  三、拓展

  1、观看图片中有谁躲起来来了?他们躲的好吗?

  2、小结:原来解放军叔叔也是向动物学来的本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也是从动物那学到的本领,我们回去再发现发现。

  四、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1、出示大象图片,引导幼儿观察,你喜欢哪只大象?为什么喜欢它?它们身上的颜色怎么样?

  小结:原来这些大象身上的颜色都是相近色。

  2、请你们去想办法,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

  3、展示幼儿作品。说说哪知大象藏的最好,哪知大象最容易被发现?为什么?

  《艾玛捉迷藏》活动反思

  《艾玛捉迷藏》是一节很有趣的课,它让幼儿对动物保护色有了更进一步的探索。活动选材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是幼儿特别感兴趣事物和问题,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这节科学活动不仅增加幼儿的科学知识,还让幼儿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

  读本《艾玛捉迷藏》主要是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和学习来理解故事,并发展幼儿的细节观察能力:发现大象藏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发展幼儿的换位思考能力等,同时,把从读本中获得的经验迁移到生活和游戏中,丰富他们的相关经验,这也是活动的重点。

  在第一环节经验时,对于捉迷藏幼儿是非常喜欢的,但对于怎样藏才安全?怎样藏才不容易被找到?幼儿的经验明显不足。

  在第二环节阅读图书中,幼儿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够通过画面信息,很清楚的知道艾玛躲在什么地方,并说出大象所在的位置,如大象藏在彩色树的后面等等。图画中的地方都是幼儿能直观感受的,因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学习的兴趣也比较浓,课堂气氛较为活跃。故事的结局也颇有幽默感,孩子们对这个结局兴趣盎然,津津乐道。过程中我一直都是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故事,在整节课中,我留给孩子的空间太少了,一个问题下去,就有点破不急待的寻求答案,或自己讲出来。幼儿没有太多思考的时间。

  第三个环节帮助艾玛的朋友躲起来主要是加深幼儿对花格子大象身体相近色的认识,并给它找个合适不易发现的地方躲藏。在操作的过程中,幼儿能将自己的感知与思考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个环节中幼儿的活动积极性强,操作环节花的时间长了些。

  虽然这节课得到了老师的一些肯定,但对我来说,要学的还有很多很多,反思的也还有很多很多……。今后,在如何准确引导孩子观察发现、如何回应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等方面要不断实践、探索、提高,增强自己在教学中的随机能力。

39、幼儿园教案《机器人》游戏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机器人是由头、身躯、四肢及天线组成的。

  2、学习机器人的基本建构技能,培养幼儿造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

  4、培养幼儿完整、连贯地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准备若干插塑、纸盒、易拉罐、花片、机器人、橡皮泥等。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机器人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其外形,让幼儿知道机器人是由头、身躯、四肢及天线组成的。注意机器人头、身、四肢的大小比例关系。

  2、教师示范:选用正方形、长方形的纸盒拼出机器人的头、身躯、腿部,再选四个较小的长方形的纸盒拼机器人的手和脚,连接处用橡皮泥粘合,最后粘上纸棒做机器人的天线。可用橡皮泥做机器人的五官。

  3、幼儿分组拼插机器人,教师重点指导幼儿粘合机器人的四肢和天线,启发幼儿自己设计各种造型的机器人。

  4、幼儿再次建构,加强幼儿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引导幼儿协商共同完成一个《超级机器人》群组,提高一定的难度。

  5、游戏结束后,布置一个机器人展览馆,评选出设计良好、形象美观、与众不同的机器人。对个别机器人进行点评,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给予表扬,特别是个别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让其他幼儿以他为榜样,同时促进幼儿的团体协作的精神。

  6、游戏结束前,指导幼儿收拾整理玩具,归类摆放整齐。

  传统建构游戏:机器人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幼儿的常规有所进步。《机器人》这个活动幼儿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男孩子。因此幼儿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搭建出自己的喜欢的机器人,幼儿在相互配合、相互协作方面也有很大的提高,其中有几个小朋友共同搭建出了各种不同造型的机器人,幼儿在每次的活动中积极性都很高。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小朋友,如女生的玩机器人的经验较少,所以她们所搭建出来的机器人较单调。这还有待于在平时的活动中,让个别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引导她们。

40、幼儿美术活动教案《树叶变变变》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介绍、交流启发幼儿根据树叶的形状进行想象。

  2、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树叶进行美术创造活动。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已采集过各种各样的树叶并擦干净压平整。

