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教学目标:1.学习周总理与人民心连心,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丰功伟绩 2.学习朗诵技巧,体会亿万人民无限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3.欣赏本诗巧妙的构思:询问—呼唤寻找—回答 4.欣赏本诗拟人、排比、反复的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巧妙的构思;怀念周总理的深厚感情 教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2教学要点: 1、理解本文巧妙的构思。 2、体会诗中拟人、反复的修辞方法对表达诗人感情所起的作用。 3、理解诗中破折号和省略号的用法及其作用。 4、了解周总理为革命为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领会广大人民对周总理深切的怀念与崇敬、爱戴之情。 教学设想: 1、以读代讲,在
诵读欣赏:周总理,你在哪里3一、 教学目标 1.学习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虚实结合的写法。 3.大量运用拟人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抒写感情。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周总理崇高而亲切的形象。 2. 抒写感情的方法。 三、 教学难点 1. 虚实结合的写法。 四、 利用幻灯出示总理图片 五、 教学方法 1. 以指导感情朗读为主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2、通过课文的学习,明白要珍惜时光,把握金色年华。 教学重难点: 领悟文章的语言,理解其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 自读感悟,合作探究。 教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播放歌曲《童年》,导入新课。 1、课前5分钟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2本课预设用三教时完成。 一、目标要求: 1、 继续学习写实文学和虚构作品的区别; 2、 了解课文倒叙、顺叙、补叙、插叙的写作方法及其作用;并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及层次结构; 3、 理解本文的深刻含义,珍惜时光,热爱生命,勤奋学习,永不放弃。 二、布置预习 1、 熟悉课文词语,把生字表上的词语在
《三颗枸杞豆》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一、诵读欣赏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细致的描写。 二、深入探究三叔的语言,理解其深刻的含义。 三、合作学习,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一、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生动的语言。 二、领会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一、自读课文,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我们家的男子汉》市级公开课教案本节课研究重点: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教学目标 1. 积累文中的生字词语,理解文中颇有哲理的语句。 2. 通过阅读概括小男孩的性格特点,说出小男孩的形象,及给我们的启示。 3. 理解男子汉的含义,培养同学争做男子汉的信心和勇气、敢于面对挑战的思想意识。 教学内容及步骤: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2一、 教学目标:1、阅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清楚地概括出文中小男孩的性格特征。 2、组织安排材料的方法;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 3、说出“男子汉”的含义。 4、用所学写作方法写一片段。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 导入。 同学们说说下面图片中所显示的分别是谁?生答(贝克汉姆、
《我们家的男子汉》教学设计3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生动有趣,描写了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他的成长过程正是男子汉的成长过程。本文按照人物性格特征来组织安排材料,在行文过程中我们徜徉幽默风趣的语言中 ,感受这么一个男孩的男子汉魅力。 教学目标: 1、感受“男子汉”独立、勇敢、坚强的性格特征。 2、学习按人物性格特
《柳叶儿》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从理解“苦”与“乐”来让学生感念生活。 2、结合课文的语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一、 导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请描绘一下你所能想到的艰苦的生活。(捋槐树叶、地瓜叶子,榆树皮,挖观音土、草根充饥,爬树好就是这样被逼出来的啊。) 互相合作,交流感受。(从衣食
《柳叶儿》教学设计2学习目标: 一、体会作者童年的“苦”与“乐”。 二、认识过去的童年,了解时代的变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明天。 学习时数:1课时 学习内容和步骤: 一、 课前学习: 1.查字词典;把文中的重点词语及注音解释抄写在积累本上。 2.向长辈了解他们的童年生活。 3.试着尝尝过去人们吃的食物
《录音新闻》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了解我国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情况,学习参试人员团结协助、为国作贡献的精神。 2、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模拟播音,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口语和书面语自然结合。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自主积累 1、同学交流积累的词语。 2、(同学自学效果交
《中国“神舟”五号飞船航天员出征记》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理解航天员出征的深刻意义。 2、体会并学习点面结合、突出重点的场面描写方法。 3、指认并体会文中恰当的议论抒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导学路径] (一) 教学设想 1、安排一课时完成学习任务。 2、激趣。在课前准备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
《新闻两篇》教学设计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设想: 本课主要学习新闻的文体知识,掌握新闻的特点,初步学习新闻写作。因其由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2训练重点:   了解新闻的特点  复习记叙六要素   理清文章层次   训练默读    体会准确、简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步骤:               一课时 1、导入   用最近报纸引入(看新闻版) 2、简介“新闻”   报纸最常用的文章样式。它用事实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3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一、导入新课。 (由时代背景入手)   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政府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解放军坚决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4特级教师 刘福增 (一)教师:本文是毛泽东同志1949年4月22日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新闻消息。消息通常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还有结语。这则消息的标题十分醒目地概括了主要内容,而且非常有气势。括号中的文字是电头,说明电文是什么时间从哪里发来的。消息的1、2两句是导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5教学目的: 一 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二 体会本文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 三 了解渡江战役的经过,接受革命教育。 教学设想: 一 学生初学新闻这种体裁,有必要弄清楚新闻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二 为了便于学生尽快了解新闻的特点和结构,在教学方法上遵循由感性到理性这样的认识规
《七子之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 通过预习使同学能了解澳门的有关知识 2 能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3 能有感情的背诵诗歌 教学方法:学生自己分析为主,老师加以指导和总结 教学步骤: 一 、导入新课 (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同学们,我相信刚才的旋律你们都十分熟悉,他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那你们想一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能正确读写“卜算子、咏梅”等词语。 能力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词的大意,感悟毛泽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谦逊的作风。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具准备:投影仪 教 学 过 程一
《卜算子 咏梅》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1、整体感词里的艺术形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 2、 学习衬托的手法 3、背诵这两首词 重点难点:重点 教学目的1、3 难点 教学目的1 课 时:一课时 教 法:诵读、点播、赏析 教学过程(www.3edu.net): 一导语 请同学回忆上学期的两首词,略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2.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3.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他们继承先烈未完成的事业,奋勇向前。 二、难点、重点分析 1.文章的标题下面有个副题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2教学目的 一、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学习在说明中运用记叙的方法。 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和人民英雄的光辉业绩,激励自己继承先烈未竟的事业,奋勇向前。 教学设想 一、本文是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位的顺序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教学重点】① 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②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教学难点】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学法指导】 1、关于说明文: (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学设计4教学目的 一、 学习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相结合说明事物的方法。 二、 引导学生从十幅浮雕中了解我国近百年的人民革命斗争史,进而理解“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真正含义,激励学生继承光荣的革命传统,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努力奋斗。 教学设想 一、 本文篇事物说明文,写法上很有特色。它在按空间方
页次:18/153 每页25 总数380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