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多快乐》反思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多快乐》反思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多快乐》反思

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多快乐》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多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天鹅》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韵律活动中感受天鹅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乐句。

  2、借用天鹅的图片和传递游戏,提高肢体表达能力。

  3、在即兴舞蹈的各层次游戏中,体验即兴创编带来的乐趣。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欣赏过《天鹅》音乐。

  2、物质准备:音乐CD、不同姿态的天鹅图片、边长1.5米的方形纯色布单一块。

【活动过程】

  1、律动导入:教师用简单、对称的身体律动引领孩子们来感受音乐的旋律美。

  2、教师引导幼儿分三个层次欣赏不同姿态的单只天鹅图片,借助图片的支撑引发幼儿模仿、创造单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图片一:教师结合对幼儿们关于天鹅的描述进行简单的小结,边说边来用肢体动作来诠释。

  图片二:教师引导幼儿表现天鹅翅膀张开的力度与美,鼓励孩子们探索飞翔时翅膀的不同空间位置(高矮、前后、翅膀的张开程度)的表现。

  图片三:教师引导幼儿感知天鹅的不同姿态美,鼓励孩子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创编出不同的天鹅造型。

  3、借助传递游戏,引导幼儿尝试合乐舞动并造型。

  (1)散点上的传递。

  (2)圈上的单人传递。

  ①引导幼儿欣赏双只天鹅造型的图片,从模仿上升到自主探索双人合作肢体造型。

  ②通过与配教老师的合作示范双人天鹅舞蹈与造型,引导幼儿进一步感知与朋友合作时需要关注的舞蹈要素:空间位置的变化与利用、舞者间的身心交流、肢体动作的多样化等。

  ③幼儿尝试与朋友合作听音乐舞蹈并造型,教师借助眼神、动作、语言等给予孩子们支持、认可与启发。

  ④圈上的逐一传递:

  4、欣赏教师用舞蹈讲述的关于天鹅的故事,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感知肢体动作的魅力,喜欢上这样的表达方式!

  4 创意集锦

  1、在天鹅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自己用绘画或肢体动作创意再次感受音乐乐句。

  2、可以让幼儿通过已有的单人到双人的造型经验继续借助图片地支撑引导幼儿模仿、创造多只天鹅的动作造型。

  3、可以将歌曲的CD放在音乐表演区内,让幼儿运用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头饰、纱巾或服饰等道具进行情景表演。

  5、友情提示

  1、关于乐句的问题。

  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如何让幼儿感受到音乐的乐句,是进行该活动的一个基础,对幼儿能否在即兴舞蹈中与音乐和谐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简单有趣的动作示范,带动幼儿模仿,设计游戏让幼儿参与欣赏和韵律活动让幼儿来感受乐句,这些都可以在第一课时去完成。但是,幼儿是否能随乐即兴,是否能即兴时关注到音乐的乐句仍然是幼儿阶段甚至更长一个时期的音乐教育培养的目标,所以教师要既要欣赏幼儿独特有创意的表现,也要接纳幼儿的个体差异性。

  2、关于传递的方式。

  教师对于传递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探索和尝试。传递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是明显的动作传递,也可以是不明显的眼神的传递,目标都非常明显,它需要幼儿集中注意力才能指导下一个被传递到的对象是谁。所以,教师作为第一个传递动过的示范者,要能够运用多种传递方式,让幼儿观察模仿学习,当然这个不是本活动的重点,希望教师自己灵活运用即可。

活动反思

  《天鹅》是一节音乐欣赏课,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对音乐的感受、审美、音乐文化、音乐形象的对比、创造性思维和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等作为教学的艺术特点。

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去郊游》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的特点,理解音乐的主题。

  2、尝试用动作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体验随乐表演的乐趣。

  3、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4、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日月潭风景区相关知识。

  2、物质准备:音乐CD、背景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以去郊游引入,带领幼儿随音乐律动进场,初步感受音乐旋律。

  二、欣赏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欢快的旋律特点。

  2、教师结合动作,引导幼儿再次欣赏音乐,感受音乐所表现的主题。

  3、结合图谱欣赏音乐,帮助幼儿理解乐曲的结构。

  4、分段欣赏音乐。

  (1)请幼儿看图谱说说: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绕树林拐弯,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小朋友擦汗,哪些音乐像是表现快到了景点,小朋友很高兴?

  (2)引导幼儿用动作有节奏地表现郊游时绕着树林走、擦汗、快到景点很高兴、摆造型拍照留念等。

  三、表现音乐。

  1、引导幼儿尝试听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2、引导幼儿从空间层次上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表现最后的造型。

  3、用自己设计的造型再次听音乐完整表演。

  四、拍照结束,幼儿听音乐去下一个景点郊游。

活动反思:

  从今天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上来看,我觉得今天的活动基本能够达成目标,从第一次的倾听音乐,孩子们就能够愉快的听着音乐摆动,到后来用肢体表现时,也能用轻松的动作表现音乐,并且幼儿能够根据旗帜进行分组,能协调好用一种方式来开展游戏,游戏是幼儿也表现的十分愉悦。

  在倾听理解音乐的环节上,孩子们能区分出音乐的不同特点,有些孩子说出前面的音乐是过草地,但在爬山时,有孩子提到了树林,这可能与出示的图片有关系,让孩子联想到了树林,老师在选择图片的时候,可能可以再考虑的多一些,排除一些其他因素。

  看图谱时,幼儿很容易辨别出草地和爬山的音乐的不同,但是在说出理由的时候,可能老师比较急切一点,还可以多一点空间留给幼儿,让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是草地,这是爬山,而老师没等孩子说就自己把“平平的是草地,越来越高的就像是爬山”都说出来了。

  创编过草地动作时,孩子们发挥自主性,编的动作较为丰富,并能符合过草地轻快、活泼的旋律,爬山的动作也能根据重重的、一步一步的节奏和感觉来创编。

  整个游戏环节,孩子们在导游阿姨带他们去旅游的这种情景中,玩的还是十分的愉快和投入的,只是在最后的时候,孩子们可能有些兴奋过头,对于音乐的倾听也关注的少了点。

4、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喜洋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ABA的结构和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打击乐器演奏,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3、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音乐、ppt、打击乐器(双响筒,碰铃,铃鼓)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演奏《喜洋洋》乐曲,感受音乐ABA的结构。

  2、难点: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打击乐器演奏。

【活动过程】

  一、倾听音乐,感受音乐情绪。(约2分钟)师: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听完说说这首曲子听上去感觉怎么样?

  幼1:听起来很热闹(感觉很热闹)

  幼2:很欢快

  幼3:像过年了

  师:这是一首很欢快、热闹的的乐曲,过年,过节的时候大家有时会听到,感觉喜气洋洋的、很开心,这首曲子的名字就叫喜洋洋。我们再来听听这首曲子,大家听听这个音乐可以分为几段?

  二、 听辨乐句节奏,鼓励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乐曲。(约20分钟)

  1、出示乐句节奏图谱,感受乐曲ABA结构(约15分钟)

  师:音乐听完了,你觉得这个乐曲,能分成几段?

  幼1:两段师:听得很认真,还有其他的吗?

  幼2:三段师:为什么这样分段?

  幼:第一段很快,有点热闹,第二段有点慢,第三段又很快师:听音乐的感受不一样,所以表达也不一样,是的这个音乐是ABA式的三段体,第一段感觉很热闹,像一群人在敲锣打鼓,第二段很舒缓像大家在一起跳舞,第三段跳完舞大家又开开心心的在一起迎新年(重复第一段)师:出示PPT,这里有两条乐句的节奏,一条是A段的,一条是B段的,你们来听一听那句是A段的,那句是B段的?

  再听一遍音乐,听辨乐句的节奏师:音乐结束了,谁来说说哪条乐句是A段的,哪条乐句是B段的?

  幼:第一条是A段的,第二条是B段的。

  师:说一下这样分的理由幼:因为第一段很热闹,他的节奏很快,所以第一条是A段的,第二段很舒缓,他的节奏就慢一些,所以第二条是B段的。

  师:听得很认真仔细,表达的很清楚。第一条乐句的节奏重复了几次?

  我们再听一遍音乐(播放A段)幼:四次,师:大家同意吗幼:同意师:第二条乐句的节奏重复了几次?我们来听听音乐(播放B段)幼:8次师:大家这次听得很认真,因为是ABA式的三段体,所以第三段重复第一段的节奏。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来打一下节奏?

  2、尝试用身体的各部位表现音乐的多种节奏型(引导幼儿学习怎样演奏的声音好听)(约5分钟)(1)教师启发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二拍子的多种节奏型

  师:不一样的节奏型,打出来的节奏是不一样的,能不能用我们的身体来打一下节奏呢?

  师幼共同确定节奏型的身体部位打击方式。

  (2)配乐演奏身体部位的节奏

  三、听音乐尝试用乐器分声部演奏(8分钟)

  1、 自主选择乐器:

  师:刚才我们已经用身体来演奏过了。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几种打击乐器,咱们用打击乐器来演奏。

  出示乐器和节奏型,鼓励幼儿自主配乐

  2、 看指挥用乐器演奏一遍(提醒幼儿要注意看老师的指挥)师:老师这里有一张我们配好的节奏谱,看着这张节奏谱进行乐器演奏,我们现在是一个乐队,你们都是这个乐队的演奏家,师:乐队演出是有要求的,你知道哪些要求?

  幼:听音乐(你知道听着音乐打节奏)幼:看节奏(乐曲中有节奏,这样打出来的乐曲会更好听)幼:看图谱、看指挥(瞧,知道这么多,很关键的要求)幼:要和小朋友配合好(朋友的配合,知道了乐器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休息)

  3、根据幼儿的自主配乐方案,进行配乐演出

  4、交换乐器演奏乐曲。

  教师指示图谱,幼儿跟随音乐地打击乐器演奏。

  关注幼儿使用乐器的方法及演奏时 教师对刚才的演奏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将没有演奏好的地方提出来,指曲谱带领幼儿练习。

【活动延伸】

  自由选择,交换乐器演奏

【活动反思】

  教师在尊重幼儿认知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多媒体制作的CAI课件,运用视听结合的方法解决音乐教育中的难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儿童画获奖作品环境下感受、理解、表现音乐。从感受乐曲到理解乐曲再到表现乐曲,孩子们的参与欲望都十分强烈,他们能用连贯的语句、词汇说出自己对乐曲的感受,能用肢体动作的快慢来理解乐曲的节奏变化,能用不同节拍来表现A、B、A’乐段,在喜洋洋的音乐声中幼儿早教图片,他们尽情舞蹈兴致昂然、意犹未尽。整个活动孩子们都十分愉悦,最后用舞龙、舞狮、扭秧歌等民间艺术表演方式来结束活动更是把活动推向了高潮。作为一名年青的幼儿教师,我一直为上音乐欣赏课所困惑,这次教育实践对自己是一个挑战,但鉴于幼儿年龄特点的制约,音乐欣赏又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难点。本活动试图通过多媒体直观、生动、视听结合幼儿早教音乐的教学形式来突破这个难点,帮助幼儿感受、理解乐曲ABA’的结构形式,从而获得音乐欣赏的愉悦体验,发展想象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5、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家》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唱准歌曲旋律,用连贯和跳跃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深情和快乐情绪。

  2、迁移知识经验,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3、与同伴协调一致地歌唱,表达唱"家"爱"家"的情感。

  4、能愉快地参与集体演奏活动。

  5、体验自主替换歌词的愉悦情绪。

活动准备:

  1、有诗歌、想象画"家"的仿编经验。

  2、人手一张纸和一支画笔。

活动过程:

  一、在《小手歌》乐曲伴奏下进教室。

  二、感受歌曲《家》的旋律与节拍。

  1、倾听乐曲旋律和节拍。

  2、随音乐拍出新曲节拍。

  3、表现乐曲的连贯与跳跃。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

  2、理解和记忆歌词。

  3、整首学唱。在歌曲音乐的伴奏下,边看图边唱歌。

  4、有表情地歌唱。

  四、为歌曲创编新歌词

  五、复习活动

  六、在《幸福拍手歌》乐曲伴奏下,继续创编新词,并边唱边走做动作。

反思:

  我们班的小朋友对音乐很多很感兴趣,在活动中,我把歌曲的歌词和前几天学习的儿歌《家》结合起来,小朋友学得非常快,效果也很好。用连贯和跳跃的演唱方法,唱出歌曲的深情和快乐情绪。

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喜洋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演奏《喜洋洋》乐曲,进一步熟悉音乐ABA的结构,感受乐曲喜洋洋的情绪。

  2.在掌握身体动作的基础上,尝试随着音乐教学打击乐器演奏。

  3.能跟着指挥的演奏乐器,享受集体合作的快乐。

  4.培养幼儿与他人分享合作的社会品质及关心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或CD。

  2.打击乐器幼儿人手一个,具体为:铃鼓、碰铃、圆舞板、双响筒。

  活动过程

  1.创设情景,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节都有什么活动?过节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国庆节,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3.分段学习表演身体动作。

  教师唱A段乐曲,引导幼儿跟着音乐一拍一拍地做动作,如:拍腿、拍肩、拍头、拍手。

  教师唱B段乐曲,带领幼儿有节奏的做拍手合拢手腕颤抖动作。

  4.完整练习身体动作。

  (1)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完整连贯做身体动作。

  (2)幼儿独立听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5.幼儿分声部练习身体动作。

  (1)组织幼儿讨论分组动作的方案,每组明确做一个身体动作。

  (2)教师用身体动作指挥相应小组有节奏做相应动作。

  6.学习配器方法。

  (1) 教师(出示四种乐器):这是什么?可以怎样演奏?

  (2) 引导幼儿练习正确的打击乐器的动作。

  7.幼儿空手练习分声部打击乐器教师用演奏乐器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进行徒手演奏练习。

  8.幼儿看指挥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1)教师先引导幼儿看指挥拿乐器,再用击拍指挥的动作,引导幼儿看指挥击拍。

  (2)引导幼儿看教师预令提示,有节奏打击乐器。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7、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有趣的按摩》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

  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8、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小金鱼》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儿歌,理解词:孤孤单单。

  2.通过儿歌,知道同伴之间要团结友爱,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3.了解儿歌的含义。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准备:

  1.课件-照片:一条鱼,两条鱼,许多鱼。

  2.课件-音乐《How lucky I am!(我多幸运)》

活动过程:

  一、导入猜谜语,引起幼儿兴趣凸眼睛,阔嘴巴, 尾马要比身体大,碧绿水草衬着它, 好象一朵大红花 (金鱼)

  二、展开

  1.课件声音:叹气你们听到了什么?(叹气声),知道是谁在叹气吗?

