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1、幼儿园观察记录《观察孩子了解孩子》反思

  观察背景

  放学之后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没来,便自己开始了一起玩儿雪花片。

  观察目标

  该幼儿的社会交往行为。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观察过程

  下午放学后,有几个小朋友的家长还没到幼儿园,小朋友们便自己坐在一起玩儿拼插玩具。小涵刚做好了一辆“坦克”,他的奶奶来了。我摸了摸小涵的头说:“看,奶奶来接你了。”小涵抬头对奶奶说:“我还要玩一会儿。”奶奶说:“不行,现在就走,赶快。”小涵很大声说:“我就要玩。”奶奶生气的说:“你不走就算了,反正我要走了。”

  我觉得情况有点不好,便去给小涵说:“奶奶回家还要做饭,我们玩一小会儿就回家,好不好?”小涵点头同意了,于是我示意让小涵奶奶等他一会儿,小涵奶奶不高兴的坐在旁边。小涵“开”着她的“坦克”走向宝宝(化名)旁边说:“我的巨型坦克最厉害,要把你的玩具消灭掉。”

  说完便“开”着坦克在宝宝的玩具上不停的敲,宝宝伸出手去保护作品,保护的同事小涵还在用“坦克”敲下去,宝宝哭着说:“老师,他破坏我的作品,还打我。”小涵奶奶看到宝宝哭了,拉着小涵的手“啪啪”打在了小涵的手上,生气的说:“弄嘛,我看你还去弄别人。”小涵也大声哭了起来,奶奶一边拉着小涵往教室外走去一边说:“你去惹事嘛,回家看你爸妈怎么收拾你。”

  观察分析与反思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攻击行为获得的重要途径。儿童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后果,习得了攻击行为。小涵奶奶不恰当的惩罚方式,为小涵攻击行为的习得与发展提供了观察学习的途径,在“适当”的情况下,小涵可能会把奶奶惩罚自己的手段用来攻击他人。

  小涵的攻击行为可能是从家长不适当的惩罚方式中习得的。因此,首先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不恰当的惩罚方式的弊端,停止使用体罚。同时告诉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比如,当小涵出现攻击行为时,可以进行一定的惩罚。但惩罚时应注意:

  一、惩罚要及时,让小涵的攻击行为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并且在惩罚时向小涵讲清楚错在哪里,应该怎么做。

  二、惩罚和鼓励相结合,对小孩的惩罚“并不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可以采取停止玩玩具,看动画片等办法。当幼儿表现出家长期望的良好行为或行为有明显改进时,成人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便帮助小孩消除攻击行为,塑造良好行为。

2、幼儿园个案观察《多变的泡沫积木》记录反思

  此次观察主要目标是,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时间,能自主选择游戏材料,自己定游戏主题,选择游戏伙伴,选择游戏地点。关注教案网更多学习资料供您选择。一起来看看这篇幼儿园个案观察《多变的泡沫积木》记录含反思吧。

  观察对象:清清、珊珊、童童、周周

  观察时间:15分钟

  观察背景:

  户外自主游戏时间,孩子们自由自主的自选游戏材料、自定游戏主题、自选游戏伙伴、自选游戏区域的开展着户外自主游戏。清清选择了操场建构游戏,并且吸引了珊珊、童童、周周的参与,一起在操场建构游戏中玩起了角色游戏。

  观察目标:

  1.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状态。

  2. 观察幼儿在建构游戏中的角色游戏行为。

  3. 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情况。

  4. 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 观察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观察过程:

  在操场建构游戏中,清清不停的搜集着散落在游戏场上的泡沫积木,并且把收集到的泡沫积木全部堆在了攀爬架旁。清清的游戏行为吸引了珊珊、童童和周周,四人一起搜集着泡沫积木,清清还主动告诉一起游戏的伙伴:“这是我们给宝贝买的东西”。

  看着积木已经快堆不下了,清清开始为宝贝洗东西,右手拿着彩色的方形积木,左手拿着方形的绿色积木,两块积木互相摩擦,嘴巴里说着:“我们在给宝贝洗衣服”,洗完一块积木,又接着洗另一块积木。还向周围的小朋友介绍:“我是妈妈,她是姐姐(指着珊珊),他是爸爸(指着周周)、她是宝贝(指着童童)”。

  这时,清清突然发现家里还没有奶瓶,说道:“家里的宝贝没有奶瓶,我还要去给她买”。随后来到操场上寻找,最后找到了一块彩色长方体做奶瓶。清清把奶瓶带回家后,左手拿着奶瓶,右手不停地从地上抓东西,放到方形积木上做“撒”的动作,为自己的宝贝冲奶粉。

  周周在一旁,用两块粉色的大凹形积木以凹形朝上的方式相连放在地上,又选了两块彩色小凹形积木以凹形相对的方式搭在大积木上,说道:“这是我帮宝贝做的婴儿车”,这时童童走了过来。周周一手拿着一个小的凹型积木,说:“宝贝快坐到婴儿车里来”。

  观察分析与反思: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角色游戏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类型之一,并且在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这两种类型的游戏经常会在同一区域中出现,两种游戏相结合,形成游戏联动。

  在游戏中,清清具有较强的游戏组织能力和领袖气质,自己的游戏行为不仅吸引了身边的游戏伙伴,并且一直将自己的已有经验迁移到游戏中,推进着游戏情节的发展。

  在游戏中,泡沫积木被替代为奶瓶、衣服等宝贝需要的东西,幼儿混合性替代、相似物替代的能力在游戏中出现。

  清清扮演了身边最熟悉的角色“妈妈”,并按照家庭成员的组成,为游戏伙伴进行了角色分配。清清扮演妈妈后,担负起了照顾宝贝的责任,为宝贝买东西、冲奶粉、洗衣服,周周在清清的带动下,为宝贝搭建了婴儿车。

  两名幼儿对自己所扮演角色有一定的角色认知,并且所扮演的角色在游戏中一直被持续,有一定的角色意识。也可以发现,孩子在自己喜欢的游戏中表现出了坚持性这一可贵的学习品质。

3、观察记录《穿反鞋的孩子》反思

  观察对象

  谭茜月

  年龄段/班

  小班

  观察时间

  2018.9.10

  观察背景

  在新生的入学那段时间,小班很多小朋友午睡后总是穿反鞋子,其实,有些自理能力意识需要在3岁前建立,这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长们在他们3岁前没有好好的训练,一些家长甚至喜欢帮小朋友包办,导致幼儿比较被动怠慢。为了小朋友能够正确穿鞋子,我琢磨了一段时间,成效还是可以的。

  观察目标

  幼儿教育不能操之过急,如果枯燥的培训带不来效果,老师是要想想办法,把枯燥变成趣味,只要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无论多恼人的问题,也许在不经意间都会迎刃而解。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有一天我们班午睡后,我依然发现我们班很多小朋友穿反鞋子,于是我与两位同班老师商量不要急着让他们换过来穿好鞋子,午点后我就开展了我的活动《谁会穿鞋子》,小朋友在活动开始时都围成了一个半圈,这时候我现场说玩个穿鞋子游戏,并把自己准备好的鞋子(稍大一点)让小朋友试穿,分5个一组,果不其然,我们班小朋友每5个小朋友就有一个小朋友穿反了鞋子,我统计后,并不急着纠正他们。

  这时候我把一个准备好的5个鞋子贴纸印(稍大一点)左右一对的贴在地上,再告诉小朋友穿好鞋子的时候踩在贴纸上面对比一下,感觉不对的可以换过来,意识自己穿反鞋子的小朋友立即换过来了,最后全班小朋友在我的引导下,都试着穿好自己的鞋子过来踩着地上鞋子贴印试看自己有没有穿错,穿错小朋友们都很乐意的改正过来,并可以观察哪里不对劲。

  为了以后杜绝这种情况,我把鞋子贴印贴在课室门口,每次小朋友午睡后进课室前,可以比对一下,这类活动进行了一段时间,小朋友的正确穿鞋子能力高了很多,我再举行穿鞋子比赛的时候,我们班小朋友穿反鞋子现象已经变得很少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组织这类活动主要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因为现实生活中,孩子自理能力差,大部分原因家长怕麻烦然后就包办帮忙,其实自理活动就是一种生活教育活动,每日都重复的活动,不仅要依靠孩子自己主动学,还要家长配合支持,多让幼儿尝试,老师的作用就是在班里发现这些现象后就要有目的的相应的开展活动。

  组织这类活动能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使教育方法要符合他们的的身心 发展规律。我在活动开始是以游戏的形式来吸引幼儿注意,进行统计和合理评价后,希望幼儿知道穿反鞋子会带来可笑的目光,让他们明白正确穿鞋子是一种基本生活的技能,每人必须掌握,当幼儿建立这个意识,才会有主动学习和改正的决心,并可以促进他们自小要建立做好每一件事情的意识。

4、幼儿园观察记录《魔法剪刀》范文反思

  观察对象

  崔伟彤

  年龄段/班

  5岁 / 中班

  观察时间

  2018年11月下午

  观察背景

  下午区域活动开始了,小朋友们在美工区已经做好了准备,崔伟彤是我们班比较典型的孩子,她的求知欲非常强!但是,她操作能力较差,剪出的作品质量不高。所以我利用区域活动时间观察崔伟彤的目的是想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观察目标

  提高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为让幼儿了解蝴蝶翅膀的对称性,区域活动时在美工区为每名幼儿准备了一张带有对称中心线的蝴蝶剪纸、一把剪刀。

  崔伟彤拿起剪刀,将对折好的蝴蝶沿着边缘开始剪起来。

  剪了一会她看见旁边小朋友是沿着最外边黑色边缘线剪的,而她把每条黑色线都剪开了,蝴蝶翅膀剪坏了,知道自己剪错了,急的哭了起来,我赶忙手把手教她,教她一步一步剪。

  (剪坏的蝴蝶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幼儿园的美术活动是操作性很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幼儿喜爱,也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针对崔伟彤这一情况,我分析了,孩子动手能力差,主要原因有:

  1. 成人担心孩子小不会做事,怕剪刀伤到手,或怕孩子剪坏东西,不让孩子在家剪纸。许多事情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2. 孩子在家动手材料少。父母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美观,但大多数是机械或者电动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动手材料。

  3. 孩子剪纸基本技能和方法不正确,孩子不自信,不能自主剪纸,缺少老师的及时指导、鼓励。

  反思对策:

  1. 幼儿园剪纸活动光靠幼儿欣赏、自由去剪是不行的,学习一些基本剪纸技能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目标制定从幼儿的身心发展出发,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有目的、有系统、循序渐进地行,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和审美能力。学习剪纸时,从基础开始,尝试让幼儿剪直线、曲线、沿轮廓线剪。例如《剪蝴蝶》活动,就是练习直线、曲线剪。

  2. 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在教崔伟彤剪纸基本方法时,要引导她学会自己探索,在《剪蝴蝶》活动中,应先让崔伟彤观察剪蝴蝶的步骤图,探索发现出剪蝴蝶的方法。

  3. 鼓励、引导。当崔伟彤剪出基本图形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

5、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齐心协力搭建城堡》反思

  社会是开放互助的,所以小朋友要培养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在建构区可以很好地锻炼幼儿创造,和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一起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范文《齐心协力搭建城堡》

  观察背景

  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内容,是幼儿最重要的社会交往能力之一。它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3-6岁儿童发展指南》针对社会交往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大家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中班上学期幼儿,社会交往特点较接近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环节常看到幼儿都是自己拿一份材料独自操作。游戏活动中缺少交流与合作意识。

  观察目标

  1、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

  2、培养幼儿的创造力,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3、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现状分析

  第一次游戏:

  区域活动中,雨娴小朋友征求老师同意后将美工区涂鸦的纸芯筒带到区域自选区,同时另外选了两份材料—塑料泡沫、酸奶瓶。幼儿行为表现:雨娴在操作的时候,吸引了恩硕小朋友加入。他们开始一边操作一边小声的讨论恩硕: “雨娴,这个纸筒不是放在美工区画画吗?”雨娴:“是啊,我画了图案,跟老师说可以拿到这边搭房子。”简单的互动以后,他们开始各自搭建。中间除了材料选择时候有简单的互动。但并没有要合作搭建的意识。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当孩子发现材料时,教师能管住自己的手,支持鼓励孩子,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经验进行尝试。正是孩子自己选择的低结构材料容易组合、富有挑战,激发孩子的乐趣,因而很容易引来同伴。

