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说课稿 今天我要说的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1课——《师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师说》是第二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论说文。文中韩愈批评了“耻学于师”的士大夫,提出以“道”,即以儒家思想为师。表现了他不顾流俗,锐意改革世风的进取精神。现依据教学课标、考纲、教材、学情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教
在哈金森工厂 在哈金森工厂 传记,又称“传”。 1.分类,可分两大类: 一是史学传记,以记述翔实的人物史实为主。一般是由旁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记”,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对本传的主要生平作补充说明的“别传”,记述已
发现 《发现》一诗见于诗集《死水》,是闻一多爱国诗篇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从内容上看,当作于闻一多回国不久。它是诗人爱与恨的结晶,表现的是诗人归国之后,对当时军阀混战下的残破祖国的失望和愤懑。 我们知道,早在“五四”时期,闻一多就是一个正直、善良、富有民族 自尊心和自豪感的爱国者。留学美国时期,他又因饱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教案 梁实秋是台湾卓有成就的文学研究家、翻译家,同时也是被台湾尊为散文一代宗师的小品散文大家。他的散文小品,广泛涉及人生世态,或回忆往事、记述个人经历,或叙写家庭生活、读书生涯,或忆记故乡、发家国之思,或描写社会面貌、文化习俗…… 梁实秋的散文怀人则凄清细腻、
《送董邵南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语气对表达文章主旨的作用。 (2)、 钻研本文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2、能力目标: 比较《马说》与此文的异同。 3、情感目标:为古人才不得用鸣不平,珍惜今天才尽其能的好时机 教学设想 1、 以研读的方式,探究文章深意,把握作者意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一.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一.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生于北宋灭亡十三年之后的金人统治地区。1161年秋,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北方暴发了以耿京为首的农民起义。二十二岁的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余人的抗金队伍,在济南南部山区起义,不久投归耿京领导的义军,任“掌书记”。绍兴三十二
碗花糕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通过回忆主要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的方法。 2、体现作者所表现的亲情和乡情。 3、分析作者通过本文反映了他精神家园怎样的向往和追求。 教学重点: 分别为上述1、2点。 教学难点:为上述第3点。 课型:教读课。 方法:讲授法、点拨法。 教时:2课
梅圣俞诗集序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及其阐述这一观点的意图。 2、学习文章以“诗穷而后工”为主线组织素材的构思技巧。 3、品味文章叙议结合,在平易、简洁中见真情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诗穷而后工”的观点;学习文章以“诗穷而后工”为主线组织素材的构思技巧 教学
《留侯论》教学设计 设计指导思想 文言文教学最难的地方在于对“言”和“文”的处理。无疑,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言”,但在如何重视“言”上,各人的理解很不一样。很多人把过多的精力放在梳理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上,以为这样才是重视“言”。自然,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现象需要我们把它们明确地“分离”出来,但除了
桥边的老人 一、教材编排: ?八单元:本教材的理念以及编排方式,都很有创意,与以往教材有着鲜明的区别。它以小说的基本元素来区分单元,分为“叙述”、“场景”、“主题”、“人物”、“情节”、“结构”、“情感”、“虚构”等八大单元。 ?四板块:每个单元又分为阅读、话题、思考与实践、链接。 二、这套教材有
柳毅传 柳 毅 传 作者:无名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曲折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技巧。 2.学习传奇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的特点,了解本文反映封建包办婚姻和封建家长制度迫害妇女的罪恶。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疏通课文词语,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个性和体现
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3.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不合理的社会现象的不满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的结构安排以及运用曲笔来表达思想的写作方法。
名二子说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3、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少蕴深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理解作者给两个儿子命名的深意,以及本文的写作目的。 教学难点:、鉴赏文章引物托喻,字
上枢密韩太尉书 教学目标: 1、理解作文顺养气的观点,学习作者少年立志和他的批判精神。 2、体会文章跨越时空的联想,体会作者关于把联想交织于议论、抒怀中的思维和写作方法。 3、积累文言实词“形、致、称、溢、广、冠、志、壮”等,掌握虚词“以,而”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文者气之所形”中“文
孔子世家 教学目标: 1. 了解孔子《孔子世家》。 2. 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 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3. 了解孔子对司马迁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实词与常见虚词的用法,疏通课文。 2. 通过文章所述事迹了解孔子性格特点及其高尚人格。 教学
孔子世家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研读课文1~5节。 2、积累文言实虚词。 3、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 4、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 1、积累文言实虚词。 2、学习孔子好学、乐学、善学的精神。 一、导入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为何能享此殊荣?令
高中语文第四册文学常识 1、《药》的作者是 ,现代伟大的 家、 家、 家。前五部小说为《 》《 》《药》《故乡》《阿Q正传》,作品有小说集《 》《 》;历史小说集《 》;散文集《 》(原名《旧事重提》)。 2、欧美三大短篇小说家:法国的 、俄国的 、美国的 。 3、《项链》的作
《窦娥冤》教学设计 《窦娥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通过分析“唱白”理解人物形象。 2、揭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理解戏剧主题。 3、戏剧“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引入学习本剧第二个场景。 教师:窦娥的冤屈,真
《氓》导读法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氓》中对比手法的使用,体会诗中细节描写的作用 2. 了解诗中赋、比、兴的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 在诵读中理解、鉴赏课文,使学生逐步培养诵读文学作品的习惯 4. 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 把握《氓》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2. 把握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及人物
《离骚》课堂教学设计 整体设计: 第一步介绍楚辞和屈原,让学生有一点感性的了解。 第二步营造氛围,逐渐使学生进入一种历史氛围。 第三步披文入情 第四步,沿情寻志 第五步,译释及作业 教学目标: 1 、思想目标: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送考 [学习目标] 1. 复习人物描写的作用 2. 通过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提高感悟和辨析能力 3. 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以及结构特点 [学习过程] 一. 作者介绍 丰子恺(1898. 11. 9—1975. 9. 15)原名丰润、丰仁。浙江崇德人。1914年入杭州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1918年秋,李叔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学术论文,也是一篇堪作典范的议论文。作者用思辨语言阐述了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二者的概念和相互关系,以及对传统我们应该采用的态度。在教学时要想避免枯燥,可利用文章的语言特色来诱发学生的兴趣,在把握课文思路的基础上,采用问题探讨的方式研读课
肖邦故园 肖邦故园 【教学目标】 1.了解肖邦的相关文学常识 2.进一步理解故园的文化内涵,提升爱国主义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思考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之间的内在关系,明确爱国主义思想这根纽带 2.肖邦音乐对后世的影响 【课时安排】1课时 【设计思想】 本课意在突出肖邦的爱国主义
祖国山川颂 祖国山川颂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祖国山川的美丽,体会作者在文中倾注的无限热爱之情。 2.了解“颂”的文体特点,进一步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对文章思想内容与感情的把握。 【学习课时】1课时。 【学习方法】文本研习。 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
页次:2/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