  2.课件-照片:金鱼

  (1)奥!原来是金鱼呀,它为什么叹气呢?

  (引导幼儿说出,一条小鱼孤孤单单)教师: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

  (2)你想帮助小金鱼快乐起来吗?怎样帮助它呢?

  (引导幼儿说出,找个好朋友)课件-照片:两条金鱼我们帮它找到了好朋友,现在有几条小金鱼了?它们会怎样呢?(教师动作:摇尾,点头)教师: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3.我们再帮小雨找朋友好吗?

  课件--照片:许多小金鱼

  (1)又来了几条小金鱼呀?(许多)

  (2)许多小金鱼在一起会怎样呢?(丰富词汇:亲亲热热、快快乐乐)

  教师: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4.欣赏儿歌《小金鱼》

  现在,我们来听一首小金鱼的儿歌好吗?

  (1)教师完整朗诵一遍。

  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引导幼儿跟随老师学接儿歌下半句。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5.幼儿学习朗诵儿歌。

  我们一起来朗诵一遍这首好听的儿歌,好吗?

  (教师可演示课件,配合幼儿朗诵)

  三、结束

  请幼儿扮演小金鱼,伴随音乐《How lucky I am!(我多幸运)》表演,自然结束。

【附】  小金鱼(儿歌)

  一条小鱼水里游,孤孤单单在发愁,两条小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许多小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出现了一个细节的问题--座位的安排。本来应该是两个半圆状的座位形式,但后面又临时改成了一个大圆,这样就导致幼儿比较分散,注意力也比较不容易集中。再加上这次是我们班的孩子第一次面对这么多客人老师,所以在第二个环节的重点讲解中,孩子的注意力不是很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两旁的孩子他们老爱往后看。这让作为新老师的我,心理那个急呀,但是后面的临场发挥--让孩子起来发"鱼"这个音,这个活动让他们有了兴趣,所以后面的过程就比较顺利。整堂课有惊无险。这也让我反思到,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小小的座位安排也会影响到一节课的发挥。会后在园长和老教师的一起反思下,存在着这些不足:比如1、多鼓励孩子,多肯定孩子。正面的力量更能带动孩子。虽然我在活动中有表扬,但是都是集体的,个别表扬会比较少。2、多关注孩子。教师的眼睛要放在孩子的身上,抓住他们感兴趣的。新教师容易跟着教案走,一般都是教师在讲课,孩子在底下听。在这节活动中,我太注意整节课的流畅性,而在让孩子回答问题时会比较少。3、在讲解诗歌时比较少,在讲解完后,没有让幼儿在朗读一遍,没有做到了巩固和让幼儿理解。所有导致后面幼儿在朗诵儿歌时不能很好地朗诵出来。所以在教学目标--帮助幼儿理解儿歌,初步记住儿歌的内容没有很好的落实到。整个活动有不足的地方,也有好的地方,比如:1、课前准备充分,教具丰富,在教态上比较自然。2、新教师的表情比较夸张,能很好地吸引幼儿。

9、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斗牛士兵进行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激烈的风格,体验与朋友们一起随音乐游戏的乐趣。

  2、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感知和了解音乐并用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乐段之间的变化。

  3、能够辨出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斗牛士进行曲》、铃鼓、沙锤、碰铃、

  2、斗牛士图片、小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

  (1)师:你们知道斗牛这个游戏吗?

  (2)出示斗牛士图片,分析图片,讲解斗牛玩法。

  (3)引出"加油"的西班牙语--"欧类"

  (4)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音乐在句末重音外喊出"欧类"。

  2、再次欣赏A段音乐,用拍椅子的动作和"欧类"语言进一步表现句末的重音外。

  师:斗牛士听到你们的加油声,更来劲了,可是老师好像听见你们的小椅子也想玩这个游戏,也想喊加油,你们想想怎么样让它们发出声音?有什么办法?

  3、教师运用身体动作,随音乐做出加油、士兵吹小号,鲜花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提示初步感受全曲的旋律变化。(放完整的斗牛士进行曲)

  (1)师:斗牛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了,除了有观众朋友们为他们喊加油,还有谁会为斗牛士喊加油呢?小朋友注意看。

  (2)出示图片,按音乐的顺序排列。

  (3)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听音乐并做相应的动作。

  4、幼儿分组随音乐演奏乐器,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老师这准备了许多的乐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斗牛士加油。

  《斗牛士进行曲》选自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为其歌剧《卡门》创作的序曲,由于该乐曲的节奏感强,旋律激昂,它的整体音响形象容易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共鸣,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因此此次活动孩子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氛围愉悦、轻松。

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才会快乐轻松的学习。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师的引导下,每位幼儿都愿意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与小朋友共同快乐的分享。能很好的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他们在听中想、动中乐、玩中学,充分体验到音乐的欢快优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此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初步感知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了五次欣赏乐曲A段,且每次欣赏目标层层递进,由老师带领直至孩子自己找到重音,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乐曲末的重音。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游戏的乐趣中,并且教师大方、夸张的表演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也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本活动是节欣赏课,我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欣赏。通过集体、自由活动充分的让幼儿在创编中熟悉乐曲旋律,并能按一定的节奏进行律动。活动中,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本活动还有个亮点就是利用打击乐器来取代每段音乐的不同,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孩子们听觉、视觉、动觉都积极调动起来,充分融合到音乐中.课件的正确运用,使本堂课更有吸引力。

10、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为什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会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并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对探究科学、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歌曲,记住歌词。

  2、难点: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小鱼、小鸟、星星、河水的图片;"?"标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温暖的春天来到了,让我们来活动活动一下身体吧!(幼儿随《为什么》乐曲做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旋律、节奏。)

  2.师:刚才我们一起动了动,现在我们一起唱一唱吧!(幼儿随《为什么》的乐曲用"啦"字哼唱。)

  二、学习歌曲

  1.师出示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表示什么?

  2.师分别出示图片,学说歌词。

  ⑴出示图片小鱼。提问:这是什么?看到小鱼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小鱼儿为什么游得欢?(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⑵出示图片小鸟。提问:这是什么?看到小鸟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小鸟儿为什么飞得高?(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⑶出示图片星星。提问:这是什么?看到星星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天上星为什么亮眼睛?(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⑷出示图片结冰的河水。提问:这是什么?看到河水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河里水为什么会结冰?(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⑸师:科学知识真不少,怎么样才会知道?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好好学习一定会知道。(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3.师示范唱歌曲。

  师:我们还可以把有趣的问题唱出来。师示范唱歌曲。

  4.再听一次范唱,听完说出最喜欢哪一句。

  幼儿说到哪一句,集体就学唱哪一句。

  5.鼓励幼儿跟随教师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6.引导幼儿用提问的语气唱歌。

  师:你发现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7.给歌曲起名。

  师:你觉得给这首歌取什么名字比较好?(《为什么》)

  三、创编歌曲

  师:小朋友的问题一定也很多,你有哪些"为什么"呢?

  1.引导幼儿模仿歌词提出问题,一起创编表演歌曲。

  2.幼儿自由组合,随歌曲伴奏边演唱边表演。

  四、活动小结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1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敲起来》含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学会看懂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为音乐进行伴奏。

  3、能看指挥协调一致的用乐器轮奏、合奏欢快的乐曲《小看戏》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音乐《小看戏》动物图谱乐器(碰鈡、铃鼓、舞板)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身体乐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邀请幼儿参加音乐会为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拿起手中的手绢律动入场。

  师:"小动物们,今天森林里举办音乐会,你们参加表演的节目准备好了吗?(好了)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展开

  1、师幼共同讨论,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好听吗?你觉得它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呢?听了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喜欢吗?……"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动物图谱,引出动物图谱。

  师:"不仅小朋友喜欢这个音乐,小动物们也很喜欢,瞧,它们唱着歌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动物图谱结构。

  3、音乐游戏。

  模唱游戏:玩法--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队、小狗队、小鸭队),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分别模仿动物唱歌的声音。

  例如:小猫队---喵喵喵

  小狗队---汪汪

  小鸭队---嘎嘎嘎嘎

  肢体(身体乐器)游戏:玩法--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并分别请每组幼儿想一个身体乐器,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为音乐进行伴奏、合奏。

  4、乐器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介绍乐器以及演奏的正确方式,可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

  (2)发放乐器,讲清规则,引导幼儿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乐器。

  小猫队---碰鈡

  小狗队---铃鼓

  小鸭队---舞板

  (3)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5、幼儿展示正式演奏。

  鼓励幼儿面向全体教师,以最好的状态,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展示。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音乐会到此结束了,你们玩的开心吗?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分享,现在呢,就让我们拿着乐器将我们成功的乐器演奏分享给其他的班级吧。"

活动延伸:

  将节奏乐谱张贴于表演区,并投放大量乐器或自制乐器,供幼儿继续练习。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2、大班音乐律动教案《金蛇狂舞》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师:老师这儿有一首曲子,叫《金蛇狂舞》,你们可以跟着这首曲子的节奏念儿歌。你们仔细听一听,找一找,可以在哪里跟念?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师:你们念的怎么样?这次,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一下一下拍腿的方式为儿歌打节奏,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1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天气王国》含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以及打击乐器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节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大胆用肢体、绘画和人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2、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3、认识天气符号。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2、难点: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活动准备:

  雪铃、沙锤、手鼓、铃鼓,天气符号,A4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意肢体游戏

  (1)幼儿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开始随节奏自由走动,在最后一拍要变成一个雕像。

  (2)教师念"我变我变我变变,我变我变我超人",幼儿听到"超人"以后便要做出超人的动作。

  (3)教师替换"超人"变几种其他的造型。

  2、用符号表现天气现象

  (1)说天气。

  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2)用简单的线条设计天气符号。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请每位幼儿分别在A4直上设计:太阳国、雨国、雷国、风国。

  3、用人声、节奏表现四种天气现象.

  (1)设计太阳国的声音、节奏如:刷啦 啦

  (2)设计雨国的声音、节奏如:淅沥 淅沥

  (3)设计雷国的声音、节奏如:轰 轰

  (4)设计风国的声音、节奏如:呼-呼-

  4、人声合奏

  (1)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种天气,教师手拿四种天气符号,不断更换,幼儿看教师手中出现的天气符号念奏。

  (2)教师操作天气符号卡,由一种天气开始,每组人声逐渐加入,在逐一减少。

  操作方法:将四种天气符号卡放在黑板上,旁边画一个方形,告诉幼儿那个天气天气图卡放入方形中那组发声。

  先放一种天气符号,教师念预备拍:one two reday 幼儿开始念奏。

  逐渐加入天气符号卡,提示幼儿卡片未拿出,声音不能听停。

  (逐渐拿出符号卡,人声逐渐减少到最后消失。)

  5、为四种天气现象配乐器

  (1)出示雪铃、沙锤、手鼓、铃鼓,请幼儿将乐器与图对应。

  太阳国--雪铃 雨国--沙锤 雷国--手鼓风国--铃鼓

  6、乐器合奏幼儿分组取乐器,按教师指挥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奏。(操作方法同人声合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增强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常识;在播报天气中,幼儿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前,我自制了与天气知识有关的课件和学具(天气图像卡),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设计提问语并在活动中适时投放材料,有效增强了幼儿对天气预报的兴趣。他们表现得积极活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关注天气情况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还能尝试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环节,促使幼儿通过分工与合作,学会搜集天气信息,看图中的气温表,用天气标志进行记录。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围也促进了幼儿谦让、坚持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1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清晨的问好》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两段音乐的变化及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要尊重和热爱邮递员和送牛奶的人。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教三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请三位幼儿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的情境表演引入歌曲。

  4、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

  5、教师朗诵歌词并演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倾听这首歌曲中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让幼儿简单谈谈邮递员叔叔、送牛奶阿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意义,启发幼儿热爱和尊敬他们。

  7、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请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在音乐声中再次表演。

  8、教师与幼儿即兴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结束活动。

1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杀鸡宰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捉鸡烧菜的过程。

  2、在教师小幅度动作的提示下记忆动作,积累学习动作的策略。

  3、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学会唱歌曲《杀鸡宰鸭》。

  2、可事先让幼儿观察家长烧菜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以便在活动中提取动作元素。

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1)教师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创编动作表演的欲望。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歌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每小节的动作。

  (1)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出创编动作的元素。

  师:客人来了,我们请客人吃鸡,要做什么准备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了解烧好"鸡汤"要做的活动准备。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作元素创编动作。

  师: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鸡,你怎样才能捉住它?烧鸡汤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怎么把鸡放进锅里?怎么盖上锅盖、打开锅盖、闻香味?你们尝一尝自己烧出来的鸡汤味道怎么样?

  3、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记不住动作时怎么办?(帮助幼儿回忆曾经学过的记忆策略。)

  师:你有什么帮助自己记忆动作的好办法?

  (2)教师提醒幼儿在律动中尝试使用"看老师动作提示"这一策略。

  师:记不住动作时,可以看看老师的动作(模仿做)。

  4、教师逐渐减小提示幼儿的动作幅度,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做动作。

  师:老师只做少少的动作,你们尽量自己做,实在需要帮助时,再看老师的动作提示。

  5、教师请幼儿随音乐有感情地独立表演。

  (1)教师鼓励全体幼儿在没有动作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地表演动作。

  师:这次老师不做示范动作,你们自己会做吗?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表演得更好?(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投入表演。)

教学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

16、大班音乐律动《梦》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的旋律,学唱歌曲"梦",初步唱出歌曲的优美情绪与意境。

  2、通过画面记忆歌词;并创编歌曲替换词,尝试用简笔画形式表现出来。

  3、体验创编的成功感及抒情歌曲所带来的情趣与氛围。

  4、学会歌唱本首歌曲。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活动准备:

  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一盒蜡笔;音乐磁带;已学会唱摇篮曲。

活动过程:

  一、师生问好,唱摇篮曲开始导入过渡语:"听着优美的摇篮曲,有些客人都做梦了,它们的梦就藏在一段音乐里,一起来听听"

  二、学唱新歌:

  1、听音乐弹奏一遍,提问:"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什么感觉?"

  2、配乐唱歌曲(轻轻弹奏):"歌里有谁做梦了?听老师来唱一唱吧。"提问:"歌里有谁做梦了?"(边随幼儿回答边出示图片小草、天空、星星、娃娃),是什么样的梦呢?

  3、再听老师唱一遍:"还有几张卡片,他们也想来加入,请你们仔细的听,看看他们要放在哪里?"请幼儿上来对应摆放图片,要求能说出完整的一句话。如:小草的梦,绿绿的。

  摆好后一起听音乐读歌词。

  4、一起看图唱: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听着音乐,来唱一唱吧!

