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的三峡 一、教学要求1.体会本文把爱国主义的基本思想,蕴藏在壮丽山河风光和灿烂历史文化的知识性、欣赏性之中的特色。2.学习本文以空间转换为说明顺序介绍景物和抓住景物特征表现景物的写法。3.了解电视解说词的特点。二、教学设想:1.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美景。2.欣赏三峡的美、体会作者的感情。 3.安排二课时。
周恩来(节选) 一、教学要求:1.指导学生结合剧本阅读领略蒙太奇手法的奇妙之处。2.感悟周恩来在生命的最后岁月为国家日理万机所体现的高尚的人格扭力。二、教学设想:1.故事片《周恩来》以人民总理周恩来一生中最后阶段的斗争经历为主线,塑造了一代伟人鞠躬尽瘁、死后而已的感人形象。课文节选了其中的三个片段,从几
记忆 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从“记忆”这一独 特视角出发来剖析人生与 人性的写法,领悟诗情与哲理2.诵读及语感的培养3.借鉴、吸收精美语段二、重点、难点:1.精巧的构思,层层深入的写法。2.比喻、排比的巧妙运用3.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词语解释:征兆:事先显露出来的迹象;征候。匍匐:
自我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懂得如何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的道理。2.学习本文平和自然、亦庄亦谐的语言特点。二、教学设想:1.这是篇课内自读课文,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作适当的辅导。2.安排一课时。三、教学内容与步骤:(一)简介作者:张中行 中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作家。1909年生于河北香河县,1935年北京大学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教学目的:了解作者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体现的感情。

     理解诗歌的哲理。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关于作者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
致大海 致大海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写法。  2、体味诗人对自由的热烈向往与积极奋进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理解大海的象征意义,揣摩诗的意境。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抒情主人公复杂的心绪。  3、把握本诗的感情线索,理清结构层次。  4、品味形象生动的语言。  ◆
《孤独的收割人》 《孤独的收割人》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诗衬托的表现手法,品味诗人质朴的语言风格。  2、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才能从普通劳动者身上挖掘特有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理解诗人为什么对收割女的歌声如醉如痴,留恋往返。  2、对两首诗的比较阅读。  3、学习运用
《篱笆那边》 《篱笆那边》◆自读导言1、理解本诗中“草莓”和“上帝”指代的具体内容及诗歌蕴涵的寓意。2、扩展阅读:赏析芒克的诗《阳光中的向日葵》,理解诗中蕴涵的寓意。◆自读程序一、总体把握,理清思路讨论:这首诗从表层意象看,写了哪几个层面?明确:两个。一是小孩子想摘草莓而又有所顾忌,另一个是上帝如果也是
《我愿意是激流》 《我愿意是激流》◆自读导言1、感悟诗中的一组组意象群,把握各自的特点及其间的关系。理解诗人对爱情真诚无私的奉献精神,感悟诗中美好的感情。2、欣赏诗歌结构整齐、反复咏唱的艺术美。◆自读程序一、听朗诵录音或教师有感情地范读。二、学生自行研讨全诗,思考并讨论。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
《诗经》三首 ◆教学目的1、了解上古至春秋中期的古代社会生活,陶冶高尚道德情操。2、运用联想、想象的思维方式,培养创新能力。3、领悟“我”的形象塑,把握艺术技巧。◆教学重点1、形象思维及人物形象。2、典型情节及精练语言。3、树立“历史的”“美丽的”观念。◆教学方法1、“切入情节,激发想象”法如《卫风•氓
离骚 离骚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2、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3、学习、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4、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和重读。  ◆教学重点、难点  1、赋和比的写法。  2、屈原的精神及理想。  3、背诵  ◆教学设想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教学目的  1、领会五言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所表现的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高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迢迢牵牛星》用平凡意象表达的销魂之情。  2、《白马篇》外在美和内心美的和谐统一。  3、《归园田居》悠然自得的心态。  难点:  了解三首诗分别用的叠字、铺叙
