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阅读上面这首诗。诗中描绘了几幅画面?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
A、这首诗描写了六幅秋山晚景图。
B、这首诗描写了五幅秋山晚景图。
C、这首诗描写了四幅秋山晚景
六国论
(广东省珠海市第六中学语文科组招明乐 E-mail:Z@zhao.com.cn)





目的要求




一.体会苏洵明达而深湛的政治见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学习作者始终围绕中心论点不蔓不枝地展开论述的方法。

三.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及特殊语法现象,正确译文
六国论
作者:likegang  
教案示例之五

六国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用意,领会作者关心国家命运,反对屈辱求和、主张抗击强暴的思想。
2.结合单元知识短文,学习有关文言文中特殊句式的翻译知识。
3.了解课文中部分文言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的区别。
4.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用对比方法逐层论
六国论


作者:likegang  

教案示例之四

六国论

教学目的
1.了解史论中借古讽今的写法。
2.学习本文论证严密的特点。
3.认识苏洵关于六国灭亡的观点:“弊在赂秦”。
教学设想
1.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文是一篇史论,但它的针对性很强,带有明显的政论色彩,不同于纯粹论史的文章如卢照邻的《三国论》、苏
《六国论》教学后记


作者:likegang  

教案示例之三

《六国论》教学后记

沈蘅仲

苏洵的《六国论》为传统名篇,历来选作教材。这次教学《六国论》拟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这个角度,作些试验。在方法上,主要是引导学生自学。
教学设计:
学习《六国论》,涉及一些历史知识,因此要提供一些历史材料,为学
六国论


作者:likegang  

教案示例之二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解题,简介作者,通读课文,疏通文字。
教学步骤
1.解题:“六国论”是一个省略式短语,实际上应是“六国破灭之论”,文章旨在分析六国失败的原因,借古讽今。
2.简介作者:苏洵,宋朝眉山人,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同为“唐宋
《六国论》精讲导读


作者:likegang  

教案示例之一

《六国论》精讲导读

一、导读目的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逻辑思维知识,形成了一定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论辩说理的语感能力。但是,他们的论辩说理往往缺乏完整性和准确性,因而失之于片面性和简单化,同时,语言上又常常不
故都的秋
十九 故 都 的 秋
郁达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构思上的奇特之处: 将自然界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崐 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的心情融为一体。
2.抓住景物的特征“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   [教学目的]  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4.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体会“话剧是说的艺术”。
应用文写作知识应用文写作知识 一、教学目标1.弓l导学生理解什么是应用文,以及应用文有什么特点。2.注意使用语言是为什么目的,适应什么对象,也就是使用语言要看清对象才能做到预先的效果。二、难点、重点分析1.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分析:本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点题,说明介绍的书目是什
泰坦尼克号泰坦尼克号(节选)[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1.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 2.把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注意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描绘人物性格的。 3.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侧重点1.体会
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 教学目的:1.初步掌握改写的要求。2.了解改写的方法。一、改写是对所改文章或诗歌的再创造,但对原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改变,对原作的材料务必要用到叙事散文中,原文的主要人物不能改动。二、改写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改人称;改情节结构(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
《还乡梦》自序《还乡梦》自序 【经典课例】 [教学目标] 1.了解序言的文体特点。 2.掌握重要的字词。 3.领会作者在文中抒发的真挚强烈的爱国情感,激发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愫。 4.欣赏和学习本文精确含蓄的语言,同时领会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体会本文的散文特色。 5.训练学生表情朗读、
《孟子》二章《孟子》二章 【经典案例】 [教学目标] 1.学习两篇短论结构严谨、层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及条分缕析、环环相扣的论说语言特色。 2.了解并掌握课文中一些古今异义词,学习课文中的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3.正确理解并认识“天时、地利、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及“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
《白毛女》选场《白毛女》选场 【经典案例】 [教学目标] 1.认识、理解一般戏剧和歌剧的特点。 2.认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残酷压迫与剥削。 3.了解、学习《白毛女》浓郁的民族色彩、强烈的戏剧冲突、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及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特点。 [难点、重点分析] 1.《白毛女)歌剧有什么特点? 分
《陈毅市长》选场《陈毅市长》选场 【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一、基础知识: 1.读准字音,了解字义:斋、羹、偌、撷、驽、踢。 2.理解词语:深居简出、恕不接待、闭门羹、才疏学浅、自误、痛心疾首、伊始、礼贤下士、秉烛夜谈。 3.了解文中表示第一人称“我”的词:鄙人、在下、吾、本市长、不才、老朽
从故事中引出论点从故事中引出论点[教学方案]一、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注人生。2、学习从一个故事某种现象、某种事列引出论点的写法。3、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说、写为重点。二、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连堂)。2、采用“信息发布会”的形式,由教师和学生代表主持。3、采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辅助
口语训练·演讲要“以情动人”口语训练·演讲要“以情动人”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以情动人”是一篇成功的演讲的重要条件之一,培养欣赏演讲和演讲稿的能力;2、练习在网络中查找、筛选资料。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听演讲、读演讲稿体验演讲和演讲稿中感情,能作出自己的评价。 难点:根据教学要求发表
《诗经》三首《诗经》三首 [教学目的]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诗经》的表现手法。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雎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教学重难点]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握诵读·勺技巧。2《诗经》的内容理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鉴赏、
出师表出师表 [教学目的] 1.背诵全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2.领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和他作为政治家在治国方面的方针以及作为长辈对下一代的期望与教育的拳拳之心。 3.学习本文融议论、叙述、抒情于一体的写作方法。 4.了解“表”的一般知识以及“以”的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诸葛亮出
范进中举范进中举 [教学目标] 1.学习鲜明的对比手法和高度的讽刺艺术。 2.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与今天口语的差异。 3.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 [难点、重点分析] 1.本文如何运用细节描写,逼真形象地体现了人物的性格特色? 分析: 胡屠户“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横披了
黄生借书黄生借书 【教学目标】 1.领会本文阐述的“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认识克服困难、勤奋学习的重要。 2.学习本文运用对比方法阐明道理的写法。 3.了解“然”和“然则”的不同用法。 [难点、重点分析] 1.“说”这种文体有什么特点? 分析:“说”这种文体类似于随笔、杂文之类。这种文体可以在记
捕蛇者说捕蛇者说 【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说”的特点; 2.理解本文衬托、对比写法; 3.掌握本文的词语; 4.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 [难点、重点分析] 1.这篇课文可分几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分析:这篇课文可分三部分。第1段为第1部分,交代捕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1.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
曹刿论战曹刿论战 【名师名案】 [教学目标] 1.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此文内容的论述为指导,深入钻研课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以及鲁军以弱胜强的原因。 2.学习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和选择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3.了解判断句、倒装句和省略句的用法;解释“牺牲
页次:31/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