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网友来稿)
课题:游褒禅山记 授课人:高一 刘卫红
时间:2003年3月18日周二第二节
目的:1、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质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的思想教育
重点:翻译课文,理解内
课题:游褒禅山记 授课人:高一 刘卫红
时间:2003年3月18日周二第二节
目的:1、翻译课文,理解课文
2、通过质疑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
3、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4、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行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的思想教育
重点:翻译课文,理解内
《病梅馆记》教案(一) 于慧琦_(教师中心稿)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登高》 jjcsz(教师中心稿)
目标定位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
目标定位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
4.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
建构理论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孔雀东南飞》教学(网友来稿)
理工附高语文组:曹娜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提出,在西方被称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倡导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最早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一位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
理工附高语文组:曹娜
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的提出,在西方被称作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倡导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最早可追溯到瑞士的皮亚杰,他是认知发展领域一位很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他认为,儿童是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立起关于外部
虞美人(网友来稿)
谢秀彩
教学设想: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3、以本课为起点向横纵面宕展,以求更深
谢秀彩
教学设想: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
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
3、以本课为起点向横纵面宕展,以求更深
雨霖铃——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个案(网友来稿)
广州市培英中学语文科 戴庆忠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
广州市培英中学语文科 戴庆忠
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 借助多媒体和教师对作品的体验,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知识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写景抒情、情景交融和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网友来稿)
汕头潮南砺青中学 郑光程
教学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
汕头潮南砺青中学 郑光程
教学目的:
理解《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运用典故,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了解辛弃疾抗敌救国的雄图壮志和为国效劳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继承苏轼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
《归园田居》(网友来稿)
时洪林
(一)
这是一节关于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的讲析课,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从“真”的审美上居高临下地使学生明白《归园田居》的思想。 (二)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时洪林
(一)
这是一节关于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的讲析课,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从“真”的审美上居高临下地使学生明白《归园田居》的思想。 (二)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语言运用之句子的衔接连贯教学设计(高二用)(网友来稿)
陆河县河田中学 朱荣星
[教学目标]
1、 掌握句子的组合要求和组合方式,明确使用语句衔接连贯在交际中的积极意义。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理解句间关系准确领会句群所表达的意思,在写作中通过合理安排句群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 训练学
陆河县河田中学 朱荣星
[教学目标]
1、 掌握句子的组合要求和组合方式,明确使用语句衔接连贯在交际中的积极意义。
2、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通过理解句间关系准确领会句群所表达的意思,在写作中通过合理安排句群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 训练学
归园田居(网友来稿)
汕头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一、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
汕头潮南区砺青中学 郑光程
一、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
虞美人(网友来稿)
王宇红 2003-11-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2、培养吟诵习惯 3、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教学设计]初始年级学习诗词培养兴趣为第一要事。所以我选了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这首词的成就很高,被誉为“词中之帝”,词中情感核心是愁,这是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一种体验
王宇红 2003-11-2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学词的兴趣 2、培养吟诵习惯 3、感知词的欣赏方法
[教学设计]初始年级学习诗词培养兴趣为第一要事。所以我选了一首李煜的词《虞美人》,这首词的成就很高,被誉为“词中之帝”,词中情感核心是愁,这是人人都可能经历过的一种体验
《登泰山记》创新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231300)
一、 设计目的:
1、 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缩短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 教学思路
依照课文,重组教学内容。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泰山,为游客设计登山线路,安排行
安徽省舒城中学 何登保(231300)
一、 设计目的:
1、 培养学生的现代生活意识。
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缩短学生与古代文学作品之间的距离。
二、 教学思路