  这首歌有个名字叫"梦"。(出示字卡梦)练习对唱,重点提醒幼儿注意听清前奏,用优美的声音来唱,注意那里唱的比较响亮。

  (1)老师唱前半句,孩子唱后半句

  (2)请一位孩子和大家对唱。

  5、取掉部分图片,逐步加难练习唱歌曲。

  (1)现在我要考考你们了,请把眼睛闭好,(取掉星星的图片)瞧,谁的梦不见了?没有这张图片你们能唱吗?

  (2)我多拿掉一些行吗?那我们再来(取掉宝宝、天空、小草四张图片),现在能唱吗?

  (3)如果我把图片全拿掉,你们能唱吗?

  (4)小朋友你们听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音乐?

  三、创编歌曲的替换词:

  刚才我们唱了他们四位的梦,还有谁也会来做梦,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

  1、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鼓励孩子进行交流。

  2、个别说,教师示范简笔画:把想的画出来,在右边涂色做个标记。

  画满四个就一起唱一遍。"变成了一首新歌,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3、幼儿创作画,要求:(同时放《梦》的伴奏带旋律)都想告诉大家,请你也象老师刚才用简笔画的方式也来画一画,有谁来做梦,做的是什么样的梦?

  四、替换歌词并练习歌唱:

  1、把一位幼儿的作品拿出来,这是XX小朋友的,我们一起来用优美的声音来唱唱他的梦吧。

  2、替换上另一位小朋友的作品,集体唱。

  3、拿着自己的图唱给客人老师听。

  回家可以唱给你的爸爸妈妈听,现在把你编的梦唱给好朋友听听吧!

  五、延伸活动:

  继续提供纸笔,鼓励孩子创遍自己的《梦》的歌词,并唱给同伴听。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难点在角色表演中解决了,又利用图谱教学让幼儿轻松的记住了歌词和二分音符,因为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目标达到了所以幼儿能在活动中始终保持愉悦的情绪,饱满的精神和歌唱的兴趣,透过幼儿动听的歌声,准确的节奏,我们一起享受到了音乐赋予生活的情趣,我想这就是艺术活动最大的乐趣。

17、大班音乐律动《小鸭嘎嘎叫》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情境中学唱歌曲《小鸭嘎嘎》,并初步尝试用分组唱的形式进行歌唱。

  2、体验和朋友共同歌唱的快乐。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点:能用愉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并唱准附点节奏。

  活动难点:尝试分组演唱,并能快速准确接唱歌曲。

  活动准备:《小鸭嘎嘎》音乐,PPT课件,分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师幼互动,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导入:水中游来小鸭子

  (1)(出示PPT图片)看一看,这是什么地方?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浴缸大吗?请你学一学。

  (2)今天,我请来了一位喜欢水的朋友,看看是谁?(出示小鸭)这是我朋友哎,猜猜我为什么喜欢它?它摸上去什么样?眼睛大吗?学一学。

  2、小鸭嘎嘎叫

  (1)欣赏歌曲第一段师:我喜欢小黄鸭可爱的样子,我还喜欢它什么地方呢,这回要请你们的耳朵来帮忙听一听了,这首歌会告诉你,我为什么喜欢小黄鸭。问:我为什么喜欢它?你们会洗澡吗?一起来学一学吧!

  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和小黄鸭一起洗澡吗?因为这个浴缸太大了,我一个人洗很孤单,小黄鸭陪我洗澡,还陪我玩水呢!你们喜欢玩水吗?怎么玩?来,学一学。

  (2)重点练唱小鸭叫声(附点节奏)师:刚才你们玩水的时候,来了两只小黄鸭,还记得小黄鸭的叫声吗?哪一只是我的朋友呢?请你听一听吧!

  (师分别演唱两只小鸭的叫声,幼儿听辨并练习附点节奏,并学会控制声音的强弱)

  (3)学唱歌曲后一部分师:我的小鸭还有本领呢,快来找找吧!

  ①师逐句弹唱唱后一部分。幼儿倾听并找出小黄鸭的本领。

  ②欣赏PPT课件,引导幼儿添加象声词。

  刚才你们听到"我会游"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唱"的后面有什么声音?"我会吹泡泡"的后面又有什么声音?两次吹泡泡的方向一样吗?请你学一学怎样吹出向上和向下的声音呢?

  ③幼儿随乐表演唱。

  3、小黄鸭合唱队

  (1)齐唱练习师:(出示PPT图片六只小鸭)小朋友的歌声引来了一群小黄鸭,这六只小鸭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小黄鸭和唱队",今天它们是来演唱《小鸭嘎嘎》这首歌的,可是他们还不会唱呢,你们会唱了,你们来教教它们,好吗?

  (2)分组演唱小鸭子合唱队要去沙滩上演出,他们要分成三组,一组唱游泳的,一组唱唱歌的,一组唱吹泡泡的,怎么分呢?你们愿意和它们一起表演吗?请你自己选一个队加入吧!

  三、结束部分请幼儿为小班的弟弟妹妹演出。

  活动反思:

  《小鸭嘎嘎》这首歌曲非常贴近幼儿生活,歌曲内容生动有趣,富于表演,很适合中大班幼儿学习。

  这次活动也是一次游戏化教学教改模式的尝试。改变传统的教师示范,幼儿理解记忆,学唱模式,将歌曲内容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不断变化的游戏场景中通过听一听,说一说、学一学、做一做,潜移默化的学会了歌曲,整个过程像是在玩耍,没有了教的痕迹。事实证明,这种游戏化的教学模式是非常适合幼儿的,在活动中幼儿通过不同的形式反复欣赏感知音乐,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快乐,孩子们的情绪是快乐的,态度是积极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中。

  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更贴近《指南》的目标要求,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让幼儿在不断的感受与欣赏中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表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验证《指南》。

  我会把这次观摩示范活动做为起点,在游戏化教学模式的探讨中不断提高,不断进步,使我们的游戏化教学更有效。

18、大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顶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ABAB的结构特征,体验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基本准确地按照教师提供的范型愉快地做律动游戏。

  2、通过讨论、同伴学习、经验迁移等尝试创编与理解音乐规则,萌发勇于向强者挑战、不怕失败的竞争意识。

  3、在游戏“顶牛”和“包剪锤”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观看牛顶牛角力比赛的视频,并了解黎族民间体育《顶牛》游戏的来源;幼儿有简单双固集体舞蹈的经验。

  2、音乐:民间舞蹈《抛泥球》节选AB曲序。

  动作建议:

  第一段:第1—4小节:幼儿面对面,一人双手做牛角顶力动作:一人手掌做挡的动作。

  第5-8小节:交换角色,动作同上。第9-16小节同1-8小节。

  第二段:第1-16小节:

  (l)幼儿面对面,双手互推,做角力动作。

  (2)幼儿面对面,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最后做一个我最牛的造型。

  游戏玩法:

  第一段:单圈两人面对面合作练习本领,在音乐旬尾三拍的最后包剪锤,根据输赢,分为双圈。

  第二段:内圈小牛相互顶牛挑战游戏,在第二段间最后一个乐句回到原处,与好朋友面对面,开始循环游戏。音乐最后结束部分,双圈造型:外圈送“赞”一一你最牛!里圈做牛神气造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生交流、梳理顶牛游戏的动作。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2、故事语词引导,师生交流、创编、选取动作。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顶牛》游戏的玩法。

  1、两位教师配合,完整示范《顶牛》游戏的动作。(完整播放音乐)

  2、师生交流,幼儿表述游戏的玩法。

  3、师生示范《顶牛》游戏。

  三、配乐游戏。

  l、单圈坐,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双人面对面合作游戏)

  2、单固站立,在位置上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

  四、挑战游戏:单脚顶牛。

  l、两位教师配合,示范单脚顶牛的动作。

  2、引导幼儿表述游戏玩法。(小牛相互角力的表演:小牛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

  师:角力输的小牛要对赢的一方说什么?做一个什么动作?(输的给赢方一个“赞”,同时说“你最牛”。(体验:神气的造型))

  3、教师邀请一位幼儿,一起来进行游戏示范。(播放音乐)

  4、幼儿自由两两结伴,随乐玩顶牛游戏。(圈上双人随乐游戒)

  五、挑战累加:挑战群牛。

  l、小组游戏(四人一组,角力游戏):游戏增加难度,小牛还要挑战更多的牛。群牛角力大赛就要开始,看哪头小牛能坚持到最后?

  2、加入游戏新规则,师生讨论:俩小牛“包剪锤”定赢家进圈内挑战众牛。村长宣布:顶牛比赛就要进行开始,两只小牛为一组,每次只能选一头牛参加群牛角力大赛,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

  3、随乐游戏,探索策略。

  双方“包剪锤”平局怎么办P游戏循环重复时,队形的变化,单圈变双圈。音乐结束最后的造型:外国和内圈的小牛造型表现。

  4、幼儿完整游戏。(音乐重复两次)

  5、集体做一个勇敢、神气、胜利的造型。

  六、游戏结束。

  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19、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减肥记》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习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画笔、音乐

  1.情境创设:

  (1)《再试一次》音乐;板凳舞律动音乐

  (2)绘画图谱表及画笔

  2.知识经验:幼儿会做板凳舞律动;幼儿接触过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勾画图谱。

活动过程:

  1.体验不同性质的音乐,选择适合做韵律操的音乐。

  (1)幼儿和配教教师一起表演音乐律动,欢迎唐老鸭。

  (2)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帮助唐老鸭选出适合做操的音乐。

  2.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编韵律操。

  (1)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体验音乐欢快的特征,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2)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画在图谱上。

  (3)分组合作创编,每组整理一套韵律操动作进行表演。

  (4)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一套完整的韵律操,集体表演。

  3.尝试配上器械表演韵律操。

延伸活动:

  (1)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2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你快乐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摇滚歌曲《你快乐吗》,了解摇滚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情、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MTV

活动过程:

  1、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问:“你们快乐吗?”(幼儿大声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摇滚歌曲,名字叫《你快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欣赏歌曲录音

  (1)T:听完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激动、好玩)

  T:音乐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吗?是马上唱了,还是在-------?提醒孩子,从1数到8,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2)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

  T:这首歌曲吧,我发现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重复的歌词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复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重复一:“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重复二:“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worry,behay!”

  (3)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T: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啊!(想)好,现在大家就跟着歌曲,在一问一答的时候大声的唱出来,其它地方请你仔细听。先来试一下!

  T:“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再大声一点!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好,放音乐!

  3、欣赏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动作

  (1)欣赏歌曲MTV

  T:电视上的这位歌手,他快乐的时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的快乐的!

  (让孩子说一说)

  (2)请幼儿模仿歌手的动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说了很多,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动作。

  T:那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电视来表演一下。

  (4)幼儿进行装扮,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的表演,把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T:这么快乐的音乐,我们现在也来装扮一下,(想!)一会也把我们快乐的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好!)那我们现在赶快准备一下。

  (5)小结,知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2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橙子变变变 》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替换歌词创编歌曲,并用恰当的动作表现。

  2、观察橙子的细节部分,根据它的不同形状展开想象。

  3、愿意表达自己发现的喜悦和得意。

  4、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活动准备:

  课件、音乐、橙子

  活动过程:

  一、教师扮演魔术师,以变魔术形式引出主题。

  导语:老师要做一个魔术师,给小朋友变个魔术,你们要不要看看?我表演魔术需要一样道具,你们看是什么?(橙子)现在我要把它切一下。

  二、指导认知

  1、出示横切面的橙子。

  (1)我是怎么切的?(横着切的)我还把这横切的橙子画出来(出示橙子简易图)

  (2)我的这一个橙子,猜猜会变什么呢?(请2--3名幼儿猜测)恩,我们小朋友很聪明,刚刚的猜想只是魔术的热身活动。现在魔术要开始啦,看我有几个橙子?可以变成什么呢(幼儿先回答,橙子一步一步变,幼儿一步一步探索)我们请它变好不好?(橙子橙子变变变)

  (3)我把一个橙子变成了自行车。心里可得意了,我想唱歌开心一下,想听吗?(教师清唱)

  (4)你们听到我是怎么唱的?

  师:为什么要唱叮铃铃?到处玩?

  (5)教师跟着音乐范唱,幼儿轻声跟唱。加上音乐,老师唱得更得意了,如果你也想小小得意一下的,也可以轻轻地跟着唱哦。

  (6)师幼一起唱。师:想和老师一起得意地唱一下吗?

  (7)加上动作。师:我们开心的时候还要边唱边跳呢,你们和我一起来吗?

  (8)师:恩,真是开心呀,现在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继续开始魔术表演。

  2、出示4个切形的橙子。

  (1)现在有几个橙子啦?可以变成什么呢?

  (2)我们一起来念奇妙的咒语,把它变出来(橙子橙子变变变)

  (3)看看这些伞的颜色,还可以说什么伞?你能用三个字来说吗?(七彩伞、小花伞)

  (4)那雨是什么声音呢?(淅沥沥、嘀嗒嗒、哗啦啦)撑在伞下的小朋友会感觉怎么样?(很开心、好快乐)

  (5)现在我又得意地想唱起歌来了,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来吗?

  (6)我刚刚把你们自己说的歌词唱了出来,好听吗?很得意吧,我们一起来高兴一下!你还可以想一下动作,让自己变得更快乐!

  (7)刚刚我注意到了,我们有几个小朋友可能干了,不仅唱的好,动作也很棒,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8)刚才我们在编歌词的时候,还有小朋友说了不一样的歌词,像…,…,这些也可以编进去,谁愿意来试试?(请个别幼儿尝试)

  (9)恩,他编的真棒,我们就用他的歌词来唱一下吧,你还可以加上一点动作哦,你的动作可以和老师的不一样。

  (10)还有讲到的歌词没编到吗?还有谁愿意来试试?

  3、小结规律:

  (1)我们又动又唱的真开心,你有没有发现这两段的规律了呢?(幼儿自己发现)是的,我把第一段的自行车换成了七彩伞、小雨伞,都是三个字的,把每句的最后三个字叮铃铃、到处玩换成了滴滴答、真开心、哗啦啦、好快乐等,就能变成一段新的歌曲,你们发现这个规律了吗?

  (2)我们自己发现了规律,当然又要来得意一下了。这次我们来分一下,请男孩子表演第一段、女孩子表演第二段,比比哪一组最棒。准备好了吗?(幼儿分段演唱)

  4、出示纵切橙子图片。

  (1)我还有一个橙子还没变魔术,还想看吗?那就跟我一起加加油吧!(教师切开第二个橙子)这个橙子我是竖着切的,这一面叫竖切面。

  (2)竖切面的橙子会变成什么呢?(幼儿自由讨论)

  (3)你们的想象力真棒,看来也能当小魔法师了,你们愿意试试吗?等会给你们每人一个竖切面的橙子,请你用最快的速度变出一个不一样的东西来,不要搬椅子,音乐结束了就要坐回来了,先完成的小朋友可以先得意地编起歌词来。(幼儿想象变)

  (4)一起欣赏幼儿作品。你画的是什么?

