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反思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反思

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反思

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像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我在选题时,考虑到叶子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利于幼儿探索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兴趣,会动手操作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但本节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但我在上课时欠缺对点线面的分析,幼儿不够理解这一概念。我提供的范作中忽视了暗示性的想象作品,装饰的作品可以抽象一点,以帮助部分幼儿根据范例进行创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好,对记号笔,剪刀等美工材料都能很好运用。

2、大班音乐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象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

  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

  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

  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神秘的 小精 灵。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

  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

  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

  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

  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

3、大班音乐优质教案《朋友来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为歌曲《朋友来跳舞》伴奏。

  2、尝试自选材料做打击乐器,并听辨其音色进行分类。

  3、体验演奏自制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投放经过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锅、碗、盆、筷子、积木等。

  2、幼儿利用废旧材料与父母合作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纸箱、瓶盖串联、饮料瓶内装沙的沙球等。

活动过程

  1、熟悉歌曲旋律,倾听音乐《朋友来跳舞》。

  2、设计用乐器演奏的节奏型。

  (1)边听音乐边即兴做身体动作。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创造,并带领幼儿随音乐做动作。(P51)

  3、分声部练习。

  确定一种节奏型,教师担任指挥,根据其节奏特点,进行分声部练习。如一组为××|,另一边×××|,其他节奏依次轮奏。

  4、乐器演奏。

  (1)倾听各自选择或自制乐器的音色。

  (2)持相同音色自制乐器的幼儿集中就坐。

  (3)由教师指挥,先确定节奏型,然后即兴指挥。

  (4)交换乐器演奏,体验各种自制乐曲用不同的演奏方法进行演奏带来的快乐。

活动反思:

  以往的音乐图谱,我都会用一些图形、符号等加入,设计成幼儿容易看懂和接受的图形谱,今天是打击乐活动,我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思考怎么为幼儿准备打击乐的图谱。教案中提及让幼儿来即兴做身体动作,让他们倾听音乐后创编动作,也就是随着节拍来伴奏,我想这个过程是幼儿自由发挥,建立在以往打击乐的基础之上的,我如果事先规定好了节拍,倒显得约束了孩子们的创编动作。于是我在设计图谱的时候,尝试了只用小节符号分割,然后让幼儿即兴创编动作填充节奏符号的方法,看看孩子们是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课堂中孩子们倾听了音乐《朋友来跳舞》,几遍以后他们对于节拍和段落也了解了,然后我就让他们自己来为歌曲配动作,我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比较自然的拍打出简单的节奏型,配合歌曲也十分的合拍。特别是歌曲的第一段节拍相对比较慢,孩子们的节奏很清晰。歌曲的第二段唱的相对唱得比较快,孩子们竟也能快速地创编节奏,完全让我出乎意料。《指南》艺术领域有指出“让幼儿倾听和分辨各种声响,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他对音色、强弱、快慢的感受”,这也符合指南的精神,突出了幼儿自己的方式,尊重了他们自发的表达与感受。

  不足:由于没有提前准备好打击乐器,也成为这个活动的遗憾,孩子们徒手练习以后还想用打击乐器配奏,又由于时间限制,我只能把这个机会留于音乐室活动了。

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伦敦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运用已有经验,创编"船"河"桥洞"的造型,随音乐边唱边玩游戏,进一步感受河表现歌曲的开始和结束。

  2、在造型的基础上,探索"船"河"桥洞"不同方向随音乐律动的可能性。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已经观察过桥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幼儿迁移原有经验,表现浮动的船。

  1.幼儿回忆有关船的经验,尝试用不同动作表现船的造型。

  2.教师反馈幼儿的典型动作,引导有通过变化手部动作来变化造型,鼓励幼儿大但表现。

  二、幼儿做"小船"造型,随歌曲《伦敦桥》做节奏动作。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坐在椅子上随音乐晃动。

  2.师:小船可以怎样浮动?上、下、左、右……

  3.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

  师:小船可以怎样在水面上浮动?脚下可以像前面学过的上面(鸟飞)一样,轻轻地、快快地走小碎步?

  4. 幼儿做"小船"造型,边随音乐晃动肢体,边走小碎步自由跑动,并学唱歌曲。

  三、幼儿做"桥洞"造型,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1.教师邀请两名幼儿合作表现"桥洞"造型。

  师:桥是什么样的?桥洞在哪里?

  2.其余幼儿演唱歌曲,教师指导"桥洞"在唱完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

  师:唱到哪个字,大桥就一下子倒了?

  4.全体幼儿做"桥洞",教师智慧幼儿边唱边在歌曲最后一个音处扣下双手。

  四、幼儿随音乐玩游戏。

  1.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幼儿手拉手搭成"桥洞",围成圆圈,其余幼儿做"小船",边唱歌边四散穿过任意一座"桥洞",歌曲结束,"桥洞"扣下,被扣住的"小船"退到场外。

  2.教师增加"桥洞"数量,并让部分"桥洞"一次站在圈上。教师指导"小船"依次穿过所有的"桥洞",被任意一个"桥洞"扣住均要退到场外。

  师:有什么好办法不让"小船"被大桥压在下面?"小桥"唱到什么时候要准备逃离"桥洞",否则就怎样?"桥洞"呢。

活动反思:

  在进行韵律活动环节,我让幼儿结合幻灯片欣赏伦敦桥,先学会《伦敦桥》这首歌曲,并学会做小船的动作和做大桥的动作,让幼儿知道大桥应在何时倒塌,理解游戏规则。但请幼儿进行游戏时,幼儿都显得很兴奋,并没有真正掌握游戏规则,幼儿的秩序有些乱,没有能够满足所有幼儿参与的愿望。感觉自己放不开,总是担心超时,自己把自己圈住了,有时语言表达上都显得有时乱,这都是我要改进的地方。

5、大班美术欣赏教案《会跳舞的树》含反思

活动目标:

  1.了解树的不同造型,能用肢体和线条表现跳舞树的各种动态。

  2.体验刮画的神奇,感受线条曲直的变化美。

  3.鼓励幼儿与同伴合作绘画,体验合作绘画的乐趣。

  4.会用它们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与创造,喜欢装饰。

活动准备:

  刮画纸、工具若干、“会跳舞的树”图片、音乐、作品展示黑板。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跳舞。

  孩子们,喜欢跳舞吗?今天我带来了跳舞的音乐,听一听,你会做什么样的动作,跳怎样的舞蹈。

  来,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跳舞。

  (瞧,腰扭起来了,手臂也伸长了,手腕也转动了……)

  说一说:刚才跳舞的时候,你身体的哪些部位动起来了?

  2.欣赏“会跳舞的树”。

  小朋友听到好听的音乐会跳舞,你们知道吗?有一种树听到音乐也会跳舞.传说,在云南西双版纳生长着一种会跳舞的树.只要一听到好听的音乐,树干、树枝、树叶就会随音乐的节奏跳起舞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跳舞的树,我们一起看一看,它们在跳怎样的舞蹈?(树枝粗细、曲直、缠绕变化)谁愿意上来学一学。(身体当树干,双臂当树枝)。

  3.肢体表现“跳舞的树”(音乐)

  树能跳出这么美的舞蹈,太神奇了。来,我们也来做会跳舞的神奇的树,跟着音乐来跳舞。

  寻找三棵最神奇的跳舞树,上前表演。

  4.刮画:会跳舞的树

  看,这是什么?用过吗?(介绍刮画纸、刮画工具)神奇的树想在刮画纸上跳舞,想试一试吗?

  幼儿作画。(背景音乐:白日梦)

  5.作品展评

  将幼儿作品粘贴在展示板上,幼儿相互欣赏,模仿跳舞树的动作。

教学反思:

  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不同特点,给予每一位幼儿以激励性的评价,充分挖掘作品中成功的东西,给予积极的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手工活动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

6、大班美术活动教案《会跳舞的彩纸》含反思

设计意图:

  艺术活动是一种以个体的感受和富有个性的表达为主要方式的活动。《纲要》指出幼儿的艺术活动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韵律活动是幼儿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喜欢的艺术活动形式,能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孩子到了大班,有了一定的“舞”的艺术表现能力。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有了较大地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在不断完善。特别喜欢自己探索、创造,并有一定的表演欲望。因此,我根据大班孩子的特点设计了这个以幼儿舞蹈为主的综合艺术活动。活动融合了手工、动作、舞蹈、即兴创编、画舞谱,还有本民族音乐、舞蹈的学习和体验的内容。对于大班的孩子,不要求舞姿,只要通过探索-发现、操作-尝试、感受-体验、即兴-创作等活动来品味“舞”的愉悦。

安排的活动流程为:

  准备活动——探索、发现——结伴创编——展现欣赏

活动目标:

  1、探索发现:彩纸表现的可能性,尝试“画”简单的舞谱。

  2、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对合作表演产生兴趣。

  3、体验飘逸和“舞”的愉悦。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耐心完成任务的习惯,享受折纸活动的乐趣。

材料及环境设计:

  1、录有欢快本民族音乐的磁带一盘。

  2、彩色皱纹纸、竹筷若干。

  3、小脚图谱、小剪刀、胶布等。

  4、为幼儿提供能自由活动的较宽松的空间。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

  律动“会跳舞的小脚”

  ① 幼儿和教师一起自由地随音乐节奏跳出各种舞步。如:走、走、跳跳跳;蹦蹦蹦、扭、扭等。

  ② 请个别幼儿表演刚才的舞步。

  ③ 再听音乐让自己的小脚跳起来。

  (评析:这一环节,不仅调动了幼儿的情绪,使幼儿充满激情地进入了“舞者”的角色,而且两次随乐让自己的小脚动起来,使幼儿熟悉了本次活动所用的本民族音乐的旋律和节奏。为下一环节的活动打下基础。)

  2、探索、发现活动

  师:“除了我们的小脚会跳舞,还有什么也会跳舞?”

  (小手、眼睛、头、花、手绢等,鼓励幼儿边说边用动作表演。)

  ① 出示彩色皱纹纸。

  师;“它也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起来?”

  幼儿讨论、尝试,同时播放音乐。

  (评析:熟悉的音乐,增加了幼儿“舞”的兴致。)

  ② “你们的彩纸都会跳舞,试一试,怎样让它跳得更美。”

  幼儿再次尝试、探索。教师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动手操作,想出各种办法把彩纸制作成更飘逸的彩带等。

  ③ 放音乐,每位幼儿一或两根彩带,尝试在空中挥舞可以画出多少种图形。

  师:“听着音乐,快让你的彩带跳起来吧。”

  (评析:教师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使孩子通过自我尝试来解决问题,获得成功。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欣赏者。)

  ④ 请幼儿在实物投影仪上画出彩带在空中挥舞的图形。

  a.教师示范:“我的彩带刚才是这样跳舞的,你的彩带是怎样跳舞的?”

  b.幼儿画舞谱。

  ⑤ 集体边看舞谱边随音乐挥动彩带。

  3、结伴创编

  ① 彩带与脚配合跳舞

  “你的彩带会和好朋友小脚一块跳舞吗?”

  ② 幼儿自由组合,创编舞蹈

  “找几个好朋友,一起用彩带编一个好看的舞蹈。”

  (评析:教师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尊重个体发展,又注重群体合作。使孩子学会分享合作的喜悦。)

  4、展现欣赏

  游戏“大舞台”。

  (1)幼儿到前面老师布置的舞台上,表演自由创编的舞蹈。

  (2)欣赏教师表演的手绢和扇舞,感受中国民族舞蹈的美。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中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活动给我最深的体会就是美术活动要重在欣赏和引导。以前我们都习惯于老师示范,手把手地教,认为这样才能让孩子学会。其实,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不是重在学会多少技能,更多的是要让幼儿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因为有了这样的基础才能真正地懂得创造美。本次活动,我通过一段有快有慢的音乐引导幼儿撕出不同形状的纸,接着在欣赏作品之后让幼儿自由叠加、组合,幼儿在以自己为主体的活动中,感受美、创造美。当然,活动中还有不足之处,有一些老师提出,针对本次活动中的目标及重难点,可将活动定在小班,难度有些低,我想在下次选课的时候还应考虑的再充分、具体一些。

7、大班优质美术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沿叶子轮廓勾画的方法画出跳舞的叶子,能较好地完成作品。

  2、大胆想象,创作出不同树叶娃娃跳舞的姿态,体验参与活动带来的乐趣。

  3、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4、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活动准备】

  收集各种树叶,白纸,勾线笔,蜡笔,音乐《会跳舞的叶子》、《秋日的私语》,范例一幅,实物投影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小朋友喜欢跳舞吗?那好,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播放音乐《会跳舞的叶子》和幼儿一起跳舞。

  二、认识一些树叶。

  1、小朋友跳得真好看,小树叶看见了,也想来参加了。睢。

  2、出示范例,引导观察小树叶是怎么跳舞的(它的手和脚是怎么放的)?请你来学一学。

  3、除了会跳这些动作,小树叶还会怎么跳舞?(引导想出多种不同的跳舞动作,为呆会儿的创作拓展空间。)

  4、你们想不想也让你的树叶娃娃跳舞?那好,我们一起来看老师变出跳舞的叶子娃娃。

  三、师示范绘画。

  1、取一片喜欢的叶子,把它放在适当的位置上,用勾线笔画出轮廓,然后涂上颜色,画上手和脚,就成了。你可以画两个树叶娃娃跳舞,也可以画三个树叶娃娃跳舞,画好以后,可以把树叶娃娃在哪个地方跳舞画出来。

  2、幼儿操作,师巡回辅导,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整洁与美感,并添画出树叶娃娃在什么地方跳舞?

