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1、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小老鼠与泡泡糖》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形象突出,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2、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3、大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 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4. 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活动准备:

  1.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 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流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 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下来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老鼠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老鼠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

4、大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能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较形象地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及泡泡糖粘在身体不同部位的动作。

  2.通过语言、图谱及教师动作的提示,跟随音乐合拍准确地做动作。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音乐、图谱、泡泡糖盒子。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激发幼儿想象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段音乐,是有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

  2.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音乐吧!

  3.激发幼儿想象音乐中的小老鼠与泡泡糖之间发生的事。

  二、结合图谱,熟悉音乐

  1.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吧!

  2.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演示图谱。

  3.幼儿再次欣赏。

  4.教师讲述:原来小老鼠乘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你们看!

  三、欣赏音乐A段,尝试表演小老鼠走和东张西望的动作

  1.教师边演示图谱,边讲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请个别幼儿示范。

  3.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四、欣赏音乐B段,进行游戏

  1.小老鼠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原来它来到了草地上。

  2.教师出示图谱,边放音乐,边演示。

  3.请幼儿尝试做吹泡泡糖的动作。

  4.引导幼儿想象泡泡糖破了以后粘到身体的摸个部位。

  五、活动结束

  1.小老鼠真调皮,我们也玩小老鼠与泡泡糖的游戏的吧!

  2.完整播放音乐,幼儿跟随老师一起游戏。

活动反思:

  首先:《小老鼠和泡泡糖》背景音乐是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主要分A、B两段,A段表现的是小老鼠捡到泡泡糖的,B段音乐主要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曲风活泼有趣,在孩子们拥有泡泡糖的经验下通过扮演小老鼠来与音乐互动,是孩子们比较易于接受的。教师通过朗诵有趣的儿歌、诙谐的动作,表现小老鼠调皮、可爱的有趣形象,让幼儿感受韵律节奏明快的特点,充分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根据《纲要》中艺术的内容与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在活动后半部分,组织幼儿自由探索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各种动作,不仅充满了好奇,而且让幼儿感到非常有趣,整个活动过程幼儿始终乐在其中,活动效果非常好。不足之处,因为先前幼儿对音乐欣赏活动缺乏经验,在第一环节中引导幼儿欣赏音乐的后的想象活动中,幼儿不能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因此在下一节活动中,教师以故事的的导入方法来让幼儿欣赏音乐,从而帮助幼儿对音乐的理解。

5、大班优秀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知道泡泡糖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

  活动过程:

  1.小朋友们看,今天谁来班里了?

  2.这只小老鼠啊,趁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了,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一块来听一听?

  3.你觉得小老鼠溜出去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4.小朋友们说得都很好,我们一块来看看这只小老鼠出去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讲到“左看看,右看看”时提问:她为什么没跑几步就左看右看?小朋友们来学学,刚才老师在哪个字上停顿了,一共看了几下?

  5.就这样,小老鼠跑到了草地上,呀!一不小心踩到了黏糊糊的东西,是什么呢?原来是泡泡糖,于是她赶忙用手使劲拽,我们一块来学学小老鼠是怎么拽的,不好,泡泡糖粘到了手上,使劲拽,又粘到哪里了,就这样,泡泡糖像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候一只猫冲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滚回家了。现在小朋友们再完整的听一遍音乐(教师画图谱)。

  6.图谱哪个地方表示小老鼠东看西看的?我们一块打着节奏来表演一下,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一遍

  7.哪个地方表示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你能表演一下吗?小朋友们一块表演一下吧。

  8.现在我们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9.现在请小朋友们排好队,我们完整的跟着音乐来做一遍。

  10.小朋友们以后吃了泡泡糖可不能乱扔,要是我们也踩到了,那我们就跟小老鼠一样麻烦了。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都不断地模仿小老鼠以及小老鼠粘上泡泡糖后用力拽的动作,孩子们玩得很起劲,能根据音乐的旋律用动作表现整个故事。最后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教育幼儿养成不乱扔东西的好习惯。

6、大班音乐教案反思《小老鼠和泡泡糖》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何不让他们高高兴兴、光明正大地品尝?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合拍地做小老鼠走,较形象夸张地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5、利用课件和图谱,让幼儿直观的感知音乐。

  6、结合故事让幼儿进行充分的创造性表演,增强音乐的趣味性,发展了幼儿的肢体表现力。

  7、结合生活实际,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师幼一起进场

  师:今天天气真好,鼠宝宝们跟妈妈出去玩吧!

  看,我们来到了哪呀?(拉幕)

  我们走路时要小心点,东瞧瞧西看看,看看有没有大花猫。

  (猫图)喵!不好,有大花猫,宝贝们赶紧坐到小椅子上去。

  前几天,一只调皮的鼠宝宝乘妈妈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在路上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一)、观看课件,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1、观看课件A片段。

  师:调皮的小老鼠怎样跑出来玩的?是怎么走的?请你来走一走。它跑几步就会怎样?(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0)

  2、师:你们瞧,老师把小老鼠的行动都画出来了,你们一起看着图,听老师读儿歌,你们拍节奏。

  刚你们打的节奏是几拍子的?我们跟着小老鼠一起来试一次,边拍边念。仔细听一听,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要停下来准备看看了呢?

  那我们一起走起来,注意说到‘西’的时候要停下来左边看一下,右边看一下。

  师:你们走的可真不错,小老鼠越走越快,我们快跟上去。

  (二)、想象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1、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脚上粘到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思考并回答。

  师:小老鼠是不是用的小朋友所说的办法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2、观看课件B片段。

  师:小老鼠是怎么拽的?轻轻的还是怎样?(用力拉,使劲拉)谁用动作来学一学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呢?

  它一共拽了几次呢?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来拽泡泡糖啦!

  三、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课件操作泡泡糖粘在各个部位)自由讲述表演。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编成顺序,按顺序表演拉泡泡糖的动作。

  4、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了泡泡糖,回家了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5、看课件

  幼儿回答: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BC)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做,音乐结束,小朋友要马上坐到座位上,表示小老鼠安全回家了。

  四、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教师交代游戏要求。

  师:贪玩的小老鼠还想带着我们再走走玩玩呢,你们愿意吗?妈妈看看哪位宝宝玩泡泡糖弹回来粘的地方不一样。

  2、看课件,师幼共同游戏。

  五、结束总结。

  1、师:小老鼠为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

  师:吃过的泡泡糖应该怎么处理?(幼儿来说说自己的想法)

  2、师: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

  一、语言线索。

  本次活动的难点之一是模仿小老鼠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活动中是让幼儿反复的听音乐,找到那两个音,其实可以采取更好的对策就是运用语言线索帮助幼儿记住动作,比如说为前半段音乐配上“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可以提问“小老鼠说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

  二、合作表演。

  活动的难点之二是对拉泡泡糖的表演,在教学中,老师是用自己的示范让孩子看到了面部表情、手的变化,但是对于大班孩子的学习来说,有一种更好的方式,那就是同伴间的合作表演。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同伴手以及面部表情的变化,通过互相学习,来提高表演能力,这样老师就能退出表演,以旁观的身份观察指导到更多孩子。

  三、食物品尝。

  活动中又让幼儿品尝泡泡糖,其实用意有两个,一是为了更好的感受拉泡泡糖与律动中夸张动作的联系,二就是为了进行生动的环保教育。(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比如对问题“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的讨论,在活动中老师是采取先沉默后说理的方式进行,老师想到了泡泡糖的包装纸,并告诉孩子们,泡泡糖、口香糖的包装纸在解开后应该妥善保管好,当你想吐掉的时候可以将它们包在纸里,然后扔到垃圾桶里。其实老师应该将孩子们解开的包装纸收好,然后建议提问:“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些包装纸收好呢?”让孩子们自己来思考原因,主动地找到答案,而不是老师的直接说教,相信这样的方式能不断提高大班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还可以在活动的结束部分这样提问:“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捡到泡泡糖?”以此作为环保教育的延伸。

  四、创想模仿。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不过在小老鼠对泡泡糖的处理上以“用力拉”来表现,比较单一,老师的注意力也只集中在幼儿如何多样的表现“拉”上,而忽视了音乐本身。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样的创想和模仿就能避免出现“一样的老鼠”了。

  总之,一个活动包含的教育价值是丰富的,虽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就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而言,教师考虑的越周全就有可能提供给孩子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一样的老鼠和不一样的泡泡糖就是这样做了全新的尝试。

  《小老鼠和泡泡糖》,一节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活动,让我学会了很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

7、大班下学期音乐故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 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 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4. 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1. 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 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流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 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 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下来了,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已有能力分辨乐曲中A、B两段的不同,小老鼠和机灵、可爱,泡泡糖粘粘的特征,正好将乐曲A、B两段融合在一起。让幼儿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再通过听乐曲更好地表现小老鼠的动作,让整个活动变得生动有趣。根据乐曲特点和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一韵律活动。根据《纲要》中艺术活动目标,遵循中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确立了本次活动的目标: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难点是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动作。因为音乐是六八拍子,节奏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动作表现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对策是运用语言(也就是儿歌形式)和动作符号帮助幼儿感知节奏,在教学中,我根据音乐节奏特点边朗诵儿歌,边配上相应的动作,把乐曲中的节奏,直观、形象化,帮助幼儿理解掌握。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我采用由慢到快、由单音节奏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并通过提问,有意识的让幼儿观察到手、脚停顿以及头部的变化,来提高表演能力。另外,在活动中,通过创设游戏化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小老鼠出来玩并被泡泡糖粘住的游戏情节,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不断拉拽泡泡糖却怎么也拉不掉的诙谐形象。在每一次的游戏中,通过同伴示范、教师提出的不同要求,激发幼儿主动模仿并不断创新的愿望,通过多次感受、体验,最终促进了幼儿音乐感受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体验活动的快乐。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比较顺利,幼儿在模仿小老鼠的“走”和“拉泡泡糖”上表演到位,而且在整个活动中他们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老师和孩子及孩子和孩子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这次活动也存在着不足之处,比如:孩子们在表演小老鼠东张西望时,个别幼儿没有跟着节奏表演,教师需要个别引导。

8、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欣赏音乐

  1、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是关于小老鼠和泡泡糖的,你们觉得小老鼠和泡泡糖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音乐听完了,你认为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呀?

  (二)看图谱欣赏音乐

  1、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想不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3、原来呀,小老鼠趁妈妈睡着的时候偷偷溜出去玩,你们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你们谁能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呢?那在第一句小老鼠看了几次?(2次)那是朝一个方向看还是朝两边看呀?(两边)那小老鼠是慢慢地看还是快快的看?(快)因为小老鼠很紧张,所以要快看。那小老鼠是一边跑一边看,还是跑跑再停下来看看?(跑跑再停下来看看)到哪里停?(红点)红点就像我们交通的红灯,红灯就要停下来了。

  4、幼儿与教师一边拍手一边念儿歌。

  (三)想象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呼呼东西,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请幼儿扮演猫)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没有完成偷跑出去玩的计划!它今天开不开心呀?它不喜欢这泡泡糖,也不喜欢乱扔泡泡的人,那你会把泡泡扔到地上吗?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要把吃过的泡泡糖用纸巾包起来,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一个韵律活动,从中班教到现在,我还没有开展过一个韵律活动,基本上都是歌唱活动,打击乐活动也非常地少。由于审议那天,我出门听课了,放学后问了其他老师,说网上的教案很详细,可以借鉴。但我在备课时却发现有个问题,网上的教案整体都围绕一个课件来开展的,而这个课件在教案中还是比较模糊的,并没有形象地说明,因此我犯难了。后去问沙老师,沙老师只有这个活动的音乐。只有音乐,教案还比较模糊,那这个活动怎么办。想请教师傅时,沙老师主动提出借大班给我们开展这个示范课。救星啊~~~

  观摩了沙老师的示范课后,我的思路一下子开明了许多。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掌握好了。因此,之后就这次的活动,我开展了师徒结对展示课。

  活动的环节基本上都是按照沙老师的示范课开展下来的,因此在环节上应该是没什么问题的。在活动中,我放得比较开,情绪投入地相当多,孩子们也在我的情绪调动下表演得很开心。但也由于这个,我情绪放的太开了,因此在学习常规上,我没能孩子们收住。比如在请孩子们在班级中间表演之后,回到座位,我没有及时地用语言加以引导,使得孩子们开始肆无忌惮,有的都趴到地上去了。我那个时候应在在让他们回到座位上前,引一句“现在请你们轻轻地回到座位上。”相信这样一句简单的语言提示会让孩子们的常规有所好转。

  另外,师傅提出,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非常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像音乐中“duo”的声音和像滑滑梯一样滑下的声音,其实都是引导孩子们去认真倾听音乐的提示声,而我应该退居二线,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

  想来也是,我已经对我们班孩子们的音乐素养有了深入的了解,我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去学习,但还是有些不敢,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9、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地做小老鼠走、玩耍和较形象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

  2、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护保我们的环境。

  4、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录音机、磁带、小老鼠胸贴

  活动过程:

  (一)律动《小老鼠上灯台》

  师:小老鼠最怕的就是大花猫了,这只贪玩的小老鼠乘花猫午睡时悄悄溜出去玩。小朋友,你想想如果小老鼠来到草地上,它会怎么做呢?

