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主题教案《口香糖》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口香糖》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口香糖》反思

1、大班主题教案《口香糖》反思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爱动物的情感,认识各种动物的名称,特点及生活习性。

  2 通过活动提高幼儿观察动物的能力,喜欢与同伴交流。

  3 学习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发音准确。

  4 使幼儿掌握一些动物的基本常识。

  5 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去动物园的快乐。

  6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7 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会用汉语说出各种动物名称,会用句式“动物园里有····”

  教学难点: 了解动物生活习性

  活动准备

  1请家长在活动前带孩子看《动物世界》

  2 手机各种动物图片,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动物园”

  3 动物卡片(有动物居住环境及喜欢吃的食物)各6份

  4 制作食物图片或食物模型(各6份)

  5 DVD机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观看DVD,了解动物园里各种动物的名称及生活习性。

  (二)展开环节

  1教师指着墙上的动物卡片,用汉语说出动物的名称,引导幼儿跟说。

  2教师(出示一张动物卡片,如熊猫):“动物园里有熊猫,熊猫喜欢吃竹子。鼓励幼儿模仿用汉语说出来。

  3表演游戏:老师模仿动物让幼儿猜一猜,并拿出该动物爱吃的食物,引出:“动物园里有···喜欢吃···”。鼓励幼儿上来表演该游戏。

  (三)结束环节

  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每组分好动物图片及喜欢吃的食物图片,让每位幼儿模仿“4”中的内容。

  (四)延伸环节

  1继续丰富“动物园”环境内容,添加新的“动物”

  2 将结束环节的图片放在区域中,供幼儿交流使用。

  教学反思

  1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积极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乐意了解各种动物的特征并用汉语与同伴交流。

  2 个别幼儿对句式的表达不够准确。

  3如果我重新来上这一课,我将会准备得更充分一点,例如把“双语”表达的更好,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汉语表达能力,完整的与幼儿交流。

  小百科:动物分类学家根据动物的各种特征(形态、细胞、遗传、生理、生态和地理分布等)进行分类,将动物依次分为6个主要等级,即门、纲、目、科、属、种。

2、大班主题教案《腊八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腊八节,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2、知道制作腊八粥的主要材料,初步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感受。

  3、通过学看日历,知道腊八节是哪一天?星期几?在自己探索、与同伴交流中主动求知,集体体验过腊八的快乐。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难点:

  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了解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

  能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体验集体过腊八节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各种制作腊八粥的材料(实物)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初步了解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是腊八节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节日吗?

  师: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就是我国的传节日叫做腊八节。

  二、基本部分

  1、腊八节知多少。

  师: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古时候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腊八节,民间大都流行喝腊八粥。关于喝腊八粥的由来,民间还流传着许多故事(口述两三个传说)。

  2、介绍腊八粥

  师:你们吃过腊八粥吗?

  师:你吃过的腊八粥里都有哪些食材呢?请你简单介绍腊八粥的食料。

  (红枣、红豆、绿豆、桂圆…)

  师:腊八粥里面会有8样不同的食材。

  3、展示实物材料,让幼儿从视觉、触觉上来认识这些材料。

  师:请你用一个词语形容你们所见到的食材,了解腊八粥食料的名称

  幼:扁扁的红豆,圆圆的桂圆,胖胖的花生米…

  4、宣传“腊八粥”——八宝粥

  自己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食材,向同伴介绍腊八粥所需的材料!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习了腊八节的相关知识,知道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并且懂得关心爱护需要帮助的人,给他们送去温暖。

  四、延伸部分

  小朋友们,其他班的小朋友还不知道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我们赶紧去告诉他们吧,出发吧!

活动反思:

  腊八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蕴含丰富的教育意义,如果直接给孩子自讲解会显得枯燥乏味,孩子们也没有多大兴趣,因此,我通过多媒体PPT课件方式展示腊八节特有的习俗,孩子们看的认真,听的仔细,互相讨论,活动结束后依然沉浸在腊八节的温暖中。在这一活动中,通过观察、比较的方式,孩子们了解到了腊八节的由来和传说,将腊八节的食材和如何看日历的数学活动结合在一起,符合大班幼儿学习的年龄特点,提升了有效的经验,体现了活动和生活相结合的教育原则。

3、大班教案《口香糖的烦恼》含反思

活动目标

  了解乱吐口香糖带来的烦恼,感知口香糖污染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理解口香糖外包装的环保标志的含义,讨论消除口香糖污染的方法。

  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乐意为保护环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口香糖外包装的环保标志的含义,学习正确吐口香糖的方法。

活动准备

  口香糖外包装上的环保标志。

  粘有口香糖的旧书、旧衣服、旧鞋。

  各种口香糖的外包装纸若干。

活动过程

  一 感知口香糖给人们带来的快乐与烦恼。

  1、(出示口香糖)提问:小朋友认识这是什么吗?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2、你们见过那些口香糖?家里人那些人喜欢吃口香糖?那些人不喜欢吃口香糖?跟你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幼儿自由交流)

  3、为什么有的人喜欢吃口香糖而有的人不喜欢吃呢?(幼儿集体交流)

  4、师小结:

  小朋友喜欢吃口香糖因为它能清洁口腔,防止蛀牙,还给你们带来了不少的快乐,但是它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烦恼,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感受感受。

  二 讨论消除口香糖烦恼的办法。

  出示粘有口香糖的衣服、旧鞋、旧书

  (教师和幼儿集体清理这些残渣,让幼儿亲手清理,并感受清理的难度,让他们更深切地体会到口香糖所带来的烦恼)体现孩子是学习的主任。

  讨论消除口香糖的办法

  怎样做才不会让口香糖污染环境呢?

  (幼儿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抓住幼儿都没用纸包上扔嚼过的口香糖展开探讨。

  探索口香糖包装上的秘密。

  (1)(出示口香糖包装纸)幼儿仔细观察寻找环保标志。

  师:在口香糖包装口有怎样处理口香糖残渣的标志,请你们找一找看标志在哪里?

  (幼儿找标志)

  (2)(出示放大的环保标志)理解其含义

  师:这是什么标志?它表示什么意思,吃完口香糖我们应该怎么做?

  (幼儿看标志学习扔口香糖的正确方法)

  这一步关注幼儿活动的情境,鼓励幼儿思考怎样扔口香糖最安全,最健康,最便于清洁,让幼儿形成一种自觉的个人行为。

  (3)(出示瓶装的口香糖)讨论如何处理口香糖残渣

  这种瓶装的口香糖外面没有一层纸,我们吃完后又该怎么处理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

  (4)幼儿讨论

  我们不小心把嘴里的口香糖掉到地上,你该怎么办?发现好朋友乱吐口香糖,你会怎样帮助他?

  个别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好办法,分享好的方法。

  一环保绿色行动

  《城乡综合治理活动》进校园,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从我们的身边做起,为保护环境美化我们的校园做自己所能的事。

  三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清理园内的口香糖残渣和垃圾。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绿色、环保”为主题,因此选取“口香糖”设计了一个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知道乱吐口香糖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烦恼,从而自觉养成爱护环境的好习惯。

  由于“口香糖”是孩子经常可以接触或是吃过的,因此活动中我出示粘有口香糖的衣服,旧书。旧鞋,让孩子们清理,在动手清理的过程中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口香糖不好清理,进而萌发了不能乱吐口香糖的意识。在整个活动中我多用幼儿积极讨论的形式,让幼儿都能参与到整个活动中来,体现了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互动交流。?活动的另一个重点是让孩子寻找发现口香糖包装纸上的秘密,这个环节我让个别孩子体验了一番“环保小卫士”,让幼儿找出标识,通过放大的图片认识这个标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孩子的环保意识。

  本次活动课堂气氛不是那么很活跃,有点枯燥乏味,在设计的时候应该让每个幼儿准备一片口香糖,以便幼儿积极的参与,同时缺乏亲身感受乱吐口香糖所带来的烦恼的机会,如果在最后我把瓶装的口香糖让每个幼儿尝尝,说说其味道,再正确处理口香糖的残渣,这样整个课堂就不会谈而无味了。

4、大班主题教案《粽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粽子的不同形状,大小及种类。品尝粽子的味道。

  2、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重点难点

  1.认识粽子态的不同形状及大小种类。

  2.知道粽子是横县的特产。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中摆放不同的粽子图片、包粽子材料及各种味道不同粽子的实物;

  2、《包粽粑》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引出主题:猜谜语

  “草叶包裹四角尖,再用细绳腰上栓,

  白米猪肉里面塞,家家过年摆上桌。”

  教师:“小朋友们猜对了,是粽子。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横县大粽。”

  二、认识粽子

  1、说说粽子形状。

  (1)、教师:“你吃过什么样的粽子?它是什么形状的?”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看见过的粽子。

  (2)、出示并介绍有关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幼儿观看了解粽子的多种形

  状。有三角粽、四角粽、长形粽子等。

  2、说说粽子的味道。

  (1)、教师:“有各种各样的粽子,那么你吃过的粽子是什么样的味道呢?里面包着什么呢?”

  (2)、让幼儿自由说说自己吃过的粽子,并说说不同的粽子用哪些方法来吃才更好吃 。

  (3)、请幼儿品尝粽子的各种味道,让幼儿懂得有甜粽、咸粽、原味粽,有白粽、肉粽、凉粽、花生绿豆红豆粽等,让幼儿感受粽子的各种美味。

  3、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4、让幼儿认识粽子的由来。

  三、教师小结: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也就是过年时没有粽子吃不像过年的意思。我们的横县大粽形状是平底、上拱、中部丰满隆起的长条形,就像怀着宝宝的妈妈一样多子多福。在材料则是以山上带香的粽叶和红绳索用作包裹,表示吉祥的意思。人们在过年之前把粽子包好,在晚上放进锅里煮。在过年时一家人便围坐一起吃起锅大粽,代表全家团团圆圆。大粽多由妈妈亲手做作,故称之为妈妈大粽,吃起来最有妈妈味道。

  四、幼儿随着音乐跟着老师跳舞蹈《包粽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对目标的制定:

  我制定的认知目标为了解粽子的形状、大小和种类,了解粽子的由来,知道粽子是横县特产;情感目标为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其次,对组织的形式。

  《纲要》中提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在这一活动中,以孩子们最熟悉的大粽为切入点,让孩子关注家乡的美食,对家乡的地方特色产生兴趣和对劳动成果的热爱。在活动过程中,运用各种不同粽子的图片让孩子们感知粽子的形状、种类;在活动区中投放包粽子用的粽叶、棉线、糯米、绿豆花生等材料,让孩子直接了解粽子原来使用这些材料包成的。在活动中我是以层层深入的组织形式来完成活动目标,每一个环节都是为了完成活动目标服务。

  最后,师幼的互动。

  大班孩子喜欢猜谜语,活动的开始就以猜谜语的形式引出课题—粽子,吸引孩子们的兴趣,激发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孩子们运用多种感官:想、看、说、听,自己讲述粽子的大小、形状等不同特征,教师在旁加以鼓励,能使孩子原有的经验得到梳理。 活动里我提供粽子实物让孩子观察,这样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粽子的多种形状,大小区分等特征,给孩子以直观的感性经验。知识丰富后给孩子们品尝我准备好的几个品种的粽子,孩子们看着飘溢清香粽子有说不出的高兴,他们品尝不同粽子的同时也在一边议论平时吃过的粽子有什么形状的,有什么味道的,还有馅儿又放有什么的。粽子的故事由来,教师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由孩子自由说说,教师不做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孩子加以鼓励。最后再由老师对故事由来的小结,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热爱生活,对家乡的特产喜爱。我作为教育者,在活动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适时、适宜的引导孩子掌握知识。

  在活动最后的环节中以壮族舞蹈《包粽粑》来推向高点,孩子们在欢乐声中结束活动。

  不足之处:在环境创设中,图片和道具材料还准备不够充分、不够完善,我想,在下一系列活动中对环境创设的准备更要充分布置,让孩子认识横县特产——横县大粽中,以一系列的活动来开展教学活动的。在下一个活动中,我将在孩子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给孩子提供包粽粑所需的材料,开展手工活动《包粽粑》,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对横县大粽有更深一步的了解,从而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大班主题教案《春天》含反思

主题来源:

  春天在人们的期盼中又如期而至,大自然中的一切都充满了美好与神秘,嫩绿的新芽、含苞的花朵、蓬勃的小生命以及人们迎接春天的那份激动与喜悦,都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聪明、灵动的孩子们又怎会对这一切视而不见呢?大班的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有较强的思维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能积极地去探索和发现。春天里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如:挖野菜、郊游、放风筝、小蝌蚪、小蜜蜂、小蝴蝶以及人们的各种活动等,都极为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并且能充分利用我们这里的地区资源。相信这一主题一定能使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春天的美好,发现春天的秘密。

主题目标:

  1、学习用观察记录的方法,感知和发现春季气温、人们的活动、动植物生长的变化等。并知道季节的交换与动植物的生长过程关系。感受春天给人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积极参加郊游、种植、远足等活动,能连续走30--40分钟,有一定的速度和耐力。

  3、会用多种形式充分表达自己的经验、经历和情感。提高讲述、绘画、表演等能力。

  4、在主动参与活动中感知和体会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在活动中表现一定的独立性,形成主动、互助、合作的态度与行为。

