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册伶官传序 【教学目标及重点】: 1、引异学生树立“兴亡之理在于人事”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思想。 2、引异学生诵读品味本文抑扬顿挫的语言特色。【教学方法】: 本文是一篇史论,教学时可与刚学过的《过秦论》《六国论》进行比 较教学,指导诵读,品味语言,由浅入深,启发诱导。力求学生在比 较
列夫·托尔斯泰 教学目的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 2.体会文章涉及深广的人文背景。 教学重点、难点 1.对托尔斯泰进行肖像描写。 2.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四周星期二) 第 一 课 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胡髭(zi1) 长髯(ran2)鬈(quan2)发黝(
列夫·托尔斯泰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文中“轩昂、器宇、犀利、郁郁寡欢、正襟危坐、诚惶诚恐”等词语。 2.了解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人生追求及精神境界。 能力目标 1.感知课文对托尔斯泰的独到细致的刻画,体会作者的崇敬、赞美之情。 2.品评语言,学习课文运用神奇的夸张和连珠的妙喻描写形貌的手法。 3.体会课
《我的第一本书》3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
《我的第一本书》2 教学目的 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2.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教学重点、难点 1.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2.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酷(ku4)似 掺(chan1) 脊(ji1)背 枉
《我的第一本书》1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幽默、凄惨、奥秘,翻来覆去”等词语。 2.整体感知文意,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 3.品评含意丰富的语句,养成正确的语感。 4.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5.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教学重点
《我的母亲》7 一、前期准备 (一)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是新课标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原文选自《胡适自传》,标题是编者加的。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
《我的母亲》6 一. 教学目标: 1. 把握文章内容,了解自传的语体特征。 2. 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 体会母爱的伟大,感受作者对母亲无限的怀念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归纳出母亲的性格特点。 2. 品味具体语句中所包含的感情,揣摩具
《我的母亲》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理解作者通过对母亲生活片段的回忆,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感人至深的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截取人物中最典型的经历来表现人物。 2、难点: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1、作
《我的母亲》4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周星期三) 第一课时
《我的母亲》3 学习目标 1、能大胆地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2、能乐意评论他人的表演3、能对自己的母亲有新的认识并大胆地把这种认识说出来与人交流。 难点重点 上台进行朗诵或对白 课前准备 学生:练习朗诵或对白教师:指导并验收学生的节目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备注 1、 运用自主、合作的方法,选择恰当的形式完成“往
《我的母亲》2 扬中西来中学 黄习兰 学习目标: 1. 了解母亲 的形象 2. 学习通过片断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3. 感悟母亲的深情 教学设想: 1. 本文文字浅显,重在理解母亲的深情,拟以学生自学为主,采用读书卡片,摘录词语,评析领悟情感。 2.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一. 导入 大家欣赏画面和新闻 ,看看这表现什么主题 生
《我的母亲》1 北京市八一中学 史笑菲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教学中应抓住一个“情”字,紧扣精彩细腻的语言,让学生反复诵读,体会母爱的真挚、深沉,进而理解生活中的母爱。让学生学会感悟亲恩,学会做人。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藤野先生》10 广州市华美英语实验学校 陈光荣 [广州市天河区 华美学园(510520) hmcgr@163.net] 教学目的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二、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
《藤野先生》9 【教学目的】   (一)体会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学习鲁迅先生“我以血荐轩辕”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习本文抓隹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领会各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文章语言的感情色彩。   教学时数:两教时。 【教学步骤】   (一)启发兴趣,引入课文   今天学习鲁迅先生散
《藤野先生》8 教学设想 这篇文章有明暗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教学时,可以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突破其他相关的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并介绍与本文有关的内容 1.导人新课。 2.介绍作者留学
《藤野先生》7 教学设想 在学习时,要注意学习文章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主要特征,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体会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脉络分明、记叙有序的写作特点。在教学上,要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多讨论。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二、释题及写作背景 1.学生速读课文注释
《藤野先生》6 教学要点: 1、体会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2、通过对本篇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了解文章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和组织材料,并以时间为顺序,以作者思想变化为线索,结构全文的方法。 3、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一个人的思想性格的写法。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设想: 1、
《藤野先生》5 昆山市一中 朱湘前 [教学目的] 1、 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 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 的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讲清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
《藤野先生》4 昆山市一中 朱湘前 [教学重点] 1、理清课文段落结构。 2、着重分析藤野的形象,以及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即本文的明线及暗线。 一、导入新课 (在课题封面上,单击任意处进入菜单,然后单击“导入新课”按钮进入下一页,注意一定要单击蓝色的按钮处,以下均同) 1、由学生介绍作者及作品。 2、教师总结(
《藤野先生》3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和组织材料,学习抓住人物特征,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 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敬之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明确文章的线索,探讨文章的主题。 2. 分析藤野
《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1、理解歌词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及其表达作用。 2、体会歌词中表现毛主席用兵如神,红军战士过雪山,涉草地的艰难及其所表现出的钢铁意志。 [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歌词中心句。 2、难点:体会歌词的气势美和音乐美。 [教学时数] 二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四渡赤水出奇兵 一、导入 本文选自《
《海燕》教学设计7 教学设想 第一课时 郑《海燕》、高《海燕》(写作意图、写作思路) 第二课时 诵读,领会不同的思想感情,分析象征、对比、拟人、比喻等写作方法和修辞方法。 第三课时 比较阅读(构思角度、语言特色) 第四课时 典型练习(寻找学习规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作家作品及有关背景 2、 6个字、11个
《海燕》教学设计6 江苏省南菁中学 蔡崇武 教学目标: 一 着重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同时学习对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二 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 教学设想: 一 布置预习:读一遍课文;查字典弄懂不认识的字词;提出不懂的问题。
《海燕》教学设计5 一 认识海燕的象征意义。 二 了解象征写法和作用。 三 培养朗诵能力。 教学设想: 《海燕》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象征和对比的手法塑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作品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渴望用战斗迎来光明前景的炽烈感情。教读本文,要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暴风雨到
页次:14/46 每页25 总数112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