  (二)听音乐,感受老鼠心情,做小老鼠玩耍的动作。

  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三)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走啊走,突然一不小心摔到了草地上,粘在了一个大泡泡糖上,甩都甩不掉,怎么办呢? 幼儿自由创编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时的动作。

  (四)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3、听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拽不掉,我们一起来看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教师总结:哎呀,不好了!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五)活动结束。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在公共场合注意个人卫生,不乱扔垃圾,保护周围的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10、中班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发展音乐表现力。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

  2、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一、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 XXX|?Χ Χ Χ 0 ?的节奏。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教师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教师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教师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播放乐曲

  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五、游戏

  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

  幼儿可以将《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和家长一起表演。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表现拉泡泡糖的动作还不够夸张、形象,对于音乐的节奏把握还不是很到位,对以后教学的建议在泡泡糖的处理上老师可以从小老鼠调皮的个性以及音乐欢快诙谐的特点入手引导幼儿对泡泡糖甩不掉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想和模仿。这些都有待提高。

11、中班下学期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教学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2、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较夸张的做出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探索及用身体动作表现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情景

  3、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教学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图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谜语

  两撇小胡子 油嘴小牙齿 贼头又贼脑 喜欢偷油吃。

  二、提问:

  小朋友见过老鼠吗?你喜欢动画片里的老鼠吗?为什么?老师也认识一只小老鼠,他也有杰瑞的优点,他也很调皮,今天他还和泡泡糖发生了一个故事。小朋友一起来听音乐,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三、听音乐

  四、猜一猜

  小朋友来猜一猜小老鼠和泡泡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五、看图谱听音乐。

  六、教师讲述故事,引出游戏情节

  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今天天气真好!小老鼠决定去草坪上晒晒太阳!从小老鼠的洞到草坪上,需要经过老猫的家,所以,小老鼠要非常小心。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跑一跑,就要停下来,观察老猫醒了没有。终于跑到草坪上了,小老鼠可开心了!一打滚,就在草坪上翻了一个大跟头。突然,小老鼠发现脚上沾上了一颗大大的泡泡糖,怎么甩也甩不掉!小老鼠使劲的拽呀拽,哎哟!哎哟!泡泡糖就像长在小老鼠身上一样,刚从脚上拽开,又弹到手上,小老鼠不停的拽呀拽,可就是拽不下来!哎呀,不好了!老猫醒了,喵的叫了一声,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泡泡糖终于掉到地上,小老鼠连滚带跑地逃回了家。

  七、游戏:

  1、教师与幼儿倾听音乐,并与幼儿讨论音乐,跟随音乐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

  2、练习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结合音乐练习小老鼠跑的动作,要求幼儿跟上音乐节拍

  3、拽泡泡糖

  教师:“怎样把沾在脚上的泡泡糖拽下来?”

  幼儿模仿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4、玩音乐游戏

  教师播放音乐,与幼儿一起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

  提醒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5、提问:泡泡糖还可以沾在身体什么地方?

  幼儿讨论,并模仿动作,结合音乐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

  师: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幼儿说说自己的想法。

  教师总结:

  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也不讲卫生,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不足之处:

  如果班里的孩子如果能分俩批上课,孩子们一定会有更多的机会去表现自己。

  设计意图:

  小老鼠就是孩子们身边最常见的一种,它风趣、诙谐的动物形象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小老鼠和泡泡糖》通过活泼欢快的乐曲,形象地表现出小老鼠跑、看、拽等各种动作,并通过游戏,让幼儿感受活动的无限乐趣。

12、中班音乐优秀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在音乐活动中大胆、乐于表现小老鼠的动作,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活动准备

  音乐、ppt、绳子。

活动过程

  一、进场导入

  1.打招呼: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与客人老师问好。

  2.进场:引导幼儿学习小老鼠的动作进场,跟随音乐做走、蹲、转圈等动作。

  二、模仿小老鼠动作

  1.出示图片,观察图片,幼儿想象故事情景(小老鼠)。

  2.提问:“小老鼠要干什么?”引导幼儿自主模仿轻轻地走,给予鼓励,个别指导幼儿,幼儿再次尝试动作。

  3.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小老鼠上灯台”停住。反复4—5遍。跟随音乐1遍。

  三、幼儿表现小老鼠左右张望的动作、眼神。

  1.出示图片:睡觉的猫。

  提问:屋子里有大花猫,除了轻轻地走停下来的时候还要干什么呢?引导幼儿思考。

  2.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进行左右张望、快速的摆动头、眼睛盯住等动作。

  3.幼儿进行左右、上下、前后张望。利用语句“小老鼠上灯台左看看,小老鼠上灯台右看看”熟悉乐曲节奏型。指导每一位幼儿动作快速,眼神停住。

  4.掌握节奏型,边说边做动作。提醒幼儿在说“看”的时候再摆头。说儿歌3—4遍,跟音乐1遍。

  四、幼儿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情景。

  1.提问:“小老鼠偷油吃的时候发生了什么?”

  2.幼儿自由展现泡泡糖黏在身体的动作。

  师:“你们猜一猜泡泡糖黏在小老鼠哪里啦?”引导幼儿尝试表现身体各个部位被泡泡糖黏住的动作。通过提问、动作表现让幼儿学习拉、拽的动作。

  3.幼儿用身体动作来表现各个部位拉泡泡糖的动作。播放音乐,重点指导弹回来的动作。

  总结:知道泡泡糖有弹性及黏性。

  五、完整欣赏音乐,做上肢动作。

  六、跟随音乐做动作

  1.跟随音乐,幼儿完整做动作2遍。

  2.在幼儿中间选出大花猫,进行游戏。音乐1遍,幼儿扮演花猫,音乐结束时猫叫,抓住小老鼠。

  3.游戏进行第2遍,老师摸自己头当大花猫。

  七、活动结束

  出示最后一张猫的图片后,教师用绳子将幼儿围住:“哈哈,我就是那只大花猫!没想到吧,我有法宝,抓到这么多小老鼠啦!小老鼠们跟着我回家吧。来跟我们的老师们再见! ”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13、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

  活动目标:

  1.借助游戏情景,观察图谱,理解歌曲内容。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听着音乐进行游戏。

  3.通过打电话的游戏,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4.了解儿歌的含义。

  5.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有打电话的生活经验。

  物质材料准备:大电话本、小老鼠、大花猫指偶、图谱、音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找朋友》的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小结:小朋友玩得好开心呀,因为我们找到了好朋友,可是今天有一只小老鼠,一点都不开心,它怎么啦?

  我们想个办法帮帮它,让它赶快开心起来,好吗?

  二、学唱歌曲,掌握歌曲内容

  1.学说歌曲中电话号码:54 32 6 7 8

  师:这么多的数字小老鼠都能记住,它是怎样记住的?

  2.出示图谱,带领幼儿集体学说第一段。

  3.带领幼儿学唱第一段。

  4.学唱歌曲第二段。

  小结:小朋友学唱的真不错,特别是打通电话时,跟朋友说的话,真好听,“喂喂,你好吗?请你快到我的家!”还有朋友回答的也很好,“好好,知道啦,马上就到你的家!”我们今后就要做有礼貌的孩子!

  三、角色游戏,感受学唱乐趣

  1.与幼儿一起边唱歌边玩打电话的游戏。

  小结:哎呀,小老鼠打电话邀请好朋友来玩,朋友也答应了,打电话,接电话的游戏真有趣,我们也来玩一玩,好不好?

  现在,老师来学小老鼠打电话,你们做小动物,怎么样?

  2.请一部分小朋友学做小老鼠,另一部分小朋友学做小老鼠的朋友。

  3.尝试改编8个数字的电话号码。

  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帮助了小老鼠,小老鼠好开心,你们开心吗?帮助了别人,自己也会得到快乐的!

  四、活动延伸,迁移快乐经验

  师:如果老师不在家,怎么办呢?打我的什么号码呢?小朋友,你们想跟小老鼠做朋友吗?好,那我们一起把电话号码来记录到小老鼠的电话本上吧!

  设计意图:

  打电话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事,打电话联系朋友一起玩,一起说。《小老鼠打电话》这首歌曲节奏明快,易于掌握,歌曲内容简单易懂,贴近幼儿生活,情节轻松活泼、幽默有趣,较易激发幼儿的学习激情。

  本次活动我通过看图谱,说一说,分角色,唱一唱,玩游戏、演一演,让幼儿在看、听、演中学唱歌曲,体验帮助朋友的快乐!

14、中班优秀科学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合拍的做小老鼠、拉泡泡糖的动作。

  2、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更合拍的表演。

  3、知道泡泡糖会给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磁带。

  活动过程:

  1、(师)有一种小动物,走路走得很快,还会吱吱叫得,它是谁?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有一天,有一只小老鼠跑到草地上去玩,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教师有节奏的念四遍,一边念一边用手在腿上做动作)

  (1)小老鼠在什么时候往两边看的?在哪两个字看的?我们一起来一边念一边学,好吗?你觉得自己做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2)我们一起用小手跟着音乐来学小老鼠走路,好吗?

  (3)刚才我们用手做游戏,现在要用小脚玩游戏,好吗?

  (4)我们现在来听磁带来做,音乐快了一些,你们有没有信心做好呢?

  2、(师)小老鼠在草地上玩呀玩呀,它发现了一个大大的泡泡糖,于是它吃呀吃呀,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听磁带)幼儿想想猜猜。泡泡糖爆炸了,会粘在哪儿?那怎么样才能拿下来呢?

  (1)我的手上就有一个泡泡糖,请一个小朋友上来帮我拉泡泡糖。

  (2)谁的手上有泡泡糖,我来帮他拉。

  (3)拉的时候是什么表情?(用劲、手抖、咬牙、身体歪)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4)听到什么音乐要拉泡泡糖,什么音乐要合起来呢?

  (5)你们听最后的音乐,是谁来啦?(猫)

  3、(师)想不想学学小老鼠到草地上玩泡泡糖呢?那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做游戏。(完整游戏一次)

  (1)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那我们在玩一次,好吗?(第二次游戏)

  (2)泡泡糖还会粘在哪儿?你们做得和我不一样,好吗?有信心吗?需要我帮忙吗?(第三次游戏)

  4、(师)泡泡糖拿下来容易吗?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方便,对不对?你们说,吃过的泡泡糖扔在哪儿?为什么?(把它包包好,带出去扔掉)

  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我感觉孩子们对这个音乐活动非常感兴趣,每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着,并且“小老鼠”这个形象也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游戏中孩子们都尽情的表演着。特别是活动中“拉泡泡糖”的动作为孩子们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有的粘在头发上,有的粘在鼻子上,有的粘在身上、脚上等,这样就使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力增强了,也使游戏的趣味性大大提高了。在活动中,我也考虑到孩子们在整个游戏中避免模仿老师的动作,而抑制住孩子们的创造力,于是我就在第二次和第三次玩游戏时注意了“退位”及我退在后面,让孩子们自己听音乐来做动作,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就发挥了出来,活动中可以看到每个孩子都在表演不同的动作。应该说,这个音乐A段和B段比较明显,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玩游戏。在“合拍的做小老鼠”的动作时,因为小朋友先用手做,再到用小脚做,然后过渡到跟着磁带做,念的歌词也由慢到快,音乐也由漫到快,所以孩子们掌握得较好。而在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孩子们对音乐的节奏把握不够,缺少倾听理解的过程,因此在做动作时还不能和音乐合拍。我想:在拍手做拉泡泡糖的动作时,教师可以把这段的音乐清唱出来,带着孩子们做动作,然后再跟音乐做,效果会更好一些的。

15、中班音乐欣赏活动教案《小老鼠与啤酒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旋律结构及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2、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3、学习表演中合理分配空间,相互交流、配合,体会有秩序的游戏和合作的乐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课件《小老鼠和啤酒桶》、编辑好的纯音乐:摇篮曲、啤酒桶波尔卡选段。

  2.小老鼠、啤酒桶图片各一张。

  3.小仙女魔法棒一只。

活动重难点:

  初步感知音乐的旋律结构及各个乐曲的不同性质,根据故事情节的特点与结构,选择合适的音乐,体验感知、联想、参与的愉快。

  学习用表情和动作创造性地游戏,能按音乐的实际结构、性质,随音乐表演、体验想象、创造和表演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在一个地窖里,有一群小老鼠和一大排的啤酒桶,有一次他们发生了一件事情?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是什么事情。

  2、完整欣赏一遍音乐。

  3、你觉得发生了什么事情?请幼儿想象猜测。

  4、那我们一起到地窖里仔细看看、听听吧!

  二、分段欣赏

  (一)引子的音乐《安静的地窖》。

  1、这件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呢?

  2、这个时候,小老鼠和啤酒桶应该在做什么事情呢?你能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3、引导幼儿先学小老鼠坐在椅子上睡觉,再学啤酒桶抱成一团坐在地上睡觉。

  (二)小老鼠跳舞的音乐

  1、谁先出来跳舞的?小老鼠怎样跳舞的?它们很灵活,你能用动作来表现它们吗?

  2、小老鼠跳舞的时候心情怎样?表情怎么样?

  3、能用欢快的动作带表情表现小老鼠?