  四、展示作品,师幼共同评价。

  1、你的树叶娃娃是在什么地方跳舞?它是怎么跳的?请你来学一学。

  2、这么多跳舞的树叶娃娃,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3、师简单评价,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节大班美术教育活动。对于大班的课程,开始上课时自己是有些胆怯的。一是本次从来没有教过大班,对大班的课程体系,幼儿的发展水平不是太了解。二是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没多久的老师来说,从来没有参加过比赛、优质课,心里有些底气不足。但是,每一次机会都很难得,既然没有,既然胆怯,何不就抓住机会试一试呢,做好自己,关注过程,只负责将过程走好,结果暂不考虑。

  就这样,经过一次小组集体研课磨课最后形成了我们小组内部的教案。教案虽然有了,但是在实际上课的时候还会发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第一次上课时由于时间仓促之前没有试课,课后河师大的王老师及与会老师给我提了很多建议,自己再一点一点推敲试想上课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问题再想出与之相应的解决办法。第二次上课,孩子的画画效果不错,但是在课堂的组织和管理还有教学技巧上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于是,开始逐字逐句地斟酌上课时要说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听课的姐姐们也给我提出了想法和建议。在综合了建议之后,我又一次修改自己的教案,最终形成了最后的文字。园里的很多老师都给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贾老师还把自己的经验也告诉了我,就是把自己上课时要说的每一句话都写下来然后背下来,上课的时候按照流程,做足准备。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一次的成功背后都渗透着无数的汗水,每一个光鲜亮丽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默默努力。蝴蝶破茧而出,背后是挣扎,是付出,是努力,付出和汗水从不欺人。

  如果这节课,再让我上一次,我依然觉得还有地方能够做得更好。也许,就是这样上课、反思、再上课、再反思,能够得到更多属于自己的经验,这也正好验证了那句“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所以,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要更加注重反思,不只是反思自己,还要反思过程,反思活动结果,反思孩子。反思,让进步更多。

8、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口哨与小狗》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旋律,体验乐曲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2、初步会根据B段音乐,想象用形象的动作来表现"逗狗"情境。

  3、知道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体验扮演角色、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幼儿已欣赏狗和人类和谐相处的图片。

  2、物质准备:图谱、指挥棒一根、音乐《口哨与小狗》

活动过程:

  (一)提出倾听要求,直接引入。

  指导语:我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乐曲,请小朋友听一听,在音乐里听到了什么声音?

  提问:音乐里有什么声音?

  (二)结合图谱及游戏形式,引导幼儿欣赏音乐旋律。

  1、在边听边展示图谱中,完整欣赏音乐。

  指导语:《口哨与小狗》说的是小主人洋洋,喜欢边吹口哨,边和小狗散步,散步的时候他会和小狗玩好多有趣的游戏,玩累了,一起回家的故事。故事就藏在音乐中,我们再听一听。

  提问:第一幅图讲的是?那第三幅呢?

  2、重点欣赏B段音乐,在倾听与猜想中,尝试表现"逗狗"的游戏情节。

  (1)猜想:洋洋怎样逗小狗呢?

  (2)幼儿分别以小主人、小狗角色参与"逗狗"游戏,表现B段音乐。

  (三)以两两合作形式,开展合作性游戏"口哨和小狗",体会音乐幽默和轻快的特点。

  指导语:有的想当小狗、有的想当主人,这样吧,两两合作,找一个伙伴商量。

活动反思:

  (一)该作品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边吹口哨边与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漫步的情景。

  考虑到孩子刚入学,对学校的一切都很陌生,音乐课虽然孩子还比较喜欢,但是一味的唱歌,或者安静的聆听,孩子根本没办法坚持。特别是欣赏课,孩子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形成不了好的聆听习惯,更别提以后的听赏了。所以我特地花了一课时的时间,带孩子围绕《口哨与小狗》来认真的聆听。

  首先,我请小朋友完整地聆听一遍《口哨与小狗》,提示:这里面有小狗的叫声,听到后请举手。孩子兴趣很浓,听完后纷纷表示音乐特别有意思,里面还有口哨的声音。接着我请学生边听边想,你觉得口哨与小狗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再给这段乐曲编个小故事。孩子的想象力果然很好,把作曲家的意图真是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然后我再请学生当一当小狗和吹口哨的主人,来个散步,教室里气氛热烈,孩子也在音乐中尽情的表演了起来。最后,我再请孩子们边听音乐边把你想象的故事简单的画出来。

  就这样,一节枯燥的管弦乐欣赏就变成了动与静的结合,姐妹艺术的融合。孩子也感受到了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使他们爱听,乐听,以致形成良好的聆听习惯。

  (二)不久前,幼儿园组织了一次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虽然这样的活动每年都会举办,而每次也都会让我烦恼、忙碌好一阵子。但也正是这样的活动,每一次总能带给我教学上新的思考、新的启发,所以,教学比武,真是让我欢喜让我忧啊。不过,这次的比武,我在心态上就有了很大的调整,我不再太在乎活动的效果,能不能得奖等,而真正地从本身的专业提升来考虑和准备比赛了。

  心态不一样了,首先在对执教领域和教材的选择上,出发点就不一样了。应该说,我本身在语言领域的教学上是有一定优势和经验的,如果选择语言领域的教学内容,我是比较有把握的。但这次我不想再重复自我了。我想试着挑战一下自己,从自己并不擅长但却很有兴趣尝试的领域入手来设计活动。其实,我一直对音乐活动,尤其是奥尔夫音乐活动很有兴趣,再看到身边很多同事,在音乐教学方面都有了很多收获和建树,就特别羡慕,也一直很想在音乐教学方面进行一些尝试和锻炼。所以,我就打算利用这次的机会,放下包袱,尝试走进自己并不擅长的音乐教学。就算失败也无所谓,只要尝试了、努力了,就是对自己的一次锻炼和提升。

  领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寻找合适的音乐素材了。由于之前在这方面钻研比较少,所以音乐素材的积累也不多,幸亏组里的同事很热心,向我推荐了很多优秀的音乐素材。于是,在反复地倾听和寻找中,发现了这首《口哨与小狗》,轻快的曲调,清晰的段落,让我一听就很喜欢,很想把它推荐给孩子们欣赏。但作为一首优秀的管弦乐作品,如何让还处于低龄期的孩子欣赏它、感受它、理解它,并产生情感共鸣呢?我觉得光靠教师的表述肯定是不行的。但如果能加入一定的故事情节,就能帮助幼儿更好地来理解音乐。而且这首乐曲本身就是很富有情节性的,a段的轻松愉快,b段的紧张慌乱,给出了一条清晰地故事线索。所以我就以主人带着小狗出去散步,路上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来贯穿整个活动,让幼儿在猜测、想象、表达、表演的过程中充分地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真正感受到音乐活动带来的乐趣。

  领域定了、素材定了、大致的想法和框架也定了,接下来就要好好考虑具体的环节、教学的策略了。我选择的管弦乐《口哨与小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它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1870-1943)于19XX年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特别适合幼儿欣赏和表演。整首乐曲的结构为abaca,但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一个活动中,要让他们理解abaca的曲式结构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掐掉了后面ca的部分,只节选了前面aba的乐曲部分,这样可以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也可以使幼儿更充分地感受前三段音乐所描述的内容和表现的情感色彩。

  在具体的欣赏环节中,我采取了“讲故事导入——听故事欣赏——听故事表演音乐”的教学模式。先请幼儿完整欣赏音乐,感受音乐讲了个什么故事,有没有找到什么有趣的声音,从而让幼儿发现乐曲中最有特点的元素——口哨。接着再分段欣赏的过程中,让幼儿感受音乐中的小狗和主人碰到了谁?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最后再完整欣赏时,请幼儿扮演音乐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在分段欣赏这一环节中,我采取了有节奏地拍手、小手走一走、小脚踏一踏等方式,让幼儿充分感受a段的音乐节奏。再通过大胆想象、创造性地表演,让幼儿多方位地理解b段音乐的特点。为了让幼儿更清晰地了解乐曲的节奏和结构特点,我还精心设计了相应的图谱,可以让幼儿清晰直观地感受音乐主旋律的节奏和aba的曲式结构。

  一切准备就绪,终于轮到我上课了,因为本身保着学习的态度,没什么心理包袱,课前的准备也很充分,所以活动时,我特别轻松,孩子们的表现也很配合,一切都很顺利,孩子们在听听、玩玩、演演中,感受了音乐的美,收获了音乐带来的快乐。

  活动结束了,总的来说,效果不错,活动的目标都达到了,解决了重难点,也让幼儿了解了音乐所表达的内容,理解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幼儿也都能参与到教学情境中来。但细细想来,自己觉得还是有很多细节的地方处理地不够妥善。环节的衔接也存在很多缺陷,还有在对幼儿情绪的掌控方面还不够自如,这些都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慢慢改进。

  不管怎么说,我很庆幸,这次我能大胆地挑战自己并不擅长的领域,这让我有幸能意识到自己在进行音乐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知道了以后要在哪些地方进行加强和锻炼,这比得多少奖都更珍贵。

9、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杂技表演》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在感受音乐结构的基础上,探索用乐器表现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2、知道使用图画可以帮助自己掌握并表现音乐

  3、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作,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

  4、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5、通过肢体律动,感应固定拍。

  二、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杂技表演》(抛接球、转呼啦圈、顶酒杯)。

  2、《巡逻兵进行曲》的音乐磁带、录音机。

  3、打击乐器铃鼓、碰铃、圆舞板,投影仪、教棒。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不同的节奏型。

  教师用教棒指投影仪"抛接球",引导幼儿探索乐曲A段节奏型。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请你们看杂技表演,第一个节目叫"抛接球",我来唱乐曲,你们来为图上的杂技演员拍手。待幼儿拍完后问:你们拍了几下?有什么依据?

  教师指投影图"转呼啦圈",引导幼儿探索B段的节奏型。

  师:接下来请欣赏第二个节目"转呼啦圈",请大家继续为演员拍手伴奏。

  教师指投影图"顶酒杯",引导幼儿探索C段的节奏型。

  师:现在这个演员在表演"顶酒杯"的节目。在刚才的两个节目中,我们看到7个球拍了7下,看到3个呼啦圈拍了3下,那这幅图应该怎么拍?3个酒杯拍几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样快还是有的快有的慢呢,为什么?(3个酒杯和3朵小花之间的距离是不一样的,距离短的节奏快,距离长的节奏慢。)

  2、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A、B、C段音乐。

  师:我这里有一段音乐,表现的就是今天看的杂技表演的事情,请你们听听有几个演员在转呼啦圈?几个演员在顶酒杯?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探索三种杂技可以分别用什么身体动作表示,并随音乐演奏。

  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各个节目的身体动作并集体练习。

  师:抛接球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一做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表演身体动作。

  师:我们跟着音乐将刚才创编的动作连起来做一做。

  4、教师引导幼儿探索配器方案,并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今天小乐器也想表演节目,你们看表演"抛接球"时可以用什么乐器伴奏呢?转呼啦圈、顶酒杯呢?

  教师指挥,幼儿分声部进行打击乐器演奏。

  师:现在请大家拿好乐器,我当指挥,请大家看好指挥、挺好音乐节奏进行演奏。

  幼儿交换乐器演奏。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0、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有趣的按摩》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旋律,及感知音乐速度的变化。

  2、听辨乐曲,能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体验与同伴合作表演的快乐。

  3、乐于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体验欣赏活动的乐趣。

  4、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

  2、难点:感受乐曲速度快慢的变换。

活动准备: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乐曲,卓别林表演视频,勃拉姆斯像,卓别林像。

活动过程:

  一、欣赏乐曲,初步感受乐曲的旋律。

  1、请幼儿初步欣赏音乐,讨论并谈谈对音乐的感受2、教师小结:这首乐曲听起来活泼欢快,有的时候快,有的时候慢,听了让人想跟着音乐动起来。

  二、欣赏视频表演,激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乐曲的欲望。

  1、请幼儿欣赏视频,并引导幼儿回答问题。

  2、向幼儿简单介绍卓别林及乐曲《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和其作者。教师总结:视频中,卓别林在刮胡子时,是根据音乐的快慢来改变动作的快慢的。

  3、引导幼儿说出用按摩的方式也可以将音乐表达出来

  三、听辨乐曲,大胆想象创编按摩动作。

  1.启发幼儿创编按摩动作

  2.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做按摩动作,感受B段乐曲时快时慢的节奏。

  (1)请幼儿再次欣赏乐曲B段。

  (2)引导幼儿根据乐曲节奏做按摩动作,可换动作进行按摩。

  小结:乐曲中有的地方快有的地方慢,我们做动作的时候要跟着乐曲的节奏。

  四、大胆运用肢体动作表现乐曲节奏的快慢,感受乐曲热情奔放的旋律。

  1.欣赏教师的配乐按摩表演,观察按摩动作,感受乐曲旋律。

  2.幼儿初步尝试合作表演,一位扮演按摩师,一位扮演顾客,通过动作来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幼儿按摩的过程中,教师提醒幼儿注意节奏和旋律。

  3.幼儿自主创编按摩动作,体验有趣的按摩。

  五、活动结束,带幼儿离场。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后可根据音乐来为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进行一次有趣的按摩,和家人共同分享本首乐曲带来的欢乐。

1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斗牛士兵进行曲》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欢快激烈的风格,体验与朋友们一起随音乐游戏的乐趣。

  2、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感知和了解音乐并用肢体动作和乐器演奏表现音乐中乐段之间的变化。

  3、能够辨出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感知多媒体画面的动感,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音乐《斗牛士进行曲》、铃鼓、沙锤、碰铃、

  2、斗牛士图片、小号等。

活动过程

  1、欣赏A段音乐,感受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并用语言和动作表现。

  (1)师:你们知道斗牛这个游戏吗?