  推进方法: 给予支持,观察记录

  第二次游戏:

  因为有第一次的搭建,第二天区域活动的时候,雨娴和恩硕不约而同的选择了自选区拿了同一份材料。他们又各自开始摆放材料。老师适时的介入,让雨娴和恩硕看了前一天搭建的图片。他们很开心的说着自己搭建的物体名称。老师:“我们低结构材料有限,昨天你们都搭了自己喜欢的房子,那今天我们用同一份材料要搭一个更大的的房子,要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合作”雨娴第一时间回答了老师的问题。恩硕听完后一直点头。幼儿行为表现:

  游戏开始,从材料的选择,他们就商量着拿取。雨娴:“我们第一层用最粗的”。。。。。。搭建过程中有简单的协商

  恩硕:“第二层用细的吧”

  雨娴:“可以,我们搭个皇冠的屋顶”。。。。。。

  在搭建过程中,雨娴和恩硕共同发现了一个新问题。搭建物容易倒塌。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3-6岁儿童发展指南》提出,教师应多为孩子提供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会合作的重要性,学习分工合作。教师要倾听孩子的想法,适时的介入引导。在拼搭大建筑物的过程中,孩子们学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喜欢这个活动,也增进了彼此的合作。推进方法:适时用语言介入幼儿活动,引导幼儿尝试合作

  第三次游戏:

  针对上一次物体容易倒塌, 雨娴和恩硕本次游戏针对建筑物的牢固性,在游戏前就进行了探讨。整个搭建过程,从材料的选择,到建筑物的形状,牢固性。每一个环节都有互动和交流。

  幼儿行为表现:

  恩硕:我们上一次搭的太高了

  雨娴:恩,而且高层的纸筒太细

  恩硕:我们这次最低层要搭宽一些

  雨娴:对.我们可以用酸奶瓶做为底部加固

  ……

  幼儿发展现状分析:

  当孩子搭建物容易倒塌,教师鼓励孩子自己面对问题,相互协商,大胆寻找适宜的方法,孩子们从中体验合作探索的乐趣,获得成就感。

  推进方法:适时鼓励,引导幼儿面对问题能一起想办法面对

  反思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开放互助的社会,这就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应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士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的机会,不会与人交往。区域活动能据供给孩子们更多的互动合作的活动空间,幼儿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与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与玩伴在自由、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找到适合学习的量佳方式,皮亚杰曾经指出:“在游戏中,儿童是自我主宰世界。”幼儿的探索学习需要得到老师的支持、帮助,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分情况的随意提供帮助。

  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理念:只有当幼儿确实因其本身经验与能力的局限,致使探索活动难以继续的时候,才给予一定的支持。所以这就要求老师一定要具有敏锐地观察力和判断力。比如当孩子在很专注、很顺利地进行制作活动时,老师最好不要在此时去打扰他,以免中断孩子的思维、影响孩子的活动。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教师低估了幼儿的独创性,幼儿的想像力就会受到严重的束缚,也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所以说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教师要具有发展幼儿创造力的意识。解放幼儿,不要一味地用成人的眼睛代替幼儿的眼睛看世界。让幼儿自己去观察,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允许幼儿大胆想像、创新,异想天开、幻想世界。就如这这三次的活动过程不仅说明孩子们与同伴交往过程中,建立起良好的学习品质及获得了社会性的发展。同时获得了丰富的感性经验,发展了形象思维,而且还初步判断、尝试、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使经验得以提升,同时班上其他孩子看到了这些游戏,也拓展了思维,发展了兴趣。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出主意、想办法。完成了游戏目标,相互倾听、交流,从他人角度想问题,适当的坚持和妥协。

6、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范文《培养幼儿午睡习惯》反思

  观察背景

  新入园的小班幼儿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对于班内的一切事物都存在好奇,并且会利用大、小便的机会开小差,借机不午睡。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的睡眠习惯

  观察过程

  由于部分幼儿入园前未养成好的午睡习惯,所以幼儿午睡可能会出现哭闹现象,入睡困难,蒋丞旭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刚开始午睡有幼儿出现哭闹现象,我便过去安抚,一转头的功夫蒋丞旭小朋友就要下床,我看到便去询问情况,他说想去小便,我同意了,但是幼儿在去小便的过程中看东看西,趁我不注意去捣鼓架子上的玩具了。

  回来我告诉他要好好午睡,并尝试安抚他入睡,当我以为他快睡着的时候,他又要起床去大便,我又同意让他去了,回来没多久又要去小便,我便知道他只是不想午睡,一直想下床。他总是趁我转身的时候偷偷想下床,或者是一直在动小手小脚。不过有一点好,幼儿不会出大声音,打扰到其他幼儿休息。直到午睡快结束他才睡着。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 幼儿在午睡时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2. 3-4岁幼儿在提醒下应能按时睡觉和起床,并能坚持午睡。幼儿刚入园可能还不太适应幼儿园的午睡习惯。

  3. 幼儿性格比较活泼,午睡时比其他幼儿要活跃一点。

  措施

  1. 教师应有耐心和爱心,慢慢的改掉幼儿不午睡的坏习惯,帮助幼儿快速进入睡眠状态,轻拍幼儿安抚幼儿入睡,实施奖励机制,如睡得好奖励小贴画等,鼓励幼儿午睡。

  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其良好的午睡习惯,使幼儿即使不在幼儿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7、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好玩的形状套盒》反思

  观察背景

  幼儿对本周新投放的益智区玩具“套盒”很感兴趣,套盒共六个,大小、颜色、镂空设计的数字和图形都不一样,本周幼儿在不断的探索着“套盒”的多种玩法。

  观察目标

  观察益智区幼儿对新投放的材料—“套盒”玩法的探索情况。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观察过程

  活动区开始了,程程和依依选择了益智区,依依先拿起了最小的盒子进行数字和图形的对应游戏,程程拿起了把最大的1号盒子放在最下面,把2号盒子套在了上面,进行大盒套小盒的游戏,在两个小朋友的合作游戏下,完成了大盒套小盒的游戏。

  程程拿起了红色的星星,就对依依说:”我要红的盒。”说完,依依便递给了他红色的盒子。就这样,程程每拿起一个图形或数字要进行图形或数字的对应游戏时,都会对依依说:“给我一个xx”,依依便会对应的递给程程。

  依依小朋友拿出了最小的6号盒子,程程拿出了5号盒子,随后两人分别把盒子都拿了出来扣在桌子上,程程把盒子摆成了阶梯式然后进行点数盒子,依依也对套盒的数量进行点数。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程程在活动中能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数字、图形与盒子的一一对应、颜色匹配与点数。尝试进行了玩具的一物多玩。但是在活动中与同伴交流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式的语言和口吻。

  依依愿意模仿和跟随同伴的游戏,能认识常见的颜色、图形和数字,有较强的配合能力,当同伴提出需要某种图形或数字时,能准确的拿出对应的物体并递给同伴,愿意配合同伴完成游戏。能和同伴友好交往并有初步的合作意识。

  反思与支持:

  1.尊重、支持两名幼儿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利用活动区评价,让程程小朋友为大家介绍他今天探究出的新玩法。

  2.利用环境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将幼儿对玩具不同的玩法以图片的形式展示到墙面,同时也是鼓励其他幼儿积极主动的探索玩具的新玩法。

  3.利用材料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究活动。在活动区多投放一些可以一物多玩的玩具,让幼儿有机会多接触、多操作这种材料,从而激发幼儿的自主探究行为。

  4.在自主探究活动中支持同伴间的交流。可以利用活动区评价或过度环节,以谈话的形式和幼儿交流,当你与同伴交流时可以说哪些好听的话或词语,结合活动的情景提醒幼儿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从正面潜移默化的引导程程小朋友反思自己与同伴的交流方式和语言是否恰当。

8、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图形拼搭》反思

  观察背景

  在“智育爱”课程《拼蜂窝》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尝试了利用图形块用不同方法做六边形的游戏,并对拼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我们将各种图形投放到益智区中,支持幼儿继续开展相关活动。

  观察目标

  1.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前后的变化。

  2.能感知图形的结构特征,拼出正六边形。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区域活动开始了,三号桌小朋友选了拼图形和脸谱的游戏材料,游戏刚开始,天天、雨兰、童童三个小朋友便把放在子航面前正六边形盒子里的三角形拿给了然哲,然哲将这些三角形装到了三角形盒子里,这时,子航开始哭起来,我听到哭声询问他:“你怎么了?”子航边哭边指着然哲说:“他把我的三角形都拿走了!”然哲听到他这样说便主动还回几个三角形,于是子航停止了哭声,开始尝试将手中的三角形拼装到正六边形盒子里,中途童童从她手中借走了一块三角形,子航反复尝试了几次之后都没能拼出正六边形,一会童童将借走的那块三角形又还了回来,这时子航将原本放在盒子里的其它三角形拿了出来,把童童还回的三角形和另一块和其一样的三角形拼装进去,这次他很顺利的拼出了正六边形,可是却发现这个正六边形并不能将盒子填满,于是他将盒子里的三角形倒到桌子上开始拼摆,尝试一次后他发现盒子盖儿上也有正六边形,于是开始参照盖子上的图形拼摆,只拼了两块他又将三角形放回正六边形盒子里进行尝试......

  观察分析与反思

  子航在此次活动中乐于探索尝试用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拼摆出正六边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尝试发现不同三角形的特征以及拼摆后的变化,初步感知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结构特征,最终拼出正六边形。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三角形以及三角形和正六边形的盒子供幼儿探索。

  观察时我发现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由于和拼图大小不匹配,对幼儿拼摆造成干扰,同时为了支持幼儿探索用三角形拼摆其他几何图形的机会,于是决定在第二次活动时将正六边形和三角形的盒子收回,在白纸上划出不同大小的三角形、正六边形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并将白纸铺设到桌垫下。

9、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如何介入小班角色游戏中》反思

  观察目标

  1.积极利用提供的半成品材料进行建构活动。

  2.娃娃家主人能热情地招呼客人。

  3.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观察过程

  1.郭润泽一进入建构区就发现了新增添的材料,一个人开始摆弄起来,他拿起KT板做的围墙,把它展开来放,尝试了很多次都没能放稳,但他继续尝试,无意间一块带直角的KT板“站”住了,他特别高兴,于是,他把每一块KT板都折成直角,然后一块一块围在自己的身边,围成了一个圈,自己站在中间手舞足蹈。我引导说:“多棒的围墙哦,朋友们搭的小区就少了一段围墙呢!”郭润泽立刻在房子边围起了围墙。

  2.郭润泽的举动引起了钱兜兜的不满,他说不能把出门的路堵住了,要求把围墙搭得远一些,郭润泽同意了,他说可以在地毯周围围一圈围墙。

  3.常婷雨站在娃娃家门口,看到我走近娃娃家,她就一边鞠躬一边说:“欢迎光临,请进。”我脱鞋子走进娃娃家,常婷雨马上把我的鞋子放进柜子。爸爸袁章润给我倒了一杯水,常婷雨抢着说:“请喝水”袁章润有些不高兴地说“我来招呼客人的” 常婷雨说:“好吧,我去烧菜。”爸爸一个劲地请我喝水,妈妈又插嘴了“请老师吃水果呀”爸爸说“你烦死了,你快烧饭吧,我们肚子饿了。”在整个做客过程中,爸爸妈妈都很热情,很会招呼客人。

  观察分析与反思

  这是一个新小班的游戏开展情况记录,小班的游戏刚开展不久,在这阶段游戏中重点发展的是幼儿语言交往和利用材料建构的能力。我们就从游戏要求、材料投放、观察对象和幼儿游戏情况这几方面看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游戏水平。如建筑区:幼儿发现了新增添的材料,一个人开始摆弄起来……从这段幼儿行为描述中,我们看到,幼儿愿意尝试接受和使用新材料,并为自己的材料使用成功而兴奋;又如娃娃家:常婷雨站在娃娃家门口,一边鞠躬一边说:“欢迎光临,请进”……在整个做客过程中,幼儿都很热情,很会招呼“客人”,可以看到他们已经初步具有了角色意识,乐意与同伴交往,会运用一些礼貌交际用语了。我积极的参与其中,可以了解到幼儿目前的游戏行为发展和需要发展的方向,从而及时介入正确引导。

  我们教师采用了定点观察,作为旁观者和参与者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中的语言、动作等外在表现,而且比较细致详细,这样就为了解和分析游戏中幼儿发展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和定人观察相比,这样的观察方式有利于推动游戏的深入发展。

  在这份游戏记录中,作为幼儿游戏的伙伴、支持者,教师能有目的有方向有策略地进行观察和记录,留下了真实详细的资料。教师自己参与到游戏的情境中,捕捉到幼儿在招待客人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热情,及交往语言。教师围绕游戏的重点目标进行观察记录,我们就能较清楚地了解在幼儿游戏行为的语言交往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了。

10、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想想办法吧》反思

  观察背景

  户外活动区时间,小男孩选择了每个人人手一个呼啦圈,小女孩每人一个轮胎,正在进行游戏,观察宝儿和其他一名小朋友的对话。

  观察目标

  1.观察两个小朋友交往的语言能力。

  2.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3.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宝儿:“你手里的这个呼啦圈,可以怎么玩?”