  4、啤酒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它们的表情又会怎么样?你来做一做?

  (三)小仙女施魔法的音乐

  1、这个时候来了谁?小仙女施了魔法,啤酒桶发生了什么变化?

  2、能用动作来模仿啤酒桶先长出头,然后长出手,脚,最后慢慢站起来的动作吗?啤酒桶很笨重,要慢慢的,跟着节奏。

  (四)啤酒桶与小老鼠结伴跳舞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了什么?你能和好朋友一起来表演吗?

  2、分角色结伴创编舞蹈,教师引导幼儿用舞蹈动作表现出啤酒桶的笨重与小老鼠的轻巧灵活。

  (五)啤酒桶失去魔法的音乐

  1、突然,发生了什么事情?啤酒桶的魔法消失了,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2、鼓励幼儿跟着音乐缩回头、手、脚,最后抱在一团坐在地上。

  (六)小老鼠与啤酒桶告别的音乐

  1、这段音乐表现的是什么呢?

  2、小老鼠也要回去了,它们和啤酒桶告别,你觉得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现呢?

  3、朋友告别时还可以说哪些话?小老鼠可以一边告别一边回到座位睡觉。

  三、完整欣赏游戏音乐。

  1、我们一起再来欣赏一遍音乐,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讲讲这个音乐故事,想想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

  2、你觉得这个音乐可以分成几段呢?每一段都讲了什么事情呢?

  四、播放课件的游戏部分。

  1、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听一听老师播放的音乐,讲的是第几段音乐的故事。

  2、教师播放音乐,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和性质。

  3、你们觉得是第几段的音乐呢?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

  五、音乐游戏

  1、小朋友们真能干,今天我们也来做一个小老鼠和啤酒桶的游戏,先请女孩子做小老鼠,男孩子做啤酒桶,可以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动作来表现。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做相应的动作。(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演)

  3、幼儿思考并讨论:啤酒桶与小老鼠怎样才能配合得更好?引导幼儿知道动作一致,跟着节奏。

  4、那我们再来试一试,男孩子这次做小老鼠,女孩子做啤酒桶,比比谁最棒。

  5、交换角色表演游戏。

附故事《啤酒桶和小老鼠》

  地窖里住着许多啤酒桶,它们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肚皮,可是它们没有脑袋,没有略膊,也没有腿。地窖里也住着许多小老鼠,它们长着小小的身体,小小的肚皮,小小脑袋,小小的胳膊,小小的腿。

  夜晚到了,小老鼠出来跳舞唱歌,想让它们的啤酒桶朋友不感到寂寞。可是啤酒桶却一点也不开心,它们想和小老鼠们一起唱歌、跳舞、做游戏。但它们没有脑袋,没有胳膊也没有腿。它们不能唱歌,也不能动,这可怎么办呢?

  小老鼠请来了仙女,仙女举着仙杖说:"站起来吧!"啤酒桶长出了脑袋,长出了胳膊也长出了腿。啤酒桶慢慢站起来了。

  仙女的仙杖奏出了快乐的舞曲,啤酒桶和小老鼠们快乐地随着音乐唱啊,跳啊。这是一个最最快乐的夜晚。

  清晨的钟敲响了,公鸡在大声地叫着:"太阳,你快出来吧!"仙女对大家说:"再见!大家都应该去睡觉了。"啤酒桶的脑袋缩回去了,胳膊缩回去了,腿也缩回去了。啤酒桶们都躺下来,他们要睡觉了。

  小老鼠们轻轻的对啤酒桶们说:"再见,亲爱的朋友!"

活动反思:

  在活动的整个过程中,以故事为载体,借助了孩子们所喜欢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帮助幼儿理解音乐所表达的内容,感受音乐旋律的美。通过音乐欣赏让幼儿学会安静认真地倾听,并能在欣赏过程中想象音乐形象,在想象的基础上用语言和肢体动作等,将音乐形象自主地表现出来。有效的强化了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启发幼儿感受理解音乐,并让幼儿在活跃的气氛中大胆用肢体表现音乐形象。整个活动都以一个有趣的神话故事串成一条主线,孩子们借助故事的情节发展很自然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形象,愉快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16、中班音乐游戏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设计意图:自然界中人与动物的关系是非常亲密的,虽然小老鼠在生活中是人人喊打的动物,但动物王国中的小老鼠却机灵好玩常常引人发笑,深得孩子和成人喜爱。因此我设计了此活动。另外,泡泡糖也是幼儿比较喜欢的糖果之一,对于它的特性——很黏、和给人们带来的麻烦有一定得了解,所以本活动设计以生活迁移的方式让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使幼儿的创编表现更自然、丰富,发展幼儿的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 知道泡泡糖吃完后应该放到哪里,增强环保意识。

  2. 创造性的表现玩泡泡糖的有趣动作,提高动作的表现力。

  3. 学会合拍地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大胆表演律动。

  4. 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 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重难点分析:

  重点:能够大胆合拍地表演律动动作。

  难点: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性地表演玩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律动音乐、猫咪头饰、小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创设游戏化情境,幼儿跟随音乐做热身律动。

  二.展开:

  1.教师讲述《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

  教师有声有色地讲述音乐情节中得故事,使幼儿对音乐内容有所感知与了解。

  故事内容:

  有一只小老鼠,在妈妈睡午觉的时候,悄悄地溜出去玩。它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跑几步就东瞧瞧、西瞧瞧。到了草地上,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粘糊糊的东西。它不知道这是泡泡糖,于是赶紧用手去拽,呀!泡泡糖又黏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黏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滚回了家去了。

  2.引导幼儿探索表现小老鼠的动作

  (1)师:小老鼠跑出去玩,它是怎么跑的呀?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在座位上做动作。

  (2)提问:小老鼠跑到草地上玩,它踩到了什么?

  泡泡糖小朋友都吃过,泡泡糖是很粘的,它要是粘在了身上,可是不容易弄下来的,小老鼠踩到泡泡糖是怎样做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引导幼儿一边说,一边做动作。

  4. 幼儿自主探索泡泡糖黏在身上的动作

  教师及时指导,引导幼儿夸张的把动作表现出来。

  5. 请一名幼儿与教师合作表演泡泡糖粘到身体不同部位后拽泡泡糖。

  师:老师手上也粘到了一个泡泡糖,谁想来和老师一起玩一玩?

  6. 幼儿分组练习动作。

  幼儿之间合作做动作,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规范动作并引导幼儿夸张的表现出来。

  7. 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初步感受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一段音乐,这段音乐就是告诉我们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请你们在座位上按故事情节把它表现出来吧。

  8. 跟随音乐,师幼共同表演音乐游戏

  (1) 第一遍:幼儿与教师一同听音乐做动作。教师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的节拍,并把拽泡泡糖然后又弹回来的动作夸张地表现出来。

  (2) 第二遍: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注意,泡泡糖弹回来时可粘在身体的不同部位。

  如:胳膊上、腿上、脚上、脸上。

  (3) 第三遍:教师一边放音乐,一边讲故事,并加上猫咪冲出来的情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猫咪出现后,教师带领幼儿连忙跑回家。

  活动总结:

  1、“小老鼠为什么会在草地上踩到泡泡糖?”(环保教育)

  2、“吃完泡泡糖以后,应该怎么做才对呢?”

  活动结束:

  组织幼儿共同讨论:小老鼠可被这乱丢泡泡糖的人给害惨了,那我们吃完了泡泡糖应该放到哪里呢?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温馨提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

17、中班优秀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小老师打电话的情景中,能进行有节奏的对话,并初步学唱歌曲。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活动准备:小猫头饰、多媒体

  活动过程:

  一、歌曲:打电话

  ----听,是什么声音?电话铃响了,让我们一起去接电话。(复习歌曲《打电话》)

  二、学习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理解第一段歌词,学着有节奏的对话。

  ----瞧,这是谁?小老鼠也在打电话。它为什么要打电话?让我们仔细的听一听。

  1、倾听歌曲第一遍

  提问:

  ----小老鼠为什么要打电话?什么叫过家家?

  ----它是怎么打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让我们再来听一听:54 0 |32 0 |6 7 | 8— |(多媒体出示节奏谱)

  2、倾听歌曲第二遍

  ----提问:小老鼠是怎样来邀请朋友的?朋友又是怎么回答的?

  3、多媒体出示图谱,教师示范有节奏的对话。

  4、鼓励幼儿跟着老师学习有节奏的对话。

  5、老师扮演小老鼠,请幼儿有节奏的和老师对话。

  6、请幼儿扮演小老鼠和老师有节奏的对话。

  7、鼓励幼儿能跟着老师学唱歌曲的第一段。

  ●欣赏学习第二段音乐

  1.你们猜猜,小老鼠的朋友是谁?

  2.看,它的朋友走来了(音乐开始,教师猫走表演)—喵。

  3.小老鼠看见猫会怎么样?谁来学学小老鼠。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并用动作来表现。(教师请个别幼儿上台表演,集体模仿)

  4.小老鼠的朋友怎么会是猫呢?(鼓励幼儿想象。)

  5.教师唱第二段。噢!原来是小老鼠把电话号码打错了。(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你们平时在打电话的时候可千万别把电话号码打错了。

  三、完整欣赏音乐并学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

  引导幼儿完整倾听并富有表情地演唱。

  四、玩游戏:小老鼠打电话(进一步复习巩固歌曲)

  1.介绍游戏玩法:

  游戏有两个角色,一名幼儿(教师)扮演猫,其他扮演小老鼠,演唱并表演完歌曲之后,听到猫大叫一声后小老鼠才可以表现出害怕的样子和逃跑。

  2.提示:小老鼠怎么逃才能不让猫抓住?

  3.幼儿进行两次游戏。

  本节活动,老师选择了“小老鼠打电话”这个充满情趣、童趣,(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也富有情节的歌曲作为中班孩子音乐活动的内容。里面小老鼠把电话号码打错了这件事情,孩子们在生活当中也时常会碰到。活动的设计上,教师以传统的听赏歌曲导入,教师选用了图谱诠释的方法来达成教学目标整节课比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请老师们围绕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讨论话题:

  1、本活动的重难点有哪些?教学的目标定位是否确切?

  2、图谱的运用在教学中有哪些作用?图谱设计是否科学合理?(幼儿教育)

  课后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18、中班优秀音乐故事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能较形象地表现小老鼠走、望、拽的动作。

  2.敢于大胆想象、表现,体验参与游戏的乐趣。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

  2.有玩泡泡糖的经验,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认识。

  活动过程

  一、 故事导入

  通过教师讲述自编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激发幼儿对表演的兴趣,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内容。请幼儿说一说小老鼠出去偷油吃会怎么走,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并请幼儿尝试表演。

  二、引导幼儿欣赏第一段音乐,感受小老鼠偷东西时的动作和神态

  1.教师边有节奏的说儿歌《小老鼠上灯台》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为幼儿理解音乐的节奏做铺垫。

  2.倾听分析第一段音乐,边说儿歌边做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3.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一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4.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走路的动作和神态。

  三、引导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感受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1.请幼儿欣赏第二段音乐,听到“咚——”的一声,提问:发生什么事了?老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小老鼠掉到泡泡糖上了。(教案出自:banzhuren)提问:小老鼠用手去拽泡泡糖时会怎么样?粘住了怎么办?引导幼儿练习拽泡泡糖的动作,突出用力拽的感觉。泡泡糖还会粘到哪里?让幼儿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表演。

  2.教师和幼儿边听第二段音乐边记录图谱。

  3.师幼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四、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游戏

  1.请幼儿完整地欣赏音乐,同时教师手指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并适时提示幼儿一起用夸张的动作表现。

  2.幼儿听音乐和老师一起游戏。

  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提示幼儿形象的表现小老鼠轻轻地走、东张西望、用力拽的动作和表情。教师当大花猫做两遍游戏后,在幼儿中挑选两名当大花猫,音乐响起时,大花猫会和小老鼠一起做动作,当听到猫叫时,大花猫就会捉小老鼠,小老鼠迅速坐回到椅子上。

  附故事:小老鼠偷油历险记

  一天,小老鼠想要上灯台偷油吃。鼠妈妈告诉它要当心屋子里面那只狡猾的大花猫,千万不要被它抓到。小老鼠跟妈妈告别后就出门了。屋子真大呀!小老鼠就东看看,西看看,一边寻找好吃的油,一边提防大花猫,心想:一定要当心啊,千万不要被它发现了,不然可就要没命了。正当小老鼠东看看西看看的时候,突然,哎哟,不好!小老鼠掉到什么东西上了?粘乎乎的?一看,原来是一块大泡泡糖。这可是大花猫设的计啊!小老鼠赶紧用手去拉,呀!泡泡糖粘到了手上,它用另一只手去拽,又粘到了另一只手上,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把小老鼠捆了起来。”突然,“喵呜~~~”一声猫叫,呀!不好!大花猫来了,小老鼠使劲一拽,把自己从泡泡糖上拽了下来,然后匆忙地逃回家了。

  活动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19、中班音乐欣赏说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20、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设计背景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为了提高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激发对音乐的热爱,培养对音乐的感知,所以设计了这样一节音乐活动。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2、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熟悉、感受歌曲旋律和内容,学唱歌曲。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

  难点: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堂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活动准备

  老鼠头饰、音乐磁带、老鼠图片一个、图谱、幼儿已有玩橡皮泥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将幼儿带入活动室,向客人老师问好。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一位调皮可爱的小客人,你们猜他是谁?他在做什么?”教师表演小老鼠和泡泡糖后提问:“小客人是谁?他在做什么?”然后教师讲述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二、 请幼儿先整首欣赏音乐.