  (2)出示斗牛士图片,分析图片,讲解斗牛玩法。

  (3)引出"加油"的西班牙语--"欧类"

  (4)在教师的语言提示下,随音乐在句末重音外喊出"欧类"。

  2、再次欣赏A段音乐,用拍椅子的动作和"欧类"语言进一步表现句末的重音外。

  师:斗牛士听到你们的加油声,更来劲了,可是老师好像听见你们的小椅子也想玩这个游戏,也想喊加油,你们想想怎么样让它们发出声音?有什么办法?

  3、教师运用身体动作,随音乐做出加油、士兵吹小号,鲜花的动作,引导幼儿根据教师的动作提示初步感受全曲的旋律变化。(放完整的斗牛士进行曲)

  (1)师:斗牛场上的比赛越来越激烈了,除了有观众朋友们为他们喊加油,还有谁会为斗牛士喊加油呢?小朋友注意看。

  (2)出示图片,按音乐的顺序排列。

  (3)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听音乐并做相应的动作。

  4、幼儿分组随音乐演奏乐器,表现乐曲的曲式结构。

  师:老师这准备了许多的乐器,我们可以利用它们来斗牛士加油。

  《斗牛士进行曲》选自法国著名作曲家比才为其歌剧《卡门》创作的序曲,由于该乐曲的节奏感强,旋律激昂,它的整体音响形象容易给幼儿带来强烈的共鸣,容易让幼儿产生兴趣,因此此次活动孩子很感兴趣,整个活动氛围愉悦、轻松。

反思: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幼儿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后,才会快乐轻松的学习。 本次活动紧紧围绕目标,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在师的引导下,每位幼儿都愿意把自己听到的想到的与小朋友共同快乐的分享。能很好的用动作表现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他们在听中想、动中乐、玩中学,充分体验到音乐的欢快优美,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

  此次活动的重、难点为:初步感知A段音乐中每个乐句末的重音。为突破重、难点,我进行了五次欣赏乐曲A段,且每次欣赏目标层层递进,由老师带领直至孩子自己找到重音,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乐曲末的重音。整个活动氛围轻松、愉悦,教师与幼儿进行了有效地互动,让幼儿置身于音乐游戏的乐趣中,并且教师大方、夸张的表演成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也能大胆地进行表演。

  本活动是节欣赏课,我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欣赏。通过集体、自由活动充分的让幼儿在创编中熟悉乐曲旋律,并能按一定的节奏进行律动。活动中,我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主动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本活动还有个亮点就是利用打击乐器来取代每段音乐的不同,同时在教学活动过程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孩子们听觉、视觉、动觉都积极调动起来,充分融合到音乐中.课件的正确运用,使本堂课更有吸引力。

12、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为什么》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会用提问的语气歌唱,并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2.对探究科学、自然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3.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初步学会歌曲,记住歌词。

  2、难点: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活动准备:

  小鱼、小鸟、星星、河水的图片;"?"标志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师:温暖的春天来到了,让我们来活动活动一下身体吧!(幼儿随《为什么》乐曲做不同的身体动作,感受旋律、节奏。)

  2.师:刚才我们一起动了动,现在我们一起唱一唱吧!(幼儿随《为什么》的乐曲用"啦"字哼唱。)

  二、学习歌曲

  1.师出示图片:"?"。

  提问:这是什么?表示什么?

  2.师分别出示图片,学说歌词。

  ⑴出示图片小鱼。提问:这是什么?看到小鱼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小鱼儿为什么游得欢?(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⑵出示图片小鸟。提问:这是什么?看到小鸟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小鸟儿为什么飞得高?(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⑶出示图片星星。提问:这是什么?看到星星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天上星为什么亮眼睛?(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⑷出示图片结冰的河水。提问:这是什么?看到河水你想问什么问题?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河里水为什么会结冰?(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⑸师:科学知识真不少,怎么样才会知道?

  引导幼儿用歌词内容回答:好好学习一定会知道。(边有节奏地说边做动作。集体、个别练习说。)

  3.师示范唱歌曲。

  师:我们还可以把有趣的问题唱出来。师示范唱歌曲。

  4.再听一次范唱,听完说出最喜欢哪一句。

  幼儿说到哪一句,集体就学唱哪一句。

  5.鼓励幼儿跟随教师演唱,边唱边做动作。

  重点指导幼儿唱准附点音符和休止符。

  6.引导幼儿用提问的语气唱歌。

  师:你发现这首歌和我们以前学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7.给歌曲起名。

  师:你觉得给这首歌取什么名字比较好?(《为什么》)

  三、创编歌曲

  师:小朋友的问题一定也很多,你有哪些"为什么"呢?

  1.引导幼儿模仿歌词提出问题,一起创编表演歌曲。

  2.幼儿自由组合,随歌曲伴奏边演唱边表演。

  四、活动小结

  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观察、思考,好好学习,了解更多的知识。

13、大班音乐优质教案《会跳舞的小雨点》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三拍子歌曲的旋律,学习看图谱用欢快、跳跃的方法演唱歌曲,表现小雨点的轻盈。

  2.尝试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仿编"会跳舞的小雨点"落在不同物体上的歌词内容,并用一问一答对唱、领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3.体验小组合作仿编歌词、合作演唱带来的乐趣。

  4.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5.在感受歌曲的基础上,理解歌曲意境。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一张;四张幼儿操作图谱;记号笔

活动过程:

  一、练声

  T:小雨点还会发出怎样好听的声音?(哗啦哗啦、沙沙沙)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带幼儿练声。

  二、学唱歌曲

  1.T:小雨点又唱歌又跳舞,我们一起来听一听,看一看。

  教师边出示图谱,边示范演唱。

  歌曲里唱了什么?在图谱上是用什么标记来表示的?

  2.教师带幼儿一起有节奏地朗诵歌词(分声部)。

  3.演唱歌曲(分声部)小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心情是怎样的?我们应该用怎样好听的声音来演唱?(欢快、跳跃)前面4句歌词的后面都是什么?(滴答),在这里小雨点唱歌的声音像小水珠一样是弹出来的,我们试一试。(教师同时做动作来提醒幼儿。)

  三、仿编歌词

  1.T:小雨点会在那里跳舞呢?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直接在图谱上画出"小雨点"落在那里的标记,并唱出来。(可以集体唱、个别唱)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发生了什么变化(第一句和第三句是问,第二句和第四句是回答。)

  T:这种一问一答的歌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唱得更好听?

  教师引导幼儿用对唱、领唱的形式演唱。要求在对唱时幼儿能用眼神互相交流。

  2.幼儿分组仿编歌词,并把仿编的内容画下来。

  分组上来用领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一起给歌曲起一个名字。

  四、韵律活动《小雨和花》

  T:小雨点喜欢在花朵上跳舞,哪一组愿意来做花朵?花朵是这样的?。小雨点听着音乐一个乐句找一朵花。(幼儿两两合作进行韵律活动)

教学反思:

  歌曲《会跳舞的小雨点》是一首比较动听、简单的歌曲,但要唱好它也不容易,有时老师唱着也会走调,如何引导孩子用各种方式来演唱歌曲,是我们所要考虑的。

  一、利用图谱记忆、仿编歌词。

  在这个活动中,记忆歌词孩子们基本上没有花多少时间,因为有形象的图谱的帮助,教师示范唱一遍后,孩子们基本上把歌词记住了。在仿编部分,幼儿说出答案如"花朵",我便直接把花朵画在了图谱上,然后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的变化,知道一问一答的歌曲用对唱的方式来演唱,同时为幼儿仿编提供了示范,为幼儿演唱提供了帮助。

  二、把幼儿作为歌唱活动的主体。

  幼儿是一切活动的主体,在音乐活动中,我充分地做到了这一点。不管是前面的练声活动还是后面的仿编活动,我都是引导幼儿说,再去实现,如:"小雨点从天空中落下来,声音会怎样?"幼儿说:"声音从高到低。"然后我又指挥着孩子们这样唱一唱。在分声部对唱时,我又问:"一问一答的歌曲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演唱?"孩子们说:"老师问,我们答。"又有小朋友说:"一半小朋友问,一半小朋友答。"我顺应孩子们的意愿都试了试。而在分组仿编活动中,孩子们更是活动的小主人,他们一起商量"小雨点还会在那里跳舞",并画下来,然后自己分组跟着琴声唱了起来。

1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敲起来》含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身体动作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多种感官感受音乐、主动地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感受互相合作的乐趣,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特点和欢快的情绪。

  2、学会看懂图谱,并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为音乐进行伴奏。

  3、能看指挥协调一致的用乐器轮奏、合奏欢快的乐曲《小看戏》

  4、熟悉乐曲旋律,并用相应的动作进行表演。

  5、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活动准备:

  音乐《小看戏》动物图谱乐器(碰鈡、铃鼓、舞板)

活动重难点:

  能根据图谱的提示,利用声势、身体乐器、乐器为音乐伴奏。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以邀请幼儿参加音乐会为由,引导幼儿跟随音乐拿起手中的手绢律动入场。

  师:"小动物们,今天森林里举办音乐会,你们参加表演的节目准备好了吗?(好了)我们一起出发吧!

  二、展开

  1、师幼共同讨论,引出课题。教师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乐曲的特点。

  师:"刚才我们跳舞的音乐好听吗?你觉得它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呢?听了音乐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喜欢吗?……"鼓励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2、出示动物图谱,引出动物图谱。

  师:"不仅小朋友喜欢这个音乐,小动物们也很喜欢,瞧,它们唱着歌排着整齐的队伍来了……"教师和幼儿一起探讨动物图谱结构。

  3、音乐游戏。

  模唱游戏:玩法--教师将幼儿分成三组(小猫队、小狗队、小鸭队),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分别模仿动物唱歌的声音。

  例如:小猫队---喵喵喵

  小狗队---汪汪

  小鸭队---嘎嘎嘎嘎

  肢体(身体乐器)游戏:玩法--教师引导幼儿,想一想身体哪些部位可以发出声音,并分别请每组幼儿想一个身体乐器,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为音乐进行伴奏、合奏。

  4、乐器演奏。

  (1)教师出示乐器,介绍乐器以及演奏的正确方式,可请个别幼儿进行尝试。

  (2)发放乐器,讲清规则,引导幼儿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乐器。

  小猫队---碰鈡

  小狗队---铃鼓

  小鸭队---舞板

  (3)引导幼儿根据动物图谱,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练习。

  5、幼儿展示正式演奏。

  鼓励幼儿面向全体教师,以最好的状态,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乐器演奏展示。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的音乐会到此结束了,你们玩的开心吗?有好的东西我们要学会分享,现在呢,就让我们拿着乐器将我们成功的乐器演奏分享给其他的班级吧。"

活动延伸:

  将节奏乐谱张贴于表演区,并投放大量乐器或自制乐器,供幼儿继续练习。

教学反思:

  用幼儿能听懂明白的话语帮助幼儿理解。尽管只有短短20分钟,宝贝们已经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内容和旋律,但人的记忆都有一定的遗忘规律,且幼儿的学习需要不断重复,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巩固复习,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1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金蛇狂舞》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倾听《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并尝试用舞龙游戏的形式表现乐曲热烈欢腾的气氛。

  2、在配乐儿歌朗诵的帮助下,学习用两种不同的乐器进行表演。体验B段乐曲的对话应答结构和逐步缩短的乐句结构。

  3、在乐队表演时,既要注意与本组同伴的配合,又要注意与其他组同伴的协调。

  4、借助图谱、动作、游戏情景理解记忆歌词并学唱歌曲。

  5、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二、活动准备

  1、观看舞龙的录像以及幼儿用书《金蛇狂舞》,丰富幼儿的有关经验。

  2、事先学习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正月里来闹新春,龙灯耍得快又急。一二三四五,来跳狮子舞。一二三,来敲锣。三二一,来打鼓。咚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锵锵乙锵乙咚锵,乙锵乙咚锵。"

  3、碰铃和圆舞板(数量均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4、音乐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欣赏乐曲《金蛇狂舞》,感受乐曲ABA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回忆儿歌,引出活动内容。

  师:前两天我们学习了一首有趣的儿歌,师怎么念的?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倾听乐曲《金蛇狂舞》。

  师:老师这儿有一首曲子,叫《金蛇狂舞》,你们可以跟着这首曲子的节奏念儿歌。你们仔细听一听,找一找,可以在哪里跟念?