  (5)你们变出的这么多东西,真是能干的小魔术师啊,根据我们编歌的规律,每句换三个字,谁愿意来得意地唱一唱?(音乐起,幼儿唱)

  (6)我们用…的歌词,一起加上动作来表演一下吧。(幼儿集体唱。

  (7)谁还愿意来编一编、动一动的?(请个别幼儿表演)

  (8)我们还有一些没编成歌唱出来,等下次有时间了,再来编一些,好吗?

  教后反思: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而音乐活动都能为幼儿提供发展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机会。在幼儿园中音乐创造能力培养方面的要求是“乐于参与即兴创造活动。幼儿在创作过程中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评价创作教学是否获得成效的主要依据。《橙子变变变》这节音乐活动引用了流行音乐《桃花朵朵开》的开头旋律进行音乐创编的活动,其目标是

  1.通过橙子的基本形状想象,培养发散性思维及细致观察的能力。

  2.学唱《橙子变变变》,并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习替换歌词创编歌曲。

  《纲要》中提出给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创作。这首歌旨在通过幼儿对切开的橙子形状进行想像并创造新的歌曲。此活动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

  一、幼儿对所选教材感兴趣,利于幼儿仿编。

  《桃花朵朵开》歌曲旋律活泼可爱,曲调容易记忆和学唱,也有利于幼儿编创成新的歌词来演唱。选材贴近幼儿生活,是幼儿感兴趣的题材,更好地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创编的欲望。

  二、重点前置,为创编做准备。

  首先我通过实验,让幼儿对橙子的基本形状有所了解,( )然后将重点前置,只有学会了唱歌曲,才能创编新的歌曲,我改变以往的谈话、图片,换成了生动的多媒体,以及图谱、节奏卡,使幼儿在神奇的变化中悄悄地学习,让幼儿有一种魔术师的身临其境之感,拓展了眼界,增加了学习的激情,使幼儿的听觉、观察力、模仿力、创造力等诸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我采用清唱的方式,分段教学,让幼儿听清楚歌曲的内容,将歌曲的节奏、内容用图谱一一展现,使幼儿轻松的记歌词,打节奏,学习歌曲。以示范,变成电风扇,变成红太阳,分段学,条理清晰,给幼儿提供想象、创编的条件。这是创编的准备阶段,为创编新的歌词内容作准备。

  三、打开想象的大门,创编更精彩。

  以“橙子还会变成什么呢?”打开了幼儿想象的大门。幼儿有了范例之后,知道了创编的方向,都争先恐后的想表述,然而为了让他们的想象空间不受同伴的影响,我采用了悄悄话的方法,有的说橙子像灯笼,挂起来;有的说橙子变成小蜗牛,慢慢爬;有的说橙子变成奖牌,亮闪闪;有的说橙子变成小喇叭,滴滴响;有的说橙子变成鲜花,好漂亮;有的说橙子变成滑滑梯,好快乐……幼儿的想象力是无穷的,想出了很多的东西。我让幼儿把想象的东西用添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事先准备好的图谱上替换物品,这样让想象出来的东西更直观形象地展示在幼儿面前,也可以吸引一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给他们一点提示,开启他们想象的大门,不会让他们显得无措,不知如何融入创编的活动中。

  四、难点突出,积极引导,让幼儿在互动中积极大胆地表述。

  按固定的歌词范式编唱是此活动的难点。幼儿在初次的创编时,我发现他们已经掌握了创编的方法,但是固定的歌词范式还是需要不断的提醒,通过反复的说歌词,帮幼儿掌握,逐步唱准唱对。对于创编时的歌词,我们尽量做到创编不重复。幼儿的积极大胆地创编,我是他们的欣赏者、支持者,欣赏他们的创意、欣赏他们的自信、欣赏他们的积极。活动中采用积极引导,肯定幼儿,对幼儿进行正面的鼓励。有时候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和他们一同讨论,一同创编,一同感受音乐的快乐。

  五、以游戏的方法,让创编经验得到进一步巩固。

  以游戏猜猜看的方式对已有的经验复习巩固,多媒体的应用,让幼儿的猜想变得更加兴奋,出现两个橙子,三个橙子、多个橙子时幼儿的想象推向另一个高潮,自行车、小猪、雨伞、向日葵……让幼儿在一起讨论、互相学习,起到启发幼儿,激发创作灵感的作用,个别交流、同伴交流可以让每个幼儿都有更多练习的机会,边看多媒体边进行创编练习。无论是歌词还是节奏,幼儿在创编时都很积极,都有创编的欲望,幼儿非常轻松、愉快地体验了创作成功的喜悦。

  不足之处:在创编过程中播放相应的背景音乐,有助于幼儿更好的投入到活动中来。

2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羞答答》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学习唱出两句"哎呀呀,哎呀"的不同强度。

  2、根据歌词创编表演动作,学习用不同的姿态、神情表现羞答答的样子。

  3、体验并表现好奇、害羞的情绪。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事先玩过"眼睛藏朋友"的游戏。

  活动过程:

  一、幼儿理解"羞答答"的意思。

  1、猜测游戏:你的眼睛里藏着什么?

  和你的好朋友面对面坐好,仔细地看看他眼睛里藏着什么?大家一起说出"朋友的眼睛里藏着我,我的眼睛里藏着朋友"。

  2、幼儿与老师表演"羞答答"。

  "当我看着你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不看我的眼睛了?" 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回答:"如果别人一直盯着看我,我会不好意思,会害羞"。

  3、不好意思、害羞还可以用"羞答答"词语表示,!出自:快思老.师!请小朋友与同伴进行对视,体验"羞答答"情绪。

  二、幼儿学习歌曲。

  1、教师讲述歌词,幼儿熟悉。

  2、引导幼儿学唱歌曲2-3遍,注意唱准"藏"的发音以及唱出"哎呀呀哎呀"的不同强度。

  三、幼儿创编歌表演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羞答答"的动作和神态,如:捂着脸、低着头、玩弄手指头、扭头、摆手等动作。

  2、幼儿迁移游戏中对看时好奇的样子和相对时的配合,创编第一、第二句的动作。

  3、引导幼儿完整地演唱歌曲,提醒幼儿唱第一、第二句时做好奇的动作,在唱到"看得我呀羞答答"时,自由地做害羞的动作。

  四、幼儿表演唱歌曲,并与同伴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害羞的情绪。

  五、音乐表演:拉拉钩。

  刚才,我们小朋友和你的好朋友,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害羞不好意思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和好朋友拉拉钩做一个大方的好朋友好吗?幼儿结伴游戏。

  活动反思:

  “羞答答”这个词语是幼儿第一次接触,“如果老师一直盯着你看,你的心理会觉得怎样?”从难为情引出还可以用一个好听的词语“羞答答”来说,“你会用动作来做做羞答答的样子吗?”幼儿很兴奋的做出各种羞答答的动作,在做做玩玩的过程中理解了羞答答的含义。“哎呀呀哎呀”我采用了幼儿结伴表演的方式,用双手遮住脸从指缝中看好朋友和双手移开偷看好朋友的方式表演,把羞答答的样子表现的淋漓尽致,用个别示范与结伴表演的方式,巩固歌曲。

  在幼儿学习歌曲之后,我先请个别幼儿结伴进行表演,在此基础上请其他幼儿模仿表演的动作。在唱唱跳跳的过程中,增加了幼儿学习歌唱的兴趣,并巩固了幼儿对歌曲的掌握。

23、大班音乐活动教案《雷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乐曲的旋律及性质,学习语音总谱和身体动作。

  2、能根据总谱的结构及教师指挥动作的暗示进行节奏表演。

  3、表演中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动作,使自己的节奏与同伴保持一致。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雷神》图片、乐曲图谱。

  2、乐曲《雷神》。

  3、幼儿人手一个乐器。

  活动过程

  一、出示《雷神》

  教师出示《雷神》的两幅画面场景,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快看:天上怎么了?

  幼儿:闪电、打雷、下雨……教师:那打雷时会发出什么样的声音呢,谁来学一学?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学念句子:雷声轰隆隆。

  教师:下过了雨,天又会变得怎样?小朋友的心情呢?

  幼儿:开心、高兴……教师小结:有一首乐曲讲得就是打雷、下雨、天晴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

  (评析:通过两张简单的图片,在幼儿直观感知的基础上进行了简单的交流,然后直接进入主题,引出《雷神》这首乐曲。 )(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

  二、幼儿完整欣赏乐曲《雷神》

  教师配上说词和身体动作表演。

  (评析:这个环节是为了让幼儿对乐曲有一个大概的了解。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和记住音乐,通过大的图谱,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作品的美好意境里,并为接下来的活动做好铺垫。)

  三、理解A段音

  尝试用语言图谱和身体动作来表演。

  1.教师配乐念图谱。

  教师:乐曲中都说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图卡,并逐句练习。)(评析:这一环节教师起到了示范作用,为下一环节幼儿跟念做好了铺垫。)

  2.幼儿跟着音乐念图谱。

  教师:小朋友也一起跟着乐曲说一说吧。(播放音乐,幼儿集体念语音图谱1-2遍。)

  3.教师示范身体动作。

  教师:现在小手也想来参加呢!我们一起看一看。(教师示范动作。)教师:刚才小手都做了哪些动作?

  幼儿:摇手、拍腿、拍肩、拍手。

  教师:你们想来试一试吗?我们来试试看。(教师可用夸张的动作提醒幼儿注意音乐的转换部分。)

  4.幼儿听音乐做身体动作。

  (评析:本环节教师结合谱图通过自身的示范,幼儿模仿并创编多种方式的节奏表现形式,既避免了幼儿单调的节奏练习,同时又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四、理解B段音乐,并练习身体动作

  1.倾听B段音乐,猜测故事情节。

  教师:轰隆隆的雷声过后下雨了,雨滴会滴在我们身体的哪些部位呢?雷声又会在什么时候再次响起呢,我们从第二段音乐中听一听,找一找。

  教师:从这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找出雨滴落到的身体部位,雷声响起的节奏点)

  2.幼儿尝试练习身体动作。

  教师:我们把这段音乐也用小手表演一下,雨点落在头上我们做什么动作?落在肩上做什么动作?落在腿上做什么动作?落在全身又做什么动作?雷声响起做什么动作?(引导幼儿分别用拍头、拍肩、拍腿、拍手等动作来表示。)

  3.难点过渡句练习。

  教师:小朋友有没有发现雷声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幼儿说出,前面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一声,后面的两次打雷分别发出两声。)教师:听一听,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几声开始打雷。(教师动作示范,引出前面两次从闪电第四声开始打雷,后面两次从闪电第二声开始打雷。)教师:我们来用小手试一试。重点练习。

  (评析:这个环节是一个难点,教师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帮助幼儿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一定的情境也使幼儿在学习起来能保持良好的兴趣,通过细致的引导帮助幼儿辨别和记忆雷声的不同。)

  五、教师出示C段图谱

  引导幼儿学习语音谱C段和身体动作。

  1.教师朗诵语音图谱。

  教师:雷声停了,天气终于放晴了。我们听听第三段音乐说的就是这件事。(教师配乐朗诵图谱。)

  2.幼儿跟着音乐朗读图谱。

  3.幼儿自主看图谱做身体动作。

  教师:你们能看着图谱动作提示,让小手也参加第三段的表演吗?("陶陶"这个地方用什么动作表演,拍手。)教师分别问:这是什么动作?

  (评析:本环节比较简单,幼儿有一定的前期经验,因此主要让幼儿在自主看图谱进行学习练习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的提炼和总结,既是对前面经验的一次巩固,又是本环节的一个练习。)

  六、教师引导幼儿边说边做动作来感知整首乐曲

  教师:现在我们把A、B、C三段的音乐连起来,把打雷、下雨、雨停都说进去。

  (评析:这个环节是将分段式的学习进行汇总,让幼儿进行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做进一步的指导,掌握的好的继续巩固,掌握不够的教师进行再次引导,这样有利于幼儿接下来的分组表演。)

  七、教师引导幼儿分组表演《雷神》

  1.教师引导幼儿看指挥,分声部做身体动作,幼儿分成三大组。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做得很熟练了。现在小朋友分成三组进行练习,第一组做手部动作(摇手、拍头动作由这一组完成)、第二组做腿部动作、第三组做肩部动作,拍手动作我们一起来。图中有几次需要我们一起演奏的地方。(重点引导幼儿说出三个地方需要幼儿共同演奏。)

  2.不听音乐,空手进行练习,熟悉各自的演奏内容。

  3.听音乐,教师指挥,分部进行练习。

  教师:刚才在演奏的时候有什么问题吗?可以怎样解决?

  (评析: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不听音乐先空手练习不仅可以巩固幼儿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避免了乐器合作演奏时的杂乱现象。)

  八、配上乐器一起演奏《雷神》

  1. 教师指挥,幼儿分三大组、三种乐器演奏。

  教师:现在就请出我们的乐器一起来演奏吧!准备好了,一边看老师的指挥,一边跟上节奏,整齐的演奏才好听呢!

  2.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演奏乐器中的困难。

  教师:在刚才的演奏中你觉得自己什么地方有困难?谁能帮助他?

