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回忆我的母亲 课题: 《回忆我的母亲》 教学目标:分析最后一节 理解文章中心 检测全文理解情况 教学重点:分析最后一节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中心 主要教法:讲议结合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检查:背诵课文第16节。 二、 分析四部分(16-17):表达对母亲深切的哀悼之
第五册《捕蛇者说》 课题 捕蛇者说 课型 新授本课题教时数:3 本教时为第一教时 备课日期11月 8日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基本内容。教学重点、难点:1. 熟读课文。2. 疏通文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活动 板书课题和作者: 捕蛇者说 柳宗元简介文体和作者:
第五册愚公移山 教学目的 1.学习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文言文的诵读。 3.辨析文言词语。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习顺畅诵读文言课文。 难点: 辨析文言词语。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太行(hang)万
第五册麦琪的礼物 师:同学们,请问你们的生日是什么时候?生1:9月3日 生2:5月21日生3:11月28日师:你们的生日是怎么过的?生4:我妈妈给我买衣服,买生日蛋糕。生5:我爷爷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生6:我妈给我煮鸡蛋,做好吃的。生7:我爸爸给我买文具。[由生日引起学生兴趣,既有利于导入课文,又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第五册麦琪的礼物 【教学目的】1.领会小说构思之巧妙。2.学习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鉴赏小说。3.学习主人公纯洁善良、关爱他人的优良品德。【教学重难点】1.小说精巧的结构,出乎意料的结局。2.理解作者对小人物身上人性美的歌颂。3.如何利用感受、分析、对比、推论等手段去
第五册怀疑与学问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先作论述后提出论点的写法和层进式论证法、对比论证法。 2.认识“怀疑”、“思索”对做学问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求 1.指导预习,要求学生找出论证过程中讲道理和举事例的句子。2.学习本文明白朴实、简洁准确、通达流畅、长短相宜的语言。 教学重点 1.理解举
第五册醉翁亭记 【教学目的】一、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二、理解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三、 背诵全文。第一课时熟读全文,疏通全文大意。重点放在朗诵上。一、简介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旧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主张文章应“明道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二)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二)广东深圳北师大南山附中 王爱娣学习目标1. 朗读并背诵诗歌,体会诗歌包含的深情;2. 理解诗句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意象。教学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从分析意象入手,把本诗同直白表达感情的歌曲《祖国啊,我永远热爱你》相比,体会本诗运用意象委婉含蓄表达思想感情的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广东深圳北师大南山附中 王爱娣教学设想本教学设计适用于语文程度中等以上的学生,教学侧重点放在对诗歌的艺术欣赏方面。学习目标1. 了解舒婷,了解朦胧诗的一些特点和它的诗学价值。2. 从鉴赏的角度学习诗歌,把握朦胧诗代表诗人的作品及其特色。3. 理解、欣赏诗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热爱生命(节选)从容说课 《热爱生命》是美国小说家杰克·伦敦1906年创作的著名短篇小说。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出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
《蒲柳人家》教学设计1 蒲柳人家(节选)从容说课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北运河边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它浓墨重彩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
《孔乙己》教学设计1 孔乙己 从容说课 《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文章篇幅不到三千字,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
《外国诗两首》教学设计1 外国诗两首 从容说课 《祖国》和《黑人谈河流》是两首抒发爱国思乡情怀的外国诗歌。俄国诗人莱蒙托夫从独特的角度,以自己的方式,抒发了对祖国的“奇异的爱情”。全诗平实中见真情,最平常的景色,最普通的农家生活,蕴蓄着的是诗人纯洁而真挚的情感。《黑人谈河流》是豪放的黑人诗人兰斯顿·
《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1 ◆知识与能力 1.能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感受本诗的节奏,理解体味本诗的意境和深刻的意蕴。 2.把握诗歌的象征手法及巧妙的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感受诗歌的音韵美与节奏美,通过小组品读欣赏诗歌的意境美,通过讨论析读理解诗歌的表现方法和真挚深沉的情感。 2.通过自主辐射
第六册《宽容》序言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进行赏析性阅读――找到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 2、透过本文主旨,进行创造人格的熏陶,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3、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能正确、全面、透彻的看待问题。 二、难点:此篇序言很特别,像散文诗,又像是寓言。以丰富的想像和联想
第六册鱼我所欲也 教学目的]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 两教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
第六册《泰坦尼克号》(节选) [自读导言] 自读要求 1.根据电影剧本用文字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点,体会画面以及画面组合的内涵。2.把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注意剧本是怎样通过人物动作、表情来描绘人物性格的。 3.体会男女主人公面对死亡表现了怎样的态度,理解两人诀别时的对话所表达的思想感 情。 学习侧重
第六册呼兰河传(节选)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平实贴切的景物描写,体会“我”眼里祖父的形象。教学难点:体会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特征。简要介绍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1课时。教学设计(A)一、导入新课。童年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是难忘的记忆。许多作家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生活时,总是感慨良多,女作家萧红
第六册有的人 教学目的:1_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2.体会诗歌也能讲道理,发表议论。 教学重、难点 1_重点:(1)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2)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
第六册孔乙己 第二课时一、预习.1.阅读全文,质疑。2.思考课后练习一、二、三、四题。二、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小说的情节以及社会环境,这节课我们着重研究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以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意义。;三、正课1.提问: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小说从哪些方面进行描写?讨论并归纳:(1)概括介绍:“孔乙己
第六册出师表 教学目的 1 了解奏表的特点。 2 了解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等名言。 3 掌握本篇的词语。 教学设想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表文中的一篇代表作,“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此表用散体写成(唐宋以后写表多
第六册养鱼记 课题: 养鱼记 课型:自读课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翻译课文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教法与学法:启发式 讨论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介“杂文”这是一篇杂文,当然属于小品。所谓“杂文”,原指作品
第六册《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是欧阳醉翁亭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散文,在这里作者把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寄情于山水之间,消融于与民同乐之中。描绘出了一幅幅变化多姿、秀丽妩媚的优美图画。一提起《醉翁亭记》我们首先会想起里面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也/"这里面的/"醉翁
第六册论美 教学目标:1.通过对美的感受、认识和理解,学生认识到心灵美是真正的美。2.掌握议论文的基本论证方法,能学以致用。教学过程:一、谈美(回忆导入)1.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人最美?可以结合你所学或所见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己周围生活中的人物来谈谈你对人的美的认识。提示:(1)容貌之美“东家之
第六册送行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下) 《送行》教案 西岗中学 杨锁明 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出现的“不谙世故、凄怆、邂逅”等生字词。 2、讨论理解文中勒罗受雇送别的感情问题,体会散文所蕴含的对生活的深刻思考的问题。 3、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