  教师引导幼儿分析乐曲的结构。

  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尝试在乐曲的B段处匹配儿歌。

  教师引导幼儿在B段处边念儿歌边用拍腿的方法感受节奏。

  师:你们念的怎么样?这次,我们一边念儿歌,一边用一下一下拍腿的方式为儿歌打节奏,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分组,并用乐器表现乐曲的B段两队竞赛的热闹场面。

  教师引导幼儿分成两队,并将椅子排成两路纵队。

  师:现在我们要分成红队和绿队进行舞龙比赛,谁愿意当红队队长?谁愿意当绿队队长?其他小朋友你支持谁,就搬椅子坐在谁的后面。注意两队的人数要平均。

  教师引导幼儿学习用一队说一句的方式念儿歌。

  师:刚才我们是大家一起念儿歌的,现在分成两队了,可以怎么念?

  教师引导幼儿选择乐器,并尝试用乐器表现儿歌节奏。

  师:下面,我们带着乐器跟着音乐参加舞龙比赛吧!

  3、教师引导幼儿完整表现乐曲。

  教师引导幼儿在A段处自由表演舞龙的动作。

  师:在乐曲的一开始,是两队在做舞龙的动作。我们在电视里看到过哪些动作?

  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地用动作和乐器表现乐曲。

  师:现在我们把舞龙的游戏连起来,跟着音乐一起玩一玩。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高潮。

16、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天气王国》含反思

设计意图:

  喜欢音乐是每个孩子的天性,他们听到音乐便能随着音乐的节奏做出相应的身体反应。因此,从音乐入手培养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纲要》指出艺术活动是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的最佳舞台,是"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使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本次活动,利用图片以及打击乐器帮助孩子感知和认识节奏,注重音乐对幼儿的整体影响,重视让幼儿在亲身体验的过程中运用语言节奏感受音乐、表现音乐,重视从节奏入手,让幼儿领略音乐欢乐的气氛。

活动目标:

  1、大胆用肢体、绘画和人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创意。

  2、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3、认识天气符号。

  4、愿意跟随教师和音乐在老师的引导下用自然、连贯的声音唱歌,情绪愉快地参加音乐活动。

  5、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能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2、难点:协调一致地用人声和乐器合奏.

活动准备:

  雪铃、沙锤、手鼓、铃鼓,天气符号,A4纸若干。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创意肢体游戏

  (1)幼儿念"我变我变我变变",开始随节奏自由走动,在最后一拍要变成一个雕像。

  (2)教师念"我变我变我变变,我变我变我超人",幼儿听到"超人"以后便要做出超人的动作。

  (3)教师替换"超人"变几种其他的造型。

  2、用符号表现天气现象

  (1)说天气。

  提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你们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这些天气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2)用简单的线条设计天气符号。

  将幼儿分成四个组,请每位幼儿分别在A4直上设计:太阳国、雨国、雷国、风国。

  3、用人声、节奏表现四种天气现象.

  (1)设计太阳国的声音、节奏如:刷啦 啦

  (2)设计雨国的声音、节奏如:淅沥 淅沥

  (3)设计雷国的声音、节奏如:轰 轰

  (4)设计风国的声音、节奏如:呼-呼-

  4、人声合奏

  (1)将幼儿分成四组,每组代表一种天气,教师手拿四种天气符号,不断更换,幼儿看教师手中出现的天气符号念奏。

  (2)教师操作天气符号卡,由一种天气开始,每组人声逐渐加入,在逐一减少。

  操作方法:将四种天气符号卡放在黑板上,旁边画一个方形,告诉幼儿那个天气天气图卡放入方形中那组发声。

  先放一种天气符号,教师念预备拍:one two reday 幼儿开始念奏。

  逐渐加入天气符号卡,提示幼儿卡片未拿出,声音不能听停。

  (逐渐拿出符号卡,人声逐渐减少到最后消失。)

  5、为四种天气现象配乐器

  (1)出示雪铃、沙锤、手鼓、铃鼓,请幼儿将乐器与图对应。

  太阳国--雪铃 雨国--沙锤 雷国--手鼓风国--铃鼓

  6、乐器合奏幼儿分组取乐器,按教师指挥进行多种形式的合奏。(操作方法同人声合奏)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在乐中学,在玩中做,增强了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了与天气相关的科学现象和常识;在播报天气中,幼儿进一步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活动前,我自制了与天气知识有关的课件和学具(天气图像卡),发动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丰富的操作材料,精心设计提问语并在活动中适时投放材料,有效增强了幼儿对天气预报的兴趣。他们表现得积极活跃,能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更加关注天气情况对自己学习、生活的影响,还能尝试把所学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活动过程中“分组合作操作学具”的环节,促使幼儿通过分工与合作,学会搜集天气信息,看图中的气温表,用天气标志进行记录。同伴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更多了,融洽的探索氛围也促进了幼儿谦让、坚持等良好品质的形成。

17、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清晨的问好》

活动目标:

  1、能感受两段音乐的变化及不同特点,理解音乐形象。

  2、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知道要尊重和热爱邮递员和送牛奶的人。

  3、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4、体验歌唱活动带来的愉悦。

活动准备:

  事先教三名能力强的幼儿分别扮演三个角色;录音机和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1、律动进场。

  2、练声《我爱我的小动物》

  3、请三位幼儿表演根据歌曲内容编排的情境表演引入歌曲。

  4、幼儿第一遍欣赏歌曲:

  提问:听了这首歌有什么感觉,有什么不同?

  5、教师朗诵歌词并演唱第二遍,引导幼儿倾听这首歌曲中节奏有什么变化和特点。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变化?

  6、分段欣赏歌曲,结合歌曲第一段和第二段的内容让幼儿简单谈谈邮递员叔叔、送牛奶阿姨工作的辛苦和工作的意义,启发幼儿热爱和尊敬他们。

  7、放录音磁带,让幼儿再完整欣赏一遍,请参加情境表演的幼儿在音乐声中再次表演。

  8、教师与幼儿即兴表演,表达对歌曲的理解,结束活动。

18、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杀鸡宰鸭》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律动,随音乐有感情地表演捉鸡烧菜的过程。

  2、在教师小幅度动作的提示下记忆动作,积累学习动作的策略。

  3、与同伴共享动作表演的空间。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1、学会唱歌曲《杀鸡宰鸭》。

  2、可事先让幼儿观察家长烧菜的过程,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以便在活动中提取动作元素。

活动过程:

  1、幼儿复习歌曲《杀鸡宰鸭》。

  (1)教师用谈话的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创编动作表演的欲望。

  师:上次我们学习了一首歌,歌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现在请大家一起来唱一唱。

  2、教师引导幼儿创编每小节的动作。

  (1)联系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导幼儿讨论出创编动作的元素。

  师:客人来了,我们请客人吃鸡,要做什么准备呢?

  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讨论,了解烧好"鸡汤"要做的活动准备。

  (2)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动作元素创编动作。

  师:加入你面前有一只鸡,你怎样才能捉住它?烧鸡汤之前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怎么把鸡放进锅里?怎么盖上锅盖、打开锅盖、闻香味?你们尝一尝自己烧出来的鸡汤味道怎么样?

  3、教师和幼儿共同随音乐做动作。

  (1)教师引导幼儿思考:记不住动作时怎么办?(帮助幼儿回忆曾经学过的记忆策略。)

  师:你有什么帮助自己记忆动作的好办法?

  (2)教师提醒幼儿在律动中尝试使用"看老师动作提示"这一策略。

  师:记不住动作时,可以看看老师的动作(模仿做)。

  4、教师逐渐减小提示幼儿的动作幅度,鼓励幼儿尝试自己做动作。

  师:老师只做少少的动作,你们尽量自己做,实在需要帮助时,再看老师的动作提示。

  5、教师请幼儿随音乐有感情地独立表演。

  (1)教师鼓励全体幼儿在没有动作提示的情况下,独立地表演动作。

  师:这次老师不做示范动作,你们自己会做吗?

  (2)教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表演得更好?(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投入表演。)

教学反思:

  组织一个音乐活动,教师要先熟悉歌词内容,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设计活动过程。因此我觉得我原来的教学设计可以进行这样的调整:为了让幼儿了解这些知识,我首先要跟他们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然后让他们逐句创编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也要做到紧密。动作分为坐在位置上的动作和站立时的舞蹈动作。先让孩子们坐在自己的位置上边唱边做动作,学会后就站着和老师一起舞蹈。

  我之所以这样调整,是因为通过讲述找鸡、抓鸡、杀鸡的过程,了解这一生活经验,然后通过游戏激发幼儿对活动感受兴趣。

19、大班音乐律动游戏教案《顶牛》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知音乐ABAB的结构特征,体验音乐欢快热烈的情绪,基本准确地按照教师提供的范型愉快地做律动游戏。

  2、通过讨论、同伴学习、经验迁移等尝试创编与理解音乐规则,萌发勇于向强者挑战、不怕失败的竞争意识。

  3、在游戏“顶牛”和“包剪锤”游戏中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事先观看牛顶牛角力比赛的视频,并了解黎族民间体育《顶牛》游戏的来源;幼儿有简单双固集体舞蹈的经验。

  2、音乐:民间舞蹈《抛泥球》节选AB曲序。

  动作建议:

  第一段:第1—4小节:幼儿面对面,一人双手做牛角顶力动作:一人手掌做挡的动作。

  第5-8小节:交换角色,动作同上。第9-16小节同1-8小节。

  第二段:第1-16小节:

  (l)幼儿面对面,双手互推,做角力动作。

  (2)幼儿面对面,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最后做一个我最牛的造型。

  游戏玩法:

  第一段:单圈两人面对面合作练习本领,在音乐旬尾三拍的最后包剪锤,根据输赢,分为双圈。

  第二段:内圈小牛相互顶牛挑战游戏,在第二段间最后一个乐句回到原处,与好朋友面对面,开始循环游戏。音乐最后结束部分,双圈造型:外圈送“赞”一一你最牛!里圈做牛神气造型。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师生交流、梳理顶牛游戏的动作。

  1、故事导入,引起兴趣。

  2、故事语词引导,师生交流、创编、选取动作。

  二、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顶牛》游戏的玩法。

  1、两位教师配合,完整示范《顶牛》游戏的动作。(完整播放音乐)

  2、师生交流,幼儿表述游戏的玩法。

  3、师生示范《顶牛》游戏。

  三、配乐游戏。

  l、单圈坐,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双人面对面合作游戏)

  2、单固站立,在位置上配合音乐做上肢动作

  四、挑战游戏:单脚顶牛。

  l、两位教师配合,示范单脚顶牛的动作。

  2、引导幼儿表述游戏玩法。(小牛相互角力的表演:小牛各抬起一只脚、双手抱紧,对准对方膝盖,互相顶推或顶撞,抬起的那只脚不能落地,相互角力。)

  师:角力输的小牛要对赢的一方说什么?做一个什么动作?(输的给赢方一个“赞”,同时说“你最牛”。(体验:神气的造型))

  3、教师邀请一位幼儿,一起来进行游戏示范。(播放音乐)

  4、幼儿自由两两结伴,随乐玩顶牛游戏。(圈上双人随乐游戒)

  五、挑战累加:挑战群牛。

  l、小组游戏(四人一组,角力游戏):游戏增加难度,小牛还要挑战更多的牛。群牛角力大赛就要开始,看哪头小牛能坚持到最后?