  5、能唱出3拍子和2拍子歌曲的不同节拍的感觉,继续学习用连贯的和断顿的唱法来表现歌曲的不同意境。

  6、能较自如地使用多种工具制作物品,并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画面布局合理。

  7、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8、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主题网络图:

  春天里:环境动物植物劳动

  布置教室:树木花卉种子

  找春天:游戏郊游蚕小蝌蚪蜜蜂蝴蝶我们

环境与资源:

  1、引导幼儿观察春季自然界的动植物以及天气的变化,组织幼儿进行移栽种植等活动;饲养小蝌蚪和蚕等。

  2、随着幼儿认识内容的扩展,不断调整和丰富自然角的内容,如:做发芽实验,与幼儿共同收集春季的蔬菜(或野菜),贴上标签放置在自然角内;陈列一些蜻蜓、蝴蝶与花的标本,提供放大镜供幼儿进行细致的观察。

  3、在美工角提供纸、布、针、橡皮泥等多种工具、材料,进行有关“春天”的小制作,把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把春天带进活动室,表现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4、充分利用周边社区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野营远足、春游等活动。

家长工作:

  1、更换《家长园地》的内容,介绍本主题活动的活动目标、内容、配合事项,如:带幼儿踏春、挖野菜、在家中种植花卉、饲养小动物,并进行观察和管理;请家长加强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为野营活动做好准备等。

  2、鼓励家长在春天里多带孩子外出游玩,增长知识、开拓视野,感受春天的美好。

  3、对幼儿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学会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公共环境的卫生,能热情主动、有礼貌地与接触到的人交往。

  4、在远足等活动后,请家长记录幼儿叙述的活动见闻。

集体活动内容:

  活动:春天可以干什么(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1、知道春天的自然特征,春天是人们都很忙碌的季节。

  2、能用连贯的、清晰的语言讲述人们在春天里的活动,讨论自己乐意参加的活动。

活动准备:

  1、与幼儿园的工作人员联系,为访问工作做好准备。

  2、春天景色及人们在春天工作的图片或录象。

6、大班主题教案《时间主题活动》含反思

设计思路:

  按照孩子们的要求,我在美工区里绘制钟表用于网络图的装饰,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比,孩子们发现,他们制作的钟表,款式不同,名称不同,钟面的结构不同,他们发现原来有许多小朋友还不真正了解。于是,我们决定在数学区开展----认识钟面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钟的特征:钟面,指针;

  2、要求幼儿能说出时钟的名称,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知道时钟是计时工具。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大胆地参与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活动准备:

  制作钟面的材料。剪刀、笔。实物钟。

活动实录:

  1、 认识钟面: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钟面:

  (1) 仔细看看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数字,还有2的指针,)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

  (2) 时钟面的数字是这样一来排列的?中间最上面的数字是什么?与12相对,下面的数字是什么?(中间的数字是12,下面的数字是6)

  (3) 连根针一样长吗?(一枚长,一枚短)长的一枚叫分针,短的一枚叫时针(幼儿学讲:时针和分针)

  2、 教师讲解演示时针与分针的关系。(1) 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他们都朝一个方向走。(2) 分针刺走一全,时针从前一个数字走到后一个逐字,这就叫一个小时。

  3、 教师出示时钟,问: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时钟?为什么许多的地方都有时钟?它有什么用途?

  4、 美工区利用纸板制作钟面。(不写数字,用与数学区拼摆)

  5、 教师小结: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工具。它能告诉我们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

教学反思:

  对于时钟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数学区域中,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钟面继续投放,让他们有时间在进区活动当中不断深入发现问题。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7、大班主题教案《买东西》含反思

设计背景

  孩子们最喜欢买吃的的东西,喜欢逛这里的巴扎。在教室里我准备了实物,准备了教学用具,废旧物制作。摆放归类,设计了一个小超市。如水果区、蔬菜区、食品区、学习用品。都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物品,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小朋友们都已认知过这些物。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感知各类物品,还能用汉语口语说出来。

  2.应用“我买****,@@多少钱?”学习“你想买什么?我想买***

  3.知道用礼貌用语,知道买东西要付钱。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重要的是让幼儿积极用汉语表达出来,不完整的句子老师引导孩子完成,多说几遍都可以,弱点的孩子只能说出词语也没关系。让幼儿们在此情景中乐于参与活动

  2难点:能灵活运用句子说出自己想买的、自己想要的。通过老师的指导使得幼儿大胆用句式表达清楚含义。难在老师用灵活多样、前后有序的方法掌控调节教学氛围。

活动准备

  1.小超市模型

  2.自制纸币,5毛钱,1块钱若干张

  3.实物:泡泡糖、巧克力,方便面,小饼干,棒棒糖等。

  4.水果教具,蔬菜教具。

  5.小布袋子6—8个。

  6.分六小组,每组6人

活动过程

  1老师与两名幼儿示范,其它幼儿仔细听,认真看。

  2选一组幼儿为大家示范表演,老师鼓励并指导幼儿用汉语口语表达。其它小组依次完成买东西的过程。老师为幼儿做辅助工作。对每小组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

  3对有些不善于说话的、或口语差的小孩,老师再组织一次表演,耐心引导并开启孩子的小嘴巴,用一块真的食物来奖励孩子。

  4结束活动,小朋友们一起回想这个小超市里用什么水果?有什么食品?有哪些蔬菜?还有什么学习用品。

  5,延伸:把物品摆放在区角,便小朋友们自由进行玩耍。

教学反思

  1、我自己备课理论太多,对幼儿学习方法掌握有点生硬呆板。

  2、上课过程中,虽然孩子很热情积极参与,我有点掌控不住了,在引导他们认真听或多说几遍口语,幼儿只顾那吃的物品

  3、我在整个过程中也不断观察幼儿的个体变动,但及时调整心态并坦然解决小问题还是有写慌张。

  4、给孩子们鼓励时,语气眼神还欠缺理解和接纳的态度

  5、我对幼儿的学习特征和个性化发展都有所理解和学习,就是在实施活动时,没能及时调整。

  6、老师当时评价有几点:说话声音有点儿大,不太轻柔;表情有些直板,不自然;鼓励方式太单一;给幼儿自主表现的机会少,自由空间也太小。

8、大班主题教案《春天来了》含反思

活动背景

  为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我教学这个内容决定带领小朋友们走出教室到户外去认识春天,感受春天,体验春天。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是教学的最好课堂。

活动目标

  1、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发现花草、树木的变化。

  2、乐意在教师的引导下观察初春的景色,喜爱春天。

  3、学习汉字“来”“燕”。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重点难点

  1、能感受春天的气息和发现花、草、树木的变化。

  2、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

  3、认识“来”和“燕”两个字。

活动准备

  带幼儿观察幼儿园中的花、草、树。

活动过程

  一、春天真舒服——到户外感受春天的天气。

  1、带小朋友们到幼儿园广场晒太阳。

  2、鼓励小朋友们表达阳光照在身上的感觉,感知春天来了,天气变暖和了。

  二、观察幼儿园中的花、草、树木的变化。

  1、带领小朋友们观察幼儿园里的桃花,通过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知道春天来了,桃花已经开了。

  2、与小朋友们边走边欣赏春天的花草、树木,知道春天的花是五颜六色的,小草变绿了,柳树长出了绿芽。

  三、我找到了春天——表达自己的发现。

  1、你们找到了春天了吗?它藏在哪里?

  2、引导小朋友运用恰当的词汇表达。

  3、带小朋友到户外游戏。

  四、活动延伸

  日常生活中,引导小朋友回去和父母继续到户外观察、寻找春天。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想让幼儿认识春天,感受春天,体验春天,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春天。于是,教学这个内容时,我带领幼儿一起参观园内的花草树木,一起去寻找春天。

  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他们很认真地观察幼儿园里的花草树木,幼儿的学习兴趣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说话时,我发现他们不仅认识了春天,还感受到了春天,并能用自己的话来说出对春天的喜爱。有几个小朋友还编儿歌,编得非常好。菲菲小朋友说:“树叶真好,我可以用树叶做小船。”含月小朋友说:“小草真好,蜜蜂可以停在上面休息。” 淑云小朋友说:“花儿真美,我们可以用来做漂亮的花环”等等。小朋友不仅表达得非常生动,还有丰富想象,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在这种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了学习的经验,同时也推动了幼儿探索的主动性。

  幼儿在这次活动中欣赏到大自然的美,还探索了大自然的秘密,能大胆地对春天进行描述和体验,了解到春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真正体验到春天大自然的美景、体验到春天郊游的快乐,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春天的美,对春天的热爱。

  如果我重新上这个容,我想让小朋友们带上画笔和纸,把自己看到的春天的景色画一画,那样不仅可以锻炼小朋友们的观察能力,还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及想象能力。

9、大班主题教案《竹》含反思

  产生背景:

  竹是自然界的一种植物,但它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各样的竹竿、竹担、竹筐、竹席子等为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竹笛、竹制品、竹玩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就连诗人画家也把竹做为他们常常赞颂的对象。可见竹的情节无所不在。当孩子们从观察竹子到寻找生活中竹的用途的时候,他们睁大了双眼,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的热情。因此,我们决定与幼儿一起探访我们身边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竹。

  开展准备:

  1.家长资源,请家长协助收集各种竹制品,关于竹的资料和图片。

  2.利用社区资源,联系幼儿社会实践的场所:公园、竹器店等。

  3.墙面布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画、图片及幼儿绘制的画和制作的手工艺品。

  4.区角布置一些关于制作竹玩具的工具,布置竹制品展示角。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竹》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竹,了解竹的生长过程和用途。

  2.引导幼儿探索竹对我们生活所起的贡献。

  3.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现力。

  活动内容记录:

  1.社会:《参观竹林》、《参观竹器店》

  2.语言:《谈话:节节高》《谈话:竹子的生长过程》《故事:小猫钓鱼》《表演:熊猫一家》

  3.科学:《妙用竹竿》《竹篾制品》《竹——浑身都是宝》《有用的筷子》《笛声悠悠》

  4.计算:《数竹筏》《测量》《高矮长短比较》《5以内的加减》

  5.美工:《绘画:竹子》《吹画:翠竹》《竹叶贴画》《制作:风筝》《制作:扇子》《欣赏:竹篾制品》

  6.音乐:《熊猫咪咪》《牧童短笛》《扇子舞》《欣赏:筷子舞》

  7.体育:《竹高跷比赛》《跳竹竿》《骑竹马》《放风筝》

  8.家园开放日:《调查:有用的竹竿》《班会:竹子发布会》《亲子游戏:跳竹竿舞》《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

  活动具体开展过程:

  活动一:《社会实践:参观竹林》

  设计思路:

  方案活动的第一天,教师带幼儿参观了附近公园的竹林,一片青翠的竹林呈现在幼儿的眼前。孩子们一下子涌入了竹林,有的在捡竹叶,有的在爬竹竿,有的在捉迷藏,有的在看竹笋。孩子们兴奋的玩耍着,时不时的有很多孩子跑来问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就把这些问题记了下来,请来了护林员叔叔为大家作答,孩子听的可仔细了。

  活动进展:

  教师联系附近公园的竹林,带领幼儿玩一玩。在玩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发现认识竹的外形、构造(笋、竿、叶、竹节、竹膜等)听护林员叔叔介绍竹子的生长过程和种类。

  幼儿表现:

  孩子们边玩边提出了许多关于竹的问题:

  洋:为什么竹子是一节一节的啊?

  飞:这棵竹子好高啊,它有多大呀?

  丽:我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竹子小时候叫竹笋,长大了又叫竹子呢?

  超:叔叔,我也有一个问题,种了这么多竹子有什么用啊?

  陵:我知道竹笋可以吃的,我最喜欢吃竹笋烧肉了。

  教师回应:

  听了孩子们提出的各种关于竹的问题,发现孩子们对于我们大人平时很常见的竹观察很细致,充满了好奇。在护林员给小朋友做介绍的时候,孩子们对于竹子更是有很强的探讨兴趣。因此,我决定从幼儿的观察与兴趣入手,开展此方案活动。

  活动二:《绘画综合活动:竹子》

  活动进展:

  孩子们已经参观过竹林,对竹子也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他们对竹子的直观感受如何呢?大家决定把它们画下来。首先是写生活动,在小朋友画好初稿后,再进一步体验竹,近观的欣赏一些竹子的结构布局等,最后用水墨画表现竹子的乐趣。

  子活动一:《竹林写生》在校园里观察竹林,对竹子进行铅笔写生活动,要求仔细看一看竹子的叶子和竹竿的样子。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上回我们一起去了竹林,还听了叔叔给我们介绍关于竹子的生长过程,今天我们来回忆一下竹子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吗?如果有些忘了,没关系,我们大家看看幼儿园里的竹子是什么样的?请你仔细看看竹叶的形状和竹节和竹竿有什么地方不同?

  幼儿表现:

  明:我发现竹叶是长长的,象带子一样,一端是圆圆的,一端是尖尖的。

  华:我发现有的竹叶两边是卷起来的。

  利:我看到竹叶上面有条纹,正面和反面的颜色也不同,正面的颜色比较绿,反面的颜色比较浅。

  飞:我看到竹节是凸出来的,摸上去毛的,有点扎手。

  子活动二:《欣赏国画:梅兰竹菊》欣赏一些大师级画家笔下所描绘的竹的形态,主要欣赏一下竹子的动态和布局。听教师讲一讲“四君子”梅兰竹菊中竹的气节。

  幼儿表现:

  伊:我觉得那个竹叶好象有风吹过来飘起来一样的。

  昊:我看到那棵竹子有点弯,那棵竹子很直,我觉得弯的竹子一定是年纪大了,象我们人一样,人老了背也会弯的。

  翔:我看到那画上的竹竿,一节与一节的地方,为什么没有连起来,是断的啊?

