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教学设计4 特级教师 刘福增 (一)教师向学生介绍《海燕》的创作和发表后所起的作用。(参照教学参考书的内容。俄文的“海燕”含有“暴风雨的信使”之意。) (二)教师朗诵这首诗,使学生感受在俄国沙皇的反动统治下,广大人民呼唤革命暴风雨到来的迫切心情。 (三)教师给
《海燕》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海燕》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模式: 朗读—品味—探究法 教学过程
《海燕》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 通过朗读感知文章主题; 2. 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重点) 3. 学习文章中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难点) 教学设想: 朗读——整体感知——分析精神——回扣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 一、导入 大海,给了它坚硬的翅膀,为的是博击狂风巨浪;当鸟儿们都躲避风雨
《雷电颂》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 3、培养初步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民俗导入: 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为了纪念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雷电颂》教学设计2 《雷电颂》教学设计 重庆市兼善中学 张春艳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诵读,注意语气、语调,在诵读中把握人物内心情感及性格。2、引导学生感悟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3、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所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并体会其表达效果。2、理解
《雷电颂》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一—剧本主要靠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2.了解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表达效果。能力目标 培养阅读和欣赏戏剧文学的能力。1, 指导学生诵读,体味文章气势,感受情感律动。2, 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所包孕的深意。情感目标 理解并走进屈原
《雪》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整体感悟文章的内容: 2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 3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4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品析两幅雪景图。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 导语: 播放彭丽媛的《塞北的雪》 投影《塞北的雪》的歌词 1、 这是一首歌唱塞北的雪的名曲,作者看见
《雪》教学设计5 一、检查字词博识:学识丰富。美艳:色彩光泽鲜明好看。消释:消散。褪尽:全脱落了。凛冽:刺骨的寒冷。升腾:)(火焰、气体等)向上升起二、朗读课文1、指名读2、分段读三、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及主要思想(思考练习一)1、默读课后附录《追求美好理想的心声》2、讨论:(1)作者对江南的雪及
《雪》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味作者深远的思想情怀。 2、品味语言,理解语言中的寓意。3、领会作者在对南北不同雪景描绘中寄寓的精神追求。从而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4、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激发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教学重点
《雪》教学设计3 一、 教学目标1、 了解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各自的特点;2、 通过鲁迅的生平,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3、 理解本文一些深奥难懂语句的深层含义;4、 比较阅读《江南无雪》和莫泊桑的《雪夜》。二、 教学重难点理解鲁迅对两种雪不同的态度,探究他为什么会
《雪》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运用强烈的对比手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品中闪现出的理想光芒与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的特点。 2.理解文章语言的深层含义。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磬口(qing4) 忙碌(lu4) 脂粉奁(Ii
《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培养阅读和欣赏散文诗的能力,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了解散文诗的特点——把诗的精炼、音乐美和散文灵活多样的表现力融为一体。 3、品味语言,理解本诗语言中的寓意。 4、培养学生追求美好理想和敢于同困难作斗争、勇于拼搏的精神。教学重点: 1、课文朗读。通过多
再塑生命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 繁衍 迁徙 觅食 惭愧 譬如 栖息
再塑生命 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热爱生活,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理清结构,全面把握文章内容。 2.文章文笔优美,充满诗情画意。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搓捻(cuo1 nian3) 繁衍(yan3) 迁徙(xi3)觅食(mi) 惭愧(k
再塑生命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企盼、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不可名状、期期艾艾”等词语。 2.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经历及其品质,学习海伦好学敏思、坚韧不拔、热爱生活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把握课文一体两面的思路结构,揣摩文中重要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4.
《俗世奇人》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以小见大的写法。 2.品味语言特点,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情节曲折有致,叙事一波三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发蔫(nian1) 擅长(shan4) 绰号(chuo4) 刷浆(jiang) 难堪(kan1) 一瞅(chou3) 发怔(zheng4) 褒贬(bao1) 怵(c
《春酒》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难点 1.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枸杞(gou3 qi3) 门槛(kan3) 过瘾(yin3)凑(co
《吆喝》教学设计3 【设计理念】 大语文观。 如今的中学生对于旧式的“吆喝”是相当陌生的,这就为教学带来了难度。为此,教师可以借助录音、录像等媒体使增加学生对“吆喝”的了解,教师还可以根据当地条件,设计有关活动,如让学生走上社会,走上集市,倾听吆喝,搜集、调查、整理甚至可以学上一两句当地的种种“吆喝”,
《吆喝》教学设计2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旧时吆喝的内容、种类、作用,把握文章的结构 2、 合作调查能力、搜集整理能力、创造能力等 过程与方法 1、上集市搜集、调查、整理如今当地的种种“吆喝”,研究其规律、特点及价值,探讨其中包含的民风民俗等 2、自学讨论法、行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感受.热爱“
《吆喝》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学习作者用真正的北京口语(京白)介绍回荡在京城胡同小巷中的叫卖声。 2.结合课文介绍的北京吆喝声,引导学生感受京城特色的民风民俗。 教学重点、难点 1.生动幽默的语言。 2.结构安排独特。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招徕(1ai2) 铁铉(xuan4)
《端午的鸭蛋》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体会文章语言上的特色,品味其中韵味和情致。 2.理解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加强朗读,感受文章的情趣。 2.欣赏作品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的美学价值。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云南的歌会》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分析本文结构,理解散文特点。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云南少数民族的歌会习俗。 3.掌握本文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散文特点、结构。 以读讲、探讨方式围绕课文内容和结构展开。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迤(yi2)西 譬(pi4)喻 糯(nuo4)
龙岩市城区片八年级语文活动交流材料《喂—出来》 一、 学习目的: 1、 简要了解微型小说和科幻小说的有关文学常识以及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 结合人们处理垃圾的现实情况,理解文章的主题,探讨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相统一的方法。 3、 养成联想和想象的习惯,培养和发展创新思维能力。 4、 了解环境科学的基本常识,树立
《喂——出来》教学设计2 【设计理念】 本设计注重自主学习,强调个性培养。在继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及想象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得到真正的感悟,从而成为新世纪环境保护者。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扩大词语掌握范围。 2、理解本文的主旨和合理想像的写作手法。 3、锻炼想像能力。 4、了解科幻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