  然后分段欣赏,尝试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观望的动作,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小老鼠玩得真高兴啊!听,小老鼠来了”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

  师“这首好听的乐曲就表现了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有趣的故事,你知道乐曲什么地方表现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什么地方表现的是小老鼠拽泡泡糖吗?我们先来听乐曲的第一段听听想想小老鼠在干什么?”

  2、欣赏A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

  教师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能合拍的模仿小老鼠走及左右观望的动作。

  等幼儿掌握后,教师带领幼儿跟音乐练习动作两遍。“呀,小老鼠踩到泡泡糖了,快听一听第二段乐曲小老鼠在做什么?

  3、欣赏B段乐曲,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引导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发展幼儿音乐表现力。”教师带领幼儿跟乐曲完整表演。

  4、自由想象,发散思维:“泡泡糖除了粘在脚上,还能黏在哪里?”并让幼儿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学一学小老鼠怎样拽泡泡糖。

  三、“小老鼠问什么会踩到泡泡糖呢?”引导幼儿发现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教学反思

  1、教学内容接近生活实际,幼儿也对此很感兴趣,利用图普及儿歌的形式帮助幼儿掌握乐曲的节奏,让幼儿充分想象小老鼠在干什么,并学一学,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到一定的知识技能,

  2、教学过程中,启发幼儿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表情动作,发展音乐表现力。

  3、发散幼儿思维,拓展了教学内容。知道泡泡糖会给别人和环境带来不方便,要爱护我们的环境。

  4、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于没能利用多媒体教学模式,这样课堂内容不够绘声绘色,感染力不足,今后在这方便还得加强研究,实践。

21、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请求,能唱准附点音符、休止符处的歌词。

  2、尝试用动作、表情、声音等方式大胆表现歌曲。

  3、体验与同伴共同表现、游戏的乐趣。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老鼠、小花猫的头饰;CD《小老鼠打电话》;图谱一幅;电话机一部。

活动过程:

  1、以谈话的方式引入:

  (1)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打过电话吗?怎么样打电话?让幼儿说说自己打电话的经验,比如要翻电话号码等。

  (2)练习有节奏地打电话和接电话。

  (3)引导语:小朋友会打电话,那你知道小老鼠会不会打电话呢,今天啊,有一只老鼠自己在家,感觉好无聊啊,他也想打电话邀他的朋友到家里玩,它会请谁来到它家呢?小朋友们猜猜看。(幼儿猜想)下面,认真听老师唱首歌你们就知道了。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幼儿跟念)

  2、学习唱歌。

  (1)老师边弹边有感情地唱歌。

  歌曲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了什么?谁打电话?小老鼠请了的朋友是谁?你们说小老鼠本来是像邀请猫吗?为什么它会把猫叫来呢?

  (2)帮幼儿理解"电话本"、"过家家"等。

  (3)幼儿再次听一遍音乐,边看着图谱,帮助幼儿记忆歌词。

  问:①小老鼠为什么会打错电话?它打的是什么号码?

  ②小老鼠打电话的时候它眼睛看哪儿?小老鼠打电话时是怎么样的心情?

  ③当它看到来的朋友是猫时,小老鼠又是怎么样的?让我们来学一学小老鼠害怕的样子吧。

  ④小朋友帮小老鼠想想:怎么样打电话才能叫来自己的朋友?

  (4)教幼儿有节奏地念歌词。重点念好对白部分。

  引导幼儿唱好小老鼠和猫的音色的不同。增强趣味性。

  (5)教幼儿唱一遍歌曲。

  (6)看着图谱念歌词。

  (7)放CD,让幼儿用好听的声音来唱歌,在唱歌时,注意用诙谐的声音来唱,并唱好角色的对话。

  3、带领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提醒幼儿注意有节奏地演唱,并在演唱时要有适当的语气、表情。

  4、品德教育:

  小老鼠为什么会招来猫?我们小朋友做事时能像小老鼠一样粗心吗?为什么?

活动延伸:

  下次音乐活动玩《小老鼠打电话》的音乐游戏。

活动反思:

  这首歌曲活泼欢快,幽默诙谐,音乐情节让人始料不及,小老鼠形象活灵活现,游戏性、表演性极强,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新《纲要》提出:教师应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艺术活动,激发她们大胆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

  歌曲本身就给幼儿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所以我运用了前置的教学方法在带领幼儿重点学唱电话号码,学说对话,让幼儿自然的学唱歌曲,在这一环节中突破了活动的难点,又通过老师的表演,配上木琴,以轻松愉快的学习方式,突出教学的气氛和情趣,最后让幼儿参与表演,鼓励她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感受,顺利完成了重点。整节课给幼儿创设的氛围很好,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也很高,通过气氛的渲染,引起幼儿情感的共鸣。

22、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喷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ABA音乐曲式结构,能跟着音乐节奏用动作初步表现小老鼠的趣事。

  2.体验情节游戏的快乐。

  3.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课件、电脑、投影仪

  活动过程:

  1.律动

  看课件,听音乐做动作,和小动物、客人老师打招呼。

  2.观看课件,跟着A段音乐做小老鼠打喷嚏动作

  看图谱,理解图谱和音乐关系,走两步,打两个喷嚏。

  结合情境,重点讲解走的动作和脸上的表情。

  3.观看课件,跟着B段音乐做小老鼠晒太阳动作

  引导幼儿和老师一起创编晒太阳的动作。

  4.观看课件,跟着A段音乐做小老鼠回家动作

  结合情境,重点讲解走的节奏和A段音乐的感情区别

  5.看课件图谱,完整跟音乐做动作。

  6.歌表演《太阳高照》

  活动反思:

  《打喷嚏的小老鼠》它是一个融音乐欣赏和音乐游戏于一体的活动。该乐曲为ABA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较欢快,B段音乐较舒缓,比较适合中班幼儿欣赏、游戏。对中班上学期的幼儿来说,让他们理解乐曲ABA的曲式结构,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运用小老鼠打喷嚏这样一个故事情节来贯穿整个活动,能帮助幼儿轻松地理解音乐。

23、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体验韵律活动的乐趣。

  2.初步学习合拍地模仿小老鼠走和夸张地表现拉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

  3.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2.图谱。

  3.老鼠手偶、泡泡糖。

  活动重点

  提高幼儿身体协调性和表现能力。

  活动难点

  能够主动探索各种动作,并随音乐做律动。

  活动过程

  一、出示老鼠和泡泡糖,讲述故事并激发幼儿兴趣

  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泡泡糖吗?吃完泡泡糖拿在手里有什么感觉?看这是谁呀?

  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还发生了好玩的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有一只小老鼠,趁妈妈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溜出去玩。(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它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跑几步就左看看、右看看。到了草地上,哎呀,小老鼠不小心踩到了一个黏乎乎的东西。他使劲地拽呀拽呀,拽来拽去,泡泡糖像根绳子一样吧小老鼠捆了起来。这时一只猫冲了过来,小老鼠像个球似的飞快地滚回家去了。

  师:“小老鼠小老鼠偷偷跑出来是什么心情?哪个小朋友可以来表演一下小老鼠的表情呢?”

  二、幼儿完整欣赏音乐并出示图谱

  1.师:“这个故事还用音乐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名字叫《小老鼠和泡泡糖》,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

  师:“音乐听完了,小朋友们听完后有什么感觉?这是一首什么样的曲子?”

  2.随图谱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这么好听的乐曲老师还用图谱表现了出来,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再来完整的欣赏一遍音乐!”

  师:“小朋友,这首曲子一共分为了几段?”幼儿回答。

  小结:音乐共分为了AB两段,第一段表现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左看看、又看看,第二段表现了泡泡糖粘到了小老鼠的手上,小老鼠拽来拽去,怎么也拽不下来。

  3.再完整听一遍音乐,感受小老鼠的心情。

  师:“在第二段泡泡糖粘在小老鼠身上,小老鼠又是什么心情呢?它怎么拽泡泡糖的?我们再听一遍乐曲,来感受一下小老鼠的心情。”

  三、幼儿根据故事内容随音乐表演动作

  1.故事中提到“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谁来表演一下小老鼠是怎样东跑跑西看看的?

  你认为小老鼠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是慢慢看还是快看?(幼儿模仿)

  2.幼儿随音乐表现A段音乐。

  3.小老鼠又走到了草地上,踩到了黏黏的泡泡糖,小老鼠脚踩到泡泡糖会怎样?那可怎么办?谁来学学使劲拽?(幼儿做动作)我们一起拽拽看!老师看到每只小老鼠都很用力!

  4.幼儿随音乐表现B段音乐。

  四、创编动作并随音乐完整表演

  1.师:“小朋友表现的都很棒,我们一起来看着图谱随着音乐完整表演一遍,要注意表演的时候要体现出小老鼠的夸张表情,看看谁学的最像”

  2.幼儿根据音乐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表现动作。

  师:“泡泡糖还可能在身体什么地方?幼儿模仿动作,结合图谱和音乐再次进行表演。鼓励幼儿大胆的进行创编。

  3.最后将创编完整的律动随音乐完整表演。

  五、随音乐做律动并玩游戏《猫捉老鼠》

  随音乐完整做律动,音乐结束时引出猫叫声。

  师:“孩子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猫捉老鼠》的游戏,小朋友们当老鼠,自己的小椅子就是老鼠的家,小老鼠随着音乐做律动,老师来当花猫,音乐结束时花猫就去捉老鼠,我们来一起试一试吧!”

  师:“听到猫叫就回家,你们真是一群机灵的小老鼠!”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24、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打电话》含反思

  【设计意图】

  《小老鼠打电话》是一节音乐活动,选自大班主题活动五《什么联络你我他》中。在日常生活中,幼儿经常会与同伴,朋友打电话,以电话的形式进行交流,有时一不小心往往就会拨错号码,就如歌曲中的小老鼠一样,居然把电话打给了一只猫。在设计本节课过程中,我注重了幼儿的生活性,情节性,游戏性,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去,充分运用感官,形体动作来感知和体验歌曲。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诙谐幽默的情趣,学会有节奏地说对话。

  2、理解歌曲内容,学习看图谱演唱歌曲。

  3、知道做事要细心,不能粗心大意。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打电话》歌曲《小老鼠打电话》音乐图谱猫和老鼠头饰。

  【活动过程】

  一、听歌曲《打电话》入场

  1、刚才歌曲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呢?那小朋友们打过电话吗?都给谁打过电话呢?(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如果你想邀请你的朋友来家里玩,你打电话时会怎样说呢?老师引导出:喂,喂,你好呀,请你快到我的家。(用图来表示)师幼共同练习打电话。(用轻柔,有礼貌的声音学说)

  2、想一想,你的朋友接到你的电话会怎样说呢?

  引导:好,好,知道了,马上就到你的家。(用图表示)师幼共同联系接电话(干脆,有节奏的声音学说)

  3、师幼共同联系接打电话。师打电话,幼儿接电话。然后互换,幼儿打电话,老师接电话。男孩打电话,女孩接电话。

  二、听说有只小老鼠也想打电话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图片)

  观察提问:

  1、小老鼠在干什么?

  2、手里拿的什么呢?

  3、电话本有什么用处呢?

  三、小老鼠到底是怎样打电话的?我们一起来听听吧。(放音乐)

  提问:

  1、歌曲中的小老鼠在干什么?(出图谱一)

  2、小老鼠打电话找朋友干什么?(出图谱二)

  3、小老鼠是怎么知道朋友的电话号码的?(出图谱三)

  4、小老鼠拨得电话号码是多少?(出图谱四)

  5、小老鼠对朋友怎样说的?朋友是怎样回答的?

  四、这首歌曲的名字叫《小老鼠打电话》老师唱一遍。(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听琴声跟唱一遍。幼儿唱一遍(前奏间奏处点头)

  五、小老鼠的朋友到底是谁呢?老师扮演猫表演

  提问:小老鼠见到猫会怎样?幼儿学一下害怕的表情。请个别幼儿表演害怕的表情。重点练习吱—喵—嘭。

  六、朋友怎么会是猫呢?老师出图谱直接唱最后两句。幼儿听琴声练习最后两句。

  七、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加动作表演唱歌曲一遍。

  八、幼儿带头饰表演歌曲(放音乐)

  九、小结:这首歌曲中的小老鼠太粗心了,打错了电话号码把猫请来了,你说可笑不可笑啊,所以小朋友打电话,做事情要仔细,尤其是119,110,120这些紧急电话不能随便乱打,不然就给自己找麻烦了。

  十、一起到院子做“猫捉老鼠”的游戏结束。

  活动反思:

  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是一首比较欢快、诙谐的歌曲,具有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歌曲内容简单易懂,情节生动有趣。

  对于新歌的教学,幼儿对歌曲的结构和歌曲的内容会出现困难。在活动过程中,我和配班老师,先以情境的方式表演故事情节,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为了帮助幼儿记忆歌词,我制作了图谱,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对不易理解的歌曲内容也迎刃而解了,彻底消除了无目的反复练唱和记忆歌词所带来的枯燥感,使幼儿边看图谱边唱,轻松地记忆歌词。

25、中班音乐优质课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

  尝试夸张的表现小老鼠拖拽泡泡糖的表情和动作,发展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磁带,录音机。

  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

  活动过程:

  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喜欢的有关小老鼠的故事图书或动画片,互相交流故的事或动画片中有趣的情节,如《猫和老鼠》、《舒克贝塔历险记》等。

  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并根据故事情节创编动作。

  (1)听第一遍故事,提问幼儿:

  ①小老鼠悄悄跑出来玩,跑几步就会怎么样啊?