  玮:我喜欢那和竹笋,我觉得它在用很的力量往上长一样。

  谦:我发现竹竿也是下面有点粗,上面有点瘦的。

  子活动三:《水墨画:竹》在充分感受竹后,用水墨画的方法,画一画自己眼中看到的竹子,注意用墨的深浅来表现竹子间的距离远近关系。

  教师回应:

  我班是国画班,对于水墨画有一定的功底。而作为国画竹子,小朋友们一直都想尝试。于是我就让他们先观察竹子,进行写生。然后欣赏一些大师画家笔下形态各异的竹子,孩子们有了丰富的素材后开始画竹子,兴趣很浓,把竹子的各种形态都画出来了。

  活动三:《音乐综合活动:熊猫咪咪》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竹子有了一定的认识,而且都知道熊猫喜欢吃竹子。那熊猫什么竹子都吃吗?竹子到底有多少种呢?就让此活动为幼儿揭开这些谜底吧!

  活动进展:

  在这一活动中共进行了五个小活动。首先小朋友提出熊猫喜欢吃竹子,熊猫到底喜欢吃什么竹子呀?于是我们大家决定先来研究一下,竹子到底有多少种。接着我们又进一步研究竹子和熊猫的关系,使小朋友对熊猫有进一步的了解,然后唱唱熊猫的歌曲表演一下熊猫的故事。最后让小朋友展开想象为熊猫设计一个安全的美丽的家园。

  子活动一:《认识竹子的种类》请家长帮助收集各种关于竹子的资料,认识各种各样的竹子。让幼儿回忆护林员讲的关于竹的生长过程。

  子活动二:《谈话:熊猫和竹子的关系》认识熊猫所吃的竹子,讲讲竹子开花后给熊猫带来的不幸命运。

  子活动三:《歌曲:熊猫咪咪》听一听歌曲《熊猫咪咪》中唱到的相关歌词,学唱歌曲。

  子活动四:《角色扮演:熊猫的故事》幼儿自行分组设计熊猫的头饰,安排熊猫故事的情节。创编熊猫一家在竹子开花,找不到竹子吃了,于是很痛苦的样子,然后表演人们关心竹子保护竹子的情形,最后熊猫为了感谢大家为人们表演节目的整个过程进行表演展示。

  子活动五:《想象画:美丽的家园》

  教师引导语:小朋友我们都知道熊猫是我们的好朋友,可现在熊猫却越来越少了,变得很珍贵了,原来是熊猫的家遭到破坏,我们大家来为熊猫想一个好办法,怎样来保护它们美丽的家园呢?

  用七彩画笔给熊猫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相互讲讲自己画的内容。

  教师回应: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我发现利用家长资源对与活动的开展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家长从网上找来了很多关于竹子的资料,有的家长特意去书店给孩子买了关于竹子种类的书,还有的家长到图书馆为孩子寻找一些关于熊猫和竹子的生态变化图片资料等。这些知识不但丰富了幼儿,对与教师的知识面也是很大扩充。更主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与熊猫,已由起初外形体态憨厚的喜爱,逐步变成对它们生存环境的担心,而产生的关爱之情。幼儿情感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活动四:《社会实践活动:参观竹器店》

  设计思路:

  有一天,吴婧怡小朋友问我:“为什么长在泥里的竹子是绿的,而我家的竹竿是黄黄的啊?”我回答道:“那是因为竹子经过了加工啊?”她有问:“怎样加工啊?到哪里加工啊?是不是到厂里啊?”她的问题给了我很大启发。于是我就和社区的竹器加工店联系,带领孩子们去参观加工竹子的过程。

  活动进展:

  带领幼儿去社区附近的竹器店看加工竹子(用火把弯的竹子熏烤,使其变直),幼儿观察熏烤时工人的操作过程和竹子的变化过程。

  幼儿言行:

  孩子们边看竹器店的师傅进行操作,边问了很多问题:

  成:为什么要把竹子放在火上烤啊?

  师傅:因为要让长的弯的竹子变直了。

  雨:让竹子变直了有什么用啊?

  师傅:直的直竹子有很多用处啊,就拿我们这里加工的竹子来说吧,它们是用来运往工地,造房子的时候做脚手架用的。

  文:看,那个竹子烤黑了,快点拿掉。

  师傅:别急,看,工作人员弄一些水浇在上面,让竹子冷却下来。

  文:我闻到了一股味道。

  玲:叔叔,我看到竹子“出汗”了。

  师傅:哈哈,那不是汗,那是竹子在经过火烤后流出来的汁液。

  玲:那汁液为什么用罐子装着呀?它有什么用啊?

  师傅:你观察的真仔细,那汁液可是个宝,可以用来治病的。小朋友不是会经常咳嗽痰多吗?喝了这个汁液就会好的。

  教师回应:

  在参观回来的路上,孩子们兴奋不已,各个唧唧呱呱的讲开了。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发现通过这次参观,孩子们确实懂得了不少。由于自己亲眼看见了,所以话题就多了,连平时不大说话的孩子这时候也说个不停。家长也反映自己的孩子回家后能主动的讲去看竹器加工店的事情了。看来多让孩子走出去感受,比在课堂上教育的效果要好的多。

  活动五:《家园开放日活动:有用的竹竿》

  设计思路:

  方案活动进行了一阶段后,我想让家长也来参与我们的活动,一起来感受竹文化。我就先从调查入手,让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关于竹子的用途;然后再请幼儿来讲讲自己一家人发现的各种竹子的用途;接着让家长一起来玩竹子的游戏,让他们也回到童年;最后一起来制作品尝竹筒饭和竹笋菜。

  子活动一《调查:竹竿的用途》既然加工竹子是为了帮助我们的生活,那么在我们生活中竹竿到底有些什么用呢?请幼儿在家长的协助下找一找生活中哪里用到竹竿的?并用图记录下来。

  制作《竹子的用途调查表》

  幼儿姓名:

  你知道竹子有哪些用处吗?

  是用了竹子的哪一分

  请用你的画笔画一画吧!

  子活动二《班会讲述:竹子发布会》请幼儿和家长共同参与,由幼儿代表自己的家庭介绍自己家了解到的竹竿的用途。

  幼儿表现:

  玉:我知道竹竿可以做鱼竿,我爸爸告诉我,他小的时候就自己做鱼竿的,在竹子细的一头丝线系好,另一头系上鱼饵。鱼竿做好后就可以钓鱼了,把鱼竿放在水里,鱼吃东西的时候鱼竿上的线就会动,然后一拉就钓到鱼了。

  峻:我家的梯子就是竹子做的。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家具,我阿姨家的地板就是用竹子做的(妈妈补充:竹地板是一种新的装修材料,它是经过高温加工处理的,防蛀防潮,有经济美观)

  蝶:上回竹器店的那个叔叔告诉我们竹竿可以晾衣服、造房子、架桥呢!

  平:我还知道竹子可以做乐器,我家爷爷会吹笛,那个笛就是用竹子做的。

  越:我看到过用竹子做的竹筏船的,有一会我们到浙江玩的时候就是坐竹筏在水里漂流的。就是有很粗的铁丝把竹竿一根一根绑起来,放在水里也有水冒上来,我当时很害怕,后来爸爸告诉我没关系的,不会沉的。后来我就走了上去,真的不会沉,太好玩了。

  杰:我们吃的筷子就是用竹子做的,还有牙签,我家里的笔筒也是竹筒做的。

  军:我看到用竹竿撑着保护树木,还有用竹竿做篱笆的。

  家长表现:家长在教师的鼓舞下给大胆讲述幼儿的幼儿发奖。

  子活动三《亲子游戏:跳竹竿舞》

  请家长给幼儿讲一讲少数民族中利用竹竿进行的娱乐活动。踩竹高跷、爬竹梯、跳竹竿舞等。邀请家长和我们的小朋友一起跟老师学一学跳竹竿舞的步伐。由我们家长和小朋友一起分组听音乐跳竹竿舞。

  子活动四《品尝:竹筒饭和竹笋做的菜》

  请幼儿园的厨师为大家做竹筒饭和各种用竹笋做的菜。请家长和幼儿一起用餐,品尝用竹子做饭菜的不同风味。请幼儿讲一讲竹筒饭和我们平时吃的饭有什么不同?

  幼儿表现:

  雨:我闻到竹筒饭很香,比平时吃的饭要香多了,今天我吃了两个的。

  文:我觉得竹筒饭吃在嘴里粘粘的,很香。

  蝶:我看到竹筒饭上有点黄黄的,为什么呀?

  嘉:我知道那是竹子的颜色染到饭上去了。

  活动六:《音乐综合活动:牧童短笛》

  设计思路:

  蒋宛平小朋友从家中带来了一根笛子,可是他怎么吹都吹不出声音来,这是为什么呢?于是我就小朋友来探索一下,这样让笛子发出声音来。

  子活动一:《认识:笛》出示各种笛的图片,让幼儿进行辨认哪一种是竹笛?看一看竹笛的构造。听一听竹笛的声音和其他乐器的不同?

  幼儿表现:

  茂: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有点脆,很响亮。

  亮:我听到竹笛的声音有点象小鸟的叫声一样。

  风:我觉得竹笛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

  子活动二:《实验:不同材质的笛膜》想一想竹笛是如何发出声音的?用不同材料制作笛膜,试一试竹笛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想一想为什么?

  幼儿表现:

  杨:笛子上那么多洞洞有什么用啊?

  平:我看见爷爷用手按在洞洞上就会有声音了。

  菁:我按了呀,可还是没有声音呀?

  平:要用嘴对着这个大的洞洞的用力吹的。(只有吹气声)

  平:哦,我知道了我看见爷爷吧这个洞洞贴了一张纸的。

  幼儿试用不同厚薄的纸贴在洞洞上,有了发现:

  平:我知道了要用薄的纸才行的。

  最后大家知道了用竹子的膜是因为竹膜很薄的原因。

  子活动三:欣赏乐曲《牧童短笛》感受笛声给人们带来的优美的旋律。

  教师回应:

  一开始我只是想让幼儿认识笛子,感受优美的笛声的,后来发现在活动的进行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笛子如何发出声音很感兴趣,于是我就让他们对不同材质的笛膜进行比较,有欣赏活动扩充到科学实验。我觉得在任何活动的安排中要根据具体的操作情况,教师随机应变的作调整,发挥幼儿主动探索求知的欲望才是最重要的。

  活动七:〈科学活动:竹的变形——竹篾编织〉

  设计思路:

  在古代人们就发挥聪明才把智竹子做成竹篾制作各种生活用品和工艺品,为了让孩子们感受竹子的神奇用途,我安排了这个活动。

  活动进展:

  请幼儿参观区角展示台中陈列的各种竹编制品(竹帽、竹箩筐、竹席子、扇子、竹床等),教师介绍竹篾的加工工艺。看录像《竹编工艺》,学习编织方法,动手尝试用纸条编织。

  教师回应:

  当孩子们看完录象后都开动脑筋,想自己家中有的竹篾编制的物品,结果大家讲出很多的物品,远远超过我们收集的一些编制品。而且在孩子们自己亲自动手尝试用纸条编制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看看简单的“竹篾条”,可到了自己的手中就是不听话,很多小朋友没有问成任务,最后放弃了,。虽然他们觉得很困难,但他们同时也感受到了那些工人的灵巧双手和智慧了,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种毅力的培养。

  活动八:〈综合活动:风筝〉

  设计思路: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和宣纸制作的,现在的风筝又是什么样的呢?我设计了该系列活动让幼儿认识风筝的简单变迁。

  子活动一:〈各种各样的风筝〉幼儿了解到的各种各样的风筝:

  涵:我家有塑料的蝴蝶风筝的,它的翅膀可以折叠的。

  风:我的风筝是我外公给我做的,用竹篾,还有我外公画的孙悟空图案呢,我最喜欢了。

  明:我有一个蜻蜓风筝,它的眼睛会发光的,它可以在晚上放的。

  乐:我在电视上看到的蜈蚣风筝很长很长,也很重,要很多人抬的。

  豪:我还看到世界上最小的风筝的,只有我们的小指甲那么大。

  看录象《潍坊风筝节》感受我国博大精深的风筝艺术。

  子活动二:〈制作风筝〉

  教师引导语:

  在很久以前的风筝都是用竹篾编制的,首先把竹篾削成很薄很薄的竹条,然后把它弯曲成各种形状,用线缠起来固定,接着在宣纸上用毛笔画上各种图案粘到编好的竹篾上面,还要调整重心。这样才做好一个风筝。

  出示自制风筝,教师示范用竹篾扎制风筝的方法,幼儿动手为风筝设计造型(画和剪)

  子活动三:〈放飞风筝〉把做好的风筝一起那到户外放飞,体验如何把风筝放到天上去。

  教师回应:

  以往每到春天的时候,孩子们会让父母买各种漂亮的风筝,通过这一活动孩子都愿意让父母一起制作风筝,在共同的参与中进一步加深了家庭的亲情。

  活动反思:

  方案活动开展近2个月,从幼儿的观念与行为来看,我们的预设目标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

