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三首
池军华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1《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
池军华
[教学目的]
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向往追之美好爱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重章叠句的形式1《诗经》的表现手法。
3.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和义:臣鸠、窈窕、逑、荇莱、寤寐、蒹葭、无、恬、涣、埘、址、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诵读的要领,掌
登泰山记(教师中心稿)
三棵槐树 电子邮箱: jswangwanping@msn.com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
三棵槐树 电子邮箱: jswangwanping@msn.com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
《过秦论》《六国论》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书剑
导入:
高一时我们分别学习过《过秦论》和《六国论》这两篇文章,今天我们试着将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板块之一:疏通文章的语言文字。
1. 高一、高二时我们学习文言文,有时是不求甚解,到了高三,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对各种文言词汇作些归纳、整理、积累,有计
书剑
导入:
高一时我们分别学习过《过秦论》和《六国论》这两篇文章,今天我们试着将这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学习。
教学板块之一:疏通文章的语言文字。
1. 高一、高二时我们学习文言文,有时是不求甚解,到了高三,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对各种文言词汇作些归纳、整理、积累,有计
灯下漫笔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6日共1课时。No.68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6日共1课时。No.68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的表达;提
灯下漫笔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灯下漫笔》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6日共1课时。No.69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灯下漫笔》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6日共1课时。No.69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
巴尔扎克葬词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8日共1课时。No.70&71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8日共1课时。No.70&71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C.教学重点:散文的欣赏。
D.教学难点:作者独特
散文诗两篇(高二新教材)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9日周四共1课时。No.72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散文诗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1月29日周四共1课时。No.72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散文诗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散文诗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
作者
短文两篇(高二新教材)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2月3日周一共1课时。No.73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高二1&3班语文课 教师:田克君
A.课时安排:2001年12月3日周一共1课时。No.73
B.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备课笔记
覃克良
一、课文悟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开始就把情景设置在离散后,抒写了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绵长无助的思念之情。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唧唧的织机声,在苦恋的心灵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响;清清的银河水,不但未
覃克良
一、课文悟读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这首诗一开始就把情景设置在离散后,抒写了在遥遥无期的等待中,女主人公绵长无助的思念之情。全诗没有一字一句提到织女如何思念牛郎,但其思念之情已自见。唧唧的织机声,在苦恋的心灵里一次又一次地回响;清清的银河水,不但未
《近体诗八首》备课笔记
蔡伟
一、课文悟读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两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通称近体诗。唐代近体诗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气象,美在诗眼。遗憾的是唐诗的这三大美到了宋代则大为减弱,于是有人慨叹宋代有词无诗。其实也不然,陆游的诗就与他的词一样的出色,堪与李、杜、白相媲美
蔡伟
一、课文悟读
唐诗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两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通称近体诗。唐代近体诗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气象,美在诗眼。遗憾的是唐诗的这三大美到了宋代则大为减弱,于是有人慨叹宋代有词无诗。其实也不然,陆游的诗就与他的词一样的出色,堪与李、杜、白相媲美
《词七首》备课笔记
李霞 王春晓
一、课文悟读
《虞美人》
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
李霞 王春晓
一、课文悟读
《虞美人》
李煜罹难的直接原因,除了宋太宗的胸襟狭窄以外,还有更深的原因,即词本身引起了宋太宗对李煜的忌恨。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美好酌生活,念念不忘东风是故国吹来,春水又向故乡流去,这在宋太宗的眼中不是含有东归故国之意吗?可以这样说,两个“东
游褒禅山记(网友来稿)
山东省曲阜一中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预习布置
1、通读全文,掌握注释。
2、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判断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初中,
山东省曲阜一中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全文。
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慎取”的思想。
预习布置
1、通读全文,掌握注释。
2、找出文中的词类活用和判断句。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初中,
用心灵品读你——《记念刘和珍君》教学手记
窦爱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第六课《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长、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我虽然已教过几遍了,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古人云“披文以入情”,但历次讲授这篇课文的经验告诉我,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学生自身阅历、情感体验的不足,造成了学