  丁治杰:“可以很多小朋友一起开小火车呀,也可以都摆在一起蹦着玩。”

  宝儿:“那有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组合在一起玩呢!”

  丁治杰:“那让我想想!”

  宝儿:“我觉得可以这样,先放几个轮胎,在后面再放几个呼啦圈,你觉得这个主意怎么样?”

  丁治杰:“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这样小朋友就可以都在一起玩了!”

  宝儿:“对呀,那我们现在赶紧去叫大家一起来摆!”

  丁治杰:“那我负责叫小男孩,你负责叫小女孩”

  宝儿:“好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两名小朋友在语言交往能力上是班中比较强的,能够与同伴简单的交流想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结合兴趣与所掌握的经验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的方式,并能够用自己的喜欢方式进行游戏,宝儿也能够表达主观想法,并能够召集班中的其他小朋友一起加入到游戏当中,《纲要》种指出,3-4岁幼儿应有表达和交流的愿望,并能够从交往中感受到快乐,这一点上教师应该充分给予鼓励与支持。

11、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抢了”玩具的博博》,博博入园的时间不是很长,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群体活动也有兴趣。只是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流,对其他小朋友拿的玩具比较好奇就直接拿过来,针对此类现象,教师指导幼儿玩具与同伴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

  观察背景

  博博来幼儿园快一个月了,但他从来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也不太爱和老师小朋友说话。

  观察目标

  找到博博不和小朋友玩耍的根源,帮助他学会与他人沟通,感受大家一起玩的乐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观察过程

  每天的区域活动时间到了,这时是小朋友最开心的时刻。小朋友都开心的选择好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这时我看见博博走到了玩具区玩一会,又走到了夹夹乐区玩一会,最后走到了益智区站在明明身边,观看明明和汐汐在玩钓鱼的游戏。但他没有想要加入游戏的意识,只是在旁边观看明明就和汐汐玩游戏。过了一会,明明和汐汐在争抢一个玩具,汐汐意识到抢玩具是不对的,想要把玩具还给明明。这时博博却把玩具抢了过来什么也没有说,明明说:“博博,这是我的玩具请你还给我。”但博博将玩具搂住没有要还的意识,明明再次对博博说:“那是我的玩具。”博博还是没有换的意识反而跑走了。最后明明没有办法只好找到老师求助。

  观察分析与反思

  博博入园的时间不是很长,他可能对周围的事物都特别感兴趣,对群体活动也有兴趣。可能向往与同伴一起游戏,想加入他们,但不会与同伴提出请求,当他看到小朋友的争抢玩具时特别好奇,于是他也加入了把玩具抢过来看看,当玩具的主人明明想要要回时可能他不知道怎么办了,只好跑走了。

  刚刚上幼儿园的幼儿都很向往群体生活,但有些幼儿不知道怎么加入会用一些不正当的方法,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可以根据《指南》为他创设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可以让活泼的幼儿主动关心他和他起游戏或活动,让他感受到与同伴交往的快乐。如果幼儿采用不正当方法介入游戏时我们可以提醒幼儿换位思考,“如果你的玩具被抢你会怎么办?”等,请幼儿用正当的方法加入游戏。也可以在教师指导让他拿出自己玩具与同伴分享,感受分享的快乐。也要请家长多带幼儿参加群体活动如:参加亲戚、朋友的聚会及适合幼儿参加的社区活动等,支持幼儿和不同群体的同伴一起游戏,丰富其群体活动的经验。

12、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老师我不想躺下》反思

  许明博是一特别怕午睡的小男孩,很乖但是孩子非常没有安全感,通过观察记录培养幼儿能自愿午睡的好习惯,初步引导幼儿学会等待。

  观察背景

  这名幼儿从开学来两个月了都不想躺这睡,每天午睡时都坐在床上睡觉。

  观察目标

  1、培养幼儿能自愿午睡的好习惯。

  2、初步引导幼儿学会等待。

  3、 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他是我班一名特别怕午睡的小男孩,每天午睡时都是靠在床边做着午睡的,刚开始老师不能去陪着他,不能对他说:你可以躺下睡觉啊,这样多不舒服啊,这样他就会大哭起来,说:我不要、、过几天他会经常问老师:老师几点了?老师到点了没有啊?老师可以起床了吗?是不是吃个饭就可以回家了?其他时间都还好,每天到中午午睡他就会担心很多很多,其实他是个很乖的小朋友,他从来不调皮,他是怕他睡着了,每人叫他起床,里没有安全感,不会穿衣服,担心自己穿不上,就恐惧脱衣服午睡,老师有时候在批评别的小朋友的时候,他觉得会是在说他。

  观察分析与反思

  后来我告诉他,你很乖,也很听老师的话,我知道你不想躺下午睡是因为你怕自己睡着了,到点了没人叫你起床,就回不了家了,对吗?他说:是的。你不想脱裤子衣服,是不是因为你自己还不会穿,穿不好啊?他说:是的。那你相信老师吗?他点点头,我是说:那我以后叫你起床,你不会穿衣服我可以帮助你,但是你自己也要学习,好不好,他答应了。你不要担心好不好呀?一个星期的时间他终于自己愿意把衣服脱下来躺到自己的小床上了,虽然偶尔他不想睡,坐在小床上,但是他就是在一点一点的进步,虽然很小,但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是一个难点,我会一直鼓励他,帮助他,让他在减少焦虑的同时能自愿开心的午睡。

13、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设计车票》

  观察目标:观察幼儿对数字的敏感度。

  观察对象:陈XX年龄段/班大一班

  观察时间:2015年9月7日

  观察分析:

  陈自有小朋友是这学期从个体幼儿园转来的新生,动手绘画及操作能力与其他 幼儿有一定差异。

  在《旅行去》这节活动中,需要幼儿设计自己的车票,车票上要有票价及座位号。所有小朋友都在精心设计自己的车票,陈自有却大声喊道:“老师我画完了。”我走到他座位前,他指着绘画纸说:“老师你看我画的”我一看一张绘画纸上有几个数字,还有几个用笔点过的点。我说:“这就是你设计的车票吗?”他很兴奋的说:“是呀,漂亮吗?”我说:“很有想法,要是上面能在多设计一些别的图案就更漂亮了。”他说:“我不会啊,我只会画点啊,老师帮我画吧?”我把着他的手在他的车票上画上了两个圆圈。

  采取措施:

  1、 鼓励幼儿,教师给予自己的作品加以肯定增强了幼儿自信心。

  幼儿提出需要老师帮助时,教师蹲下来与他共同完成作品,注重师幼过程的情感体验。

  2、据幼幼儿个体差异,降低作品的难度,让他从内心上拥有成功感,

  3、家园合作,及时与家长沟通。互相了解幼儿的具体情况,并加以分析。

  获取成效:

  陈自有设计的车票对于其他幼儿来说虽然简单,但对于他来说却有成功的喜悦。由最初的几个点,到能够绘画出圆圈是一个质的飞跃。

14、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范文《我来帮助你》反思

  观察背景

  孩子在老师讲完课后,进行活动材料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让孩子在操作中激发学习的兴趣。

  观察目标

  孩子能主动帮助别人,乐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在帮助中激励孩子的兴趣。

  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人和动物都有不同的成长过程,我讲课的时候,孩子们都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地听着,李成德却低着头自己玩的不亦乐乎。我提醒他几次后,眼睛看着我,但心好像还“飞”在其他地方。随后我组织孩子进行操作活动。孩子们都在认真细心的完成贴图的操作。不一会儿,李成德这一组的宋怡卓已经正确的贴好了人和动物的成长顺序。

  其他孩子也在加速进行自己的操作活动。这时,李成德拿着数字卡这儿贴贴,哪儿贴贴,怎么贴也觉得不对。突然着急地说:“这应该贴哪儿呢?这怎么贴呢?”边说边哭了起来。宋怡卓听见后,忙对李成德说:“李成德,别急、别急,我来帮助你,你一定会贴好的。”李成德点点头,宋怡卓就做起了“小老师”。边指着图边说:“你看,这是妈妈肚子里有宝宝,就像我们小时候在我们的肚子里,所以我们要把这幅图排在第一,下面贴数字1宝宝。这幅是妈妈把宝宝刚生出来……”

  在宋怡卓声情并茂的讲述中,李成德也在一丝不苟的完成着操作活动。这时旁边又有两个小朋友也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一起加入到这个帮助活动中,终于李诚德在宋怡卓和其他小朋友的热心帮助下,耐心认真的完成了所有贴画操作内容。宋怡卓和同组的其他孩子在看到李诚德贴好最后一个后,心有灵犀的一起鼓起掌来。宋怡卓还笑着说:“李诚德你真棒!”李诚德更是开心的笑了起来,然后害羞地低下了头。

  观察分析与反思

  观察分析

  有些孩子在学习或参加活动的过程中,遇到问题、挫折时,就会产生急躁、厌烦,甚至是退缩的情绪,如果不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和帮助,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观察反思

  孩子们之间的热心帮助,可以激发孩子迅速接受知识,完成任务,更好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或者老师的适时介入,让孩子打开思路,有效地提高学习。孩子们之间主动出现的互相帮助更能有效地激励孩子学习、参加活动的兴趣。以后我们应多鼓励、表扬孩子们的帮助行为,并要积极倡导这种行为。让孩子们在主动帮助,乐意接受帮助中共同学习,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15、幼儿园中班观察记录《手上的泡泡》反思

  观察背景

  中班幼儿升班后,生活环节需要教师重点关注,巩固常规,同时教师也在观察发现幼儿生活的自主探究行为,并给予相应的支持。

  观察目标

  观察幼儿生活中的自主探究行为及教师支持策略

  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观察过程

  洗手环节,淘淘在洗手池前驻留,手上不停的分开合拢,我走近一步,在一旁看。他将手不停开合,用食指拇指围成了圈,将洗手液的泡泡拉出了一层薄薄的泡泡膜。接着他又轻轻地将双手合十,小心翼翼地打开,看着食指与拇指间的泡泡薄膜,生怕泡泡膜破了;当两个食指不再挨着的时候,泡泡膜破了。他又继续将双手合十,再小心翼翼地打开,依次分开了小指无名指和中指,食指和拇指中间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泡泡膜,随着他缓慢的动作,泡泡膜也在微微的颤动。他静静的注视着泡泡膜,泡泡膜又破了。几次之后,泡泡膜的面积随着他缓慢的、小心的、一次次的尝试,正不断的扩大着。他似乎找到了泡泡膜不破并变大的小秘诀!然后他将手移近了脸,轻轻用嘴巴吹气,眼睛微微垂下,紧紧的看着薄膜,在气的作用下,薄膜鼓出了一个包,他的眼睛微微瞪大,轻轻的吹着气。1秒钟后,泡泡膜又破了,溅下几个小小的泡沫水珠。他不断的重复这个他自己发现的游戏,有的时候拉出的泡泡膜小,有的时候拉出的泡泡膜大。他乐此不疲的重复着。这时,一个小朋友叫到我。淘淘转过头,发现了我原来就在他的旁边。他的眼睛瞪了一下,咧开了嘴,眼睛弯弯的笑了起来。淘淘凑近我身边,我也蹲下来,他靠近我的头,语气有些神秘的说:“刘老师,刘老师!你看洗手液能拉出泡泡啊!”我惊奇地回应到:“哇!洗手液能吹泡泡呢!太厉害了啊!”淘淘:“跟泡泡水一样!刘老师你看,得这样!”说着他给我展示了他手开合形成封闭图形的动作。看着他那么认真地给我讲解,我也徒手跟着他学起来,双手合十,然后依次打开手指。淘淘很耐心地俨然是一位小老师,边做边说道:“就是这个手得合上,再打开!”这回,我也学着他将手上涂了洗手液,再将双手合十,再打开。可是手上并没有形成泡泡膜,我失败了。我将目光投向淘淘,向他求助。淘淘有些着急,:“不能这样!得慢点!”