  2、加入游戏新规则,师生讨论:俩小牛“包剪锤”定赢家进圈内挑战众牛。村长宣布:顶牛比赛就要进行开始,两只小牛为一组,每次只能选一头牛参加群牛角力大赛,坚持到最后的就是胜利者。

  3、随乐游戏,探索策略。

  双方“包剪锤”平局怎么办P游戏循环重复时,队形的变化,单圈变双圈。音乐结束最后的造型:外国和内圈的小牛造型表现。

  4、幼儿完整游戏。(音乐重复两次)

  5、集体做一个勇敢、神气、胜利的造型。

  六、游戏结束。

  师:今天的游戏好玩吗?回去以后我们把这个游戏教给其他的小朋友,大家一起玩吧。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0、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减肥记》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欢快的旋律,体验创编韵律操的快乐。

  2.尝试根据音乐的节拍创编韵律操,用简单的图谱表征基本动作,学习合作表演。

  3.有初步的保健意识,养成合理膳食、锻炼身体的好习惯。

  4.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画笔、音乐

  1.情境创设:

  (1)《再试一次》音乐;板凳舞律动音乐

  (2)绘画图谱表及画笔

  2.知识经验:幼儿会做板凳舞律动;幼儿接触过为简单的舞蹈动作勾画图谱。

活动过程:

  1.体验不同性质的音乐,选择适合做韵律操的音乐。

  (1)幼儿和配教教师一起表演音乐律动,欢迎唐老鸭。

  (2)幼儿根据不同的音乐性质帮助唐老鸭选出适合做操的音乐。

  2.通过语言、绘画、表演等多种形式创编韵律操。

  (1)欣赏感受音乐,初步体验音乐欢快的特征,随音乐节奏自由创编动作。

  (2)幼儿将创编的动作画在图谱上。

  (3)分组合作创编,每组整理一套韵律操动作进行表演。

  (4)精选幼儿创编的动作,组合一套完整的韵律操,集体表演。

  3.尝试配上器械表演韵律操。

延伸活动:

  (1)生活中注意合理饮食,加强锻炼。

  (2)在表演区提供丰富材料,让幼儿在表演区进行装饰,并表演。

2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买菜》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根据固定句式,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并通过演唱感受歌曲的韵律美。

  2、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当图片被逐步抽去时,能凭记忆唱准歌词。

  3、游戏时学会自我控制,不大声喊叫。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买菜》。

  2、投影仪,空白纸4张。

活动过程

  1、教师逐一投影放大幼儿用书《买菜》画面或者本活动附图,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歌词。

  教师出示图一,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并提炼歌词。

  教师出示图二、图三,引导幼儿在图谱的提示下推理出相应的歌词。

  教师出示图四,帮助幼儿理解"装也装不下"。

  师:出了什么事啦?(教师用幼儿说的内容提炼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两遍,幼儿倾听并理解、记忆歌词内容。

  教师范唱歌曲。

  师:我先来唱一唱这首歌,请小朋友们帮我听一听,你们刚刚说的好听的词有没有被我唱进歌里,有没有唱错。歌曲中有一个地方没有伴奏,听听看,是哪里?

  教师再次演唱歌曲。

  师:这次请你们听我唱,听的时候有两个任务。第一,听我有没有唱错。第二,猜猜图上两种标记分别表示什么?

  3、教师引导幼儿学唱歌曲。

  教师请幼儿放慢速度,在心中默唱。

  教师请幼儿以正常的速度出声学唱歌曲。

  师幼共同玩"藏图"游戏。

  教师用白纸盖住图谱中的一种菜,让幼儿回忆并演唱歌曲。

  师:我现在用纸藏住一种菜,考考你们在唱的时候能不能记住。

  师:谁也想上来藏菜呀?你准备藏哪一种菜?

  师:我把2~3种菜盖起来,你们能唱得出来吗?

  师:没有图片了,你们还能唱出来吗?

  4、教师帮助幼儿反思本次活动中使用的学习策略。

  师:今天我们是怎么学会这首歌的?有的小朋友是看图片的。可是最后图片全部被遮盖住了,你们不看图片也唱出来了,这是为什么呢?说明图片内容已经印到你们的脑子里了。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22、大班音乐活动教案《跳舞的小米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跳舞的小米粒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感受体验,区分音的强弱、轻重,创编鼓声的不同节奏型。

  2、在反复听赏的基础上,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3、体验鼓上的小米粒弹跳的乐趣,并能有感情地演唱。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鼓、彩色米粒

  活动过程:

  一、听鼓声进行节奏练习,并创编鼓声的节奏型。

  1、师:“看,这是什么?听,小鼓在歌唱。”

  1、X X X XX X

  (1)小鼓唱了什么?(咚咚 咚,小鼓在歌唱。)我们一起学学。

  (2) 听小鼓又唱了什么?X.X XX X小鼓唱了什么?一起来说一说。

  2、创编节奏型。

  小鼓还会怎样唱呢?

  二、出示小米粒,引导幼儿观察,区分音的轻、响,强弱,米粒跳跃的高低变化。

  师:“瞧,你们动听的声音把可爱的米粒也吸引来了,它想在鼓上为你们跳舞了,想看吗? 仔细看看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听音乐敲)

  师:“你发现米粒是怎么跳舞的?”“怎样跳来跳去的?为什么跳的高?”说说学学。

  小结:原来,小鼓敲得响,米粒跳得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得低。

  师:“我们一起有节奏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好吗?”

  师:“听,小鼓敲的有什么不一样?X.X XX X(2次)”

  “敲的响用什么声音来说?那我们用有力的声音一起说一说。敲的轻用怎样的声音呢我们试试。”

  师:“我们完整的把米粒跳舞的样子来说一说。”

  三、感受歌曲,理解歌曲内容,并能区分音的强弱。

  师:“有一首歌就是讲了小米粒在鼓上跳舞的样子,听小米粒是怎样跳舞的?”(幼儿说师唱)哦,原来是这样跳舞的。我们一起学学。

  师:“小鼓还唱了什么呢我们再来听一听。”(听音乐范唱)

  四、幼儿学唱歌曲。

  1、师:“嗯,听的真仔细,下面我们跟着小鼓一起来唱一唱吧。”

  2、小鼓说你们唱的真好听,还想听一次,你们愿意唱吗?

  3、你们想表演米粒在鼓上跳舞吗?那请小朋友一只手做鼓,一只手做米粒,边唱边表演。

  师:“刚才发现有的米粒能随音乐的强弱一会儿跳的高一会儿跳的低,其他的米粒你们行吗?那我们再来表演一次。”

  五、分析、处理歌曲。

  1、师:“在歌曲中有两句:小鼓敲的响,米粒跳的高,小鼓敲的轻,米粒跳的低,你觉得这两句怎样唱更好听?敲的响你觉得用什么声音来唱?我们用有力的声音学学。那敲的轻呢应该唱的怎么样?我们用轻一些的声音唱唱。

  2、师:“经过小朋友这样处理唱的更好听了,我们把它们唱到歌曲里去吧。”

  3、师:“小米粒在鼓上蹦蹦跳跳可开心拉,那我们应该怎样来演唱呢?”“那我们有表情的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来唱好吗?”

  4、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来给它取个名字吧。嗯,就叫《鼓上的小米粒》,这首歌曲叫?,下面我们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把这首《鼓上的小米粒》唱一唱吧。

  六、创编节奏型演唱。

  1、师:“刚才我的小鼓是:咚咚 咚 ,咚咚 咚这样唱的,你的小鼓是怎样唱的?他的小鼓会这么唱的一起学学。我们把它的小鼓唱的编到歌里去好吗?”

  2、师:“你们的小鼓还会怎么唱呢?我们把它的小鼓唱到歌里去。”(2-3个)

  七、拓展练习,进一步体验歌曲中小米粒的乐趣。

  师:“嗯唱的真好听。小朋友,你们觉得这首歌曲有趣吗?你觉得什么地方很有趣的?想不想来学一学、跳一跳啊,那我们把这里当成一个大鼓,我们做小米粒听着音乐边唱边跳舞好吗?”

  随音乐跳出去。

  反思:

  以上活动过程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是一幅充满“动感”的画面。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觉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兴趣。所以本节活动孩子们都是在不停的操作,振动是物体运动的一种方式,也是幼儿可以理解的一种物理现象。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以触觉为手段让幼儿感知物体的振动,其感受相对比较微弱。在“会跳的小米”中,将喇叭较为细微的振动借助小米的跳动使其更为明显,更易为幼儿所觉察。这一做法在材料的选择及活动的构思上无疑是别具匠心的。在这一活动中老师摒弃了“传授灌输”的教学方式,为孩子设计了一个又一个的极具操作性的活动,使孩子沉浸在欢乐的带有游戏性质的自主活动中,使其思维和感官处在兴奋与敏感的状态,最终使孩子的情感表现、感知效果都达到了比较理想的境地。在现场,孩子们活动的热情使旁观者深受感染。

2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杨柳青》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杨柳青

  一、教学目标:

  1.在幼儿熟悉掌握乐曲旋律、节奏的基础上,尝试创编各种节奏型来进行演奏。

  2.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创作活动的快乐。

  3.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二、教学准备:

  节奏型卡片,打击乐器人手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在《杨柳青》的音乐伴奏下,幼儿根据音乐按节奏自由舞蹈,要求做出与众不同的动作来。

  (二)游戏“看谁拍得好”老师出示几张节奏型卡片。如XXX XXX XX X | 要求幼儿看卡片用拍手、拍腿或跺脚动作正确地拍出来。

  (三)游戏“看谁编得好”。出示 X XX |X XX | X X | X —|的节奏卡片,引导幼儿编出与该节奏型相符合的语言节奏来。如:小蜜蜂|花蝴蝶|飞来|了—|,长鼻子|长鼻子|卷起|来—|

  (四)根据音乐《杨柳青》创编新节奏

  1.欣赏音乐,让幼儿回忆乐曲名称、旋律。

  提问:

  1) 这段音乐叫什么名字?

  2) 听了这段音乐你觉得怎么样?

  3) 这段音乐是几拍子的?

  2.欣赏音乐,随音乐拍手来感知音乐的旋律与乐句。

  3.创编新节奏

  师:“如果你来给这段音乐伴奏,你想给它配上什么节奏来演奏呢?”

  放音乐,让幼儿自由创编,也可小组讨论,老师巡回指导。

  4.交流

  师:“你是用什么节奏来演奏的?”

  老师逐句哼唱,幼儿自由创编出各种节奏型,老师在黑板上作记录。

  师:“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全体幼儿看黑板上的节奏型,一一练习。

  (五)拿乐器进行演奏

  1)自选一样乐器进行齐奏。

  2)看节奏型选乐器进行轮奏。

  (六)复习舞蹈《丰收舞》。要求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变换做出不同的符合音乐节奏的手部动作。

  附一种幼儿创编的节奏谱:

  16 53|16 5|61 56|53 31|2.3 21|2—|

  XX XX|XX X|XX XX|XX X |XX  XX|X—|

  23 55|16 5|5 53|23 5|3.5 32|11 1|

  XX X |XX X|XX X|XX X|XX  X |XX X|

  53 56|11 1|35 61|11 1|

  X  X |XX X|X  X |XX X|

  61 65|61 65|11 16|53 56|1 21|65 32|11 1||

  X — |X — |X — |X — |X — |X — |XX X||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是我借鉴来的教案,因为喜欢《杨柳青》活泼欢快的旋律。在建构书上,它是中班的打击乐活动,现在被设计成了大班的,那主要的提升就在“尝试根据旋律特点创编简单的节奏型,并与同伴协商合作选择较匹配的乐器进行演奏”这个重点目标上。

  我们班已经接触过几次打击乐活动,有一定的基础,因此,我选择尝试这个开放的,幼幼互动比较多的打击乐活动,也是对传统打击乐活动的一个挑战。

24、大班音乐优质教案《老虎跳舞》含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

  2、能按音乐节拍做动作,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3、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3、随歌曲旋律唱出来。

  4、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教学5点:学习基本动作"踵趾步"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准备:

  知识准备:

  1、棍棒操

  2、会唱儿歌《两只老虎》

  物质准备:森林的图片、老虎的头饰两个、音乐《pokerface》《两只老虎》、《洋娃娃和小熊跳舞》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音乐导入: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一)欣赏音乐导语:小朋友跳的可真棒,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来听一听,歌里唱到了谁?(小老虎),小老虎住在哪里呢?(森林、动物园)

  (二)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兴趣。

  导语:小朋友们看森林里有什么呢?(树、花、鸟)咦!小老虎在哪里呢?(教师请配班老师扮成老虎跳舞)嘘!原来在这里啊!小朋友们,小老虎在干什么啊?(在跳舞)它们是怎么跳的?

  (三)教师示范并引导幼儿学习导语:老师也学一学小老虎跳舞,小朋友看老师学的像不像?老师跳的像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学一学?那你们要先学会脚的本领,先看老师做一遍。

  1、教师示范基本动作--踵趾步

  2、幼儿练习,并指导幼儿。

  右腿直直脚前翘,左腿弯弯手叉腰;右脚尖尖向后点,左腿直直向右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左腿直直脚前翘,右腿弯弯手叉腰;左脚尖尖向后点,右腿直直向左瞧;一步一拍后踢步,绷着小脚踢屁股!

  3、教师清唱,引导幼儿完整的跳一遍舞蹈。

  4、幼儿听音乐,有表情的完整跳一遍舞蹈。

  (四)根据儿歌内容创编动作,并表演。(按组)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们学会了吗?回家跳给爸爸妈妈好不好?