  1.选择主题时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教师与幼儿一起成长,幼儿在探索,教师也在探索。教师对于所学习的内容不是都清楚,在寻找资料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时 幼儿在活动中进行观察、沟通、分析、讨论等,主动探索精神有充分的表现,能力提高的很快。

  2.在活动中,家长的参与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家长协助我们收集各种有关的信息,帮我们从网上下载各种资料,参与我们的家园开放日活动等。可以说,我们的方案活动能顺利开展下来,离不开家长热心的支持。活动下来,发现那些积极支持我们的家庭,他们的孩子的参与性更强,他们探索的热情也更高。与另外一些幼儿相比,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接受能力往往较好。

  3.利用较多的社区资源使我收益非浅。幼儿在活动中到公园竹林参观,到竹器店看竹子的加工过程,听那里的工匠师傅介绍等等,他们不但直观的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更主要的是他们在学习如何跟别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10、大班主题教案《节日主题活动》含反思

  节日是一种文化,节日是社会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孩子的学习就是在生活中进行的。5"6岁的幼儿社会发展能力大大提高,他们的情感趋于稳定,开始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情感的外部表现,由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情感也开始发展。通过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幼儿不仅可以展示自己各方面的学习成果,增强自信心,更可以增长社会知识,获得团结、合作的社会化技能,体验热爱、尊敬等社会情感,从而促进其社会化的进程。

  一.幼儿发展目标与主要内容:

  1、初步了解传统节日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的来历及有关习俗,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2、知道教师节、国庆节、国际劳动节等重要节日的名称日期,进一步了解这些节日的社会意义。

  3、积极参与各种节日的筹备及庆祝活动。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人交往、沟通、合作,共享集体活动的快乐。

  4、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鼓励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二、教师指导建议:

  (一)传统节日

  中秋节

  1、环境:

  教师和幼儿一起创设反映中秋节的环境,如:用泥土或橡皮泥制作月饼、水果;制作各种灯笼;张贴有关中秋节的故事挂图、画有观赏月亮的图片等。

  2、游戏:“月饼加工厂”。

  教幼儿制作各种月饼,做好的月饼装在盒子里放在“超市”里卖,也可放在小吃店里供“客人”用餐。

  3、教育活动:

  (1)讲述有关中秋节的故事、传说,如:“嫦娥奔月”、“到月亮婆婆家做客”等,使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习俗

  (2)引导幼儿根据故事,创编表演童话剧由幼儿自己分配角色,制作道具并进行表演。

  4、观察活动:

  请幼儿在节前节后观察月亮的变化,并做月亮变化日记(从小月牙开始观察记录至八月十五),要求幼儿自己观察并将结果画在自己的表格上。

  5、家园共育:

  (1)指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大小变化。

  (2)给幼儿讲一个关于月亮的故事或教给幼儿一首有关月亮、中秋节的古诗。

  (3)中秋节前夜,家长带幼儿来幼儿园进行“庆中秋晚会”。可做月亮变化日记展、表演节目(尽量让幼儿自己准备),将从家中带来的食物与大家分享,用望远镜观察中秋节的月亮等。

  重阳节

  1、区域活动:

  美工区:引导幼儿绘画“我的爷爷奶奶”,并将画好的人物贴在一起做成“全家福”。

  语言角:

  (1)提供尊敬老人的各种图片,鼓励幼儿进行摆图讲述。如:帮爷爷搬凳子,给奶奶捶背等。

  (2)讲述:平时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你的?你是怎样做爷爷奶奶的好帮手的?

  娃娃家:为幼儿提供眼镜、拐杖等材料,让幼儿当爷爷奶奶,并引导幼儿表现出老人对孩子的爱,鼓励幼儿做关心老人的事。

  2、生活活动:

  利用带幼儿外出的机会,鼓励幼儿主动与老人交往,了解老人们的活动。

  3、教育活动:

  (1)、组织谈话活动,使幼儿知道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

  (2)、请家长们来参加活动,爷爷奶奶谈谈自己年轻时辛勤工作,养育子女的艰辛,父母谈谈上一辈对自己的关心、照料。了解爷爷奶奶的辛苦,感受老人对自己的爱。

  (3)、欣赏学习敬老爱老的歌曲、古诗,如:歌曲“常回家看看”、“好娃娃”,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4、社会实践活动:

  参观敬老院,为他们表演节目,送小朋友自制的礼物。

  5、家园共育:

  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里帮爷爷奶奶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搬凳子、拿鞋子、拿眼镜、报纸、陪爷爷奶奶散步等。

  春节

  1、观察讲述:

  春节前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自己家中和周围的环境有什么变化——商店里多了哪些平时没有的东西?各家门前、窗上添了什么?,大家都在忙着做什么?

  2、教育活动:

  向幼儿讲述关于春节的传说,介绍过春节时的一些习俗,如:人们相互祝福的一些方式,对联、窗花等的含义等。

  3、区域活动:

  美术角:引导幼儿绘制“过年”的图画——表现过年的情景:年夜饭、拜年、逛街等。提供彩纸、剪刀,教幼儿制作灯笼。

  音乐角:引导幼儿欣赏关于“过年“的音乐,鼓励幼儿随音乐创编动作。

  娃娃家:引导幼儿开展过年的游戏,让幼儿玩包饺子、吃团圆饭的游戏,并给幼儿提供窗花、对联,让幼儿布置环境。

  4、生活活动:

  利用散步、晨间活动等时间,引导幼儿导游而员附近的地方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体验节日的热闹气氛。

  5、家园共育:

  (1)请家长在节日期间带孩子外出参观游玩,亲身感受节日气氛。

  (2)家园共同开展“压岁钱怎么花

活动”,引导幼儿正确了解压岁钱的含义,把压岁钱花在有用的地方。

  (二)社会节日

  教师节——我爱老师。

  1、参观“采访”活动:

  带幼儿参观幼儿园各部门,看看不同岗位的老师们都做些什么工作,“采访”园长、教师、保健教师、会计、炊事员等,体会教师对小朋友的爱。

  2、谈话讨论。

  知道9月10日是教师节,了解教师节的来历,说一说,幼儿园有哪些老师?他们都在干什么?自己喜爱哪些老师?为什么?教师节如何向自己喜欢的老师们表达自己的爱心?

  3、制作活动

  组织幼儿用自己学会的本领,为全园老师制作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设计,合作完成。

  4、在班上设立“我爱老师”画展,通过幼儿观察,画出老师工作的情景或人物形象,以此表达对老师的爱。

  国庆节——祖国真伟大。

  1、节前活动:

  (1)利用散步时间,带领幼儿到幼儿园附近的公共场所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2)提供各种色纸,让幼儿作挂饰、礼物,共同打扮教室。

  (3)把有关祖国成就的画册图书放入图书角,供幼儿欣赏。

  (4)举办以“祖国真伟大”为题的图片展,通过与幼儿共同搜集祖国美好风光及名胜古迹的图片或自己与家人外出游玩的照片,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教育活动:

  (1)、通过学习儿歌、歌曲,组织幼儿参加升旗仪式等活动,认识国旗、国徽、国歌,知道国旗、国徽、国歌是我们祖国的象征,激发幼儿爱祖国的情感。(如:儿歌:《国旗》、歌曲《国旗多美丽》、《国旗国旗红红的哩》等)

  (2)、认识中国地图,了解关于中国城市、名胜古迹等方面的知识。

  (3)组织“欢庆国庆”联欢会,节前组织幼儿排练节目。

  (4)组织幼儿谈谈参加国庆节活动时的感受,引导幼儿画出国庆节的热闹气氛或自己看到的场景、国庆外出游玩的事等。

  3、家园共育:

  (1)、与幼儿共同收看电视中有关国庆的节目,加深幼儿对国庆节的了解。

  (2)、请家长在节日期间带孩子到各个地方参观游玩,亲身感受节日气氛。

  三八妇女节——红花献给妈妈。

  1、环境创设:

  布置“我的妈妈最能干”专栏,收集能反映妈妈在工作、生活中不同侧面和情感的照片(或组织幼儿完成绘画,把妈妈在家中、工作中的情景画下来),可按图片内容分设几个小专栏,如:“在工作中的妈妈”、“妈妈真辛苦”、“妈妈和我”等,从中丰富幼儿对自己妈妈和阿姨们的工作、生活、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了解。

  2、教育活动:

  (1)调查活动。请幼儿了解:妈妈是怎样工作的?妈妈每天下班后都做什么?用在每件事上的时间是多少?

  (2)讲述活动:夸夸我的好妈妈。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每年的3月8日是妈妈们的节日,懂得妈妈们每天都一边上班工作参加祖国建设,一边在下班后辛勤、精心照顾养育自己的孩子。她们是最光荣、伟大、可爱的人,小朋友要尊敬自己的好妈妈。

  (3)制作活动:红花献给好妈妈。鼓励运用剪、折、贴等技能设计制作漂亮的红花,送给自己的妈妈,祝妈妈节日愉快。

  3、家园共育:

  (1)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妈妈,了解妈妈的爱好,启发幼儿向妈妈表达自己的爱和关心,帮助幼儿做一个“我是妈妈的小帮手”计划,教给孩子相应的技能,使计划得以实施。

  (2)请家长配合,引导幼儿留意在不同岗位工作的阿姨们都做什么,她们的工作和人们的生活有何关系。

  五一国际劳动节——劳动最光荣

  1、环境布置:

  布置一个照片展,将小朋友自己(或家长)摄制的劳动者照片和小朋友参与劳动时的照片展览,互相观看、介绍。

  2、游戏:

  开展多种角色扮演游戏,如:“小记者”,使幼儿了解与体验多种职业劳动者的工作及相互关系。

  3、参观活动:

  (1)参观社区内整洁的环境及社区内各种服务设施,参观后讨论、体会:该设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和在那里劳动的人们的辛苦。

  (2)参观幼儿园附近的工厂、商店、建筑工地等,访问工人、店员、司机、清洁工等劳动,请他们给幼儿讲为社会服务的故事。

  4、社会实践活动:“我为大家做事”。

  (1)一起动手把班里打扫、整理干净,刷洗皂盒、修补图书等。

  (2)分组到中校班、幼儿园院落、楼道及院外附近的街道、小区看一看,找一找哪些地方需要我们打扫和整理。大家一同协商:定时间、内容、分工等,并按协商结果实施。

  5、教育活动:学习和欣赏有关五一劳动节的儿歌、歌曲。如:“咱们工人有力量”、“劳动最光荣”等

  6、家园共育:

  (1)教师、家长以身作则、,并鼓励幼儿参与公益劳动。

  (2)请家长利用休息日带幼儿外出,通过摄影、摄像、录音、访谈等形式将休息日仍在工作的人们的情况记录下来:

  场所没有休息的人数对别人的好处例:公园(以图表示)25人方便到公园玩。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中,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活跃,大部分孩子们都知道9月10号是教师节,是老师的节日,要跟老师说节日快乐!此次活动中我也设计了许多问题来为目标服务。如你喜欢你们的老师吗?你喜欢的老师是长什么样子的?你为什么喜欢喜欢你的老师呢?等等。

11、大班主题教案《春夏秋冬》含反思

  主题说明:

  冬去春来,四季不断地轮换。三月春意盎然,万物复苏。

  春天的到来使孩子们那么兴奋,他们通过自身的生活经验,知道了四季的轮换规律,但小脑袋里仍然装满了问题,他们急切地想了解多变的自然现象:四季为什么轮换?四季是怎么形成的?风是怎样产生的?为什么春天来了小草就变绿了?彩虹到底有几种颜色?天上的白云为什么一会儿像绵羊,一会儿像狮子?我们怎样才能提前知道天要下雨了?一切的一切是那样的不可思议,让幼儿惊叹不已。

  主题活动“春夏和秋冬”中,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知道四季是怎么来的,让他们再次感受四季的花草树木以及各个季节天气的主要特征,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轮换顺序,并感受季节的变化对人们生活得影响。

  我们将引导孩子关心自然,从自己的亲身体验中感知、欣赏自然界赋予人类的一切,激发孩子对生活得热爱,对自然界的变化感兴趣,在探讨的学习过程中,到大自然中去找找答案,到大自然中去收集自己所需要的材料,让孩子们利用身边的资源,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亲近大自然,形成对自然界常见的变化现象有正确的认识与态度,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形成新的经验。

  主题目标:

  1、有兴趣观风、雨、雷等自然现象,注意它们的不同变化。感受天气的变化,了解天气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比较四季的明显不同,初步了解四季轮换顺序,感受季节的不断渐变以及它对人们生活得影响。

  3、了解四季中常见树木花草和他们的变化,乐于参加照顾树木花草的活动,体会爱护他们的意义。

  主题反思:

  “一年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随着主题活动的结束,小朋友对四季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也对活动前的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圆满的答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幼儿的感知和认识能力逐步从具体走向了抽象,从单一走向了连贯,从一个角度走向了全方位地感知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他们的想象力及各种表达能力也出现了飞跃的发展趋势。本次主题活动,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全面、完整地感知认识四季特征的平台,让幼儿通过音乐、美术、语言、科学、社会等各科活动,感知比较一年四季大自然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全面感受四季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季节天气的主要特征,了解四季变化的顺序,并感受季节变化对人们活动的影响。