  他拉着我的手,又慢慢拉开我的手,控制了手打开的速度。然后我如他说的慢慢地将手分开,但是还没来得及吹,当手分开的时候还是破了。淘淘有些摸不到头脑,又看向自己的双手,合上打开,成功地出现了泡泡薄膜。他突然转头看着我说:“你手指头得连着不能分开,分开就破了!”按照他说的要求,我将食指和拇指围成了一个圈,真得成功了。淘淘满意的点点头,似乎有些欣慰的笑着说:“下次我们再试试吹出来吧!”他的语气听起来是那么的自信!期盼!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孩子在探究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探究的兴趣,认真的去观察,发现,不断尝试。当他成功的时候,他开始不断的去重复,体验他自己发现的游戏的乐趣,乐在其中。他自豪的将自己的游戏分享给我,获得了更多的成就感,相信他也更加的自信了。

  他在游戏中专注的表情,眼神,让我看到了他手上泡泡的“变化”深深的把他吸引住,他想要更加仔细的去观察发现怎样可以变出泡泡膜,不断去尝试,发现泡泡膜不破的方法,更期待着可以将这个泡泡膜,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

  他的游戏让我惊喜,也让我想要“走近”他的游戏。而他在发现我后,主动拉着我“走进”他的游戏,也让我更是感动。我和他一起进行尝试,他像一个老师一样,亲自指导我去不断的尝试,并且在尝试中,将做泡泡膜的经验,总结出来分享给我,慢慢打开,手指需要围成一个圈。

  反思:

  生活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它的教育价值,我们要追随孩子的兴趣,和孩子一起探究。今天淘淘在洗手环节中,一个每天都会有的泡泡,引发了他自己的游戏,过程表现出了自主探究、自主观察、不断尝试、乐于分享、完整讲述,都让我觉得他在闪闪发光。我们一起尝试玩着,聊着,他将泡泡的形成的方法分享给我,梳理用手形成泡泡的原因,需要慢慢打开,手指不能分开。他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泡泡的有趣,并且愿意自己探究,有了一定的继续探究愿望。

  我们也在思考,在后续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讨论这一经验,引发其他孩子关于泡泡的兴趣,也帮助淘淘树立自信心,肯定他的探究精神。也可以将活动延伸至科学区,如怎么制作泡泡器,制作泡泡水,怎么样能够吹出更多的泡泡等等。我们将追随孩子的兴趣,陪伴他们探究、游戏。

16、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承认错误》

  观察班级:大一班(白云班)

  观察对象:张丽性别:女

  观察时间:20**年3月2日

  观察地点:植物角

  观察实录:

  植物角上摆着很多小朋友种植的植物。这天,程思博跪在小椅子上观看,他顺手拽了一根豆芽,看我没看他,把豆芽塞进垃圾桶里,又拽了几根又塞进垃圾桶里,被小朋友发现告诉了我。但他还说:"老师,不是我,我没拽。"

  吃饭时,程思博把不爱吃的菜放在蜀宁小朋友的碗里,偏偏蜀宁就是不让放。这样,俩个人你拿给我,我拿给你,当我看他俩时,程思博抢先说:"蜀宁往我碗里放菜。"而蜀宁也不甘示弱说:"是程思博先放到我碗里的。"我说:"老师也看见了,是程思博先放到蜀宁的碗里的。"

  程思博还坚持说不是他先放的

  观察分析:

  究竟什么原因引起他不愿承认自己的错误,甚至为了遮掩自己的错误到了撒谎的地步。离园时我与他妈妈进行了交谈,从他妈妈那里了解到,他从小在他爸爸、妈妈身边长大,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每天有年迈的奶奶带着。他从小调皮、爱动、脑子转的快。出去玩到处乱跑,奶奶撵不上他,怕他摔倒,就经常吓唬他说:"你再跑让收破烂的给你收走了。"有一天,他跑远了,看不见奶奶了就大声哭起来,正好来了一个骑三轮车的叔叔说要把他送回去,他以为是收破烂的要把他带走,吓得使劲的大哭,晚上睡觉时在梦中还大声得哭。从那以后他就特别的胆小,不敢自己在屋里玩,不敢做危险地事,处处都十分小心。经常缠着大人陪他玩,在家里又非常调皮,经常犯点小错误,爸爸经常批评他,为了逃避批评,由于他的聪明,经常会找一些理由为自己辩解,但由于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听他辩解,有时他能逃避错误。

  教育策略与效果:

  1、为他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当孩子犯错误时,不在集体面前揭露他,单独和他谈谈。一方面表示对他错误的理解,提出遇到这样的事情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引导他换位思考,让他知道他的行为会给别人带来不快乐。让他知道出了问题应该自己承担,不能赖在别人身上。

  2、培养勇敢的精神,经常讲一些有关勇敢的故事。善于观察,当他遇到困难时,能得到及时地帮助,鼓励他去战胜困难。

  对他多进行胆量方面的训练。比如:在感觉统合训练中,加大大梯的训练量,逐渐锻炼他的胆量。

  3、给母亲般的关爱。让他觉得老师也想妈妈一样关心她,使它具有安全感,减少他心中的压力。另外和他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有话愿意与老师交流,。相信老师。老师有时应接纳、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通过多方面的教育,现在程思博的胆子大了一些,有时对自己的错误也能勇敢的承认。相信经过家园的配合,程思博一定会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17、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观察目标:让孩子学会欣赏别人

  观察对象:星星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10-9

  观察分析:

  星星是个性格有些内向的孩子,平时他不太喜欢与别的孩子交流,语言能力相对有点弱。缺乏自信心,甚至很少与老师说话,早晨入园打招呼时也是用很轻的声音。今天的语言活动气氛很好,小朋友们都很开心,我注意到星星也表现得很兴奋。我趁机请他回答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想借此机会鼓励他。可我刚刚说出他的名字,星星就低下了头。我微笑着重复了一遍问题,可还没等星星有所表示,其他的孩子就开始议论了起来:“他不会说的。”“他什么都不知道。”“他说话我们都听不见。”“他到底会不会呀?”“老师,我知道,我来说!”……星星没有辩解,头还低着,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通过这次的事件,我认真地思考了一下,尽管我平时比较注意公平公正,尽可能给每一个孩子机会,也曾多次找出星星的进步并在集体面前表扬,但其他孩子却没有给过他认同和赞许。甚至有一次我星星和几个男孩子合唱歌曲,尽管星星表现不错,但小朋友们却把赞扬都给了其他的孩子。

  为什么孩子们会因为星星某些方面的不足而有些排斥他,根本看不到他的闪光点呢?老师的认可和赞许固然能够提高孩子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信心。但在一个集体中,孩子们之间的相互欣赏也是十分重要的。学习和欣赏别人的过程同时就是一个提高自己的过程。在欣赏与被欣赏中,大家都会感受到愉快,体会到自信和自尊。

  采取措施:

  我在班级中开展了“夸夸我的小伙伴”活动。请小朋友们用一周的时间认真观察身边的小伙伴。找出他们的优点。一周之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发言。当我说到星星的名字时,大家说出了他很多的优点。的确,孩子们有了很多新的发现。比如:星星爱干净;星星画的画色彩特别明亮;星星吃饭的表现很好,从不挑食;星星的东西乐于和别人分享;星星还喜欢帮老师做事情……看得出,孩子们是经过了细心的观察,赞美也是发自内心的。

  获取成效:

  听到同伴们的表扬,星星虽然没说什么话,但他的表情是愉快的,他抬起头看着大家,眼神里充满了光彩。让孩子学着欣赏别人,能让他们体会快乐,也能让所有的孩子共同进步。

18、观察记录《有趣的拼搭游戏》反思

  观察对象

  铭铭、京京

  年龄段/班

  大班

  观察时间

  2019.12.23

  观察背景

  班级建构区

  观察目标

  幼儿搭建过程中知道可以利用图形之间的转换找到自己需要的图形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观察过程

  建构区中铭铭、京京在合作拼搭,京京看着铭铭说:“铭铭我需要正方形的积木”铭铭起身去找正方形的积木,铭铭从左到右的看了个遍,眉头一皱的坐在地垫上对京京说:“怎么没有正方形的积木啊?好像被我们用完了!”。“我再去看看吧!”京京说。京京从左往右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好像是没有正方形的积木”京京继续找,过了一会拿起两个长方形的积木大声的对铭铭说:“你看着两个长方形的积木拼在一起就是一个正方形了,我们可以找两个长方形的积木拼成正方形的积木”。京京和铭铭开始寻找,过了一会了京京突然跑到铭铭身边告诉她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也可以拼成正方形。铭铭说:“我也来试一试!”铭铭拿起身份的两个三角形试了试说:“我的三角形怎么不可以呢?”京京看了看铭铭手上的三角形说:“你把三角形转一下,最长的面对齐就可以了”铭铭将积木转了转最后成功了,京京和铭铭继续创作他们的作品。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铭铭、京京在找正方形的积木过程中,铭铭小朋友没有找到正方形的积木就放弃寻找。京京小朋友第一次没有找到第二次换了一种思维去找(图形之间的转换))

  2、京京小朋友初步掌握图形之间的转换两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铭铭小朋友这方面需要加强。铭铭是班级最小的幼儿和京京是班级较大大的幼儿,两名小朋友图形之间的转换发展有差距。

  反思:

  1、通过集体活动《图形之间的转换》让幼儿知道两个半圆形可以组成一个圆形,两个长方形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两个三角形可组成一个正方形。

  2、铭铭喜欢玩建构区,在玩的过程中或收拾整理积木时,引导铭铭体验图形之间的转换。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生活既是教育。

19、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反思

  观察背景

  每天早晨,孩子们到班以后会做自己的游戏计划,由于美食区材料最多,收拾时间比较长,一般不会是孩子们计划的首选。凡凡是个男孩子,平时做事总是“慢半拍”,今天早晨,时间到了八点四十分,大二班的晨谈准时开始了。

  观察目标

  找到孩子做事“慢半拍”背后的原因。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观察过程

  观察记录1:

  凡凡像往常一样珊珊来迟,看着其他小伙伴做好的“计划”,他直接到美食区贴好了他自己的、也是唯一的一张活动卡。接下来的喝水时间,凡凡开始游走于各个小组,鼓动小伙伴加入美食区,小伙伴纷纷摇头表示:“哎呀,美食区材料太多了,最容易当最后一名!”凡凡说:“我们把材料分开摆放,用完了马上收好,快“下班”了我们就提前吧!”……

  有的小伙伴说:“顾客总是催菜,面条机又不好用,顾客都被气走了,等会儿“开会”时他们又要提意见!”凡凡说:“面条机不好用,我们就做手工面,我看美工区还有好多做手工用剩下的碎纸条,刚好可以用来做现成的面条材料……”不一会功夫,有六个孩子改变了自己的初衷,把活动卡换到了美食区。凡凡这才匆匆忙忙去喝水,尽管他又是喝水的最后一名,但是我却分明看见他的脸上写满了得意。

  观察记录2:

  游戏小结时间,除了凡凡,所有孩子都已到达晨谈区,我没有惊动他,只是给孩子们做了一个保持安静的手势,就静静地看着凡凡不紧不慢地把美食区还没来得及归类的烧烤材料,逐一放回小框里……轮到凡凡总结了,他说:“今天我是经理,我需要把材料收好,让顾客少提意见……我还答应了好朋友……我要说话算话……”他的发言赢得了孩子们热烈的掌声。

  最后,所有的顾客都把活动冠军票投给了美食区,这是从开学以来,美食区从未获得过的殊荣!凡凡和他美食区的小伙伴们已经抑制不住兴奋,一边用手比划胜利,一边嘴里不停地发出耶的欢呼,其他孩子看着他们手中的冠军“奖金”,都露出了羡慕的神情。此时的凡凡,小脸通红、满足的微笑已挂满嘴角。

  观察记录3:

  早操结束集合了,除了凡凡,所有孩子都排好了队……我忍不住好奇,开始满操场搜寻凡凡的身影……在操场的角落里,满头大汗的凡凡正在捡拾被大家扔了一地的“金箍棒”,当凡凡小小的怀抱已经挤满了“金箍棒”时,他蹲下身来,把参差不齐的“金箍棒”往地上顿了几顿,“金箍棒”就听话地变得整整齐齐,被凡凡码放在大框里啦!这一次,我忍不住走过去,拥抱了凡凡;这一次,凡凡的笑是羞涩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过去,凭着印象,很多老师和孩子都认为凡凡做事慢吞吞的,无论吃饭、睡觉、活动都是最后一名。但是,随着持续观察和定期记录、反思,我发现,我眼里的凡凡变了!也许不是凡凡变了,而是我看凡凡的视角变了,我更懂他了!我记录的系列故事,通过不同的解读,对我理解像凡凡这样存有个体差异儿童的发展,有了更大的意义。

  教育就像鞋子,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走人生之路;我们只有充分读懂孩子,才能设计出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方法;如今,我们已经慢慢地用“教育目的”或者“教育目标”取代了“儿童观”-忘记了对儿童每个个体的、当下的、正在进行着的具体现象的关注、理解、识别与回应,而习惯于用一个未来的、统一的、应该去发生的可能性去要求、评价孩子,并据此为孩子打上标签;

  瑞吉欧教育奠基人劳瑞兹.马拉古奇曾呼吁:“关注你心中的儿童形象”……这个内在的理论推动我在和儿童交谈时、在聆听儿童时、在观察儿童时,首先能够“看到”儿童,并穿过表面去理解每个儿童所具有的潜力和当下的心理状态,以尊重、理解、认可的心态接纳他们;当孩子遇到困难求助时,给予适时的支持;当孩子有所进步时,给予及时的鼓励,这也许就是我期待的完美结局。

20、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学会谦让》

  观察分析

  观察背景:

  李妮可小朋友各方面非常优秀:聪明、活泼、懂礼貌,好奇心强,无论对什么活动总有创新精神,喜欢表现自己。为此,经常受到老师的称赞和表扬,是每个老师心目中的最爱。在家呢,独生女,家庭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任其摆布,从而造成了孩子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和唯我独尊的不良品质;在小朋友面前,她就是核心人物——①如果她哪天突然不喜欢那个小朋友,就会叫班上的其它小朋友都不要和她玩,排挤她,而且这种事情很容易就实践了。被排挤的小朋友就只能自己一个人玩了。

  ②如在玩过家家时,她一定要扮演妈妈,然后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得听她的话才行。③和她一起玩的其他小朋友的角色也是由她来决定,包括坐位置的时候,只有跟她关系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她的允许坐在她身边的位置,否则都不能坐。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学会谦让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孩子谦让是我们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取的成功相当重要。

  观察记录:

  行为表现:一次户外活动,我让小朋友自由分组找小伙伴进行组合。无意间,发现我们班的魏妮娜总是一个人嘟着嘴,找不到位置,这时候,我看到魏妮娜走到李妮可跟前,李妮可却说“魏妮娜,你不要跟我们一组,我才不要跟你一起玩呢,别跟着我们,快走开。”而且,当时的口气真像是个大人,脸上表现出一副很高傲神气的样子。我看的惊呆了,我想进一步观察一下接下去还会发生什么事情,所以没有及时上前去阻止,而是站在一边悄悄的注视着他们。

  可魏妮娜是个倔强的女孩,平时也很开朗,学习聪明并且很能干的女孩,她并没有就此罢休,却说:“我偏要在这组。”没想到,李妮可叫来了她的好朋友何心怡,她拉何心怡的手一副很强势的样子对魏妮娜说:“我们才不要跟她一起玩,何心怡,对吗?何心怡没说话,李妮可又说道:“我们是不会跟你一起玩的,我们才不要和你在一起呢!烦得很,不要跟着我们。”说完,便拉着何心怡东逛逛西逛逛,很神气的样子,时不时还笑着,并且还捂着小嘴,和何心怡说着悄悄话呢。

  问题分析:

  李妮可是个学习优秀的孩子,平时非常的能干,总之,是老师的得力助手,是个让老师省心的好孩子。当然,爸爸妈妈更是对她放心,平时自己能做的事情从来不让爸爸妈妈操心,老师嘱托的事情能自己独立完成。久而久之,在无形中,她也形成了一副高高在上的感觉,觉得自己比任何人都优秀,在老师眼里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所以在小朋友面前表现出了一个小领导的形象,而且现在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把所有最好的都给予孩子。无论孩子的什么要求,家长都尽可能的满足孩子。

  采取措施面对李妮可的行为:首先;我先是个别交谈,我先跟李妮可个别谈话,考虑到孩子的自尊心比较强,直接教育会影响孩子的心灵,所以,我以故事的形式让她体会到故事中的小朋友的行为是不正确的,我们平时不能像这种小朋友学习。让她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把自己从“我”的概念中摆脱出来,让她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你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其次;集体教育,在全班面前开展一个集体谈话的活动。让幼儿讲讲我们平时要做一个怎么样的好孩子,或者说说喜欢班级里怎么样的孩子等等。然后,老师再总结情况。举一些好的方面和负面的小故事,让幼儿自我体会一下,应该做一个怎么样的孩子。最后;让家长给孩子灌输思想,引导孩子正确和幼儿相处,从小树立不骄傲、不高傲的品质,养成做一个纯洁朴素的人和小伙伴们团结友爱的思想。

  获取成效

  在家园合作的共同努力下,李妮可比以前好多了,也改变了许多,不但与魏妮娜的相处十分融洽,而且她还时常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去帮助其他小伙伴们,而且也学会了听取别人的意见,不再骄傲或以自我为中心等,看到她的这些表现,我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此时,我的心里是甜甜、暖暖的,也由衷地感到无比的欣慰!

21、大班观察记录《关注留守儿童》反思

  观察背景

  陈博涵是个典型的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缺少了父母的爱。外出打工的父母很少才回一次家,孩子都是有由爷爷奶奶照顾的,他身上呈现出了留守儿童的一些共同特点。

  观察目标

  本学期大一班陈老师在收家园联系手册时,发生的一件事:小朋友按吩咐交了,只有陈博涵躲在角落里,头拉得很低,两手紧紧地拽着手册不肯交给老师,陈老师问:“博涵,你怎么不交呀”?博涵慢慢地抬起头,无奈地说:“老师,奶奶没有看也没有写”,说完博涵委屈地哭了,陈老师摸了摸他的头说:“别哭,不要紧,我有办法的,等放学的时候奶奶来接你,我就和她聊一聊,看你在家里的表现乖不乖?老师帮你写下来就行啦”,

  观察过程

  经过我的调查和细心观察、分析、发现博涵小朋友的家庭教育的主体一般为祖辈,老人们认为,农村孩子不会有多大出息,只要能认识几个字,会算账就行了,不管学历高低,将来都是外出打工,因而认为读书无用,让子孙早打工早挣钱更现实一些。他们对留守儿童的学习不闻不问,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缺乏动力,更缺乏责任感。

  观察分析与反思

  由于博涵与父母长期分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和教育。近年来的调查结果显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根据以上的观察分析,我有以下几点反思:

  1、幼儿园做好留守儿童统计工作,对新入园幼儿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家长情况,幼儿在家情况,是否有监护人,监护人情况,有父母都外出的,都做好的登记,因为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

  2、利用校讯通,公众号平台,让每天都要远在千里外的父母,了解孩子的在园情况,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就在身边,感受到父母深深的爱。

  3、幼儿园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和管理工作,通过举办家长会和留守儿童监护人学习或专题讲座,加强对教育者或监护人的培训。

  希望我们大家关爱留守儿童,营造温馨的家园氛围,让许多过早缺失父母温暖的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大家庭的温暖和老师的关爱。极大的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促进了幼儿与老师、老师与监护人之间的良好沟通,为留守儿童创设快乐、平等、和谐的环境,健康快乐的成长。并让每一个留守儿童不再孤单,不再无助,在幼儿园同样能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

22、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送宇航员回家》反思

  观察背景

  今天的游戏叫“宇航员回家”。要求前后为宇航员搭一座桥,两块积木之间要有一个相同点,即要么颜色相同,要么图形相同。一题有8块积木。

  观察目标

  1、初步体会路径规划的含义。

  2、善于观察思考,有目的的试误探索。

  3、 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 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观察过程

  当大家了解了游戏的要求后,开始游戏。洋洋的座位在第一个,他看着画面,迟迟不动手。说了句:“让我再看看” 坤坤说:“好像是找和前面一块积木相同的,我先来试试吧,你等会在宸瑜后面做。”他点点头。很专心地观察两个同伴的游戏操作,宸瑜在最后的积木桥上选择错误,不知如何下手调整,钱坤在一旁帮忙了,而罗浩洋还是看着。

  因为有的小组幼儿已经解决游戏规则,正在有兴趣的游戏着,所以我没有组织讨论,还是让大家多操作,在反复尝试中获得游戏的经验,了解“宇航员回家”的游戏到底怎么玩。于是,他们3人还在研究。钱坤一经发现的玩法的秘密,两次都通关了。他看罗浩洋还不会,就问:“我告诉你怎么玩吧?”洋洋点点头。在同班的指点下,他知道了游戏的玩法,并开始操作起来。

  在分享交流的时候,我首先提问:宇航员回家的桥要是怎样的桥?洋洋举手回答:要图形和颜色都相同。而钱坤回答说图形或者颜色相同。于是我追问洋洋:“你们俩的回答一样吗?”他点点头表示一样。而其他孩子表示不同。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洋洋明白了“和”“或者”不一样,或者表示只要其中一个条件就可以了,而游戏其实就是这样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这个活动我简化了问题的设计,而是更多地时间留给孩子自主、合作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自我梳理方法,总结经验。将活动的交流落在游戏玩法的语言概括上,“和”与“或者”的区别,小结交流的方式更加让孩子掌握主动权,由孩子出击,演示问答,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孩子是真正意义上的挑战,而不仅仅是停留在学习一种游戏玩法上,是孩子独立思考、纠正、探究的过程。

  进一步的反思:

  1、同伴的互动

  游戏中虽然一开始没有和同伴有语言交流,只是通过眼神、点头听从同伴安排,但是这些都是因为他的认知经验的缺乏,害怕自己出错,不会游戏,会被同伴评判,但是知道游戏玩法了,在交流中还是乐意表达自己想法的。

  2、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洋洋没有在小组游戏中直接参与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和大家互动交流,但是他一直非常专心在倾听、观察两个同伴的行为,没有交流是因为他的确不懂,知识经验的能力没有达到,不能和同班进行对话。但是倾听、观察模仿也是一种解决能力的方法。在集体分享交流中当他认为自己两次游戏都对都懂了后就积极举手进行表达,学习态度相当主动,尽管回答的不很正确,还是在大家的交流分析中了解到另一个新的知识“和”与“或者”的区别。

  对于洋洋这样知识经验不丰富的男孩来说更多的要教师的支持,必须点赞他的学习态度,学习就是错误的前经验不断纠正的过程。他学习很专心,和乐意倾听同伴的想法,然后自己去尝试。在户外和个别化活动中,经常看到他积极参与,所以,作为老师、同伴都要给与他更多的鼓励,态度决定他有可去的下一站。

23、幼儿园观察记录《神奇的太阳雨》反思

  观察对象:全班幼儿

  年龄段/班:3—4岁/小班

  观察时间:2019年4月11日

  观察背景:幼儿园户外操场

  观察目标:

  1,认识太阳雨,对太阳雨感兴趣。

  2,通过观察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3,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观察过程:

  下午户外分组游戏时,孩子们正玩的起劲,忽然下了毛毛雨,我组织孩子们到一楼大厅避雨。刚回到大厅天又晴了,但依旧下着毛毛雨。依依说:“老师,天又晴了。”小钰说:“可是在下雨啊。”我对小朋友们说:“孩子们你们看,现在出着太阳下雨,这叫太阳雨。”孩子们有点兴奋,又蹦又跳,王幼安大声喊着:“老师,怎么没有彩虹呢?”我说:“待会儿有可能会出来。”

  阳光下的雨显得格外的耀眼,孩子们都张着小脑袋往外瞧,显然,他们充满了兴趣。于是我们一同走到屋檐下站着,观察着操场上的小雨,我对孩子们说:“你们可以伸手感受一下,仔细看看雨是什么样子的?”