  活动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2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雪花》含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漫天飞舞的小雪花,在孩子稚趣又充满幻想的心灵中会别有一番感悟。本次活动在理解歌曲内容的基础上,激发幼儿自主创编动作,鼓励幼儿进行富有个性的展示。引导幼儿体验小雪花带给的快乐,感受大自然带给我们的神奇,用歌曲、动作充分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

  活动目标: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3、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4、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和表现歌曲的3/4拍节奏。

  2、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雪花飞舞的动作,表现乐曲的强弱规律。

  活动准备:

  1、小雪花的图片。

  2、请小朋友用自己话的描述一下雪花飘舞的的样子。

  活动过程:

  一、在《小雪花》乐曲的伴奏下,做雪花飘舞动作引起幼儿兴趣,引出课题。

  二、学唱歌曲《小雪花》。

  1、听音乐,说出音乐是几拍子的。

  2、和教师一起用拍手等动作表现3/4拍节奏。

  3、注意掌握歌曲的句首重音。

  4、教师范唱。幼儿说出歌曲内容。

  5、轻声完整学唱。

  三、体验歌曲的起伏与休止,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

  1、大家都来扮一朵小雪花,在录音的伴奏下一面唱歌一面舞蹈。如果歌声停了,"小雪花"就不动了。

  2、在歌曲录音伴奏下,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雪花,音乐休止时保持原姿势不动。

  3、集体练习同伴的创编动作:如前进、摇晃、后退、转圈等。

  四、合作律动

  1、在录音伴唱下,自由结伴、合作做"小雪花"。

  2、反馈幼儿创编的"小雪花",并集体练习。

  3、尝试边唱歌边做动作,停止是坚持不动。

  4、全体幼儿做"小雪花"随音乐飘向远方,出教室。

  教学反思

  9月刚开学的第二个星期,我把艺术书打开就发现了歌曲《小雪花》,感觉特别好听,我就很快准备了教具,上了这节音乐课。(快思老师.教案网出处)主要设计了四个环节:导入——学唱歌曲 ——探索小雪花的飘舞动作——合作律动,我觉得各环节过渡自然,在学唱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旋律美和歌词美,从而产生愉悦的、美好的情感。并鼓励孩子随着音乐用动作自由大胆地表现《小雪花》轻柔飘落的情景,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感受小雪花给我们带来的快乐。最后幼儿随着《小雪花》音乐,做雪花飞舞的动作出活动室。激发孩子对小雪花的兴趣和这首歌的兴趣。整个活动过中,孩子们的积极性一直很高,完成了活动目标,效果较为理想。

  但是,由于自己以前很很少带音乐课,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课后仍然觉得还存在着很多缺憾:1.如果这节这课放在冬天下雪的时候上,孩子们的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的。2导入不够新颖。3.歌曲的休止体验上,小部分幼儿没有掌握。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备课尽量备的更细致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上好每一节音乐课。

26、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洋娃娃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2、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运用已学过的简单基本舞步创编能与该音乐相匹配的双人舞。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重难点

  学习感受和表现乐曲ABCA的结构,理解乐曲中的强弱变化并学习、表现这些强弱拍的特殊情感:因热烈与轻盈对比所造成的诙谐感。

  活动准备:

  1、已能较熟练地掌握3~4种基本舞步,如小跑步、蹦,跳步、侧点步等。

  2、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理解、熟悉音乐作品《洋娃娃》。

  教师请幼儿倾听作品的A段音乐。!来源:屈,老,师教.案网"要求幼儿能听出洋娃娃的舞蹈时轻巧活泼的还是热烈欢快的。

  教师请幼儿把双手当作洋娃娃,在自己的大腿"舞台"上跟随A段音乐"跳舞"。

  师:你们觉得应该用拳头跳,用手掌跳,还是用手指跳?应该重重跳,还是轻轻跳?应该用很大的动作跳,还是用很小的动作跳?

  教师请动作轻盈、节奏准确,且动作方式新颖别致的幼儿轮流担任小老师,带领其他幼儿跟随音乐用手在腿上跳舞。

  教师请幼儿完整地倾听音乐。

  师:你们在听到"手指跳舞"的音乐时,做手指跳舞的动作;在听到新的音乐时,不做动作。听完后,告诉我新的音乐出现了几次?两次出现的新音乐是否相同?

  2、幼儿倾听音乐进行舞蹈创编。

  教师引导幼儿为A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在两人手拉手(可有不同的拉手方法)的情况下,如何用简单的基本舞步跟随音乐跳舞。如锺趾小跑步或其他舞步。

  教师引导幼儿为B段音乐创编舞蹈。请幼儿注意对比A段音乐,感受B段音乐的热烈气氛。(如幼儿年龄较大、基础较好,还可以请幼儿用拍手等方式进一步感受乐曲中的各个重音)。最后,引导幼儿两两结伴,探索如何用手和臂的动作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基础较好的班级还可尝试用脚配合的方式跟随音乐表演舞蹈。如在重音处与五班对击掌或做蹦跳步。)师:你们觉得B段音乐和A段有什么不同?B段可以用什么样的动作来跳呢?

  教师引导幼儿为C段音乐创编舞蹈。先请幼儿注意倾听其结构中的强弱对比和对答感觉,再请幼儿在两两结伴的情况下自由探索用动作表现:一方在单句"用强烈的语气提问",另一方在双句"用轻快的语气应答"。

  3、教师引导幼儿练习舞蹈。

  教师将幼儿在创编活动过程中提取出的某些典型的动作(较新颖且更贴近音乐特点的动作)按音乐的结构组织起来,带领全体幼儿进行练习,直至初步熟练。

  教师请幼儿自由地两两结伴,完整地随音乐用教师教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鼓励幼儿自由交换舞伴,完整地随音乐用即兴创造的方案合作舞蹈。

  教师请个别动作新颖,符合音乐情绪、结构及强弱变化,交流合作好的幼儿为全体幼儿做示范表演;并组织去全体幼儿进行观摩、讨论和模仿。

  活动反思:

  我给本课设计的歌曲的教学目标: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学生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学生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27、大班音乐教案《小雨点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2、发挥幼儿想像力,用绘画的形式创编部分歌词。

  活动准备:

  1、场地准备:多媒体、钢琴、磁性黑板、桌子两两对放

  2、教具准备:课件《小雨点跳舞》、图谱标记、乌云妈妈的头饰

  3、学具准备:人手一份绘画纸、记号笔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学唱三拍子歌曲《小雨点跳舞》。

  活动难点:用绘画的形式创编歌词,并进行问答式演唱。

  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看课件,引出课题。

  1、课件中的小雨点与幼儿互动对话。

  2、幼儿欣赏课件中的音乐故事《小雨点跳舞》。

  二、学习副歌部分,探索用象声词表现风声和小雨点跳舞的声音。

  1、幼儿学习演唱“风”的音乐片段。

  2、幼儿学习演唱“小雨点”的音乐片段。

  3、教师指标记,幼儿将副歌部分完整演唱。

  三、学唱歌曲前半段。

  1、教师一边出示标记,一边将歌曲前四句完整演唱。

  2、教念歌词。

  3、教唱歌曲。

  四、完整演唱歌曲。

  五、引导幼儿尝试用绘画的方式创编前四句歌词。

  1、教师提出要求,"屈,老师.教案,网出,处!幼儿作画。

  2、幼儿绘画,教师巡视,与幼儿轻声交流画面内容。

  3、引导幼儿根据绘画作品创作歌词。

  4、教师与幼儿将前四句歌词一问一答式对唱。

  5、由男生扮演小雨点和女生扮演的乌云妈妈对唱。

  六、与客人老师对唱。

  活动反思:

  课堂气氛活跃,课件使用合理,幼儿参与感强。但是活动节奏把握不够,时间有点长。

28、大班音乐律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中三拍子的节奏。

  2、用正确的节奏歌唱。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活动准备】录音机、钢琴。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

  1、小朋友,你知道大树妈妈最爱什么?你见过树叶从树上往下飘落的样子像什么?

  2、邀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暖身操,如下:

  1 2 3双手放下 双手平举 双手高举

  二、欣赏法。今天老师叫小朋友唱一首关于叶子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会跳舞的叶子》请小朋友先来欣赏这首歌曲。

  三、学唱新歌。

  1、发声练习1=C——F1

  3 1 3 5-- │ 5 4 3 2 1 --┃┃秋天 秋天 到 , 树叶 飘呀 飘。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树叶 象 什么? 飞舞的 小蜻 蜓。

  2、节奏训练

  X X X │ X ─ X │ X ─ X │ X ─ 0││X ─ X │ X X X │ X ─ X │ X ─ 0││

  3、教唱新歌

  (1)教师清唱歌曲,幼儿拍手伴奏,正确打出三拍子的节奏。

  (2)按节奏学说歌词

  X X X │ X ─ X │ X ─ X │ X ─ 0││绿 色 的 叶 子 小 又 轻

  X ─ X │ X ─ X│ X X X │ X ─ 0││风 一 吹 摇 摆 不 停 。

  X ─ X │ X X X │ X ─ X │ X ─ 0││它 象 飞 舞 的 小 蜻 蜓。

  X ─ X │ X X X │ X ─ X │ X ─ 0││也 象 神 秘 的 小 精 灵。

  (3)学唱新歌

  (4)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边唱边随着3拍子的旋律做左右摇摆的动作;一组边唱边拍出3拍子的节奏,两组一起配合歌曲进行。

  (5)幼儿边唱边根据歌词即兴表演。

  活动评价:

  1、会唱歌曲。

  2、能随音乐节奏做动作。

  活动延伸:观察树叶飘落的样子,拾落叶。

  活动反思:

  我在选题时,考虑到叶子是幼儿所熟悉的,且利于幼儿探索的,选材来源于生活,符合幼儿兴趣,会动手操作出自己所想象的作品,但本节课没有达到目标,要求学习用点、线、面来装饰树叶,但我在上课时欠缺对点线面的分析,幼儿不够理解这一概念。我提供的范作中忽视了暗示性的想象作品,装饰的作品可以抽象一点,以帮助部分幼儿根据范例进行创意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本班幼儿的自主性很好,对记号笔,剪刀等美工材料都能很好运用。

29、大班美术优秀教案《会跳舞的精灵》含反思

  一、活动目标:

  1、摆脱幼儿绘画样式的概念化,画出有姿势变化的人物造型。

  2、通过活动,知道关节被牵动时,人能做出许多动作。

  3、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4、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二、活动准备:

  1、活动纸偶公仔4个。

  2、节奏感强的音乐带、录音机。

  3、水彩笔、八开画纸。

  4、即时贴标记。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活动兴趣。

  老师:今天我们班上来了一些新朋友,大家瞧瞧它们是谁?(出示纸偶)模仿纸偶精灵的声音:听说大(1)班的小朋友跳舞非常棒,你们能教我们跳舞吗?老师鼓励幼儿当小老师帮助纸偶精灵学跳舞。

  2、通过摆纸偶动作,感知丰富的姿体变化。

  (1)幼儿自由组合(分成4小组)进行摆弄纸偶精灵的活动,看谁摆出的姿势最特别最有趣。

  (2)请个别幼儿示范摆纸偶精灵姿势,提问:你摆的纸偶动作是怎样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你是怎样摆的?你能学学这个动作吗?请大家也来模仿做这个动作。

  (3)提问:为什么这个纸偶精灵会动,而且摆出那么多的动作?(幼儿讨论,个抒己见)得出结论:因为在纸偶精灵能动的地方的连接处有一个小绳结,带动纸偶精灵做出了各种动作。

  3、知道什么是关节,关节被牵动时,人能做出许多动作。

  (1)请幼儿也来做动作,寻找自己身上的“绳结”,并且在活动的“绳结”处贴上标记。

  (2)老师解释什么是关节。

  (3)请幼儿分别来说说头、颈、身体、手和脚的主要关节在哪里,并且动一动这个关节。知道手肘、手腕、膝盖、脚踝等关结名称。

  (4)老师带领幼儿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做身体的律动。

  (5)幼儿随音乐自由跳舞,做动作(在活动过程中,停顿音乐3-4次,幼儿也要马上定住动作不动,感受动作的变换)。

  4、幼儿操作活动:

  (1)引导幼儿设计一个会跳舞的精灵,把刚才最喜欢的一个动作画下来,或者自己设计一个有趣的动作。

  (2)老师巡回指导,重点指导人物姿态的造型。

  5、幼儿完成作品后,互相欣赏,用动作模仿画中的人物造型。

  教学反思: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小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还不成熟,教师在今后设计的活动中,可以从平面开始逐步过渡到立体,随着孩子手部动作的不断协调发展来增加操作材料的难度。

30、大班音乐活动教案《朋友来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为乐曲《朋友来跳舞》伴奏。

  2.尝试自选材料做打击乐器,并听辨其音色进行归类。

  3.体验演奏自制乐器活动带来的快乐。

  4.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重点难点:学会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为歌曲伴奏。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区投放经过敲击能发出声响的物体,如锅、碗、筷子等。

  2.幼儿利用废旧材料与父母合作自制的打击乐器。如纸箱、饮料瓶等。

  3.圆舞板、铃铛、响铃等。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旋律,倾听音乐《朋友来跳舞》。

  二、设计用乐器演奏的节奏型。

  1.边听音乐边即兴做身体动作。

  2.教师归纳幼儿的创造,并带领幼儿做随乐动作。

  如:拍手 拍腿 拍手 拍手 拍手 拍肩

  教师指挥,幼儿用打击乐器伴奏。

  三、分声部练习。

  确定一种节奏型,教师担任指挥,根据其节奏特点,进行分声部练习。如:一组为 ×× ,另一组为××× 等。其他节奏依次类推。

  四、乐器演奏。

  1.倾听各自选择或自制乐器的音色。

  2.持相同音色自制乐器的幼儿集中就坐。

  3.确定节奏型,由教师指挥演奏。

  4.幼儿间交换乐器演奏,体验各音乐的不同及演奏带来的快乐。

  教后反思:

  今天的音乐活动我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用多种身体动作和借助多种物品自制的打击乐器自由地表现自己对音乐的体会。因为音乐热情活泼,因为我的引导恰如其分,孩子们格外投入,格外地积极。可以说这时候孩子们的眼中到处都有音乐,他们想唱,想跳,想表现自我。对主要两种节奏型也掌握得较好。充分调动了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

31、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泡茶喽》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能跟着音乐节奏尝试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2、体验泡茶、喝茶的快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3、乐于探索、交流与分享。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活动准备:课件、图谱、泡好的茶。

  活动重点:能跟着节奏模仿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活动难点:在圆圈上交换舞伴做动作。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这是什么地方?虞山上茶园里的茶叶成熟了,我们一起去采茶吧!