  当幼儿感觉困难无法解决时,教师可以放慢速度,用哼唱方式带领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活动。

  (评析:在幼儿徒手练习情况已经掌握较好的情况下,幼儿配上乐器,就能看着老师的指挥较为熟练的进行演奏,这样的方式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来说是比较适合的,使得孩子都能体验到合作演奏带来的成就感,增强其信心,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幼儿对打击乐的演奏兴趣。)

  活动延伸

  1.音乐活动:幼儿交换乐器,再次进行演奏。

  2.区角游戏:小舞台表演中增加次节目,让幼儿进一步巩固练习。

  活动反思

  《雷神》即为英国作曲家爱尔加所作的雄壮有力的《威风凛凛进行曲》,是大班打击乐演奏活动,这首进行曲非常形象,有感染力,所以现在已经为许多国家军队仪式所采用。全曲速度虽然过快,但是曲调是大调式,节奏也为较简单的2∕4拍。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是ABA结构,幼儿较能掌握。本活动是按照第二教时设计,它需要幼儿在运用身体动作和乐器演奏的同时尝试为乐曲配器和指挥。活动重点是根据节奏朗诵内容匹配相应声势动作,如:摇手、拍腿、拍肩、拍手、拍头等动作,在熟练掌握节奏的基础上,根据所提供乐器的特点进行匹配演奏,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分段欣赏乐曲的过程中,利用与音乐相符的动作来理解、表现音乐,用动作让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好的帮助幼儿理解和表现。

24、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活动设计】

  陶艺是我园特色教学教研活动之一,孩子们在平时制作陶艺作品的过程中,常常会对自己制作出来的好的作品感到很满意、很开心,乐得边观赏边哼唱。看着孩子们的表现,我想,何不把让孩子们把作品编进歌曲里面,大家一起来唱一唱呢,结合孩子们喜欢唱歌的特点,我选择《捏面人》这首富有京韵风格的歌曲,让孩子们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利用平时制作的作品创编歌词,不仅让孩子们体验成功乐趣,从而激发孩子们创作更多作品的欲望和兴趣。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捏面人》,感受歌曲稚趣、生动、富有京韵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平时制作的陶艺作品即兴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ppt课件;

  2、面人形象——唐僧师徒四人;

  3、幼儿制作的陶艺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课件,激发兴趣。

  1、幼儿每人带一件制作的陶艺作品进入活动室,将其放在合适的地方。

  2、师:“今天我们带来的这些陶艺作品都是我们小朋友平时用泥捏的,捏得真好,除了用泥捏,还可以用什么来捏呢?……”(对了,还可以用橡皮泥、面……等材料来捏,在我们幼儿园门口就有一位捏面人的老爷爷,他的本领可大了,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都捏了一些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重点学习“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这一乐句的节奏)

  (1)师幼看幻灯片(快速放映很多),幼儿边看边说(要求幼儿都说)

  (2)师:哇,这么多啊,看都看不过来了,捏面人的老爷爷本领真大,捏出来的面人,把我的眼睛都看花了!

  师有节奏地说:老爷爷——捏出来的面人把~眼看花(轻声节奏伴奏)

  师带幼儿将这一句按乐曲节奏说2遍。(轻声节奏伴奏)

  二、感受乐曲,学唱歌曲。

  师:听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老爷爷吧!

  师有节奏地把第一部分(A段)说一遍(钢琴轻声伴奏)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几个老爷爷捏的面人,你们知道是什么吗?下面啊,老师要给大家表演一首歌,只要你们认真地听,仔细地看,就一定会知道哦)

  1、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说唱部分歌词。

  教师完整表演歌曲一遍(伴奏)

  2、运用已有经验,幼儿根据教师的身体动作学习说唱部分歌词,根据幼儿回答,教师逐一揭示面人,帮助了解歌曲的部分结构。

  (小朋友,老爷爷到底捏的是啥,你们看出来了吗?)(谁来说说看,再做一做,我们一起学一学。)

  老师做动作,幼儿随乐按节奏念B段歌词

  (“老爷爷捏的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

  捏的是谁啊?按X XX︱XX X ︱X X ︱X - ︱把四句完整说唱一遍,并配上相应的动作。

  3、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1)老师带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说的真好,让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把他们表演一遍吧。”(伴奏)

  ①完整表演第一遍,要求幼儿一边唱一边做动作)

  (小朋友,你们喜欢这首歌吗,为什么喜欢呢?

  哦,除了有……,还有啊,我来唱给你们听一听:

  教师有表情地唱“你说是啥就是啥~~~!”幼儿跟学哦,这首歌有唱又有说,还有京剧的韵味儿,听起来真好听。我们一起来唱一唱,看谁唱得更有味儿。(伴奏)

  ②完整表演第二遍)

  (2)教师逐步退出动作引导,让幼儿随音乐演唱歌曲。

  (小朋友们唱得太好了,我还想听呢,怎么办呢?……看谁唱得好。(伴奏)

  ③完整表演第三遍)

  三、结合特色,尝试创编。

  结合我园陶艺特色,让幼儿根据自制的陶艺作品尝试创编

  1、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里的人物,能不能也来把你们捏的这些陶泥作品编到这首歌里面唱一唱呢。”(幼儿讨论)

  你捏了什么……

  2、根据幼儿的即兴创编,对部分歌词进行替换,大家集体学唱。

  3、幼儿完整地表演唱。

  编得真好……(伴奏)

  4、继续创编,体验成功的快乐。

  还有小朋友想编吗?那好,去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来编。

  好了吗?我要来听了,我走到谁的面前,就要听到谁的声音哦,邀请客人老师和你一起上来表演吧!

  师幼一起表演

  唱得太好了,我们一起谢谢客人老师,和客人老师再见!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课堂气氛活跃,孩子们的参与度非常高,我充分利用肢体语言等手段,不断地启发诱导,通过退位策略,循序渐进,最终达到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活动中大部分孩子未能进行创编的,在活动结尾大家和客人老师一起都完成了创编。扬州市幼教研究会理事长徐晓莉老师用“精彩”两个字评价了这个活动,她还说:整个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就是生动,有趣,老师通过多种手段,分解了重点、突破了难点,真是个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渐进感觉,非常巧妙。

  本次活动有一点是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的,就是活动中老师和孩子可以再大胆一些、灵活一些,尽情地去发挥、表演,全身心地体验活动的乐趣。

2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买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游戏时学会自我控制,不大声喊叫。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买菜》。

  2、投影仪,空白纸4张。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投影放大幼儿用书《买菜》画面或者本活动附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歌词。

  教师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教师出示图二、图三,引导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

  教师出示图四,帮助幼儿理解"装也装不下"。

  师:出了什么事啦?(教师用幼儿说的内容提炼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两遍,幼儿倾听并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

  师:我先来唱一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们帮我听一听,你们刚刚说的好听的词有没有被我唱进歌里,有没有唱错。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伴奏,听听看,是哪里?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听的时候有两个任务。第一,听我有没有唱错。第二,猜猜图上两种标记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请幼儿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师请幼儿以正常的速度出声学唱歌曲。

  师幼共同玩"藏图"游戏。

  教师用白纸盖住图谱中的一种菜,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师:我现在用纸藏住一种菜,考考你们在唱的时候能不能记住。

  师:谁也想上来藏菜呀?你准备藏哪一种菜?

  师:我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

  师:没有图片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

  4、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策略。

  师:今天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住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了。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6、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多快乐》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多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27、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杨柳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杨柳青

  一、教学目标:

  1.在幼儿熟悉掌握乐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各种节奏型来进行演奏。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二、教学准备:

  节奏型卡片,打击乐器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在《杨柳青》的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音乐按节奏自由舞蹈,要求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来。

  (二)游戏“看谁拍得好”老师出示几张节奏型卡片。如XXX XXX XX X | 要求幼儿看卡片用拍手、拍腿或跺脚动作正确地拍出来。

  (三)游戏“看谁编得好”。出示 X XX |X XX | X X | X —|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编出与该节奏型相符合的语言节奏来。如:小蜜蜂|花蝴蝶|飞来|了—|,长鼻子|长鼻子|卷起|来—|

  (四)根据音乐《杨柳青》创编新节奏

  1.欣赏音乐,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旋律。

  提问:

  1) 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2) 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3) 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2.欣赏音乐,随音乐拍手来感知音乐的旋律与乐句。

  3.创编新节奏

  师:“如果你来给这段音乐伴奏,你想给它配上什么节奏来演奏呢?”

  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编,也可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节奏来演奏的?”

  老师逐句哼唱,幼儿自由创编出各种节奏型,老师在黑板上作记录。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看黑板上的节奏型,一一练习。

  (五)拿乐器进行演奏

  1)自选一样乐器进行齐奏。

  2)看节奏型选乐器进行轮奏。

  (六)复习舞蹈《丰收舞》。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变换做出不同的符合音乐节奏的手部动作。

  附一种幼儿创编的节奏谱:

  16 53|16 5|61 56|53 31|2.3 21|2—|

  XX XX|XX X|XX XX|XX X |XX  XX|X—|

  23 55|16 5|5 53|23 5|3.5 32|11 1|

  XX X |XX X|XX X|XX X|XX  X |XX X|

  53 56|11 1|35 61|11 1|

  X  X |XX X|X  X |XX X|

  61 65|61 65|11 16|53 56|1 21|65 32|11 1||

  X — |X — |X — |X — |X — |X — |XX X||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我借鉴来的教案,因为喜欢《杨柳青》活泼欢快的旋律。在建构书上,它是中班的打击乐活动,现在被设计成了大班的,那主要的提升就在“尝试根据旋律特点创编简单的节奏型,并与同伴协商合作选择较匹配的乐器进行演奏”这个重点目标上。

  我们班已经接触过几次打击乐活动,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选择尝试这个开放的,幼幼互动比较多的打击乐活动,也是对传统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挑战。

28、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打字机》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幼儿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幽默的风格以及ABA结构和特别的"叮"声出现的规律。

  2.创编为打字机加油、放松的动作。

  3.在游戏中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打字机的多媒体课件。

  2. 教师自制图谱。

  3.幼儿参与制作"手抽纸"包(缝在帽子上,里面装满叠好的用废报纸做成的手抽纸)若干、旧尼龙袜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打字机图片,让幼儿回忆以前了解的有关打字机的知识。

  师:小朋友们看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师:在很多年以前,人们没有计算机,他们就用打字机来打字。美国有个作曲家名叫安德森,他就用了打字机发出的哒、哒的声音写了一首很好听的曲子,叫《打字机》,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欣赏音乐课件《打字机》。

  师:请小朋友仔细看,仔细听。注意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幼儿欣赏音乐)师:好看吗?你们听到了什么?(听到打字机哒哒哒的声音)师:还听到了什么?(叮的一声)师:还有没有小朋友听到"叮"的声音?谁知道"叮"的声音是什么意思?原来打字机发出"叮"的一声表示第一行文字已经打好了,提示打字员要换到第二行打字了。

  3.教师出示图谱,幼儿完整欣赏乐曲。

  师:我把打字机这首音乐画成了一幅图谱,请你们一起看看。

  我们再听一次音乐,"叮"的一声在什么地方出现?我们试着把它拍出来好吗?(幼儿跟做拍手动作)

  4.分A、B段欣赏乐曲,学习游戏动作,掌握关键节奏和表现关键情绪。

  (1)老师带领幼儿用打字、拍手的动作掌握节奏。

  (2)老师让幼儿用小椅子代替打字机,再次掌握节奏。

  "为了让游戏更好玩一点,我们现在把板凳当打字机,准备好了吗?"(玩游戏)(3)启发幼儿创编为打字机加油、给打字机"按摩"的动作。

  师:打字机和人一样,劳动久了就会有点累哦,所以它也要休息一下,我们给它加点油,让它放松一下好吗?(幼儿做按摩动作)

  5.欣赏两位教师合作的示范表演。

  师:想不想让游戏更好玩一点?今天我给你们请来了我的打字机,大家和她打个招呼吧!(配合活动的教师来到现场)师:我们要给打字机安上纸,安在什么地方呢?(把"手抽纸"包安在头上)师:我们还要给打字机加油,想想看从哪里加呢?(幼儿提出:耳朵、嘴巴、鼻子等)师:现在请我的打字机和我一起开始工作好吗?(完整示范合作游戏的动作方式)

  6.分角色随音乐表演。

  师:现在就请靠得最近的一对好朋友相互商量:谁当打字机,谁当打字员!要当打字机的小朋友先到老师这儿来拿打字纸,请当打字员的小朋友帮助当打字机的朋友装好打字纸,然后请打字员站在打字机的后面,准备好了吗?我们一起开工啦!(合作游戏一次,交换角色再玩一次)

  7.再现幼儿活动场景,共同分享。

  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今天活动里小朋友们的表现吧!(老师回放活动录像,组织幼儿观看。)

  8.幼儿整理文件纸放人尼龙袜中,制作成"流星球",活动结束。

  师:哎呀!你们看看,这满地的文件纸,太乱啦!我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小朋友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包成一个球,再塞进这些旧袜子里面,制作成体育玩具流星球好吗?(老师组织幼儿收拾场地。

  活动反思

  《打字机》选材于美国近现代作曲家安德森于1950年创作的一首管弦乐作品。这是一首欢快活泼,诙谐有趣的标题音乐。该作品为ABA’单三段式结构,A段音乐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组成,好像在描述打字员小姐轻快的打字声:中间不时加入一个独特的声音模仿打字机换行时的铃声。在B段音乐变得充满诙谐感。在回到了A’段的主题后音乐在打字机繁忙的敲击声中结束。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表现音乐,教师根据乐曲的曲式结构、音响所表现的内容,合理地编配了故事情节:A段,打字员快速地打文件;B段,为打字机加油放松;A’段,打字员又开始快速地打文件,直到工作完成。

  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掌握乐曲的结构和节奏,教师采用了为音乐编配生动有趣的韵律动作和语言节奏的策略。A段的创意为:模仿打字员打字的动作,配以可唱念的语言节奏“打打打打打打叮(重复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B段的创意为:模仿给打字机加油和放松的动作,将“加一点油,放松一下吧,加一点油,放松一下吧,加一点油,放松一下吧,放放松、放放松、放松一下吧”的语言节奏填进旋律演唱出来:A’段又开始模仿打字员打字直到结束,语言节奏又回到“打打打打打打叮(重复3次),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叮、叮、叮、叮,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停一耶!”。整个过程由于配上了可以念、唱的词语,不但变得更加生动诙谐,也变得更方便幼儿理解、记忆和跟随音乐进行表演游戏。

  在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关注儿童的学习发展过程,精心安排教学步骤。整个活动以完整欣赏――分段欣赏――完整欣赏这一主线索展开,教师引导孩子学习过程的每一步都预设了不同的目标,层次感很强。幼儿从听和观看flash开始(一遍)――分段模仿学习(A段三遍,B段三遍,A+B段两遍)――完整练习(三遍),教师为实现这些目标采用了多种策略。在分段模仿学习中对A段的欣赏,第一遍教师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提示幼儿仔细听,分辨乐曲中“叮”的声音;第二遍配合语言和动作让幼儿进行模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分辨乐句长短的区别:在第三遍中加入了板凳作为道具,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兴趣。B段音乐教师采用语言节奏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利用幼儿给打字机“按摩”放松动作的探索,做到了对B段音乐节奏的反复练习,又不会让幼儿感到乏味。在最后完整的三遍练习中,教师引入了合作,教师扮演打字员,由另一位教师扮演打字机,并巧妙地运用了抽纸盒这一道具。在教师富有表现力的表演感染下,孩子们更积极地投入了随后的两两结伴表演游戏活动中。

  在活动中,教师也十分关注幼儿的合作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以及关爱意识的培养。如在引导幼儿想象给打字机加油时,使用拟人的方式引导幼儿关爱打字机。在活动的结尾处利用长丝袜,让幼儿把满地的废纸装进丝袜,做成体育用品流星球,也自然地融合了爱护环境和废物利用的教育。

29、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花之舞》含反思

  活动意图:

  音乐活动《花之舞》是孩子们都非常喜欢的一种集体舞蹈。幼儿集体舞不仅需要教师自身的舞蹈素养、调控能力,更需要孩子的纪律、乐感、合作能力、空间方位感等诸多方面的配合,而幼儿空间方位感的培养是难上加难。

  活动目标:

  1、试用动作表现欧洲民间舞蹈。

  2、根据手腕花颜色,找出"S"队形规律。

  3、体验快速交换舞伴的快乐。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活动准备:

  1、手腕花人手1朵(戴左手或右手)。

  2、活动前熟悉音乐,会做身体动作和游戏"捉迷藏"。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播放音乐,随音乐做身体动作。

  听音乐复习学过的动作。

  2、学习一、二乐句的舞蹈动作。(每一个乐句为4小节)师幼配合示范动作。

  教师利用口诀帮助幼儿学习舞蹈动作,"点--点--跳跳跳,我们一起来跳舞",模仿花儿开放闭合来调整队形)幼儿面向舞伴练习脚跟点地及侧向跨跳动作(见附图一。

  面向舞伴,学一学新的动作。

  学习手臂动作和头部姿态。

  小花跳舞时什么样子?<教案来.自:快思教案网>手臂怎样?头又怎样?