  ②小老鼠是怎样玩泡泡糖的?

  (2)请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表现小老鼠左看看右看看和玩泡泡糖的动作。

  请幼儿欣赏音乐,尝试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1)完整听一遍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幼儿自由表演。

  (2)分段欣赏音乐,并引导幼儿说出两段音乐所表现的不同故事情节。

  段音乐表现小老鼠从洞里跑出来的情景;。屈,老师.教案.网出处。B段音乐表现小老鼠玩泡泡糖的情景。

  (3)引导幼儿分段进行创编活动。提示幼儿做小老鼠跑出洞的的动作时要合拍,表现小老鼠东张西望和被泡泡糖粘住时的表情尽可能做的夸张一些。

  (4)幼儿欣赏教师的表演。

  幼儿和教师共同表演。

  (1)游戏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教师夸张的表情和动作。

  (2)鼓励部分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

  活动评析:

  幼儿们的表演与想象能力很强,可是李一鸣小朋友有点害羞,他不敢上去表演,希望他以后可以大方一点,表演给所有的幼儿看。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26、中班音乐活动教案《小老鼠和泡泡糖》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

  活动过程:

  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旋律。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师: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的动作。;.教.案来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3、师:小老鼠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

  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和张望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是小老鼠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

  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

  四、播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

  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27、中班音乐欣赏教案《小鲤鱼跃龙门》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小鲤鱼跃龙门本是一节音乐律动活动,本次我将音乐律动改变为音乐欣赏,将重难点都放在了感受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方向,设计了本节音乐活动:《小鲤鱼跃龙门》。本来我在手工方面就小有兴趣,日常也会喜欢做一些简单易懂的教具帮助幼儿更好的代入活动当中,于是就制作了一些鲤鱼,龙门,包括海浪的剪影,想将这些元素融入到音乐中,更多的激发孩子的兴趣。

  活动目标

  1.结合绘本故事,感受 A 段悠闲、B 段紧张的对比性音乐特征。

  2.基于情节变化,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轻松与激烈。

  3.在与同伴一起经历小鲤鱼跳龙门的过程中,表现出勇敢、坚持的品质, 体现成功后的喜悦。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学唱歌曲,掌握断顿、欢快和连贯、舒缓的不同演唱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能够区分 AB 段音乐,感受 A 段悠闲、B 段紧张的对比性音乐特征。

  难点:能区分乐段,并根据音乐节奏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轻松与激烈。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听过《小鲤鱼跳龙门》的故事。

  2.物质准备:音乐、幕布、灯、剪影图。

  活动过程

  一、感受与表现 A 段音乐

  1.直接播放 A 段音乐,开始剪影剧,教师拿着鲤鱼剪影随音乐节奏“游动”,

  幼儿感受 A 段音乐。

  (A) 2.讨论 A 段音乐的节奏氛围:

  师:小鲤鱼的心情听起来是怎么样的?(快乐,欢乐)

  3.请幼儿用手模仿鲤鱼随音乐游动,感受音乐的欢快曲调。

  师:那现在我们小手变成小鲤鱼,用你自己的方式跟随音乐节奏,快乐的游泳吧!(A)

  4.请幼儿分享游动方式,鼓励大胆创想,强调乐曲节奏

  师:你们是怎样游动表达小鲤鱼的快乐心情呢?要跟随音乐的节奏哦~(幼儿分享时跟随一个八拍 A 段音乐进行展示)(A 段乐一八拍)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小鱼有的时候表情并不快乐,快乐的表情是什么样的呢?

  5.小结几种不同的游动方式,鼓励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次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快乐氛围。(A)

  师:刚才小朋友们想了很多种方法,有双手游,单手游......那么这一次请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跟随音乐的节奏快乐的游泳。

  二、勇闯龙门,感受与表现 B 段音乐1.引出情景跃龙门

  师:鲤鱼奶奶告诉小鲤鱼一个秘密,传说有一道龙门,小鲤鱼只要越过这道龙门就能变成神龙。但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要经历许多困难,小鲤鱼决定要带我们去试试,你们准备好了吗?

  2.再次出示小鲤鱼皮影剧,随音乐节奏游动,幼儿感受 B 段音乐(B)

  3.讨论 B 段音乐节奏氛围,引导幼儿感受到环境的危险:

  ①师:通过听音乐,你感觉小鲤鱼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里?(危险、害怕) 会有哪些危险,遇到危险该怎么游?(赶紧游、用力游、使劲游)

  ②师:小鲤鱼的心情听起来是怎么样的?(紧张)

  ③师:这时勇敢不怕艰难的小鲤鱼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呢?(幼儿表现) 师:小鲤鱼在游向龙门的过程中,环境很危险,小鲤鱼的心情很紧张,音

  乐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也要跟随音乐的节奏渐渐加快速度。(教师再次跟音乐示范,体现音乐的强弱变化)(B)

  4.清晰音乐,知道要做几次跳龙门动作。

  师:跳龙门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先来仔细听音乐,鲤鱼跃了几次龙门?(播放跳龙门部分音乐,小结:鲤鱼一共跳了 7 次龙门(跳)

  5.师幼合乐表现 B 段

  师:最后一跳我们要卯足干劲,往上跳!危险来临时一定要使劲游,千万别被浪冲走了(B)

  三、齐跃龙门,完整表现音乐

  1.情感升华,幼儿体验成功跃龙门的喜悦和勇敢、坚持的品质。

  师:耶!我们都成功变成了神龙,小鲤鱼们不畏艰辛,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为你们的勇敢点赞!

  2. 以帮助鲤鱼弟弟妹妹为情景完整合乐

  师:家乡的池塘里还有许多小鲤鱼也想成为神龙呢,我们回去帮它们一起跃龙门吧(ABA)

  四、延伸活动:

  备好的幕布灯光和景与鲤鱼的剪影,可让幼儿体验跟随音乐表演“皮影戏”。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通过皮影剧的方式结合音乐,为幼儿对音乐的解读做一个基础的铺垫,同时起到调动幼儿积极性的作用。因为是音乐欣赏,所以重难点都放在了感受音乐节奏和情感的方向,尽可能的利用情景将幼儿带入到 A 段欢乐和 B 段紧张的氛围和情绪中。

  整节活动中,我充分尊重幼儿,尽可能的“退出来”,做孩子们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人。本节活动多数的即兴创造环节,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大胆创想, 比如:小鱼怎样游会更加欢乐,孩子们大胆想象,创造出各种各样我们可能都想不到的动作。又如: B 段音乐危险的氛围下,所有危机都是幼儿想象的,在自己想象的危险中突破危机,会加强孩子们的成就感和喜悦情绪。孩子们设想小鲤鱼被浪冲走、被鲨鱼追、被章鱼缠住、被雷打到等等各种各样精彩的剧情,都是我本身没有想到的,可见孩子的创造力是多么的丰富!不知不觉中丰富的知识,获得情感体验,充分发挥了孩子的自主性,达到活动的预期效果。

28、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棒棒糖》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老鼠和泡泡糖》这个活动的音乐选自外国集体舞音乐,乐曲分为ABC两段,A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B段音乐表现的是小老鼠拉泡泡糖,C段音乐是听到猫叫跑回了家。活动中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设计思路(结合《纲要》)

  泡泡糖幼儿都吃过,通过幼儿熟悉的泡泡糖、小老鼠与韵律活动相结合,让幼儿用自己的现实经验来感受音乐节奏和解决问题,孩子们易于接受;《纲要》指出,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活动最后设计了一个与韵律相结合的游戏活动,增加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其次,活动所渗透的内容--环保,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次活动让孩子通过对音乐的理解、扩展和表达,让幼儿从内心出发,懂得保护环境应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所以这个活动比较适合在中班进行。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知道泡泡糖吃完应该扔到垃圾桶

  动作技能目标能合拍地做老鼠走、看的动作,尝试创编扯不同地方泡泡糖的动作

  情感态度目标能通过模仿小老鼠的动作感受到快乐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活动重难点

  重点是大胆合拍地做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的动作

  难点是引导幼儿夸张地、创造地表演扯泡泡糖的动作

  物质准备PPT、《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

  经验准备有吃泡泡糖或见过泡泡糖的经验

  活动方法集体教学

  活动过程

  活动环节教师活动幼儿活动设计意图

  开始部分谜语导入:眼睛圆溜溜,贼头又贼脑,一头钻进洞,猫叫不出来。

  开始:播放PPT,扮演老鼠先生讲故事,引出与音乐相关的故事1、是老鼠

  2、仔细听故事,通过谜语引出主人公老鼠先生,讲老鼠先生的故事,吸引幼儿兴趣。

  基本部分一、引导幼儿分段探索表现韵律动作

  (一)探索A段音乐

  1.提问小老鼠是怎么走路的?走路的时候还会干什么?引导幼儿做出动作

  2.说出小老鼠走路是有节奏的,用手和图谱引导幼儿打节奏

  3.我们一起跟着小老鼠的节奏学老鼠的动作好吗?带领幼儿跟着节奏做A段模仿动作

  (二)探索B段音乐

  1.小老鼠问如果你们的脚上踩了泡泡糖你们会怎么做呀?

  2.泡泡糖从脚上跑到了手上,老鼠先生很生气,泡泡糖还越扯越大!

  3.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

  (三)探索C段音乐

  1.小老鼠听见了猫叫,会是害怕的还是开心的?

  2.小老鼠吓得不知道怎么办,转了个圈圈才跑回家呢。引导幼儿模仿动作

  二、感受音乐节奏

  我们的音符宝宝也会讲小老鼠发生的故事的哦。边指着图谱边听音乐

  三、跟着节奏做韵律

  小朋友们我们跟着音符宝宝一起模仿小老鼠的动作好吗?

  四、鼓励引导幼儿创编

  我们的泡泡糖可调皮了,除了会从脚上跑到手上,还能跑到身上的哪里去呢?

  跑的地方不一样我们扯得地方是不是不一样了呢?

  跟着音符宝宝再模仿小老鼠吧,这回我们的泡泡糖跑到不同的地方去了哟。

  一、

  (一)

  1.学老鼠轻轻地走路,还会到处看。

  2.看图谱初步感知节奏,用手打节拍

  3.跟着节拍做动作

  (二)

  1.模仿扯泡泡糖的动作

  2.用生气的表情越扯越大

  (三)

  1.模仿害怕的表情。

  2.模仿害怕的转圈圈跑回家

  二、

  完整感受音乐,看老师指图谱

  三、

  跟节奏做律动

  四、

  说出跑到的不同地方并自己创编动作

  幼儿对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需要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小老鼠是幼儿已有的相关经验,知道走路轻轻地,会看有没有老鼠,用故事的形式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和感受节奏。为了让全体幼儿都能得到发展,最后的创编是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域内的,能促进幼儿的发展。

  结束部分游戏环节

  1.请一位小朋友扮演大花猫,别的小朋友都不知道,前面模仿小老鼠一起跟着音乐做律动,猫叫之后开始抓老鼠。

  2.询问小老鼠差点被抓住或者被抓住的原因是?

  3.询问泡泡糖吃完应该怎么做呢?