  2、看,这些都是我们采来的虞山绿茶,想不想泡一杯尝尝?泡茶的时候要用什么呀?

  二、分段学习舞蹈动作

  1、找朋友:茶壶和茶杯是一对好朋友,两个人一见面就高兴地跳起舞来。

  (1)教师邀请客人老师示范舞蹈。

  (2)刚才你们看到小茶壶和茶杯是怎么跳舞的?师生共同回忆并学习动作。

  (3)、幼儿随音乐两两相对当茶壶和茶杯做动作,提醒幼儿要跟着音乐有节奏地踏步拍手。

  2、了解小茶壶和茶杯外形特征

  (1)刚才你们谁是茶壶谁是茶杯啊?他们长的一样吗?小茶壶是什么样的,小茶杯是什么样的?

  (2)幼儿自由表述。

  (3)提问:你们能不能把自己变成小茶壶和小茶杯呢?怎么变呢?

  (4)幼儿自由探索,相互交流模仿动作。

  (5)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教师分别随音乐示范表现小茶壶和茶杯。

  (6)教师小结:茶壶:壶把→壶盖→壶嘴茶杯:伸右手→伸左手→单腿跪下

  (7)幼儿尝试模仿。

  3.探索倒茶和接茶动作

  (1)教师:小茶壶要给小茶杯倒茶了,我们来看一看下茶壶是怎么倒茶的。教师随音乐示范倒茶和接茶的动作。

  (2)幼儿两两合作模仿

  (3)提醒幼儿注意小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4)幼儿再次听音乐模仿

  三、完整表现音乐

  1、请幼儿自由结伴,听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2、交换角色表演。

  四、加大难度,在圆上交换朋友做动作。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茶壶在内圈,茶杯在外圈。提问:现在小茶杯喝到茶了,可是他还想喝其他茶壶里各种味道的茶,怎么办呢?

  2、在圆上教师示范,幼儿尝试交换舞伴的动作。小茶壶听到我说“走”的时候,你们就前走一步,换一个朋友。

  3、幼儿在圆上随音乐完整表现动作。

  4、交换角色做动作。

  五、结束部分:刚才我们一起泡了很多虞山绿茶,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尝一下吧!

  活动反思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茶叶上市的时候,今天下午我上的音乐活动让孩子感受采茶的欢快气氛,随着音乐节奏的快慢感受采茶姑娘不同的心情。

  在这个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幼儿在学习中的创造学习能力和主体地位,在学习中让幼儿的个性得到自由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达到幼儿创新学习、自主学习的境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不足和遗憾,例如在节奏游戏中,有一些幼儿的创作显得比较简单,体现不出水平,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进行教师示范,同时注重幼儿创新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在拓展教学时,我发现有一些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较狭窄,今后可带领幼儿做一些资料收集的操作,让幼儿熟悉这个环节。我还需不断改革教学教法,完善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创新能力。

32、大班音乐律动教案《跑马步》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蒙古族音乐欢快、优美的特点。

  2.初步掌握跑马步的基本动作。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音乐、课件、自制幼儿骑马用的头巾。

  2.经验准备:幼儿提前了解蒙古族的习俗和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

  活动过程

  1.听音乐进教室,感受蒙古舞蹈的音乐特点。

  幼儿听《草原小牧民》律动进教室。(1分)

  2.欣赏音乐并观看课件,帮助幼儿理解音乐。

  (1)幼儿欣赏音乐。

  a.师:刚才那首好听的音乐,小朋友再认真听听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你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2分)

  b.幼儿说说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以及自己的心情。(2分)

  (2)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欣赏蒙古大草原的幻灯片。

  a.现在老师带小朋友一起到蒙古大草原去看一看,看看那里的人们都在做什么?

  b.幼儿根据幻灯片说出人们的生活。(2分)

  c.教师为幼儿介绍音乐。

  (这首音乐表现的是蒙古族人民骑马、摔跤、挤奶的欢快场面)(3分)

  3.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1)刚才小朋友看到了蒙古族人们有趣的生活,蒙古族是一个特别喜欢骑马的民族。。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我们来学一学骑马的动作吧!(2分)

  请小朋友创编骑马动作,其他小朋友来学一学。(3分)

  (2)教师介绍并演示跑马步的基本舞步。

  上身稍前倾,一手在胸前,一手扬至头上方,做勒马举手扬鞭状,先左脚迈出,颤膝踮步,再右脚跃过左脚处颤膝踮步,动作呈跳跃状,像马儿奔驰一般。(3分)

  (3)跟音乐和老师一做跑马步动作。(2分)

  4.请幼儿听音乐分组进行表演。

  师:刚才小朋友的动作做得很漂亮。接下来,让我们也来做个蒙古小牧民,戴上头巾,听音乐,用我们刚学会的跑马步一起来表演吧!(8分) 5.幼儿听音乐出教室。(30秒)

  活动反思

  总体来说效果不错,幼儿的参与性强,整个活动的氛围很活泼。当然也有不够完善的地方,对音乐的挖掘还不够,只是停留在了表面的理解之上,可以开展活动后的延伸,加深对音乐的感受、理解。

33、大班音乐律动教案《草团游戏》

  【活动设计】

  善良好客的苗族人们欢迎贵客有各种仪式,请客人坐草团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将收割稻谷后的稻草搓成草团当家里的凳子坐。在客人坐草团时,常常幽默地趁客人不注意抽走草团,让客人轻摔地下,引起哄堂大笑,由此赶走陌生,拉近宾客距离,活跃气氛。我园地处苗家聚居地,挖掘和继承本民族的优良文化是我们的责任。从民间游戏中寻找坐草团的素材,设计音乐活动《草团游戏》。但是如何把民间的、原生态的民俗文化引进幼儿园来,带到孩子中来?如何让幼儿感受民间音乐的独特魅力?目标又怎样定位及落实?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我们希望借此次活动,让孩子们关注本民族的东西,了解、喜欢、体验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在游戏活动中使孩子们感受民族音乐的美,体验草团的制作过程,以及玩草团带来的快乐情绪,从小培养孩子开朗、幽默、机智的民族品质。

  【活动目标】

  1、在活动中用搓、卷、坐等动作体现音乐变化。

  2、体验苗族民间音乐,感受苗族人们生活情趣。

  3、鼓励孩子们积极参与游戏活动及游戏表演,并从中享受游戏带来的乐趣。

  4、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1、苗族民间音乐。

  2、幼儿每人一个草团,一根搓好的草绳。

  【活动过程】

  一、幼儿坐草团,引出活动内容。

  1、以到苗家做客的语气引导幼儿观察草团。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让我带你们到苗家去做客吧~!来,来,请进(幼儿进场)

  2、简单讲解示范草团的制作过程。

  师:看,苗家为我们准备坐的,可不是小椅子,这是苗家人亲手做的草团,(.教案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可以用来当凳子坐,来,小客人们请坐。欢迎你们到苗家来做客。请你们看看,这个草团是用什么草做的?猜一猜它是怎么做的?

  (分析;通过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自由观察,讨论:草团是如何做的?)

  师:对了,它是用稻草做的,先把稻草搓成一根长长的草绳,再把草绳一圈一圈卷起来,就做成了这个圆圆的草团。

  (分析:由于幼儿生活经验的平乏,教师在此用实物示范搓、卷,帮助幼儿了解、体会、简单想象,有助于为后面环节做好铺垫)

  3、简单介绍民间游戏,教师示范玩法。

  师:我们苗家人非常好客,客人来了,都会请他们坐坐这个草团,呦,这位客人还没有位子(配教老师),来,来请你和我坐一起“请坐”,我们苗家都是用唱歌来欢迎客人的。(老师演唱苗歌,同时示范玩法)

  玩法:教师与大客人(配教老师),两人背靠背坐在草团上摇一摇,挤一挤,听到音乐“呦”就扯草团,有一个人就摔下草团,教师马上手抹锅烟灰,打发礼物“大花脸”。

  师:打发你个礼物,咦,礼物在哪里?哦,就是个大花脸,大花、大花,打发、打发,就是送礼物。这就是我们苗族人欢迎客人时开的一个玩笑。

  二、欣赏苗族民间音乐,分段用动作表现音乐。

  1、完整欣赏音乐(第一遍)

  师:今天我们就来玩草团游戏,我呀,带来一段苗族音乐,请你们听一听:音乐象是在干什么?

  (分析:老师和幼儿一起来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意境,理解音乐所反映的内涵。老师和幼儿一样是观察者、聆听者、学习者共同理解和体验音乐带给人的心灵感受。通过对整个音乐的完整欣赏,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师:你们听到什么?(幼儿自由回答)

  2、完整欣赏音乐(第二遍)

  师:好,我们再来听听。(教师姿体暗示)

  3、欣赏A段音乐,用搓稻草、稻草舞动表现音乐。

  师:这段音乐是搓稻草、卷草团和草团玩游戏,那你用身体告诉我,可以怎么搓?(幼儿自由搓,老师巡回指导跟学)那小稻草会怎么动?(幼儿自由动,老师巡回指导跟学)好,现在,我们合着音乐一起来搓稻草。(放音乐)

  (分析:由幼儿用自己的动作来表现音乐,进一步帮助幼儿很好的理解音乐的内涵,对音乐有一个整体的理解,充分感受音乐的优美意境。同时也充分的调动幼儿的能动性,刺激他们不段的想象动作来表现音乐。为完整游戏做好铺垫)

  4、欣赏B段音乐,用个别、小组、集体卷成草团表现音乐。

  师:·我们搓好稻草了,接下来要干什么了?(幼儿:卷)

  ·怎么卷?哦,这样卷,用手画圆圈的卷,太棒了,来我们来,要卷的圆圆的。(师幼共卷)

  ·那我们还可以用我们身体怎么变成圆卷起来?(放音乐,幼儿玩)。

  ·刚才我们一个人卷草团,卷的草团就有点小,现在我们要卷个大点,怎么办?可以请人帮忙(幼儿小组式卷)那我们要卷个更大呢?(幼儿集体试卷)

  (分析:一步一步的层层递进的启发幼儿用自己的方法来玩游戏,个人的,几个人合作的,全班集体的,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

  5、欣赏C段音乐,用坐草团、想办法挤走客人表现音乐。

  师:我们的草团做好了,来,坐下来,看看我们的草团结不结实(放苗歌)这是

  我们苗家唱的欢迎歌,来我们来学学。(听到“呦”就扯草团)

  三、在完整音乐感受下,幼儿听音乐玩游戏。

  师:好,我们要玩游戏了,游戏是需要两个人一组背靠背的来玩,好,现在请被我摸到头的小客人把你的草团放到中间来,当做是篝火。现在让我们围着篝火来玩游戏了。(放完整音乐,游戏1-2遍)

  四、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来到苗家做客真好玩,下次我们带更多的朋友来这里做游戏!

34、大班音乐律动教案《小黄鸭减肥》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音乐VCD和借助图谱提示,欢快自由地学习韵律操《小黄鸭减肥》。

  2、在韵律活动中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肢体动作的协调性和韵律性

  3、感受乐曲欢快、活泼、幽默、诙谐的情趣。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音乐《小黄鸭减肥》、律动VCD《小黄鸭减肥》自制PPT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学小黄鸭叫声情景导入

  师:"听,是谁来了?"(小鸭)

  这只小黄鸭呀是马戏团的一位演员,本来它想来为我们小朋友表演节目的,可是最近它发胖了,胖得连路都快走不动了,这可怎么办啊?大家给它想想办法吧。

  二、音乐感受:

  1、师幼交流讨论让小黄鸭减肥的方法

  师:"小黄鸭走路也走不动了,也不能表演节目,这可怎么办呢?'

  幼:"做运动减肥"

  师:"做哪些运动呢?"

  2、我们来教教小黄鸭吧(教师播放音乐,幼儿有节奏地表现各种运动的姿态(拍球、跑步、跳绳、踢毽子等)

  三、学习律动《小黄鸭减肥》

  师:"谢谢你们的帮忙,出了那么多的点子,小黄鸭最终把这些运动的动作整合起来编成了一套减肥操,这套减肥操可有用了,大家想看看小黄鸭的减肥操是怎么跳的吗?