梦游天姥吟留别 ◆设计意图李白为什么“梦游”?为什么“留别”?运用诵读、点拨、讨论等方法弄清这两个问题,体会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操守,认识封建社会埋没正直之士、压制贤能之才的落后本质。◆设计提要本设计紧扣诗题的“梦游”和“留别”,主要提出以下几个问题:1.诗人为什么钟情于“天姥”?2.诗人如何“梦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并序)
《山居秋暝》《越中览古》《登高》 《山居秋暝》《越中览古》《登高》◆教学目的1、了解近体诗的有关知识。2、培养学生在诵读吟味中体会诗歌意蕴的特点。3、学习诗人精妙的构思,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诗人创作的独特风格。2、难点:培养鉴赏能力。◆教学方法1、赏读结合,揣摩诗歌的意蕴、
《诗经》三首(高二上导学) 《诗经》三首
晨读课堂
【字词拓展】
i(一)辨清字音
《卫风·氓》
氓méng 蚩chī 愆qiān 将qiāng
诡guǐ 垣yuán 筮shì 咎jiù
于xū 说tuō 陨yǔn 徂cú
汤shāng 渐jiān 靡mǐ 夙sù
隰xí 泮pàn
。《秦风·无衣》
泽zé 戟jǐ
离骚(节选)-高二上导学 离骚(节选)
晨读课堂
【字词拓展】
(一)通假字
俪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亻屯 郁邑余佬傺兮:“郁邑”通“郁悒”,忧愁苦闷。
何方圈之能周兮:“圜”通“圆”,圆的孔。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芳菲菲其弥章:“章”通“彰”,显著。
(二
孔雀东南飞(并序)(高二上导学) 孔雀东南飞(并序)
晨读课堂
【字词拓展】
(一)通假字
终老不复取:“取”通“娶”,娶妻。
虽与府吏要:“要”通“邀”,约定。
(二)古今异义
可怜体无比:可怜,古义可爱,今义为值得怜悯。
槌床便大怒:床,古代是一种坐具,今指供人睡觉用的家具。
便言多令才:令,古义美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高二上导学) 汉魏晋五言诗三首
晨读课堂
【字词拓展】
(一)字音字义
衿(巾):衣领呦(y6u)呦:鹿鸣声契(qI色)阔:久别的情愫
(二)古今异义
一去三十年: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某处。
方宅十余亩:方,古义方圆,周围,今义方正。
(三)特殊句式
1.省略句
开荒(于)南野际。
梦游天姥吟留别高二上导学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晨读课堂
【字词拓展】
(一)通假字
列缺霹雳:“列”通“裂”,分裂。
(二)古今异义
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
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简案 教学过程(www.3edu.net):第一课时:教学目标:认识课文是如何写清楚马克思一生的功绩的。一.导入:这一课我们学习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马克思这个名字我想大家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一定都听说过,但是知道不等于了解、了解也不等于理解,现在就请大家想一下,在你心中的马克思是什幺样
病梅馆记
24 病梅馆记【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龚自珍和写作背景。2.掌握重点字词和句式。二、能力培养目标1.鉴赏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结合语境揣摩语言。品味本文准确、形象的语言。三、德育渗透目标认识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重点、难点】托物言志
《雨霖铃》教学设计 [宋] 柳 永:《雨霖铃》课型 讲授课一、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婉约派词人柳永的艺术风格。 2、具体体会这首词情景交融的艺术表现手法。 3、认清词作情调过于伤感低沉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体味这首词是怎样做到情景交融的。 2、难点:对词中名句“今宵酒
巴尔扎克葬词 巴尔扎克葬词 教学目标:
⒈把握关键语句,领会文章的深刻内含和炽热情感。
⒉理解雨果的生死观,培养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时数:1教学过程(www.3edu.net):一、导入新课二、解题介绍巴尔扎克,雨果和写作背景三、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⒈划出最使你情感产生共鸣的或难以理解的句子。⒉文章对
窦娥冤 一、阅读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二、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2.教学难点:(1
页次:12/36 每页25 总数87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