  2、笔、固体胶、抹布、剪刀、彩色纸等工具和材料。

  3、范画。

  活动过程:

  一、 了解叶子的多样性

  1、教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树叶,都很漂亮,那黄老师也带来了很多的树叶,我们来欣赏一下。(边欣赏边问小朋友叶子是什么形状的)

  2、教师小结

  教师:那自然界中树木的种类很多,树叶的形状各异:有心形、针形、扇形、圆形等。

  二、 教师讲述树叶拼贴画的方法

  根据树叶的形状选择要拼贴的对象,可根据需要进行修剪。

  1、教师:“看到叶子这么漂亮,黄老师想用这些叶子来为大家变魔术,看看黄老师是怎么变的。”(老师快速用几片树叶在手里拼凑出小动物大致外形,问幼儿像什么,然后贴在纸上)

  2、教师:“原来啊各形的树叶加以适当剪裁,可以有生命的小动物。”

  3、教师:“小朋友想把叶子变成什么呢?”

  4、教师:“那老师这里还变了许多的动物,我们一起看看。

  重点提示:

  1、在操作中用双面胶粘贴在纸上压平。

  2、可以根据小朋友的需要进行修剪粘贴。

  三、分组开始进行拼贴。

  1、教师细心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四、展示幼儿作品,大家共同欣赏,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反思:

  在开展美术活动《树叶变变变》前,我让孩子和家长一起收集一些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几天后,孩子们都拿着一袋树叶来到幼儿园。活动一开始,我一拿出孩子们带来的树叶时,孩子们就在纷纷议论着:“这是我带来的树叶,”“这个是我摘的,”“今天我带来了许多的树叶宝宝来给小朋友们变魔术了,你们喜欢吗?”随着我的一句导入语,幼儿们都安静下来看我拿出的一片片树叶了,孩子们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感受了秋天落叶飘飘的氛围。还没等我说,就由孩子在和旁边的小朋友议论着,“这片树叶像羽毛,这片树叶像扇子,这片树叶像毛毛虫等等”我说:“小朋友们,我们认识了这些树叶宝宝了,他们要给我们变魔术了哦。”于是我让孩子们闭上眼睛,我便把两片树叶整合在一起变成了一条小鱼,幼儿睁开眼睛,哇~~~小金鱼.......小朋友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请孩子仔细观察了作品。又请孩子上来添画金鱼的眼睛和嘴巴。把它变得更加形象。幼儿们兴趣非常浓厚,迫不及待地想要自己动手将树叶拼凑组合。最后我以小组为单位,在桌上摆放各种形状的树叶,让幼儿进行组合。有些组合成了萝卜、帆船、太阳、金鱼等等。想象力十分丰富。

  本次活动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拼凑组合树叶的方法,没有让幼儿用胶水黏贴拼凑。重点是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树叶摆放,两片叶子可以有很多的组合方式,可以变化出很多不同的东西。幼儿的兴趣非常浓厚,幼儿拼凑完成后,请大家一起欣赏,如果有许多拼凑的方法,就请幼儿进行展示。活动中我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孩子们带着各自的兴趣需要和已有经验去探索发现、开拓视野、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在拼凑过程中以幼儿自选为主,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强弱来选择活动,待幼儿完成后,让大家一起欣赏,增强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使孩子们能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感受。

41、小班活动教案《打雪仗》教学设计和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与老师和同伴玩打雪仗的快乐

  2、探索练习单手从肩上向前投掷雪球的方法

  3、认识雪,感受雪的特性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根据天气状况调整活动时间,选择适合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1、认识雪,感受雪的特性。

  (1)让幼儿四散在雪地中快乐地行走,用脚踩雪,感受雪是软软的。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下雪了,边用双手捧雪向上抛,体验雪落在脸上手上的感觉。

  (3)孩子和老师共同团雪球,比一比谁的雪球大,感受雪球是凉凉的、圆圆的、白白的。

  2、幼儿自由玩雪球,教师巡回观察幼儿的玩法。

  3、幼儿尝试扔雪球的动作

  (1)幼儿尝试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有做出扔雪球动作的幼儿,请其表演。

  (2)幼儿四散自由探索扔雪球的方法。教师不断鼓励幼儿并注意幼儿的动作水平。

  (3)请动作较好的幼儿做示范。老师讲解动作要领并演示:转雪球、放耳边、用力一掷,雪球飞走。

  (4)幼儿集体用左、右手模仿练习投掷动作要领。教师巡回指导,帮助有能力较差的幼儿练习。

  4、游戏“打雪仗”