  纪骁尧:“是一条一条的。”

  李孟芯:“是飘下来的。”

  黄予馨:“好凉啊。像雪糕一样。”

  九宝伸出了舌头去舔,说:“我尝到了,是甜的。”子豪试了试说:“才没有味道呢。”几个小朋友甚至跑到雨里然后赶紧回来,感受雨滴洒在脸上的乐趣,王幼安手舞足蹈的说:“好漂亮啊,雨是彩虹色的。”接着转过头说:“老师,我好想画(雨)。”小朋友们听见了,都表示想把太阳雨画出来,我们顺着楼梯到了养殖角,想画的小朋友选择了画笔和纸,描绘了刚才的画面。

  观察分析与反思: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较短,想象力丰富,对大自然却充满了好奇。所以今天当幼儿表现出对太阳雨的极大热情时,教师敏感捕捉到幼儿的关注点,适时引导幼儿观察太阳雨的形态,激发幼儿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整个过程中,孩子们调动多种感官在游戏中观察、体验太阳雨的特点,如用手摸,在小雨里跑一跑,感受雨滴洒落在脸颊上,甚至张开嘴巴尝一尝等,从而对大自然有了初步认识,也满足他们想要了解太阳雨的愿望。

  有了充分的体验之后,幼儿主动生发出记录太阳雨的兴趣。从幼儿绘画作品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太阳雨的观察十分细致。黄予馨的画中有两条小鱼在雨中游泳,因为养殖角饲养了小金鱼,她就把金鱼画到了太阳雨的画里;王幼安的画作里展现了阳光下的雨滴斑斓多彩;李孟芯和傅思睿的画作里看到孩童们在雨中玩耍的乐趣;黄萧棋的画作里有一个大大的彩虹,他说爸爸告诉他太阳雨过后就会出现彩虹;而纪骁尧的画里都是绿色,因为操场是绿色,孩子眼中连下落的雨点都是鲜明的绿色。画中的世界包含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客观认识,也包含了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今天的事是偶然事件,却让孩子们和我都印象深刻。这也让我明白:教师要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就应给予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支持方式,尊重幼儿兴趣,支持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体验来培养幼儿的细致观察能力,这是让幼儿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24、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对待任何一个孩子我们都该永不言弃!》

  观察时间:

  幼儿园小班入园——大班(目前)

  观察分析:

  在幼儿园岗位工作一定年限的教师都知道,每个班级都会有那么几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他们总是显得精力旺盛,一会儿跑到东一会儿跑到西,这个去碰碰那个去摸摸,没有一刻安宁。而关于他们的“告状”也总是不断:他打翻了积木;他把饭弄泼了;他把牛奶洒了一地;他打小朋友了……于是,老师除了忙于教学工作外,又得为处理这些琐事而烦心,有时还得陪笑脸向家长解释、道歉。起先,我们还能耐着性子作一番了解再酌情处理,到后来,一听孩子“告状”气就不打一处来,叫过来当着幼儿的面就是一顿批评教育。这样的事真是屡见不鲜。

  我们班的皮皮小朋友就是这样一个孩子,从入园的那天对老师的不屑一顾到今天关于他的告状就没有停过。今天抢了XX的玩具,明天把雪花片洒的一地,还打了小朋友……大家都不愿意和他玩。针对皮皮的行为,我们总是与其家长交谈,但家长貌似不怎么接受孩子在幼儿园是这样的表现,反而还说自己的孩子也被别人打过……有一次,几个家长来接孩子,看到皮皮后竟说“这就是皮皮啊?孩子老说他是班上最调皮、最坏的小朋友,我们还以为他有多高大呢。”(皮皮长得不白且瘦小)听到他们的话,我大吃一惊,而接下来的事更让我深深地陷入了反思。

  还记得上学期筹办圣诞节,我班为营造过节氛围特地装饰了一颗圣诞树,孩子们都特别兴奋,一有时间就凑上前去,看一看,摸一摸。一天户外活动后,我刚走进教室就发现圣诞树歪倒了,各种装饰撒了一地。我诧异地问了一句:“这是谁弄倒的呀?”马上就有几个孩子说:“肯定是皮皮!他老是搞破坏!”许多幼儿也纷纷附和“对,肯定是他!”而那时皮皮根本没在教室(当时被爸爸接去打针了)。如果他恰巧在呢?不管他有没有做过这件事,他自然成了第一“嫌犯”。

  我的心一下子抽紧了。虽然皮皮是有这样那样的不对,可今天不能让孩子蒙受不白之冤,也不能助长其他幼儿主观臆断的行为。我马上组织幼儿观察讨论:“你是亲眼看到皮皮撞倒圣诞树的吗?现在你们找找他在不在?”有几个机灵的幼儿眼睛一瞟,就嚷起来:“搞错了,搞错了,他还没来呢!”这时,孩子们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趁热打铁:“我们没有亲眼看到,就不能随便责怪人家。你们有没有碰到被别人错怪的事呢?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呢?”好多幼儿说起了自己老被爸爸妈妈、好朋友误会的事,都表示很难过、很生气、想哭。“如果皮皮知道了,他会怎么想呢?”“他也会很生气、很难过的!”有个小男孩说:“等他来了,我们跟他说对不起吧!”我见目的已经达到,就指着地上的圣诞树和装饰问:“那这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把它们扶起来和捡起来吧!”几个孩子马上争抢着去做了。

  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但我却在想:有意无意之间,皮皮已经成了众幼儿心中的坏事“专业户”了,这是谁的责任呢?

  孩子们因为年幼,他们区别是非善恶更多只是受成人的影响。是什么让皮皮在他们心中成了理所当然的坏事“专业户”呢?细细想来,我觉得主要是这些问题:

  1.对这类孩子的关注与尊重的缺失

  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幼儿的教育。爱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尊重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因材施教,这是我们做合格老师的基本条件,幼儿教育的重要原则。这点《指南》也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在园的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个儿童,包括特殊需要的儿童提供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但理论要转化实践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也许我们平时并没有真正把尊重幼儿、特别是尊重这类特殊需要的幼儿作为一个重要问题去对待。我们的眼光往往是更多的关注那些听话、懂事、聪明伶俐的孩子身上,而像皮皮这样的孩子,巴不得班上一个也没有。在面对皮皮所做的一系列“坏事”时,我心里往往先燃起一股莫名的怒火,正是这把“火”,烧走了我的爱心与理智。有时我甚至问也不问,就是一通批评和指责,却很少关心事件的背后所隐藏的孩子的想法。这许多的批评与指责,给了其他幼儿一次次暗示,皮皮自然成了坏事“专业户”。其实受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的影响,世界上根本没有相同的孩子,他们在发展水平、能力倾向、原有经验、学习方式及个性方面的不同是显而易见的。《指南》一直强调“因材施教”,而我却忽视了它。

  被同伴看作为坏事“专业户”的滋味是怎么样的呢?被同伴排斥的孩子他们心里是多么的孤独和无助,他们的身心健康又如何保证?我似乎看到了皮皮那委屈又茫然的神情,我感到异样的愧疚和自责。

  2.对孩子评价的失当

  幼儿的自我评价和对同伴的认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成人,主要是老师和家长的评价。成人不当的尤其是过低的评价,一方面容易引起幼儿自身的消极情绪,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幼儿在同伴心目中的地位。

  评价幼儿时,《指南》明确指出,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防止片面性。”但对这类幼儿,我们往往注目在他的不足与缺点上,有时为了对众幼儿“有个交代”,有时为了“杀一儆百”,我们采用了当众批评教育的方式,虽然我们也尽量注意自己的语气语调,但屡屡的批评,并没有改变皮皮,反而使他更倾向于“破坏”,同时,也使他失去了同伴的信任与喜爱。

  3.家长工作的不力

  虽然一开始我们总是针对皮皮的情况跟家长反映和交流,但没有真正达到沟通。所以单方面的教育是不够的,更何况家长的想法也很独特,很难统一相同的教育路线。而其父母对待自己孩子的各种明显举动,大多数时候是视而不见,或者只是言语两句,甚至直接替孩子向其他幼儿道歉。其根本没有解决问题,同时也导致孩子变本加厉地“捣乱”。《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虽然我们很早就意识到了家园合作的重要性,但我们的工作仍然比较被动,我们总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特别是这类家长,一旦孩子在园发生了纠纷,我们一边抱怨他们教子无方,一边急着向他们“告状”,要求他们对孩子严加管教,却忘了在家园合作中,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和平、合作的原则,对家长的教养方式进行指导,并帮助他们提高教育能力。对于皮皮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我居然视而不见。

  采取措施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对于怎样彻底的改变皮皮在同伴心中的形象,我有了一定的信心。

  1.主动出击,帮助皮皮家长提高教育方式

  针对皮皮家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式,我觉得,我们的主要任务是要和他们商讨:孩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何在?家长的教养方式有没有需要改进的?面对孩子的这些问题,该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策略?孩子的种种情况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要一下子使他改过来是不太现实的,所以,大家要调整心态,不能急于求成。

  首先,要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孩子,坚决不能用暴力,并坚持做到不在人面前批评孩子。平时要多关心发现孩子在家中的良好表现,做了什么让父母、爷爷奶奶高兴的事要及时表扬、鼓励,向亲友或朋友展示,让孩子真切的感受到家长的爱与尊重,感受到自己良好的行为所带来的快乐,从而乐于重复这些良好的行为,形成“正面强化”。

  同时,我们也推荐好的教育丛书,如:《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样听孩子才肯说》等,供皮皮的爸爸妈妈作参考,帮助他们更新教育观念。

  2.调整我们对待他的态度与方式,努力发现其闪光点

  我总是有意识地多接近他,多关注他,尽可能多地加入他参与的游戏,加深对他的了解,以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还注意多倾听他的想法,尊重他的合理要求,给予他获得成功和称赞的机会,并尽力维护他的形象,帮助他在集体中逐步树立威信。在观察中我发现,他最大的优点是爱动脑筋,真正去做某件事时他的特别爱专研,不会轻易放弃。在一次建构游戏中,他想拼搭一座桥,但是怎么都立不起来,一立起来就倒。可就凭着他那股钻研的劲儿,硬是把桥给立起来了。皮皮还有个很好的优点,虽然他平时会打小朋友,但他也是很有爱心,会关心朋友的人。一次,皮皮的同桌阳阳早上入园情绪不好,怎么都不吃早餐,皮皮就在一旁安慰,还递上了纸巾给阳阳擦眼泪……真是温馨的一幕啊!

  获取成效:

  以上两点给我很大的启发,皮皮是个好孩子,他有他非常值得骄傲的闪光点。我抓住他这两点闪光点及时给予了肯定,在大家面前表扬他,给他奖励了贴纸,帮他树立自信。同时我用离园的时间,当着许多家长的面向皮皮的家长表扬了他的优点,也引来了其他家长对他的赞许,习惯听别人告状的皮皮爸爸意外地听见赞许,他惊喜的说:“儿子,你有进步了,太好了!快谢谢老师!”倒是皮皮这时不好意思起来了。

  我总是在想:我们的付出其实并不多,我们仅仅改变了我们看人的角度,改变了我们待人的态度与方式,仅仅多了一份尊重与接纳、一份关爱与欣赏,却大大的改变了一个在我们眼中几乎是无可救药的孩子,这不正是爱与尊重的力量吗?

  任何时候,对待任何一个孩子,我们都该永不言弃!

25、观察记录《新手妈妈带娃记室内混龄角色游戏观察记录》反思

  观察对象

  雅雅(6岁2个月),贝贝(3岁8个月),乐乐(6岁3个月)

  年龄段/班

  混龄

  观察时间

  2019年11月6日15:20~16:20

  观察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于教育于各项活动当中之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的社会性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在教育建议中也指出“幼儿园组织活动时,可以经常打破班级的界限,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参加不同群体的活动”。我园是按年龄分班,在前期的户外角色游戏中,小朋友们有了混龄玩的经验,在室内角色游戏中许多小朋友们也产生了去隔壁班玩的愿望,因此,我们开展了“大带小”的室内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每周取若干个时间点开放各个班级的活动区,让幼儿自由穿梭其中寻找同伴开展游戏活动,让大孩子和小孩子在大家庭式的游戏环境中充分互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本班是大班,左右两边分别是两个小班,本班幼儿在与小班幼儿一同游戏中完成从“适应”到“接纳”再到“共同游戏”,在这一“大带小”的游戏过程中,大班幼儿多充当领导者与组织者来带领小班幼儿游戏,以至于缺乏对小班幼儿的谦让、关爱与责任,怎样通过混龄角色游增加本班幼儿的责任感,成为了本班最为关注的问题。

  观察目标

  如何利用混龄角色游戏增强幼儿的责任感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实录与分析:

  观察实录

  案例一

  游戏开始了,“海之家餐厅”的工作人员穿戴好服饰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就位了,顾客们也从走廊的“材料超市”里拿了包包和手机等工具。这时来了一个小班的幼儿,站在门口一动不动,有点不知所错,雅雅牵起了一个小女孩的手,说“:我们一起去玩吧!”小女孩点点头,雅雅又问:“你叫什么名字啊?”小女孩说:“我叫贝贝。”雅雅笑着说:“那你当我的宝宝,我当妈妈,好吗?”贝贝回答:“嗯……好。”

  雅雅说;“我们一起去餐厅吃饭吧,要自己去选食材哦!”说完她在餐厅门口的架子上拿了一个大托盘、两个纸盘、一个夹子,贝贝跟随着她进入了生鲜自选区,雅雅夹了一些蔬菜和鱼放在纸盘里,贝贝先只是看着她做这一切,过了一会儿她也开始选食材,但她并没有用夹子,而是用手去拿,雅雅看到后惊呼:“不能用手拿,用手拿不卫生,要用夹子,你也去门口拿一个夹子吧!”