  活动开展过程中,我们还结合主题进行了主题墙饰的布置,把《四季畅想曲》展现在孩子们的面前,在主题墙上,我们布置了粉红、嫩绿、鹅黄、天蓝四个色块表示四季,在四个色块里分别写上“春天、夏天、秋天、冬天”,分别有春天的花园、夏天的池塘、秋天的果园、冬天的小屋。孩子们收集来各个季节的资料,各自喜欢的季节的理由,照片、图片、实物……使他们对四季更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更完整全面地感知四季的变化和特征。有生活经验才会有创造、探索,如何引导幼儿把已有的知识经验转化为更加形象、直观的感悟?除了鼓励孩子们积极大胆地运用多种媒体,在有暗示的环境中加以验证,是我们支持幼儿进行探索的重要体现。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我们在区域中投放适合了适合孩子发展的材料,“井字棋”、“词语图片对对碰”、“果园丰收”、“四季拼图”、“青蛙跳跳跳”……充分发挥环境、材料的互动、教育价值。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把已有的知识储备与实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探索更贴近生活。随着主题活动的逐步深入开展,我们继续提供适宜的活动材料,运用环境的暗示,支撑幼儿的自主探究开放性的环境创设,孩子们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时,老师及时点拨,每个孩子都在活动中体验成功与喜悦。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千变万化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们带着孩子走进四季,探索神秘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遨游。

12、大班主题教案《稻草人》含反思

  活动背景

  孩子在参观农村的过程中,发现了稻田中的稻草人,都很好奇,用手去摸摸,并问这是谁做的?有什么用?我就给孩子讲了有关稻草人的故事,给孩子看了有关稻草人的flash。并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对稻草人的作用有更多的了解,从中提高孩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表现能力。

  活动目标:

  1、会跳双圈扇子舞,能用肢体语言表现稻草人的动作。

  2、练习在音乐的间奏处交换舞伴,尝试在间奏终止处做不同的稻草人造型。

  3、感受音乐活泼的情趣,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人手2把扇子

  2、人手一朵手花

  3、《稻草人》的音乐、《秋天多么美》的音乐

  活动过程:

  1、在《秋天多么美》的音乐声中边唱边跳进入活动场地。

  2、用谈话引出课题

  秋天到了,看着成熟的稻谷,农民伯伯可开心了,可是有一天来了好多的小鸟吃谷子,农民伯伯很着急,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农民伯伯赶走小鸟,保护粮食呢?为什么要请稻草人呢?

  4、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

  (a)幼儿自由创编稻草人的动作。

  (b)引导幼儿创编赶小鸟的动作。

  (c)请幼儿坐成一个圆圈,说说自己创编的动作

  (d)教师用故事小结孩子创编的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音乐。

  (d)老师:稻草人赶走了身边的小鸟,发现其他地方还有小鸟,怎么办呢?引导幼儿学习9-10的动作,并提示孩子在音乐的终止处做出不同的造型。

  5、幼儿学习舞蹈,学习交换舞伴

  a)幼儿自由找空地方和老师一起跳舞2次。

  过渡:变换对行成双圈,面对面站好,引导里圈的幼儿在听到间奏音乐的时候要移动位置到下一个小朋友的位置并摆出一个造型,然后再和新的朋友一起跳舞。

  b)幼儿在圆圈上跳2遍,重点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做动作,变对形。

  6、听着音乐完整地跳集体舞

  a)要求:注意动作的顺序和方向,能有表情的跳。

  b)跳2遍后结束。

  老师小结:今天你们帮了农民伯伯的忙,农民伯伯可高兴了,要给你们奖励呢,放好扇子和我一起去拿礼物吧?(在音乐声中离开活动室)!来自快思老师教案.!

  活动延伸:

  1、自己制作稻草人。

  2、玩稻草人捉小鸟的游戏。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中,我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很注重幼儿的朗读训练,运用多种不同的读书方式让幼儿喜欢朗读,这也是我们学前班老师要训练的目标。通过看图,朗读诗歌了解稻草人的作用,再通过制作稻草人加深了小朋友对它的印象。稻草人制作环节适合学前班儿童的心理年龄,在学中玩,玩中学知识,直观面对稻草人的同时,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发展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13、大班主题教案《时间》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

  时间

设计思路:

  按照孩子们的要求,我在美工区里绘制钟表用于网络图的装饰,在绘画的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比,孩子们发现,他们制作的钟表,款式不同,名称不同,钟面的结构不同,他们发现原来有许多小朋友还不真正了解。于是,我们决定在数学区开展----认识钟面的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钟的特征:钟面,指针;

  2、要求幼儿能说出时钟的名称,知道时针、分针、秒针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3、知道时钟是计时工具。

  4、通过观察、制作、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认识时钟。

  5、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活动准备:

  制作钟面的材料,剪刀,笔,实物钟。

活动实录:

  1、认识钟面:提问引导幼儿观察钟面:

  (1)仔细看看时钟的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数字,还有2的指针,)一共有几个数字?(12个)

  (2)时钟面的数字是这样一来排列的?中间最上面的数字是什么?与12相对,下面的数字是什么?(中间的数字是12,下面的数字是6)

  (3)连根针一样长吗?(一枚长,一枚短)长的一枚叫分针,短的一枚叫时针(幼儿学讲:时针和分针)

  2、教师讲解演示时针与分针的关系。

  (1)分针走得快,时针走得慢,他们都朝一个方向走。

  (2)分针刺走一全,时针从前一个数字走到后一个逐字,这就叫一个小时。

  3、教师出示时钟,问: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时钟?为什么许多的地方都有时钟?它有什么用途?

  4、美工区利用纸板制作钟面。(不写数字,用与数学区拼摆)

  5、教师小结: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工具。它能告诉我们时间,什么时候应该干什么。

教育反思:

  对于时钟的认识并不是一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因此,在美工、数学区域中,我们把孩子们做的钟面继续投放,让他们有时间在进区活动当中不断深入发现问题。同时便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行为。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14、大班主题教案《手拉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学习对称剪纸的步骤,知道三个步骤的要点。

  2. 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表现人物,体验对称剪纸的奇妙乐趣。

  3.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学习对称剪的方法,明确知道三个步骤。

  活动难点:

  了解手处边缘线不能剪断。

  活动准备:

  1.范例(不等人数的剪纸作品)

  2.长方形的折若干、剪刀每人一把、铅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 今天,我带来了一对双胞胎,看看他们长得差不多高、差不多胖。

  2. 师出示范例:你们觉得我是怎么做出这对双胞胎的?

  3. 除了这对双胞胎,还来了一组六胞胎。!来自快思老师教案.!出示范例,继续观察。

  小结:如果一个个剪出来比较慢,而且可能会长一点都不像。我其实用了一个好办法,可以剪得又快又像。想学吗?

  二、探索对称剪纸的方法。

  1. 师运用对称剪纸的方法示范。

  2. 我刚才是怎么来剪的?第一步是什么?(折,折的每个面都一样大)

  3. 第二步呢?画的时候有什么要求吗?(画,画的时候需要把他们的手一直画到边上,不能断掉)

  4. 最后一步?(剪,要沿着画好的剪,手那里不能剪断)

  三、幼儿制作。

  1. 都会了吗?那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

  2. 提供纸、剪刀、铅笔。

  3. 幼儿制作,师观察。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

  四、展评。

  1. 请幼儿说说制作中遇到的困难。

  2. 请幼儿一起分析失败作品的原因。

  3. 我们把材料放在美工区,没有成功的小朋友下次可以再去试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积极性比较高,但是过程中,老师说的太多,没有让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活动中,可以请幼儿有两次操作,第一次,让幼儿用探索的方法来感受对称剪纸;通过感受和对比,再整理幼儿的经验与对称剪纸的方法,最后,再进行操作。而剪出更多的小人则作为提升,激起幼儿在以后区角中再次尝试的兴趣。活动中,老师只要抓住一两个重点进行讲解,尽量做到少而精,不然,反而束缚、误导了幼儿的思维。而在活动中,也要尽量的多给幼儿探索、操作的时间。

15、幼儿大班主题教案《房子》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房子为什么要有门有窗有墙壁?造房子要用什么材料,需要哪几道工序?不同的房子又有哪些不同的功能?以前的房子和现在的房子有什么不一样?未来的房屋又会怎么样?这些问题令孩子兴奋。再说我们这些孩子都是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对房子的建造接触的比较多。因此,我设计了以下的活动内容。

  活动目标

  1、了解房子的基本特征,巩固幼儿对房子的认识。

  2、幼儿尝试动手操作,装饰、设计房子。

  3、体验创造、装饰房子的乐趣和成功感。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探索与实验,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房子。

  教学难点:动手设计、装饰房子。

  活动准备

  1、活动室周围布置各种各样的房子。

  2、大房子、搞房子、鸟窝、蘑菇房子等图片,以及若干动物标记。

  活动过程:

  一、 游戏活动:“给小动物搬家”

  1、教师:“小动物要搬家了,它们来到了动物新村,可它们不知道住在哪幢房子里,你能不能帮它们找一找?”

  2、“为什么你帮大象找座大房子?”(因为大象很大、很胖,所以找座大房子)

  3、“为什么你帮长颈鹿找座高房子呢?”(因为长颈鹿很高,脖子很长,所以找座高房子)

  4、“为什么你帮小鸟找了树上的鸟窝呢?”<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因为小鸟喜欢住在树上,鸟窝就是它的房子,所以找座树上的房子)

  5、“为什么你帮小白兔找座蘑菇房子呢?”(因为小白兔喜欢吃蘑菇,所以帮它找座蘑菇房子)

  二、 介绍人类房子

  1、教师:“各种小动物住在各种各样的房子里,人也有各种各样的房子。那么,人最早时候住的房子是什么样的?”

  2、引导幼儿说出最早的房子。幼儿自由回答各种房子,教师按房子的发展顺序进行排列,通过观察说出最早的房子是山洞。

  3、教师:“在我国各地有许多很有特色的房子,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出示地图,把各种房子贴在相应的地图上。

  三、 谈话活动

  激发幼儿想象,设计未来的房子。

  教师:“刚才我们认识的房子真美呀!”“你想设计一座什么样的房子?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四、 幼儿动手操作、设计、装饰房子

  把全班幼儿分五组进行操作,(可让幼儿自由选择材料,自由分组。)教师进行指导。

  第一组:橡皮泥

  第二组:画房子、剪贴

  第三组:装饰大纸箱

  第四组:装饰木房子

  第五组:装饰帐篷

  五、 活动延伸

  让幼儿在做好的房子里开展自主活动。

  活动反思

  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进行中,幼儿的求知欲望超出了我的预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兴趣,幼儿在活动中都十分投入,积极地参与探索,可以说每个幼儿在活动中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整个活动中既有预成的,也有根据幼儿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生成的主题活动。在活动中,有些想法只是教师感兴趣而幼儿不感兴趣的,比如:我们在主题预设中有“房子的结构原理”这个活动,但在活动中幼儿缺少相关经验,并且过于抽象,幼儿对活动内容不感兴趣,于是我从幼儿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将活动改成了幼儿感兴趣的“小小建筑师”活动,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另外,在活动中,我们注意利用废旧环保物品和自然材料。这些废旧物品经过幼儿的巧手制作,变成了一座座漂亮的房子。通过主题活动“房子”的开展,幼儿了解了各式各样的建筑风格、房子的结构特点与建构过程,并把这些有益的经验迁移到建筑区活动中,发展了建构游戏的能力。

16、大班主题教案《整理图书》含反思

  设计背景

  农村小朋友大多数没有整理物品和书藉的习惯,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让小朋友学会并养成整理物品的习惯

  活动目标

  1.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掌握整理图书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活动,养成爱惜书本,爱看书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好。

  重点难点

  整理图书的方法。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书,每个小朋友带几本书。

  活动过程

  1.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书放一起,这么多书,那么乱,你打算怎么放好?

  2.开始整理,让小朋友说说为什么这样整理?

  3.表扬整理得好的小组。<.本文来源:快思教案.网>

  4.整理自己的书包。

  5.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

  教学反思

  1.通过整理图书这个活动,掌握整理图书的方法和技巧。

  2.通过活动,养成爱惜书本,爱看书的好习惯。

  3.通过活动知道所有的东西都要放好。4.师幼互动不够好。

17、大班主题教案《折纸》含反思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动手能力较差,个别孩子调皮不合群,为了锻炼他们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增强孩子们的观察力。

  2.练习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3.体会集体活动的乐趣。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活动中的灵活性,动手能力的培养

  难点:幼儿对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活动准备

  彩纸若干,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1.先教孩子们将长方形的纸平整的撕成正方形。

  2.教孩子们用正方形的纸折一个“东南西北”。

  3.折好后在外侧写上东,南,西,北,里侧写上一些名称,如:白雪公主,孙悟空。

  4.两人一组,先由一方说出一个方向,再说要几下,选择横或竖,另一方同上,看看自己都选中了什么角色。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1.着重开发孩子的动手能力,这一时期的幼儿需要老师对他们进行引导。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⑴幼儿在活动中大部分能够参与进来,个别有自主创新意识,还能够做出别的作品。

  ⑵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设计出不同的应对方案。(.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较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大家身心愉悦。

  4.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细节,让孩子们自主创新,互相交流经验。

18、大班主题教案《年》含反思

  活动背景:

  随着元旦的到来,幼儿从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的氛围中产生了对新年的期盼。刚结束的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也让幼儿对新年有了些认识,有些幼儿对“为什么要过年”和“年是什么”有些疑问与争论。在本次活动前已开展了引入性活动——年是怎么来的,幼儿对“年”和“年”的来历有了大概的认识。本次活动主要是理解性活动,在此活动后还有一系列的体验性活动。

  设计理念:

  在前一活动(引入性活动——年是怎么来的)中,幼儿在视觉上与“年”有了碰撞的同时也点燃了幼儿的阅读欲望。为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和需求点我设计了本次理解性活动——共读大书,满足幼儿的阅读欲望,让幼儿在阅读中理解,在理解后反复阅读,以深入“年”的内心,理解“年”的情感,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更为之后的体验性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图画书《年》,了解关于“年”的民间传说,初步理解中国“年”的含义。

  2.知道大家庆祝“新年”是因为:“年”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乱发脾气、到处吓人,决定做一个讨人喜欢的“新年”。感受故事中浓浓的中国情、中国味。

  3.在阅读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一本大书。

  2.幼儿对“年”的形象有了一些认识。

  活动过程:

  一、展示画面,初次阅读

  (一)观察画面,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

  1.教师请幼儿仔细观察画面,用完整的语言说说看到了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讲述故事的第一部分。!来自快思老师教案.!