  (1)教师跑,全体幼儿边追逐边用雪球和老师打雪仗,鼓励幼儿讲雪球投的越远越好。

  (2)幼儿找朋友互相追逐着跑,投掷雪球打雪仗

  (3)教师表扬幼儿在雪地里不怕冷,锻炼身体学本领,都是勇敢的小朋友。

  5、幼儿玩“下雪啦”的跑雪球游戏。

  课后反思:孩子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欣赏漂亮雪景的同时,学会了一些肢体的基本动作,在活动中感受着快乐,在本课结束时,孩子还意犹未尽,看得出他们玩的很开心。本课的成功之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会了一些简单的动作要领,在活动中体验着快乐。

42、小学音乐活动教案《小乌鸦爱妈妈》教学设计和反思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设计和反思

  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教材分析:(a)这是一首以动物为题材的儿童歌曲。叙事性的歌词,讲述了小乌鸦对妈妈的热爱,教育幼儿要尊敬,热爱自己的母亲,从小就要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b)歌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大调式,2/4拍。歌曲曲调简练,同音进行较多,具有叙事的特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演唱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2、能力目标: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打击乐为歌曲做伴奏表演。

  3、情感目标:在演唱歌曲、体验音乐情感的同时,教育幼儿不忘母亲的养育之恩。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

  启发幼儿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使幼儿从中感受到妈妈的爱,懂得从小尊重、爱护老人的道理。

  教学难点:

  幼儿的情感教育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幼问好!

  二、律动:

  1、在活泼欢快、富有节奏的《嘀哩嘀哩》音乐带的伴奏下,双手插腰跑跳步进教室至座位前站好,师幼共同律动。

  三、歌曲《小乌鸦爱妈妈》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小朋友们,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首歌曲,你们想不想听呀?

  师:那老师请你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曲:[播放课件:《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旋律]

  师:这首曲子好听吗?

  幼:好听!

  师:说起这首歌还有个感人的故事呢!

  2、播放多媒体课件(小乌鸦飞来飞去为妈妈捉虫吃,并亲自喂给妈妈吃的影片,背景音乐为歌曲伴奏。)

  “在那片美丽的大树林里,住着许多小鸟,其中有一群乌鸦,就是妈妈和她的孩子们,它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乌鸦妈妈每天不辞辛苦地出去捕虫来喂养小乌鸦,小乌鸦们一天天长大了。乌鸦妈妈便带领小乌鸦学习飞翔,学习捕虫等生活本领。可是,时间也一天天过去了,乌鸦妈妈终于老了,她再也飞不动了,心里非常难过,小乌鸦们知道后,非常着急,想着妈妈以前是怎样辛苦地喂养我们,现在是我们报答的时候了。从此,它们每天也出去找食物,自己舍不得先吃,而先喂给乌鸦妈妈。”后来,这个感人的故事一直被人们传诵着……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歌——《小乌鸦爱妈妈》。

  四、新课教学

  1、听一听,播放曲子感受歌曲旋律美。请小朋友再聆听一遍。[播放课件:《小乌鸦爱妈妈》范唱]

  2、唱一唱

  (1)引导幼儿用“啦”来做模唱,感受歌曲旋律。(二遍)

  师: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啦”字来模唱旋律,好吗?(师示范,带幼儿做模唱。)

  师:小朋友们做得很好,给自己一点掌声好吗?(激励幼儿学习)

  (2)师幼做接龙读歌词。(二遍)

  师:老师和你们来读一读歌词好吗?我给大家带个头,我读上一句,你们接着下一句。

  (3)引导幼儿边读歌词边做动作。

  师:小朋友们,我们能不能一边读歌词,一边用动作来表达我们的感情呢?

  (4)集体随琴跟唱歌词。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跟着琴声唱一唱吧!(节奏由慢到快进行)

  (5)帮助幼儿纠正难唱的乐句。(纠正的同时,引发幼儿有感情地唱歌曲)

  (6)小组比赛唱

  (7)整体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幼儿基本上掌握歌曲的情感后,引导幼儿边唱边用动作来表现)

  3、歌表演:

  (1)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小乌鸦头饰若干个,鼓励幼儿上台扮演小乌鸦并有表情地演唱,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制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出示小黑板伴奏谱)。

  (2)幼儿要求老师扮演乌鸦妈妈,自己扮演小乌鸦共同表演(放录音伴奏磁带)

  (3)全体小朋友们展开想象,自由组合表演唱。

  五、德育渗透:

  师:学完这首歌曲,你们知道歌曲中的小乌鸦是怎样爱妈妈的呢?

