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介绍陵园建筑的说明文。课文有条不紊地介绍了中山陵园的方位、人文环境、设计特色、修建过程和规划特点,准确地说明了中山陵园的建筑特征,表现了它的巍巍气势和孙中山先生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学情分析:讲解这篇课文,要先引导学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明确中山陵的建筑特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2 授课人:夏发祥 授课时间:2003年3月12日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二、学习抓住特征、按照空间顺序、有重点的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体会准确、简明、生动的说明语言。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课文是怎样说明中山陵的建筑特征的?
《巍巍中山陵》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学习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 2.学习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3.了解中山陵的建筑特征及其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教学重难点 抓住特征,按空间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以及准确、简明、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讲
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学习目标 一重要实词和虚词 二翻译重要语句 三背诵课文 学习方法:老师适当疏导,学生以练代讲;注重朗读,读中见义。 学习时数:2课时 黄鹤楼 历史上人们将修修建在湖北武昌的黄鹤楼,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南岳阳的岳阳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而声名益显,岳阳楼
《松鼠》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一、 掌握根据事物特点组织材料的方法; 二、 体会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 三、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设想 一、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它既有一般说明文的平实准确的特点,又有生动活泼描绘,所以,怎样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准确和生动,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 本文
《松鼠》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句子,准确把握说明文说明事物的特征; 2、学习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语言; 3、了解松鼠的生活习性,激发关爱、保护野生动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看过《人与自然》节目吗?你喜欢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1陶渊明 学习目标: 了解陶渊明及其诗文并学习诗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品格 品味这首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 1、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字音 羁(jī) 暧(ài) 2、 对照注释,疏通词句 解释下列加点词。 少无适俗韵 本性、气质 性本爱丘山 天性、本性 池鱼思故渊 深潭 方宅十余亩 四周 榆柳荫后檐 遮蔽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2一、导入: 我们初中的时候,学习过一篇《桃花园记》,作者是谁?(陶渊明)在作品中,诗人为人们虚构了一个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思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今天,我们又将学习他的田园诗作的代表作品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3(一) 这是一节关于陶渊明的田园山水诗的讲析课,我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就诗论诗,而是从“真”的审美上居高临下地使学生明白《归园田居》的思想。 (二) 师:初中学过《桃花源记》,谁能说说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生七嘴八舌) 生:景色怡人。 生:人人劳动,人人平等,没有
《归园田居》教学设计4教学设想 本课是学生入学后学习古代诗歌的开始,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诵读诗歌的习惯。具体地说,一是有读一首背一首的习惯;二是有一边诵读一边想象诗中所描绘的情景的习惯。如果在今后一年乃至两年的时间里切实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就可以说是极大的成功——这将给以后的诗歌鉴赏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6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云南省泸水县第四中学 张开芳 一、 导入: 介绍从1946—1949年的历史背景而入题。(具体内容此略) 二、 整体感知: 1、 阅读课文,然后按照课文中的渡江图形来复述课文内容。 (注:分组讨论复述) 2、 教师出示一张扩大的渡江示意图,
《黔之驴》教案设计4黔之驴柳宗元本课题教时数2 本教时为第1 教时教学目的: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成语。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本文的内容和寓意。积累掌握一些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难点:学习本文心理和动作的细致描写。掌握本文的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6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新闻的一般知识,重点掌握消息的要素和基本特点。2理解概括叙述和具体叙述的写法,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过程(www.3edu.net)与方法目标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的结构层次把握住新闻的结构和要素2朗读体会本文语言准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1《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通读课文,了解贝多芬的生活历程,感知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追求博爱而毕生不懈的执着追求的伟大情怀、与命运抗争的坚强意志和音乐创作方面非凡的才华,逐步走近大师的内心世界。 课前学习
《贝多芬传(节选)》教案设计3贝多芬传 教学目标 1. 学习贝多芬为歌颂欢乐,追求博爱而毕身不懈的伟大情怀,与命运抗争的顽强意志,在音乐方面的创造才华。 2. 学习本文叙述、描写与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3. 学习细腻传神的表现力和极富抒情色彩的描写方法:把抽象的音乐语言变成具体的形象的触觉和视觉形象。 教学重
《一面》教案教学目的 一、认识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人格。关心他人,助人为乐。 二、理解本文抓住外貌特征写人的方法;体会文中的饱含感情的语言;了解本文的时间顺序。 教学设想 一、鲁迅的肖像描写和他对“我”的影响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以对比、衬托手法来表现鲁迅先生崇高品质和对“我”的鼓舞是本文的教学
《松树金龟子》教学设计2教材分析:本文科学地介绍了松树金龟子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婚恋、发音、死亡与繁衍,渗透着作者对昆虫的人文关怀。课文在说明中兼用文艺的笔调,写得生动活泼,风趣形象。学情分析:法布尔具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深受文艺复兴时代作家的影响,曾获得“昆虫诗人”的美誉,法国著名作家雨果也称赞他为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的: 1、 学习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 认识大熊猫的生存现状并提高保护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3、 大熊猫的特点和习性及其成为国宝的原因; 4、 形象生动的说明; 三、教学设想: 5、 本文的结构比较简单,只要求学生掌握整体的思路; 6、 运用多媒体教学; 7、 教学方式: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2一、 导入新课 在这个奇妙的自然界里,动物永远作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伙伴,与人类共存共荣,和谐发展。在我们的周围既有勇猛凶险的狮子,聪明机灵的猕猴;又有温文尔雅的企鹅,高贵典雅的长颈鹿……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们的身影。许多动物深得人们的喜爱。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学生可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和特殊价值。 2、感受本文形象生动的说明特点。 3、强化保护濒危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 2、了解大熊猫的特点习性。 3、理解拟人的手法和形容词的运用。 课前准备: 在学生预习基础上,
《国宝—大熊猫》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3.增强关心、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1.了解大熊猫的有关知识。 2.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设计思路 本文内容通俗易懂,知识丰富,学生阅读兴趣浓厚,注意引导学生阅读,主要是了解大熊猫
《黔之驴》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 1、 熟读课文,并了解文章的大意。 2、 说说本文的寓意。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 导入新课: 讲一则笑话。笑话中的鸡妈妈通过自己的聪明战胜了猫,保护了自己的孩子。现在有这样一头驴,它要比鸡妈妈的体形庞大得多,可是却没有鸡妈妈那么聪明,它的结局怎么样呢?下面我们就一起去
《黔之驴》教案设计2 ——荆门市海慧中学:黄莉 包吉祥 一、导入 上课之前,咱们来个实话实说,初一学年即将结束,我们学了18篇文言文,我想问一问你们喜欢学文言文吗? (“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大家有如此高的学习兴趣,我相信这节课我们一定会学得轻松愉快。) (“不喜欢”——为什么不喜欢?我
《黔之驴》教案设计3教学设计(A) 教学设想 1.学习细致逼真的心理、动作描写,理解放事的深刻寓意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3·安排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从成语入手,导人新课。 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会经常遇到一些成语,它们中有不少来源于我国古代寓
《三个太阳》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 感悟民族的胆略和气概,崇高的南极精神。 揣摩准确、凝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和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 培养课堂口语交际能力。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入 师生交流网上“考察”南极的收获。交流话题“说说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