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随笔:不一般的四十分钟

教师课堂随笔:不一般的四十分钟

教师课堂随笔:不一般的四十分钟

因为要举行市里的优质课评选,我精心挑选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文章——《永生的眼睛》——当作参赛篇目。当时,一是考虑到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内可能不会淋漓尽致地发挥到极致;二是考虑到这是一次优质课评选,自己心里还是很郑重其事的。所以,我费尽心思地前瞻后顾,总怕万一有什么闪失影响了这次评选。另外,讲课的地点不在本乡镇,讲课前一天下午我曾跑到这个学校与四年级学生打过一次浅浅的交道,感觉那里的学生还是可以助我一臂之力的。于是乎,我激情万分地等待着自己课堂上的游刃有余。

《永生的眼睛》主要讲述了“我”的母亲、父亲在死后捐献了自己的器官──角膜的故事,作者通过“我”对母亲捐献角膜不理解,爸爸对“我”进行教育;爸爸的言行感动了“我”, “我”给女儿讲“我”爸爸的故事并感动了女儿的故事,展示了“我”的父辈为了他人能够更好地生活,尽自己最大所能来帮助别人延续生命的美好品德。

在学生们了解了文中的人物及其事情后,我让他们讲讲自己喜欢哪一个人物,然后把自己喜欢的这个人物名字写到黑板上来,并且还要在讲台前说明喜欢这个人物的原因。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了起来,纷纷跑到黑板前一试牛刀。同学们的表现很是热火朝天,台上的同学伶牙俐齿,台下的同学掌声如潮。我感觉这堂课我已成功在握。谢谢学生,谢谢这群对于我来说还有些陌生的孩子们的热情投入。我明白,一个敢于表现自己的人才是一个能在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的人,而既能表现自己又能欣赏别人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完美意义上的人。

这个时候,如果按部就班地进行下一个环节,我想事情的发展就不会这般的不同寻常了。如果不是因为自己目光的旁逸斜出,我将不会发现一个学生在这节课上的格格不入。他只是目光游离地思自己所思,想自己所想,别人的神采飞扬与已无关——他把自己遗忘了。因为别人的出众,更显出了他的落寞。衬托的作用有时就是衬托。一个都不能少,这是我的原则,虽然我知道这个原则多少会让我吃点苦头。我选择了和蔼:“老师发现咱们班有一个同学最会倾听了。但是呢,咱们的语文课既要带着耳朵来,还要带着嘴来。现在,老师请这个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好不好?”我把目光投向了他。同学们的目光跟随着我也一块儿聚焦到他身上,很多同学的脸上带上了笑。

他支支吾吾地站了起来,我听不清楚他说的话。这时,笑声不可抑制地飞出了教室。他更窘迫了。

“你看,琳达有勇气接受了母亲捐赠眼角膜的现实,老师相信你也一定有勇气把内心的想法说出来。”我给他打气,他的头低得更低了,试图要把自己变成一枚钉子深深地钻进桌子里面去。

我走到他面前,拍拍他的后背。“我——我——我——”我明白了,他在我的课堂上紧张得失语了,甚至忘了最起码的礼貌:起立。

此时,同学们仿佛在幸灾乐祸地静观事态的发展。我晓得这一刻我已经四面楚歌了。“要不,把你喜欢的这个人名写到黑板上?”我急中生智地给自己一个台阶下。这个要求,对于一个有正常思维能力的人来说,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可他就是不买我的账,依旧用沉默来对抗我的耐心。怎么办?让他坐下?不行,坐下后,他就永远没有再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勇气了。站着?干熬?别忘了,这是一节什么课!要不,冷处理——暂且不管他,让他自己清醒清醒?算啦吧,这个方法自己都觉得不齿。

教室里倒是静悄悄了。

我凝视着他。

他右手食指划拉着桌子,左手五指并拢地紧紧压在桌面上。他的持久战算是拉开了序幕。

我说:“老师给你们讲个故事,怎么样?一天,如来佛祖去观音菩萨家玩——嗳,你们知道如来佛祖和观音菩萨在哪部电视剧里出现过吗?”

便有学生附和说《西游记》。

“《西游记》里有个大英雄叫什么来?”

“孙悟空!”异口同声。

我注意到他正抬着头听我讲。我给了他一个微笑。

“如来佛祖呢看到观音菩萨在自己家里还供了一尊观音像,他就不明白了,他问观音菩萨,你干吗自己在家里供自己呀?观音菩萨说,求人不如求已。同学们,你们看,吃自己的饭,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上,都不是好汉。对不对呢?”我再次将目光转向了他。

他也投桃报李地把目光锁向我:“老师,有些事情是身不由己的。”一瞬间,我诧异这句话出自这个目光有些呆滞、举止有些拘囿的学生之口,老练的他仿佛像所罗门尘封了的那只魔鬼,而我就是那个倒霉的渔夫;一切,在我的未预料中发生了。这节优质课的评选,可能因此会戴上咒语,万劫不复,而我,只是想拯救一个灵魂,却不知,自己跳进了他布下的陷阱。教室里,那群学生又教会了我何为正襟危坐——他们,也许正在等待着另一个故事,他们,也许很想洗耳恭听。

“老师,我知道这节课上你不会批评我。可我并不因此感激你,因为你并不了解一个特殊人的心。但我还要谢谢你,你的微笑让我心里暖和,你的故事也让我感动。”他站了起来,有些艰难,然后,弯腰把凳子向后拖了拖,走了出来,我看到了他的一颠一摆。我的嘴巴成了“O”形。

他左手扶着黑板,紧紧地扶着;右手拿着一根红色的粉笔,重重地在这一家三口人的外边——左右开弓——画了两条美丽的曲线,那是一个严丝无缝的心的形状。心,把这一家有爱心的人紧紧地包裹了起来。他说:“我喜欢这一家人,离开任何一个,这个家都是不完整的。所以,我喜欢的是一家,而不是一个。”他又一瘸一拐地走了下来,很壮美的一个姿势永远铭刻在了那四十分钟里。

现在,我仍然想着这个学生。是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教给了我什么叫做完整。而我又总在想,每次为了一节公开课的顺利开展,我们总是冥思苦想,其实,我们又能教给学生多少做人的道理呢?我们总是觉得自己已经够设身处地的了,总是相信自己的眼睛,可是,如果我们多看一眼,也许一切又都变了样。但是,我们总要知道,一颗在困难中的心灵本已脆弱,这时,善良就是一双温暖的大手,而宽容和肯定就是天底下最慈祥最和蔼的姿势,很容易把即将跌倒的生命拉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也没有一个生命自甘堕落。

如果还要说什么,就谢谢这堂优质课,谢谢这个学生,谢谢这不一般的四十分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