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

A.课时安排:三教时。 2001年3月7~8日 No.19 & 20 & 21
B.教学目的:
1.思想教育目标:认识作者“尽吾志”的思想。
2.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借游记抒发议论的写法。
3.能力培养目标:古文的字词句篇。
C.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背诵全文;
2. 从游山这样的
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教学设计-------版权属于原来所有作者

教学目标
(一)认识作者反对臆断、重视考察的观点。
(二)了解记叙、说明、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重点
实词析疑:
鼓:①乐器。例。噌吰如钟鼓绝。②击鼓;例:一鼓作气。③弹秦。例:令赵王鼓瑟。④鼓动、掀动。例:微风鼓浪。
是:①是。例:
五人墓碑记
2—22《五人墓碑记》教学设计-------版权属于原来所有作者

教学目标
(一)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通过评点了解本文跌宕生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难点、重点分析
(一)作
病梅馆记
《病梅馆记》教学设计-------版权属于原来所有作者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
《高二新教材——外国诗四首》——《致大海》《篱笆那边》《我愿意是急流》(网友来稿)
西子湖畔

转引自三水中文优秀教案



孤独的收割人



华兹华斯

教学目的:



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遍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
高二新教材《再别康桥》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广西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杨进红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了解新文人诗内涵。

2.思想教育目标: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的体验。

3.能力培养目标:新诗的欣赏方法。

教学重点:新诗的鉴赏。

教学难点:诗的欣赏方法
故都的秋

一、关于作者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曾参与组织“创造社”。主要作品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
宋词两首——《雨霖铃》《扬州慢》
十二. 宋 词 两 首 《雨霖铃》《扬州慢》
导标显示屏幕
1. 学习理解宋词婉约派的风格特点:情景交融低沉伤感,讲究格律音调和谐;
2. 重点领会两词情景交融的写法和所表现出来的意境美;
3. 注意两词所表达的情感和前课苏辛词在抒情内容和方式上的区别;
4.
《诗经》三首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和其现实主义的风格;
2. 学习掌握《诗经》四言诗的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3.理解三首诗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叙述的手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
孔雀东南飞(并序)

导标显示屏幕
1. 充分理解诗中主要人物刘兰芝和焦仲卿两大艺术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2. 注意把握本诗以人物语言个性化这一突出的艺术成就;
3. 学习体会本诗的民歌气息和抒情意味;
4. 背诵重点段落。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乐府诗:中国古代乐府官署(汉武帝首设)中配乐演唱的诗歌 。包括民歌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体会汉魏晋时期五言诗体裁式样更新、题材内容广泛、表现技巧丰
富的特点及与《诗经》四言诗和《楚辞》骚体诗的区别;
2.分析理解三首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及其表现的手法和技巧,并注
意品味其艺术效果;
3.背诵《白
离骚(节选)

导标显示屏幕
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
4.背诵全诗。
导学点拨窗口
【作家作品】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
孔雀东南飞(并序)


教学目的
一、学习叙事诗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思想。
二、了解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摧残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
三、了解偏义复词、古今字的特点,掌握“相”、“迎”在不同语境里的用法。
教学设想
一、本文语言接近口语,而且注释较详,学生易读懂词句。同时全诗篇幅较长,不宜在
《游褒禅山记》教案(教师中心稿)
课文说明]

好文章,特别是古文,如牛肉干,越嚼越有味,越嚼越能感受它的精思细理,这篇课文就是如此。
我初次阅读并未感觉有什么特别之处,无非讲了“志”“力”“物”的辨证关系——这个学生一读就能理解。可在我看了有关评论之后又读,发现好文章就是好文章,他之所以
邶风·静女第二课时 一、 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已经觉
《项脊轩志》(教师中心稿)
《项脊轩志》
教学目的:
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
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石钟山记》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原阳一中
学习目标:
一、 学习作者有疑必察、反对臆断、重视实地考察的精神。
二、 自主地在全文找出所需要掌握的重点。
三、 理清文章思路,熟悉课文,为背诵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思考、理解“二疑”、“三笑”“一旨”,从而抓住全文的纲。
教学设想:
一、
血.红字.罪与罚——《记念刘和珍君》创新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四川成都郫县一中 李国栋

设计意图:

文本中十次出现“血”字,这激起了教者想从一个全新角度去引导学生学习本文的想法。基于这一点,我采取专题形式,从文本三个核心元素(血、红字、罪与罚)出发去实施教学,对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含量进行了较为深透
记念刘和珍君 教案


鲁迅

1924年4月1日

教学要求:

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2.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教学难点:

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教学设计:

五人墓碑记 教案



一、 教学目标
(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
(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
(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
二、 难点、重点分析
(一) 作者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设计:叶绿红

 

指导思想:贯彻“三主”思想,即:以学生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素质、能力培养为主线。

教学目的: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自读棗讨论
一曲悲凉的颂歌《故都的秋》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教学目的:1.进一步体会散文的“形”与“神”以及两者的辩证关系,进一步学会运用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2.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
故都的秋




郁达夫

设计: 罗 珺

教学目的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课文的“形”,并领悟蕴含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与“神”的辩证关系。
领会并学习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表现手法。
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故都的秋声、
《五人墓碑记》教学材料


目的要求

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和运用对比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

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述。

3.语言知识:

(1)理解并掌握课本附录所列出的本课中的八个文言实词,即: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赤壁怀古》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苏东坡的生平思想及豪放词的特点;
学习本文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理解苏东坡的情感矛盾。
课型 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许多古人,每见名山大川,必有所感怀。如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范仲淹临洞庭忧苍生,欧阳修游滁州而醉山水。他们心为山动,情为水发
页次:30/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