  2.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人物和情节。

  (1)“年”长得怎么样?跑起来,叫起来又是怎样的?

  (2)“年”这么凶猛,有朋友吗?它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3)“年”跑进村子,把村子变成了什么样?

  (二)观察画面,引出故事的第二部分

  1.师幼观察画面并谈论,教师引出问题:留下一位老爷爷,他为什么要留下,他做了什么事呢?

  2.“年”看见火红火红的颜色,听到哐当的响声,怎么样了?

  (三)揭示故事结局(第三部分)

  1.天亮了,人们回到村子发现了什么?怎样庆祝的?

  2.“年”害怕什么?

  3.“年”最后变成了一个怎样的“年”?

  二、再次阅读

  1、幼儿在初次阅读后有了些理解,通过再次观察画面,带着理解进行再次阅读,并说出故事的始末。

  2、教师小结,引出故事主题

  人们为了庆祝“年”的改变。从此以后每年这个时候就会穿上红棉袄,挂上红灯笼、贴上红春联、敲锣打鼓放鞭炮,还有团团圆圆吃年夜饭,来迎接新年,这就是过年的来历。

  三、迁移经验

  1、谈论新年

  请幼儿谈谈自己在新年里都做过些什么事情?

  2、感受新年

  阅读活动结束后,请幼儿在各个区域体验新年的年味。(如:在美工区剪窗花、做灯笼、写对联;在音乐区敲锣打鼓唱歌等)

  活动反思:

  本次阅读活动的内容与画面都表现出了浓浓的中国特色,具有浓烈的中国情、中国味。而“新年”也是这段时间孩子们谈论的最多的话题。结合我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了解关于“年”的民间传说,初步理解中国“年”的含义上。

  活动中,我先让幼儿观察画面并谈论其中的内容,在引导性的提问下理解人物和情节。接着,让幼儿在理解中再次阅读,引出故事的主题,继而迁移经验,让幼儿在回忆过年经验的同时体验中国的年味。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时间幼儿都处在积极阅读的状态。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得到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思维得到了锻炼。期间,教师始终是个支持者与引导者,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若在结束的环节上能更自然些会更好。

19、大班主题教案《声音》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操作兴趣。

  重点、难点:

  了解同种物体,由于数量的多少,发出的声音也不同。

  活动准备

  《小手爬》音乐、喝水杯子。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让杯子出声音。

  出示空的杯子,“今天小杯子想和我们小巴郎做游戏。”

  教师摇动空杯子,“小巴郎你们听,怎么没声音?”

  1、教师设问:

  你有什么办法让小桶发出声音?(在小桶里装上东西)

  “我们一起动手让杯子发出好听的声音,在你的小桶里装上一样东西,用手盖好,摇一摇、听一听。”

  幼儿探索、操作。

  2、集体探索:

  你们的杯子发出声音来了吗?让我听听。(幼儿集体摇动套桶。)

  你的套桶为什么会发出声音?

  3、交流、分享:你在杯子中放了什么?<来.源快思教.案网>(个别回答)

  二、探索比较,知道不同的物体在杯子里发出的声音不同。

  1、分组活动:

  让幼儿尝试换一种东西放在小桶中,摇一摇,听一听。

  2、教师指导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

  让幼儿比较前、后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

  “你第一次放了什么?这一次放了什么?它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教师让两个幼儿比较,“你们俩的杯子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3、给杯子里放不同物品,声音有什么变化?

  请三位幼儿示范。

  “小朋友,你们听,他们的杯子里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请你们猜一猜, 小朋友的杯子里装的是什么?”

  得出结论:不一样的东西,在套桶中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同样的东西数量不一样声音也不同。

  三、观察、比较同种物体在小桶里发出不同的声音。

  教师演示两个装有同种物体的,数量不同的小桶,让幼儿比较。

  “我这里也有两个杯子,你们听一听,他们发出的声音一样吗?”

  “你们来猜一猜,这个杯子里装的是什么?”(幼儿猜测后,打开让幼儿验证)两次。

  “为什么一样的东西,在套桶里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呢?”(一个多、一个少)

  得出结论:一样的东西,放的多少不一样,声音也不一样。

  四、结束活动。

  集体用会响的杯子为乐曲伴奏。

  小朋友的小杯子发出这么好听的声音,那我们来为乐曲《小手爬》伴奏。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教师能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幼儿的兴趣设计的尝试性,操作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整个活动内容新颖,有创意,组织的形式灵活,能随机应变。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与组织者,没有过多的示范讲解,使幼儿在活动中成为真正的主人。这次活动提高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动手操作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

20、大班主题教案《进城》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细致观察画面,感受情节的有趣幽默,体会故事的寓意。

  2.喜欢阅读,发现绘本中色彩、图案等独特的风格,愿意表达。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让幼儿尝试叙述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绘本《进城》、ppt

  活动过程:

  一、比较观察画面,导入活动。

  1.比较画面,引起活动兴趣: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一本书,仔细观察一下,这本书的画面和我们平时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观察封面,引出故事名称。

  师:那你能看出来画面里有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呢?你觉得这个故事有可能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为什么?

  二、听听看看说说,逐段欣赏绘本。

  1.欣赏故事片段,了解故事情节。

  师:在进城的路上,小虎和老爹路上碰到了谁?(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他们是怎么说的?小虎和老爹又是怎么做的呢?

  2.自主观察画面,尝试讲述情节。

  师:小虎和老爹分别又碰到了谁?然后是怎么做的?猜猜碰到的人有可能对小虎和老爹说了什么?

  3.组织幼儿讨论,思考解决办法:

  师:“那,该怎么办呢?”小虎和老爹发起愁来。孩子们,你们有什么好的方法呀?和好朋友讨论一下。

  4.继续故事情节,了解故事结局。

  师:故事里的小虎和老爹最终明白什么了? 他们是怎么进城的?

  三、完整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涵。

  师:听完这个故事,想一想,以后你在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周围的人给你很多的建议,你会怎么办?

  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一本非常特别而有意思的绘本《进城》,它是根据我们古代的一个故事《父子骑驴》改编的。其实,在这本绘本里,还藏着很多的秘密,那就让我们带上这本绘本,到教室里再去仔细的看一看吧。

  活动反思:

  今天活动的组织,整合了前两次研磨活动时的相关意见,对PPT做了一些动画效果,且配上符合作品特色的音乐,营造出符合作品本身效果的环境,对孩子感受作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另外,在对作品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我将今天活动的重点放在感受作品的有趣幽默上,在诙谐的活动过程中,去体会作品的寓意。但是,今天的孩子感觉稍有拘谨,一开始没放开,所以开始部分环节,显得较拖沓,不过进入状态后,孩子的思维显得较活跃了,师生互动也密切了,孩子们表现出对该绘本的喜爱是可以感受得到的。通过今天的活动,我发现其实孩子的思维更细腻、观察也更仔细,他们的表达也就更丰富和多元了。

  这个活动的组织,经历了三次组织、三次研讨,从一开始的没底到最后较完美的呈现,我看到了所有参与老师们的智慧,看到了大家对绘本教学的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如何来挖掘绘本本身的一些特点来开展活动,确实是我们今后需要不断思考和实践的。

21、大班主题教案《过年》含反思

  活动意图:

  中国有悠久文化历史和优秀民间工艺美术,如年画、花灯、剪纸什么的。让孩子接触这些,感受这些,萌发他们的民族情感。选用这些内容是让孩子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好机会。为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喜庆氛围。

  2、了解传统节日,增强民族感情。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关于过年的故事、图片。视频展示台。传统年画、花灯、剪纸、对联、灯笼、贺年卡。幼儿用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出过年主题。

  (1)小朋友都喜欢过年。那你们知道为什么过年吗?

  (2)导入故事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个村子,村子里的人快快乐乐的生活着。(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可是一天,来了一头怪兽,它头上长着尖尖的粗粗的大角,眼睛非常大,像会喷火。嘴巴张开了比大狮子嘴巴还要大。这头怪兽的:就叫做“年”。自从“年”来了以后,村子里的猪、牛、马、羊都被吃了,后来它还要吃人,大家都非常害怕。这时候不知道谁发现一个秘密,于是大家都在门上贴上红纸,挂上红灯笼,在门口放鞭炮。原来“年”害怕红色和爆竹的声音,吓得逃走了。从此,人们过上了快快乐乐的生活,人们为了一直过幸福的生活,每到这个时候,总要在门上贴上红纸,而且写上一些吉祥的话,这就是现在的对联、再放爆竹,一代一代的传下来,这就是过年。”“过年也叫过春节,因为那一天是我们中国农历的第一天,它象征着希望春天赶快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节日。”

  (3)讲一讲过年曾自己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①对联。出示红纸、毛笔。请学毛笔字的小朋友写对联。

  ②包馄钝。出示馄饨皮、菜馅,请小朋友包馄钝。

  ③挂红灯笼。为什么挂红灯笼就有了一种喜庆的气氛呢?

  出示大红蜡光纸,金纸,动手做灯笼。

  ④互相拜年。远方亲朋无法见面,怎么办?发贺年卡。(制作贺年卡)

  ⑤放鞭炮。你放过鞭炮吗?好玩吗?

  ⑥介绍年画。年画有许多种。

  年画就是过年时张贴的画,只有中国有。

  这幅画看上去感觉怎么样?表达什么意思?

  ⑦介绍花灯。舞龙灯,舞狮子。(图片)

  “龙和狮子都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蕴含喜庆和吉祥。

  ⑧剪纸:(展示窗花)

  2、师生动手操作。

  (1)幼儿自由分组操作。(背景音乐《金蛇狂舞》)

  ①剪纸;②做灯笼;③包馄饨;④写对联;⑤做贺卡;⑥画年画。

  (2)教师动手参与其中。

  3、共同布置教室。

  将师幼共同操作自制的作品装饰教室。

  请食堂师傅下好馄饨,幼儿共同分享。

  活动延伸:

  制作贺年卡。

  活动反思:

  过年是孩子最喜欢、最兴奋的事情。所以在活动一开始的谈话部分,幼儿就十分投入,兴致很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迫不及待地讲述自己过年时所经历的事情。而我好像是作为一名资料补充员的身份,当幼儿讲到一个什么事情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时,我就在展示台上出示图像、图片等,加上幼儿和我的共同讲解,使中国过年时传统风俗在幼儿面前展露无遗。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些操作活动真真切切地展示在幼儿面前时,幼儿的兴奋达到了**。从活动效果来看,幼儿动手能力很强,做出了许多精彩的东西。将民间美术欣赏与特定的节日结合起来,幼儿比较能够理解其中的含义。再让幼儿进行手工操作,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同时,解决了幼儿园手工难教的问题。

22、教学设计大班主题教案《出游安全》反思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一些和父母一同出游时的安全常识。

  2.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幼儿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安全。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6.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7.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核心要素:游玩时 应注意 跟爸妈 不远离

  陌生地 不乱去 为安全 要牢记

  活动准备:

  兔子头饰

  提前组织幼儿排练情景剧

  基本过程:

  (一)导入活动:

  1.今天,我请来了兔妈妈和她的孩子(小灰、小白),她们要给小朋友们表演节目,请大家一定要仔细看喔。

  2.邀请一位老师和小朋友一起表演。

  (二)关键步骤:

  1.情境表演:

  兔妈妈带两只小兔去森林里采蘑菇。妈妈告诉孩子们一定要在自己身边,不要独自到危险的地方去。小灰兔在妈妈的身边采蘑菇,小白兔悄悄地离开了。它只顾自己去捉蝴蝶了,最后迷了路。兔妈妈找了很久才找到它,小白兔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错了。以后,我再也不离开妈妈了。”

  2.讨论:

  (1) 两只小兔谁做得对?

  (2) 我们和父母出游时应注意什么?应该怎样做?

  活动延伸:

  1.可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安全意识的礼仪教育。

  例如: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

  幼儿在猫妈妈身边说儿歌:“老猫睡觉醒不了,小猫偷偷往外瞧,因为小猫爱游戏,悄悄走到外面去”小猫说完,轻轻离开妈妈,猫妈妈叫小猫,小猫快速回到猫妈妈身边。

  2.带领幼儿出游,出游前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家园互动:

  1.家长带幼儿出游前,给幼儿提出具体要求。

  2.出游时,引导幼儿要注意安全,不独自去危险的地方。

  注意事项:

  外出时,要让幼儿活动在自己的视线内。

  活动反思:

  1.孩子对活动的哪一环节最感兴趣?为什么?

