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的干涉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两列频率相同的波才能发生干涉现象;知道干涉现象的特点. 2、知道波的干涉现象是特殊条件下的叠加现象,知道干涉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波的独立前进,波的叠加和水波的干涉现象,认识波的干涉条件及干涉现象的特征.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对干涉概念的理解和产生稳定干
波长频率和波速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波长、频率、波速的物理意义; 2、能在机械波的图象中识别波长; 3、掌握波长、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并会应用这一关系进行计算和分析问题;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识别图象、钻研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波长的含义及公式
驻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驻波现象,了解驻波产生的原理。 2、观察驻波的实验现象、能够解释现象的发生。 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有趣物理现象的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建议 关于驻波这一节内容较少,教师在讲解的时候
多普勒效应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到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多普勒效应 教学建议 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多普勒效应,会解释多普勒效应.在媒体资料中提供了,旋转的录音机发出的声波所表现的多普勒效应,教师可以适当应用。 教
波的衍射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衍射现象和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 2、知道衍射现象是波特有的现象. 3、通过观察水波的衍射现象,认识衍射现象的特征. 教学建议 本节重点是理解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了解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且仅有明显与不明显之分.一般来说,波长大的波容易产生衍射,波长
次声波和超声波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次声波和超声波 2、使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次声波和超声波. 教学建议 因多普勒效应和此声波、超声波两节的内容少,建议用一个课时. 本节重点是掌握声波的概念和形成声波的条件.学习中要了解声波能够发生反射、衍射、干涉等现象.声波反射时能听到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热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2) 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并能简单解释其原因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特点是先实验(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两个实验现象),后得出结论(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根据现象说明热运动与温度有关,因此做好演示实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分子的大小,知道数量级的概念,记住分子大小的数量级. (3)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记住它的数值和单位. (4)会一些简单微观量的计算,如分子大小、直径等 (5)知道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实验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简单
物体的内能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物体的内能 (2)知道物体内能的组成 (3)知道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教材先由所学知识推出分子动能的存在,并说明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再又分子力说明分子势能的存在,最后总结出内能的概念 分析二:分子势能在微观上与分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着力的作用 (2)知道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定性关系 (3)会用分子间作用力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先由实验现象分析得出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分析二: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并且都随分子间的距离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2)知道做功是能量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3)知道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等效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教材内容在初中教材中已有简单介绍,本节教材以复习为主.要求学生能理解做功和热传递都可以改变物体内能,它们
能源环境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知道有哪些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使学生对不同形式的能源有所了解. 分析二:常规能源的应用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影响,新能源急需开发,但节约能源也是当务之急.
热力学第一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热力学第一定律 ,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2)对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有简单认识 (3)知道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由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引出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数学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结合以往的知识总结出能量守恒定律,最后通过能量守恒
固体-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大类. 2、知道晶体和非晶体在外形上和物理性质上的区别. 3、知道晶体有单晶体和多晶体. 4、知道一种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并不是绝对的. 教学建议 1、本章教材并没有全面地从力、热、声、光、电等方面讨论固体的性质,只是以分子动理论为基础从固
热力学第二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宏观热学过程的方向性 (2)知道热力学第二定律 (3)知道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 (4)知道能量耗散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分析一:本节内容首先由热现象的方向性,说明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分析二:自然界中的能量是守恒的,但有些
感应电动机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电磁驱动现象.  2、知道三相交变电流可以产生旋转磁场,知道这就是感应电动机的原理.  3、知道感应电动机的基本构造:定子和转子.  4、知道感应电动机的优点,知道能使用感应电动机是三相交变电流的突出优点.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类比分析的能力.  
三相交变电流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三相交变电流是如何产生的.了解三相交变电流是三个相同的交流电组成的.  2、了解三相交变电流的图象,知道在图象中三个交变电流在时间上依次落后1/3周期.  3、知道产生三相交变电流的三个线圈中的电动势的最大值和周期都相同,但它们不是同时达到最大值(或为零).  
涡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的不利和有利的两个方面,以及如何防止和利用;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 教学建议  本节是选学的内容,它又是一种特殊的电磁感应现象,在实际中有很多应用,比如:发电机、电动机和变压器等等.所以可以
电能的输送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了解远距离输电的原理.  2、理解各个物理量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3、充分理解 ; ; 中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4、知道什么是输电导线上的功率和电压损失和如何减少功率和电压损失.  5、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
变压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知道变压器的构造.知道变压器是用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  2、理解互感现象,理解变压器的工作原理.  3、掌握理想变压器工作规律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理想变压器的原、副线圈中电压、电流与匝数的关系,能应用它分析解决基本问题.  5、理解变压器的输入功率等于输出
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理解为什么电感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2、知道用感抗来表示电感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感抗与哪些因素有关.  3、知道交变电流能通过电容器.知道为什么电容器对交变电流有阻碍作用.  4、知道用容抗来表示电容对交变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知道容抗与哪些
表征交变电流的物理量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复习上节课知识,并推出 ; .  2、理解交变电流的周期、频率含义,掌握它们相互间关系,知道我国生产和生活用电的周期(频率)的大小.3、理解交变电流的最大值和有效值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正弦式交变电流有效值公式进行有关计算.  4、能利用有效值
交变电流的产生和变化规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正弦交流电是矩形线框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的.知道中性面的概念.  2、掌握交变电流的变化规律及表示方法,理解描述正弦交流电的物理量的物理含义.  3、理解正弦交流电的图像,能从图像中读出所需要的物理量.  4、理解交变电流的瞬时值和最大值,能正确表
日光灯原理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普通日光灯的组成和电路图,知道日光灯管在电亮和正常发光时对电压和电流的不同要求.  2、知道起动器和镇流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安装日光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目标  通过分析事例,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自感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自感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2、理解自感电动势的作用;  3、知道自感系数是表示线圈本身特征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单位;  4、通过分析理解在自感现象中能量形式的转化情况,为进一步学习电磁振荡打下基础.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从事物的共性中发掘新的个性,从发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
页次:2/14 每页25 总数348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