  贝贝拿了夹子和纸盘后,夹了好多食物,雅雅端起大托盘说:“宝宝,把你的食物放在上面,我要去收银台付钱啦,你先去坐一会儿。”

  于是贝贝就在一个人餐桌旁的椅子上坐着等妈妈,此时收银台需要排队,而雅雅在却收银台旁玩起手机,迟迟没有回来……

  行为分析:

  在结伴而行的过程中,可以看到贝贝作为小班幼儿,因年龄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里,显得较为胆怯,但对新朋友是接纳的态度。而雅雅作为大班幼儿,交往能力比较强,能够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并与同伴协商分配角色,在她的带领下贝贝已经学会自助选食材了,但作为“新手妈妈”雅雅在游戏中,只是充当领导者来分配“任务”,责任感稍显不足,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自顾自玩起了别的游戏。

  案例二

  乐乐(服务员)看到贝贝(宝宝):“这是谁家的宝宝啊,怎么一个人在这里?妈妈呢?”贝贝指着收银台方向回答:“妈妈在那边。”乐乐大声道:“宝宝一个人在餐厅,是很危险的呢,被坏人带走了怎么办?”

  雅雅(妈妈)听到了赶紧过来:“宝贝,你跟我一起吧。”贝贝紧紧跟随雅雅,在收银台用手机扫码付款后,雅雅得到了一个号码牌:“我们是2号!”接着她把托盘的食物送到厨房加工,对厨师说:“不要加辣椒,我的宝宝不能吃辣的。”雅雅带着贝贝坐到餐桌旁,忽然又想起来一件事:“我们一起去拿筷子吧,你会用筷子?”贝贝回答:“不会。”“没关系,我帮你拿一个叉子,我们还可以拿两杯奶茶,是免费送的呢。”这一次,雅雅没有留贝贝一个人……

  服务员乐乐叫号了:“2号,2号在哪里!” 雅雅大声回答:“在这里,在这里!”乐乐把餐送到了,她们开始吃起来。进餐过程中,雅雅不时夹菜喂给宝宝:“宝宝乖,要多吃蔬菜!”当贝贝用嘴咬住吸管喝奶茶时,雅雅提醒她:“不能用嘴咬吸管,只能假喝哦!”

  吃饱喝足后,雅雅:“宝宝,吃完饭我们去照相馆玩好吗?”贝贝:“好哇,妈妈,太好了。”贝贝起身准备离开,雅雅说到:“我们要把餐具收好,食物放回去才能走……”

  行为分析:

  在服务员乐乐的提醒下,“新手妈妈”雅雅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不再让宝宝一个人,并成为了“榜样妈妈”。大班幼儿处于爱照顾比自己年龄小的幼儿的阶段,混龄角色游戏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机会,雅雅一直在关心和帮助贝贝,考虑到宝宝不能吃辣,特意嘱咐厨师“不要加辣椒”,还帮贝贝拿适合的餐具,提醒贝贝不能用嘴咬玩具吸管,要收拾好玩具才能去下一站玩,这种关爱他人的行为,收拾玩具的责任心,不仅有利于自身社会情感的发展,对贝贝也发挥了榜样的作用。

  观察分析与反思

  指导与反思:

  (一)支持性策略

  1.丰富角色认知,了解角色的职责

  《指南》中建议:“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了解基本的行为规范或其他游戏规则,体会规则的重要性,学习自觉遵守规则。”我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需要遵守一些规则。幼儿扮演的角色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印象,模仿呈现了成人的日常行为,但部分幼儿在角色游戏时,对角色的职责认识不够,对自己扮演的角色理解肤浅,例如案例中,雅雅扮演的“妈妈”买单时让“宝宝”一个人坐在餐厅等待,教师要在游戏前提供相关资料,丰富幼儿生活经验,提高幼儿对角色的认知,帮助幼儿了解“妈妈”这一角色的职责和“妈妈带娃”时的要注意事项。同时,在游戏时,教师要多关注、多观察,在适当的时机,可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提醒幼儿不能擅离职守,引导幼儿增强责任意识。

  2.混龄结对子,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

  经观察发现,小班的幼儿在混龄游戏中,比较胆怯,自主性不是很强,例如案例中的贝贝,一开始是不敢进大班教室,可能是弟弟妹妹们跟哥哥姐姐不是很熟悉,不敢跟着“陌生”哥哥姐姐玩。教师可以和幼儿共同商定“大带小”的游戏规则,采用“一对一”或“一带二”互相结对子的方法,每位大班幼儿固定带一到两位弟弟妹妹,增进孩子间的感情,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还可以将“大带小”活动渗透到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如区域活动、户外活动、散步等其他活动时间与结伴的弟弟妹一起玩。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开始,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随着交往的深入,相信孩子间的配合会越来越默契。

  3.游戏回顾,及时开展有效的总结评价

  《纲要》中指出“幼儿的行为表现和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评价意义,教师应视之为重要的评价信息和改进工作的依据。”每次游戏结束整理好区域后,教师应该让幼儿们静静地坐下来,回想游戏时成功与失败的地方,互相评价自己或同伴的角色。在幼儿互相评价后教师也要及时评价,对于尽职尽责和有创造性游戏的幼儿,教师要表扬和鼓励,对游戏中存在的问题要强调和指导,这样会让幼儿更加有自信。例如,案例中的雅雅,教师要表扬她热情主动结交新朋友、主动发起游戏,在游戏中关心照顾“宝宝”,结束后带“宝宝”一起收拾整理玩具,这也是非常有责任心的表现,是值得肯定和大家学习的,但游戏中也有问题,排队时让宝宝一个人在餐厅等,但好在经过提醒后很快就改正了,如何当一位有责任心的好“妈妈”,在带宝宝时需要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呢?可以请雅雅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来谈一谈。让幼儿在鼓励和表扬中体会到游戏给自己带来的快乐,通过谈话增强责任意识,幼儿就会在以后的游戏中更加尽职尽责,收获良好的自我感觉、同伴的赞许、老师的表扬,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反思与感悟

  著名教育家马卡边柯认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因而没有互相体贴、照顾的经历,没有互爱互助、相互模仿、共同努力和共同分离。这不利于发展儿童的集体主义意识,而会导致儿童个人主义的蔓延。”现在的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作为幼教工作者,让幼儿学会关心他人,培养幼儿的责任心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我园的混龄角色游戏活动是在角色游戏活动时间,全园不同班级、不同年龄的孩子混合在一起进行的活动,混龄角色游戏可以较好弥补同龄教育及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异龄观摩学习的机会。

  生活经验表明,小的孩子对大的孩子常常有一种崇拜心理,而大的孩子则喜欢在小的孩子面前逞能。年龄小的幼儿同时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交往,他们认为年龄大的幼儿比自己的能力强,是自己心中的”英雄”,是他们未来发展的目标,这样的崇拜、羡慕是交往的原动力。年龄大的幼儿也喜欢与年龄小的幼儿交往,幼儿的心理中有被肯定、被承认的需求、这种需求仅仅通过成人的评价并不能够满足,他们更喜欢同伴间的赞扬、肯定、追随,不仅仅是语言上的,还有心理和行为上的承认,和年龄小的幼儿交往中充分的展示了自我,同时也付出了爱,懂得如何关心幼小,照顾、帮助别人,责任心在行动上有了很大的体现。而小班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在获得关心体验的基础上,对责任心也有了感受和认识。

26、幼儿园观察记录范文含反思

  观察背景

  幼儿在宽松、自主的过渡环节后,与同伴自由的聊天,自发引起的讨论,通过合作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从而自主的进行建构。

  观察目标

  1、能够用清楚的语言,积极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

  2、搭建中遇到问题,愿意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

  3、增强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感受同伴合作成功后的愉悦感。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观察过程

  喝过牛奶,宸宸走进语言区,拿起语言区展示台散放的旅游门票,这时早早走过来:这个地方我知道,爸爸妈妈还带我去过,这是北京故宫。宸宸:我没有去过,不过我去过鸟巢,就是墙上钉的那个(班级文化墙),那个地方很大很大,妈妈给我讲那是中国举办奥运会的地方,工人叔叔用钢材建造的。

  一旁喝牛奶的阿尼尔说:我也进去过,里面还有一排一排的座位呢,妈妈还去里面看过演出。乐儿:阿尼尔,你进建构区吗?早早:我进我进我想进,一听几个人都连忙选择建构区。宸宸:萌萌你搭什么?早早:还没想好呢。我:要不要我们就一起也来搭个鸟巢?我拿出手机找出鸟巢的图片。乐儿、阿尼尔:赵老师,你和我们一起?我点点头。

  于是我们先用积木围成一个大圆搭建底座,在围拢上面,想要呈现交叉建筑时问题出现了:积木交叉搭,有点不稳,我:想一想,怎么让建筑更坚固呢?早早:我们把积木斜着放在外面。大家开始尝试,结果放到后面怎么也立不住,还把前面的也推到了。宸宸:要不我们在两个中间横着放一个。再次尝试终于成功了,不一会建好了。我:我先准备去售票,一会邀请小朋友来鸟巢,你们继续合作把鸟巢建的更好一点,或者设计一个更厉害的鸟巢都可以,一会见。15分钟以后,在鸟巢周围搭了楼房和在鸟巢上方和周围做了彩灯,场内做了座椅。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1、幼儿能够根据班级文化墙“我是中国娃”,自发的讨论各自去过的地方,并分享自己的对著名建筑的了解。

  2、幼儿在搭建过程中,遇到困难,能够主动进行思考和坚持。

  反思:

  引导幼儿在建构区勇于尝试搭建,感受北京著名建筑的特点,感受祖国的文化和优秀,感知体验多样的建筑方法,丰富搭建经验。

27、幼儿园观察记录优质范文含反思

  观察背景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工作的重点之一。教师和家长都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两者之间的合作与配合,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发展。

  观察目标

  今年9月份我接了一个新生班小五班,我们班上有个名叫“恩恩”的幼儿,她是一个非常聪明,观察力非常敏感的女孩子,从进园第一天开始,哭闹现象非常严重,我从她婆婆手里接过来后,立即对我拳打脚踢,在地上打滚,同时,家长还经常躲在教室窗外偷看,不愿意离园。

  观察过程

  为此,我们尝试了很多办法,但孩子的哭闹现象并没有得到一定的改善。于是,我与家长进行了多次沟通,可家长非但不配合,还经常给我们两位老师不定时的打电话、发微信,强行进园看望孩子,我们连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观察分析与反思

  从以上案例中,出现的现象,说明并不是孩子有问题,而是家长的认识有偏差,因此,我们老师有义务、有责任和家长有技巧、有耐心地做好沟通交流工作,达到家园共育,目的只有一个:都是为了我们孩子健康地成长!所以我得到以下分析和反思:

  一、了解家长是沟通的前提。

  作为班级里的班主任老师,首先应当对本班所有幼儿家长的职业,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了解,通过深入分析有针对性地与家长沟通。

  二、沟通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

  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才能保证家长与老师顺利地交谈,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信任,将孩子托付给我们,双方的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孩子健康地成长!

