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育反思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什么

思想品德教育反思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什么

 思想品德教育反思  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缺什么

镜头一:我校某班学生黄某成绩优异,数学成绩在全班名列前茅。数学老师在帮扶后进生的过程中倡导优生帮助后进生,并采取“一帮一”(一名优生辅导一名后进生)的措施,一段时间后,由黄某辅导的那名学生向数学老师反映,他不会做的题目请教黄某,黄某不仅不教他,还说:“现在竞争这么强烈,我教了你,你就成了我的对手,就等于在害自己……”

镜头二:二年级的一名男生喜欢打架,尤其喜欢欺负小同学。班主任将他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要打架,他说:“我爸爸说了,叫我在学校里面火色(方言,凶的意思)点,免得别人欺负。他还说,如果别人打我,别怕,只管还手,有他帮我……”

镜头三:为了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六年级准备了一个舞蹈。班主任在选拔学生跳舞时,一名学生对老师说,她不参加,老师问原因,她说,家里说了,不让参加,妈妈说那样会浪费时间,影响她考重点中学。

从目前实际看,学校进入了独生子女教育阶段。学校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然而,部分年青父母在子女的教育中,不遗余力地为孩子智力投资,且期盼、渴望“子成龙”、“女成凤”。可在渴望和期盼之中,淡化了家庭德育教育,忽视了子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尤其在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冲击下,读书无用与一味以分数高低权衡孩子的优劣占据着一些家长的观点,一定程度上冲淡了学校德育常规教育,阻碍了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偏差,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上的例子表明,家庭德育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具有重要作用,家长的不良思想和恶劣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对于这种现象,学校往往忽略了对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成了我们思想品德教育的盲区,为了纠偏补失,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          提高家长对家庭德育教育的认识

家庭德育是指通过父母对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必要补充,对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儿童人生旅途中的第一站,儿童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与社会发生联系首先是从家庭这个渠道而获得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孩子从降生到完全独立进入社会,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家庭德育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基础方面,特别是在早期教育中起着学校和社会教育难以起到的作用。这个时期基础打不好,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决定其孩子未来的发展。列宁夫人克鲁斯卡娅曾说过幼年打下的烙印,如同青石上刻的花纹,很难磨灭。为此,家长们一定要克服“树长自直”和“顺其自然”的说法,切记“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古训,因为人是有意识的。

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的必要补充和助手。学校德育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在培养人才方面起主导作用。但是,孩子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在家中度过,与家庭成员的接触交往更多、更亲密,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女,“知子莫如父”“知女莫如母”。如果学校教育得不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就如前面的例子,即使学校再努力,也是难以起到有效作用的。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实例让人深思,有才无德的下场是可悲的,其行为危害家庭和社会,父母十几年的心血付之东流。我们应从反面的事例中汲取教训,加强家庭德育教育,以弥补我们德育教育的漏洞。如果整个社会的家庭都能自觉承担着下一代共产主义品德教育,都积极培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少年儿童,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越办越好,人民的素质也会不断提高,社会的精神面貌必然发生巨大变化。为此,让我们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为培育跨世纪德才兼备的人才共同努力。

二、家庭德育的内容

家庭德育的内容与学校德育的内容是一致的,但是从家庭的特点及目前家庭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来看,应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五爱”教育。

“五爱”教育是家庭德育的基本内容,做一条红线贯穿于思想品德教育始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孩子的社会主义觉悟,培养共产主义品德,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起着重大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同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增多,青少年儿童好奇心强,又缺乏辨识能力,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甚至怀疑社会主义制度和党的领导,比如例子一,那名同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就由于对社会的竞争认识模糊,导致心胸狭隘,还振振有辞,这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应该通过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其次,家长要经常主要利用和创造有利于教育孩子的客观条件,如读书,收听收看广播、电视,了解祖国在前进,“小康社会”正在逐步实现,使他们从小就与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事业息息相通,逐步懂得党是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同时,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关心别人,进而关心和热爱学校、家乡、祖国和人民的崇高感情。

2.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家庭德育的重点,也是我国家庭德育的优良传统。孔子很早就提出:“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因为人的道德意识的形成在客观上存在一个“先入为主”的规律,在孩子思想尚属单纯之际,给予正确的教育,这种教育,儿童易于接受,易于形成习惯,易于稳定巩固。可以为他们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打好基础,要注意培养他们尊敬师长,礼貌待人,诚实正直,谦虚谨慎,活泼乐观,坦率开朗,勇敢坚强,遵纪守法,言行一致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3.家务劳动教育。

家务劳动教育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内容和手段。青少年从幼年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对逐步培养孩子地劳动价值、劳动创造世界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无产阶级世界观都有着深远的影响。马克思说:“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因此,必要的家务劳动不但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艰苦朴素的作风,强健体魄,还可以增强抵御轻视劳动以至厌恶劳动,怕脏、怕累、贪图享受的资产阶级腐朽生活作风。

适当的家务劳动对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好处,可以使孩子心灵手巧。对长时间学习的孩子来说,能起到调节大脑功能的作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此外,家务劳动也是孩子锻炼身体的一种好形式,健康的体魄与适当的体力劳动是分不开的。朱德同志在《回忆我的母亲》一文中曾深情地写道:“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又给我强健的身体,一种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劳累。”这种体验是何等的深刻。

三、家庭德育的方法

1. 统一要求。

家庭德育必须与学校德育紧密配合,统一要求。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孩子进行系统化的品德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主导作用,因此家长必须积极主动地与学校配合,特别是与班主任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孩子的表现,克服只谈智、不谈德的错误做法。及时了解并支持学校教育的要求,掌握学校德育教育的内容。另一方面,如果孩子做错了事,父亲批评,母亲护短;妈妈责备,奶奶撑腰,必然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是非不分,是做父母的切忌。

2. 家长以身作则,榜样示范。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家长的言传身教十分重要,好的榜样和正确的行为示范可以使孩子有形可循,有样可学。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家庭风气的感染和熏陶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无数事实证明,具有良好风气的家庭里,孩子能逐步养成高尚的品德,易于识别和抵制住社会上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在一个自私自利、腐败堕落的家庭里,子女往往染上不良习气。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育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家的时候也在教育着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议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怒,怎样对待敌人和朋友,怎样笑,怎样谈话——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要求父母在政治品质、道德修养、工作学习、生活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告别不良行为,如赌博,打麻将,酗酒,玩扑克牌,说脏话等等。同时,要以诚待人,遵守社会公德,夫妻和睦,努力营造温馨的家庭气氛。

3. 爱与严相结合,奖励与惩罚并用。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问题是怎样去爱。爱孩子总是希望对他有益,使他幸福愉快。日常生活中孩子凡是提出合理要求,都要尽力满足,凡是不合理要求,要讲道理决不迁就。切忌像例子二那样教育孩子,既害了自己的孩子,也害了别人的孩子。如果父母只在生活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忽视子女思想成长,发现错误与缺点也舍不得管教,不该做的事情也容忍他为所欲为,这样的“爱”是溺爱,只能宠坏孩子,使其不明是非,放任自私,惟我独尊,盛气凌人,到头来事与愿违反而害了孩子。正确的爱应该是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就像园丁培育花草,既要精心护养,也要剪枝防害,不能只顾眼前,要考虑孩子的将来。同时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手段,帮助学生分清是非,改正错误,克服缺点,发扬自己的长处和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