  师:小乌鸦是一种动物,它都懂得爱自己的妈妈,那我们是怎样对待我们的妈妈呢?

  师:小朋友们说的很好,其实爱的方式有很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爱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妈妈的爱。请看大屏幕。(播放广告:关爱老人 用心开始)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师:爱无处不在,让我们将爱心传递下去。今天晚上我们也学着片中的小朋友给妈妈洗脚,我相信妈妈一定会非常感动。

  六、教师小结:

  今天同学们的表现比小乌鸦更懂事,更可爱,老师真为大家感到高兴,相信大家以后会做的更好!(随《小乌鸦爱妈妈》的音乐,离开教室。)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反思:

  《小乌鸦爱妈妈》唤起了幼儿心灵深处最真挚、最纯洁的爱。上这一课时,我首先从幼儿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如果你的妈妈病了,你会怎样做?”有的幼儿以自己平时的真实行动回答:“我帮妈妈倒水”、“我帮妈妈扫地”、“我喂妈妈吃药”,也有的孩子以间接经验或想象来回答:“我给妈妈做饭”、“我给妈妈洗衣服”……从他们的语言中,我知道妈妈是他们最爱的人,也是这节课中我教学的主线。

  接着从学唱歌曲就开始带入情感,为了熟悉一下旋律,我请大家轻声用“ lu ”音随琴哼唱歌曲的旋律,这种轻声哼唱可以让幼儿的音唱得准一些,气息平稳些,还可以创设出这首歌曲“爱”的感觉。由于孩子们在幼儿园学习时不够细,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利用情感学习歌曲还可以及时、更正错误,避免幼儿学习时枯燥无味。我是这样对孩子们说的:“你对妈妈的爱很深很长,所以这个地方的音唱的深情悠长,要唱 4 拍。”同时,我用手势辅助,将一字多音的“花”“鸦”等字,保持 4 拍。在这样启发引导下,幼儿学得很快,虽然不是一次成功的,但对渲染情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后,在以小组形式来表现歌曲时,孩子的眼睛里都是饱含着深情,动作轻而缓,符合歌曲中速、深情的要求。在这节课中,正是抓住幼儿纯洁质朴的爱,抓住了幼儿的动情之处,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演唱歌曲达到情感共鸣,我认为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是教材给了幼儿能够抒发情感的机会,给了幼儿创设情感的空间,丰富了音乐课堂,让过去只唱不感受,重技能轻情感的音乐课,变得有血有肉,生动活泼。

43、幼儿园语言活动教案《大西瓜》教学设计及反思课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体验故事中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

  2、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解决在看望奶奶途中发生的问题,并大胆表述。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讨论、猜测等多种方式,理解故事内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二、活动准备:

  故事《大西瓜》课件。

  三、活动过程:

  1、谜语游戏,引起导入故事。

  提问:(1)谁来猜一猜?师: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欣赏故事——大西瓜。

  2、看图讲故事,并播放幻灯片。

  (1)、故事讲述至“还有半个留给奶奶吃吧!”

  提问:①夏天的太阳火辣辣地照着,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②发现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③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为什么不吃呢?

  (2)、续讲故事至“这下可凉快多了。”

  提问:吃完了半个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吗?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儿看图,想办法帮助小老鼠过河。

  提问:小老鼠又不会游泳,这可怎么办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老师:那我们来看一看聪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办法过小河的呢?(故事讲至稳稳当当的过了河。)

  (4)、续讲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幼儿大胆猜想帮助小老鼠的办法。

  ①发生了什么事情?

  ②大灰狼是怎么说的?小老鼠觉得怎么样?

  ③你要是小老鼠会怎么办呢?你有什么办法帮助小老鼠?

