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学设计(教师中心稿)
飘逸天涯

教材分析
本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感情真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由于本文的写作离今天已经久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情味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应当先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并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涵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
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
欧阳修
教学目标

欧阳修了解欧阳修在宋代散文史上的地位和作者写作本文给伶人立传的目的。


1、德育目标:盛衰成败在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

2、知识目标:A掌握实词:原,恨,其,乃,纳,何其,函 组 告,抑,忽微,逸豫。

B、多义词:与,归,易
琵琶行(网友来稿)
作者:江西省井冈山市宁冈中学 黄风华

教学要点:
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第二自然段。
《登泰山记》
【 自 读 要 求 】

   1.了 解 姚 鼐 及 " 桐 城 派 " 。

   2.结 合 注 释 通 译 课 文 , 积 累 文 言 基 础 知 识 。

   3.反 复 朗 读 , 整 体 理 解 , 达 到 背 诵 。

   4.学 习 本 文 烘 托 、 动 静 结 合 的 写 景 方 法 。

   5.积 累 一 点 古 文 化 常 识
石钟山记(第二课时)(教师中心稿)
jtdzm

第二课时
一.背诵复习第一段。
二.分析理解第二段
(一)补充注释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适:到,往 2.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 赴:赴任,就职
3.余固笑而不信也 固:姑且 4.森然欲搏人
近体诗八首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及背诵情况
  二、欣赏品味
  1.《山居秋螟》
  王维诗中有画,试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为例,说说他画了怎样的意境。
  明确:这两句写得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
《近体诗八首》
第一课时
《近体诗八首》
  《山居秋螟》
  《越中览古》《登高》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物点。
  3.学习诗人的精妙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2.
诗经三首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
  2.运用联想、想像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
  3.领悟“我”的形象塑造,把握艺术技巧。

  教学重点
  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
  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
  3.树立“历史的”“美丽”的观念。
项脊轩志
              陕西 于小红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学重难点
记念刘和珍君(网友来稿)

宁波镇海龙赛中学 时剑波 315200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刘和珍生平及死难经过,学习其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明确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通过寻找关键句来理清思路。

3.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二、教学重点
琵琶行(网友来稿)

成都石室开元学校 李国栋



教学目的:

1、欣赏并学习诗中运用形象比喻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了解运用环境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2、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第二诗段,以比较赏析为主。
琵琶行(网友来稿)


成都石室开元学校 李国栋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 对第一课时的内容进行回顾总结,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

1. 对比欣赏《琵琶行》、《明湖居听书》、朱自清〈〈歌声〉〉中的音乐描写。

2. 讨论:白居易和琵琶女感情交流共鸣的原因。

二、 学生聆听琵琶曲(古典名曲之一〈
五人墓碑记(教师中心稿)
陈钢 电子邮箱: rdgjzx@163.com


教学目的(1)了解写作背景,正确把握作者的思想及文章的主题;
(2)体味本文组织严谨、浑然一体的结构特色;
(3)学习本文夹叙夹议、叙议结合及巧用对比的写法;
(4)积累字词句知识。
教学设想:本文为精读课,因为距离我们时代较远,背景知识欠缺
病梅馆记(教师中心稿)
陈钢 电子邮箱: rdgjzx@163.com


教学目标(1)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
(2)学习借梅议政这种托物言志的写法;
(3)掌握、积累“使”“病”“解”“本”“穷”等文言实词,学习“以”“之”等文言虚词,复习使动用法。
教学重点:诵读、文言
离骚(教师中心稿)
许晓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解放,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习《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
《诗经》三首(网友来稿)
许晓梅

第二单元

教学指要

本单元鉴赏先秦到汉魏晋诗歌,从中可以发现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源头。教学重点是在熟读背诵的基础上,领悟诗中的思想感情;了解赋比兴手法及其艺术效果;了解四言诗、骚体诗、五言诗的节奏。

《诗经》《离骚》至汉魏晋诗歌的语言形式
孔雀东南飞(网友来稿)
许晓梅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情节和人物要点,从语言角度初步鉴赏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教学步骤

一、 导入:

初中我们学习过南北朝时期的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我们学习被称为“乐府双璧”

的另一篇乐府民歌,同时它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叙事诗《孔
灯下漫笔(网友来稿)
温州市瓯海区任岩松中学 郑 凯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纵横九万里;中国的历史有着漫长而复杂的过去,上下五千年,多少帝国王朝盛衰荣败,多少帝王将相粉墨登场,厚重的史书演绎了他们一个又一个风流倜傥的故事,却很少为普通和平凡的老百姓洒一把同情之泪。有的只是诗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的

一、学习爱国青年的斗争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

二、抓住作者思想感情发展的脉络,尝试理清思路的方法,达到训练理清思路的目的。

三、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设想

一、学生理解这篇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
作者:刘辉 邮箱:liuhui1000@163.net

教学目的:感受苏词的豪放风格
理解烘托映衬,虚实相济的写作特点
培养对意境的感受、分析能力
教学设想:指导如何把握意境,一课一得;
分析、对比、归纳、感悟风格特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
《记念刘和珍君》研究性教学设计(附课题小论文)(网友来稿)

山东郓城一中 杨延涛

一、研究性学习目标:

①针对《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设置的五个研究性小课题;

②培养合作探究意识,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二、研究重点:来自《记念和珍君》一文的五个研究性小课题;

三、研究难点:合作
琵琶行(网友来稿)

李士建


一、导入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贝多芬说:“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音乐能够为我们创造和展示一个神奇而美妙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你会涌现出许多美妙的想象,再呈儿
故都的秋(网友来稿)

李士建

教学目的:

1、了解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2、体会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所创设的“物”我”之间完美的融合与统一。

3、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 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
灯下漫笔(网友来稿)
李士建

一.导入

谛听鲁迅

大约是因为离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太近的缘故,每当深夜于台灯下打开那一篇篇悲凉苦难的文字时,我的耳边就回响起一个声音:

“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我开始觉得自己更切实了,我有
孔雀东南飞(并序)(网友来稿)

李士建

学习设计:1、课文背景介绍 2、故事情节简介 3、听读全文 4、重点词语解析 5、情节结构划分 6、主体情节分析 7、听《梁祝》 8、文学评论

一、课文说明

1.文体知识----乐府诗

一种合乐的古诗,因传自乐府官署而得名,乐府府原为汉
页次:27/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