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行期行一、教学设想《期行》是一篇短小精悍、故事性很强的文言短文,它用浅显的语言向人们讲述了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做人一定要守信用”,对当今社会极具现实意义。本课希望达到的课标要求:(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2)锻炼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恪守信用的优良品质。 二、学习方法本课文字比较浅显,可采
核舟记 第一课时核舟记 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按空间部位对工艺品进行描写的写法。2.熟读、背诵、翻译课文。3.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高超技艺和卓越成就,加深对具有高度文明的祖国的热爱。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掌握本文的结构,理清说明的顺序及方法。难点:体会雕刻者精巧的构思
口技 口技 教学目的:一、使学生了解我国口技艺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能力。二、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三、学习准确地运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四、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目的一、二。教学难点:目的二。教学关键:目的二。教学方法:先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然后抓住口技人的艺术构思,启发学生的想象
从宜宾到重庆从宜宾到重庆 自读重点:一、初步了解说词的一般特点。二、继续了解说明、记叙、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方法三、在教师的引导下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结构层次。教学内容和步骤:一、《从宜宾到重庆》是从《话说长江》的解说中节选出来的。介绍地理知识时。着重介绍长江两岸城市的历史传说的风土人情。二、课文介绍了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的作用;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三、学习方位词。教学重点: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的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2.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3.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难点: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解决办法:1.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
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短文两篇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了解“海市蜃楼”吗?当人们行走在茫茫沙漠之中,正感到口干舌燥渴热难耐时,眼前忽然突现一条大河或是一片树林,而当人们疾走过去时,眼前的景象又顿然消失;或者有时漫步海边,放眼远眺,在浩瀚的大海上空出现了美丽的亭台楼阁,仿佛仙景一般。可是不一会儿这个仙景
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诗词五首 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古代诗词优美的意境。2.学习诗词在内容、形式上的特点,体会其抒情的感染力。3.了解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感情难点:理解其中丰富深刻的意蕴和优美的意境。解决办法
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诗词五首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宋代文学中以词的成就最高。宋词被后人尊奉为与楚之骚、汉之赋、六朝骈文、唐之诗、元之曲相媲美的文学瑰宝。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宋词,作者分别是苏轼和李清照,他们是重要的宋词作家,前者开创豪放派词风,后者是婉约派代表,他们的词虽风格迥异,但都是词中上品,希望同学们能从
陈涉世家 第一课时陈涉世家 第一课时一、素质教育目标1.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及其历史意义。2.学习本文用人物自己的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3.初步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疏通文意,尤其是对陈涉语言的认识,理解它在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难点:分析人物
陈涉世家 第二课时陈涉世家 第二课时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分析了文章的第1段,下面请同学口头回答。(1)简介司马迁和他的《史记》。(2)陈胜是什么出身,他有什么性格特点?教师归纳:课文第1段介绍陈胜佣耕出身,又通过对话表现他有要摆脱贫困,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大志。这是介绍被立传的人物。接下来写被立传人物所经历的史实,以
陈涉世家 第三课时陈涉世家 第三课时导入新课上两节课我们对课文进行了全面分析,了解了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后的浩大声势。那么,课文在叙述农民起义的过程中是怎样刻画人物形象的,作为起义领袖的陈涉的性格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再研究。(一)明确目标1.通过质疑法,分析人物语言、动作对表现人物性格
《猫》《猫》 教学目的 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写法。 2.掌握课文细节描写和对比的手法。 3.体会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养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析读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和细节描写,表现3次养猫的乐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对主观武断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挑战者”号追思》《“挑战者”号追思》 自读导言 1.了解人类探索精神的可贵之处,理解发扬这种精神的意义。 2.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举例论证、层层深入说理的特点。 3.品味、领悟文中蕴涵丰富的语句。 (解说:这是一篇很有特色的评论文章,作者由此及彼,层层深入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阐明了自己的观
《诗五首》《诗五首》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各自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设想 教
食物从何处来11 食物从何处来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习本文主次分明、层次清楚地说明事理的方法。 2.学习下定义、分类别、打比方等说明方法的运用。 3.学习本文用周密、准确的语言说明生物获得食物的规律。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事物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
秃鹰之死10 秃鹰之死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复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说明。 2.复习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3.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树立环保意识。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理解工业“三废”的危害。 (2)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难点:理解工业“三
苏州园林(第二课时)苏州园林(第二课时) 说话训练。要求抓住特征,运用合理的说明顺序介绍一建筑物。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苏州园林总的特征,理清了说明顺序,同时欣赏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那么阅读说明文还应注意哪些方面?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明确目标 1.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苏州园林(第一课时)苏州园林(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 1.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2.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多样性。 4.体会苏州园林的图画美,进而认识祖国河山壮丽,激发爱国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1)抓住事物特征,
《斑羚飞渡》《斑羚飞渡》自读导言自读要求 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文句,读出感情。 2.查词典,理解“自读提示”所列词语含义,对生字生词注音、释义。 3.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四字成语,着重领会关键词语的作用。 4.揣摩作者以深沉的笔触,明朗而优美的语言,细腻而生动地记叙了动物之间为生存而抗争
《阿长与<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 教学目的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
日本平家蟹一、素质教育目标1.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理解有关句子的含义。3.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4.了解变化无穷的生物世界,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意识。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文中引用故事的作用。2.认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的意义。难点:理解文中有关语句的含义。解决办法:1.复习有关说
万紫千红的花 第一课时万紫千红的花 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内容。2.学习本文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3.培养学生探究事物本质,开创美好未来的思想。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及其作用。难点:理清文章结构及其前后联系。解决办法:1.分析讨论,归纳总结。2.质疑问难。三、课
万紫千红的花 第二课时万紫千红的花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同学们,花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尽的情趣。课文讲述了花有各种颜色的道理,花色和昆虫的关系,以及花和人们的关系。另外作者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把事理说明白,还采用了恰当的说明方法,运用了合理的说明顺序。那么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呢?
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唐雎不辱使命第一课时 一、素质教育目标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学习本文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情节,刻画人物性格的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