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教案示例1 惯性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惯性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1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之一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2 二力平衡教案示例之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
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
研究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实验:研究液体的压强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道液体压强的产生。 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会在实验中记录必要的数据,能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二)教具: 演示用:两端开口的玻璃圆筒、侧壁开口的玻璃圆筒、橡皮膜、压强计、水、盐水
惯性 惯 性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惯性,认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会用物体的惯性解释惯性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3.通过惯性现象,向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二)教具 惯性球、惯性小车和木块.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二
滑轮 (一)教学要求 1.知道使用滑轮的好处。理解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2.会根据滑轮组的挂线判断滑轮组的省力情况,会根据要求,正确组装滑轮组。 (二)教具:学生分组实验。单个定滑轮和动滑轮、两个定滑轮和两个动滑轮的滑轮组、钩码、弹簧秤、细线绳、剪铁用剪刀、镊子、铁片。 (三)教学过程 一、
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一)教学目的 1.了解定量气体的压强和体积的关系。 2.了解打气筒的构造和原理。 3.了解压缩空气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定量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打气筒的工作过程的叙述。 (四)教学过程 一、前言 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大气压强,
高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二、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他们个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教学重点】 对匀速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第一章 变速直线云动 E 速度变化的快慢 加速度 六十中学 陈浩 教学目标: 1.运用类比的方法得到加速度概念和公式。 2.知道加速度单位的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物体作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3.理解并掌握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方向即速度增量的方向。
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质点的概念,理解在什么条件下物体可以简化为质点。 2、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3、理解机械运动的意义,知道参考系的特点和运动的相对性。 4、理解位置的含义,会借助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二、重点