  三、沟通语言具有艺术性。

  与家长交流时,教师要具有艺术性的语言,我们受过专业培训,所以与家长交流的语言要具有专业性、艺术性和说服力,要让家长觉得,老师说话的水平就是和别人不一样。

  四、善于倾听、巧引导。

  当与家长沟通前,教师应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并邀请家长参加园内的各项活动,让家长通过相互交流,听听其他幼儿家长的育儿经验,帮助家长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要与时俱进,适应新的教育理念,沟通时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与感受。

  五、鼓励家长采用多种形式与老师沟通。

  加强家长与老师联系促进家园共育,拓宽幼儿家长和教师之间的沟通渠道

  六、学会感谢。

  通过沟通之后,一座心与心的桥梁已悄然出现在教师与家长之间,在与家长交流结束之后,教师应及时地对家长的建议给予肯定,对家长的配合给予感谢。

28、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爱生闷气的乐乐》反思

  乐乐小朋友总喜欢在角落里生闷气,通过在活动中正确的引导,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遇到困难或者某种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后生闷气,通过交流提高幼儿的自我接纳度,多了解幼儿的长处和短处,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让幼儿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

  观察背景

  最近,班上老师总发现乐乐小朋友喜欢一个人站在课室某个角落生闷气,嘟起嘴巴不说话、紧皱着眉头。班上老师也时不时收到其他小朋友的反映:“乐乐生气了,不想说话”。因此,教师有必要了解乐乐生闷气的原因,并引导他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观察目标

  1.了解幼儿生闷气的具体原因。

  2.引导幼儿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说出需求。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观察过程

  观察一:早餐后区域活动,乐乐和恺恺在拼插区进行拼插游戏,互不干扰。粤粤走过来对恺恺说:“恺恺,我们一起到科学区去吧”恺恺同意了,于是,恺恺搬椅子到科学区。此时,乐乐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眉头紧凑,小嘴巴嘟起不说话,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科学区的方向。

  观察二:中午吃完饭后,粤粤拿着放大镜在植物园观察植物。乐乐也想用粤粤的放大镜区观察植物,伸手过去,说:“给我看看”。粤粤说:“不行,我还要看呢。”乐乐听完,马上皱起眉头,嘟着小嘴不说话。

  观察三:午检。孩子都在排队等何老师午睡检查,帅帅插队了,排在了乐乐的前面。乐乐皱着眉头、嘟着小嘴巴站在一旁不排队了。

  观察分析与反思

  分析:

  乐乐每次生闷气都是因为遇到了困难或是没有得到某种满足后。每个人的生气情绪表达形式不一样,有人是直接爆发、有人是大哭,而乐乐是生闷气。

  反思:

  通常生闷气是发生在自我接纳度低的幼儿身上,他们总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做得不够好,不敢暴露自己的弱点或需求。另外,《指南》中提到,安定愉悦的情绪是幼儿保持身心健康和行为适应的重要条件,而长期生闷气会严重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因此,面对爱生闷气的幼儿,不妨这样做:

  1.提高幼儿的自我接纳度。多了解幼儿的长处和短处,让幼儿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也让幼儿学会接纳别人的不同。

  2..鼓励幼儿把遇到的困难或委屈说出来。

  3.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教给他语言表达的技巧步骤:第一陈述事实、第二表达情绪、第三说明为什么解决、第四说明如何解决、第五表达理解。如:你刚才插队了,让我感到很生气,插队是不文明的行为,我希望你可以不插队。我知道你可能不是故意的。

  4.及时表扬幼儿表现出良好的情绪和好的转变。

  5.家园合作。告知幼儿父母关于孩子生闷气的正确做法,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更好地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

29、个案观察记录《孩子也有好的方面》反思

  观察背景

  区域活动(数学区)

  观察目标

  1. 增强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

  3.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观察过程

  下午开展了区域活动,每个小朋友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当时我正在观察其他小朋友在区域里的探索和动手游戏的情况,这时候听见常嘉洧叫我,说:“老师,你来看我是不是很聪明啊!

  ”我走到他身边的时候发现他把1-5的彩虹点数都拼在一起,每个数字和对应的点都对上了,我当时表扬了他说你真棒。他完了一会儿开始在椅子上坐不住了,在教室里每个区域都转着看,有时候捣乱其他小朋友玩游戏,当时小朋友告状说老师,常嘉洧抢我东西了,我就过去说你在哪个区域玩就只能在那个区域里不可以去其他的地方,可是他听了一会又开始乱跑。

  到了区域活动结束要收拾东西时,有几个小朋友把盒子里的东西放错了,常嘉洧看见老师们都在忙着带小朋友去上厕所,这时候他一个人去把盒子里的东西换过来,摆放整齐。

  观察分析与反思

  我当时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还夸常嘉洧你能帮助老师整理物品,你是一个很棒的小朋友。平时在班级里常嘉洧经常欺负小朋友,出去玩到处跑。但在上课和游戏活动中,他非常的聪明,语言表达能力也很强,他能够主动的在老师说收放材料时去帮忙把东西摆放整齐。

  仔细想想孩子虽然有缺点,不过他还是有好得一面。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幼儿,每个孩子的思维做事情的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我们要用心去观察了解每个孩子。

30、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幼儿进步的原因》反思

  本篇是幼儿园小班活动《幼儿进步的原因》,李雨澄在刚刚开学的时候没有依靠和安全感,只是和老师玩,针对此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和同伴交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互帮互做。让幼儿快速融入集体生活中。

  观察背景

  幼儿初入园2个月后,幼儿开始学会交往,有了第一个好朋友的表现。

  观察目标

  有好朋友后的一切变化。

  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观察过程

  李雨澄是我们班的一个很高个的女孩子,她开学的时候性格有点内向,不喜欢说话,也不和小朋友玩。上课也不积极回答问题。近段来她和班上的小朋友胡子萱交上朋友后,一见到面就会开心的互相笑笑。上课坐在一起,上厕所也一起去,反正感觉是两个好朋友谁也离不开谁,你帮我卷袖子洗手我帮你卷袖子洗手,喝水、排队在哪都会看到她们在一起,她们两个每次做什么事情都要彼此的笑笑,李雨澄好像和胡子萱在一起什么都是美好的。

  观察分析与反思

  1.李雨澄在开学的时候,可能没找到自己的依靠和安全感,虽然在幼儿园里小朋友的依靠是老师。但她觉得老师站在她心灵的依靠很少,一旦找到好朋友就很开心,再加上老师的平时在小朋友之间要学会互相帮助老师给与支持与表扬,小朋友更加开心的交友并和小朋友团结和建立起友爱之情。在幼儿园里小朋友如何交往,如何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互帮互做,小朋友就会很开心的去做。

  2.在家父母也要鼓励幼儿交友,幼儿园是她们的一个小社会。学会交流 和社交,孩子就会很快的融入到集体当中。也就会开心的一起学习一 起玩,学到更多的本领。

31、幼儿园小班观察记录《新入园幼儿常规的培养》反思

  观察目标

  1.观察新入园幼儿的表现,了解分析习惯养成的原因,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2.通过策略的实施,培养幼儿初步的常规养成。

  3. 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 培养幼儿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快速应答能力。

  观察过程

  在玩玩具的环节:刚开始入园幼儿有哭闹的现象两位老师分别组织小朋友进到不同区域当中玩感兴趣的大型玩具,插片、搭积木等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一位老师带哭闹的小朋友走一走或找他们喜欢的玩具缓解情绪。老师提前讲好了要求每次玩一种玩具放在桌子上玩,不玩可以送回家再玩下一个。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喜欢玩的玩具就拿过来在地上玩了起来;有的小朋友看到别人的玩具很好玩,但不会表达,直接抢过去,可想而知争执、哭闹就发生了;还有的小朋友不喜欢玩了就把玩具扔到了一边去玩另一种玩具。

  观察分析与反思

  一、有目标、有重点的培养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生活规则。我们在学期初的班级计划中为新入园幼儿的常规培养制定了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等几个阶段来有目的的培养。小班上学期的前一个月:以适应、熟悉为主,逐步深入,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规则为主。

  二、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常规的良好养成是一个班级的重头戏,但是每个幼儿都是有着不同性格特点的个体,作为老师应关注每位幼儿的不同特点,不可急于求成。在生活中随时发现问题,遇到问题和班级老师商量对策,要求一致,考虑好策略如何调整。在原来的基础上获得提升。

  三、通过有效方法、相互学习,获得进步

  1、标志法:小班幼儿年龄小,不认识数字和汉字,根据《纲要》就运用粘贴标志的方法,引导幼儿按标志摆放。如放芸豆的框子外就贴上芸豆的标志,让幼儿通过标志了解玩完的玩具分类摆放。提高幼儿的分类意识和秩序感。美工区就用画画等图案,让幼儿了解什么材料应该放置哪个区角。

  2、游戏法:幼儿在一日生活、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教育。因此,我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如“小动物找家”的游戏, 让幼儿扮演不同的小动物,通过看不同的小动物标志的房子,回到同样的家,让幼儿了解到标志的作用,知道小动物有家,玩具也有家,相同的玩具也要住在一起,使幼儿能分类收拾玩具,建立常规。

  3、故事法:在饭前安静游戏时,把看到班级幼儿的现象编成小故事讲述出来,一起讨论,引导幼儿运用正确的方式来拿放玩具。

  4、观摩学习法:我们邀请到了大班的哥哥姐姐带我们一起玩玩具,在玩的过程中提升了幼儿的专注力和交往能力,也请小朋友观看了大哥哥玩玩具的方式,向他们学习。

  5、家园共育法:通过多种方式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班级老师的重点培养目标和获得的益处,请家长和老师目标一致,帮助幼儿尽早的培养良好常规。 通过多种方法的培养,一学期下来,幼儿初步的养成了收放玩具的好习惯,也学会了给玩具分类,我们感到欣慰。

  反思

  在《指南》中有一条:“树立一日生活即课程的教育理念,要综合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来实施教育,达成课程目标。”《指南》中对于小班的要求就是在一日生活游戏中获得发展和知识。

  通过学习指南和不断的揣摩与实施,在本学习当中,孩子们较开学比的确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是家长和我们老师的心愿,在以后的保教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关注孩子的一点一滴,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继续获得成功与快乐。

32、幼儿园大班观察记录《发现淘气孩子的闪光点》

  观察目标: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利用孩子的长处改掉坏习惯。

  观察对象:张XX年龄段/班大班

  观察时间:2015年10月

  观察分析:

  班里有个叫磊磊的孩子,一直让我很头疼。每天都有好多小朋友来告他的状,有打人,骂人,抢小朋友玩具,弄小朋友衣服、头发等。我感觉,每天在耳朵里,都总是听着磊磊的名字。我尝试和他的家长多交流,找出原因。经过几次谈话,感觉到家长对于孩子的行为表示无能为力,而且基本已经放弃,认为孩子是无可救要的。我意识到,原因就在于此。家庭、幼儿园,老师和小朋友对他的排斥在他的心里留下了很深的阴影,他也对自己放弃了。一个对自己不报希望,心里没有爱的孩子,又能期望他有什么表现呢?我抛弃了自己先前对他的所有认识和评价,开始关注他,重新了解他。

  采取措施:

  发现一:区域活动结束后,磊磊收拾好玩具后,看到地上有纸屑,拾了起来。我立刻在"我是小明星"榜上给他贴上小星星,向全班小朋友介绍了他维护班级卫生的好行为,让全班给他鼓掌。告诉他老师很喜欢他这样做,还亲切的抱抱他。

  发现二:早晨,磊磊通常来园很早,帮助老师整理图书,从大到小整理的井井有条,还照老师的样子,把破损的图书全部粘好,晾干,然后很有耐心的摆放整齐。我决定抓住他的这个"闪光点",以此为突破口,改变他。我选他做班级里的小小图书员,负责班里所有的图书的整理、发放和保护,他干的可认真了。而且通过图书的桥梁,与小朋友交往的也十分愉快。

  发现三:区域活动中,在智力魔珠游戏中,磊磊拼的又快又好,而且还帮助新来的小朋友心心,教她怎么玩,小老师做的十分好。当天的评价活动,心心就讲了磊磊帮助自己的事,还有几个小朋友说磊磊改正了错误,现在很棒。我看到了磊磊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我也相信磊磊以后会越来越好。

  获取成效:

  通过磊磊这件事,我深深感受到,教师正确的看待每个孩子有多重要。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而幼儿教育又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对孩子进行幼儿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现在的父母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就意味着孩子的启蒙教育重任落在了幼儿教师身上。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作为老师,在工作和生活当中要注意并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因人施教。当他们有了进步,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我们要努力探索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怎样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充分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他们以信心,使他们茁壮成长早日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