  听教师唱曲谱练习动作。

  幼儿尝试随音乐表演第一、二、五、六乐句的舞蹈动作,第三、四、七、八乐句仍做原来拍腿、拍肩的动作。

  3、学习第三、四乐句的舞蹈动作。

  复习"捉迷藏"游戏,寻找 "S"形穿花队形的规律。(见附图二)

  学习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做结伴开花的动作。

  请和第三位新朋友拍拍手,一起做开花的动作。

  教师唱曲谱,幼儿练习做动作。

  4、完整表演《花之舞》。

  幼儿完整地练习舞蹈动作。

  从头到尾完整地表演一遍舞蹈。

  幼儿尝试自己随音乐完整地表演舞蹈两遍。

  活动反思:

  为了让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兴趣,教授的过程中采用动作不断累加,逐渐丰富的形式进行,让孩子在每个环节中既能感到成功的快乐也能获得新的体验。孩子们非常喜欢参与活动,他们在活动中能非常专注。让幼儿通过围着椅子“S”形转,轻松地了解了“S”型的队形方案。双人从不同方向围着椅子转,幼儿在玩玩闹闹中轻松地掌握了双“S”行进的队形及自己的空间方位,整个活动也变得快乐而有趣。成功来自找到好的方法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幼儿对于左右方向的辨别,幼儿经常会混淆。

30、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雪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

  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音乐,说出音乐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音乐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

  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音乐飘向远方,出教室。

  教学反思

  9月刚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把艺术书打开就发现了歌曲《小雪花》,感觉特别好听,我就很快准备了教具,上了这节音乐课。(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学唱歌曲 ——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学唱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并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小雪花》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自己以前很很少带音乐课,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课后仍然觉得还存在着很多缺憾:1.如果这节这课放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上,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2导入不够新颖。3.歌曲的休止体验上,小部分幼儿没有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备课尽量备的更细致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31、大班音乐说课教案《哈哈镜》含反思

  说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对整个教学活动起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确定了情感、态度、能力三方面的目标。具体目标为:

  认知目标:进一步体验哈哈镜成像的滑稽和有趣,感受人在哈哈镜里的变化。

  能力目标: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重点学习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唱法,唱好快慢节奏的交替变化;初步学习两声部的唱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能根据歌曲做滑稽人表演,体验哈哈镜带来的快乐。

  说活动重点、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我将教学重点、难点确定如下:

  教学重点:引导幼儿有感情地演唱该作品。

  教学难点是:指导幼儿唱准音乐中前八后十六分音符,以及两声部的唱法。

  说活动准备

  根据该学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接受能力,我做了以下两方面的准备:

  物质准备:电脑多媒体、钢琴、音频、图谱、情景道具、一组哈哈镜。

  知识准备:请家长在活动前带孩子了解镜子的相关内容。

  说活动教法、学法

  教与学是矛盾的统一体,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好的教学方法更有益于启发幼儿的身心发展。基于此我选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根据作品涉及到的故事情节,为幼儿创设自由表演的故事情境,让幼儿融身于故事情境中,让幼儿在情境中大胆表现自我,拓展思维。

  2.图谱教学法:苏联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曾说过“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根据歌词的内容,精心设计了各种能表现音乐内容的形象的、符号式的图谱,让幼儿愉快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启发幼儿在理解图谱的基础上,掌握音乐旋律、节奏,使幼儿对于音乐的感受力、创造力、表现力得到有效的发展。

  3.示范法

  陈鹤琴先生说过:让孩子教孩子。本次活动也将采取这种方法,让个别唱得正确的幼儿先示范轮唱,然后再让其他幼儿跟着学,这样不仅能让示范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能激发其他幼儿参与的欲望,形成互动效应。

  幼儿学习方法:

  在本次活动中,我将以幼儿为主体,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活动,依据选用的教法,我在本次的活动中将采用:

  1.多种感官参与法:让幼儿在情景中参与活动,我将引导幼儿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演一演等,启发幼儿多种感官的参与,促幼儿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角色游戏法:让幼儿按照故事情节分角色进行表演,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大胆演唱表演,让幼儿在歌曲表演中,体验歌曲带来的乐趣。

  说活动过程

  该环节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本环节中我分为以下环节:

  1.导入活动:出示ppt课件,为幼儿创设情景,用提问问题的方式直接导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问幼儿:刚才看到了什么?(想一想、说一说)

  2.欣赏音乐作品。

  第一遍完整欣赏歌曲之后提问幼儿:从刚才的歌曲中听到了什么?引导幼儿进行歌词的理解。

  3.出示哈哈镜,让幼儿分组到哈哈镜前体验,并照句式说出说唱词。每组轮换到哈哈镜前体验。

  4.学唱作品。

  第二遍播放音乐并结合图谱带领幼儿依照念白的方式熟悉歌词。结合节奏,重点是前八后十六分音符的练习。(教案出自:banzhuren)给幼儿讲解作品情节,并且以提问的方式巩固幼儿对音乐作品的记忆。请幼儿当小领袖到幼儿面前示范,引导幼儿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意境。第二步采用集体演唱和分组演唱的方式来巩固旋律。

  5.表演作品。

  这一步骤可分为三小部分:(1)幼儿当小朋友,老师当哈哈镜,分两声部一起表演演唱。(2)老师当小朋友,幼儿当哈哈镜一起两声部表演演唱。(3)请幼儿分两组,一组扮演哈哈镜,一组扮演幼儿两声部进行表演。让幼儿体验哈哈镜的乐趣。

  6.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爸爸、妈妈一起表演演唱。

  活动反思:

  本学期我们课题组制定的主题计划是《我快乐、我学习》,幼儿的乐学与他们的兴趣、需要有很大关系,学习内容富有动感、贴近幼儿生活和兴趣点是幼儿乐学的基本条件。哈哈镜是幼儿喜欢的游戏,从哈哈镜里能看见自己有趣的变形形象,获得快乐的情绪。每次带孩子们照哈哈镜,他们都哈哈镜非常感兴趣,而且乐此不疲地照着、笑着、逗乐着……幼儿照哈哈镜的游戏经验赋予了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因此我们设计了主题活动“神奇的哈哈镜”。歌曲《哈哈镜》就是其中一个活动,它是一首旋律生动活泼、节奏感强的说唱歌曲,它体现的是人的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容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哈哈镜是一首比较活泼的双声部歌曲,和声的歌曲对我们的孩子来说有些困难,因此我把歌曲分成了两个课时来开展,第一课时主要是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并为歌曲配上相应的动作。在活动中我借助幼儿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幼儿用自己的动作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如在思考用什么滑稽动作表现照哈哈镜时,幼儿开始只是用诸如踮脚尖、半蹲等动作来表现形态上的变化,但是随着活动的深入,幼儿的创意越来越多,从身体动作到面部表情都表演得妙趣横生。同时,在为歌曲配动作时,有些幼儿一个接一个地做滑稽动作,结果出现了混乱,但我并没有加以制止,而是及时找到了原因——幼儿过于热衷滑稽动作而忽略了音乐。于是,我肯定了幼儿在动作上的创意,同时引导他们关注、倾听乐曲,并根据音乐的变化逐步控制自己的动作,使动作与音乐相协调。这也是为我们第二课时的双簧表演做铺垫。第二课时主要是进行双声部合作演唱歌曲,运用小组合作演唱的形式,一组用歌词伴唱,另一组有节奏地说歌词,两声部同时合作说唱歌曲。通过把难点前置,孩子们在后面学习双声部的配合演唱就轻松地多了,掌握的效果也非常的好。活动后面我设计了双簧表演,这一部分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个个表演都很积极投入。活动也达成了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活动中也感受到了快乐。

  进行音乐教育教学活动,是一个不断实践、思考、审视、反省而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所蕴涵的“以幼儿发展为本”思想,在音乐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的个性、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身心健康地发展,最终实现“审美与快乐”的音乐教育理念。

32、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像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我在选题时,考虑到叶子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利于幼儿探索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兴趣,会动手操作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但本节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但我在上课时欠缺对点线面的分析,幼儿不够理解这一概念。我提供的范作中忽视了暗示性的想象作品,装饰的作品可以抽象一点,以帮助部分幼儿根据范例进行创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好,对记号笔,剪刀等美工材料都能很好运用。

3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泡茶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尝试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2、体验泡茶、喝茶的快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课件、图谱、泡好的茶。

  活动重点:能跟着节奏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活动难点:在圆圈上交换舞伴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这是什么地方?虞山上茶园里的茶叶成熟了,我们一起去采茶吧!

  2、看,这些都是我们采来的虞山绿茶,想不想泡一杯尝尝?泡茶的时候要用什么呀?

  二、分段学习舞蹈动作

  1、找朋友: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见面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1)教师邀请客人老师示范舞蹈。

  (2)刚才你们看到小茶壶和茶杯是怎么跳舞的?师生共同回忆并学习动作。

  (3)、幼儿随音乐两两相对当茶壶和茶杯做动作,提醒幼儿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踏步拍手。

  2、了解小茶壶和茶杯外形特征

  (1)刚才你们谁是茶壶谁是茶杯啊?他们长的一样吗?小茶壶是什么样的,小茶杯是什么样的?

  (2)幼儿自由表述。

  (3)提问: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变成小茶壶和小茶杯呢?怎么变呢?

  (4)幼儿自由探索,相互交流模仿动作。

  (5)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师分别随音乐示范表现小茶壶和茶杯。

  (6)教师小结:茶壶:壶把→壶盖→壶嘴茶杯:伸右手→伸左手→单腿跪下

  (7)幼儿尝试模仿。

  3.探索倒茶和接茶动作

  (1)教师:小茶壶要给小茶杯倒茶了,我们来看一看下茶壶是怎么倒茶的。教师随音乐示范倒茶和接茶的动作。

  (2)幼儿两两合作模仿

  (3)提醒幼儿注意小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4)幼儿再次听音乐模仿

  三、完整表现音乐

  1、请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四、加大难度,在圆上交换朋友做动作。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茶壶在内圈,茶杯在外圈。提问:现在小茶杯喝到茶了,可是他还想喝其他茶壶里各种味道的茶,怎么办呢?

  2、在圆上教师示范,幼儿尝试交换舞伴的动作。小茶壶听到我说“走”的时候,你们就前走一步,换一个朋友。

  3、幼儿在圆上随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4、交换角色做动作。

  五、结束部分:刚才我们一起泡了很多虞山绿茶,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34、大班音乐优秀教案《你快乐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摇滚歌曲《你快乐吗》,了解摇滚歌曲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情、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MTV

  活动过程:

  1、 导入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激起幼儿的兴趣,问:“你们快(幼儿大声的回答)

  T:今天,盛老师给大家带了一首摇滚歌曲,名字叫《你快乐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2、 欣赏歌曲录音

  (1) T:听完了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快乐、激动、好玩)

  T:音乐刚开始的时候,你们注意到了吗?是马上唱了,还是在-------?"出自:屈;老.师"乐吗?”提醒孩子,从1数到8,还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来数一数。

  (2) 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

  T:这首歌曲吧,我发现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地方,重复的歌词很多。到底哪些地方重复呢?我们再来听一听,看看你能不能找出来。

  重复一:“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重复二:“快乐其实也没有什么道理告诉你,快乐就是这么容易的东西Don,t worry,be ha y!”

  (3) 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T:你们想不想也来唱一唱啊!(想)好,现在大家就跟着歌曲,在一问一答的时候大声的唱出来,其它地方请你仔细听。先来试一下!

  T:“你快乐吗?”(我很快乐!)再大声一点!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好,放音乐!

  3、 欣赏歌曲的MTV,并模仿歌手的动作

  (1) 欣赏歌曲MTV

  T:电视上的这位歌手,他快乐的时候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的快乐的!

  (让孩子说一说)

  (2) 请幼儿模仿歌手的动作,并和同伴交流。

  T:大家说了很多,谁愿意来表演一下?

  (3) 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歌手的动作。

  T:那现在我们一边听音乐,一边看着电视来表演一下。

  (4) 幼儿进行装扮,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的表演,把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把活动推向高潮。

  T:这么快乐的音乐,我们现在也来装扮一下,(想!)一会也把我们快乐的样子拿出来,给大家看看,好吗?(好!)那我们现在赶快准备一下。

  (5)小结,知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3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草团游戏》

  【活动设计】

  善良好客的苗族人们欢迎贵客有各种仪式,请客人坐草团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将收割稻谷后的稻草搓成草团当家里的凳子坐。在客人坐草团时,常常幽默地趁客人不注意抽走草团,让客人轻摔地下,引起哄堂大笑,由此赶走陌生,拉近宾客距离,活跃气氛。我园地处苗家聚居地,挖掘和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从民间游戏中寻找坐草团的素材,设计音乐活动《草团游戏》。但是如何把民间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引进幼儿园来,带到孩子中来?如何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借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关注本民族的东西,了解、喜欢、体验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在游戏活动中使孩子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体验草团的制作过程,以及玩草团带来的快乐情绪,从小培养孩子开朗、幽默、机智的民族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用搓、卷、坐等动作体现音乐变化。

  2、体验苗族民间音乐,感受苗族人们生活情趣。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及游戏表演,并从中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苗族民间音乐。

  2、幼儿每人一个草团,一根搓好的草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草团,引出活动内容。

  1、以到苗家做客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草团。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让我带你们到苗家去做客吧~!来,来,请进(幼儿进场)

  2、简单讲解示范草团的制作过程。

  师:看,苗家为我们准备坐的,可不是小椅子,这是苗家人亲手做的草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可以用来当凳子坐,来,小客人们请坐。欢迎你们到苗家来做客。请你们看看,这个草团是用什么草做的?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

  (分析;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观察,讨论:草团是如何做的?)