依照课文,重组教学内容。请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游客介绍泰山,为游客设计登山线路,安排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师中心稿)
(多媒体案例)
江陵二中:杜天云
一、课前音画(乐二曲)■
二、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
(多媒体案例)
江陵二中:杜天云
一、课前音画(乐二曲)■
二、导入新课: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
《孔雀东南飞》第二课时教案(网友来稿)
枯荷听雨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诗歌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同学接着谈自己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
[探究]
一
枯荷听雨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在自主诵读、整体感受的基础上,我们欣赏了个性化的人物语言。这是大家发现的第一个美点。诗歌洋溢着美,同学们有一双双发现的眼睛。下面请同学接着谈自己欣赏的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字,并简单说说欣赏的理由。
[探究]
一
登高(教师中心稿)
海鸥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
海鸥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2.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沈的苦痛与忧思。
学习设想
1.朗读吟诵。加强朗读训练,使学生通过吟诵感受画面的悲凉气氛和诗人深广的忧思。
2.情景再现。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再现
《诗经》三首(教师中心稿)
吴小进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1)朗读背诵 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雄鸠(ju1
吴小进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3.体会古诗的意境。
重点难点
1.重点:(1)朗读背诵 古诗。(2)理解古诗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2.难点: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的读音。
雄鸠(ju1
六国论(教师中心稿)
周卫鸽
六国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
周卫鸽
六国论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2、掌握重要文言字词及文言现象;
3、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3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疏通字词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六王毕,四海一”,在《阿房
《雨霖铃》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马士林
一. 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
马士林
一. 导入: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自古以来,分别都是痛苦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这是燕太子丹与刺客荆珂之间的“壮别”;“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是高适与董大之间的“慰
巴尔扎克葬词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总结见第一课时作业部分)。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③联系内外语
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总结比较阅读的内容和方法(内容总结见第一课时作业部分)。
二、欣赏品味
体味课文中含义丰富的语句。
1.教师给学生提供可以借助的方法:
①抓住关键词语揣摩语意。
②采用主干枝叶梳理法,抓主干明题旨;理枝叶明深意。
③联系内外语
《巴尔扎克葬词》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鉴赏课文情、理交融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中哲理性语句的含义。
2.了解巴尔扎克、雨果的作品风格及他们在法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3.学会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解读文章。
教学重难点
1.情和理的融合。
2.含义丰富语句
《山居秋螟》 《越中览古》《登高》
近体诗八首》
《山居秋螟》
《越中览古》《登高》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物点。
3.学习诗人的精妙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近体诗八首》
《山居秋螟》
《越中览古》《登高》
教学目的
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含蓄的物点。
3.学习诗人的精妙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
石钟山记(网友来稿)
授课人:郑兴华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 邮443100
授课时间:2003年5月16日星期五上午第2节
授课时间:高一(13)班
教学目的:
1、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 辨析特殊句式的现象并掌握其规律。
3、 学习苏轼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做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大意,
授课人:郑兴华 湖北省宜昌市三峡高级中学 邮443100
授课时间:2003年5月16日星期五上午第2节
授课时间:高一(13)班
教学目的:
1、 掌握重点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2、 辨析特殊句式的现象并掌握其规律。
3、 学习苏轼大胆质疑,重视实践的做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课文大意,
《登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登高》,自学其余近体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故事引入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讲解《登高》,自学其余近体诗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课前故事引入
(语调低沉,语速缓慢,满怀感情)1200多年前,一个秋天,九月初九重阳节前后。夔州,长江边。大风凛冽地吹,吹得江边万木凋零。树叶在天空中飘飘洒洒,漫山遍地满是衰败、枯黄的树叶。江水滚滚翻腾,急剧地向前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
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教学内容
一、课前导入
1、继承苏武把词的豪放风格加以发扬光大,使它蔚然成为一大宗派,主要应归功于辛弃疾。辛弃疾的词, " 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种豪迈风格的形成,首先决定于他
《山居秋暝》创新教学设计
张成华
--------------------------------------------------------------------------------
【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
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
二、教学思路
1
张成华
--------------------------------------------------------------------------------
【创新设计】
一、教学目的
1.领悟诗的主旨,学习诗人洁身自好的品格。
2.品味诗的意境和风格。
3.品读同类诗歌,古为今用。
二、教学思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