  我们不能乱扔泡泡糖给别人造成困扰,要学会爱护环境。

  踩到了别人扔的泡泡糖

  应该拿纸包住扔到垃圾桶里

  该音乐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最后渗透环保教育

  延伸活动老师想让我们班小朋友学做小小卫生监督员,让我们学小老鼠一样跟着音乐东走走西看看地去幼儿园其他地方检查吧。

  跟着音乐节奏走出活动室去检查幼儿园哪里乱扔垃圾。在艺术领域中融入环保知识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

  小老鼠和泡泡糖微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本次活动中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在游戏中也感受了音乐节奏,是本次活动的一个亮点。所有的韵律动作都是幼儿自己探索出来,教师主要引导节奏,也符合《纲要精神》。本次活动不足之处在于没有着重介绍音乐分为三个部分,只是说了动作分为三个部分,如果提前说一下音乐的分段,幼儿会更容易理解。

29、幼儿园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学设计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随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到处张望的动作。

  2.尝试运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与同伴游戏的乐趣。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

  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1.经过剪辑和处理的音乐、音效;小老鼠和大花猫的头饰。

  2.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

  活动过程

  课前学习活动设计:

  通过创设“小老鼠上灯台偷油”的情境,引导幼儿学会朗诵改编的

  童谣。

  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能有节奏地边说《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边模

  仿小老鼠的动作行进走。通过经验迁移讨论小老鼠走路、偷偷地到处张

  望等生活习性和特征。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

  一、以游戏导入,边说童谣边游戏,初步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上灯台”边玩游戏进入场地并逐渐过渡到乐曲旋律,向幼儿渗透 A 段乐曲的节奏。

  二、创设游戏情境,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四处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的动作并根据提示进行合拍练习。

  提问:大花猫睡着了,我们应该怎么走才能不把大花猫给吵醒?小结:小老鼠要走的既要轻、又要快,才不会把大花猫给吵醒。

  2.引导幼儿讨论老鼠张望的动作并根据提示进行合拍练习。

  提问:小老鼠只是低着头悄悄的走可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走的既要轻、又要快,还要上下、前后、左右多仔细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3.唱旋律带领幼儿边听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逐渐过渡到乐曲旋律进行合拍练习。

  4.由旋律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在情境中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1.播放“下滑音”的音效,引导幼儿讨论、猜想:偷油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儿,会发生许多的危险,猜一猜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遇上什么麻

  烦了?(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做的陷阱,小老鼠中计了。

  2.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我们怎样才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启发全体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出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并请幼儿作示范。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伴随着音乐师幼一起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四、完整倾听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1.师幼完整倾听乐曲,感受乐曲的音乐旋律、形象及情节。

  2.增设“大花猫”角色,激发幼儿游戏兴趣。

  3.教师来选一名幼儿扮演猫,并强调游戏规则,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4.和幼儿互动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课后延伸活动设计:

  1.在表演区或音乐区继续玩游戏:投放相关头饰,并增加角色人数

  或其他情景提高游戏难度及趣味性,吸引幼儿继续创编游戏情节,拓展

  游戏玩法。

  2.也可以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游戏。

  教学反思:

  小朋友们参与的积极性都很高,小老鼠、泡泡糖都是他们很熟悉的对象,并通过语言“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表述,让幼儿更好地掌握第一段的节奏特征,再加上故事的描述和老师夸张的表现,小朋友在听第二段音乐时非常投入,动作也很夸张,惟妙惟肖地将音乐表现了出来。活动结束时关于对泡泡糖的处理,培养了保护环境的意识。

30、幼儿园中班音乐教案《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反思

  ◆音乐游戏内容:

  乡下老鼠进城去看望城市老鼠,他壮着胆子,穿过田野,来到了城市,这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她感到很陌生,也有点害怕,于是小心翼翼地沿着墙角走:“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左看看,右瞧瞧,1234567。”终于来到城市老鼠的家,哇!这里的食品真多呀!各种蔬菜、水果、面包、香肠、奶酪、黄油……让人看得口水都流出来了。乡下老鼠和城里老鼠不客气地吃起来。突然“喵一了二声,猫来了,老猫往这边扑,老鼠往那边躲,最后老猫用语言“画个圈圈定住你”将他们变成了木头老鼠。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会玩“躲闪、定住”游戏,感受乐曲中表现出来的紧张气氛。

  2、随音乐尝试合拍地表现乡下老鼠进城的忐忑不安、快乐、紧张、安静的情绪。

  3、体验听音乐做游戏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借助已有经验、图片和老师的提问,理解并记忆歌词。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听过音乐《忐忑》和故事《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

  材料准备:剪辑好的《忐忑》音乐、老猫头饰一个。

  【活动过程】

  1、回忆故事内容,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师:还记得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吗?城市老鼠告诉乡下老鼠城市里有什么呢?

  2、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结构,学习将音乐与故事匹配。

  师:这首歌曲反映了乡下老鼠进城的心情。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城市是不是像城里老鼠说的那样乡下老鼠进城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3、熟悉A段音乐,并随音乐大胆用动作表现。

  (1)感受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时的忐忑心情。

  师:你们知道乡下老鼠进城时怎么走的吗?谁能用动作告诉我。

  (2)引导幼儿感受并表现音乐中乡下老鼠进城的狂欢。

  4、感受B段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1)感受音乐,讨论如何躲避老猫的抓捕。

  (2)明确游戏规则。

  (3)听音乐玩“躲闪、定住”游戏。

  5、听完整音乐玩游戏,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节教学活动,在设计和安排上能科学有效的完成活动目标,大量的材料都来源于孩子和家长的收集。通过欣赏城市图片和乡村,引领幼儿去了解另一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孩子的表演是整堂教学活动的亮点。

31、幼儿园教案中班音乐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反思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

  活动过程:

  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旋律。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师: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的动作。

  3、师:小老鼠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

  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老鼠走和张望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是小老鼠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

  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

  四、播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小老鼠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

  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32、幼儿园中班艺术活动《小老鼠与泡泡糖》音乐教案反思

  设计意图

  泡泡糖是小朋友们非常喜欢的零食,既然他们那么感兴趣,为此我选用此次活动《小老鼠与泡泡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展现着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以及游戏对儿童学习的重要性。

  活动目标

  1.根据乐曲旋律合拍的做老鼠走路左右张望的动作。

  2.较形象夸张的做出小老鼠吹泡泡糖的动作,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3.发挥想象力,学做其它小动物走路、踩到泡泡糖的样子。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泡泡糖粘在身体各部位的动作。

  难点:发挥想象力,学做其它动物走路、踩泡泡糖的样子。

  活动准备

  1.课前玩过泡泡糖,对泡泡糖的粘性有感性的认识。

  2.音乐、图谱。

  活动过程

  (一)、师幼儿念儿歌进场。

  师:现在,老师要请小朋友学一学小老鼠的样子进入活动室,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二)、活动导入

  1、出示小老鼠玩具和泡泡糖激发幼儿兴趣。

  师:刚才我们唱了一首什么儿歌?今天老师也带了一只小老鼠来,除了小老鼠,还有一颗泡泡糖。

  2、请小朋友带问题听音乐

  师:现在请小朋友听音乐,动脑筋想一想小老鼠和泡泡糖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出示图谱

  师:老师把这件事情用图画的方式记录了下来,小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是怎么回事

  (四) 、分段倾听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

  1、观看图谱,听A段音乐,学会合拍地做小老鼠走。

  师:有一只调皮的小老鼠偷偷跑出来了,它在路上走走走走,看看,走走走走,看看看,走走走走,看看,走走走走,看看。

  师:小老鼠它怎么走、怎么看?(轻跳走,左看右看)邀请请个别小朋友表演小老鼠怎样走,请小朋友跟音乐学一学动作。

  1观看图谱,听B段音乐,做老鼠踩到泡泡糖,夸张的音乐。

  师:小老鼠走着走着,突然踩到了泡泡糖,请小朋友猜一猜小老鼠会怎么办?(用力拉、使劲拉)

  3、引导幼儿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

  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在身体的什么地方呢?自由讲述表演。.幼儿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师:让我们把粘在这些地方的泡泡糖拽拽看。

  4、.教师总结几个有代表性的动作按顺序表演和幼儿听音乐做拉泡泡糖的动作。

  5、.师:小老鼠拽呀拽,可是怎么也甩不掉,你们猜小老鼠是怎样挣脱泡泡糖,回家了呢?一起来看一看接下来发生了什么?

  6、.看图谱,听C段音乐,学小老鼠回家的动作。

  这时候,来了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吓得使劲一拉就跑回了家。

  (五)完整感受乐曲并进行游戏。

  1幼儿跟图谱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2、幼儿一起完整跟音乐表演故事一遍。

  (六)幼儿自由创编。

  1.师:我们除了可以用小老鼠来表演,还可以用什么动物来表演?幼儿说一说。

  2、幼儿自由选择动物跟音乐来表演。

  (七)结束活动

  师:泡泡糖乱扔的话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我们得把泡泡糖包起来丢进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幼儿都能够学习小老鼠踩泡泡糖的样子。活动中不但培养了孩子的反应能力及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孩子的想象能力。

33、幼儿园说课稿《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音乐欣赏教案反思

  怎诙谐幽默的音乐活动让小朋友学会表现自己,并从快乐的游戏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节课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活动设计】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幽默、诙谐的乐曲,形象突出。它分为AB两段,A段表现小老鼠走,B段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A、B两段融合在一起较好地表现了小老鼠可爱、调皮的有趣形象。因此,设计本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游戏情境,熟悉乐曲,用自己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小老鼠、泡泡糖这些来自生活的又比较熟悉的对象,从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感受音乐的魅力,丰富情感体验,提升艺术表现力。同时,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4—5岁幼儿的特点以及他们的表现欲望,根据中班幼儿艺术活动的目标,结合新《纲要》中艺术活动的目标,从而把本次活动的目标确定为:

  1、尝试用有节奏的语言、动作结合音乐大胆地表现小老鼠走、拉泡泡糖的可爱形象。

  2、在表演中体会音乐游戏的快乐,并从中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3、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6、感受音乐节奏,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活动,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玩过泡泡糖的经验、音乐、PPT。

  【重点难点】

  1、能结合音乐有节奏地学小老鼠走。

  2、大胆、夸张地表演拉泡泡糖。

  【活动教法】

  新《纲要》艺术领域指导要点中指出:教师的作用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因此,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发挥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根据幼儿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积极创设语言环境、游戏化情景,大胆充分地运用丰富夸张的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针对这次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和幼儿的实际情况,在活动过程中应用了故事法、游戏法、示范法、发现法、问题法、激励法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活动学法】

  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引导、提示,让幼儿积极地参与模仿,愉快地参与游戏,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去创编动作,并指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用有节奏的语言和动作,帮助自己表演。

  【活动过程】

  一、暖身活动。

  谜语来导入整节课堂,活跃氛围,让幼儿首先拥有一份愉快的心情。此环节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为解决第一个教学难点做了铺垫。

  二、欣赏故事《小老鼠和泡泡糖》

  韵律活动就是用有节奏的动作、姿态结合音乐去表现音乐形象。首先,教师用故事导入法,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姿态将一个有趣的故事展现给孩子,让幼儿对将要表现的音乐形象和音乐背景有了一定的了解,引起了幼儿的注意力。

  三、随音乐玩游戏:小老鼠和泡泡糖。

  在幼儿的注意点上,教师一句“现在,我们就变成这只可爱的小老鼠,一起到草地上看热闹去吧!”随即引发了幼儿的表现欲,满足了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并初步完整地感知了音乐。

  四、探索A、B段动作。

  本次活动的重难点之一就是在A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走的有趣动作,因为音乐是三拍子,又比较快,这给孩子的表演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采取了运用语言线索的对策帮助幼儿记住动作,为A段音乐配上了“小老鼠,东跑跑,西看看”的儿歌,以此来解决教学障碍。同时,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这个动作,提问“小老鼠说到哪个字的时候停下来看的?”把动作进一步细化,活动的重难点之二是对B段音乐拉泡泡糖的表演,教师有意识地让幼儿观察教师、同伴手、面部表情的变化,引导幼儿怎样用夸张的动作表演用力拉泡泡糖,同时,为了避免拉泡泡糖动作的单一,引导幼儿对泡泡糖到处粘的现象进行大胆创新动作。在A、B段动作的探索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通过模仿、思考、相互学习,从徒手练习到配乐表演,逐步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遵从了循序渐进和启发开放的原则。

  五、完整表演。

  在完整表演的过程中,每一遍表演教师都给幼儿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知不觉中幼儿提高了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在表现音乐形象的同时,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宣泄的满足,把活动推向高潮。在活动中,结合了环保教育,幼儿在表演的同时,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活动虽然结束了,但从中还可以延伸出更多具体的环保主题,生成更有价值的系列活动。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M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34、幼儿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中班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小老鼠和泡泡糖》是一首欢快、幽默的乐曲,节奏特点非常鲜明,极具游戏性,适合幼儿欣赏、感受、创造、表现。本次活动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巧妙地将小老鼠上灯台》)的主要内容与 A 段乐曲的节奏融合,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引导幼儿体验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多感官欣赏音乐,学习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摆脱泡泡糖的情景。

  2.能根据乐曲旋律表现小老鼠走、张望、拉泡泡糖的动作。

  3.主动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幼儿听过《小老鼠上灯台》的童谣,改编童谣并带领幼儿说唱。

  2.《幼儿素质发展课程・音乐》CD。

  活动建议:

  一、出示小老鼠与灯台的图片,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提问:这是谁?它在干什么?请你仔细听音乐,猜一猜在小老鼠身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二、完整播放音乐,引导幼儿用动作、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和左右张望的动作。

  1.请幼儿欣赏音乐,说一说自己的初步感受。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感觉小老鼠在干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

  2.创设情境,引导幼儿讨论、创编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提问: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小老鼠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么走?小老鼠边走边看时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快速地、悄悄地走,还要上下、左右、前后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3.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按节奏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4.请幼儿跟随音乐完整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表现小老鼠的机敏。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小老鼠“掉落”的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提问:这是什么声音?小老鼠要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一块大大的、黏黏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计,小老鼠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用胳、牙齿、眼睛等身体不同部位做夸张的动作或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提问: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怎样把泡泡糖快点儿从身上拉下来?引导幼儿边说边表现“粘”、“拉”的动作。)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四、组织幼儿玩“小老鼠和泡泡糖”游戏,鼓励幼儿大胆表现音乐形象,提醒幼儿遵守游戏规则。

  1.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2.增加“大花猫”角色,增强游戏的趣味性。

  教学反思:

  幼儿由于事前对教材分析比较透彻,对重点和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所以活动开展得还是比较顺利,幼儿在表演小老鼠的“走、看”和“拉泡泡糖”时能积极参与,表演得很还比较到位,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也做得比较好,虽然幼儿有些兴奋,但在老师的提醒下也还是能“收得住”。

35、中班音乐教案《郊游》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郊游》打击乐演奏是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通过打击乐教学能帮助幼儿掌握乐器的演奏技能并发展节奏感。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

  活动目标:

  1、听音乐用准确的语言演唱歌曲。

  2、听音乐看图谱,尝试用不同颜色、不同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3、能够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体验合作的快乐。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不同的动作表示音乐节拍

  难点:根据图谱选取合适的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准备

  1、图谱课件、歌曲《郊游》、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

  2、木鱼、摇铃、铃鼓按照幼儿人数各三分之一。

  活动过程:

  1、律动《头发肩膀膝盖脚》导课。

  小朋友们好!今天婷婷老师与你们一起玩一个音乐游戏,看谁能听着音乐正确的做出动作。(放《头发肩膀膝盖脚》音乐,与幼儿一起做动作) 2、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们认真听,看里面都唱了什么?