  2.你认为这个活动的成功之处在哪里?

  3.你认为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该如何改进?

23、大班主题教案《春天的朋友》反思

  教学目标:

  1.使幼儿在熟悉原诗内容结构的基础上,能编出与原诗结构相同,而画面不同的诗歌段落。培养仿编,语言表达能力。

  2.让幼儿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及感情基调,学会朗诵诗歌。

  3.培养幼儿关心,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观察周围事物的能力。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磁带两盒(a:《找朋友》,b:配乐带)挂图一副(草地上有小花,小草,池塘里有荷叶,天空)蜜蜂头饰一个,蝴蝶纸偶一只,其他动物头饰若干在教室里布置一幅春景图

  教学过程:

  一、学习作品

  1.导入(放a)幼儿随音乐自由舞蹈。

  问:这是谁在找朋友啊?谁是春天的朋友呢?

  让我们来听听《春天的朋友》这首诗就明白了。

  2.欣赏配乐朗诵一次。

  问:诗歌叫什么名字?

  那春天的朋友是谁啊?(不要求个别回答)你觉得这首诗听起来怎么样?

  3.出示挂图,老师戴上蝴蝶纸偶,一边表演一边朗诵,并根据诗歌内容提问,帮助幼儿掌握诗歌的画面,并引导幼儿用诗歌里的语言回答,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问:花蝴蝶飞来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草说什么?

  花蝴蝶飞走了,和谁握握手?她对小花说什么?

  花蝴蝶,小草,小花都来和谁握握手,她们一起对春天说什么?

  在幼儿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再分句复述一次,让幼儿更易掌握。

  4.幼儿和教师一起边做动作,边朗诵一次,充分利用各种感官去体会和感受。

  二、仿编活动

  1.观看表演(播放课件)课件基本内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只小燕子飞来了,跟随她寻找朋友的脚步,我们可以看到一片美丽的春景。青青的山坡上是一片粉红的桃林,沿着河岸是一棵棵嫩绿的柳树,还有温暖的阳光,轻柔的白云,小燕子在一株桃树前停下,桃树展开了美丽的笑脸,她和桃树握握手说:咱们是朋友。小燕子又来到柳树面前,柳树伸出了绿色的手,小燕子说:咱们是朋友。

  2.教师范编,引导幼儿发现仿编的方法。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学了一首诗,诗里面讲的是花蝴蝶找朋友,现在我们把小燕子找朋友,也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好吗?

  问:小燕子先找了谁做朋友啊?它和桃花怎么样?它对桃花说什么呢?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桃花握握手,它对桃花说,咱们是朋友。

  问:小燕子还找了谁做朋友?它和柳树怎么样?它对柳树说什么?前面诗歌里是怎么说的?

  教师复述:小燕子飞来了,和柳树握握手,它对柳树说――咱们是朋友。

  3.幼儿表演请一名小朋友来当可爱的小蜜蜂,象小燕子一样,到教室里来找朋友。

  4.幼儿仿编让幼儿尝试把小蜜蜂找朋友编成一首和刚才一样好听的诗歌提示幼儿用刚才学习的思考方法:你看到了谁,她干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用诗歌里的话怎样说?

  启发幼儿编诗歌的结尾,将前面编的各个诗歌段落串联起来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是谁对朋友呀?(春天)他们会对春天说什么?做什么?

  师生一起朗诵:小蜜蜂,小青蛙,桃树,柳树,小燕子,小蝌蚪都来和春天握握手,他们一起说,我们都是春天的朋友。

  5.自由活动,练习仿编放音乐,每个幼儿都戴上动物头饰,在教室里自由表演“找朋友”。

  幼儿自由练习仿编,教师巡回倾听指导,“你找谁做朋友,对你的朋友,该怎么说,怎么做呢?”鼓励幼儿大胆的仿编,用好听的声音朗诵给周围的伙伴听。

  6.请3~5名幼儿在全班朗诵自己仿编的诗歌,教师简评。

  教学反思:

  1、《纲要》中指出:数学活动应当生活化、游戏化、趣味化,帮助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此次活动我自制精美的春天景物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情景图与游戏相结合,并渗透数学教育,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直观教学法,幼儿兴趣很浓。

  2、编号游戏让幼儿在玩当中学到知识,如:拿数字卡片的小朋友上台说:“我是1,我排第一,我是2,我排第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完成教学目标,体现了愉快教学法。

  3、利用分组合作和动手操作来突破重难点,培养了孩子们的动手、动脑、合作探究能力。

  4、幼儿积极参与活动,能一边数数一边用手指点数。

  不足之处:

  1、语言不够简练,表扬语言不够艺术。

  2、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是用的时间过长。

  3、提问的方式缺乏启发性,如:是不是,对不对,这样的提问没能提高教学效果。

  解决策略:

  1、 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积累经验,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课堂语言艺术修养。

  2、 设计的提问的方式要多样化并带有启发性,及时点拨,规范孩子的数学语言。

  3、 善于发现课堂中的个别差异,及时引导,处理好细节教育。

24、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买菜》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能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说唱。

  2.体验演唱儿歌的快乐。

  3.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角色游戏“菜市场”,认识一些常见蔬菜。

  2.材料准备:篮子、扮演老奶奶的头饰一个,音乐《买菜》。

  3.环境创设:用实物或图片布置菜市场的情境。

  三、活动过程

  (一)以“逛菜市场”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兴趣

  1.引导语:小朋友,看!太阳升起来了,今天的天气可真好,我们一起去菜市场里逛一逛吧!

  2.引导语:菜市场里的东西可真多啊!这些菜是什么样的呢?(出示图片)

  (二)结合图谱,引导幼儿理解歌词

  1.根据儿歌内容分别依次出示鸡蛋、青菜、母鸡、鱼儿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顺序。

  2.教师通过通过问答与引导,帮助幼儿记住歌词并小结。

  (三)欣赏歌曲,学习歌词

  1.引导语:红红和奶奶今天也来到菜市场买菜了,她还把买菜变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播放歌曲《买菜》,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再次熟悉歌词内容。

  3.引导语:歌曲听完了,歌曲中有那些菜我们刚刚没有说到呀?它们是什么?它们在歌曲中的唱法和平常的歌曲一样吗?(不一样)这种说法叫说唱,请小朋友跟老师一起说一说。

  4.教师出示节奏卡,帮助幼儿练习歌曲中的说行部分。

  (四)多种方式学唱歌曲

  1.引导幼儿根据图谱尝试着学唱歌曲。

  2.尝试多种形式学唱儿歌(合作接唱、角色扮演演唱)。

  四、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投放图谱及各种蔬菜图片、头饰若干等供幼儿自由结伴演唱并尝试创编歌曲。

  五、课程实施效果

  儿歌《买菜》的歌词内容贴近生活浅显易懂,但涉及的蔬菜名称比较多,幼儿记忆歌词的内容和顺序存在较大的难度。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我创设了买菜的情境,通过问答的形式、图片的展示等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巩固歌词内容,即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结合节奏卡的呈现,辅助幼儿重点练习歌曲的说唱部分。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演唱,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学唱歌曲,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活动反思:

  1、以往在歌曲教学中,往往碰到孩子对旋律较难掌握的问题,而孩子主要是靠反复听来掌握旋律,所以本课例我尝试用“一曲式”的方法,在异班试教时,我从进场的节奏训练到发声练习都采用歌曲的旋律始终贯穿,这让幼儿在没学歌曲之前已经对旋律有了完整的印象,到了基本环节学唱时,轻而易举,掌握得很快,所以我觉得“一曲式”的方法很好,尝试是成功的。

  2、学唱歌曲部分,我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圆溜溜、绿油油、咯咯叫、水里游等重点歌词,由于形象、生动,贴切,孩子们学得很快,也模仿得惟妙惟肖,效果也较好。

  3、将音乐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给幼儿创设充满生活情趣的音乐环境,孩子们兴致很高,在音乐中感悟劳动的乐趣,都能愉快地参与其中。

  4、由于是异班教学,对该班的幼儿不熟悉,不能进行很好的师幼互动,对歌曲的感情处理、歌曲演唱的节奏强弱等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在最后的创编部分,未能激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肢体语言尽情表现自己的理解,未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结束部分显得仓促。这提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尽量地弥补不足,特别要给予孩子充足的机会去展示他们的个性,更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25、大班科学教案《礼物》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猜猜、找找、说说的过程中了解动物与生活中常见物品的关系,获取初浅的科学经验。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

  3、乐意用自己的本领表达对朋友的祝福,体验礼物的意义。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6、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7、能用较清楚的语言讲述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活动准备:

  1、PPT

  2、分组操作材料:礼物与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活动。

  1、今天是狮子大王的生日,让我们去参加他的生日派对吧!

  2、过生日我们可以做些什么事?

  (二)集体讨论,观看PPT:想想、猜猜,获取动物与物品的相关经验。

  导入语:今天狮子大王过生日,森林里的小动物会送什么礼物给他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情景一:猜一猜奶牛会送什么礼物?

  情景二:想一想蜜蜂会送什么礼物,为什么?

  情景三:母鸡有什么本领呢?想一想母鸡会用鸡蛋做了哪些不同的礼物呢?

  小结:奶牛送了香香的牛奶,蜜蜂送了甜甜的蜂蜜茶,小母鸡把鸡蛋做成各种各样的蛋制品。他们都用自己的本领,做成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三)分组操作:找找、说说,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

  1、情景四:讨论动物的本领。

  又来了几个小动物,他们是谁?会送些什么礼物?

  2.幼儿分组操作并交流:配对游戏找一找,分析动物与物品之间的关系,并进行配对。

  3、集体展示并交流:理解动物与物品的关系。

  (四)表达祝福,理解礼物的意义。

  情景五:小鸟用清脆的歌声作为礼物,送给狮子大王。

  延伸活动:

  用自己的本领表达祝福,进一步理解礼物的意义导入语:小动物们能用自己的本领作为礼物送给狮王,那你们有什么本领可以送给狮子大王作礼物呢?

  教学反思:

  幼儿通过活动了解了赠送礼物和接受礼物的相关礼仪,并懂得了与他人分享的快乐,活动难点基本解决,活动重点如果设置一个情感体验的环节就更好了。

26、大班语文教案《点名》反思

  一、目的

  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认识自己的名字和同伴的名字

  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二、活动准备

  幼儿的彩照每人一张,在每人的照片后面贴上幼儿自己的名字。 提前把幼儿的照片贴在墙上,把有名字的一面面向幼儿。

  三、活动过程

  1、幼儿做律动准备点名。

  2、老师点名:XXX小朋友。

  XXX 幼儿:到。然后到自己的名字跟前把自己的名字反过让所有的小朋友看到自己的漂亮照片。如果幼儿反过来的是自己的照片,老师应该及时给于肯定及表扬。

  XXX小朋友你真棒,你已经认识了自己的名字。

  3、老师逐一点名。

  4、老师小结:“小朋友你们美丽的照片贴在墙上多漂亮”。老师对每个小朋友给于肯定及表扬,并教育幼儿不但认识自己的名字,还要认识小朋友们的名字。

  教育反思:

  这是一节识字活动游戏,每天通过点名活动让幼儿有意无意识地认识了很多的字。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出非常浓厚的兴趣。不当认识了自己的名字,而且认识同伴的名字。在欢快的氛围内完成每天的点名。这是2-3岁幼儿所学到的。作为老师我很高兴,我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好地为幼儿而服务。

27、大班语文教案《春天》反思

  活动内容:欣赏诗歌——春天(大班)

  活动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歌中表现的春天的趣味。

  2、感受春天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能通过表情、动作表现诗歌内容尝试仿编诗歌的最后一句。

  活动准备:课件,三本书,绘画材料。

  活动过程:1、听着《春天在哪里》的音乐进活动室。

  美丽的春天在哪里?美丽的春天还在春姑娘为你们带来的这三本书里。

  2、理解诗歌内容。

  (1)出示第一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彩色的书)猜

  猜书里有什么?

  (2)出示第二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谁在书里笑了?(小朋友),小朋友是怎么笑的?小朋友为什么笑了?

  (3)出示第三本书,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边打开边问)

  是谁在唱歌,它是怎么唱的?谁还会在春天里唱歌?

  3、整体欣赏诗歌,看课件。

  春姑娘真能干,还把这三本书写进了一首好听的诗歌里,我们一起听听。

  4、欣赏诗歌 ,感受春天的美。

  诗歌里说春天是三本书,是哪三本书?你最喜欢哪一本?

  (1)欣赏第一段后提问:你最喜欢这本书里的哪一句话?

  (2)春天还是一本会笑的书,我们一起看看(欣赏)。谁在

  春天里笑了?还有谁也在春天里笑了?小池塘是怎样笑的 ?

  小池塘为什么笑?

  (3)播发第三段。提问:你最喜欢听书里谁唱的歌?

  5、朗诵诗歌

  (1)让我们完整地听一遍这首春天的诗歌(再一次欣赏一遍),小朋友可以轻轻的跟念,集体朗诵。

  (2)和老师一起边看图边念这首诗歌。

  (3)春天可真美,让我们一起用好听的声音来念这首诗歌。

  (4)游戏:老师念诗歌的前半句,小朋友念诗歌的后半句。

  6、制作封面,表现春天的美。

  (1)

  把春姑娘带给我们的三本书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本美丽的春天的书,我们一起为这本书做张好看的封面,好吗?幼儿绘画。

  (2)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画的内容。

  (3)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让我们一起去找一找吧!