  1、幼儿欣赏律动

  2、教师引导幼儿说说做做VCD中的动作

  师:"小黄鸭是怎么跳的?它好像在做什么运动"

  3、欣赏律动第二遍:

  师:老师也好想学做这套小黄鸭的减肥操,你们想学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减肥操里一共有几个动作,每个动作做了几遍

  4、利用PPT图谱学习记忆律动中的动作

  师:你看到减肥操里有哪几个动作呢?(教师播放PPT)这个动作做了几遍?我们也来学一学吧

  师:你最喜欢哪个动作?大家也来试一试吧

  师:你觉得那个动作有点难?谁会做这个动作的?大家都来试一试吧

  师小结提升:原来这个减肥操一共有5个动作,每个动作做四遍

  5、完整练习:

  让我们跟着小黄鸭一起来做减肥操吧!

35、大班音乐律动教案《熊和小孩》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在学会歌表演的基础上,学玩控制性游戏:当熊出现时,能保持原有姿势不动。

  2、能根据即兴乐曲的特点,较合拍地自由舞蹈。

  活动准备:

  1、树林背景图、小鸟、小兔、小孩、熊图片。

  2、熊的头饰。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

  1、教师出示熊的头饰:小朋友们,它是谁?熊是个很厉害的动物,它会伤害小孩,当小孩遇到熊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

  2、对了,只要小孩一动不动地装木头人,熊就不会伤害我们了。

  3、让我们一起来唱唱《熊和小孩》的歌吧。

  二、学习歌表演并创造最后不动的造型

  1、熊没有来的时候,小动物和小孩在干什么?

  (1)幼儿即兴表演小动物和小孩

  (2)相互学习和模仿伙伴的动作

  2、熊来了,小动物和小孩怎么办呢?

  (1)幼儿自编不动的造型

  (2)相互模仿和学习

  3、熊来了,看到都是石头人,它会怎样呢?

  (1)学熊走路

  (2)学熊寻找食物的样子

  三、感受和欣赏完整的音乐,体会ABA的音乐结构

  1、欣赏第一遍音乐:

  (1)音乐有几段?

  (2)它们有什么不同?

  2.欣赏第二遍音乐:

  (1)什么地方是小孩和小动物在一起玩的音乐?

  (2)什么地方是熊来了的音乐?

  四、幼儿合作玩《熊和小孩》的游戏

  1、教师介绍游戏玩法。

  2、教师扮熊玩游戏。

  3、幼儿扮熊玩游戏。

  课后反思:

  《熊和小孩》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韵律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深受小朋友的喜爱,我觉得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教材本身它具有游戏性,有情节,小朋友对有情节的游戏,特别是凶猛的动物吃小动物的游戏特别感性趣;

  第二,歌曲里面的小动物:小鸟、小兔、大熊等是小朋友比较熟悉,又比较喜欢的小动物,小朋友对模仿小动物表演具有天然的喜好;

  第三,幼儿对木头人的造型非常喜欢,平时孩子们经常玩“木头人”的游戏,孩子们对做出一个造型控制不动,非常感兴趣;

  第四,歌曲简单,唱起来朗朗上口,易于表演。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小朋友感兴趣,那么,学起来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特点:

  1.整个教学活动是:演唱歌曲、表演歌曲、创编动作、创编造型、完整游戏。先由易到难分步练习,层层突破重难点后再完整游戏。

  单个环节:如在创编动作这个环节,先让幼儿集体听音乐自由创编,创编两人表演的动作、三人、多人表演的动作。创编“木头人”造型也是这样:一个人造型、两人造型、三人造型到多人造型。幼儿游戏时,也是一遍有一遍的变化和难度。

  2.注重了动静交替的原则。幼儿生理、心理活动的重要规律之一就是“节律快”。他们疲劳的快,恢复的也快;注意集中的快,转移的也快。因此,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注重了活动多变化和动静活动多交替的原则,以确保幼儿在一个时间片段中能够有较丰富的学习收获。比如:让幼儿集体跳舞到单独个别创编表演,表演后老师小结评价、提问,让幼儿有适当休息等。

  3.这虽然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但是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老师以歌曲为载体,将节奏、速度、强弱等音乐元素整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幼儿的综合音乐素质在唱唱、演演、玩玩中非常自然地得到了锻炼,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幼儿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使活动更加地扎实有效。老师还比较好地关注到了艺术活动的审美价值点,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把动作做得更美、更有节奏感,实现了艺术活动的价值。孩子们在音乐声中玩的不亦乐乎。

  不足之处:

  比如在欣赏音乐时给予幼儿的时间还不够,在欣赏音乐时教师要根据不同的音乐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及动作,这样孩子们才会更好地投入进去。

36、大班音乐优秀教案《熊跳舞》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跳双圈集体舞,能初步跟着音乐合拍地动作。

  2、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等简单动作。

  3、体验交换舞伴及与舞伴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熊跳舞的录音带、有跳圆圈舞的经验、红、黄腕花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T: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一起来听一听。(1遍)

  提问:听了这段音乐,你有什么感受?

  你觉得这段音乐表现的是哪个动物?

  2、师讲述故事

  二、探索动作,完整练习

  1、探索熊走路、熊跳舞的动作

  T:谁会学小熊胆走路的样子?(个别—集体)

  T:两只小熊高兴地跳起了舞,谁来学学看,这个动作最好是两个人合作完成的?(个别—集体)

  2、听口令练习动作

  T:小熊小熊走走走,小熊小熊面对面------

  3、听钢琴伴奏表演(A+B)

  师带幼儿跳一遍,提问:什么时候要面对面? 再次表演一遍。

  三、学跳双圈舞

  1、站圆,听钢琴音乐跳两遍 请带红花的小朋友到中间面向圆心,向后转。

  请带黄花的小朋友找一个离你最近的红花朋友面对面站好。

  请红花、黄花面向圆站好。

  提问:两个朋友一起走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交换舞伴

  伸出带腕花的手指现在的朋友,顺着腕花的方向指下一个朋友。

  里圈的朋友不动,外圈的朋友小跑步找到下一个朋友。

  听钢琴音乐练习两遍。

  3、集体舞的发展

  听录音机里的音乐表演两遍。

  交换里外圈,表演两遍。

  四、结束:

  T:今天我们学会了跳双圈舞,你和舞伴跳舞时开心吗?如是跳舞时眼睛你看着好朋友,你会感到更高兴。;本文.来源:屈,老,师.教案网;下次我们再来跳更多的集体舞蹈。

  活动反思:

  通过引导幼儿参与多形式活动,帮助幼儿熟悉歌曲旋律,激发学唱歌曲的兴趣和积性;能跟着音乐有表情的进行律动,感受乐曲欢快、愉悦的情绪;引导幼儿能够用欢快、愉悦的情绪歌唱;初步训练幼儿歌词创作的能力,发挥学生的想像、创造能力。

37、大班科学优秀教案《会跳舞的小熊》含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深入探究和了解光和影的关系。

  2.乐意参加制作和操作活动,感受成功的快乐。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1.手电筒每人一只。

  2.白纸每人一张,四肢伸开的小熊图案,剪刀,胶水。

  活动过程:

  (一)通过回忆观看皮影戏的过程,激发幼儿动手制作的兴趣。

  1.我们上次看了皮影戏,你觉得有趣吗?哪里有趣?

  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看法。

  2.老师今天又带来了一只会跳舞的小熊,你们看看它是怎样跳舞的?

  教师向幼儿展示“会跳舞的小熊”。快思教案网将小熊图案粘贴在一张白纸上,把四肢向上折起。用手电筒从白纸的另一面照过去,可以看到小熊四肢的影子随着光线的移动而摇摆,好象跳舞一样。

  (二)引导幼儿讨论“会跳舞的小熊”是怎样制作的。

  1.怎样才能让你的小熊跳起舞呢?请小朋友自己动手试一试。

  2.幼儿进行操作。

  (三)幼儿制作,教师巡回观察。

  1.教师:你是怎样制作的?你是怎样让小熊跳起舞的?

  2.教师注意观察,引导有困难的幼儿向同伴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鼓励制作成功的幼儿向全体幼儿展示,并引导幼儿观察其他幼儿是如何让小熊跳起舞的。

  3.活动小结。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里可发挥幼儿的想象力,让其画出他们喜欢的动物,然后剪下来。关键是要让幼儿认识到,动物需要活动的身体部分不能粘贴在纸上。

  活动反思: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38、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会跳舞的叶子》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欣赏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感受秋天落叶的美景。

  2、大胆地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现。

  3、愿意分角色表演简单的故事情节。

  4、参与阅读与讨论,体验故事的奇特与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一步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歌曲《会跳舞的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冬季)

  师:对了,现在是冬天,我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前几天还下了一场大雪,那有没有哪个小朋友知道,一年中除了冬季,还有哪几个季节啊?(春,夏,秋)

  师:对了,小朋友们都很聪明,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那老师想问一下小朋友,你们最喜欢哪个季节啊?为什么呢?

  师:你们知道老师最喜欢哪个季节吗?老师最喜欢秋天,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蔬菜、水果等都成熟了,秋天,小朋友们走在路上的时候,小朋友有没有发现什么不同啊?幼:……

  师:秋天,有些树叶枯萎变黄,有些树叶变红了,风儿一吹,它们就从树上飘落下来,就像跳舞一样,你们看(放课件)

  师:你们刚才看了落叶飘下来的图片,小朋友们觉得落叶宝宝飘下来的样子像什么呀?有哪位小朋友可以模仿一下落叶飘落下来的样子呀?

  二、欣赏诗歌《会跳舞的小树叶》。

  师:小朋友们都很棒,树叶飘落下来的样子可真美啊,好像在跳舞,今天啊,我们就要学一首好听的诗歌,名字就叫《会跳舞的小树叶》小朋友们先听老师念一遍。

  师:小朋友在这首诗歌听到了什么呀?小朋友听了这首儿歌有什么样的感觉呀?……(师幼一起朗读一遍)

  三、快乐舞动,自主表现。

  师:小朋友念得真好,你们想不想像小树叶一样,在美丽的秋天里跳舞啊?那现在,(快思 www.banzhuren.cn)小朋友就把自己想象成树叶宝宝,跟着音乐,一起跳舞吧!

  附《会跳舞的小树叶》

  小小的落叶,轻又轻,

  风一吹呀,摇摆不停,

  像飞舞的小蜻蜓,

  像漂亮的小花伞,

  飘在美丽的秋天里。

  活动反思:

  活动中通过游戏化的情境,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动脑、动手。同时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动性,通过教师和幼儿互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孩子一同发现观察、经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9、幼儿园艺术活动《会跳舞的叶子》大班音乐优质教案反思

  【教材分析】

  秋天来了,树叶飘飘,孩子们看见飞舞的树叶,时而扭动腰肢,时而摆臂飞舞,像小鸟、像蜻蜓,像蝴蝶。孩子们快乐的和小树叶做着朋友,感受秋天落叶的美好。因此,活动中通过“情境创设”、“动作创编”、“合作表演”等,激发幼儿探究树叶的兴趣,感受与树叶翩翩起舞的快乐情感。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旋律,理解小树叶飘落时的有趣情节。

  2.能用动作、表情、神态表现小树叶快乐的飞舞,唱出三拍子的节奏特点。

  3.萌发用动作表现树叶飘飘的兴趣。

  4.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

  2.带幼儿到附近参观树叶的变化,体验和感受落叶的情境,幼儿了解有关树叶的知识。

  【活动过程】

  1.随音乐进入活动室,环境激发,引入主题。

  2.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倾听歌曲的节奏,感受优美的旋律,一起随音乐打节拍。

  (1)引导幼儿完整的欣赏歌曲,初步熟悉歌曲旋律。

  提问:听了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

  (2)引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打出节拍,感乐曲三拍子的节奏特点。提问:你能用动作打出歌曲中的节拍吗?

  3.教师和幼儿讨论谈话,幼儿学唱歌曲,熟悉歌词。

  提问:小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你能用动作表现出来吗?

  引导幼儿讨论:“小树叶会飘向哪?小树叶表现怎样?是怎样的表情?”对比两段不同表情。

  3.幼儿尝试完整演唱歌曲。

  (1)集体演唱歌曲,并自由表现。

  (2)游戏:会跳舞的小树叶。集体演唱歌曲,一人在中间表演。

  4.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1)教师先做大树,幼儿为小树叶,然后互换角色表演。

  (2)幼儿手拿树叶分组表演.。

  【活动延伸】

  还有什么植物也发生了变化?幼儿和教师到大自然寻找更多的变化,随音乐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这个活动对幼儿来说,蕴含着树木自然生长等的秘密。是幼儿乐于亲近、探究、思索、尝试的一个活动。

  《会跳舞的叶子》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不仅旋律优美,节奏起伏,而且歌词也很生动,适合幼儿演唱。

  音乐是一门“听”的艺术,要让孩子们多听,多感受,这样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才会增强。在我们的一日活动的多个环节,都可以用不同的音乐作背景,既可以营造气氛,又可以提高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何乐而不为呢?

  通过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很多树叶,可以认识他们的外形及颜色,丰富了幼儿对树叶的认识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