  提问:刚才在歌曲里你都听到了什么?谁能说一说?

  提问后老师总结: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在 PPT 上,我们一起看一下,这两个字叫“郊游”,小朋友说一遍。(郊游)请问郊游是什么意思?小朋友回答后老师总结:对,就是出去玩。你们看(PPT2)图片上的人都是在郊游。

  3、ppt3 老师把这首歌曲带过来了,它的名字是——, 这次我们跟着音乐小声的唱一下吧。

  这里面有几个地方不太好唱,谁能说出来?重点学习附点音符歌词(我们小手拉小手、白云悠悠、阳光柔柔)的唱法。

  4、我们看(PPT4),这是一张图谱,在这张图谱上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和第三行一样)这首歌曲可以分为三段,第一段和第三段一样,我们可以把他们称为 ABA 型。小朋友想一想,这张图谱与歌曲中的歌词会是怎样对应的呢?大家再来听一遍音乐。

  谁能说出这张图谱是怎样表达歌曲意思的?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看着这张图谱来唱歌?谁愿意上来指着图谱跟着音乐唱一下?

  5、小朋友看,这也是一张图谱(PPT4),我们能不能听着音乐、看着图谱打出好听的节奏呢?小朋友说用什么打?怎样打?遇到这样的符号打不打?怎么办?

  听音乐,可以全部拍手打一遍。全部踏脚一遍。

  问:你们在图谱上发现了什么(颜色不一样),我们在打节奏的时候可不可以换用不同的方式打?怎样打(绿色用手、红色用脚),跟着音乐打两遍。

  6、PPT6,根据你们刚才打的,老师又增加了难度,你们看一下这张图谱,我们可以用几种方式打节奏?怎样打?(尝试一遍)

  如果用乐器来打节奏,你们认为用什么比较合适?老师今天准备了木鱼、摇铃、铃鼓,你们认为它们分别可以代替我们的哪个动作?

  发乐器,跟着音乐打节奏(2-3 遍)

  7、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名字是——,小朋友会打节奏,会唱歌不会?请轻轻的放下乐器,我们一起唱着歌区校园里玩吧。

  8、结束课堂。

  活动总结

  在这次活动中,由于整个活动设计的结构设计比较完整,思路清晰,通过引入、让幼儿发现歌曲的动作节奏、引导幼儿看图谱表现等等循序渐进地递进,所以活动中相对较为紧凑,幼儿整体地掌握情况比较好。活动是初步地探索、学习有控制地演奏乐曲,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而因为是第一课时,在今天的活动中只给了幼儿固定的一种打击乐器演奏,不象平时让幼儿更换不同的乐器演奏,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在下次的打击乐活动中应放手让幼儿创造,可以让幼儿多看图谱探索,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编奏的主体。

36、中班音乐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获奖教案

  设计意图

  在中班幼儿的眼中小老鼠代表着机灵、活泼又可爱的形象,本节音乐律动活动《小 老鼠和泡泡糖》中,我和幼儿通过讲故事、伴随音乐节奏一起练习各种各样有趣、夸张的动作、合作创编动作等等,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使幼儿掌握节奏并培养幼儿的

  音乐表现力。

  活动目标

  1、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老鼠走路、左右张望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2、尝试大胆、夸张地表现小老鼠的表情和动作.

  3、喜欢和同伴愉快的进行音乐游戏。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根据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做小老鼠走路、东张西望以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发现让幼儿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走对中班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失去了小老鼠诙谐动物形象的特点,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将活动重点放在能根据音乐合拍做小老鼠停下来东张西望的动作表演)

  难点:尝试配合夸张的表情来表现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

  活动准备

  1、生活中了解泡泡糖有粘性的特点;复习童谣《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和泡泡糖》教师教学资源、音乐课件、图谱。

  3、老鼠头饰、皮筋、老鼠洞。

  活动过程

  一、通过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引出本次活动主题。

  (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

  (一).老师和幼儿一起伴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边做动作边进入教室。音乐结束,幼儿到自己的座位上坐好。

  (二).教师:小朋友们,刚才我们随着《小老鼠上灯台》的音乐来到了教室里面, 今天小老鼠除了上灯台还发生了更有趣的事情小朋友们想不想知道呀?

  幼儿:想。

  教师:好的,那接下来先请小朋友们来听一段音乐,听完了音乐小朋友们猜猜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

  (三).教师播放《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幼儿安静听音乐并思考。

  教师:音乐已经听完了,接下来,请小朋友们来回答一下你从刚才的这段音乐里, 感觉到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幼儿自由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想了这么多有趣的故事?那小老鼠和泡泡糖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音乐动画,教师讲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老鼠妈妈睡着了,小老鼠偷偷跑出来玩,它怕被猫发现,跑几步就停下来左看看右看看,突然它踩到一个粘乎乎的东西,哎呀!它拽呀拽!可是越拽越长,粘到手上、头上、腿上到处都是,最后像绳子一样把自己捆了起来,喵,不好了猫来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地滚回了家。

  教师:听完了故事,那接下来我们来模仿一下小老鼠偷跑出门时动作。

  二、欣赏音乐《小老鼠和泡泡糖》,帮助幼儿理解音乐节奏并创编动作。

  (一).教师带领幼儿完整的欣赏音乐,并边听音乐边模仿小老鼠的样子做动作。(小老鼠走路的样子、东张西望的样子,被泡泡糖黏住的样子)

  (二).分段欣赏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分段学做动作。1.播放 A 段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根据 A 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 PPT 图

  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在刚才 A 段的音乐中,小老鼠在妈妈睡觉时偷偷跑到外面去玩,怎样是偷偷地走出去?(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偷偷走出去”的动作)那走出去以后小老鼠怕被大花猫发现它,就要东张西望的,(教师边说边引导幼儿模仿“东张西望”的动作),教师引导幼儿学做“东张西望”的动作时注意着重表现出东看看西看看的样子。

  2.播放 A 段音乐,教师和幼儿完整的表演动作。

  教师:哦,原来小老鼠走路的步伐是这样的“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教师师范小老鼠走的节奏)小老鼠东走走西看看是向一个方向看还是向两边看?(两边看)那它是边走边看还是走几步停下来看?在说哪个字的时候停(引导幼儿按节奏做动作)在说西的时候用不用看?看了几次(两次)谁来走走看?

  3..播放 B 段音乐和 PPT,并引导幼儿根据 B 段音乐表现的故事情节以及 PPT 图片的画面学做动作。

  教师:小老鼠走呀走,不小心踩到了泡泡糖,这可怎么办啊呀?当然是用力地拽呀, 怎么拽呢?(给小朋友一人拿一根皮筋,用手拉一拉皮筋,感受一下什么是“用力拽的感觉)

  感受完皮筋后,教师引导幼儿学做大花猫来了,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老鼠洞的动作。

  三、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完整的进行表演。

  (一).幼儿戴好小老鼠头饰,听音乐坐在椅子上跟随老师从头到尾进行表演。(表演结束后,教师总结表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加以提醒,重点关注幼儿是否按照音乐节奏做动作)

  师:刚刚小朋友做的都很形象,在出来走的时候都知道停下来看看,拽泡泡糖的时候也很用力把泡泡糖拉的很长很长,下面我们一起来听音乐,小朋友在小椅子上学学小老鼠,我要看看哪只小老鼠最机灵。

  (二).第二遍表演,教师和幼儿离开椅子,站在教室里听音乐进行表演,表演到结尾处,小老鼠”叽里咕噜“滚回洞里时,教师带领幼儿跑回到小椅子上坐好。(站着表演时,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时要表现的更夸张一些)

  (三)第三遍表演,教师请幼儿听音乐自己创编动作,并随时注意提醒幼儿创编动作时要按照音乐节奏进行创编,教师巡回指导。

  (四).师:想不想玩这个游戏?这里有好多小老鼠,赶快找一个你喜欢的带上吧! 李老师来当一只大老鼠,老鼠宝贝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玩这个游戏,走的时候要注意停下来看看,别被猫发现啊!我们用小椅子来当我们的家吧!

  师:听音乐!注意哦!妈妈没睡着不能出去玩。(引导幼儿注意前奏)

  3、第三遍表演:引导幼儿夸张的表演拽的动作(钻山洞)

  师:有没有被猫捉住啊?你们真是太聪明了,刚刚我发现有的小老鼠拽的力气可真大啊,谁还能用更大的力气来拽泡泡糖,你觉得使劲拽泡泡糖的时候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这回我们要用最大的力气把泡泡糖拽下来好吗?

  这次大老鼠带你们去洞里玩吧?到洞里玩的时候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推不能挤,做一只文明的小老鼠好吗?(再次强调前奏:音乐会告诉我们老鼠妈妈什么时候睡着了)

  (四).第四遍表演,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师扮演大花猫,幼儿扮演小老鼠,在表演过程中幼儿自由创编动作,教师随时关注幼儿表现。

  四、活动延伸

  (一).教师: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今天呀,我玩的非常的开心,因为我们听了音乐,玩了小老鼠和大花猫的音乐游戏,小朋友们开心吗?(幼儿回答)

  教师:小朋友们说得非常好,和老师和同伴在一起听音乐做游戏真是一件太快乐的事情了。今天的活动我们就进行到这里,晚上回家以后小朋友们可以给爸爸妈妈讲一下《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故事,然后教爸爸妈妈做这个音乐游戏,好不好?(幼儿回答)

  (二).播放《小老鼠上灯台》音乐,教师和幼儿伴着音乐边做动作边离开教室。

  草地上为什么会有吃剩的泡泡糖呢?如果乱扔泡泡糖会有什么影响呢?那吃完应 该扔到哪里?(幼儿回答)对了我们要把吃剩的泡泡糖用纸包裹好扔进垃圾桶里, 这样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环境。还有一点老师要提醒你们,在吃泡泡糖的时候不能将泡泡糖吞掉,那样会很危险的哦!你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做?那除了吃过的泡泡糖,还有什么会破坏我们的环境?好了,我们现在就到外面将影响环境的垃圾都捡

  到垃圾桶里去吧!(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走去。)

  活动总结

  本节活动中,教师运用夸张的动作来演示泡泡糖的粘性,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游戏的内容,以及更好的掌握了音乐。活动中教师灵活运用了提问技巧,有效地引导幼儿理解动作,以更好的帮助幼儿掌握每个动作。孩子们在诙谐幽默的乐曲声中嬉戏、理解、融入音乐情景,玩的不亦乐乎,特别是对泡泡糖的粘性有很丰富的表现力,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在活动中我特别注意要关注全体,有针对性的教学,对内向、不爱表现的幼儿给于积极的引导、互动、带动效果好。

37、获奖教学设计中班音乐《小老鼠与泡泡糖》

  小老鼠和泡泡糖教案,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包含设计意图,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准备。详细教案怎么写?免费给大家分享,欢迎阅读!