  ④小老鼠究竟有没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师:让我们来看看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讲故事至结尾。)

  3、完整的欣赏故事。(播放课件。)

  讨论:你们喜欢这只小老鼠嘛?为什么喜欢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老师以幼儿为主体,课件为载体,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演,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针对胆小的幼儿,鼓励其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此次语言活动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使幼儿更加生动、直观的观察画面,理解故事内容。活动中幼儿能根据小老鼠遇到的困难,设身处地的为小老鼠着想,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帮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对问题的设计也是紧扣目标,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验了小老鼠的机智和勇敢。整个课堂幼儿的语言表述欲望非常强烈,兴趣也很浓厚。

  五、教学反思

  1、根据实际,随机调整教学方案。

  现在幼儿园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维非常的活跃和开阔。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师的主观设想而进行,而要根据孩子们的爱好来确定。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内容灵活地运用。就如,我请幼儿为像老鼠想办法时,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设计的几个环节,幼儿都不是很积极,但当我随机改变一下教育方案,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寻找结合点。

  幼儿园语言教育除了要运用一般的教育教学方法外,还应从语言自身的教育特点出发,形成一套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应从幼儿亲身参与其中的生活现实出发挖掘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新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教师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和幼儿共同想办法解决困难,形成了各种思想的一个有机结合点,给幼儿以新的刺激,进而激起了幼儿开动脑筋的热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44、小班科学公开课教案《认识五官》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因为脱离了亲人的关心与照料,对幼儿园的生活不太适应,显得有些无所适从,一些不良的习惯性行为就会慢慢滋生,如揉眼睛、抠鼻孔等。所以对小班幼儿来说,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五官,并启发他们学习保护自己的五官,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幼儿经常用手抠鼻孔、揉眼睛,把脏手或脏东西以及小珠子之类的东西放到嘴里,是极不安全,也极不卫生的,所以组织此次活动是非常必要的,对幼儿很有教育意义。

  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得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眉的名称和数量,了解它门在头上的位置。

  2、知道眼、耳、嘴、鼻、眉的用途。

  3、教育幼儿要保护好眼、耳、鼻、嘴、眉这些器官。

  4、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内容设计:

  活动准备:

  1. 男孩头像一幅,眼、耳、口、鼻的器官贴绒,娃娃脸每人一张。

  活动过程:

  一、.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的名称.数量及位置。

  教师:昨天,有位大哥哥到照相馆照了一张相,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大哥哥的样子多神气呀,他好像在跟我门说话哩:小弟弟,小妹妹,我想出道题考考你们,你们谁知道我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正确说出眼、耳、鼻、嘴、眉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眼、耳、鼻、嘴、眉在头上的位置。并念儿歌

  鼻子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

  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

  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二、找一找

  1、教师说出五官的名称,引导幼儿在自己的脸上找出来。

  2、用手指一指,还可以在自己的好朋友脸上找一找。

  教师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两只耳朵,一张嘴巴,一个鼻子,一对眉毛;眼睛里有眼珠子,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

  三、让幼儿知道眼睛、耳朵、鼻子、嘴巴的作用,并重点了解鼻子的用途。

  1、通过尝试,教师喷香水,让幼儿闻一闻,知道鼻子可以闻气味的。眼睛是用来看东西的,嘴巴是用来说话和吃东西的,耳朵是用来听声音的,眉毛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丰富人的面部表情,双眉的舒展、收拢、扬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乐等复杂的内心活动。

  2、幼儿尝试告诉别人: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是不行的。如果没有了眼睛我们就什么也看不见;如果没有嘴巴就不能吃东西,不能说话;没有鼻子我们就什么气味也闻不到;没有耳朵我们就什么声音也听不到。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

  3、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1) 吃完东西要漱口,不乱吃脏东西。

  (2) 看电视不能靠得太近,有灰尘或沙子进入眼睛不能用手搓。

  (3) 不能用手勾鼻子.

  (4) 在日常生活中,不把小豆子放入耳朵、鼻子里;不玩尖锐(刀子,剪子。。。)的东西,以免刺伤眼睛。

  四、竞赛游戏:指五官,即教师提问:鼻子在那里?(眼睛、耳朵、嘴、脸)孩子边说边指出来。还可以玩“看谁指得快”的游戏,即教师快说,孩子快指。或者让孩子自由组合,一个孩子说,另一个孩子指。

  五、贴五官。

  1、出示缺少五官的面部图画。教师说:“有一个小朋友,不知道五官的名字,所以五官朋友们都不和他玩了,瞧,他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启发幼儿想一想:这个小朋友的脸上少了什么?