  教学反思:

  《春天》这首诗歌以它优美的节奏和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神奇,引导幼儿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体验春天的特征。本活动采用挂图的方式让幼儿通过具体、直观的画面理解诗歌的内容,再通过一个个具有引导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表达的意境,最后采用分段和整体学习的方法帮助幼儿记忆诗歌的内容,起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诗歌的结构工整,语言具有韵律感,也便于幼儿的创编活动。

  大班幼儿经过三年的幼儿园生活经验的积累后,他们对于春天的季节特征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了解,所以创编对于他们来说难度并不大。同时幼儿眼中的春天不仅仅是这些,他们有自己的发现,更乐于自己去创造。

  所以后来我给他们增加了自制小书的环节。引导幼儿运用简单、明了、形象的简笔画形式为诗歌画出了三幅各具特色的图,条理性更强,有效地吸引了幼儿学习的注意力,更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这些自制小书也可为幼儿的复习活动提供材料,提高幼儿自主复习的能力。我们可将幼儿的诗歌创编也用这种图标的形式进行分类记录,把这本书作为幼儿对春天的观察记录、学习记录。

28、大班语文教案《梦》反思

  大班语言活动

  活动内容:欣赏散文----------梦

  活动目的:

  1、让幼儿在理解散文内容的基础上,初步感受其语言和意境的美。

  2、激发幼儿对文学作品的喜爱。

  3、丰富词:披、逗。

  4、在课件与图片的提示下,尝试学说散文中优美语句。

  5、帮助幼儿理解散文诗的内容,欣赏优美的语言,体验散文中所洋溢的乐观精神。

  活动准备:

  1、立体教具一座。

  2、布娃娃一个。

  3、配乐磁带、录音机各一。

  活动指导:

  1、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做过的梦以及心里的感受。

  2、出示娃娃“小妮妮”,引出散文名称,让幼儿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提问:(1)散文的名称叫什么?

  (2)听了这篇散文你心里觉得怎么样?

  3、教师边操作立体教具,边引导幼儿再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

  欣赏后通过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散文内容:小妮妮梦见些什么?

  4、让幼儿分段欣赏散文,并借助立体教具和提问引导幼儿感受语言和意境的美,丰富有关词汇。

  (1)欣赏第1段后提问:小妮妮在梦中变成什么?她在散文中是用哪些优美的句子来说的?

  (2)欣赏第2段后提问:a、小妮妮梦见什么真美丽?(丰富词:披)

  b、小妮妮梦见什么真有趣?她为什么这样说?(启发幼儿想象小妮妮跳舞的形象,并做一做、说一说)

  c、小妮妮为什么咯咯地笑?(丰富词:逗)

  d、谁把小妮妮抱在怀里?让小妮妮听谁唱歌?

  (3)欣赏第3段后提问:小妮妮梦醒了,镜子对她说什么?小妮妮怎么说?(结合幼儿回答,渗透热爱和珍惜生活的教育。)

  5、让幼儿第三次完整欣赏配乐散文,欣赏后启发幼儿想想,说说自己做过什么甜美的梦。

  6、教师与幼儿一起朗诵散文,启发幼儿用适当的动作表现作品的内容。

  7、活动结束。

  附:散文

  梦

  在梦里,我是这样甜蜜。一朵朵花儿,粉红粉红的,花瓣上闪着露珠,那就是我呀,是我,小妮妮。

  暖暖的太阳给我披上金黄色的舞衣,啊!真美丽!轻轻的风教会我跳舞,啊!真有趣!细细的雨给我快乐的沐浴,雨点儿逗得我身上痒痒的,真调皮!静静的大地真像我的妈妈,把我抱在怀里,让我听小溪唱出来的歌曲。

  我的梦醒了,镜子说:“你在笑呢,小妮妮。”我呀,在笑我的梦,它是真的,我在祖国温暖的怀抱里,幸福的生活着,一切都象梦一样甜蜜。

  教学反思:

  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散文诗的内容情节,很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同时,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表达语言能力的机会,使他们能一步步深入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散文诗非常的优美,加上课件优美的意境,保证了幼儿整个活动的质量。在活动中,我只是活动的引导者,把更多说的机会留给孩子,让幼儿真正做活动的主宰者。

29、幼儿园大班健康教案《大脑》反思

  活动目标:

  1、使幼儿了解大脑的功能和作用,知道人的大脑与动物大脑的区别。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一些保护大脑的方法,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

  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

  6、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7、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意识。

  活动准备:

  图片、香水、录像带、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师:小朋友到老师身边来做律动《学做解放军》。

  (二)、基本部分:

  1、谈话:

  师:我们小朋友聪明、漂亮,还会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小朋友,你会做什么事?愿意告诉老师吗?

  幼儿:愿意,我会洗衣服、写字、算题、唱歌、跳舞、会帮助妈妈擦地、洗刷等等。(可以模仿一下)

  师:你为什么会做这么多事?请小朋友回答?(幼儿有可能回答不上来),好,老师来告诉你们;

  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聪明、健康的大脑。下面我们就来学《我的大脑》:

  2、出示挂图,认识大脑的组成。

  师:这就是人的大脑,小朋友说一说大脑在人体的哪个部分。

  幼儿:在人体的头部。

  师:对,大脑在头部,也就是颅腔内。大脑的组成很复杂,有枕叶、顶叶、颞叶、额叶。枕叶能使人看到东西(视觉),顶叶能使人有感觉,颞叶使人听到声音(听觉),额叶使人有感情、有思维、有记忆。可以让幼儿感觉一下。

  大脑是人体的总司令,小朋友说:总司令的官大不大呀?

  幼儿:大。

  师:总司令有很多什么?

  幼儿:兵或战士。

  师:大脑也有很多的兵,有眼镜、耳朵、嘴巴、鼻子、手、脚。这些都是大脑的兵,人们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在这位总司令的命令下进行的。

  3、体验大脑对耳、眼等的指挥作用。

  ①、师:现在老师找两名小朋友到前面来唱歌,其他小朋友也一起唱,小朋友唱什么歌呀?

  幼儿:《小小迎春花》(教者弹琴,小朋友唱)。

  师:小朋友唱的这首歌就是通过“耳朵”这个兵把老师说的话报告给你的大脑,大脑再命令你唱歌。

  ②、师:老师这有两道题,请小朋友算一下结果,谁愿意来?(幼儿算题)谁能告诉老师是哪个兵报告给大脑的大脑再命令你算出结果的?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反思了这节课,教育活动应以幼儿的需要、兴趣,尤其是幼儿的经验来进行教学决定,在活动中我对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个参与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发现、探讨、寻找,让孩子在观察时享受探索的快乐。一节课下来,我个人认为,我设计的这节课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30、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玩缸》反思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玩缸

  活动产生背景:

  走进宜兴丁蜀镇,到处可见陶缸、陶罐、瓮、盆,眼睛里看到的都是陶。而这里的孩子却又是土生土长在泥凳边长大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与陶联系着,在参观均陶厂后,我们的孩子这样请父母写道:“在大缸中饶来饶区,真好玩~~~~~~”有了这样的体验,这个活动便自然生成了。

  活动目标:

  1、在玩中发展幼儿多种动作技能,提高协调能力。

  2、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从中发现尝试缸的多种玩法。

  3、在玩中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高度为22cm,口径为27cm的小缸若干只。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幼儿自由入场,师:“看,那是什么?”幼:“小水缸!”

  (2)鼓励

  幼儿用最快的速度找一只小缸。师:“你们听,缸里传出一段好听的音乐”,“来,我们一起做运动!”

  教师自编热身动作如:

  上肢运动——两手扶缸,按节奏拎放;

  下蹲运动——手扶缸沿,做左右下蹲动作;

  体转运动——将缸翻转底朝上,站在缸底上屈肘体转;

  腹背运动——两臂伸展,俯身,两手交替触摸小缸;

  跳跃运动——以缸为中心,双脚分开,左右前后跳跃;

  整理运动——坐在缸上做放松动作。

  设计意图:让幼儿对缸有初步的体验接触,从中引发幼儿对玩缸有一定的兴趣。以轻松、自在、积基极的态度,投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花样玩缸,请小朋友想一想小缸可以怎么玩?你还可以找个朋友一起玩(可在一排缸上走、爬、跳、跨;绕缸单、双脚跳跃;绕缸跑;在缸内行走;缸上平衡;以缸为障碍进行跨跳;缸上加缸进行跨跳、走),鼓励幼儿想出多种不同玩法,并勇敢、大胆地进行尝试练习。

  (2)在幼儿玩的过程中,请幼儿在同伴面前演示新玩法,分享快乐、共同提高。

  (3)教师以玩伴身份积极参与孩子的探索活动,时时注意孩子玩缸状况,不断随机引导孩子进行创新、合作,不断调整指导方式、方法。

  如:运动量调控,可采用男女孩相互调换玩法或试试同伴新玩法等。

  如:不愿合作的孩子,可请他将自己的玩法教给其他同伴,鼓励他大胆合作、交往。

  如:能力弱小的孩子,则应鼓励他大胆、勇敢参与,并引发幼儿主动合作帮助同伴的精神。

  这是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过程,师幼一直在与缸玩游戏,没有预设的动作难度和比赛形式,而是不断鼓励幼儿创造性地想出各种新玩法,充分投入地玩,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宽松快乐的氛围,能力发展有差异的幼儿多了锻炼机会,有了等待、缓冲的空间;少了窘迫与焦虑,增强了自信心。

  三、结束部分:

  (1)放松活动,听音乐围成“大缸”,坐在缸上自由动作。

  (2)以传缸或滚缸方式出场。

  结束巧妙地以"围大缸"的方式集中幼儿,不打断幼儿的兴致,又使幼儿身心完全放松;滚缸、传缸结束活动,让意犹未尽的孩子再次过了又培养了孩子有放有收的良好习惯。

  活动反思:

  让幼儿对缸有初步的体验接触,从中引发幼儿对玩缸有一定的兴趣。以轻松、自在、积基极的态度,投入活动。

31、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纸桌》反思

  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使他们体验探索和发现的乐趣,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制作的过程中,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加深幼儿对科学的理解,使感性的知识系统化,激发新的探索兴趣和欲望,使学习生活不断向纵深发展。

  活动目标:

  1、乐于探索,并能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大胆创新。

  2、通过动手操作,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站得稳的方法。

  3、通过探索,体验成功的快感。

  4、对科学活动感兴趣,能积极动手探索,寻找答案,感受探索的乐趣。

  5、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胶水、积木

  活动过程:

  一、幼儿利用自身的经验,尝试制作纸桌,探索纸桌能站起来的原因。

  1、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教师:“纸可以做什么?”幼儿自由回答。(引出制作纸桌的课题。)

  2、教师简单介绍纸桌的制作方法。

  教师:“先用一张纸做桌面,再用另外的四张纸粘成纸筒分别做桌子的腿,然后将桌面和桌腿粘牢。”

  3、幼儿制作。

  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积极动脑,大胆制作。教师:“看看我们制作的桌子,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讨论,交流。

  4、幼儿操作。

  (1)引导幼儿给站不起来的桌子寻找原因。

  教师:你的桌子能站起来吗?

  幼儿实验。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探索桌腿高矮、粗细对桌子站得牢的影响。

  二、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并吸取同伴的长处,探索制作一张稳定的桌子的方法。

  1、教师简单小结桌子能站得稳的方法,并启发幼儿再做一张站得稳的桌子。

  2、幼儿第二次制作,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大胆创新,想办法把桌腿做得矮一些,粗一些。

  3、幼儿简单介绍制作的方法,加深对桌子站得稳的认识。

  教师:“你的桌子站得稳吗?为什么?”

  4、激发幼儿进一步探索。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东西吗?”幼儿动手试试。

  三、引导幼儿在自己的桌子上放积木,体验成功的快感。探索不同的桌腿的承受能力。

  1、幼儿在桌子上放积木。

  教师:“你的桌子能放积木吗?”

  2、幼儿比赛放积木。引导幼儿尽量多得放积木。

  3、通过比赛,以问题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桌腿对桌子承受能力的影响。

  教师:“谁的积木放得多?”“他的桌子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知道的?”

  四、活动延伸。

  1、参观家具城,观察各种桌子。想家具的美,并能将参观的体验迁至活动。制作漂亮的桌子。

  2、区域活动,继续进行“纸桌”的制作。探索其他因素对桌子牢固度影响,并在家长的帮助下,用其他材料制作桌子。

  注意事项:

  1、为幼儿准备一些毛巾,以备胶水弄的满手都是。

  2、玩积木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放积木时一定要慢慢地,不要因为放的太多而让纸桌承受不了,让桌子变坏。

  3、活动过程中也许会有幼儿制作的比较快,教师一定要安排好,那些能力较强的幼儿。

  知识背景:

  1、幼儿已掌握一定的纸的一般特性。

  2、让幼儿了解平衡原理,知道桌子能站稳就一定要平衡。

  反思:

  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幼儿的参与性很高,体现了玩中学,学中玩的教学特点。在活动中注重孩子对经验所得的表达与梳理,合作意识的培养。幼儿积极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能把操作所得到的经验用语言准确的表达出来。但是在游戏放积木环节,材料的设置上考虑不够成熟,所选的积木太轻,导致在了解承受能力时,幼儿不能直接,形象地进行观察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