  师:对了,它是用稻草做的,先把稻草搓成一根长长的草绳,再把草绳一圈一圈卷起来,就做成了这个圆圆的草团。

  (分析: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平乏,教师在此用实物示范搓、卷,帮助幼儿了解、体会、简单想象,有助于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3、简单介绍民间游戏,教师示范玩法。

  师:我们苗家人非常好客,客人来了,都会请他们坐坐这个草团,呦,这位客人还没有位子(配教老师),来,来请你和我坐一起“请坐”,我们苗家都是用唱歌来欢迎客人的。(老师演唱苗歌,同时示范玩法)

  玩法:教师与大客人(配教老师),两人背靠背坐在草团上摇一摇,挤一挤,听到音乐“呦”就扯草团,有一个人就摔下草团,教师马上手抹锅烟灰,打发礼物“大花脸”。

  师:打发你个礼物,咦,礼物在哪里?哦,就是个大花脸,大花、大花,打发、打发,就是送礼物。这就是我们苗族人欢迎客人时开的一个玩笑。

  二、欣赏苗族民间音乐,分段用动作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草团游戏,我呀,带来一段苗族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音乐象是在干什么?

  (分析:老师和幼儿一起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理解音乐所反映的内涵。老师和幼儿一样是观察者、聆听者、学习者共同理解和体验音乐带给人的心灵感受。通过对整个音乐的完整欣赏,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师:你们听到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教师姿体暗示)

  3、欣赏A段音乐,用搓稻草、稻草舞动表现音乐。

  师:这段音乐是搓稻草、卷草团和草团玩游戏,那你用身体告诉我,可以怎么搓?(幼儿自由搓,老师巡回指导跟学)那小稻草会怎么动?(幼儿自由动,老师巡回指导跟学)好,现在,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搓稻草。(放音乐)

  (分析: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进一步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充分感受音乐的优美意境。同时也充分的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刺激他们不段的想象动作来表现音乐。为完整游戏做好铺垫)

  4、欣赏B段音乐,用个别、小组、集体卷成草团表现音乐。

  师:·我们搓好稻草了,接下来要干什么了?(幼儿:卷)

  ·怎么卷?哦,这样卷,用手画圆圈的卷,太棒了,来我们来,要卷的圆圆的。(师幼共卷)

  ·那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体怎么变成圆卷起来?(放音乐,幼儿玩)。

  ·刚才我们一个人卷草团,卷的草团就有点小,现在我们要卷个大点,怎么办?可以请人帮忙(幼儿小组式卷)那我们要卷个更大呢?(幼儿集体试卷)

  (分析:一步一步的层层递进的启发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玩游戏,个人的,几个人合作的,全班集体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5、欣赏C段音乐,用坐草团、想办法挤走客人表现音乐。

  师:我们的草团做好了,来,坐下来,看看我们的草团结不结实(放苗歌)这是

  我们苗家唱的欢迎歌,来我们来学学。(听到“呦”就扯草团)

  三、在完整音乐感受下,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师:好,我们要玩游戏了,游戏是需要两个人一组背靠背的来玩,好,现在请被我摸到头的小客人把你的草团放到中间来,当做是篝火。现在让我们围着篝火来玩游戏了。(放完整音乐,游戏1-2遍)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到苗家做客真好玩,下次我们带更多的朋友来这里做游戏!

3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多快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说说、做做、唱唱、感受歌曲内容,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能在歌曲间奏处做快乐的动作。

  2、能大胆表现,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有小鸟飞、小鱼游、小兔跳、蝴蝶飞、小朋友做游戏的多媒体动画。

  活动过程:

  一:体验快乐

  1、谈话:说说自己快乐的事。

  2、做做快乐的动作,唱唱快乐的歌,感知间奏处的节奏和旋律。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多快乐(拍手 )多快 乐 多 快 乐

  跺脚

  晃手等

  3、练声:

  (3 3 1 | * * * | 3 3 2 | * * * | 2 3 | 1 — | * * * | )

  二:感受歌曲

  1、听赏感受旋律:让幼儿听听、说说什么地方是“多快乐”,允许幼儿唱出来。

  2、让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唱唱做做,进一步感受旋律。

  3、出示多媒体动画,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4、让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歌曲旋律表演,"出自:屈;老.师"老师个别询问幼儿表演的是谁?

  三:学唱歌曲

  1、老师范唱2遍,请幼儿在“多快乐”的地方做动作。

  2、提醒幼儿用自然的声音学唱歌曲,并在“多快乐”的地方用动作表示出来。

  3、幼儿扮演角色边表演边歌唱。

  活动反思: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因此,音乐教育中无论是能力培养、思想认识提高,还是心灵陶冶都需要经过一个循序渐进的、连续不断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

37、大班音乐课教案《捏面人》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稚趣、生动的风格。

  2、在原有歌曲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即兴创编与演唱歌曲。

  3、萌发对民间艺术“捏面人”的兴趣。

  二、活动准备

  1、看过捏面人,并见过一些面人形象。

  2、老爷爷捏面人的PPT课件,圆舞板

  3、孙悟空、唐僧、沙和尚、猪八戒面人图片,记忆歌词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教师借助多媒体生动地讲述,引出歌曲部分内容。

  教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北京的老爷爷(出示图片),我们向老爷爷打个招呼!这位老爷爷本领可大了,他呀,会捏各种各样的面人。来!瞧瞧看(播放课件)教师:老爷爷带来了好多面人,有什么呀?(幼儿说)好多好多,把我们的眼睛都看花了!

  (二)教师范唱歌曲,用身体动作表现歌词。

  1、教师:老爷爷今天还捏了几个小朋友特别喜欢的面人呢,大家一起来看看到底捏了啥?(出示唐僧师徒四张图片)

  2、(出示圆舞板)师问:咱们来玩个游戏,我问你答!捏一个猪八戒干什么?幼回答:捏一个猪八戒吃西瓜!(依次问答唐僧、沙和尚、孙悟空)

  3、教师:捏的什么呀?捏的什么呀?请你们说,我帮你们打节奏,开始!(引导幼儿完整说一遍)

  4、教师:捏面人的老爷爷真是本领大,真的这样吗?大家一起来听一听!(教师范唱)教师:你听到什么了?(幼儿说,教师出示对应图片并学唱)

  5、提问:这次请你们再仔细听听,特别是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的呢?(师再次范唱)师:最后一句有什么特别?谁愿意来试一下?(个别幼儿示范)

  6、师示范边唱边做动作(最后一句),幼儿练习2遍。

  教师:这首歌曲很特别,有唱、有说、再加上一句唱的小尾巴,(边说边指)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唱一唱!(师幼互动)教师:因为这个捏面人的老爷爷是北京人,所以唱歌时带有浓浓的京味,就像我们以前学过的《京剧脸谱》一样,我们再来试一试!(师幼互动)

  (三)说唱表演

  1、教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我们来分成两部分,说的和唱的分开,一部分小朋友唱唱的部分,一部分小朋友说说的部分,请说的部分的小朋友边说边做动作!(男女生互换)

  2、教师指着图片问:老爷爷捏的这些是哪个故事里的人物?(幼儿说)是《西游记》里的人物,咱们来跟着音乐节奏把他们表演一遍,好吗?(教师鼓励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四)启发幼儿创编一个故事主题。

  1、教师:老爷爷捏的是《西游记》故事。要不我们也来编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来,赶快和朋友商量商量,捏一个什么故事好呢?(幼儿自主讨论)

  2、教师:刚才老师听了很多小朋友的商量,谁来说说看?(幼儿说)

  3、教师:我知道小朋友最近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喜羊羊与灰太狼》了,要不我们来试着编一编这个故事,好不好?

  4、教师:老师这儿找到了他们的面人图片(PPT),不过得请小朋友想想捏它们在做什么动作好呢?我们要捏一个喜洋洋在干什么?谁能跟着节奏说说看,边说边做动作!(接着说美羊羊等)。

  5、在图片的提示下,幼儿演唱由自己创编的歌曲。

  教师:喜洋洋的故事是我们大家一起编的,那我们要记得很牢哦!来,咱们把他们编到老爷爷捏面人的歌里吧!(师生共同演唱创编好的歌曲)。

  (五)活动结束

  教师:今天老师为你们感到高兴,因为你们不光能唱,还能编呀,我知道小朋友今天学了这首歌曲,肯定也想玩一玩捏面人的游戏,咱们有机会来尝试一下!

  活动反思:

  在难点学习中幼儿的兴致十分高,活动中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说唱和京韵两合体,是幼儿熟悉的故事情节,所以幼儿十分的感兴趣,有了兴趣,幼儿就能跟着我的步骤学下来。活动中我运用了观察法、演示法、引导发现法、问答法、图片法等方法帮助幼儿学习。歌曲中的念白部分,也是歌曲比较重点的部分,把这个难点前置,为后面的整体说唱打下基础。活动中通过教师的范唱、戏剧表演、角色变化等方式学习歌曲。让幼儿在形式多变的情境下练唱不觉得枯燥乏味。使课堂气氛活跃欢快,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歌曲。

38、大班音乐优秀教案《娃哈哈》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欢乐的演唱歌曲《娃哈哈》。

  2、学习F调2/4拍曲子,能唱十六分音符。

  3、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新疆舞视频、音乐《娃哈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优美的舞蹈视频,我们一起看一看。(播放视频)

  1、她们的服饰和我们的有什么不同?"来;自.屈;老师;教.案;那这会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新疆)你们去过新疆吗?新疆是什么样子的?那边有什么特产么?

  2、教师小结:新疆是我们中国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之一,那里有许多许多的棉花和牛羊,是一个美丽的地方,那里的孩子们也很快乐、活泼、友好。今天老师就带来了一首新疆歌曲,名字叫《娃哈哈》,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歌曲,幼儿倾听。

  2、你听到了什么?

  3、我们再来仔细听一遍。

  4、新疆的小朋友说要和你们一起玩,你们愿意么?不过有一个要求,你要学会唱这首歌。

  5、幼儿跟唱歌曲2~3遍。

  3、这首歌是新疆小朋友们爱唱的歌曲,那我们应该用怎样的声音来唱这首歌?(活泼欢快、热烈)幼儿完整演唱歌曲,教师在幼儿唱完之后给予肯定并指出其不足。

  4、用不同形式练习演唱歌曲。

  三、表演歌曲

  1、新疆人个个能歌善舞,你们能模仿他们也边唱歌边跳舞吗?

  2、教师教幼儿简单新疆舞动作,幼儿跟随音乐边唱边跳新疆舞。

  3、请个别幼儿上台来边唱边跳,其他小朋友当观众。

  四、结束:

  全体幼儿手拉手儿,在音乐伴奏下歌唱着离开教室。

  价值分析与调整反思:

  价值分析:通过歌曲的再现,勾起幼儿的回忆,让幼儿能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活动。

  观察与调整:

  幼儿们对旋律还是很熟悉的,但两段不一样的歌词就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在回顾了两遍之后,大多能正确唱出歌词了。

  价值分析:教师来示范舞蹈让幼儿更加直观的看到动作,也能调动幼儿的兴趣。

  观察与调整:

  我边放磁带边示范动作,几个幼儿已经开始忍不住边看边做起动作了,歌曲的节奏感很强,所以看我示范一遍之后,幼儿就能跟着老师边唱边做舞蹈动作了。

  价值分析:幼儿学习舞蹈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老师的讲解和与同伴的切磋来学习舞蹈。

  观察与调整:

  我请幼儿们围成圈,练习踏点布,主要是两脚微微交叉,前面的脚完全着地,后面的脚用脚尖点。几个妹妹宝宝做的有模有样的,弟弟宝宝美感稍有欠缺。

  价值分析:幼儿完整表演舞蹈可以让老师检查幼儿的学习情况,以便及时更进。

  观察与调整:

  今天学下来,单单做手上的动作没有问题,配上脚的踏点步,就会有点手忙脚乱了,个别幼儿的踏点步不标准,还需要纠正。

39、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快乐的小青蛙》含反思

  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尝试双手同时在铃鼓上随乐一下一下地演奏。

  2、通过找害虫的游戏情境及教师的语言提示,能随乐用乐器表现青蛙跳,用动作表演躲猫猫和吃虫。

  3、体验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并能正确使用乐器。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准备:

  1、拴好绳子的铃鼓16个。

  2、16名幼儿围成半圆坐。

  3、音乐《快乐的一只小青蛙》

  4、小池塘图片、稻田图片。

  5、彩虹伞。

  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出示池塘背景图):今天天气真好呀!青蛙妈妈要带小青蛙宝宝们出门去玩。我们跳呀跳呀,跳到池塘里,与妈妈玩捉迷藏吧!咦,看见一条小虫子,啊呜一口吃掉它。

  二、动作创编。

  师:小青蛙的小脚可喜欢在荷叶上跳啦!我们的身体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身体的什么地方跳啊?

  三、教师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小青蛙在哪里啊?哪个小朋友找到了?

  师:现在我们去找一个虫子吃吃吧!(教师再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

  师:咦?这次我们吃到了一条什么虫子呢?

  师:又发现一条虫子,我们快去吃掉它!(教师第三次带领幼儿随乐律动。)小结:虫子和青蛙都隐藏在小池塘图片中,露出身体一部分方便幼儿寻找。

  四、乐器加入。

  1、教师出示乐器,并引导幼儿使用乐器。

  师:你知道吗?我们每只小青蛙都有一片小荷叶呢!现在妈妈这里有一片小荷叶,妈妈先把小荷叶慢慢地挂起来,你看妈妈哦,我会在荷叶上跳啦!

  2、幼儿尝试使用乐器。

  师:小青蛙,你们会在荷叶上跳吗?拿出你们的小荷叶挂在脖子上。(教师检查铃鼓佩戴情况。)

  五、增加新的游戏情境:稻田里捉虫子。

  师:接下来我们要去帮农民伯伯到田里去捉虫虫了,农民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了,要请青蛙宝宝们去帮忙啦!虫虫到底长在绿色的田里还是黄色的田里,我也不知道,我们等下来找找看吧。

  (游戏4遍,每次结束请一位幼儿上去找一块颜色的田反过来看有没有虫虫。)

  师:原来虫虫都生活在什么颜色的稻田里呀?(绿色)六、放松。

  师:农民伯伯说要奖励你们一朵五彩田田,我们到五彩田田上来捉虫虫。请宝宝们起立,站到五彩田田的边边上。

  师:现在请青蛙宝宝们轻轻跪在五彩田田上。(游戏1遍)师:捉到虫虫高兴吗?