  2、分别出示单个五官的图片,请幼儿试着说出名称,并尝试贴到图画正确的位置(可反复进行)

  3、鼓励能准确读出五官名称并贴到正确位置上的幼儿,帮助遇到困难的幼儿。

  4、请孩子在图上粘贴好五官。

  教学反思:

  这节课目的是让幼儿认识五官,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同时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活动一开始,我说“昨天有位大哥哥照了张相,他想考考你们,瞧他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一开始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然后我利用男孩头像向幼儿介绍嘴巴、眼睛、鼻子、耳朵、眉毛的名称,数量及位置。第二个环节是手指游戏《找五官》,幼儿用食指指着自己的鼻子,我说:“鼻子鼻子嘴巴,孩子的食指快速地从鼻子上移到嘴上(眼睛,眉毛,耳朵等),孩子们玩的很开心。第三个环节是通过听声音、闻香水、品尝食物、看图片来了解五官的具体作用。然后我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二个眼睛,二只耳朵,一个嘴巴,一个鼻子,眼睛里有眼珠,嘴巴里有牙齿和舌头,它们是人体上最重要的器官,缺少了哪一样都不行,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好自己的五官。活动的最后是贴五官,我为幼儿准备了五官的图片,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从而巩固五官的正确位置。孩子们在家长的陪同下完成了作品。瞧他们拿着作品得意的在照相时,我想这几天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当然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是我的普通话不太标准,我要继续努力,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有所提。

45、幼儿美术活动公开课教案《五彩脸谱》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欣赏活动中,引导幼儿感受脸谱艺术的美,激发创作兴趣。

  2、尝试用线条、色彩对称的方法夸大表现脸谱特征。

  3、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张画好脸部轮廓的纸,彩色笔,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观察讨论导入:你们知道以前的脸谱可以分几种?(4种)哪4种?(黑脸、白脸、红脸、蓝脸)脸谱是一种神奇的化妆,你们知道脸谱是什么时候化的妆?(唱京剧的时候)

  讨论:

  1、脸谱非常的漂亮,一些大画家把它做成艺术品挂在家里,所以现在的脸谱有非常多的颜色。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些,你们根据它的颜色给脸谱取个名字。

  2、师逐一出示红脸、蓝脸、绿脸、黄脸。脸谱是一种化在脸上的妆,我们来找一找脸谱与脸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左右对称,都有眼睛、嘴巴、鼻子、眉毛)哪些地方不一样(颜色不一样,脸分成几个块面,五官有了变化)。(引导(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幼儿讨论颜色如何变,五官有些什么变化,脸上的块面是如何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二)联想创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当艺术家,设计一张漂亮的脸谱。

  提示:1、心里先想好,今天你要画一张什么颜色的脸。

  2、化妆的时候要仔仔细细,千万不要把脸画得两边两样。

  3、脸谱上还有许多弯弯的线,什么地方要涂眼影,什么地方要涂胭脂要告诉大家。

  4、你的五官变了没有,变成了什么?(相互欣赏幼儿作品,促进生生互动)

  5、颜色要有深有浅,找一找谁是大艺术家。

  (三)引导讲评

  将每个幼儿的作品贴于黑板上大家一起欣赏。教师随机抽取幼儿作品,请幼儿介绍你画的是什么脸,请其他幼儿说说同不同意,为什么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从主要颜色上进行讲评)

  活动延伸:回家与爸爸妈妈找找生活中对称的物品并做好记录带来一起交流。

  教学反思:

  我的设计思路是: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为了让幼儿具备初步的审美意识,挖掘和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大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较多的美术知识经验,在这次活动中,我以中国传统艺术——脸谱作为欣赏对象,旨在让幼儿了解中国的工艺艺术。以脸谱精致、绚丽、独特的装饰风格来吸引孩子,引起创作兴趣,提高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同时,脸谱中优美流畅的线条,让幼儿绘画的笔触变得灵活,扩大、夸张表现的五官满足了幼儿喜欢表现新奇的思维。除此以外,脸谱中明显的对称装饰,对幼儿创作思路中的逻辑性作了进一步的要求。因此,活动设计《五彩脸谱》是一个较综合性的活动,它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幼儿通过一个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首先在设计的时候没考虑到这节课内容较多,幼儿没欣赏够就开始创作,因此,上课的时候显得很匆忙,幼儿没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基本的知识就开始要深入去画了,因此,幼儿的思维受到了限制。其次,对于上课的时候有个别幼儿比较好动,听到唱戏的显得很激动,因为担心扰乱了秩序而没有去考虑为什么他这么激动,事后才知道原来他家有人也是做这行的,当时要是让他为全班幼儿讲解一下他了解到的一些知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再次,我引导幼儿画脸谱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引导他们对称地画,有的幼儿画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