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示例之二(人教版教材)用刻度尺测长度教案示例之二  作者:刘崇灏(人教版教材)   (一)教学要求:  1.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读数。  2.掌握国际单位制长度的主单位及辅助单位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3.知道测量必然存在误差,知道误差与错误不同。  (二)教具:  米尺(最小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练习正确、灵活地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培养学生在实验中,严肃认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教具  刻度尺、细铜丝(直径0.6毫米、长30厘米左右),另外让学生自备铅笔、作业本、
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长度的测量教案示例之二  教学目标  教具准备  学生 用硬纸做成的圆锥体、乒乓球、直尺、三角板、五分硬币、棉线、圆柱体形铅笔,每人各一套。  教师 圆锥体、球、三角板、直尺、轮子、印好一条无规则曲线线段的纸、金属丝(后二件发给学生,人手一张和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长度的测量误差的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能正确地记录测量结果。  2.知道读数时要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字。  3.知道测量有误差,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知道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二)教具  示教刻度尺、长方体木块、学
声现象(一) 声现象(一) 教学目标1.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重点 声音发生和传播难点 回声测距离教具 演示音叉,乒乓球学生 橡皮筋一 引入新课 我们有两只耳朵,能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
《自由落体运动》教案【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现象,了解分析物理规律的方法。2、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3、理解什么是自由落体加速度,知道它的方向,知道在地球的不同地方,重力加速度大小不同。 4、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高中物理公式、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1、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G = mg (g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的合力的公式: F= 合力的方向与F1成a角: tga=
牛顿第一定律
[知识要点]1.亚里士多德的错误观点: ①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②力是产生物体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的运动观:①他的观点来源于伽利略的理想实验。②观点: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自己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3.牛顿第一定律:①来源于牛顿第一定律实验。②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
波的衍射
波的衍射 (一)引入:1.复习:(1)什么是波的反射和折射现象?(2)波的反射和折射各遵循什么规律?2.导入:本节课我们学习波的衍射现象.(二)新课教学:1.波的衍射现象:(1)用课件演示水波的衍射现象(2)用投影仪投影水波的衍射现象(3)总结得到:波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波的衍射
第一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第一节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教学目的]: 1.知道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2.知道用油膜法测定分子大小的原理. 3.知道分子的球形模型,知道分子大小,质量的数量级.4.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理解它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记住
知识点指导
高中物理现代物理辅导.doc高中物理现代物理辅导原子物理包括两大部分内容;原子结构和原子核结构。前者研究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布及跃迁规律,后者研究核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 一、重要概念和规律1.原子核式结构学说(1909年。卢瑟福) 实验基础 α粒子散射实验——用放射源发出的α粒子
§9—1简谐运动
§9.1 简谐振动
教学目标:
(1)理解简谐振动的判断,掌握全过程的特点;
(2)理解简谐振动方程的物理含义与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对周期性物理现象观察、分析;
(2)训练对物理情景的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
(一)、简
§9—1简谐运动
§9.1 简谐振动
教学目标:
(1)理解简谐振动的判断,掌握全过程的特点;
(2)理解简谐振动方程的物理含义与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对周期性物理现象观察、分析;
(2)训练对物理情景的理解记忆;

教学过程:
(一)、简
§6—5人造卫星、宇宙速度
§6.5 人造卫星 宇宙速度(教案)
教学目标:
  1. 正确理解人造卫星作圆周运动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2.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含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3. 培养学生自学和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4. 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科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说课稿 宝鸡文理学院 物理系 2002级2班田欣 1.说教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2002年版高一物理教材中第二章第六节的内
重力
《重力》教案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2、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mg(g=9.8N/kg)计算重力。 3、知道用悬绳挂着的静止物体、用静止的水平支持物支持的物体,对竖直悬绳的拉力或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浮力教案示例之三(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A.知道浮力的概念。B.理解物体浮沉条件。C.(1)掌握浮力的实质、方向。(2)能正确运用浮力的实质、物体浮沉条件求浮力。2.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1)浮力的概念及其实质。  (2)物体的浮沉条件。  难点:正确运用“压力差”
浮力教案示例之二  (板书课题)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浮力;(2)理解物理物体的浮沉条件;(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三)[重点难点] 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产生的原因(四)[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归纳(五)[教学用具] 两端扎上橡皮膜的透明圆筒、弹簧秤、石块、细线、木
浮力教案示例之一(作者:北京广渠门中学 刘崇灏) (一)教材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二)教学要求: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3.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4.会用弹簧测力计测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三)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正方形木块、乒乓球、玻璃水槽
摩擦力教案示例之一(一)教学目的  1.理解滑动摩擦,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教具  弹簧秤、木块、木板、重物、毛巾、轴承.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力有哪些效果?  2.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
教案示例·惯性现象教案示例·惯性现象  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前节知识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二、进行新
教案示例·惯性现象教案示例·惯性现象  课时:1课时.教学要求:1.知道什么是惯性.2.会用惯性知识解释简单的有关现象.教具:课本图9-3的实验器材.学生实验器材:5个火柴盒,直尺.教学过程:一、复习前节知识1.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2.原来运动的物体,不受外力时将保持什么状态?二、进行新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示例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l.理解合力的概念。  2.掌握同一条直线上二力的合成。(二)教具  铁架台、两个弹簧秤、大弹簧、刻度尺。(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什么是力?  2.力产生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二、新课引入  教师:我们见过的
重力教案示例重力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的  1.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  2.知道重力的施力物和重力的方向,知道重力的作用点叫重心。  3.理解重力的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理解公式G=mg,知道g=9.8牛/千克的物理意义。(二)教具  弹簧秤、钩码、质量相等的两种不同钩码。(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力的三
力的图示教案示例力的图示教案示例(一)教学目的  1.理解力的三要素。  2.会画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什么?  2.在物理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力计是什么?  3.力作用在物体上能产生哪些效果?  二、新课引入  力的效果是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
页次:15/20 每页25 总数486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