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渔杀家》选场《打渔杀家》选场 【经典案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深化已经学过的戏剧知识。 2.初步理解京剧。 [难点、重点分析] 1.为什么萧恩对丁郎的态度与李俊、倪荣对丁郎的态度不一样! 分析:萧恩经历过大半生的坎坷,他反抗、斗争,终至失败,所以被磨去了“棱角”,变得深沉;即
邶风静女 秦风无衣教案 课文:《邶风?静女》、《秦风?无衣》一、 复习:《诗经》有关内容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不是歌总集,回忆《诗经》有关的内容?答案:略。2、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的源头。3、上一节课,我们学过《氓》,我们一起背诵1、2节,要求背诵。1)、七倍。2)、每位派代表背。4、通过学
《病梅馆记》教案A(教师中心稿)

重点:
1、 了解作者的寓意
2、 托物言志手法的使用
3、 体会作者的情感
课时: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古代咏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回忆一下
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中,通过莲表达自己不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这种写法称之为“托物言志”,今天要学习的《
《阿Q正传》教学设计4 [创新设计]  一、教学内容  认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认识阿Q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典型。理解和鉴赏社会环境的描写在表现作品主题和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课时  2.课型:探究研讨型  三、预习要求  了解《阿Q正传
《阿Q正传》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透过艺术形象领会思想内容,学习鲁迅清醒的识别能力和热切的爱国情怀。 (二)分析阿Q人物形象,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1.通过心理描写展示人物性格; 2.通过对比刻画人物性格; 3.让人物用自己的言行、神态显示性格。 (三)理解本文讽刺手法的运用。 (四)学习本文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3 一、课文悟读 一代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以说,想像是人类最杰出的本领。有了想像,人类的祖先结束了穴居的生活;有了想像,人类变成了“顺风耳”“千里眼”;有了想象,人
《重新创造的艺术天地》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理解“诗歌欣赏活动是一种再创造”的理论意义和作者所阐发的诗歌欣赏的方法; 2、学习作者以“诗歌特点”“欣赏诀窍”为两个相关系统,研究、阐释诗歌欣赏问题的方法。 重点难点: 目的之2 教学
《我愿意是急流》教学设计 四川省石棉县石棉中学——曾志辉 注:一、这节课用知识竞赛的方式来上。 二、选一个普通话标准的学生做主持人。 三、授课教师担任评委并操作电脑。 主持人(以下简称“主”):我很荣幸能够主持这堂别开生面的语文课。此前老师布置过预习,说到裴多非的《我愿意是急流》要用知识竞赛的方式
《篱笆那边》教学设计1 狄金森 [自读导言] 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含的深刻寓意。 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含的深刻寓意。 [解说] 这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寓意的哲理诗,理解诗歌的寓意是学习本诗的重点,也是难点。. [自读程序] 总体把握,理清思路 讨论: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 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遍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那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3 自读导言   语言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术大师。它形成不同的组合,就能传达出不同的信息,形成不同的氛围,营设不同的环境。《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把我们带入深沉回忆、挚诚热爱的氛围中,调子是深沉厚重的;《我热爱秋天的风光》让人感觉的是激情讴歌,满怀喜悦,调子是抒情流畅的;《山民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教学设计1 曾维芬 时间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体验美好诗情,理解诗人生命中的两难心境。前者为重点,后者为难点。 【相关思考】 这首诗的特点是语言清新明朗,意象单纯明净,诗情温暖美好,是诗人真诚良知的体现,诗的背后却藏着一颗高贵痛苦的心。因此不必要事先介绍作者,只需引导学生细细体
《致橡树》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现代诗歌的一般特点,提高阅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新诗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3、了解诗歌的象征手法,评判诗中表白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 1、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加强直观效果,营造诗画合一的氛围和意境。 2、 指导学生朗读,追求声情并茂。 3、 指导学生把
《致橡树》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 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 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
《错误》教学设计1 汕头市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一、导入: 李清照在它的词作《一剪梅》中说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可眉头,却上心头”,写出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使人领略到她的万千愁情,给予人们无止境的遐想。蒋维翰在《春女怨》一诗中写道:“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如何进得来
《赞美》教学设计1 教案设计说明:这首诗较为抽象,学生阅读起来比较困难,所以,要求教师作较为认真的指导。而一般的参考书上对此诗又没有较为详尽的分析。在多次的阅读中,对这首诗作了一点比较幼稚的解释,在这里呈现给大家。 教学目的: 一、 使学生理解该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痛苦和希望交织的感情。 二、 了解该诗中
《死水》教学设计1 教学重点:1、通过诵读来感知《死水》的“三美”; 2、揣摩诗中的爱国之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再别康桥》是那么空灵,给我们描绘了一条有着彩虹般的梦境的康河,而闻一多的《死水》则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 二、 结合背景资料指导学生吟诵《死水》 1、 诵读提示:《死水》是新格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诗人用评议的彩笔向读者展现了康桥秀丽的风光,创造空灵、飘逸意境的写法; (二)体会这首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怎样理解这首诗别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构思? 分析:首先,诗人避开了一般别离诗的告别对象。一般别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6 教学目的 1.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学会新诗的鉴赏方法。 A. 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B.通过教师的分析赏析,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教学重点 1.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 2.《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感知《再别康桥》的诗意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体会本诗章法整齐、韵律优美的艺术特点并学习这种写法。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3.能力培养目标:学会新诗的欣赏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朗读学会欣赏诗歌的音乐美。
《再别康桥》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鉴赏“新月派”诗歌的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 2.能了解徐志摩的生平简介,整体把握其诗歌特点。 教学设计: 1.学情:现代诗歌较之于当代诗歌,思想内容比较容易把握。因为《再别康桥》是新诗中的名作,特别适宜朗诵,所以课堂上应少作分析,多多朗诵,进而把握诗歌的感情变化流程
天上的街市目的要求 一、体会这首诗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二、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三、学习朗读,培养诗歌爱好。 要点难点 一、联想和想象的作用。 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 三、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
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借尾巴 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和用生字组成的新词,会用部分生字口头组词,扩大词汇量。2、培养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看图说话的能力。3、理解课文的意思。了解壁虎、小鱼、黄牛、燕子尾巴的功能及壁虎尾巴可以再生的特点。4、向学生进行礼貌教育。教学重点、难点:了解小鱼、黄牛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教学设计2 课型 课内讲读课 教学方法 中间突破法 一.导入新课 一百多年前,马克思的女儿与马克思之间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您喜爱的座右铭是什么”“思考一切”。这是马克思留给我们后人的一个经典的回答,一笔巨大的财富,这是一种独立思考的思维品质!作为思想家、科学家与革
《花未眠》教学设计4 施永忠 教学目标: 一、 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二、 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三、 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一、 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二、 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页次:32/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