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六国论 教学目的:了解作者借史抒怀、借古讽今的为文意图,体察作者的爱国之情;
第三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文章的主旨以及作者的感情。了解文章的结构及揣摩文章的语言。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总体把握作者的思想倾向,引导学生对“我为什么而活着”进行探讨。 2、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第三册我为什么而活着 (上课,师生问好)师:人最宝贵的东西莫过于生命,有生必有死,生死问题是我们每个人必须给出答案的问题。俄国作家契诃夫说:“感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是件多余的装饰品,那是很难堪的。活着而又没有目标是可怕的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思索的人生是不值一过的。今天,我们一起来思索、探讨一个简单
第三册美腿与丑腿 一、导入师:由于个性和成长历程的差异,每个人获得幸福的能力也是有所差异的,有些人容易感到幸福,有些人的幸福感却屈指可数。我们现在来做一个简单的心理测试,看看你的幸福指数有多高。好不好?生:好!师:假如你在路上走着,发现有一个闪闪发光的东西掉在地上,你觉得掉在地上的会是什么?——
第三册美腿与丑腿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作者的思想观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质疑问难、合作讨论、自我探究的 能力 教学难点和重点: 1、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人生观 2、弄清题目与课文观点的关系 3、从课文的布局结构上获得一些写作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由歌曲《幸福》引
第三册 <我为什么而活着>实录[ 作者:张广祥 | 转贴自:本站原创 | 点击数:635 | 更新时间:2004-12-30 | 文章录入:admin ] 我新办的纯电影网站——中学语文在线·电影在线,可以使用公共帐号登陆观看。 按此观看最新电影,速度快!绝对不缓冲!  我为什么而活着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教学目标:理解文章的主
第三册美腿与丑腿 教学目的:1、 把握主旨,体味文章的积极意义。2、 学会抓住关键语句解读课文。教学过程(1)了解富兰克林  本杰明&#8226;富兰克林大概算得上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伟人,他博学多才,他是爱国者、科学家。作家、外交家、发明家、画家、哲学家;他自修法文、西班牙文、意大利文、拉丁文,并引导美
《藤野先生》2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 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 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第一周星期三)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背诵《赠从弟》 二、释题及写作
《藤野先生》1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绯红、标致、诘责、油光可鉴、深恶痛疾”等词语。 2.回顾复习作者鲁迅及相关知识;了解散文集《朝花夕拾》和时代背景材料。 3.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思路。 4.研读典型事例,理解人物形象。学习运用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突出人物品质的
第三册病梅馆记 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借梅议政的写法,掌握文章结构严谨,寓意深刻的特点。2、进一步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压制人才的愤慨、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愿望。教学重难点:托物言志的手法教学方法:1、诵读教学法:要求学生反复朗读全文,在朗读中,一方面培
第三册病梅馆记 目的要求:1.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2.理解本文“以”字的用法;3.认识作者在当时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及局限性。重点难点:重点: 文言虚词“以”的用法。难点: 第一自然段课时安排:课内自读课文 两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字词正音:欹qī(倾斜) 诏zhào(告诉)
第三册病梅馆记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投影课题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图)投影教学目标(配梅花插图)能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具体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能掌握文中“绳、夭、病、复、全”等实词和“以”、“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具体分析课文1、学生个别朗读全文,初步体会本
第三册病梅馆记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追求个性解放的积极意义。 2、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3、提高学生诵读和欣赏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旨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字也不艰深,学生在预
第三册病梅馆记 课型:常州市语文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评优课。 上课时间、地点及班级:1998/9/21上午第4节,省前中高一(2)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投影课题及作者。(配音,配病梅插图) 投影教学目标(配梅花插图) 能联系有关背景材料研读课文,全面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具体分析课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能掌握文
第三册病梅馆记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并认识其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残酷摧残人才的痛恨之情和迫切要求改良的强烈愿望。 2、理解文言词语“以”、“则”、“之”、“其”、“夭”、“病”、“泣”、“顺”。 3、理解本文内容,体会其“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重点 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
第三册登泰山记 教学目的 一、指导学生通过朗读积累一定的文言实词,进而疏解文意。 二、指导学生理清本文思路,体会描景特点。 三、指导学生欣赏精彩的写景片段,品位形象而优美的语言,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设想 一、安排两课时教学。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朗读环节,知道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思路。 三、利
第三册登泰山记 一、导语激趣 我们都有过旅行的经历,山光水色,美不胜收,可我们常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惑;人文风物,丰富灿烂,可我们又有“身在宝山不识宝”之憾。这时,我们便想到了导游。导游,能带领我们探幽发微,得自然之精妙;能引导我们寻根问祖,得文化之精髓。导游之功在于“导”,阅读《登泰山记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 教学目标(一) 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以及对比论述的方法。(二) 了解本文跌宕多姿而又组织严密的特点。(三) 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生死价值的阐述。二、 难点、重点分析(一) 作者构思这篇墓碑记的出发点是什么?(二) 本文与其它墓碑记有
第三册五人墓碑记 目的要求1.学习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和运用对比表现中心思想的方法。2.认识五位义士“激昂大义,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理解作者关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的论述。3.语言知识:(1)理解并掌握课本附录所列出的本课中的八个文言实词,即:声 发 易 顾 加 遇 记 明;(2)辨清课文中出现
第三册 一、教学目的: 1.了解本文夹叙夹议、正反对照揭示主题的写作方法; 2.了解词的活用,区别感叹句和疑问句; 3.了解明末苏州人民反抗阉党迫害的正义行为和蹈死不顾的斗争精神。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第三、第四两部分。 2.难点: 中心的表现及文言文的标点。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四、教学步骤:
第三册项脊轩志 《项脊轩志》 教学目的:1 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2 学习文言文中词类现象(名词作状语)的一般规律。3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4 分析归有光散文的一般特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归有光散
第三册项脊轩志 题一: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
第三册 项脊轩志                陕西 于小红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比、乳、过、下、而、然”等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 2.了解归有光的散文成就及“志”类文体。 3.学习本文用线索贯穿、形散神聚的写法。 4.学习本文以细节、场面状写人物,情景交融等技法。 二、教学重难点 1.常
第三册伶官传序 【目的要求】
第三册伶官传序 教学目的1.学习“盛”“告”“困”“于”“其”“之”等产件文言词语的用法。2.体会一些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了解古代文化常识。3.理解作者的思想主题和写作目的;体会围绕中心步步深入地进行论证的写作方法。4.体会本文采用多种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表现主旨的方法。教学重点:文言词语
页次:13/46 每页25 总数11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