  设计意图

  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我将故事情节赋予音乐让幼儿感受、模仿、探索来表现音乐。在活动中不但学会听辨不同旋律、感受不同节奏,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

  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

  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 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 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 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 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

  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

38、幼儿园比赛课教案设计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39、山东省幼儿园教师优质课评选活动教案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中班韵律活动《小老鼠和泡泡糖》

  教学理论依据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实施策略

  1.把握教材,合理改编。

  乐曲《小老鼠和泡泡糖》为6∕8拍、AB结构,A段中的八分音符具有欢快、跳跃的音乐特点,B段中九拍的连音及旋律的模进使人略带紧张,与小老鼠机灵、警觉、可爱的音乐形象恰好相符。但两段乐曲长度略显短促,于是我将A段和B段的音乐做了适当的延长,并在两段乐曲中间增加了一个“掉落”的音效,缓解了从A段乐曲转到B段乐曲时紧张、突兀的感觉,为幼儿随音乐表现小老鼠的音乐形象做了必要的准备。

  2.改编童谣,巧妙铺垫。

  幼儿对《小老鼠上灯台》这首经典童谣耳熟能详,教师提取其中主要内容巧妙地将它和A段乐曲的节奏相吻合,既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参与兴趣,又降低了幼儿学习节奏的难度,对小老鼠走和张望的节奏合拍也做了铺垫。

  3.剖析要点,抓住神韵。

  为了让幼儿表现小老鼠悄悄走、偷偷看、用力拉泡泡糖的动作,教师紧紧抓住“轻轻走没有声音、眼睛盯住不动、咬紧牙、攥紧拳”等动作要点,引导幼儿讨论剖析,帮助幼儿理解并进行表现,达到神似和夸张的效果。在拉泡泡糖的过程中,幼儿对九拍的节奏不容易掌握,教师及时借助声势的引导,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并进行表现。

  4.由慢到快,循序渐进。

  为了落实走、看这两个重点动作的合拍,教师采用由慢到快、由说唱童谣到旋律跟进,循序渐进,步步递进地将节奏、乐曲、动作融为一体。

  5.游戏中韵律,韵律中游戏。

  无论是乐曲的音乐形象,还是乐曲本身,都具有很强的游戏性。同时也为了避免韵律活动的单一、枯燥,教师将游戏自然融入,在游戏中完成韵律动作的合拍,在韵律活动的合拍中又有游戏的愉悦和轻松。隐藏的猫和大松紧带的巧妙运用,更为提高游戏的趣味性增添了重要一笔,也为幼儿保持长久的游戏兴趣埋下了伏笔。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

  2.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3.体验游戏带来的愉悦。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教学准备

  改编童谣《小老鼠上灯台》并带领幼儿说唱;经改编、剪辑的音乐、音效;松紧带一条。

  教学重点

  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教学难点

  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教学过程

  1.说唱童谣,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教师带领幼儿边说童谣“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下 不 来 0︱小老鼠 上灯台︱偷 油 吃 0︱小老鼠 上灯台︱滚 下 来 0︱”,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 XXXXXX︱▏Χ Χ Χ 0 ▏的节奏。

  2.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老鼠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引导幼儿讨论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小老鼠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在屋子里藏有一只大花猫,小老鼠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小老鼠只是悄悄走不行,还得边走边看,应该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老鼠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还要上下、左右、前后四处看一看,才不会被大花猫发现。

  (2)带领幼儿边说童谣边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动作合拍练习。

  (3)由声势练习自然过渡到乐曲跟进,完整地进行老鼠走、张望的合拍练习。

  3.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

  “这是什么声音?”

  “小老鼠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小老鼠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计,小老鼠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身体等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讨论:“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老鼠的哪里?”

  “怎样把泡泡糖快点从身上拉下来?”

  小结:拉泡泡糖时,胳膊硬硬的,拳头攥得紧紧的,眼睛、嘴巴、身体都要用力。

  (3)带领幼儿在乐曲伴奏下,夸张地表现小老鼠拉泡泡糖的情景。

  4.播放完整的乐曲,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5.指导幼儿在乐曲的伴奏下玩“小老鼠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老鼠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6.增加“大花猫”角色,韵律中玩游戏,在放松和愉悦中结束活动。

40、中班儿谣《泡泡糖》教学设计与反思

  思路:幼儿都喜欢吃糖,尤其喜欢可以吹出泡泡的糖。在幼儿的世界里,泡泡糖是好吃又有趣的。结合幼儿已有的对泡泡的认知经验,利用泡泡糖粘粘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个音乐活动,引导幼儿感受2/4节拍音乐的特点。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开发肢体意识,体验创造的乐趣。

  2、熟悉儿谣,并能边念语词边做动作。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二、教学准备:

  道具:挂图P1、布球、甜甜圈

  乐器:鼓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熟悉儿谣。

  2、难点:开发肢体意识,进行嚼、粘、吹的肢体造型创造。

  四、教学队形:

  坐位:半圆形。

  站位:两排面对面、四散。

  五、教学过程:

  1、暖身活动。听鼓声律动,感应音乐的动与止。(主要训练幼儿立即反应能力)

  鼓声:拍手到处走。

  反思:暖身活动的目的是训练幼儿倾听和反应能力。为下面活动听音乐学习儿谣做准备。

  2、故事引导: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精灵王国,里面住着许多许多精灵。精灵王国的国王的生日就快到了,大家忙着为他准备礼物。我们来认识这些小精灵(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绿色的是贪吃小精灵,大眼睛的是好奇小精灵,紫色的是开心小精灵)。爱吃精灵、好奇精灵还有开心精灵也想送礼物给国王,送什么礼物好呢?(与幼儿互动)

  反思:老师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把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主题上了。说到生日礼物,幼儿都纷纷猜测精灵们会送啥礼物呢?苹果、香蕉、可乐、饼干、芒果、荔枝等等七嘴八舌地,多数孩子都提到送糖,我想,孩子们也爱吃糖吧。

  3、泡泡糖肢体与造型游戏——嚼、粘、吹。

  1)嚼泡泡糖——布球。

  l引导语:爱吃精灵最贪吃,它想送的礼物甜甜的,可以嚼很久但不能吞。我们来听听它送了什么礼物。

  l欣赏第一遍音乐,说出爱吃精灵送的是泡泡糖。引导幼儿学爱吃精灵做各种贪吃状……

  l引导幼儿想象除了嘴巴还有什么地方还可以做咀嚼状?(下巴、肩膀、膝窝、手抓捏布球、两指、五指捏布球等。幼儿做肢体创编时,教师清念语词配合动作。)

  l听第二遍音乐,幼儿照拍子念语词做各种咀嚼状。

  反思:此环节是解决本活动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欣赏让幼儿知道“泡泡糖”可以变成各种形状,这引起了小朋友学习的极大兴趣。刺激孩子们都积极扮演“爱吃精灵”嚼泡泡糖,幼儿充分利用肢体如下巴、腋窝、肚子、膝窝、手抓捏布球)感应拍子,幼儿兴趣很高,一边听音乐一边笑着玩。老师在解决重点时是一步一步来完成的。

  2)吹泡泡糖——玩具圈。

  l引导语:好奇精灵最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它想送的礼物可以吹,但不是气球。(引导幼儿猜出好奇精灵送的是什么礼物。)

  l引导幼儿拿甜甜圈当成望远镜、方向盘……

  l听第三遍音乐,幼儿用甜甜圈碰双膝,轮拍念语词,于间奏部分做吹泡泡状。

  4、引导语:那我们把泡泡糖送给国王吧!师生听音乐边唱边结束活动。

41、中班美术教案《好妈妈美发屋》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由于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绘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妈妈在宝贝们眼里永远是最美丽的,经常会在孩子们的谈话中听到他们在讨论,自己的妈妈今天又换了什么发型,因此我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纸艺造型的美。

  2.能用纸创意制作不同造型的头发。

  3.尝试运用撕、团、揉、搓、卷等方法来感受妈妈的美。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通过运用撕、团、揉、搓、卷等方法来感受妈妈的美。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知道头发长在额头上,注意粘贴的位置。

  活动准备

  1.报纸、皱纹纸、手揉纸、彩纸、牛皮纸若干。

  2.好妈妈美发屋 PPT、每位幼儿妈妈的照片、轻音乐。

  3.假发、胶棒、画好的妈妈的面孔、纸盒、作品展示绳。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教师扮演魔术师,现场为另一位老师变换发型

  教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好不好?我们把某某老师的头发变个样子。”

  引导幼儿说出老师之前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变完后又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图片,语言描述

  出示妈妈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妈妈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这是谁的妈妈?你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3.变换发型

  用软件现场给妈妈换个发型,激发幼儿的制作欲望教师:“你们想不想给自己妈妈也换个发型呢?”

  4.探索制作

  探索头发的不同制作方法,并提出注意事项

  教师:“小朋友们想一想,要想制作长头发应该把纸撕成什么样子?要想制作短发应该把纸撕成什么样子?要想制作卷发呢?”

  教师:“想一想我们的头发长在哪里?所以做制作过程中注意不要把头发粘到眼睛上或者眉毛上。并且要保持桌面卫生,不用的废纸要放在小盒子里。”

  5.创造体验

  鼓励幼儿按意愿自选长发,短发,卷发制作不同造型的头发并创意粘贴,教师观察并指导个别幼儿。

  6.欣赏作品,交流分享

  教师:“请小朋友把你的作品夹到妈妈的照片下面,比较一下你制作的发型和妈妈以前的发型有何不同。”

  活动总结

  由于中班孩子年龄较小,他们的绘画能力有一定的局限,不能更好的表现创意的发型, 因此我设计运用各种各样的纸来表现妈妈的头发,尝试运用撕、团、揉、搓、卷等方法来帮助妈妈创意发型,更符合中班孩子的学习特点。

  活动中,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深深的吸引着幼儿,让幼儿感受着不同发型的美,为幼儿创意发型做好充分准备。即便是这样,在制作时个别幼儿还是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我能够及时帮助他们。我还发现个别幼儿把头发贴在了妈妈的耳朵上,我意识到这是自己在幼儿制作前没有很好的让幼儿观察头发生长的地方,于是及时引导幼儿把头发贴在合适的地方,让妈妈会变得更美丽!活动中他们一边制作一边和旁边的孩子交谈自己为妈妈设计的发型,乐在活动中……

  整个活动我还以魔术的形式贯穿,让孩子沉浸在魔法的氛围中,用充满魔法的小手为妈妈设计发型,目标基本完成。

42、中班音乐教案《小老鼠与泡泡糖》主题教学设计反思

  《小老鼠与泡泡糖》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形象突出,更让幼儿在活动中夸张、大胆的进行表现。同时鼓励幼儿勇于探索,将韵律游戏与表演融为一体,自信的展示自己,体验韵律活动带来的快乐。音乐会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目标

  1.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2.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3.愿意大胆表现体验韵律活动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重点难点

  重点:认真倾听音乐,能听辨 A、B 段的音乐,感受不同节奏。

  难点:能合节拍地用各种动作进行表演。

  活动准备

  1.《小老鼠和泡泡糖》音乐、光盘

  2.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

  边听音乐《动物模仿操》边模仿小动物走路,然后坐到自己的位置上。教师:我们开着小火车要出发到动物王国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欣赏

  请幼儿倾听 A 段音乐,欣赏教师表演,感受 A 段音乐旋律。

  三、模仿

  1.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教师边说儿歌边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让幼儿猜测, 请小朋友模仿小老鼠玩耍的动作,并能按照节拍模仿小老鼠走路。

  教师:谁愿意来学一学这只小老鼠啊?(教师哼唱音乐)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感受老鼠心情,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走、玩耍的动作,根据节奏用身体的各部位打节拍。如:拍手、拍肩膀等。

  3.听音乐,进行表演。

  教师:调皮的小老鼠是怎么玩的?请你来学一学。四、再次欣赏

  播放 B 段音乐,教师表演,想象小老鼠摔跤的造型及拽泡泡糖的动作。

  教师:小老鼠发生了什么事情啊?

  五、再次模仿

  1.播放 B 段音乐,模仿小老鼠脚粘到泡泡糖时拽泡泡糖及摔跤的造型,请小朋友模仿。

  2.出示图谱,感受节拍,模仿小老鼠做动作。

  按照图谱的节拍做小老鼠拽泡泡糖的动作,根据节奏打节拍。如:拍退、抬脚模仿走。

  3.听 B 段音乐,感受音乐旋律并做拽泡泡糖的动作。教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帮助小老鼠拽泡泡糖吧!

  4.根据整首音乐旋律幼儿反复游戏。

  要求结合 A、B 段音乐进行韵律表演,A 段音乐要结合节拍模仿小老鼠的动作,

  B 段要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六、探索

  1.探索泡泡糖粘在其他身体部位。

  教师:拽—弹回来了!想一想,泡泡糖弹回来,还会粘到身体的什么地方呢?

  2.幼儿分散练习,自由想象,大胆夸张地表现拽泡泡糖的动作。

  七、活动结束。

  小老鼠被泡泡糖粘住,狠狠地摔了一跤,多疼啊!那小朋友想想应该怎么处理吃过的泡泡糖呢?

  教师总结:泡泡糖乱扔的话会粘到很多的地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麻烦,我们得把泡泡糖丢到垃圾筒,不污染环境。

  活动总结

  我本次展示的活动是《小老鼠和泡泡糖》,它是一节中班韵律活动,音乐旋律活泼轻快, 形象突出。韵律中小老鼠和泡泡糖都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都有吃过泡泡糖的经历,也对小老鼠的形象非常熟悉。在教具上我设计了图谱,制作图谱时我利用废旧材料,把 A、B 两段音乐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让幼儿感受小老鼠动作的节奏,节奏图谱浅显易懂,为孩子们感受节奏、理解节奏做好了铺垫。

  活动的环节、活动的递进性、活动的重点把握我都能基本掌握。在活动中虽然我自己对音乐的把握的到位,但是这并不是孩子们的。整个活动中,只见我在用语言动作领着孩子们,而并没有看见孩子们领着我,说明我把让孩子们倾听音乐的习惯隐去了。韵律活动重在音乐和动作,但是我关注到了动作,音乐这个元素没有起到特别大的作用。让孩子们倾听着去表演,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对音乐的感知,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才能有更进一步的发展。想来也是,不过在今后的活动中,我会尝试着放手让孩子们去主动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