  师:虫虫捉完啦,请宝宝们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

  实录:

  一、引入T:呱呱,我是谁啊? S:小青蛙。

  T:对了,我是青蛙妈妈,你们是? S:青蛙宝宝T:今天啊,妈妈要带你们到池塘里去玩,玩一个好玩的游戏,最后我们还要捉虫虫。最后我们要干什么啊? S:捉虫虫。 T:对了,最后我们要捉虫虫。

  T:青蛙最喜欢的一个本领就是跳,对不对?那现在我们的小身体就是一片小荷叶,你们想在哪里跳? S摸摸肚子 T:哦,那我们就在肚肚上跳一跳。

  二、律动(师带幼儿共同游戏一遍。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T:刚我们在哪里跳啊? S:肚肚。

  T:那你们还想不想在肚肚上再条一遍啊?刚刚妈妈跟你们玩了一个什么游戏啊? S:捉虫虫。 T:哦,捉虫虫的游戏,在这个之前还玩了一个什么游戏?(提示:教师做躲猫猫的动作,"躲"、"呱") T:捉迷藏,躲猫猫的游戏。

  总结:T:妈妈带你们出门,先跳,然后玩了一个躲猫猫的游戏,然后又捉虫虫了。那我们再去捉虫虫好不好?再去吃好多好多虫虫。(师带幼儿第2次游戏。)师带领幼儿强化第三段音乐的动作,语言提示:捉住了一只小虫虫,啊呜一口吃掉它。

  T:妈妈说,这个池塘里藏着我家青蛙宝贝呢,你们找找它藏在哪里啊?你们怎么发现的? S:大眼睛。 T:青蛙宝宝,来玩躲猫猫,捉虫虫了。

  T:除了肚肚上,还可以在哪里跳? S:胸口 T:胸口,可以吗?

  (师带幼儿第3次游戏)T:吃吃看,香不香。我要请一个宝贝来帮我捉虫虫了。

  师请1名幼儿上来找虫虫(隐藏在图中) T:你怎么发现这个虫虫的?虫虫露出了什么? T:虫虫露出了触角。

  取出毛毛虫,T:那你吃吃看香不香,你在请其他小朋友都来吃一吃。

  T:刚才我们是在胸前跳的,你们还想在哪里跳一跳? S:腿上,肩膀上。

  T:那我们先在腿上来跳一跳吧。(师带幼儿第4次游戏)T:谁来帮我找虫虫?(请1名幼儿上来找) T:你怎么发现它的? S:头露出来了。 T:这是什么啊?这是蚯蚓,弟弟你吃吃香不香? S:香。

  T:从那边开始,给别的小朋友也吃一吃。

  三、乐器加入T:青蛙妈妈说,宝贝们,你们捉虫虫的本领真棒!马上我们要去田里帮农民伯伯的忙啦!弄明伯伯的田里啊有虫虫啦!可是它的虫虫会长在黄色的田里还是绿色的田里呢,我也不知道。我们要请出一个捉虫虫的神器!

  出示乐器,T:这个是什么?

  S:铃鼓。

  T:哦,那这个铃鼓啊,今天变成捉虫虫的神器了。你看啊,妈妈把它挂在脖子上。这个小铃鼓的鼓面对着哪里啊?对着妈妈还是对着宝宝?

  S:对着宝贝的。

  T:那你等下带的时候让这个鼓面对着妈妈好不好?去带吧!

  幼儿自己佩戴铃鼓,教师个别帮忙。

  (师带幼儿第5遍游戏)游戏完,请1名幼儿上来选择一块田,看看是不是青蛙宝贝爱吃的虫虫。

  T:我们来看看,是黄地里还是在绿地里?(翻开黄地,面包)面包是不是青蛙爱吃的啊?

  S:不是。

  T:好,那我们再来找找。(师带幼儿第6遍游戏)幼儿翻开绿地,

  T:这是什么?哦,这是一只小苍蝇。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S:是。

  T:我们再去找找哦!(师带幼儿第7遍游戏)幼儿翻开黄地,

  T:是什么?是个大苹果。这是不是小青蛙爱吃的?

  T:这么多的地里,你们觉得小青蛙爱吃的虫虫躲在哪个颜色的地里啊?我们来找找看哦。先看这块绿色的地,好不好?(翻开绿地)这是什么?哦,是一只小蚊子,青蛙爱不爱吃?

  T:那我们再来看看这块绿地好哇?(翻开绿地)这是什么?小蚯蚓。(翻开所有绿地)

  T:那黄地里有没有青蛙爱吃的?

  S:有,没有。

  T:那我们来看一看哦。(翻开一块黄地)原来青蛙爱吃的虫虫都在什么颜色的地里?

  S:绿色。

  四、放松

  T:农民伯伯说,我要奖励你们一块五彩田。我们到五彩的田里去捉虫虫。(出示彩虹伞,铺在地上)

  T:妈妈说,青蛙宝贝轻轻起立!站到五彩田的边边上。

  T:妈妈现在说,小青蛙宝贝,轻轻跪下来。(师带幼儿第8遍游戏)

  T:捉到虫虫,高兴吗?青蛙宝贝们给自己鼓鼓掌!

  T:虫虫捉完啦,请每个青蛙宝宝把捉虫虫的神器拿下来,轻轻地放到妈妈这里来。

  引入 1遍律动 3遍乐器 4遍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40、小班音乐律动教案《动物园》含反思

游戏目标:

  1、在看看、听听、说说、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内容,有学唱的欲望。

  2、乐意亲近小动物,喜欢小动物。

  3、体验歌曲中的欢快情绪。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游戏准备:

  多种小动物头饰若干

熟悉歌曲音乐

  游戏过程:扮演多种小动物,跟着音乐唱唱,学做各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

准备各种小动物的头饰。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41、小班音乐律动教案《洗手》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并用两种不同的力度、速度的洗手帕的动作来表现。

  2、通过洗手帕活动,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准备材料:《洗手帕》磁带、钢琴、手帕

  活动过程:

  1、复习律动《小蜻蜓》,进入活动室。

  2、出示手帕,教师演示洗手帕的方法。(讨论:手帕脏了怎么办?可以怎样洗?)

  3、欣赏音乐《洗手绢》。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分辨音乐的强弱、快慢的变化(讨论:音乐又快又重时应怎样洗手帕?音乐又轻又慢时可以怎么样洗手帕?)。

  4、请幼儿分段听音乐,练习两种洗手帕的动作。

  5、鼓励幼儿边听音乐边完整的洗手帕的动作。

  6、启发幼儿在乐曲末边说"晾起来"边做相应的动作,表现出劳动后的愉快心情。

  7、与幼儿一起做《小兔和狐狸》的音乐游戏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洗手是幼儿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活动中,我先让幼儿来示范如何正确洗手,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能做到先卷起袖子,然后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并告诉老师不能玩水。结合动作,幼儿较容易地学会了儿歌,而且能边唱念边表演,效果很不错。但在之后的实践环节中,有的幼儿没有老师的提醒就又开始了玩水,可见,不玩水的行为个别幼儿还是不能控制好自己,需要老师的随时提醒。当然,在一次活动中就想改变幼儿玩水的坏习惯,确实不可能,这需要老师在平时对引导多提醒,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地使幼儿养成正确洗手的好习惯。

42、中班音乐律动教案《快乐颂》含反思

  活动目的:

  1.欣赏摇滚歌曲《快乐颂》,了解摇滚乐的基本特点(歌词简单、重复,曲调热烈、奔放)

  2.通过模仿摇滚乐手的演唱,动作及歌手的呼应,表达对歌曲的感受。

  3.能积极参与活动,大胆表现。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活动准备:

  1.话筒架,话筒各一只,观察有关摇滚乐的图片或者录相。

  2.录音机,有关音乐。

  教学流程:

  1.播放摇滚乐,幼儿自由表现后师问:你们快乐吗?

  2.欣赏歌曲录音。

  (1)欣赏歌曲,教师提问:他们在快乐的时候说了些什么?(他们数数,从1数到8;他们互相问,回答:你快乐吗?我很快乐)

  (2)重复欣赏歌曲,熟悉歌词主要内容,并知道歌词反复出现的特点。“他样总是唱;只要大家一起唱,就很快乐;快乐没什么道理,快乐就是这么容易。”

  (3)再次欣赏音乐,在问答处,跟着歌曲一起大声回答。

  3.欣赏有关录相,并模仿摇滚手的动作

  (1)欣赏音乐录相,问:摇滚乐乐队除了唱以外,是怎么表达他们的快乐的?(有的弹吉他,有的打鼓,有的弹电子琴)

  (2)请幼儿模仿自己喜爱的摇滚乐手的动作并与同伴交流

  (3)跟着音乐和电视画面自由模仿摇滚手的动作。

  (4)面对“观众”,跟着音乐大胆地表演,将自己的快乐表现出来。

  4.教师扮演摇滚乐手,进行现场表演,幼儿扮演观众,与歌手进行呼应,(幼儿与老师交换角色)

  5.小结:今天欣赏了摇滚乐,这是一种快乐,热烈的音乐。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43、幼儿园大班音乐活动教案《猴子下山》反思

  猴子是幼儿最为熟悉的一种动物,对猴子幽默风趣的表情和动作比较喜欢,教师设计了以猴子下山找食物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故事中角色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层层递进,让幼儿结合故事感受音乐,了解故事发展的情节,学习猴子挠痒、打望等基本角色动作,进行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匹配,模仿猴子走路,掌握跳点步、交叉步的基本技巧。通过分组表演,鼓励幼儿根据不同形象的猴子特点,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的基本动作特点,提升幼儿的表演经验,体验表演的乐趣。在故事的后部分加入了农夫角色,使活动推进高潮部分,让幼儿感受游戏的乐趣,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创造的激情,体验表演的快乐,在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大胆表现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幼儿的音乐审美素养和审美能力得到陶冶。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猴子角色动作的特点以及“跳点步”和“交叉步”的基本舞步。

  2.大胆想象和创编猴子角色的动作,进行动作与音乐的匹配。

  3.体验不同的表演风格,感受音乐游戏及表演的乐趣。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猴子角色的特点,进行创编表演。

  2.难点:感受不同的音乐旋律结构,掌握猴子角色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前期有观看与猴子相关的视频,对猴子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物质准备:音乐、猴子相关动作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初步感受音乐,模仿不同类型猴子挠痒、打望的角色动作。

  1.儿歌手指游戏《五只猴子吃香蕉》,引出猴子角色,激发幼儿兴趣。

  2.故事导入,教师配乐做猴先生动作,引导幼儿观察猜测,了解猴先生的动作特点。

  3.教师配乐模仿猴小姐的动作,引导幼儿再次观察猜测并尝试配乐模仿猴小姐的动作。

  4.引出猴宝宝,幼儿配乐扮演猴宝宝跟着猴先生和猴小姐挠痒、打望等动作,激发游戏的兴趣。

  二、聆听故事和音乐,了解故事情节,学习不同猴子下山“跳点步”、“交叉步”“吃东西”等基本动作并用肢体动作表现。

  1.教师完整讲述故事,用手部的动作来表现故事情节。

  2.教师配合音乐边讲故事边站在位置前做猴先生下山动作(挠走—望找—发现),学习猴先生挠走“跳点步”、望、吃东西等动作。

  3.根据幼儿的猜测依次出示图片进行验证,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站在位置前完整配乐模仿猴先生下山情节,在“铛”的锣声部分提问幼儿发现了。

  4.引出猴小姐下山,引导幼儿观察猴小姐的动作,学习猴小姐挠走“交叉步”、望、吃东西等动作,区分角色特点。

  5.根据幼儿的讨论依次出示猴小姐下山图片,引导幼儿配乐完整模仿猴小姐下山情节,在“铛”的锣声部分挖掘猴小姐吃东西的动作。

  6.引出猴宝宝下山情节,让幼儿创编猴宝宝的挠走、吃等动作。

  (1)故事延续,引导幼儿讨论创编猴宝宝走、挠等动作,并进行配乐练习。

  (2)幼儿配乐完整表现猴宝宝下山情节,在“铛”的锣声时挖掘猴宝宝吃东西的动作。

  三、鼓励幼儿根据猴子特点的不同,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的基本动作特点,体验表演的乐趣。

  1.幼儿扮演猴先生找食物,完整表现音乐。

  2.幼儿扮演猴小姐找食物,完整表现音乐。

  3.幼儿扮演猴宝宝找食物,完整表现音乐。

  三、游戏互动:农夫与猴子的游戏,重点引导幼儿在“铛”的锣声时变成石头猴,考验幼儿的听辨能力。

  1.故事延续,引发幼儿讨论怎样才不被农夫发现的动作。

  2.引出游戏“变成石头猴”,加入农夫角色,重点引导幼儿聆听农夫出现音乐的变化。

  3.播放音乐进行表演猴子到农场里找食物,在“铛”时T1扮演的农夫出现,幼儿进行变石头猴的游戏。

  4.游戏继续,换个方位继续找吃的,强调农夫出现时的反应。

  5.最后一遍游戏中在“铛”的锣声部分体现农夫发现了猴子,请猴子们吃东西,自然结束活动。

  活动总结活动亮点:

  本次活动采用的是幽默之门,整个活动以猴子下山找食物为线索,故事情节与音乐匹配,教师通过猜猜想想策略创设故事情景,调动幼儿对“猴子角色”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对猴子的兴趣,提炼动作过程的设计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幼儿在模仿、创编表演中参与意愿强,在角色模仿方面能够较好的区分角色特点,掌握了猴子先生幽风趣的风格及跳点步的学习和猴子小姐美美的神态也就是交叉步的学习,在猴宝宝动作方面,教师给幼儿提供了创编的平台,孩子表现能力强,能够创编出与前面角色不同的动作,突出猴宝宝活泼可爱的一面。在分组表演猴先生、猴小姐和猴宝宝找食物环节,幼儿能够大胆表现。在最后拓展游戏与农夫互动环节,幼儿能够较快听辨声音做出相应的反应,还是很不错的。

  活动不足及调整建议:在猴子神态模仿方面,教师要发挥以幼儿为主体的作用,及时关注到个别幼儿的表现进行提炼。在分组表演环节,教师退位的语言提示还需加强,适当给幼儿进行“留白”,在猴宝宝动作挖掘方面还可以更加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