窦爱君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必修本)第六课《记念刘和珍君》,是一篇比较长、有一定难度的课文,我虽然已教过几遍了,对那种常规的教法却一直不太满意。古人云“披文以入情”,但历次讲授这篇课文的经验告诉我,社会环境的不同及学生自身阅历、情感体验的不足,造成了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文/朱华华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 行,忽闻岸上
文/朱华华
教学重点: (1)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2)赏析李诗的艺术特色 。
教学难点: 理解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明确文体)
师: 我们在小学的时候曾学过李白的一首留别诗《赠汪伦》(全班齐背):“李白乘舟将欲 行,忽闻岸上
诗经两首(伐檀 硕鼠)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理解《伐檀》《硕鼠》的诗句含义和表现手法,体味这两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经》中民歌的艺术特点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比较阅读课
三、预习要求
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领会这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理解《伐檀》《硕鼠》的诗句含义和表现手法,体味这两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经》中民歌的艺术特点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比较阅读课
三、预习要求
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领会这
孔雀东南飞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古代乐府民歌诗的有关知识以及《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的基本特点,克服文字阅读障碍,体会通过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认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课时
2课型:难点突破学习法
三、预习要求
对照课后“
[创新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了解古代乐府民歌诗的有关知识以及《孔雀东南飞》这首长篇叙事诗的基本特点,克服文字阅读障碍,体会通过矛盾冲突来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认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三课时
2课型:难点突破学习法
三、预习要求
对照课后“
虞美人
词七首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
词七首
教学目的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了解词的四个发展阶段和两大流派。
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4课时。
(以下只选了李煜词的教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江 阴 市 征 存 中 学 郁 洪 千
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形”、“神”合一的艺术特色。
2.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 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
江 阴 市 征 存 中 学 郁 洪 千
教学目的:
1. 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散文“形”、“神”合一的艺术特色。
2. 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的品味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 导入课文
一年四季中,春天
《巴尔扎克葬词》备课笔记
薄景昕
一、课文悟读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致词,是把自己对同时代的艺术大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以及其逝世所引起的无比悲痛和遗憾的情感,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沉思和感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
薄景昕
一、课文悟读
雨果在巴尔扎克葬礼上的致词,是把自己对同时代的艺术大师发自内心深处的敬意,以及其逝世所引起的无比悲痛和遗憾的情感,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独特的沉思和感受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这个世界上,最让人仰慕和怀念的是那些用一生的时间、热情和
《灯下漫笔(节选)》备课笔记
吴兆灵 韩其文
一、课文悟读
鲁迅先生是世界上最具有叛逆精神的斗士之一。他的叛逆行为也许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偏颇,例如中学生所熟悉的他对中医的态度和对进化论的理解,但他深刻的见解与透彻的剖析是许多人无可相较的。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历史、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
吴兆灵 韩其文
一、课文悟读
鲁迅先生是世界上最具有叛逆精神的斗士之一。他的叛逆行为也许存在着某些方面的偏颇,例如中学生所熟悉的他对中医的态度和对进化论的理解,但他深刻的见解与透彻的剖析是许多人无可相较的。这集中表现在他对历史、对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露和
记念刘和珍君
(高中第一册)
执教:王栋生
教学目标:
学习鲁迅,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章风格。
教学重难点:
在一个特殊背景下,如伺把握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和思想性格的相互关系。鲁迅痛惜刘和珍的死,但似乎认为她死得不值得。他为什么反对请愿?他不但攻击段政
(高中第一册)
执教:王栋生
教学目标:
学习鲁迅,了解鲁迅的思想和文章风格。
教学重难点:
在一个特殊背景下,如伺把握一个人的情绪表现和思想性格的相互关系。鲁迅痛惜刘和珍的死,但似乎认为她死得不值得。他为什么反对请愿?他不但攻击段政
邶风·静女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
第二课时
一、 导入
爱情是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是滚滚红尘中不衰的话题。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着悲欢离合。有的千古传诵,有的默默无闻;有的轰轰烈烈,有的催人泪下。《氓》讲的是爱情悲剧。悲剧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关,但也与女子的盲目轻率,不够庄重失去理智不无关系。可贵的是,这个女子
项脊轩志——话题式教案
江西 汪官金
话题一: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1.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归有光自己对于幼年的事情并不记得。他的家中有一个老妪,是“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学生查找课文)
这是说归有光的祖母有一个婢女替归家用奶水喂养了两代人,推断上去
江西 汪官金
话题一: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1.幼年归有光的伤痛。
归有光自己对于幼年的事情并不记得。他的家中有一个老妪,是“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学生查找课文)
这是说归有光的祖母有一个婢女替归家用奶水喂养了两代人,推断上去
故都的秋
成都十二中学语文组 雷声
板书设计
以 情 驭 景
画面 清晨小院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
秋色 碧空 白中带黄 青布 淡绿微黄 清
秋 蓝朵 悲
成都十二中学语文组 雷声
板书设计
以 情 驭 景
画面 清晨小院 槐树落蕊 秋蝉嘶叫 闲话秋凉 秋果
秋色 碧空 白中带黄 青布 淡绿微黄 清
秋 蓝朵 悲
琵琶行
夏永
白居易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
夏永
白居易
一、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串讲为主。
2、难点: 对诗人思想感情的认识。
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